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向1故事情节概括
(6年2考:2015.14;2014.15)(统编七上《植树的牧羊人》“思考探究”)课文按时间顺序,重点叙述了“我”和牧羊人三次见面的情形以及高原上的变化。默读课文,勾画出标志故事情节发展的语句,填写下表。教材设问学考点考点探源考向1故事情节概括(6年2考:2015.14;2014.
牧羊人的情况高原的情况初遇牧羊人①②再见牧羊人③④最后一次相见⑤⑥【解题思路】根据表格中的信息寻找对应的段落。“初遇牧羊人”在文章的4~11段,主要写了牧羊人生存环境恶劣和他沉默、自信、果断的性格特点;“再见牧羊人”在文章14~16段,主要写了牧羊人的身体更矫健了,但依然沉默以及树木的长势;“最后一次相见”在文章19~20段,主要写了牧羊人年事已高,但是他种的树已经改变了环境。据此概括即可。牧羊人的情况高原的情况初遇牧羊人①②再见牧羊人③④最后一次【参考答案】①一个人住在房子里;牧羊同时种树;沉默寡言,充满自信、意志果断;生活一丝不苟。②毫无生趣;村落都成了废墟;环境恶劣。③身体更矫健了;减少了羊群的数量,开始养蜂;性格上没有变化,依然心无旁骛地种树,依然沉默不语。④乡景依旧如昔,但已萌发生机;树木已然成片,蔚然成林;干涸的河床有了淙淙的水流;各种草木开始复现。⑤87岁,年事已高;住在自己凭一己之力建成的乡间。⑥景象完全改观了,甚至连空气也不一样了;整个乡间散发出健康与富裕的光芒;人们搬了回来,处处呈现着幸福与安适的景貌。【参考答案】①一个人住在房子里;牧羊同时种树;沉默寡言,充满◎统编其他设问(统编八下《社戏》“思考探究”)通读全文,仿照示例,用四字短语概括本文所写的几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夏夜行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平桥概况→伙伴游玩→无船出行→夏夜行船→赵庄看戏→停船吃豆→深夜返回→再谈吃豆(统编八下《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思考探究”)本文记叙了作者跟随摄制组在各拉丹东游览的经历。理清文章的脉络,复述作者在各拉丹东的所见所感。(统编九上《故乡》“思考探究”)这篇小说写故乡,主要是写故乡的变化。通读课文,梳理这些变化,并用一张示意图表示出来。◎统编其他设问2015广东省卷15题:根据小说的情节,以谢达为陈述对象,完成下列表格。(2014广东省卷15题与此考法相同)地点情节主要事件学校开端看见沙宁老师被捕。集中营门口发展(1)集中营里面高潮(2)中考常见设问2015广东省卷15题:根据小说的情节,以谢达为陈述对象,完2019江苏盐城18题:本文回忆了“我”与学生交往的几个片段,请在横线上补全相关内容。“我”自称患有咽炎,____▲____→为了给“我”治“咽炎”,学生们寻找蜡梅花→学生们的行为让“我”感动,____▲____2019广西北部湾经济区22题:文章以“书衣”为线索展开叙述,理清文脉,在空白方格内依序填写相应的内容。2019江苏盐城18题:本文回忆了“我”与学生交往的几个片段(1)通读全文,进行定位。即在通读文章后,看文章详细叙述的事件内容分别在文章哪几段。(2)理清事件,梳理结构层次。即看文章介绍了几件事情,然后再依次进行划分,或根据文段中的一些关键词来划分层次,如“第一次”“第二次”“后来”等。可依据下面四个“借助点”,确定答题要点。方法指导(1)通读全文,进行定位。即在通读文章后,看文章详细叙述的事借助点说明结构层次结合故事的情节结构概括,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阶段中的某些阶段。如《我的叔叔于勒》一文:盼于勒(开端)→赞于勒(发展)→见于勒(高潮)→躲于勒(结局)。段意层意通过概括段意、层意的方法来理清文章思路。文章线索根据线索理清写作思路。组材顺序将作者所写的几件事或选择的几则材料的排列顺序加以揣摩,体悟作者的写作思路。借助点说明结构层次结合故事的情节结构概括,包括指出开端、发(3)在作答段落中寻找关键词,并根据已给出的提示内容,概括要求填写的内容。注意:一般概括人物心理或情感的词句,可以从文中找到;对于情节概括类题,可以从文中找关键词句,然后对事件加以概括。(3)在作答段落中寻找关键词,并根据已给出的提示内容,概括要考向2梳理情感/心理变化(6年3考:2019.15;2018.15;2016.15)(统编七下《阿长与〈山海经〉》“思考探究”改编)根据《阿长与〈山海经〉》全文内容,按要求填空。考点探源情节发展喜欢切切察察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买来《山海经》“我”的情感
考向2梳理情感/心理变化(6年3考:2019.15;201【解题思路】本文是按照“我”对阿长态度的变化过程为线索来写的,首先对阿长粗俗率性的行为习惯“实在不大佩服”,之后,对她能抵挡枪炮的“伟大的神力”“发生过空前的敬意”,却在知道了她“谋害”了“我”的隐鼠后完全消失;后来阿长给“我”买来《山海经》,这是“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儿”,由此我对她“又发生新的敬意了”。【参考答案】不大佩服空前的敬意敬意消失新的敬意【解题思路】本文是按照“我”对阿长态度的变化过程为线索来写的◎统编其他设问(统编八上《背影》“思考探究”改编)在这篇文章中,“我”对父亲的情感态度有怎样的变化?【参考答案】“我”对父亲的情感从冷漠、不满、怨怼,慢慢变成了理解和思念。◎统编其他设问“小油灯”相关人物给“我”的启迪第一盏母亲积极面对困难,生活的道路会越来越明亮。第二盏父亲①第三盏女同学②中考常见设问2019广东省卷15题:文章重点写三盏“小油灯”,它们都给了“我”启迪。结合全文,填写表格。“小油灯”相关人物给“我”的启迪第一盏母亲积极面对困难,生2018广东省卷15题:根据全文,按要求填写下表。(2016广东省卷15题与此考法相同)2019江苏徐州18题:在进山寻野的过程中,“我”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受骗上当——()——()——()——沁人心脾场景偶遇老太太画像被发现老太太画花得知其年龄“我”的心理
2018广东省卷15题:根据全文,按要求填写下表。(2016解答此类题,可根据以下步骤进行:(1)明确题目要求。看题干要求回答的是人物的情感变化,还是心理变化。(2)仔细审题,抓住表格中的提示信息。看题干中的提示信息有无固定格式(短语、句子、二字词语)、所补充的内容要求是用原文还是概括总结等。(3)根据表格中的提示信息定位到具体的段落中,找出关键词。如果没有关键词可从带有感情色彩的句子入手。如抒情句、议论句,或者是反复出现的句(段)。(4)抓住文章中的心理描写。常见的心理描写有:a.内心独白;b.动作暗示;c.衬托;d.心理概述。对人物的内心活动进行剖析和直接描述。方法指导解答此类题,可根据以下步骤进行:方法指导(统编七上《济南的冬天》“思考探究”)冬天的济南在作者的眼中是个“理想的境界”,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跟同学做一点儿探究。【解题思路】此题意在深化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先要明确作者的情感倾向,作者不仅是喜欢“温情”的冬天,更是喜欢济南这座城市,所以冬天的济南在作者的眼中是个“理想的境界”。【参考答案】作者喜爱济南冬天的“温晴”,不只是喜爱某种气候,而是喜爱其中包含的某种温和明朗的美感。写的既是“济南的冬天”,一个季节,又是“冬天的济南”,是一个城市的气质。考向3理解分析(6年2考:2017.15;2016.15)考点探源(统编七上《济南的冬天》“思考探究”)冬天的济南在作者的眼中◎统编其他设问(统编九下《变色龙》“思考探究”改编)变色龙变色,是出于生存的本能,奥楚蔑洛夫“变色”的原因又是什么?【参考答案】奥楚蔑洛夫之所以几次“变色”,是因为他不敢得罪权贵,哪怕仅仅是权贵家的一条狗。这样的一个小官僚,面对平民群众时,往往摆出一副官架子,如他一出场,穿着新的军大衣,在众人面前“严厉”的表情,一个拿腔作调、作威作福的小官僚形象毕现。而面对权贵,却是一副奴颜婢膝的样子。◎统编其他设问2017广东省卷15题:老刘“命好”在哪里?原因是什么?2016广东省卷17题:下面两个句子写出了“我”老婆的“不平衡”,两次“不平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2019云南省卷25题:中国名茶有很多,如福建的铁观音,浙江的龙井,云南的普洱茶等,作者为什么认为“茶是家乡醇”?2019浙江杭州13题:“我”本来可以完成妈妈交代的“任务”,为什么最终放弃了?结合全文探究原因。2019江苏连云港24题:文中的“我”通过“赌字典”这件事告诉学生关于作文的道理是什么?中考常见设问中考常见设问(1)审清题干,明确答题方向。注意题干中“结合全文”“第×段”等此类提示内容。(2)根据题干提示,锁定答题范围。①摘录法。关注文中的总起句、过渡句、重点段落,答题时可直接引用原文语句;②要素归纳法。记叙文一般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六要素。找出文中的六要素,并合理组织语言,这就是主要内容;方法指导(1)审清题干,明确答题方向。注意题干中“结合全文”“第×段③段意合并法。对于比较复杂的记叙文,用段意合并法,即把每段的段意整合起来。(3)根据要求,结合文章主旨、作者情感整理答案。可分条作答,以使答案清晰规范。(4)根据题干分值验证答案要点是否全面。一般来讲,一个要点对应分值为一分。③段意合并法。对于比较复杂的记叙文,用段意合并法,即把每段的
阅读中,借助“圈点批注”的方法完成文本助读,注意圈点的符号,可用下面的提示符号完成,养成圈点批注的习惯,留下阅读痕迹,更有助于理解文本。“”:圈出关键性的词语或内容。“?”:标在有疑问或暂时不理解之处。“!”:标在需要注意或者有感想的地方。“△”:标在关键词下面,方便分析人物情感或人物形象。“
”:画在优美语句或可赏析的句子下面。“
”:画出相关内容的关键句。“
”:画在总括句、中心句或者过渡句下面。“[]”或“{}”标注重点段。考点针对练1阅读中,借助“圈点批注”的方法完成文本助读,注意圈点一、(2019广东省卷15~18题17分)文学类文本阅读。灯如红豆侯志明
①{有句诗说“灯如红豆最相思”。(!)}②夏日炎炎的夜晚,我经常会在夜深人静后,看城市迷人的灯光。望着望着,有时会掉下眼泪来,不止一次。③我总会想到童年、少年时陪伴我的那盏小油灯。④那是一盏自制的、简单的煤油灯。一进腊月,母亲就要夜夜坐在小油灯前,赶做新衣或者浆洗旧衣。白天辛苦一天,晚上还要干活到下半夜。有一天,我睡醒一觉,发现母亲还在灯前纳鞋底做新鞋,腿上盖着被子,身上披着棉衣。一手拿着鞋底,一手交替拿锥子和针线。先用锥子扎,再用针穿线,再在膝盖上使劲地勒紧。一、(2019广东省卷15~18题17分)文学类文本阅读。我看着看着,忽然看见她浑身一抖,把手里的东西一扔,然后用左手紧紧地攥住右手的食指,斜倚在了窗台上。灯仍然在嗤嗤地发着光,没被吹灭。知道她还会起来,我就没吱声,静静地等候着。果然,过了五六分钟吧,她又坐了起来,拿起没做完的活儿。我想过去搂住她看看扎伤的手,想劝她去睡觉,但我一张口,说出的却是,“妈,我要尿尿。”妈没有抬头,只是说“灯亮着呢,去吧。”尿完尿,我回转身,站在那儿,盯着母亲,希望她看我一眼,等来的却是“冷,快去睡,感冒了过不好年。”她仍没有抬头。“那你怎么还不睡?”“快完了,一会儿睡。”在母亲的心里,为了孩子过年,这些活儿不但是定了量的,而且也是限了时的。年年如此。我看着看着,忽然看见她浑身一抖,把手里的东西一扔,然后用左手⑤直到今天,在我心中,那盏小小的油灯从没有熄灭。(!)它渺小像母亲,它柔弱像母亲,但它明亮也像母亲。母亲积极面对生活的态度,照亮了我们艰难生活的每一天。⑥后来,我们家又有了另一盏油灯。那是一盏玻璃底座、玻璃肚子,带了玻璃灯罩的油灯。自从有了这盏灯,我们总希望父亲天天点亮这盏灯,那样不但整个家里会明亮很多,而且我们可以蹭亮光看书写作业。有一年的年底,父亲又点亮那盏灯,开始清点账目,我又蹭光写起作业,写完就去睡了。睡醒一觉,我发现父亲仍然在翻本子打算盘。冬天天冷,他一会儿哈手,一会儿跺脚,眉头紧锁,仿佛遇到了什么大事。看着父亲着急不安的样子,我便从被窝里伸出头问:“爹,咋△
△
△
△
△△△△
⑤直到今天,在我心中,那盏小小的油灯从没有熄灭。(!)它渺小了?”“没咋,有两毛钱,对不上账。”“多了还是少了?”我接着问。“多了。”他说。“多了,那好呀!”我说。他又转过头并拧小灯火,走过来坐在炕沿边摸着我的脸,“不知道给谁少算了,两毛,一个壮劳力两天才能挣到。”⑦在我心中,那盏小小的油灯也从来没有和父亲分开过。它教给我认真、公道、善良地对人对事,遇有疑难、面对选择时推己及人。(!)⑧后来,我上了高中。为了在教室关灯后能多学习一会儿,我备了一盏小油灯。多少次,在寒冷的冬天,我的手冻得不能拿笔想放弃的时候,是这盏小小的灯给了我些许的温暖。尤其难忘的是,有一个冬天的早晨,我带了灯去教室背书,可是只过了一会儿就油尽灯灭,正在我不知如何是好时,一个与我坐得不远的女同学将她△△△△
△
了?”“没咋,有两毛钱,对不上账。”“多了还是少了?”我接着的灯推到了我的面前,自己站起来走出了教室。这一举一动是我万万没想到的,因为在那个年代,男女同学是连话都不说的。何况这个女同学是我们男生认为最丑,而且她也应该是意识到了的。那一刻,我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美。(!)⑨几十年来,陪伴我的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油灯,都已难得见到了,但它照耀我前行的路却是那样的明亮宽展,给我的启迪又是那样的深刻受用。⑩“灯如红豆最相思”的前面还有一句,是“书似青山常乱叠”。把灯和相思联系起来的这位诗人,升华了我对灯相思的境界和品位。
(选文有删改)的灯推到了我的面前,自己站起来走出了教室。这一举一动是我万万读懂(写了什么)1.依据上面圈点批注的提示符号把对应的文字圈画出来(请使用正确的批注符号)。2.用“//”给文章内容分层并概括层意。第一部分(第①~③段):由城市迷人的夜光引出对油灯的回忆;第二部分(第④~⑧段):分别叙述了与母亲、父亲和女同学相关的三段关于油灯的往事,阐述了三种人生感悟;第三部分(第⑨~⑩段):“我”对油灯的怀念和感激。圈点批注读文本3.文章线索:小油灯。读懂(写了什么)第一部分(第①~③段):由城市迷人的夜光引出读细(怎么写的)4.文章中两次出现“灯如红豆最相思”,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关注文中画“
”的句子)文章中第一次出现“灯如红豆最相思”是在首段,这直接引出本文的主要描写对象“灯”,同时将赋予红豆的意蕴与灯联系起来,增强文章的文采;第二次出现“灯如红豆最相思”是在最后一段,这里明确说把灯和相思联系起来,不仅升华了“灯”这个意象的境界和品位,同时增强了文章的情感色彩,使文章前后照应,结构严谨。读细(怎么写的)文章中第一次出现“灯如红豆最相思”是在首段,示例一:句子:快完了,一会儿睡;描写方法:语言描写;作用:突出了母亲的辛劳,表现出母亲对“我”深沉的爱。示例二:句子:他一会儿哈手,一会儿跺脚,眉头紧锁;描写方法:动作描写;作用:形象细致地刻画出父亲对不上账时的焦急不安,突出父亲的认真、公道、责任心强。5.描写方法:文中运用了多种描写方法,请选其中一处分析其作用。(关注文中画“____”的句子)示例一:句子:快完了,一会儿睡;描写方法:语言描写;作用:突7.找出带给你启示或者感悟的句子或段落,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心得。(关注文中画“
”的句子)示例一:句子:母亲积极面对生活的态度,照亮了我们艰难生活的每一天;启示:不管生活多么艰难,都要积极乐观地面对。示例二:句子:它教给我认真、公道、善良地对人对事,遇有疑难、面对选择时推己及人;启示:做人要秉持认真、公道、善良的美好品质,遇到难以抉择的事情,要能够换位思考,做出正确的选择。示例三:句子:那一刻,我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美;启示:真正的美不仅在于外表,更在于心灵的美好。读透(为什么这么写)6.主旨:借小油灯表达“我”对往事的怀念之情。7.找出带给你启示或者感悟的句子或段落,结合实际谈谈自己1.文章重点写三盏“小油灯”,它们都给了“我”启迪。结合全文,填写表格。(4分)“小油灯”相关人物给“我”的启迪第一盏母亲积极面对困难,生活的道路会越来越明亮。第二盏父亲第三盏女同学【解析】第⑦段点明了第二盏灯给“我”的启迪,即“它教给我认真、公道、善良地对人对事,遇有疑难、面对选择时推己及人”;第⑧段点明了第三盏灯给“我”的启示,即“那一刻,我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美”。再联系本段内容,就可以得出启示“真正的美和外表无关(或内在美才是真正的美)”。①认真、公道、善良地对人对事等②真正的美和外表无关(或内在美才是真正的美)1.文章重点写三盏“小油灯”,它们都给了“我”启迪。结合全2.第②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解析】段落的作用应该从内容和结构这两方面来作答。内容上的作用,主要考虑段落内容和文章其他内容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可知,本段所写的是城市迷人的灯光,与后文所写的小油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写出了小油灯对“我”的影响和启迪;结构上的作用,要结合段落所在的位置进行分析,第②段在文章前面,结合下文内容可知,它的作用主要是引出下文“我”对小油灯及往事的回忆并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①城市迷人的灯光与后文柔弱的小油灯形成鲜明的对比,(1分)突出了小油灯对“我”影响之大、启迪之深。(1分)②引出下文“我”对小油灯及往事的回忆,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2分)2.第②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解析】段落的作用应该【解析】词语赏析题要先解释词的本义,再从内容和情感两方面入手分析,第(1)句出自第④段,写的是母亲纳鞋底时被针扎到的反应,表现了母亲面对困苦时默默承受的坚韧品格;3.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1)(她)把手里的东西一扔,然后用左手紧紧地攥住右手的食指……(2分)(1)“攥住”即握住,写出母亲被扎伤时的反应,表现了母亲面对困苦时默默承受的坚韧品格。【解析】词语赏析题要先解释词的本义,再从内容和情感两方面入手【解析】第(2)句同样出自第④段,写的是“我”看到母亲被扎时的行为,写出了“我”对母亲辛劳的心痛,表现了“我”对母亲的关心。(2)我想过去搂住她看看扎伤的手,想劝她去睡觉。(2分)(2)“搂住”即抱住,突出“我”看见母亲手被扎伤时的心痛,反映了“我”对母亲的关心。【解析】第(2)句同样出自第④段,写的是“我”看到母亲被扎时4.文章以“灯如红豆”为题目,有什么妙处?(5分)【解析】文章标题的妙处,要从标题的艺术手法、作用和主旨入手分析。由最后一段可知,“灯如红豆”来源于一句诗,富有诗意;“灯”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三个故事都围绕“灯”展开叙述,结构清晰明了;标题是文眼,是主旨的体现,文章最后一段诗句表明“红豆”的含义是相思,用作标题能够突出主旨,表达了“我”对往事的深深怀念之情。①“灯如红豆”化用诗句,使题目富有诗意。(1分)②“灯”是文章的线索,全文围绕“灯”组织材料,结构清晰,叙事集中。(2分)③“红豆”寄托相思,“灯如红豆”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我”对往事的深深怀念之情。(2分)4.文章以“灯如红豆”为题目,有什么妙处?(5分)【解析】文章二《时光笔墨》详见学生用书•
P95
二、(2019辽宁抚顺改编)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4题。(17分)1.母亲的心总被孩子牵动,结合选文⑥~⑩段,根据提示内容完成下表。(4分)女儿的事件考上重点高中月考成绩不佳上课总说话把毛裤借给感冒的同学,自己受凉母亲的心情(1)(2)(3)(4)高兴生气失望心疼文章二《时光笔墨》详见学生用书•P95二、(2019辽2.文章第⑧段中写班主任的反馈有何作用?(4分)【解析】第⑧段中,前文说到女儿的成绩下滑,后文说到母女因为成绩问题产生冲突,班主任的反馈刚好在中间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同时我们要关注到最后母女间的矛盾是化解了的,结合全文的中心:母女间的相互理解,班主任的反馈对母女间的沟通、理解提供了契机。据此总结概括即可。为前文女儿成绩下滑做了解释,也为下文“我”和女儿的冲突做了铺垫,同时也为“我”与女儿之间的相互理解提供契机。2.文章第⑧段中写班主任的反馈有何作用?(4分)【解析】第3.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1)她垂手站立,斜着眼悄瞄着我的脸,叹道:“这次没考好。”【解析】(1)题中“瞄”本义是“把视力集中在一点上,注视”,结合语境,发生该动作的原因是因为女儿考试没考好,究其心理是因为曾经“我”以她优异的成绩做安慰,现在这种情况,她不知道该如何面对我,写出了女儿忐忑的心理。(1)“瞄”原指“把视力集中在一点上,注视,此处指女儿因没考好怕母亲生气的忐忑心理。3.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解析】((2)一次家长会后,很多家长围住班主任问这问那,我也挤上前,揣着小心说:“我是小豆妈妈……”【解析】(2)题“揣”原指“手或物品放在穿着的衣服口袋、袖管、衣襟里面”,此处表现了“我”向女儿的班主任询问女儿情况时担心、紧张的心理。据此分析即可。(2)“揣”原指手或物品放在穿着的衣服口袋、袖管、衣襟里面,此处指“我”面对女儿的班主任时,对女儿情况的紧张与担心。(2)一次家长会后,很多家长围住班主任问这问那,我也挤上前,4.文章结尾为什么说“那目光,穿过重重光阴,与你一世相随,且从未远离”?请谈谈你的理解。(5分)母亲对于子女的爱伴随子女的一生;即使子女长大,远离母亲,母亲仍以自己独有的方式传达对子女的爱与关怀。拓展设问如何理解选文题目“时光笔墨”的含义?既指女儿听的那首歌,也指与女儿相伴的美好时光,表达对永恒的母女深情的珍惜。4.文章结尾为什么说“那目光,穿过重重光阴,与你一世相随,三、(2020原创)文学类文本阅读。(17分)1.根据小说的情节,以“我”为陈述对象,完成下面的表格。(4分)文章三《长大,只是一瞬间的事》详见学生用书•
P96
情节主要事件开端“我”知道妈妈把体温表藏在“我”家最小的抽屉里。发展①高潮②结局“我”把体温表送给妈妈,妈妈却说现在不很需要了,因为我们已经长大。三、(2020原创)文学类文本阅读。(17分)文章三《长大,【解析】解答此题,首先找到题干中的提示性内容“发展”“高潮”,根据题干已有“开端”“结局”的内容,可将答案按照“人+事+结果”的形式进行组织。根据开端“‘我’知道妈妈把体温表藏在我家最小的抽屉里”可知对应文章第③段,结局“‘我’把体温表送给妈妈,妈妈却说现在不很需要了,因为我们已经长大”对应文章第㉒㉓段,据此可知发展与高潮应在文章第④~㉑段寻找答案。根据第④~⑦段内容,可概括出发展“‘我’出于好奇偷偷拿体温表,结果弄碎了”;根据第⑱~㉑段可概括出高潮“‘我’想方设法想送给妈妈一支体温表”。①“我”出于好奇偷偷拿体温表,结果弄碎了。②“我”想方设法想送给妈妈一支体温表。【解析】解答此题,首先找到题干中的提示性内容“发展”“高潮”2.第㉓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1)结尾照应文章标题,耐人寻味。(2)凸显了人物的性格,可见母亲真正关心与关注的是孩子的成长。(3)深化了主题,母亲对儿女的关注与爱是深沉的、伟大的。3.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1)苗条的玻璃小棒,头顶银亮的铠甲,肚子里藏一根闪烁的黑线,只在特定的角度瞬忽一闪。【解析】(1)句中的“顶”是对体温表外观的一个拟人化描写,要注意从中分析作者对体温表好奇的心理。(1)“顶”是用头支承,既写出了体温表独特的外观,也表达了“我”对体温表的好奇与关注,为下文展开叙述做铺垫。2.第㉓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1)结尾照应文章标题(2)“我刚回来,手太凉,不知你究竟烧得怎样,要不要赶快去医院……”妈妈拼命搓着手指。【解析】(2)句中的“搓”是“我”生病时妈妈为了解“我”体温时的动作描写,没有了体温表,所以无法得到准确的温度,要注意从中体会妈妈焦急紧张的心理。(2)“搓”是两个手掌反复摩擦,或把手掌放在别的东西上来回揉,写出了妈妈焦急紧张的心理,表现了妈妈对“我”身体状况的担忧和对“我”深深的爱。(2)“我刚回来,手太凉,不知你究竟烧得怎样,要不要赶快去医4.本文的标题“长大,只是一瞬间的事”有怎样的含义?请联系全文作简要分析。(5分)【解析】题干要求联系全文作简要分析,解答此题,既要清楚文章的主要内容即表层含义,还要体会文章传达的主旨情感,这里的长大,不是指年龄的增长,而是理解了母亲的用心,据此合理概括即可。一方面,指自己是从体温表这件事中读懂母爱,在那一瞬间真正地长大;另一方面指母爱其实一直都在,只是自己没有长大,没有读懂,而当“我”理解母爱的那一刻就是“我”长大的标志时刻。4.本文的标题“长大,只是一瞬间的事”有怎样的含义?请联系考向1开头段的作用(2018.16)(统编八上教参《回忆我的母亲》“问题探究”)第1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解题思路】结合“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一句,从内容角度分析所体现的作者情感、母亲形象特点;从结构角度分析所体现的与题目、下文的关系即可。教材设问学考点考点探源考向1开头段的作用(2018.16)教材设问学考点考点探【参考答案】第1段开篇点题。作者怀着对母亲深沉的爱,回忆母亲勤劳的一生。“我爱我母亲”这句话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勤劳一生”是母亲的本质特征,起总领全文的作用;“永远回忆”,既直接呼应题目,又自然地引出下文。【参考答案】第1段开篇点题。作者怀着对母亲深沉的爱,回忆母亲◎统编其他设问(统编七下《邓稼先》“思考探究”改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五部分,想一想:这部分开头引用《吊古战场文》,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第五部分开头引用《吊古战场文》,表现了自然环境的恶劣,说明邓稼先工作条件的艰苦,同时把读者引入中国历史深处,增加了文章的厚重感。2018广东省卷16题:分析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2019四川南充14题:文章第①段写金沙江对描写木棉花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中考常见设问◎统编其他设问中考常见设问段落作用解题步骤:第一步:审读题干,明确题干要求作答段落作用,并确定段落位置。第二步:段落作用一般可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作答。内容上,可从情节发展、叙事技巧、塑造人物、情感表达、主题、表现手法等角度来分析;结构上,一般有总领全文、照应标题、承上启下、引出下文、总结全文等作用,具体应结合相关段落分析作答。方法指导段落作用解题步骤:方法指导注意:位于开头段、中间段、结尾段均可用此方法先确定出答题要点,然后根据段落所处的不同位置进行分析。位于开头段内容上:①开篇点题,点明时间、地点等;②交代写作对象/内容;③营造气氛/奠定情感基调;④欲扬先抑;⑤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结构上:①统领全文;②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埋伏笔/设置悬念;③照应下文,与下文形成对比。注意:位于开头段、中间段、结尾段均可用此方法先确定出答题要点考向2中间段的作用(6年3考:2019.16;2017.16;2016.16)(统编七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思考探究”)有人认为美女蛇的故事是赘笔,没必要写。你是否同意?简要说明理由。【解题思路】首先通读全文,然后分析美女蛇的故事在文章中的作用,看其是否能够体现作者的写作目的,是否能够为文章的中心服务。再摆出自己的观点,谈谈此部分内容能否删除,并说明理由,即该部分内容所起的作用。考点探源考向2中间段的作用(6年3考:2019.16;2017.1【参考答案】美女蛇的故事虽然与百草园中的赤练蛇没有关系,作者却由此开始生发出联想。“长的草里是不去的,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先由百草园的草联想到草中的赤练蛇,再由赤练蛇联想到长妈妈讲述的美女蛇故事。很明显,美女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我”,而这故事让“我”产生了“做人之险”的感受,同时也给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所以多年以后“我”还清楚地记得。这一段看似闲笔,却写出了儿童的心理,写出了童年的“我”的心目中世界奇特的色彩,是全文有机的组成部分。【参考答案】美女蛇的故事虽然与百草园中的赤练蛇没有关系,作者2019广东省卷16题:第②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017广东省卷16题:联系全文,简要分析第④段在文中的作用。2016广东省卷16题:简析第④段在内容和结构上分别有什么作用。2019江苏徐州21题:请对文章的第④段进行简要的分析和评价。2019山东烟台20题:有人认为将第⑧段删去小说情节更加紧凑,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说说理由。中考常见设问2019广东省卷16题:第②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中考常见设问位于中间段内容上:①突出强调某事/某种情感;②揭示事件的意义,丰富文章内涵;③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结构上:①起承上启下/过渡作用;②总结上文,引起下文。方法指导位于中间段方法指导(统编八上《白杨礼赞》教参“整体把握”改编)本文的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解题思路】解答段落作用类题,应该从内容和结构上进行分析。内容上:本文最后一段,将楠木和白杨树进行对比,突出赞美了白杨树及其所代表的精神和品格。结构上:最后一段收束全文,同时“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呼应开头“我赞美白杨树”。【参考答案】最后一段通过对比赞美白杨树,收束全文,呼应开头,进一步突出白杨树的质朴与坚强。考向3结尾段的作用(2014.18)考点探源(统编八上《白杨礼赞》教参“整体把握”改编)本文的最后一段有◎统编其他设问(统编七下《邓稼先》“思考探究”改编)想一想:第五部分结尾处引用儿时学到的“‘五四’时代的一首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参考答案】结尾处引用儿时学到的“‘五四’时代的一首歌”,说明了邓稼先就是一个典型的中国男儿,赞扬了他为祖国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品质。◎统编其他设问2014广东省卷18题:小说的结局耐人寻味,请说说其妙处。2019山东滨州23题: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章结尾环境描写的作用。2019湖南衡阳26题: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2019湖南株洲12题:小说以张健“暗叫一声惭愧”结尾,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中考常见设问2014广东省卷18题:小说的结局耐人寻味,请说说其妙处。中位于结尾段内容上:①总结全文,归结主旨,卒章显志;②暗示主题,强化感情,深化/升华主旨;③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省。结构上:呼应标题/开头,首尾圆合,使文章浑然一体。方法指导位于结尾段方法指导
阅读中,借助“圈点批注”的方法完成文本助读,注意圈点的符号,可用下面的提示符号完成,养成圈点批注的习惯,留下阅读痕迹,更有助于理解文本。“”:圈出关键性的词语或内容。“?”:标在有疑问或暂时不理解之处。“!”:标在需要注意或者有感想的地方。“△”:标在关键词下面,方便分析人物情感或人物形象。“
”:画在优美语句或可赏析的句子下面。“
”:画出相关内容的关键句。“
”:画在总括句、中心句或者过渡句下面。“[]”或“{}”标注重点段。考点针对练2阅读中,借助“圈点批注”的方法完成文本助读,注意圈点四、(2018广东省卷15~18题17分)文学类文本阅读。笔下犹能有花开肖复兴
①秋末冬初,天坛里那排白色的藤萝架,上边的叶子已经落得差不多了。想起春末,一架紫藤花盛开,在风中像翩翩飞舞的紫蝴蝶——还是季节厉害,很快就将人和花雕塑成另外一种模样。②没事的时候,我爱到这里来画画。这里人来人往,坐在藤萝架下,以静观动,能看到不同的人,想象着他们不同的性情和人生。我画画不入流,属于自娱自乐,拿的是一本旧杂志和一支破毛笔,倒也可以随心所欲、笔随意驰。③那天,我看到我的斜对面坐着一位老太太,个子很高,体量很大,头戴一顶四、(2018广东省卷15~18题17分)文学类文本阅读。棒球帽,还是歪戴着,很俏皮的样子。她穿着一件男士西装,不大合身,有点儿肥大。我猜想那帽子肯定是孩子淘汰下来的,西装不是孩子的,就是她家老头儿穿剩下的。老人一般都会这样节省、将就。(!)她身前放着一辆婴儿车,车的样式,得是几十年前的了,或许还是她初当奶奶或姥姥时推过的婴儿车呢。如今的婴儿车已经“废物利用”,变成了她行走的拐杖。车上面放着一个水杯,还有一块厚厚的棉垫,大概是她在天坛里遛弯儿,如果累了,就拿它当坐垫吧。④老太太长得很精神,眉眼俊朗,我们相对藤萝架,只有几步距离,彼此看得很清楚。我注意观察她,她也时不时地瞄我两眼。我不懂那目光里包含什么意思,是好奇,是不屑,还是不以为然?(?)正是中午时分,太阳很暖,透过藤萝残存棒球帽,还是歪戴着,很俏皮的样子。她穿着一件男士西装,不大合的叶子,斑斑点点洒落在老太太身上,老太太垂下脑袋,不知在想什么,也没准儿是打瞌睡呢。⑤我画完了老太太的一幅速写像,站起来走,路过她身边时,老太太抬起头问了我一句:“刚才是不是在画我?”我像小孩爬上树偷摘枣吃,刚想下来,看见树的主人站在树底下等着我那样,有些束手就擒的感觉。我很尴尬,赶紧坦白:“是画您呢。”然后打开旧杂志递给她看,等待她的评判。她扫了一眼画,便把杂志还给我,没有说一句我画的她到底像还是不像,只说了句:“我也会画画。”这话说得有点儿孩子气,有点儿不服气,特别像小时候体育课上跳高,我跳过去了那个高度,另一个同学歪着脑袋说:“我也能跳。”的叶子,斑斑点点洒落在老太太身上,老太太垂下脑袋,不知在想什⑥我赶紧把那本旧杂志递给她,对她说:“您给我画一个。”她接过杂志,又接过笔,说:“我没文化,也没人教过我,我也不画你画的人,我就爱画花。”我指着杂志对她说:“那您就给我画个花,就在这上面,随便画。”她拧开笔帽,对我说:“我不会使这种毛笔,我都是拿铅笔画。”我说:“没事的,您随便画就好!”⑦架不住我一再请求,老太太开始画了。她很快就画出一朵牡丹花,还有两片叶子。每个花瓣都画得很仔细,手一点儿不抖,我连连夸她:“您画得真好!”她把杂志和笔还给我,说:“好什么呀!不成样子了。以前,我和你一样,也爱到这里画画。我家就住在金鱼池,天天都到天坛来。”我说:“您已经够棒的了,都多大岁数了呀!”然后我问她有多大岁数了,她反问我:“你猜。”我说:“我看您⑥我赶紧把那本旧杂志递给她,对她说:“您给我画一个。”她接过没到八十岁。”她笑了,伸出手冲我比划:“八十八啦!”⑧八十八岁了,还能画这么漂亮的花,真让人羡慕。我不知道我能不能活到老太太这岁数,能活到这岁数的人,身体是一方面原因,心情和心理是另一方面原因。这么一把年纪了,心未与年俱老,笔下犹能有花开,这样的老人并不多。(!)⑨那天下午,阳光特别暖。回家路上,总想起老太太和她画的那朵牡丹花,忍不住好几次翻开那本旧杂志来看,心里想:如果我活到老太太这岁数,也能画出这么漂亮的花来吗?(选自《北京晚报》2017年12月12日;有删改)没到八十岁。”她笑了,伸出手冲我比划:“八十八啦!”读懂(写了什么)1.依据上面圈点批注的提示符号把对应的文字圈画出来。(请使用正确的批注符号)2.用“//”给文章内容分层并概括层意。第一部分(第①段):介绍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第二部分(第②~⑤段):偷画偶遇的老太太却被发现;第三部分(第⑥⑦段):请求老太太画画;第四部分(第⑧⑨段):点明文章主旨,表达了作者希望能像老太太一样一直保持良好的心态。圈点批注读文本3.文章线索:画画读懂(写了什么)第一部分(第①段):介绍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读细(怎么写的)4.文中对老太太的外貌特征有多处描写,请找出一处作简要分析。(关注文中画“____”的句子)5.主旨:示例:句子:个子很高,体量很大,头戴一顶棒球帽,还是歪戴着,很俏皮的样子。分析:对外貌和穿着的简单描写,刻画出老人的与众不同。表达了作者希望自己将来老去的时候也可以像老太太一样有一颗年轻的、热爱生活的心。读细(怎么写的)示例:句子:个子很高,体量很大,头戴一顶棒球6.找出带给你启示或者感悟的句子或段落,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心得。(关注文中画“”的句子)示例:句子:我不知道我能不能活到老太太这岁数,能活到这岁数的人,身体是一方面原因,心情和心理是另一方面原因。心得:人生在世,苦也活着,乐也活着,何不保持一个好的心态?老太太已经八十八岁了,仍能保持一颗不老、乐观的心态,既让自己的生活过得多姿多彩,也感染了其他人,这种笑对生活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6.找出带给你启示或者感悟的句子或段落,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心1.根据全文,按要求填写下表。(4分)场景偶遇老太太画像被发现老太太画花得知其年龄“我”的心理①②③④1.根据全文,按要求填写下表。(4分)场景偶遇老太太画【解析】通读全文,根据表格中已给出的场景,定位需补写心理所对应的文中位置,最好用文中表现心理的词语作答(或找到心理描写语句然后进行概括)。“偶遇老太太”在文章第③④段,“我”被老太太的精神而吸引,为她的衣着、俏皮、偷瞄等而感到“好奇”,第一空应填“好奇”;“画像被发现”在第⑤段,被老太太捉了个正着,“我”很尴尬,第二空应填“尴尬”;“老太太画花”在第⑥⑦段,“我连连夸她:‘您画得真好!’”,对于老太太的画“我”不觉惊讶而赞叹,由此第三空可填“惊叹”;“得知其年龄”在第⑦⑧段,我“羡慕”她一把年纪还能画如此漂亮的花的好心态,第四空应填“羡慕”。综上,便可得出答案。①好奇②尴尬③惊叹④羡慕【解析】通读全文,根据表格中已给出的场景,定位需补写心理所对2.分析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解析】分析段落作用,要注意段落所在的位置,从结构和内容两个角度进行分析。第①段有两句话,第一句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秋末冬初),以及地点(天坛)。第二句写到了春末盛开的紫藤花,这正好与第一句初冬凋零的紫藤萝形成对比,“很快就将人和花雕塑成另外一种模样”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对人的影响。联系下文老太太一把年纪依然保持孩子般的纯真,时间似乎并未影响到她,由此便反衬出第⑧段老太太的“心未与年俱老”。综上分析,分条目概括作答即可。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1分)以春末盛开的紫藤萝与初冬凋零的紫藤萝对比,写出了时间对人的影响;(2分)反衬老太太“心未与年俱老”。(1分)2.分析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解析】分析段落作用,3.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1)我注意观察她,她也时不时地瞄我两眼。(2)她扫了一眼画,便把杂志还给我……【解析】品味词语的表达效果,首先要解释出加点词语的含义,然后分析出这个词语表达的情感。(1)(2)句中的两个词都是对老太太的动作描写,分析时就要从这动作中揣摩出老太太的心理。“我”偷偷画老太太,这让她很好奇,所以她时不时“瞄”我,传神地写出老太太好奇的心理,以及她孩子般的俏皮与可爱。当“我”将画递过去,老太太只是“扫”了一眼,这种很快地看过去,表明老太太对“我”的画不以为意,由随后老太太说“我也会画画”,以及下文她画画的过程,可以看出她的自信与童心。3.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解析】品(1)“瞄”是注视,写出了老太太对“我”举动的好奇,表现了她的俏皮。(2分)(2)“扫”是快速地看,写出了老太太对“我”的画不以为意的神态,表现了她的自信与童心。(2分)(1)“瞄”是注视,写出了老太太对“我”举动的好奇,表现了她4.第⑨段画线句子中的“花”有多层含义,请结合全文概括。(5分)【解析】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要结合具体语境,分为表层和深层两个层次。这里的“花”,从表层来看,是老太太画得漂亮的牡丹花;从深层来看,这“花”应是老太太所独有的,也是“我”所羡慕的,即年轻、纯真的童心,对生活的热爱之心。明指老太太画的牡丹花;(1分)暗指老太太内心纯真,如花般美丽;(2分)表达了作者希望自己将来也有颗年轻的、热爱生活的心的愿望。(2分)4.第⑨段画线句子中的“花”有多层含义,请结合全文概括。(五、(2020原创)文学类文本阅读。(17分)1.根据文章的情节,以父亲为陈述对象,完成下列表格。(4分)文章五《耀眼的军装》详见学生用书•
P101
时间主要事件回乡后(1)“我”上小学时(2)父亲与村里人讲他和战友们的故事父亲带头在村里架起电线,搞起了乡里第一个电动磨面坊,很受乡亲们的欢迎。五、(2020原创)文学类文本阅读。(17分)文章五《耀眼的2.第④段在文中有何作用?(4分)内容上,介绍了母亲崇尚军人、产生军旅情结的原因,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结构上,承接上文母亲对父亲和我们哥儿仨都是军人的自豪,引出下文对父亲和母亲的回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2.第④段在文中有何作用?(4分)内容上,介绍了母亲崇尚军3.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1)乡亲们拎着粮食袋,翘首挨个往前挪,等着用电动粗磨、细磨,把自己家里的玉米、小麦磨好,回去享用。“挪”是“移动”的意思,这一动作描写,写出了排队磨面的乡亲之多,从侧面表现了父亲工作的忙碌和电动磨面坊生意红火的情景。(2)被汗水浸透的衣衫后背上,清晰印上了两道农药喷雾器留下的金属痕迹。“痕迹”是指“物体留下的印儿”,这里指农药喷雾器上的金属在母亲背上留下的印迹,表现出母亲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的品质。3.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挪”是“4.母亲给了我们哪些鼓励与教诲?请结合全文概括。(5分)①母亲鼓励我们走出去干事业,当兵扛枪、穿上军装,指引了我们前进的方向;②母亲激励我们要不辞辛劳,在部队里好好表现,建功立业;③母亲敦促我们走好军旅之路,迈好人生步伐;④母亲教诲我们要有军人的忠诚、自信、勇敢、担当等品质,跑好自己的接力棒。4.母亲给了我们哪些鼓励与教诲?请结合全文概括。(5分)①考向1词语的理解(2018.18)教材设问学考点考点探源(统编八下《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积累拓展”改编)“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这里的“眩晕”和“卖弄”是什么意思?传达了作者怎样的感受?考向1词语的理解(2018.18)教材设问学考点考点探源【解题思路】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结合上下文理解其语境义。令作者“眩晕”的是“这一派奇美”,结合该段内容可知,其语境义是冰塔林的美景太多,不知道该看什么。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面对美景时的震撼。“卖弄”是作者看到冰塔林时的联想,表现出大自然无穷的创造力,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造物主的敬畏。【参考答案】“眩晕”原指一种症状,感觉到自己或周围的东西旋转,这里指“浩浩苍苍”的美景令人目不暇接,令人不知该看什么;“卖弄”原指有意显示、炫耀,含贬义,这里指大自然的无穷创造力在各拉丹冬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两个词表现了作者面对冰峰、冰河、冰谷等景色感受到的震撼,以及基于人与自然的对比而产生的对自然的敬畏。【解题思路】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结合上下文理解◎统编其他设问(统编七下《阿长与〈山海经〉》“思考探究”改编)“然而我有一时也对她发生过空前的敬意。”这里用“空前”来修饰“敬意”,给你什么感觉?你怎么理解“敬意”在文中的具体含义?【参考答案】过去“我”厌恶阿长,但阿长讲了长毛的荒诞故事,儿时的“我”信以为真,相信阿长的确具有抵挡大炮的“伟大的神力”,对她不仅转为尊敬,而且达到“空前”的程度。夸张的修辞生动体现了儿童的天真心理,也包含着成年的“我”在写作时流露的对阿长迷信的调侃。2021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一轮总复习(共8个考点)课件2018广东省卷18题:第⑨段画线句子的“花”有多层含义,请结合全文概括。2019安徽6题:请结合上下文,体会下列各句中“笑”的含义。(1)我们当时就嗤地笑了,觉得和我们的画差不多呢。(2)我们都哑然笑了。中考常见设问2018广东省卷18题:第⑨段画线句子的“花”有多层含义,请第一步,审题干,分析词语的基本含义。第二步,分析词语在句中的词性、修饰成分或感情色彩。第三步,把握语境义(指代义、修辞义、临时义、概括义等),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通过分析文章中的关键词句,找出词语隐含的内容。具体方法如下:(1)语境推断法。把词语放到具体的句、段、篇中,分析上下文的相关内容,可用原文关键字进行概括。(2)联系主题释义法。词语在具体的句、段、篇中无法概括时,就需从文章主旨或作者情感的角度进行分析概括。方法指导第一步,审题干,分析词语的基本含义。方法指导(3)心理揣摩法。对表现人物心理活动的词语进行揣摩,从而概括其含义。如《孔乙己》中“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中“涨红”一词是通过面部表情描绘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的,只要仔细品味孔乙己此时的内心活动就可以揣摩出“涨红”传神地表现了孔乙己内心的极度羞耻与争辩不得的痛苦心理。(4)近义词替换比较法。选用与该词本义相接近的词语,进行替换,将两个词语进行比较,从而体会词语的含义和作用。答题规范:“××”一词原指……(本义),文中指……(语境义)。(3)心理揣摩法。对表现人物心理活动的词语进行揣摩,从而概括考向2词语表达效果(6年5考:2019.17;2018.17;2017.17;2015.17;2014.17)(统编七下《老王》“思考探究”)联系上下文,揣摩句中加点词表情达意的效果。1.我们当然不要他减半收费。(一般什么情况下说“当然”?“当然”用在这里,流露了“我们”什么样的心理?)2.他从没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他大概压根儿没想到这点。(“从”和“压根儿”强调的是什么?“大概”同“压根儿”是否矛盾?)考点探源考点探源【解题思路】第1题先要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再结合句子内容分析作者情感。“当然”的意思是“表示合于事理或情理,没有疑问”,表达了作者出于对老王的同情,真心诚意想要帮助他的心理。第2题从词性角度分析,“从”“大概”“压根儿”都是副词,“从”强调以前从未发生过,“压根儿”强调一点儿也没有过。“大概”表明这是作者的推测,“压根儿”表明作者坚信老王的品质,所以并不矛盾。【参考答案】1.顺理成章的情况下说“当然”。这里表明作者一家之前帮助老王是诚心诚意的,并不要求老王回报。作者一家也很同情老王的贫苦生活,从来没有占便宜的念头。2.“从”强调以前从未发生过,“压根儿”强调一点也没有过。“大概”表明这是作者的推测,而“压根儿”表明作者坚信老王的诚实和善良,他绝不会有欺负主顾的念头。【解题思路】第1题先要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再结合句子内容分析◎统编其他设问(统编七下《阿长与〈山海经〉》“思考探究”改编)“但到憎恶她的时候,——例如知道了谋死我那隐鼠的却是她的时候,就叫她阿长。”为什么要用“憎恶”“谋死”这样的词语呢?【参考答案】“谋死”“憎恶”大词小用,夸张地体现儿童心理,表达了“我”对阿长的不满和愤怒。◎统编其他设问2019广东省卷17题: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2018、2017与此设问相同)2015广东省卷17题: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2014与此设问相同)2019江苏盐城19(2)题:朗读下面这句话时,“彼此”一词用重音朗读,请简析理由。2019山东淄博14题:文章写喜鹊,多次用到副词“总”“总是”,结合下面的语句,说说作者这样写的用意。2019内蒙古呼和浩特14题:你觉得第一段中哪一个词用得最好?请简要说出理由。中考常见设问2019广东省卷17题: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思路一:①理解词语的本义→②分析词语在语境中的意思→③表达的情感思路二:①判断词性→②词语反映的情形→③表现出的作用,即人物(事物)形象、品质A.动词、形容词:“××”动词(形容词)极富表现力,生动形象地写出了……。B.副词:准确贴切,“××”副词,准确生动地修饰(限制)了……一词,贴切形象地体现了……的特征,表达了……的情感。方法指导思路一:①理解词语的本义→②分析词语在语境中的意思→③表达的C.叠词:音律和谐,起到了加深语意的作用,读起来朗朗上口,富于音韵美。D.拟声词:运用拟声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的情态美,流露出……的情感。思路三:①运用的修辞方法→②修辞的作用→③表达的情感C.叠词:音律和谐,起到了加深语意的作用,读起来朗朗上口,富六、(2017广东省卷15~18题17分)文学类文本阅读。1.老刘“命好”体现在哪里?原因是什么?(4分)文章六《细水长流》详见学生用书•
P104
考点针对练3【解析】首先根据关键词“命好”可迅速将答案锁定在文章第②段,结合“三个闺女乖巧孝顺”“夫妻俩没红过脸,恩爱有加”“从来不跟人闹意见”即可得出答案。本文题目“细水长流”以及第②段“但我最明白,父亲的意思是说”这句话就暗示了下文即将揭示原因:“人不要太计较利益得失,水长流,情才会长在”。说明父亲心胸宽广,包容他人。合理组织语言即可。六、(2017广东省卷15~18题17分)文学类文本阅读。文“命好”是指:①闺女乖巧孝顺,夫妻恩爱;②不跟人闹意见(人缘好)。(2分)原因:老刘①包容,不争长短;②豁达,不计得失。(2分)2.联系全文,简要分析第④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解析】分析段落作用时可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入手。第④段是中间段,从内容上看:主要讲这个夏天大旱,母亲想浇地,无奈和“我”家左右相邻的两户人家都不在,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从结构上看:为后文父亲仍然和母亲帮着把地给浇了,但母亲对此不理解,甚至唠唠叨叨做铺垫。据此概括即可。①内容上交代矛盾冲突的原因(或故事发展的背景):天大旱;邻居又不在家。(2分)②结构上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写浇地和母亲不理解父亲等情节做铺垫。(2分)“命好”是指:①闺女乖巧孝顺,夫妻恩爱;②不跟人闹意见(人缘3.品读下列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1)母亲一听,跟我急了,庄稼人能眼看着种下的庄稼死在地里啊?【解析】回答时首先要明确词语的含义,再分析其表达效果。这里考了不同语境中“急”的含义及作用。(1)句中刻画了母亲对土地的珍爱,以及对女儿轻视土地、庄稼的不满。(1)“急”这里有“着急、生气”的意思,表达了母亲对女儿的不满,突出母亲“视地如命”。3.品读下列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解析】回(2)我再次回到娘家,刚进门母亲就急切地对我说……【解析】(2)句中则体现了母亲收到乡邻的水费和表达谢意的水果之后的兴奋之情。也表明母亲认可了父亲“细水长流”的处事态度。这两句都是描写人物的,所以总结答案时应从加点词的含义、人物的心理状态、情感等方面考虑。(2)“急切”有“迫不及待”的意思,突出母亲内心的兴奋及对父亲言行的认同。(2)我再次回到娘家,刚进门母亲就急切地对我说……【解析】(4.文章结尾写“一缕阳光”正好照在父亲的脸上,有什么深意?(5分)【解析】此题考查结尾段中某些特定句子、词语的深义,回答时先考虑到词语的本义。“一缕阳光”即“一束温暖的太阳光”,然后思考词语的比喻义:“阳光”给人以“温暖”的感受,“温暖”既指父亲像阳光一样温暖着周围的人,同时也蕴含着周围人的回报更像阳光一样温暖着父亲。另外,此句进一步突出了文章的中心,升华了文章的主题。据此概括即可。①父亲的内心像阳光一样明亮;(1分)②父亲的言行像阳光一样温暖了周围的人;(1分)③邻居的回馈、母亲的理解像阳光一样让父亲感到温暖、幸福;(1分)④进一步升华了“水长流,情长在”的主题。(2分)4.文章结尾写“一缕阳光”正好照在父亲的脸上,有什么深意?七、(2020原创)文学类文本阅读。(17分)1.文章叙述了“老余”有境界的人生,请简要概括老余的形象特点。(4分)文章七《途中》详见学生用书•
P104
【解析】老余的一生是平凡而有追求的,他在小饭店的经营中体现了他精湛的厨艺;他的能说会道体现在他和顾客的聊天上;从“老余最好的本事,乃在书法”体现了他对书法的热爱;他改店名为“途中”,并向“我”解释了“途”的含义,体现了他的乐观豁达;他拒绝送菜到县城,体现了他注重品质。据此分析概括即可。厨艺精湛;能说会道;懂得生活;有智慧;酷爱书法;乐观豁达;注重品质。七、(2020原创)文学类文本阅读。(17分)文章七《途中》2.文章结尾段简洁凝练,请说说这样结尾有什么好处。(4分)文章以“这就是境界。这也是人生”结尾,内容上起到了总结老余生活智慧的作用,表达了对老余人生境界的赞美。以这样简洁凝练的语言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发人深省,让读者思考“怎样过一种有境界的人生”。结构上总结前文,升华文章主题。2.文章结尾段简洁凝练,请说说这样结尾有什么好处。(4分)3.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1)从此以后,锅碗瓢盆,油盐酱醋,老余的日子充满了人间的烟火,充满了扎实的幸福。(2)现在老余一有空,就钻进二楼的书房,在那里练字。“扎实”是(工作、学问等)实在、踏实,这里有丰富、充实之意,写出了老余开启厨师生涯后充实的生活,表现了老余内心的富足。“钻进”指用力进入洞穴,这里有专心投入之意,写出了老余专注于书房练字,表现了老余对书法艺术的热爱。3.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扎实”是4.文章以“途中”为题目,有什么含义和作用?(5分)含义:“途中”既是老余所开饭店的名称,更是老余对厨艺、书法和人生的深刻理解——人生永远在路上;作用:“途中”构思新颖,能激发读者阅读兴趣;“途中”富有韵味,含蓄地表现了老余对生活的透彻感悟和谦逊的人生态度;进而表现老余有境界的人生,升华了文章主题。【解析】文章题目是含蓄而有韵味的,小饭店“途中”包含着大主题、大境界,“途中”有精湛的技艺,有对书法艺术的阐释,有对人生的理解,可以说,以“途中”为题最能体现老余的文化功底和精神境界,也最能升华文章主题。4.文章以“途中”为题目,有什么含义和作用?(5分)含义:考向1句子的理解(2017.18)(统编九上《故乡》“积累拓展”)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语句的含义。1.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2.老屋离我愈远了;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那西瓜地上的银项圈的小英雄的影像,我本来十分清楚,现在却忽地模糊了,又使我非常的悲哀。教材设问学考点考点探源考向1句子的理解(2017.18)教材设问学考点考点探源【解题思路】第1句描写人物,通过“站”“欢喜”“凄凉”“叫道”等标志性词语可以判断描写角度,联系文章情节可以看出这种描写是为了展现闰土复杂的心理活动,为下文写“隔膜”和揭示小说的主旨做铺垫。第2句是描摹“我”离开故乡时的心理活动,联系这种五味杂陈的心理活动产生的前提,很容易判断作者强烈的感情倾向。【解题思路】第1句描写人物,通过“站”“欢喜”“凄凉”“叫道【参考答案】1.这一段对于闰土的外貌和语言描写,突出地展现了闰土始则欢喜、继而犹豫、终究与“我”隔膜而称“我”“老爷”的过程。这里的描写,充满感情,既展现了闰土的心理活动,也间接写出了“我”的情感波动,令读者深受震动,从而和作者一样痛切地思索:这种隔膜是如何造成的?怎样才能打破这种隔膜?2.这段话揭示了“我”对故乡的失望和悲哀之情。本来在“我”心目中,故乡是非常美好的。然后这次回乡的见闻却使之前的印象破灭了。故乡人与人之间、“我”与故乡人之间,充满隔膜,所以才会有“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的感觉。而少年时期活泼可爱的小伙伴闰土更是变成了另外一个“辛苦麻木”的人,浑浑噩噩地活着。“我”对故乡人的生活现状和命运感到痛苦和悲哀。【参考答案】1.这一段对于闰土的外貌和语言描写,突出地展现了◎统编其他设问(统编八上《白杨礼赞》“思考探究”)作者说白杨树是“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既“极普通”又“不平凡”,这样表达是否矛盾?试结合全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参考答案】①不矛盾。②“普通”即“平凡”,“不平凡”即“伟大”,这个看似矛盾的表述,其实包含着辩证法,即平凡当中蕴含着伟大。说“普通”,是因为白杨树在西北高原极常见,也极易生长;说“不平凡”,是因为白杨树独特的外形,特别是内在的品格和精神风貌,也就是作者赋予它的正直、质朴、坚强不屈等。作者用这看似矛盾的表述,更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统编其他设问【参考答案】①不矛盾。②“普通”即“平凡”,2017广东18题:文章结尾写“一缕阳光”正好照在父亲的脸上,有什么深意?2019云南省卷26题:请谈谈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2019江苏常州17题:说说朗读第⑤段画线句子时应采用怎样的语气,并简述理由。2019山东临沂18题:结合上下文,体会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中考常见设问2017广东18题:文章结尾写“一缕阳光”正好照在父亲的脸上理解句子含义的“六条路径”(1)把握中心,整体领悟。有些文章,寓深刻的道理于平凡的小事中,其中有些句子就需要着眼于全文的中心主旨,从整体上领会其含义。(2)瞻前顾后,审读语境。必须把句子放在文章具体语境中分析,通过对具体句子前后句语境的分析,弄清所问语句的含义。一般来说,语句的含义常在其前面的句子或后面的句子中有所表述,答题时,或者直接答原句,或者理解前后句后进行转述。方法指导理解句子含义的“六条路径”方法指导(3)抓关键词,揣摩句意。句子中的关键词往往是动词、形容词、副词等,它们常常是揭示事物性质或状态的重要信息。我们可通过抓关键词,替换词语的方法来揣摩句子在文中的含义。(4)看句子的位置。就重要句子来说,揭示段意的,一般处于段首或段尾;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往往是那些具有总领性、过渡性、总结性的语句。理解这类句子的含义,需要考虑它在文中的位置。(5)辨析修辞,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文中的有些句子,往往采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运用特定的修辞方法都有一定的表达效果和目的。辨析修辞方法,有助于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3)抓关键词,揣摩句意。句子中的关键词往往是动词、形容词、(6)抓句子主干和句子间关系,关注修饰、限制成分。句子的修饰、限制成分在一定程度上起着揭示句子内涵的作用。对较为复杂的单句,可通过理清文句的主干和枝叶,来达到理解句意的目的;对复句来说,要分析层次,明确层次之间的关系,然后分条进行叙述。答题规范:内容+手法+在修辞、情感、主旨等方面的作用。答题要点:先表层,后深层;先句内含义,后句外含义;先关键词语,后作者表达的意图和情感。(6)抓句子主干和句子间关系,关注修饰、限制成分。句子的修饰考向2句子的赏析(全国常考考点)(统编七上《济南的冬天》“积累拓展”改编)品味下列语句,体会句中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一座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考点探源考向2句子的赏析(全国常考考点)考点探源【解题思路】题干已经明确要求“体会句中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找出能够体现拟人修辞手法的语句“暖和安适地睡着”“把他们唤醒”,这两句赋予山水以人的情感,营造出一种优美、温馨的意境,表达了作者对于济南的喜爱。【参考答案】“暖和安适地睡着”“把他们唤醒”运用了拟人手法,把山水比成人,具有人一样的动作——“睡着”和“唤醒”,增添了趣味性。几个句子组合起来,创造出一种优美、温馨的意境。【解题思路】题干已经明确要求“体会句中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统编其他设问(统编八上《背影》“积累拓展”改编)本文的语言素朴而又典雅,简净而又细致,试以下列语句为例,加以赏析。1.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2.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统编其他设问【参考答案】1.语句都很短,没有多余的话。其中“典质”“亏空”“惨淡”“赋闲”等词很文雅,但总体而言是口语,明白易懂。短促的语句,将事件、氛围、原因概述得清清楚楚,带给读者一种忙碌、沉重的感受。2.作者基本上是以叙述代描写,表现父亲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爱。父亲“拣定椅子”,反复叮嘱,都是极琐细的事,作者却不厌其烦地一一写来,看似细碎,却并不让人觉得繁冗,因为其中的点点滴滴,都是父爱的真实流露。其中写“我”用父亲“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座位,点出一个重要的细节,变换了叙事的视角,消减了从一个角度连续叙事可能存在的单调感。【参考答案】1.语句都很短,没有多余的话。其中“典质”“亏空(统编七上《散步》“积累拓展”)课文多处运用对称的句子。画出这些句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例句: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统编七下《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思考探究”改编)下列语句读起来像诗,能引发丰富的感受与思考。试揣摩并体会其表达效果。例句: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统编七上《散步》“积累拓展”)课文多处运用对称的句子。画出2019安徽7题:请品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2019北京20题:文中两处画线语句都是对梯田的描写,二者在内容、情感、语言、手法等方面有共同点。请你任选一点,结合这两处语句,作简要分析。2019湖南长沙23题: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⑨段中划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中考常见设问2019安徽7题:请品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中考常见设问句子的赏析根据题干要求分为:给出赏析角度和没有给出赏析角度两种。(1)给出赏析角度的,直接按照题干要求角度进行赏析。(2)没有给出赏析角度的,一般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①从修辞角度。格式一般为:该句运用了××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使……(作用)。②从用词角度。a.动词、形容词:运用××等一系列动词(形容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b.叠词:运用叠词,起到了加深语意的作用,使语句朗朗上口、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口部运动治疗学
- 医疗器械工厂简介
- 员工心态与情绪管理培训
- 【数学】函数的概念课后训练-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
- 2024企业承包经营合同企业招标承包经营合同
- 医疗产品课件
- 2024年石化节能减排项目综合评估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高铝质自流耐磨浇注料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3年深冷技术设备项目成效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钛金属烧结滤芯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中央企业商业秘密安全保护技术指引2015版
- 0417 教学能力大赛 公共基础《英语 》教学实施报告 电子商务专业
- 校园及周边重点人员排查情况表
- mbti性格测试题及答案(十篇)
- 钢筋加工厂龙门吊的安装与拆除专项施工方案
-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案
- 方太销售及市场营销管理现状
- Module9 Unit 2 课件-外研版八年级英语上册
- 蔬菜栽培的季节与茬口安排-陇东学院教学提纲
- 三年级《稻草人》阅读测试试题附答案
- 《新闻学概论》第十章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