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生命支持科内讲课课件_第1页
基础生命支持科内讲课课件_第2页
基础生命支持科内讲课课件_第3页
基础生命支持科内讲课课件_第4页
基础生命支持科内讲课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础生命支持科内讲课2015年10月15日,新版《美国心脏学会CPR和ECC指南》隆重登场。时隔5年,AHA会对指南的哪些部分进行更改?是否提出了颠覆性的观点?在新的心肺复苏指南中强调如何做到快速行动、合理培训、使用现代科技及团队协作来增加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存几率。复苏发展简史圣经中有Elisha用口对口人工呼吸抢救Shunammite儿子的描述(公元前1300年)《金匮要略》(公元2世纪):

“……徐徐抱解,一人以手按胸上数动之,一人摩锊臂胫屈伸之,若已僵,但渐渐强屈之……。如此一炊顷,气从口出,呼吸眼开……”现代心肺复苏的进展1947年美国ClaudeS.Beek教授首次报道为室颤病人进行电除颤获得成功1958年美国PeterSafar教授发明口对口呼吸法,被确定为现场呼吸复苏首选方法1960年WilliavnKouwenhoven

发表胸外按压复苏心脏骤停成功报告,被称为心肺复苏里程碑口对口呼吸法、胸外按压法、体外电击除颤,构成了现代心肺复苏的三大要素现代心肺复苏术的进展1992年10月美国心脏病协会正式提出了“生存链”的概念,心脏骤停的存活率与生命链的“四个早期”息息相关:早期识别危险征兆,求救并启动EMS系统;早期基本心肺复苏;早期电除颤;早期ALS。现代心肺复苏术的进展1998年正式提出早期应用AED进行除颤的重要性,是另一个革命性飞跃。AED是21世纪心脏骤停的“灭火器”,AED的使用可将猝死患者生存率提高到50%。

2000年国际复苏指南的制定,首次由世界各国专家共同参与联合制定,其内容更具广泛性、先进代表性、权威性。各脏器对无氧缺血的耐受能力大脑-----4-6分钟小脑-----10-15分钟延髓-----20-25分钟心肌和肾小管细胞----30分钟肝细胞-----1-2小时肺组织-----大于2小时无氧缺血时脑细胞损伤的进程脑循环中断:10秒——

脑氧储备耗尽20-30秒——

脑电活动消失4分钟——脑内葡萄糖耗尽,糖无氧代谢停止5分钟——脑内ATP枯竭,能量代谢完全停止4-6分钟——脑神经元发生不可逆的病理改变6小时——

脑组织均匀性溶解两种学说心泵学说:20世纪50年代末,Kouvenhouven教授提出胸泵学说7/27/202310三个定义心搏骤停:Cecil内科学第16版规定任何心脏病患者或非心脏病患者,未能在估计到的时间内,心搏突然停止,即应视为心搏骤停。猝死:自然发生的、意外的突然死亡。目前大多数学者倾向于将猝死的时间限定在发病1小时内。心脏性猝死:7/27/202312修改要点1:救助体系组成

确定了救治体系的通用元素,为利益相关方提供了一个通用框架,以便其建立一个综合性复苏系统。修改要点2:生存链

建议对生存链进行划分,把在院内和院外出现心脏骤停的患者区分开来,确认患者获得救治的不同途径。院内:院内心脏骤停的患者依赖于专门的监控系统(例如快速反应或早期预警系统)来预防心脏骤停。如果发生心脏骤停,患者依赖于医疗机构各个部门和服务间的顺畅沟通,以及由专专业医疗人员,包括医生、护士、呼吸治疗师等组成的多学科团队。院外:院外心脏骤停的患者将依赖他们的社区获得救助。非专业救护人员必须识别出心脏骤停、进行呼救、开始心肺复苏并给予除颤

(即:公共场所除颤),直到接受过紧急医疗服务(EMS)培训的专业团队接手后,将患者转移到急诊室或心导管室。患者最终会被转移到重症监护病房接受后续救治。修改要点2:生存链及早识别患者并启动应急反应系统2015(更新):一旦发现患者没有反应,医护人员必须立即就近呼救,但在现实情况中,医护人员应继续同时检查呼吸和脉搏然后再启动应急反应系统(或请求支援)。2010(旧):医务人员在查看患者呼吸是否消失或呼吸是否正常时,也应检查反应。理由:用意是尽量减少延迟,鼓励快速、有效、同步的检查和反应,而非缓慢、拘泥、按部就班的做法。事发地点,先想安全,防止次生扩大

判断现场的安全性,在紧急情况下通过实地感受、眼睛观察、耳朵听声、鼻子嗅味等来对异常情况做出判断。1.确认现场安全一呼、一拍、一看一呼:声音要大!2、判断患者意识

二.判断意识拍打双肩,凑近耳边大声呼唤:“喂!你怎么了?”

如均无反应,则确定为意识丧失轻拍重喊三、同时评估呼吸和脉搏判断呼吸医务人员在检查患者反应时,应快速检查患者没有呼吸或不能正常呼吸(即无呼吸或仅有濒死喘息)。至少5秒,不超过10秒。7/27/202321判断心跳(非专业急救者如不能确定,可立即实施胸外心脏按压)1968年复苏标准颁布以来,脉搏检查一直是判定心脏是否跳动的金标准1岁以上的患者,颈动脉比股动脉要易触及,1岁以内触肱动脉方法:患者仰头,急救人员一手按住前额,用另一手的食、中手指找到气管,两指下滑到气管与颈侧肌肉之间的沟内即可触及颈动脉评价时间不要超过10秒7/27/2023227/27/202323四、呼救镇定大声喊叫来人自己或吩咐他人拨打电话,获得AED告知科室、楼层、床号来人呐!救命啊!仰卧便于施救右侧,一拳之隔

防止压伤患者的胳膊!确定按压位置(1).乳中线定位法胸骨下半部一岁以下两乳头连线下方按压的手法要领:按压的手法十指交叉下手指上翘身体直、手臂直。有没有呼吸十指交叉修改要点3:胸外按压胸外按压速率:100至120次/分钟2015(更新):对于心脏骤停的成年患者,施救者以每分钟100至120次的速率进行胸外按压较为合理。2010(旧):非专业施救者和医务人员以每分钟至少100次的按压速率进行胸外按压较为合理。理由:按压速率超过120次每分钟时,按压深度会由于剂量依存的原理而减少。修改要点3:胸外按压修改要点3:胸外按压修改要点3:胸外按压胸外按压速率:100至120次/分钟2015(更新):对于心脏骤停的成年患者,施救者以每分钟100至120次的速率进行胸外按压较为合理。2010(旧):非专业施救者和医务人员以每分钟至少100次的按压速率进行胸外按压较为合理。理由:按压速率超过120次每分钟时,按压深度会由于剂量依存的原理而减少。修改要点3:胸外按压胸部按压深度2015(更新):在徒手心肺复苏过程中,施救者应以至少5cm的深度对普通成人实施胸部按压,同时避免胸部按压深度过大6cm2010(旧):成人胸骨应至少按下5cm。理由:相比于较浅的按压,5厘米的按压深度更有可能取得较好结果,胸部按压深度过深>6cm会造成损伤。修改要点3:胸外按压胸廓回弹2015(更新):施救者应避免在按压间隙倚靠在患者胸上,以便每次按压后使胸廓充分回弹。2010(旧):每次按压后,施救者应让胸廓完全回弹,以使心脏在下次按压前完全充盈。理由:胸廓回弹能够产生相对胸廓内负压,促进静脉回流和心肺血流。在按压间隙倚靠在患者胸上会妨碍胸廓充分回弹。回弹不充分会增加胸廓内压力,减少静脉回流、冠状动脉灌注压力和心肌血流,影响复苏存活率。修改要点3:胸外按压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次数2015(重申2010版的建议):施救者应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中断的次数和时间,尽可能增加每分钟胸外按压的次数。2015(新):对于没有高级气道接受心肺复苏的心脏骤停成人患者,实施心肺复苏的目标应该是尽量提高胸部按压在整个心肺复苏中的比例,目标比例为至少60%。理由:胸外按压比例是指实施按压的时间在心肺复苏所用总时间中所占的比例。可以通过尽量可以通过尽量减少胸部按压时的暂停来增加胸外按压比例。胸外按压比例的理想目标尚未确定。修改要点3:胸外按压以团队形式实施心肺复苏:基本原则2015(新):对于医护人员,2015《指南更新》使得应急反应系统的启动及后续处理更加灵活,更加符合医护人员的临床环境。理由:更新的医护人员BLS流程图旨在说明哪些时候,哪些地点可以按顺序灵活处理。7/27/2023367/27/2023377/27/2023387/27/202339按压位置偏左或偏右,会造成肋骨骨折。胸外心脏按压常见错误:1、按压位置偏上,挤压心脏的效果不佳;位置偏下,会造成剑突骨折,刺破肝脏或顶住胃部,引起呕吐等并发症。胸外心脏按压常见错误:2、两手掌交叉,用力点不一致,挤压效果不佳。胸外心脏按压常见错误:3、放松时掌根离开胸壁,造成定位不准确和冲击式按压,效果差,而且容易导致骨折。胸外心脏按压常见错误:4、手指未翘起,也压在胸壁上,容易导致骨折。胸外心脏按压常见错误:5、按压力量过大,容易导致骨折。胸外心脏按压常见错误:7、按压用力不垂直,导致按压无效或骨折。胸外心脏按压常见错误:8、摇摆式按压,容易导致严重并发症。胸外心脏按压常见错误:9、高质量心肺复苏要点开放气道的方法仰头抬颏法托下颌法7/27/202349开放气道——仰头抬颏法把一只手放在患者前额,用手掌把额头用力向后推,使头部向后仰,另一只手手指放在下颏骨处,向上抬颏。勿用力压迫下颌部软组织,否则有可能造成气道梗阻,避免用拇指抬下颌。开放气道有助于患者自主呼吸,便于CPR时口对口呼吸。如患者假牙松动,应取下,以防脱落阻塞气道。2023/7/2750开放气道——托下颌法仰头开口:如患者紧闭双唇,可用拇指把口唇分开。托颌:手放置在患者头部两侧,肘部支撑在患者躺的平面上,握紧下颌角,用力向上托下颌。效果肯定,但费力,有一定技术难度。对于怀疑有头、颈部创伤患者,此法更安全。7/27/202351开放气道——托下颌法7/27/202352

B---人工呼吸(breathing)口对口人工呼吸口对鼻人工呼吸口对通气防护装置呼吸球囊面罩装置通气7/27/202353人工呼吸---口对口人工呼吸简易的通气方法,呼出气体中氧气足以满足患者需求。人工呼吸时,要确保气道通畅,捏住患者鼻孔,防止漏气。施救者正常吸一口气,用口唇把患者的口全罩住,呈密封状,每次吹气持续1秒钟,确保患者胸廓起伏。7/27/202354人工呼吸---口对口人工呼吸其胸外按压与通气的比例为30∶2口对口呼吸常导致胃胀气,可并发胃内容物返流,致误吸或吸入性肺炎。缓慢吹气,减少吹气量及气道压峰值水平,有助于减低食道内压,减少胃胀气的发生。7/27/202355人工呼吸——口对鼻人工呼吸对患者不能经口呼吸时应推荐采用口对鼻呼吸,如牙关紧闭不能开口、口唇创伤、口对口呼吸难以实施。救治溺水者最好应用口对鼻呼吸方法,只要患者头一露出水面即可行口对鼻呼吸。口对鼻呼吸时,将一只手置于患者前额后推,另一只手抬下颏,使口唇紧闭。用嘴封罩住患者鼻子,深吹气后口离开鼻子,让呼气自动排出。呼气时可以用拇指分开口唇,这对有部分鼻腔阻塞的患者呼气非常重要。7/27/202356人工呼吸——口对通气防护装置呼吸在医院,如有条件推荐使用有防护装置的通气,以防疾病相互传播。口对面罩呼吸:用透明有单向阀门的面罩,可将急救者呼气吹入患者肺内,有的面罩有氧气接口,以便口对面罩呼吸时同时供给氧气。用面罩通气时双手把面罩紧贴患者面部,闭合性好,通气效果好。7/27/202357人工呼吸——球囊面罩装置使用球囊面罩可提供正压通气,一般球囊充气容量约为1000ml,足以使肺充分膨胀,但急救中挤压气囊难保不漏气,单人复苏时易出现通气不足,双人复苏时效果较好。7/27/2023587/27/202359人工呼吸——通气速率心跳呼吸停止:胸外按压与通气的比例为30∶2。心脏停搏的患者建立人工气道后若有2名以上的急救人员实施CPR则胸外按压与人工通气应该同时进行,通气时胸外按压亦不用暂停。已置入高级气道者通气每6秒钟一次。7/27/202360D:电除颤

(defibrillator)

7/27/202361BayésdeLunaA.A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