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抽测六年级语文试题考生注意:1.考生必须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到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2.答题时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作答,在试卷上答题无效。3.考试时间120分钟。4、全卷共三道大题,27小题,总分120分。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1-8题24分)1.根据拼音写汉字,要求规范、工整、美观。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xiè()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cáng()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呢?【答案】①.谢②.藏【解析】【详解】考查看拼音写汉字。①xiè——谢,(花或叶子)脱落。②cáng——藏,本义指隐匿,引申为储存。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和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万不得已(yǐ)风筝(zhēng)僻静(pì)分外(fēn)B.见微知著(zhù)猜想(chāi)剥削(xuē)侵袭(xí)C.司空见惯(guàn)徘徊(huái)依偎(wēi)染缸(rǎng)D.翻箱倒柜(dǎo)耽搁(dān)拨弄(bō)书藉(jí)【答案】C【解析】【详解】考查字音字形的识记。A分外(fēn)——fèn;B.猜想(chāi)——cāi;D.书藉——书籍;故选C。3.请选出下列句子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A.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能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B.广大医务工作者同病毒开展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较量,将无数患者从死神手中解救出来。C.这些“中国好人”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已经深入人心,家喻户晓。D.外出三年的李波回到家乡,与同学、好友欢聚一堂,尽享天伦之乐。【答案】D【解析】【详解】考查成语运用。A.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性格和习惯等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外界影响而逐渐发生变化。使用正确;B.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惊骇紧张到极点。使用正确;C.家喻户晓: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所共知。使用正确;D.天伦之乐:(天伦:旧指兄先弟后,天然伦次,故称兄弟为天伦;后泛指父子、兄弟、夫妻等亲属关系。)指家庭团聚一堂的欢乐。不符合“与同学、好友欢聚一堂”的语境,对象使用错误;故选D。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2020年7月4日,随着林丹的退役,给国际羽坛“四大天王”的时代正式画上句号。B.“中国诗词大会”之所以受到中小学生喜爱的原因,是因为其形式新颖,内涵丰富。C.羊城中学举办与策划的经典诗文朗诵活动,对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有着积极作用。D.接近八成的受访市民认为,广州老旧小区微改造改善了社区环境,提升了生活品质。【答案】D【解析】【详解】A.缺少主语,可去掉“随着”。B.重复累赘,去掉“的原因”或“因为”。C.语序不当,将“举办”与“策划”对调位置。故选D。5.下列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鲁滨逊漂流记》中的鲁滨逊由于遭遇沉船事故,漂流到了一个荒岛上,他顽强地与各种困难作斗争,直到二十八年之后,才返回到了家乡。B.《骑鹅旅行记》讲述了曾经顽皮淘气的尼尔斯在骑鹅旅行冒险的途中历经了各种困难逐渐变成了一个勇敢善良、乐于助人的好少年的故事。C.《汤姆·索亚历险记》讲述了汤姆和他的小伙伴在杰克逊岛上过起了“海盗”生活享受到了摆脱成人社会禁锢后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情趣。D.《腊八粥》选自《沈从文全集》,沈从文,原名沈岳焕。主要作品有小说《边城》《长河》《湘行散记》。【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D.《湘行散记》是散文集,并非小说;故选D。6.用课文原文填空。①春城无处不飞花,______________(《寒食》)②______________,札札弄机杼。(《迢迢牵牛星》)③今夜月明人尽望,_______________。(《十五夜望月》)④______________,燕山月似钩。(《马诗》)⑤于谦在《石灰吟》中直抒胸臆的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汉乐府·长歌行》中,提醒年轻人应该珍惜时间、不浪费时间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寒食东风御柳斜②.纤纤擢素手③.不知秋思落谁家④.大漠沙如雪⑤.粉骨碎身浑不怕⑥.要留清白在人间⑦.少壮不努力⑧.老大徒伤悲【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注意易错字词:御、纤、擢、浑、徒、伤悲。7.阅读下面文段,在文中四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逆境中读书,可贵的是坚持不懈。逆境人人都可能遇到,一些人在逆境中消沉,另一些人却以此为机遇,砥砺磨炼,最终“鱼化为龙”。逆境中“读书破万卷”,因为外界的压力,也因为内心的苦闷,常常会获得不一般的感受,甚至得到对人生豁然开朗的认识。_____,_____,_____,_____。逆境中“读书破万卷”,可以帮助我们驱散心里积压的阴霾,重新鼓起战胜困难的勇气。①司马迁惨遭宫刑,仍持之以恒地博览群书,从而成就了《史记》这一伟大著作。②古今中外,在逆境中坚持读书学习而成就伟业的不乏其人③梅伦·凯勒失聪失明,却凭借超乎常人的毅力,坚持“读书破万卷”,学会了英,法、德、拉丁、希腊五种语言,把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成为人类发展史上的传奇人物④在这些人身上,我们看到的是“水滴石穿”的韧性A.④③①② B.④①③② C.②①③④ D.②③①④【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语句的衔接。解答此题,首先要确定中心句,通过读这四个句子,可知本语段论述的是“古今中外,在逆境中坚持读书学习而成就伟业的不乏其人”这一观点,是按照逻辑关系来写的,所以确定②句是首句,紧接①、③两句列举古代司马迁和国外梅伦·凯勒的事迹,用以论述观点,最后④句归纳总结。故选C。8.“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唐代诗人孟郊《游子吟》中的诗句,是对母爱的讴歌,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为了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你打算怎么做?写一写,与大家分享:【答案】示例:珍惜每一刻美好的时光努力学习;不和母亲顶嘴;从小事做起,帮母亲做力所能及的事。【解析】【详解】考查语言表达能力。作为青少年的我们报答母亲的方式就是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结合自身的能力进行作答即可。示例:①努力学习,取得优异的成绩让母亲高兴;②帮助母亲做家务;③外出或回家晚时要及时向母亲报告去向,不让她担心;④多关心母亲,多和她沟通;⑤在母亲节、妇女节、母亲生日那天送上祝福等等。二、阅读理解与分析(9-21题46分)(一)(24分)【古诗阅读】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9.这首诗是______代诗人______为自己的画作《______》所题的诗。10.写的是生长在什么地方的竹子?11.结合课文说说这首诗的写法是什么﹖表现了作者什么形象?【答案】9.①.清②.郑燮③.竹石图10.破岩11.托物言志(借物喻人\托竹抒情)。诗人借竹子坚韧的傲气,表现了自己不向恶势力低头,刚正不阿、铁骨铮铮的形象。【解析】【9题详解】考查文学常识。《竹石》是清代书画家郑燮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是赞美了岩竹的题画诗。这首诗是郑燮晚年之作,在他的多幅《竹石图》上都题有此诗。【10题详解】考查内容理解。“立根原在破岩中”,意思是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据此可知,写的是生长在“破岩(岩石缝)”的竹子。【11题详解】考内容和写作手法的理解。诗歌大意: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经历无数磨难和打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开头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的神韵;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它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长就了一身特别挺拔的姿态,从来不惧怕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郑燮不但写咏竹诗美,而且画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用他的话说是“画竹子以慰天下劳人”。所以这首诗表面上写竹,其实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倔强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同时,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像岩竹一样刚强勇敢。【古文阅读】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2.解释下列句子中带点词。(1)问其故:(2)而日中时远也:(3)及日中则如盘盂:(4)及其日中如探汤:13.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断两处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1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2)孰为汝多知乎?15.两小儿的说理角度分别是什么。16.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答案】12.(1)故:原因、缘故(2)日中:正午(3)及:到,到了(4)汤:热水13.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14.(1)孔子游历东方,看见两个小孩在辩论(争论)。(2)谁说你很聪明呢?15.一儿从大小角度(视觉效果)看问题;另一儿从人对温度的感知(感觉或触觉)看问题。16.示例:告诉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结果就不一样,还告诉我们学无止境,再博学的人也会有不知道的东西,应该实事求是。或者:(两小儿的“辩斗”给我的启发是:即使是非常熟悉的事物和现象,也可能包含着我们不了解或不确定的知识,需要多观察,多思考。(从“小儿”和“孔子”的角度:只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即使是小孩子也能有独特的发现和独到的思考。学识渊博,德高望重的孔子能在两个小孩子面前坦率承认自己不能决,也是令人敬佩的。)【解析】【12题详解】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为:问他们在争辩的原因。故:原因、缘故;(2)句意为: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日中:正午;(3)句意为:到了中午时就如同盘子一般小了。及:到,到了;(4)句意为:到了正午的时候热得如同把手伸进热水中。汤:热水。【13题详解】考查划分文言句子朗读节奏的能力。解答时,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有感情的朗读文言文,培养语感并能根据句子中词语的意思含义来划分句子节奏。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句意: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为”理解为“是”,引出后文的疑问;“而”表转折,应在其前断一处;故断为: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14题详解】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1)句重点词语:东,东方;游,游历、游学;见,看见;辩斗,辩论,争论;辩,争。(2)句重点词语:孰,谁;为,同“谓”,说,认为;汝,你;知,通“智”,聪明、智慧。【15题详解】考查内容理解。依据“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可知,这是从视觉效果角度考虑,认为远的东西看起来小,近的东西看起来大。依据“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可知,这是从对温度的感知为依据,认为距离近让人感到热,举例远让人感到凉。【16题详解】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文章叙述了古时候,两个小孩凭着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无能为力。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为了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也说明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对待事物要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去看待,不能只停留在一点上,要实事求是,虚心思考。【点睛】参考译文:孔子向东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辩,就问他们在争辩的原因。一个小孩子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时候距离人近,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比较远,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比较近。”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时像车的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时就如同盘子一般小了,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凉爽,到了正午的时候热得如同把手伸进热水中,这不是近的就感觉热,而远就觉得凉的道理吗?”孔子听了之后不能判断他们俩谁对谁错。两个小孩子笑着对孔子说:“是谁说你智慧多呢?”(二)【现代文阅读】(13分)阅读《父亲的期望》完成下面小题父亲的期望①父亲是个修车的,虽年届四十,却略显苍老了,那饱经风霜的脸上,被风风雨雨刻上了深深的皱纹。②打我记事起,父亲便开始忙碌在修车铺里,从早一直到晚,靠着他那仅有的手艺,维持着这个家。虽然整天忙碌,但在人们的眼中,修车毕竟是一个“低等的”活儿,因此父亲常受到人的鄙视。然而父亲不是一个软弱的人,他不自卑,而是把他仅有的希望和那希望受到安慰的心交付给了我。他期望我能胜过他自己,更胜过那些嘲笑他的人们。晚上,父亲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我一见到他,便兴奋地扑到他的怀里,接着,父亲便给我讲一些伟人的故事,虽然他只知道一点,但这已尽他的所能了。每当这时,我总是非懂又似懂地听着,用我那天真的眼,盯着父亲的那张脸。③不久,我上学了,这是父亲对我寄托希望最深的时候。父亲为了能让我安心念书,除了白天在修车铺忙以外,回到家还要做家务,累得他常晕倒在地。有时我真想帮他,但父亲总是笑着对我说:“没事的,你只管自己念书。”④一次,父亲带我上街,我好兴奋。到了一家卖鞋的商店时,父亲停住了,他看看我脚下的鞋,说:“这双鞋太破了,很寒碜,还是买双好点的吧,上学哪能没有鞋!”我说:“爸,不要,我脚下的还能穿,几双跑鞋够穿两年了。”但父亲还执意要为我买。接着,为我在柜台下选了双皮鞋,虽然是柜台里最便宜的,可我的泪水已在眼中打转了。“拿着,”父亲把鞋放在了我手里,又从找回的钱中拿出一部分给我,折了几折放在我口袋中,说:“上学时,买东西吃,别空着肚念书!”⑤一路上,父亲送我上车,我只是一路沉默,父亲则好像很轻松。半路时,父亲有急事要走了,临走前,他用他那双粗糙的手,抚摸了下我的头,轻声说道:“去吧,上学别迟到,爸晚上来接你。”我吃力地点了点头,看着父亲远去的身影,我情不自禁地又哭了。⑥我呆呆地立着,此时此刻的脑子中又浮现出了父亲那张黝黑的脸,那不平凡的脸,我此刻拿着的仿佛不仅是一双鞋,更是父亲的真心和那浓重的一片希望……生活的艰辛消磨了父亲的英俊,但永远消除不掉他对我的深切期望!17.找出文中描写父亲外貌的前后照应的句子。18.根据对短文的理解判断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A.第一段中的“风风雨雨”突出父亲所经历的苦难多。()B.文中画线句子是细节描写,突出了父亲对“我”的爱。()C.“父亲则好像很轻松”指的是父亲自己没能买一双新鞋心里不是滋味,但不能让儿子看出来。()19.“看着父亲远去的身影,我情不自禁地又哭了。”结合上下文说说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0.文章最后提到了父亲的“深切期望”,“深切期望”指的是什么?21.请你结合全文写一写父亲的性格特点。【答案】17.(1)父亲是个修车的,虽年届四十,却略显苍老了,那饱经风霜的脸上,被风风雨雨刻上了深深的皱纹。(2)每当这时,我总是似懂又非懂地听着,用我那天真的眼,盯着父亲的那张饱经风霜的脸。(3)此时此刻的脑子中又浮现出了父亲那张黝黑的脸,那不平凡的脸。18.①.√②.√③.×19.父亲挣钱不易,仍主动给“我”买新鞋、给“我”零花钱,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照顾我,“我”感受到父亲对“我”浓浓的爱和深切的期盼。20.他期望我能胜过他自己,更胜过那些嘲笑他的人们。21.(答出3点即可)勤劳善良、坚强乐观、疼爱孩子、对未来充满希望。【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人物描写。根据第①段“父亲是个修车的,虽年届四十,却略显苍老了,那饱经风霜的脸上,被风风雨雨刻上了深深的皱纹”、第②段“每当这时,我总是非懂又似懂地听着,用我那天真的眼,盯着父亲的那张脸”、第⑥段“我呆呆地立着,此时此刻的脑子中又浮现出了父亲那张黝黑的脸,那不平凡的脸”可知,第①段的外貌描写交代了父亲的身份,向读者介绍了父亲;第②段中的外貌描写是写父亲辛劳一天回家后给我讲故事时的外貌描写;第⑥段是父亲送我去学校回去时的外貌描写,三处外貌描写都写出了父亲的辛劳、沧桑,是相呼应的。【18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C.有误,根据第④段:“‘拿着,’父亲把鞋放在了我手里,又从找回的钱中拿出一部分给我,折了几折放在我口袋中,说:‘上学时,买东西吃,别空着肚念书!’”、第⑤段“一路上,父亲送我上车,我只是一路沉默,父亲则好像很轻松”可知,父亲看到我的鞋很破了想给我买双鞋,我不让买,可父亲执意给我买了,父亲的目的达到了,又给了我一些零花钱,对他来说他感觉尽到了父亲的责任,让孩子有了新鞋,有了零花钱买吃的,感觉为孩子做了自己想做的、该做的,觉得很满足,所以感到很轻松。因此C项表述有误。【19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根据第②段“打我记事起,父亲便开始忙碌在修车铺里,从早一直到晚,靠着他那仅有的手艺,维持着这个家。虽然整天忙碌,但在人们的眼中,修车毕竟是一个‘低等的’活儿,因此父亲常受到人的鄙视……晚上,父亲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第③段“父亲为了能让我安心念书,除了白天在修车铺忙以外,回到家还要做家务,累得他常晕倒在地。有时我真想帮他,但父亲总是笑着对我说:“没事的,你只管自己念书”可知,父亲为了这个家很不容易,很辛苦,承受着被人鄙视的压力,用自己的血汗钱支撑着这个家,以至于累得经常晕倒,父亲挣的每一份钱都是用自己的心血换来的,这么不容易,父亲还主动给我买鞋,给我零花钱,父亲干着没尊严的工作,却极力让我活得有尊严,所以面对浓浓的父爱,我不觉潸然泪下。【20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根据第②段“打我记事起,父亲便开始忙碌在修车铺里,从早一直到晚,靠着他那仅有的手艺,维持着这个家。虽然整天忙碌,但在人们的眼中,修车毕竟是一个‘低等的’活儿,因此父亲常受到人的鄙视。然而父亲不是一个软弱的人,他不自卑,而是把他仅有的希望和那希望受到安慰的心交付给了我。他期望我能胜过他自己,更胜过那些嘲笑他的人们”可知,父亲很辛苦,干着让人鄙视的工作,但他并没有退缩,因为他有信念,有寄托,那就是我,期望我胜过自己自己,更胜过那些嘲笑他的人们。【21题详解】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根据②段“打我记事起,父亲便开始忙碌在修车铺里,从早一直到晚,靠着他那仅有手艺,维持着这个家”、第③段“不久,我上学了,这是父亲对我寄托希望最深的时候。父亲为了能让我安心念书,除了白天在修车铺忙以外,回到家还要做家务,累得他常晕倒在地”可知,父亲很勤劳,每天从早到晚为这个家忙碌着;根据②段“虽然整天忙碌,但在人们的眼中,修车毕竟是一个‘低等的’活儿,因此父亲常受到人的鄙视。然而父亲不是一个软弱的人,他不自卑,而是把他仅有的希望和那希望受到安慰的心交付给了我。他期望我能胜过他自己,更胜过那些嘲笑他的人们“可知,面对人们的嘲笑,父亲毫不退缩,对未来充满希望,他把希望都寄托在我身上,相信我以后是个很优秀的人,说明父亲很坚强、乐观,没有被外界的压力所打倒;根据④段“一次,父亲带我上街,我好兴奋。到了一家卖鞋的商店时,父亲停住了,他看看我脚下的鞋,说:‘这双鞋太破了,很寒碜,还是买双好点的吧,上学哪能没有鞋!’我说:‘爸,不要,我脚下的还能穿,几双跑鞋够穿两年了。’但父亲还执意要为我买。接着,为我在柜台下选了双皮鞋,虽然是柜台里最便宜的,可我的泪水已在眼中打转了。‘拿着,’父亲把鞋放在了我手里,又从找回的钱中拿出一部分给我,折了几折放在我口袋中,说:‘上学时,买东西吃,别空着肚念书’”可知,父亲那么辛苦,挣的每一分钱都那么不容易,却还执意给我买鞋子,给我零花钱,可见父亲对我的疼爱。(三)【现代文阅读】(9分)阅读《永远的白衣战士》,完成下面小题。永远的白衣战士①2003年春节前后,一种极具传染性的疾病——非典型性肺炎(非典)在广州一些地区流行,叶欣所在的医院开始收治“非典”病人。②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③随着医院“非典”患者的急剧增多,叶欣身先士卒,从2月8日便开始加班,忙的时候甚至拒绝接听家人的电话。④患有冠心病的“非典”患者梁先生,因发热咳嗽前来急诊,短期内病情急剧恶化。叶欣迅速赶来,娴熟地将病床摇高,让患者呈半坐卧位,同时给予面罩吸氧,静脉注射强心药,监测心率、血压、呼吸……两小时过去了,患者终于脱离了危险。叶欣顾不上休息,又拖着疲惫的身躯投入到对另一个患者的抢救中去,她像一台不知疲倦的机器全速运转着,把一个又一个患者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⑤一个“非典”重症患者的抢救,往往伴随多名医护人员的倒下。面对危险和死亡,同事们总能听到叶欣斩钉截铁的话语:“这里危险,让我来吧!”⑥3月4日清晨,叶欣仍像往常一样早早来到科室,巡视病房,了解危重病人的病情,布置隔离病房……虽然上班前她就感到身体疲倦不适,但还是坚持在科室里忙碌着,密切关注着每一个患者的病情。中午刚过,叶欣开始出现发热症状,病魔最终没有放过她。经检查,叶欣染上了非典型性肺炎。⑦叶欣的病情牵动了所有人的心。然而,多少人的努力和呼唤,都没能挽留住叶欣匆匆离去的脚步。3月25日凌晨,叶欣永远离开了她所热爱的岗位、战友和亲人。⑧3月29日下午,广州殡仪馆青松厅,医院全体员工在这里与她做最后的告别。花圈如海,泪水如雨。遗像中,叶欣留给人们的是永恒的微笑。22.短文通过语言描写和______刻画出叶欣在拯救“非典”患者时的奋不顾身()A.直接描写 B.动作描写 C.外貌描写 D.环境描写23.对短文内容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短文按照时间顺序,记叙了从2003年春节前后到3月4日,叶欣战斗在“非典”一线的过程。B.叶欣在救治病患时身先士卒,当有危险时,她坚决地阻拦同事,自己顶上。C.“没有硝烟的战争”体现在拯救“非典”病人时充满着危险,就像发生在病房里的一场战争。D.篇末“叶欣留给人们的是永恒的微笑”中的“微笑”指的是她已经实现了生前的遗愿,将“非典”病魔彻底根除了。24.短文详细描写了叶欣拯救“非典”患者梁先生的片段,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25.题目“永远的白衣战士”中的“永远”体现在:____________。26.读了短文,我知道叶欣的死是重于泰山的,因为____________。【答案】22.B23.D24.一是表现出叶欣专业技术的高超,二是表明叶欣忘我的工作态度;25.叶欣心系他人、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26.她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解析】【22题详解】考查人物描写方法。结合④段“叶欣迅速赶来,娴熟地将病床摇高,让患者呈半坐卧位,同时给予面罩吸氧,静脉注射强心药,监测心率、血压、呼吸……两小时过去了,患者终于脱离了危险。叶欣顾不上休息,又拖着疲惫的身躯投入到对另一个患者的抢救中去,她像一台不知疲倦的机器全速运转着,把一个又一个患者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⑤段“面对危险和死亡,同事们总能听到叶欣斩钉截铁的话语:‘这里危险,让我来吧!’”可知,短文主要通过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刻画出叶欣在拯救“非典”患者时的奋不顾身。故选B。【23题详解】考查内容理解辨析。D.有误,篇末“叶欣留给人们是永恒的微笑”中的“微笑”指的是她已经实现了生前的遗愿,用自己的行动把一个又一个患者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将‘非典’病魔彻底根除了”于文无据;故选D。【24题详解】考查详略安排。结合第④段“叶欣迅速赶来,娴熟地将病床摇高,让患者呈半坐卧位,同时给予面罩吸氧,静脉注射强心药,监测心率、血压、呼吸……两小时过去了,患者终于脱离了危险”可知,叶欣熟练为病人进行治疗,由此表现出叶欣医术的娴熟高超;结合第④段“叶欣顾不上休息,又拖着疲惫的身躯投入到对另一个患者的抢救中去,她像一台不知疲倦的机器全速运转着,把一个又一个患者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可知,叶欣不顾疲惫拯救一个又一个病人,由此可见其持之以恒的忘我工作状态。本文描写叶欣拯救“非典”患者梁先生的片段,意在突出叶欣这种娴熟高超的医术和忘我的工作精神,因此要详细描写。【25题详解】考查标题含义。结合③段“随着医院“非典”患者的急剧增多,叶欣身先士卒,从2月8日便开始加班,忙的时候甚至拒绝接听家人的电话”、④段“叶欣顾不上休息,又拖着疲惫的身躯投入到对另一个患者的抢救中去,她像一台不知疲倦的机器全速运转着,把一个又一个患者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等内容可知,标题“永远的白衣战士”中的“永远”指叶欣心系病人安危,为工作舍身忘我、无私奉献的精神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26题详解】考查主观表达。结合⑥段“虽然上班前她就感到身体疲倦不适,但还是坚持在科室里忙碌着,密切关注着每一个患者的病情。中午刚过,叶欣开始出现发热症状,病魔最终没有放过她。经检查,叶欣染上了非典型性肺炎”、⑦段“叶欣的病情牵动了所有人的心。然而,多少人的努力和呼唤,都没能挽留住叶欣匆匆离去的脚步。3月25日凌晨,叶欣永远离开了她所热爱的岗位、战友和亲人”等内容可知,叶欣在“非典”期间身先士卒、不惧死亡,在疫情前线拯救了多名病人,但最终因感染“非典”不幸离世,由此可知,叶欣的死重于泰山,她是为人民的利益而死的。可据此作答。三、作文(50分)27.人生中一定会有许多个“第一次”;第一次获奖,第一次受挫,第一次帮助别人,第一次独自远行,第一次登台讲话……你亲身经历的“第一次”,一定给你留下了难忘的记忆和深刻的感悟。请以“第一次______”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提示与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并以此为中心写一篇作文。(2)要通过一件具体的事来表现中心,内容充实,有真情实感。(3)字数500字以上。(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4)文中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心理健康课件湖南少儿
- 2025年石油钻井泥浆固控设备项目发展计划
- 2025年车载空气净化器项目发展计划
- 二零二五年度二手挖掘机转让合同范本
- 2025年存量房购买合同书(含购房补贴)
- 二零二五年度医疗健康产业投资合作协议
- 二零二五版矿产品跨境贸易销售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区块链技术员聘用合同范本
- 2025版个人连带责任担保合同书(医疗设备融资担保)
- 2025版建筑脚手架租赁与安全防护措施合同
- 宣传用品发放管理办法
- 护士岗位准入管理办法
- 2025至2030中国少儿英语学习App行业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音乐节现场灯光效果设计方案
- 心肌梗死护理疑难病例讨论
- 2025年中国物流集团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带答案详解)
- 广东省深圳市2025年中考真题数学试题(含答案)
- 2025至2030全球及中国云安全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融雪剂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趋势与投资方向报告
- 益生菌培训课件模板
-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人身保险合同纠纷案件审判白皮书(2020年度-2024年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