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 《环境保护》知识点总结_第1页
高考地理 《环境保护》知识点总结_第2页
高考地理 《环境保护》知识点总结_第3页
高考地理 《环境保护》知识点总结_第4页
高考地理 《环境保护》知识点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地理《环境保护》知识点总结

2012年高考地理《环境保护》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概念与分类环境问题的表现包括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全球环境变化。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自然原因主要指火山爆发、地震、山崩、泥石流、台风、海啸、寒潮、水旱等自然界固有的自然灾害。人为原因包括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解决当代环境问题的关键是在尽可能短的时期内,控制世界人口的增长,使世界人口稳定在适度的规模。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和自然环境的综合概念。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是鼓励经济增长、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中国21世纪议程》。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包括危害的不可预见性、过程的不可逆性和规模的全球性。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地理环境的自净能力的概念是指环境对外来物质具有一定的消纳、同化能力。环境污染的原因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环境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污染物排放超过其环境其自净能力,就会产生环境污染。自净机理包括物理净化、化学净化和生物净化。重金属污染的污染物包括各种重金属。重金属污染的危害是通过水体或食物链造成人或动物中毒。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发生在淡水水体,称为“水华”;发生在海洋,称为“赤潮”。水体富营养化的形成条件是较为封闭的海湾、湖泊等水体中,由于水体的流动性差,自净能力弱。污染物包括氮磷等植物营养元素,污染源包括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农业废水。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包括水生植物和鱼类死亡、水质变坏和湖泊变沼泽。湖泊沼泽化本身是一种自然现象,进程缓慢。人类活动(水体富营养化与围湖造田)加快了这一进程。海洋石油污染海洋石油污染的污染源包括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以及海上油轮泄漏。污染物是石油。的成因及危害酸雨是指大气中含有过多的酸性物质,如SO2和NOx,与水蒸气、氧气等反应形成的酸性降水。酸雨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破坏植被和土壤,导致土壤酸化,影响农业生产;②污染水源,影响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③腐蚀建筑物,加速建筑物老化;④影响大气质量,加剧空气污染。治理酸雨的方法治理酸雨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特别是SO2和NOx的排放;②使用低硫燃料和低氮氧化物燃烧技术;③加强环境监测和预警,及时采取措施;④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酸雨问题。固体废物资源化与综合利用固体废物的资源化与综合利用是指对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理和回收利用,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其方法主要包括物质回收利用、物质转换利用和能量转换利用三种。其中,物质回收利用是指将废弃物中可再利用的物质进行回收和再利用;物质转换利用是指将废弃物通过化学、物理等方法进行转化,制成新的产品;能量转换利用是指将废弃物进行焚烧,产生能量,用于发电或供暖等。固体废物的无害化处理处置固体废物的无害化处理处置是指对废弃物进行处理,使其不再对环境和人类造成危害。在处理中,需要考虑影响大气污染扩散和自净的因素,如污染物排放量大小、气象条件和地形等。此外,需要注意对可吸入颗粒物的处理,采取清洁能源、控制机动车尾气排放等措施,减少可吸入颗粒物的污染。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降水,其中PH值小于4.5的称为重酸雨。酸雨主要由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等大气污染物形成。污染源分为自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前者包括火山喷发和地震等自然现象释放的大量酸性气体,后者则包括工矿企业、交通工具、家庭炉灶燃烧煤、石油、天然气以及有色冶金工业排放的酸性气体。酸雨的危害包括使河湖水酸化危害水生生物、使土壤酸化危害土壤生态和农作物减产、腐蚀树叶毁坏森林、腐蚀石材和钢材造成建筑物、铁轨、桥梁和文物古迹损坏。我国酸雨类型以硫酸型酸雨为主,汽车尾气造成硝酸型酸雨。南方比北方酸雨严重的原因包括有色冶金工业排放大量酸性气体、南方土壤为酸性、大气中尘埃为酸性、南方大城市燃烧高含硫量的煤、南方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风速小酸性气体不易扩散以及南方阴雨天气多。我国防治酸雨的措施包括建立酸雨控制区和SO2污染控制区、限制高硫煤的开采、发展洁净煤燃烧技术和煤炭脱硫技术、调整能源结构、开发利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以及加强废气中SO2的回收与利用。臭氧层破坏的原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主要是太阳活动,而人为因素则是人类向大气中排放消耗臭氧的物质,如氯氟烃类化合物。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也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是全球气温处于波动上升期,而人为因素则是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CO2等温室气体增多,CO2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气温升高。大气污染防治的措施主要包括调整能源战略、提高能源效率和节能、开发洁净煤技术、开发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控制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以及其他措施,如调整产业结构、合理生产布局、植树造林和控制地面扬尘。淡水资源短缺的实质是供与需的不平衡问题。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水资源的多少的指标是多年平均径流量。为了解决淡水资源短缺问题,需要采取措施来平衡供需关系。1.淡水资源短缺的地区分布世界上淡水资源短缺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中东和非洲,而中国的淡水资源主要分布在华北和西北地区。淡水资源短缺的原因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自然原因包括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总量有限和淡水资源的时间、空间分布不均。人为原因则包括淡水资源的污染、浪费严重和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生产、生活用水需求量增长快。2.淡水资源短缺带来的危害淡水资源短缺会制约经济发展,影响粮食生产安全,损害生态环境,损害人体健康,甚至引发国际冲突。3.中国淡水供应与需求中国的淡水资源短缺也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南方地区水资源总量丰富,但水质型缺水原因是水污染严重。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淡水资源总量不丰富,过渡带和缺水带,缺水最严重。其中华北地区的自然原因是降水量少,季节、年际变化大,流经本地区的河流径流量小,季节、年际变化大。而人为原因则是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以及水资源污染和浪费严重。4.地下水超采的后果地下水超采会导致地面沉降,沿海地区海水入侵,地下水水质恶化。5.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为了解决淡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世界上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开源和节流。开源的措施包括修筑水库、开渠引水、合理开发与提取地下水、废水处理再利用、海水淡化和人工降雨。节流方面,农业可以改进灌溉技术,降低灌水定额,发展节水农业。工业方面可以提高用水效率,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实行污水资源化和发展清洁生产。而在中国,也需要采取类似的措施,包括修筑水库、开渠引水、合理开发与提取地下水、废水处理再利用、海水淡化和人工降雨。同时,农业、工业和生态方面也都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因地制宜地退田还湖,保护水资源。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包括丰富多样,但分布不均,生产力地区差异显著,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比重小,农业用地绝对数量多但相对数量少。中国矿产资源供需矛盾的原因有总量虽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低,富矿少贫矿多,加之开采中采富弃贫,使矿产品品位下降,矿产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平衡与生产力的布局不匹配。能源可以按产生方式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其中一次能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质能以及核能等,而二次能源主要是电能。能源还可以按形成和来源分为与太阳有关的能源和与地球内部的热能有关的能源,以及与太阳、月球、地球相互联系有关的能源。按利用时间长短,常规能源已大规模利用,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水力等,而新能源正在研究开发和利用中,包括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氢能、生物质能(沼气)等。根据性质,能源可以分为可再生能源和非可再生能源,其中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而非可再生能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煤的分布主要在北半球,煤带从我国的华北向西经新疆,横贯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乌克兰、波兰、德国、法国直到英国,北美洲的美国和加拿大,南半球的煤炭分布在澳大利亚和南非。中国煤的储量最多的是山西、陕西、内蒙古三省区,南方除贵州外均严重缺煤。石油和天然气的主要油田分布在世界东半球,从地中海地区经中东到印尼,中东、北非蕴藏量最丰富,中东是世界最大的石油出口地区,而西半球的石油和天然气主要分布在阿拉斯加、加拿大、美国西部和墨西哥。委内瑞拉和哥伦比亚是南美洲的两个国家,而中国的油田主要分布在东部和西部。东部的油田包括大庆、辽河、大港、中原和胜利等,而西部的油田则包括塔里木、柴达木和准噶尔三大盆地。化石燃料的消耗情况和前景存在一些差异。发达国家的能源消耗普遍较高,而发展中国家的能源消耗则相对较低。虽然中国的能源消耗总量仅次于美国,但由于人口众多和利用率低,人均消耗能源水平却很低。在化石燃料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环境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以煤炭为例,开采过程会破坏地表,如露天开采会引发滑坡和崩塌,而井下采煤则会导致采空区地面塌陷。煤炭堆放也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并且废渣可能会自燃。此外,矿山排水也会对水土环境造成污染。煤炭的运输过程也可能会污染空气、水和土壤。燃烧化石燃料会产生大量的CO、粉尘以及多种芳烃化合物,从而污染空气,同时也会释放大量的CO2,导致全球气温升高。此外,还会释放SO2和氮氧化物,导致酸雨的形成,进而破坏水生生态系统。这些问题还可能改变土壤性质,危害农作物和森林生态系统。为了合理开发和利用化石燃料资源,我们需要采取一些主要措施。首先,采用科学方法开采化石燃料资源,提高资源的回收率,改变乱采滥挖、采富弃贫、破坏矿产资源的现象,减少生产过程中对资源的严重耗损。其次,在能源资源开发和使用过程中,环境保护措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同时投入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