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运动把握规律》_第1页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_第2页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_第3页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_第4页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第2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导学线索2主干知识梳理3探究提示4疑难突破5随堂训练6课时作业7学海导航1知识与技能1.识记概念:运动、静止、规律2.理解物质与运动的关系3.理解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过程与方法1.联系哲学家的重要思想、言论理解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2.要遵循规律,否则会受到惩罚,可以结合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等事例加深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要反对否认运动的不变论,也要反对否认静止的诡辩论2.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我们要尊重规律,自觉地按客观规律办事导学线索主干知识梳理1.运动的含义: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________和________。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离开运动谈物质是___________的观点。(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__________。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离开物质谈运动是___________的观点。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变化

过程固有的根本属性存在方式形而上学承担者唯心主义3.运动与静止运动静止区别含义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一是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________没有发生变化;二是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_______________性质________的、________的和________的________的、______的和________的联系①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___________的统一②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___________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__________和诡辩论根本性质某种特殊的运动无条件永恒绝对有条件暂时相对相对静止形而上学相对主义1.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运动是有规律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

正确认识规律三方面的内涵内涵理解“固有的”强调规律源自事物运动的客观性和物质存在的客观性,不是神的旨意或人的认识和意志强加给事物的“本质的”强调规律是隐藏在各种现象背后的稳定的、深刻的东西,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有透过现象才能把握规律“必然的、稳定的”强调规律不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偶然建立起来的联系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1)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___________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2)规律的普遍性: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_________的规律。人的意志固有3.方法论要求(1)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________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____________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尊重条件和形式

利用规律≠创造、改变规律任何具体运动规律,其存在和发生作用都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如价值规律只有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才能存在和发生作用。人利用规律正是改变了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进而使规律发生作用的形式和结果产生了有利于人的变化,但不能认为是改造了规律本身。规律是客观的,是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的。探究提示1.教材P31“探究问题1”提示:(1)《易传》中的这句话揭示了大自然日往月来、寒暑相推、变化无穷的辩证法思想,说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任何运动和变化都是有规律的。(2)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2.教材P31“探究问题2”提示:(1)不能。世界万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它们存在于人的“心”、概念或精神之外,运动是客观事物的运动。“心”、概念或精神的运动主体是人脑。离开物质谈运动会陷入唯心主义的泥潭。(2)没有。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3.教材P32“探究问题1”提示:(1)没有。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2)这句话错在把相对静止看成了绝对静止,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大雁塔在西安,故宫在北京,只是它们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但它们始终是处于运动状态之中的,如微观上构成建筑材料的分子、原子在运动,宏观上它们始终在随着地球一起运动等。4.教材P32“探究问题2”提示:马克思主义在承认运动绝对性的同时也肯定相对静止性的存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欧布里德夸大了运动的绝对性,否定了相对静止,导致了相对主义和诡辩论。5.教材P33“探究问题l”提示:人类根据元素的排列和出现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发现并推算出新的元素,遵循这一规律人类就可以继续发现新的元素,也可以根据这个规律制造出新的元素。6.教材P33“探究问题2”提示:(1)“永动机”之所以无法制造出来,是因为它没有遵循能量守恒和转化规律,违背了规律的客观性。因此,永远转动的永动机只能是人们头脑中非科学的幻想。(2)焦耳的成功告诉我们要尊重科学、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7.教材P34“探究问题”提示:(1)不能。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造福人类。人们是不能改变或创造规律的,因为规律是客观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2)人类利用万有引力定律,把宇宙飞船送上太空;人们利用流感病毒的裂变和传播规律,有效抗击流感病毒对人类的侵袭;人们利用社会发展规律,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等等。这说明人类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疑难突破1.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从物体位置的推移到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变化,从生命有机体的新陈代谢到社会生产方式的更替,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2.什么是运动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3.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宏观物体是机械运动的载体,原子、离子等是化学运动的载体,生命有机体是生物运动的载体,生产方式是社会运动的载体,人脑是思维或精神运动的载体。总之,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4.运动与静止的关系(1)静止的含义辩证唯物主义认为: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它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①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②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5.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确认运动绝对性的同时,也肯定相对静止的存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易错警示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是一种显著的变化。提示:不对。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运动不一定是显著的变化,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2015·江苏卷)世间万物,变动不居。“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这说明(

)①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②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③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④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解析]

③错误,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④不是材料所表明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暂时的、相对的。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世间万物,变动不居”体现了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体现了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故选A。[答案]

A对点训练1

进入21世纪以来,巨大灾害性地震频繁发生,有的地震引发海啸,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如日本、智利、海地及中国汶川大地震。有关专家指出:“地球一直处于‘震动状态’,‘震动’是地球的常态。”从现有研究水平来看,根据已有的历史地震资料,进行中长期的地震预报是完全可能的。这说明(

)①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②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③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④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解析]

“‘震动’是地球的常态”体现了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①符合题意;“进行中长期的地震预报是完全可能的”说明思维能够认识存在,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②符合题意;③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④错误。[答案]

B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2.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1)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2)规律的普遍性。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运动是有规律的方法论:(3)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违背规律会受到规律的惩罚。(4)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在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2)规律和规律性现象。规律是隐藏在事物内部,相对稳定、深刻的本质联系,需借助抽象思维才能揭示;规律性现象是浮于外表的联系,形式多样且多变易逝,能够借助感官直接感知。虽然规律总会通过现象表现出来,现象的背后也总会隐藏着规律,但规律不等于规律性现象。(3)规律和规则规律规则区别含义不同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人们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性质不同是客观的,不能被制定、修改或废除是主观的,可以制定、修改、补充或废除联系一个正确的、合理的规则总是根据客观规律制定的,是对客观规律的反映

(2015·广东卷)哲人说:“给我宁静吧,让我接受不能改变的,给我勇气吧,让我去改变我能改变的,给我智慧吧,让我分辨出什么是我能改变的,什么是我不能改变的。”这句话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社会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②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③哲学可为生活提供指导④世界是人的主观意识的产物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

①④观点错误,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社会意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不是意识的产物。[答案]

C对点训练2

天有不测风云,实际上我们可以通过对天空颜色的观察,来预测天气的变化。比如天空呈血红色,是阴雨天的先兆;如果天空呈黄色,预示着大风的影响。这里包含的道理有(

)①天气变化莫测但有其规律可循②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③预测天气须建立在实践基础上④事物的复杂性制约了对天气的预测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解析]

材料揭示了天气变化的规律性,且人类在实践基础上通过掌握这些规律,可以预测天气变化,①③符合题意;②与材料主旨不符;材料揭示的是人类成功预测天气,而没有反映人类难以预测天气,④不符合题意。[答案]

C4.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5.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6.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7.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违背规律会受到规律的惩罚。随堂训练[答案]

B[解析]

①对运动的解释是片面的,舍去;④观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成语反映的是离开运动谈物质,这是一种形而上学的思想。答案选B。2.我国地质地貌复杂,气候类型多样,自然灾害频发。因此,科学防灾减灾对经济社会发展极为重要。这里包含的道理有(

)①地理环境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②地质气候变化虽然复杂但一定有内在规律③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就可以防灾减灾④顺从自然是防灾减灾的根本出路A.①② B.③④C.②③ D.①④[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世界的物质性、意识的能动作用与规律客观性的关系,考查对基础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回答的关键是明确世界的物质客观性、规律性与人类的意识能动作用的关系。世界是客观物质的,地理环境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地质气候变化对人类经济社会发展有极大影响,但地质气候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①,②说法符合题意;意识能动作用受规律客观性的制约,发挥意识能动作用不一定可以减灾防灾,③说法过于绝对,错误;尊重自然是前提,但人类还应认识、利用自然,发挥主观能动性,④说法错误,故应选A。3.诗仙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写道:“遥看瀑布挂前川”,后人评述此句中意境全在“挂”字之上,是因为此字体现了(

)①动中有静,静中有动②物质是运动的物质③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④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