高中语文必修三《夜归鹿门歌》课件_第1页
高中语文必修三《夜归鹿门歌》课件_第2页
高中语文必修三《夜归鹿门歌》课件_第3页
高中语文必修三《夜归鹿门歌》课件_第4页
高中语文必修三《夜归鹿门歌》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夜归鹿门歌》孟浩然1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2一、知人论世一、知人论世3孟浩然名片姓名简历成就著有名篇有其诗风评价孟浩然(689-740)名浩

字浩然人称一生:怀才不遇,布衣终身

《孟浩然集》

《过故人庄》、《宿建德江》、《春晓》、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等

质朴明快,清新自然盛唐

诗派的主要作家之一,与齐名,并称孟山人山水田园王维“王孟”孟浩然名片姓名简历成就著有评价孟浩然(689-740)名浩4

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他和王维交谊甚笃。传说王维曾私邀入内署,适逢玄宗至,浩然惊避床下。王维不敢隐瞒,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浩然自诵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句,玄宗不悦,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放归襄阳。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之胜。孟浩然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5背景:

鹿门,即鹿门山,在湖北襄阳,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家眷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就成了隐逸圣地。

孟浩然40岁赴长安求仕不遂,游历吴越数年后返乡,决心追寻先贤庞德公的行迹,特在鹿门山辟一住处。

这首诗是孟浩然决心隐居绝意仕宦时写的。他偶尔也去住住,其实是个标榜归隐性质的别业,所以题曰“夜归鹿门”,虽有纪实之意,而主旨却在标明这首诗是歌咏归隐的情怀志趣。

背景:鹿门,即鹿门山,在湖北襄阳,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6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自来去。孟浩然夜归鹿门山歌山寺钟鸣昼已昏,孟浩然夜归鹿门山歌7鉴赏技法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鉴赏技法置身诗境,8释题

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就成了隐逸圣地。

孟浩然四十岁赴长安谋仕不遇,游历吴、越数年后返乡,决心追步先贤庞德公的行迹,特为在鹿门山辟一住处。偶尔也去住住,其实是个标榜归隐性质的别业,所以题曰“夜归鹿门”,虽有纪实之意,而主旨却在标明这首诗是歌咏归隐的情怀志趣。用典。释题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家隐居鹿门9夜归鹿门歌夜归鹿门歌夜归鹿门歌夜归鹿门歌10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黄昏时候,山寺里悠然传出报时的钟声。渔梁渡口,渡船边喧嚷着抢渡回家的人。

此二句,写诗人傍晚江行见闻,听到山寺报时的钟声,望见渡口争渡的人们,在山寺僻静与渡口喧闹的对比中,使人联想起诗人潇洒超脱的情怀。沉缓的钟声——嘈杂的人声对比佛门清静——尘世纷繁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黄昏时候,山寺里悠然传出报时的11人随沙路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沿著水边的沙岸,人们走向江畔的乡村。我也乘坐着船儿,却是回到我隐居的鹿门。

此二句,写世人回村,诗人却离家归鹿门,在两种归途中,表露诗人的隐逸自得之志趣。同是乘舟,两个方向归宿不同,心境不同

江边场景,侧重写世俗。人随沙路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沿著水边的沙岸,人们走向江畔12景物的特点

钟声

渡头山寺的超然僻静世俗的杂乱喧嚣黄昏江景图画面一悠然人声嘈杂景物的特点钟声渡13黄昏江景图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世俗的喧嚣世人回家钟声的悠然我归鹿门归心似箭潇洒超脱黄昏江景图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世俗的喧嚣14这里运用了什么写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这里运用了什么写法,15两种归途两种选择

对比表现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怡然自得的心情两种归途两种选择对比表现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16(4)溯情:这里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归途生活回家归鹿门村民“我”世俗隐逸对比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4)溯情:这里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归17

首二句即写傍晚江行见闻,听着山寺传来黄昏报时的钟响,望见渡口人们抢渡回家的喧闹。这悠然的钟声和尘杂的人声,显出山寺的僻静和世俗的喧闹,两相对照,唤起联想,使诗人在船上闲望沉思的神情,潇洒超脱的襟怀,隐然可见。三、四句就说世人回家,自己离家去鹿门,两样心情,两种归途,表明自己隐逸的志趣,恬然自得。

首二句即写傍晚江行见闻,听着山寺传来黄昏报时的18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朦胧月光下,鹿门山的树木都烟云缭绕。不知不觉中,我已走到庞公的隐居旧地。

此二句,写上鹿门山的山路上,月光照耀着树林,朦朦胧胧,美妙无比,诗人陶醉在这景色中,不禁与大自然化为一体,不知不觉到了目的地,原来这就是庞德公的隐居处,这两句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朦胧月光下,鹿门山的树木都烟19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夜来去

岩石上的门和松林间的小路,幽长寂寥。只有庞德公和我这样的隐士,独来独去。“幽人”,既指庞德公,也是自况。隐居鹿门,心慕先辈。

此二句,写隐居处的境况:孤独一人,与世隔绝,与山林作伴。表现了隐逸生活的妙趣和真谛。山中场景,侧重写隐居。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夜来去岩石上的门和松林间的小路,幽20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夜来去

这首诗的最后两句,营造了一个非常清幽的自然环境,但在这样的环境中,还有人在活动,“惟有幽人夜来去”。这就使人在这幅高士隐居图中,除了感受到诗人隐逸超脱的情趣外,还感受到在这种情趣的下面,藏着诗人进仕无望所引发的一点愤郁不平之气。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夜来去这首诗的最后两句,21画面二烟树树影朦胧夜月皎洁清冷岩扉幽深僻静松径清幽寂寥静景寂静月夜山景图画面二烟树树影朦胧静景月夜山景图22(4)溯情:

最后两联写了诗人在山中的隐逸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待隐逸生活一种怎样的情感?明确: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喜爱之情(4)溯情:最后两联写了诗人在山中的隐逸生活,表23

五、六句是写夜晚攀登鹿门山山路,“鹿门月照开烟树”,朦胧的山树被月光映照得格外美妙,诗人陶醉了。不知不觉中就到了庞德公的归隐之地。这两句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隐者为大自然所融化,至于忘乎所以。

末二句便写“庞公栖隐处”的境况:孤独一人,与尘世隔绝,与山林作伴。表现了归隐生活的妙趣和真谛。五、六句是写夜晚攀登鹿门山山路,“鹿门月24诗中所写:

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实质上是:

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隐逸道路。

这首诗写“夜归”的“归”途,实际上是从世俗到隐逸的道路,作者以清淡干净的笔墨,抒写了归隐的情怀志趣,生动地塑造了一个隐士形象,构成了一种独到的意境。小结诗中所写:这首诗写“夜归”的“归”途,实际上25诗人形象神情情感对隐逸生活的喜爱欣喜沉醉迷恋诗人形象神情情感对隐逸生活的喜爱欣喜沉醉迷恋26把握诗歌的意境

诗中首先描绘了傍晚时分江边山寺传来悠然的钟声,渡口人们抢渡回家的动态景象。诗人在船头凝望沉思,一叶扁舟飘然归向鹿门。接着又描绘了山树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显得格外的朦胧美妙,岩穴的山门和松间的小路也显得格外寂寥的静态景象。诗人陶醉在了这清幽寂静的山色之中。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屏弃世俗生活而安于孤独隐逸的情感。营造出幽美恬淡的意境。

把握诗歌的意境

诗中首先描绘了傍晚时分江边山寺传来27下面请同学们边读边思考:诗中所写

“夜归”的“归”途实际上是在写什么?下面请同学们边读边思考:28诗中所写: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实质上是:从尘杂世俗到寂寥隐逸的道路。

诗中所写:从尘杂世俗到寂寥隐逸的道路。29

1.此诗按照时空顺序,分别写了江边和山中两个场景,比较诗人描写这两个场景时不同侧重点,说说他们是如何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诗境的。答:江边场景,侧重写世俗,人们喧闹着争渡回家,但诗人保持着超脱潇洒的心态;山中场景,侧重写诗人隐居,与尘世隔绝,孤独寂寞。两个场景间突出了诗人的隐者形象,表现出他恬然洒脱的隐逸志趣。因此,它们构成的诗境是和谐统一的。1.此诗按照时空顺序,分别写了江边和山中两个场景,302.“惟有幽人夜来去”一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一种心境?结合闻一多《孟浩然》一文,谈谈你对“诗如其人”这一评价的理解

这一句是说,诗人隐居在这里,孤独一人,与世隔绝,周围只有山林,一个人孤独的来来去去。句中的“幽人”,既指庞德公,也是自况。庞德公曾在这里隐居,诗人步他后尘,在此一个人生活。在这个天地里,人似乎与大自然融化在一起,心情境宁静、超脱,悠然自得。此诗后四句的景色宁静清幽,作者的心境情思也宁静清幽,主客体浑然合一构成宁静清幽的意境。所以闻一多说孟浩然“诗如其人”。2.“惟有幽人夜来去”一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一种心境?结合闻31

①前四句中,“山寺”句以钟鸣

衬托

隐居地环境的清幽,而这又与争渡的喧嚣

形成鲜明的对比;三四句人“向江村”,而我却“归鹿门”,更是表现了诗人与世人的相异之处。

②后四句中,静态的环境描写与动态的人物描摹形成对比,比出了诗人与前贤的相通之处,表现了诗人对于先贤的仰慕之情,从而塑造了一个孤高的隐者形象。3.结合全诗,试赏析本诗的对比艺术。3.结合全诗,试赏析本诗的对比艺术。32鉴赏回顾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鉴赏回顾置身诗境,33“诗眼”题型

1、提问:对“渔梁渡头争渡喧”中的“争”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答:(1)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争”字写得好。

(2)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争”为“争夺”之意。

(3)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争”字描写了诗人听到山寺传来黄昏时的钟响,望见渡口人们抢渡回家的喧闹场面。

(4)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在船上闲望沉思的神情、潇洒超脱的襟怀。“诗眼”题型1、提问:对“渔梁渡头争渡喧”中的“争”字,342、提问:这首诗第八句中的”惟“字可否换成”还“字?请简述理由。答:(1)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2)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3)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4)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怎样的意境。”惟“字不能换成”还“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