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的黄土高原》课程论文报告(4000字)_第1页
《多彩的黄土高原》课程论文报告(4000字)_第2页
《多彩的黄土高原》课程论文报告(4000字)_第3页
《多彩的黄土高原》课程论文报告(4000字)_第4页
《多彩的黄土高原》课程论文报告(4000字)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多彩的黄土高原》课程论文报告目录TOC\o"1-2"\h\u17623多彩的黄土高原以水土流失为例 12792关键词:黄土高原;自然环境;水土流失 113131.黄土高原自然环境及水土流失概况 120196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2121022.1自然因素 2246612.2人为因素 2299453.水土保持的对策建议 392883.1防范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 3247283.2提高生态植被建设质量和效率 3223063.3退耕还林(草) 447443.4以水资源为核心,发展“混林农业” 4243164.结语 5摘要:黄土高原作为我国重要的民族发祥地,很多朝代在此处建设都城,直径位置有很多文物古迹,但同样也是中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且环境十分恶劣的地区,这样的自然环境对当地的经济发展非常不利,同时也对黄河下游地区的安全造成严重影响。为此本文以水土流失这一自然环境情况为例,让黄土高原更为美丽。关键词:黄土高原;自然环境;水土流失1.黄土高原自然环境及水土流失概况黄土高原位于我国的中北部地区,其范围东起太行山,西到日月山,北起长城沿线,南抵秦岭,总面积为6.15×105km2,其中水土流失总面积为4.54×105km2,平均海拔800—1800m,地貌类型为山地,黄土丘陵和高原沟壑;气候属于东部季风区向西北干旱区过渡地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年降水量200—600mm,主要集中在6月,降水时空分布不均且强度大,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年辐射总量为4.60—6.30×109J/m2。黄土高原区土壤侵蚀模数为0.5—2.6×104t/km2·a,地面分割强烈,形成塬、梁、峁独特的高原景观。2006年黄土高原五省区因水蚀、风蚀造成的水土流失高达1.2×105km2。严重的水土流失每年向黄河输入泥沙1.6×109t,相当于损失N、P、K养分8.0×106t,其中甘、陕两省每年输入黄河的泥沙量占总量的80%左右。据统计,黄河每年从中游带来的泥沙约有4×108t,淤积在下游河道里,河床每年抬高10cm,给下游防洪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同时生态环境恶化,导致了农业发展滞后,尤其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多沙粗沙区,造成土壤瘠薄,制约当地农业的增产、增收。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水土流失从成因分析看,主要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所致。自然因素是水土流失发生的内在条件,人为因素是人类不合理的生产经营活动加剧了水土流失的发生。2.1自然因素影响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有地貌、土壤、植被、降雨等。地貌制约着土地利用并影响着水土流失程度。沟壑纵横、支离破碎是黄土高原地貌的突出特点。土壤是侵蚀的对象,又是影响径流的因素,因此,土壤的各种性质都会对侵蚀产生影响。土壤容易遭受侵蚀的原因有两种,一是土壤分散,二是土壤的透水性不良,雨水的入渗速度慢,使地面极易形成径流。植被对地面起着保护伞作用,与土壤类型与质地相比,植被覆盖程度对土壤入渗速率有更为重要的影响,植被覆盖的多少决定着土壤水土流失的程度。高大茂密的树木及草地可以截留大部分雨水,同时还可以削弱雨滴对地面的击溅侵蚀能力。随着植物郁闭度的增加,使地面出现径流的时间推迟,并使入渗水量增多。土壤的入渗速率高,水就会迅速渗过土壤表面蓄纳入土体,从而不产生径流和泥沙,减轻水土流失。降雨是水土流失发生的动力,包括了直接击打土壤,形成击溅侵蚀,还可形成地表径流,冲刷土体,以一种综合效应来影响侵蚀。暴雨在黄土高原的发生频率极高,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降水形式。2.2人为因素破坏植被、超载过牧、陡坡开荒及不合理的工程建设等都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随着人口增加和农业生产的发展,黄土高原地区的人为加速侵蚀现象日益严重,人口的增长总是伴随着森林植被的破坏和土地使用面积的增大。急于开荒造田,使黄土高原成片的森林被砍伐,据统计,每隔10年,森林资源就受到一次严重破坏,其结果是诱发严重的水土流失。长期以来,黄土高原地区由于放牧失控,以及放牧强度的增大严重影响了草地的覆盖程度,限制了草场资源的再生速度。人工草地是黄土高原产草量最高的草地,可达7.81t/km2,但是由于改良草场与人工草场仅占黄土高原草场总面积的8.8%,加上人为的超载过牧严重制约着黄土高原畜牧业发展,使草地利用严重失衡,由此引发了严重的水土流失。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建设的步伐逐步推进,在此过程中由于人为因素而导致的城市水土流失现象也越来越普遍。城市水土流失是在城市化过程中由于大规模土地开发或基于建设发生负效应所致,这是一个新的地貌灾害问题。包括在城市发展建设过程中,由于人为活动如开发、采石、修路和架桥中因不注意水土保持而引发的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及洪涝灾害等。由此可见城市水土流失已不完全受自然规律的支配,而是以人为因素的影响为主,具有发生原因复杂、隐蔽的特点。3.水土保持的对策建议3.1防范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目前我国正在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加速了黄土高原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如果建设过程中不注重水土保持的治理,必然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尤其在晋、陕、内蒙古、宁、甘五省区接壤地区,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同时又是黄土高原生态最脆弱的多沙区,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区域内新增的水土流失量占该区域总水土流失的10%。因此,西部大开发首先要把水土保持放在特别突出的位置,不能再走先破坏再治理的老路,寻求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的双赢道路。防范基础设施过程中的水土流失,要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尽量减少高填深挖,减轻对原有植被和水土保持设施的破坏,同时对工地区域的取土场、弃渣场、桥梁隧道等的水土流失状况和水土保持工程的实施情况进行适时监测,坚持预防为主,及时制定水土保持方案,并按方案确定的防治措施进行全面实施,确保水土保持工程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投产使用。3.2提高生态植被建设质量和效率生态植被建设一直存在建设质量差和效率低的问题,特别是人工造林存在成活率低、保存率低、生长率低的事实。据测算,50多年来,黄土高原各地人工林只有5%—30%的保存率。若要真正摆脱生态植被建设效率低的困扰,笔者建议必须把握好以下几点:一、辨证地把握“适地、适水、适草、适树”的原则。这个原则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存在不少误区。比如种植树木,既要避免在天然降雨少于450mm的区域大面积种植,又不能简单地以天然降雨量作为可否种植乔木的惟一客观标准。应多听取当地居民的意见,当地居民对于什么地方适宜种哪种树、草及怎样种、怎样管,经验较丰富。在黄土丘陵沟壑区,到处都可以看到当地居民依靠树木的发达根系来稳固土壤、拦蓄径流的成功范例,而且凡是农村居民区及其周围,几乎都是绿树成荫。二、应该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以支持和激励农民积极改善立地条件,逐渐建设适宜当地气候特点的生态系统。三、采取生态补偿的政策措施,实施封山禁牧(樵)。以甘肃省安定区新集乡景坪村为例,在封禁前的1998年,全村农民户均牧养2.4只羊,“封禁”后,由于舍养饲料成本高,户均养羊减少至0.4只,这使户均收入减少300—400元,而且实施禁樵后,户均要多支出燃料经费约500元,这对于一个年均现金收入仅2000多元的农户来说,不是个小数目。所以应当采取政府给予生态补偿的措施,使封山禁牧(樵)得到较好的实施。3.3退耕还林(草)黄土高原的退耕还林(草)工程虽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出现了以下几个问题:一、一些地方政府不严格执行国家《退耕还林条例》的明确规定,将不少缓坡宜农耕地退掉,造成宜农耕地大量减少、粮食大量减产。二、农民重退耕轻管护,以至出现大面积所还林草被家畜、鼠、兔、虫等严重毁坏的现象。三、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埋下了复垦反弹的隐患。笔者在家乡了解到退耕还林(草)时曾经种植紫花苜蓿,但紫花苜蓿生命周期比较短,再生能力弱,等苜蓿枯萎后,退耕还苜蓿的土地就变成了荒地。另外,政策补助期满后,那些依靠退耕补贴生活的农民会因生计所迫复垦荒地。因此,笔者认为应尽快完善退耕还林(草)工程的相关政策,另外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进一步明确退耕地的标准,保护宜农耕地。二、提高工程验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建议成立由国家林业局带头的垂直临时验收机构,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退耕还林(草)情况进行全面彻底的检查验收,并辅以必要的奖罚措施。三、进一步依据自然条件细化补贴标准,适当延长补贴期限。应该区别具体的自然条件,重新制定不同的略低于实际年产出的补贴标准,并按气候条件延长补贴期限。四、建立对人工生态植被进行奖励的长效机制,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复耕反弹的压力。3.4以水资源为核心,发展“混林农业”黄土高原地区既要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还要提高当地农民和政府的财政收入。干旱缺水是黄土高原地区摆脱贫困的主要限制因素,治理水土流失时就要从节约用水和经济效益两方面考虑,“混林农业”是适合本地区发展的行之有效的水土保持模式。它是以水土保持为中心的植被恢复活动,前期植被主要发挥着水土保持的作用;后期才发展为真正意义上的“混林农业”,即水土保持与经济效益并举的经济农业。通过前期的节水型水土保持,提高粮食单产,实现粮食基本自给,为发展“混林农业”奠定了基础。15°以下坡耕地首先采取封山育林,种植经济林果;15°—25°的坡耕地采取经济林与灌木间作,阴坡种植沙棘等保水喜阴灌木;阳坡种植红枣、仁用杏、板栗等喜光经济林果,林灌丛下间植苜蓿、枸杞为主的草本植物,提高坡地的有效植被覆盖度,减少水土流失。此外,黄土高原庭院面积大,可以利用苜蓿等草本植物发展养鸡,雏鸡粪喂猪,猪粪下池产沼气,沼渣肥田种菜的“鸡—猪—沼气—田”四位一体的庭院经济模式,该系统是将农业与生态进行有机结合,可以发展农业生态旅游。一方面利用当地充足的光能、生物能等自然资源,解决了农村燃料不足的问题,有效防止群众上山乱砍滥伐,有利于植被的恢复;另一方面,当地可以通过农业生态旅游,提高产品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