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专题复习教学指导课件_第1页
人文地理专题复习教学指导课件_第2页
人文地理专题复习教学指导课件_第3页
人文地理专题复习教学指导课件_第4页
人文地理专题复习教学指导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竹二中地理组新考纲人文地理复习指导大竹二中地理组新考纲人文地理复习指导1第一单元人口的变化

第一单元人口的变化2考纲展示1.人口的自然增长

①世界人口增长的过程。

②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

③人口数量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④我国人口增长和人口国策。

⑤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2.人口迁移

①国际人口迁移的变化。

②我国人口迁移的变化。

③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3.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考纲展示1.人口的自然增长3能力要求1.能够判断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描述不同阶段人口增长特征,并能分析人口时空分布规律。2.学会分析不同人口迁移现象的原因。3.能够掌握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及人口合理容量的实际意义。能力要求1.能够判断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描述不同阶段人口增长4网络构建网络构建5命题预测1.以坐标图、柱状图、区域图、人口构成图或表格、曲线图、折线图等方式综合考查人口再生产类型的特点、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及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2.结合人口问题这一社会热点考查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口问题的表现、原因、人口老龄化、人口性别比等问题。3.以人口与地理环境的相关图表为背景,以热点或重点区域重大环境问题来考查读图分析能力、图文转换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其中人口数量、人口结构以及人口问题是热点。命题预测1.以坐标图、柱状图、区域图、人口构成图或表格、曲线64个重点4个重点71.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A.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特征B.人口增长模式的判定方法

2.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A.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B.分析影响环境人口容量大小的因素

3.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4.分析不同类型人口迁移特点

1.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A.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特征B.人口增8A.科技移民:

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在人才和经济上蒙受双重损失

B.劳务输出:

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贫穷国家流向富裕国家,人口稠密国家流向人口稀疏国家缓解发展中国家的就业压力;赚取外汇

分析不同类型人口迁移特点

A.科技移民: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在人才和经9分析不同类型人口迁移特点

C.国际难民:

D.中国民工流:

流向和平国家,能对其提供避难需要的国家给迁入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带来许多问题主要从山区流向平原,从农村流向城市,从贫困地区流向发达地区。四川、江西、安徽、贵州、湖南等农业人口大省是民工主要输出地,上海、北京、广州等大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是民工主要输入地。分析不同类型人口迁移特点C.国际难民:D.中国民工流:10分析不同类型人口迁移特点

D.中国民工流:

城乡和地区之间存在巨大的收入差距(最根本原因);国家政策允许农民进入小城镇落户;农村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民工回流与民工荒:

东部地区产业升级,对劳动力素质要求提高,而民工素质偏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迁移,内地城镇化进程加快导致民工流动方向改变。分析不同类型人口迁移特点D.中国民工流:城乡和地区之间存112个难点2个难点12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

难点1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人口增长缓慢人口老龄化人口出生率高,人口增长过快青少年和儿童比重过大原因经济发达,生产力水平高;有良好的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社会经济、文化影响生育观社会经济发展程度低,需要劳动力多;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不完善;政治独立,经济发展,医疗进步影响劳动力不足,国防兵源不足,青壮年负担过重,社会负担加重等就业压力增大,环境问题突出,经济发展速度降低,生活水平提高缓慢造成巨大的人口增长惯性,不利于人口、经济、教育、就业、环境等问题的解决措施鼓励生育;接纳移民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A.不同国家或地区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

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难点1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13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

难点1B.我国的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

问题:④人口素质较低。①人口基数大,人口净增量大;③人口结构不合理(男性比例偏高和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②农村人口比重大;对策:①严格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②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轻人口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难点1B.我国的人口问题14人口统计图的判读

难点2A.平面正三角形坐标统计图的判读方法

XY24人口统计图的判读难点2A.平面正三角形坐标统计图的判读方法15人口统计图的判读

难点2A.平面正三角形坐标统计图的判读方法

XY5824100-24-58=18人口统计图的判读难点2A.平面正三角形坐标统计图的判读方法16人口统计图的判读

难点2A.平面正三角形坐标统计图的判读方法

581824人口统计图的判读难点2A.平面正三角形坐标统计图的判读方法17人口统计图的判读

难点2B.平面方形坐标统计图的判读方法

30421212人口统计图的判读难点2B.平面方形坐标统计图的判读方法318人口统计图的判读

难点2C.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方法

人口金字塔图可直观地表示某一地区人口的年龄构成和性别构成,进而分析该地区未来的人口变化趋势和可能存在的问题。人口统计图的判读难点2C.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方法19人口统计图的判读

难点2C.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方法

可直接读出该地区不同年龄段所占人口的比例,以及男女比例差异

,进而分析该地区未来的人口变化趋势和可能存在的问题。人口统计图的判读难点2C.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方法20人口统计图的判读

难点2C.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方法

正常变化——三种类型

甲图:年轻型(增长型)——塔形下宽上尖年轻人比重大乙图:成年型(静止型)——塔形较直,仅塔尖较尖各年龄组人数差别不很大

丙图:年老型(缩减型)——塔形上下窄中宽

年轻人比重小,中年以上比重较大

人口统计图的判读难点2C.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方法正常变化21人口统计图的判读

难点2C.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方法

异常变化——三种情况

①处(某年龄段男女比例突然变小)可能原因:a.计划生育导致出生率突然降低;b.重大灾害导致死亡率上升;c.人口大量外迁。人口统计图的判读难点2C.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方法异常变化22人口统计图的判读

难点2C.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方法

异常变化——三种情况

②处(某年龄段男女比例突然增加)可能原因:a.就业人口大量迁入;b.升学人口大量迁入。人口统计图的判读难点2C.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方法异常变化23人口统计图的判读

难点2C.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方法

异常变化——三种情况

③处(男女比例的明显失调)可能原因:a.战争导致大量男性死亡;b.纺织等轻工厂对职工性别要求导致。人口统计图的判读难点2C.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方法异常变化24第二单元城市与城市化第二单元城市与城市化25考纲展示1.城市的空间结构。①城市土地利用方式和功能分区。②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2.不同等级城市服务功能。3.城市化。①城市化及其原因。②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③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4.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考纲展示1.城市的空间结构。26能力要求1.分析不同城市功能区和结构模式的形成原因。2.城市等级体系的成因和实践意义。3.比较城市化的时间和空间差异,分析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产生的环境污染。能力要求1.分析不同城市功能区和结构模式的形成原因。27网络构建网络构建28命题预测1.结合城市区域图考查城市功能分区及其原因,重点考查城市的总体方案设计、城市合理规划及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2.以区域图为背景,结合自然、经济、社会因素分析城市的形成和发展;考查城市化进程及特点、城市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及城市与工业布局等问题。3.结合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地区的发展,考查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命题预测1.结合城市区域图考查城市功能分区及其原因,重点考查294个重点4个重点301.城市三大基本功能区的分布特征

2.不同等级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A.不同等级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B.影响城市服务范围大小的因素

3.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A.城市化的主要表现

B.世界城市化进程的时间差异

C.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地区差异

D.世界城市化进程周期

4.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A.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B.城市化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1.城市三大基本功能区的分布特征2.不同等级城市服务功能的312个难点2个难点32地租曲线图的判读难点1A.坐标图

①市中心:有多条道路穿过,通达度最高,地租最高,形成地租最高峰。②市中心附近远离主干道的地区:通达度差,地租较低。③城市主要道路与环线交会处:地租较高,形成地租次高峰。地租曲线图的判读难点1A.坐标图①市中心:有多条道路穿过,33地租曲线图的判读难点1B.立体图

地租曲线图的判读难点1B.立体图34地租曲线图的判读难点1C.地租等值线图

①如果只考虑与市中心的距离,地价等值线由市中心向外呈同心圆状分布,地价等值线数值依次递减。地租曲线图的判读难点1C.地租等值线图①如果只考虑与市中心35地租曲线图的判读难点1C.地租等值线图

②局部地区地租等值线闭合,说明此处地租高于或低于附近地区,影响因素有交通、知名度、环境等。地租曲线图的判读难点1C.地租等值线图②局部地区地租等值线36地租曲线图的判读难点1C.地租等值线图

③若地租等值线由中心向外凸或内凹,则说明此处地租高于或低于附近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交通通达度。地租曲线图的判读难点1C.地租等值线图③若地租等值线由中心37城市功能区的微观布局难点2A.看风(盛行风、主导风、最小风频)

为避免城镇大气污染,排放大量烟尘和有害气体污染大气的工厂(如水泥厂、化工厂、钢铁厂、炼油厂、发电厂、酿造等),要布局在:——主导风的下风向;——与主导风方向垂直的两侧;——最小风频的风向。城市功能区的微观布局难点2A.看风(盛行风、主导风、最小风频38城市功能区的微观布局难点2B.看水(河流)

①自来水厂要布局在:——城镇水源地或居民区河流上游。②为避免污染城区水源,污染水体的工厂,如化工厂、炼油厂、印染厂、造纸厂、电镀厂、皮革厂等要布局在:——居民区河流下游。③污水处理厂要布局在:——城镇和居民区河流的下游。城市功能区的微观布局难点2B.看水(河流)①自来水厂要布局39城市功能区的微观布局难点2C.看距离市区远近

①污染小、用地少、无需铁路运输或运输量不大的工厂,如食品厂(牛奶加工、面包、糕点、糖果)、印刷厂、服装厂、针织厂、制鞋厂、缝纫厂、玩具厂、乐器厂、医疗器械厂等可布局在:——城区或居民区内。城市功能区的微观布局难点2C.看距离市区远近①污染小、用地40城市功能区的微观布局难点2C.看距离市区远近

②有一定污染、用地大、货运量大、需要采用铁路运输的工厂,如机械厂、棉纺厂等应可布局在:——城区边缘或近郊区。③原材料工厂(如砖瓦、石灰、选矿、木材加工),环境污染比较大的工厂(如钢铁厂、石油化工厂、炼油厂),有爆炸、火灾危险的企业(如煤气),要布局在:——城市的远郊区。城市功能区的微观布局难点2C.看距离市区远近②有一定污染、41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

难点3①合理规划和控制城市规模;②开发城市新区,建设卫星城;③妥善安排各城市功能区的相对位置;④对工业企业合理布局,分散污染源;⑤综合治理城市环境;⑥改善城市交通条件;⑦改善城市居住条件;⑧大力加强绿化建设。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难点3①合理规划和控制城市规模42第三单元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三单元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43考纲展示1.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2.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3.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考纲展示1.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44能力要求1.学会农业区位分析的方法,比较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区位、分布等。2.能用实例说明和分析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能力要求1.学会农业区位分析的方法,比较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45网络构建网络构建46命题预测1.以农产品价格涨跌、国家取消农业税、对农业实行补贴为背景材料,考查农业区位及其变化。2.以区域图、统计资料图为背景,综合考查粮食作物的分析、粮食问题的原因及对策。3.关注“三农”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业结构调整、特色农业及观光农业的发展等重大政策和方向,加强和农业区位因素、地域类型等知识的联系。命题预测1.以农产品价格涨跌、国家取消农业税、对农业实行补贴472个重点2个重点481.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及其变化

A.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的表现形式B.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C.改革开放后我国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2.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A.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B.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C.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

1.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及其变化A.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的表现492个难点2个难点50农业区位的选择

难点1A.农业区位选择的分析思路①从自然因素分析农业的区位a.从当地地形、气候、土壤、水源四个因素入手逐个分析,并确定影响当地农业区位的最主要的自然因素。自然条件农业区位选择湿润、半湿润地区种植业干旱、半干旱地区灌溉农业或畜牧业平原地区种植业山地、丘陵陡坡林业和牧业丘陵缓坡种植业沿海滩涂海水养殖业农业区位的选择难点1A.农业区位选择的分析思路①从自然因素51农业区位的选择

难点1A.农业区位选择的分析思路①从自然因素分析农业的区位b.了解农作物的生长习性,根据作物的生长习性选择适宜的自然条件。农业类型和作物自然条件种植业水稻高温多雨、雨热同期的地区平原地区小麦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区玉米夏季高温多雨、生长季节较长地区棉花热量充足、光照强的热带、亚热带、暖温带甘蔗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地区花生热带、亚热带、暖温带的沙土和丘陵地区甜菜气候温凉的中温带地区农业区位的选择难点1A.农业区位选择的分析思路①从自然因素52农业区位的选择

难点1A.农业区位选择的分析思路农业类型和作物自然条件林业柑橘气候湿润的亚热带地区

山地或丘陵苹果、梨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

茶叶气候湿润的热带、亚热带酸性土壤区

天然橡胶全年高温多雨的热带地区畜牧业干旱、半干旱的草原地区①从自然因素分析农业的区位b.了解农作物的生长习性,根据作物的生长习性选择适宜的自然条件。农业区位的选择难点1A.农业区位选择的分析思路农业类型和作53农业区位的选择

难点1A.农业区位选择的分析思路②从社会经济因素分析农业区位在农业区位选择时,应从社会经济因素入手,并着重考虑市场和交通运输条件的发展变化,最终确定比较合理的农业区位。小范围地区农业区位的选择尤其如此。农业区位的选择难点1A.农业区位选择的分析思路②从社会经济54农业区位的选择

难点1A.农业区位选择的分析思路②从社会经济因素分析农业区位小范围地区农业区位的选择考虑因素农业区位的选择农业类型单位产值从单位产值看,由高到低的顺序一般是花卉>乳牛>塘鱼>蔬菜>果园>粮棉地价距城镇越近,地价越高,农业生产成本越高。城镇周围宜布局单位产值高的农业类型,如花卉业、乳牛业、禽蛋业、蔬菜业等农业区位的选择难点1A.农业区位选择的分析思路②从社会经济55农业区位的选择

难点1A.农业区位选择的分析思路考虑因素农业区位的选择需水量需水量大的花卉业等应接近河流、湖泊等水资源丰富的地方交通运输鲜花需要保鲜,鲜奶容易变质,乳牛业、花卉业等生产应布局在接近城镇和交通便利的地方②从社会经济因素分析农业区位小范围地区农业区位的选择农业区位的选择难点1A.农业区位选择的分析思路考虑因素农业56农业区位的选择

难点1B.不同农业区位因素的含义概念说明举例主要区位因素指某一区域某种农业发展所符合的所有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社会经济:市场、交通、劳动力、科技、政策等农业区位的选择难点1B.不同农业区位因素的含义概念说明举例57农业区位的选择

难点1B.不同农业区位因素的含义概念说明举例主导因素指影响某种农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因为该因素对该农业的影响最大,没有这种因素或条件就不可能有该种农业在该区域分布的可能。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是在特有的地形条件下形成的,如果没有这种地势低洼的地形,而是地形平坦,当地的农业生产可能就是水稻种植业。农业区位的选择难点1B.不同农业区位因素的含义概念说明举例58农业区位的选择

难点1B.不同农业区位因素的含义概念说明举例限制性因素农业生产需满足许多条件才能进行,如果一个地区其他条件都能满足,唯有一个条件不能满足,这个缺乏的条件就成为了该地区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若这个条件(限制性因素)得到满足,该因素即是当地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如我国西北地区光照、热量等条件优越,但缺少水源,因此,水源就成为西北地区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当这个限制性因素得到满足,该因素就变成当地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农业区位的选择难点1B.不同农业区位因素的含义概念说明举例59农业区位的选择

难点1C.确定主导区位因素的方法判定某地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要结合区域环境特征找出有利于农业发展最突出的优势区位因素和限制性区位条件,然后找出主导因素。案例主导因素丹麦乳畜业市场海南三季稻热量古巴的甘蔗热量上海郊区的乳牛场市场以色列的无土栽培科技河西走廓的粮、棉水源农业区位的选择难点1C.确定主导区位因素的方法60农业地域类型的判断和评价

难点2A.农业地域类型的判断方法

判断一个区域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关键要看该区域的生产对象和生产目的,要建立一种生产对象→生产目的→生产规模→地域类型的思维模式。判断依据判断结论生产对象生产目的生产规模地域类型水稻自给小农经营季风水田农业小麦、玉米面向市场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商品谷物农业牛、羊面向市场大牧场大牧场放牧业奶牛面向市场规模较大,商品率高乳畜业农业地域类型的判断和评价难点2A.农业地域类型的判断方法61农业地域类型的判断和评价

难点2A.农业地域类型的判断方法

判断一个区域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关键要看该区域的生产对象和生产目的,要建立一种生产对象→生产目的→生产规模→地域类型的思维模式。判断依据判断结论生产对象生产目的生产规模地域类型谷物、牲畜主要面向市场规模较大、机械化水平提高混合农业单一热带经济作物面向国际市场大规模的密集型农场,生产设施齐全种植园农业农业地域类型的判断和评价难点2A.农业地域类型的判断方法62农业地域类型的判断和评价

难点2B.农业地域类型的评价方法

评价某地农业地域类型,一般可从该地域类型的区位优势、生产特点、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应采取的措施等方面进行思考。要注意生产条件与特点、问题与措施具有相互对应的关系。农业地域类型的判断和评价难点2B.农业地域类型的评价方法63农业地域类型的判断和评价

难点2B.农业地域类型的评价方法

a.季风水田农业的评价生产特点原因措施单产高光热充足,降水丰富,土壤肥沃,精耕细作改良品种,提高单产商品率低人口多,自给为主控制人口数量机械化水平低经济水平低,劳动力丰富加快机械化发展科技水平低历史悠久,民科学文化素质低,凭传统经验加大科技投入水利工程量大季风气候,夏季风不稳定,水旱灾害频繁大力投资兴建水利工程小农经营家庭为单位,人均耕地少集约经营一高三低一大一小农业地域类型的判断和评价难点2B.农业地域类型的评价方法64农业地域类型的判断和评价

难点2B.农业地域类型的评价方法

b.商品谷物农业的评价特点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商品率高面向市场问题能耗大,农业成本高农业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措施降低能耗,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借鉴经验大规模经营,增强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大力发展农业科技加强农业一体化经营,延长生产链,提高经济效益农业地域类型的判断和评价难点2B.农业地域类型的评价方法65农业地域类型的判断和评价

难点2B.农业地域类型的评价方法

c.大牧场放牧业的评价特点生产规模大技术水平高,专业化程度高,商品率高主要面向国际市场发展措施修建铁路,便于肉牛外运,扩大销售市场围栏放牧,划区轮牧,合理利用草场,使牧场不退化种植牧草,弥补天然牧草不足,保证饲料供应开辟水源,保证人畜饮水和牧草生长用水培育良种,保证牛肉的产量和质量借鉴经验加强人工草场建设,减轻天然草场压力,改善牧区生态环境改善牧区交通运输条件完善畜产品加工体系,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农业地域类型的判断和评价难点2B.农业地域类型的评价方法66农业地域类型的判断和评价

难点2B.农业地域类型的评价方法

d.乳畜业的评价特点面向城市市场商品率高,集约化程度高科技水平高,机械化程度高借鉴经验加大科技投入,培育良种奶牛提高加工、保鲜技术水平加强市场监管,确保产品质量农业地域类型的判断和评价难点2B.农业地域类型的评价方法67农业地域类型的判断和评价

难点2B.农业地域类型的评价方法

e.混合农业的评价特点形成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有效合理安排农事灵活性强,对市场的适应性强问题灌溉水源不足原因地中海气候属于冬雨型气候,雨热不同期,而且地处大分水岭的雨影区墨累-达令河水量季节变化大地下水虽丰富,但矿化度高,不适于灌溉措施东水西调农业地域类型的判断和评价难点2B.农业地域类型的评价方法68第四单元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四单元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69考纲展示1.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2.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3.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考纲展示1.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70能力要求1.学会工业区位分析的方法,明确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地域的概念。2.能用实例说明和分析工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能力要求1.学会工业区位分析的方法,明确工业联系、工业集聚、71网络构建网络构建72命题预测1.以柱状图、折线图、数据表格、区域图等形式考查工业区位因素及变化。2.以国际金融危机为背景,结合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图,分析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化及转型。3.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中国四大经济圈”等区域发展材料切入,综合考查工业的区位因素和经济结构的合理发展。命题预测1.以柱状图、折线图、数据表格、区域图等形式考查工业734个重点4个重点741.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及其变化

A.工业主导区位因素的判断

B.工业主导区位因素的一般性与特殊性

C.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D.工业区位因素的评价

2.工业的区位选择

A.从社会经济因素考虑工业的区位选择B.从环境因素考虑工业的区位选择C.从区位因素的变化考虑工业的区位选择1.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及其变化A.工业主导区位因素的判断753.工业地域的形成

A.工业集聚的主要形式B.工业分散的主要形式4.传统工业区与新兴工业区的特点和形成条件

3.工业地域的形成A.工业集聚的主要形式B.工业分散的主要762个难点2个难点77工业区位模式图的判读

难点1A.柱状图

找出占成本比重最大的因素,即影响该工业区位的主导因素。

甲:技术导向型

乙:原料导向型

丙:劳动力导向型

丁:市场导向型

工业区位模式图的判读难点1A.柱状图找出占成本比重最大的78工业区位模式图的判读

难点1B.糖葫芦型图

图中圆圈大小表示各区位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影响程度的强弱,最大圆圈代表主导因素。

①:市场导向型

②:动力导向型

③:劳动力导向型

④:原料导向型

工业区位模式图的判读难点1B.糖葫芦型图图中圆圈大小表示79工业区位模式图的判读

难点1C.直角坐标图

根据各点的坐标值或相对数值的大小判断各点所代表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数值最大或相对较大的即为主导区位因素。②:技术导向型

③:动力导向型

④:劳动力导向型

工业区位模式图的判读难点1C.直角坐标图根据各点的坐标值80工业区位模式图的判读

难点1D.表格

通过计算,从降低成运输本的角度看,该企业区位应该选在成本最低的丁地。待选地点运输成本(单位:元/吨)原料燃料成品甲3.685.428.80乙3.163.8514.00丙3.164.2711.60丁3.684.654.8019.9021.0119.0313.13工业区位模式图的判读难点1D.表格通过计算,从降低成运输81工业区位模式图的判读

难点1D.表格

我国两类工业生产布局的变化表,1990年时甲类工业在沿海和内陆地区都有分布,说明其应为劳动力或市场导向型工业,而到2008年上海、广东、北京等地不再布局该类工业,则可能是因为这些地区的劳动力成本增加而使其向内陆地区转移,由此可推断出该类工业为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甲工业乙工业1990年主要生产省份上海、广东、北京、天津、山东、安徽、河南、江苏、四川2008年主要生产省份山东、安徽、河南、四川、江西、湖北北京、上海、广东乙类工业在1990年基本上在我国没有布局,在2008年也只集中分布在北京、上海、广东等技术先进的地区,说明该类工业应为技术导向型工业。工业区位模式图的判读难点1D.表格我国两类工业生产布局的82工业区位模式图的判读

难点1E.分布模式图

该工业集中在北方内蒙古、新疆、吉林、黑龙江,南方四川、广东、广西、云南、福建、海南等地区,判断其为制糖厂,属于原料导向型企业。工业区位模式图的判读难点1E.分布模式图该工业集中在北方83工业区位模式图的判读

难点1F.平面正三角形坐标图

三个数值中,数值最大的区位因素即为主导区位因素,①属于动力导向型企业,②属于原料导向型企业,③属于劳动力导向型企业。工业区位模式图的判读难点1F.平面正三角形坐标图三个数值84工业区位模式图的判读

难点1G.雷达图

根据不同轴上的坐标可以判断出不同区位因素的数值,数值最大的即为主导区位因素。

A:动力导向型

B:劳动力导向型

C:原料导向型

工业区位模式图的判读难点1G.雷达图根据不同轴上的坐标可85工业区位模式图的判读

难点1H.玫瑰图

①能源投入比重最大,为动力指向型工业;②技术投入比重最大,为技术指向型工业;③受市场影响最大,为市场指向型工业;④劳动力投入最大,为劳动力指向型工业。工业区位模式图的判读难点1H.玫瑰图①能源投入比重最大,86工业区位模式图的判读

难点1I.工业发展模式图

公司总部设置在本地农村,生产基地布局在成本低廉的外地农村,研发中心布局在科技发达的本地城市,销售部门布局在成本低廉的本地外地农村。该企业生产基地设置在农村地区,主要是考虑农村劳动力成本低或接近原料地,而选择外地农村,是因为外地农村的原料优势突出,该企业的类型是原料指向型

。工业区位模式图的判读难点1I.工业发展模式图公司总部设置87工业区位模式图的判读

难点1J.要素等值线模式图

某外资企业经过在P1、P2、P3三地考察后,决定在P2投资办厂,决定该厂布局的最主要区位因素是环境。工业区位模式图的判读难点1J.要素等值线模式图某外资企业88工业区位模式图的判读

难点1J.要素等值线模式图

某企业生产原料来自M1、M2,N是其唯一市场。图中同心圆代表单位产品等运费线,仅从运费考虑,该企业区位应该选在丙地。工业区位模式图的判读难点1J.要素等值线模式图某企业生产89工业区位模式图的判读

难点1K.工业区位三角形图

三角形CM1M2中,M1、M2为原料地,C表示市场地,P点表示工厂的合理区位,这种反映工业区位选择的图叫工业区位三角形图。在选择工业地址时,若仅考虑运费,且运费与所运货物的重量和运距之积成正比,一般原料指数对P点位置有决定性的影响。工业区位模式图的判读难点1K.工业区位三角形图三角形CM90工业区位模式图的判读

难点1K.工业区位三角形图

原料指数是指工业生产中所消耗原料、燃料重量与产品重量的比值。原料指数大于1,企业区位应接近原料产地;原料指数小于1,企业区位应在产品消费地;原料指数等于1,企业区位在原料产地或产品消费地均可。工业区位模式图的判读难点1K.工业区位三角形图原料指数是91工业区位模式图的判读

难点1K.工业区位三角形图

图中M1表示原料地,M2表示燃料地,C表示消费地,P表示生产地,则P最可能是原料指向型工业。

工业区位模式图的判读难点1K.工业区位三角形图图中M1表92传统工业区存在的问题及综合整治途径

难点2传统工业区存在的问题及综合整治途径难点293第五单元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第五单元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94考纲展示1.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