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浪淘沙》全文模板_第1页
刘禹锡《浪淘沙》全文模板_第2页
刘禹锡《浪淘沙》全文模板_第3页
刘禹锡《浪淘沙》全文模板_第4页
刘禹锡《浪淘沙》全文模板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共页最新刘禹锡《浪淘沙》全文模板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涛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此诗的赏析之作未见于名家手笔,仅见于《小学古诗文辞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8年12月第1版)及《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0首》(中国画报出版社2023年7月第1版)。两书都有“译文”及“赏析”,值得商榷。兹按以上两书先后标[一][二]摘录如下:[一]译文:弯弯曲曲的.万里黄河夹带着大量泥沙,翻卷风浪从天边着流下来。如今沿着黄河走到银河去,就可以到牛郎和织女家里了。赏析:这首诗描写了黄河远流长,气势宏伟的壮丽景象……“浪淘风簸自天涯”,黄河的宏伟尤其表如今它日夜奔腾不息,咆哮不止……在众多描写黄河的诗作中,这是很有影响的一首,因为它写出了黄河的宏伟与壮丽[二]译文: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万里泥沙,波涛滚滚如飓风掀簸来自天涯。如今我要乘风破浪直上银河去,与黄河同去拜访牛郎织女家。赏析:开头两句极有魄力,居高临下写黄河九曲回肠的雄姿,更写出自天而降奔腾向前的气势。后面两句糅入了优美的神话传说:沿着黄河逆流而上,就可以到达天河,拜访仁慈勤劳的牛郎织女一家。富于浪漫色彩。全诗既描写了黄河的磅礴气势,又表达了诗人不畏险阻,追求美妙生活的信心。看来,以上[一][二]两者大同小异,一致肯定“描写”、“写出”了黄河的“气势”、“雄姿”;不同在于:[一]诗人“沿着黄河走到银河去”,显然只身一人;[二]是“乘风破浪直上银河去”,诗人“与黄河同去”。假如有人(如小学生)再问,我们或许会分别答复:[一]“沿着黄河”困难跋涉,表现艰辛卓绝的战斗精神;[二]“乘风破浪”,“不畏险阻”,表现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慨。这样,“赏”那么赏矣,“析”那么欠妥,因为按[一],诗歌末句的“同到”缺译文、无着落;按[二],我“逆流而上”“乘风破浪”与黄河“同到牵牛织女家”,显然扞格难通。笔者认为:首句“九曲黄河万里沙”是说黄河滚滚有九曲之遥,黄沙漫漫有万里之高;次句“浪淘风簸自天涯”,是说波涛激荡,沙尘扬簸远接天涯。此时当与银河相薄,“如今直上银河去”也,黄河、黄沙与苍穹浑茫无际。这样,显然是黄河与黄沙同去,诗人绝未梦想自己与黄河同去或梦想“走到银河去”。诗人极写黄河黄沙之景象,正见其胸襟广阔,犹且“热血满心胸”,而以天真烂漫之欢语作结:同到牵牛织女家!此诗意境何等高远,结句何其高妙!不禁令人想到刘诗《秋词》其一的名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了。早有论者激赏刘诗《浪淘沙》第六首,“美人首饰侯王印,竟是沙中浪底来”尤为警策,故赏鉴之作不少。我以为“九曲黄河万里沙”此诗亦可谓“巨刃天扬”,能再现“大唐气象”,位居组诗第一首,很适宜。此诗留传下来,应该得到应有的鉴赏。这里,有必要补充指出“浪淘沙”是词调,后来亦为曲牌名,浪淘未必就说淘洗、“夹带”、“挟带”,此为激荡之貌,是为浪滔。孙楚赋“飞清尘以淘汰”、《楚辞·涉江》“齐吴榜以击汰”,所指亦浪滔。王念孙《广雅疏证》“淘淘与滔滔同”引《毛传》“滔滔大水貌”,并谓“滔或作淘”。显然,浪淘即浪滔,此指黄河。再说“风簸”,此处非指“翻卷”、“掀簸”波涛。《诗·大雅·生民》“或舂或揄,或簸或蹂”,古人早道,收到粮食颗粒充饥肠,还需几道工序,“簸”不可少,簸的现象他们当然清楚。《小雅·大东》“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古人用“簸”,已到了想象丰富的程度。所以,风簸此指黄沙。漫天黄沙,历来不鲜见,唐诗中已有不少描写,如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句:“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如此景象刘禹锡岂有不知而只写黄河?再者,王之涣《梁州歌》“黄河远上白云间”句,据《文苑英华》、《乐府诗集·横吹曲辞》所载,此诗标题《出塞》,首句为“黄沙直上白云间”,《全唐诗》亦注“一本作黄沙直上”。我认为刘诗实写塞外荒凉凄绝之境,河之外,非沙而何?又,《万首唐人绝句》载胡曾《咏史》有句云“漠漠黄沙际碧天”,可见纵令晴空朗日犹此景象,况“平沙莽莽黄入天”乎?至今犹有____专家及其国内打工者之类人士赴我西北荒沙之地植树种草,谓风沙可卷至东京云云。这是题外话,亦足见至今“风簸”之不可小觑。唐朝自安史之乱后,气势顿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才人被外放,愤激之际,怨刺之作应运而生。刘禹锡从京官调到地方官之后亦有流芳之作,如《浪淘沙九首》。此组诗当为刘禹锡后期之作,且非创于一时一地。据诗中所涉黄河、洛水、汴水、清淮、鹦鹉洲、濯锦江等,或为辗转于夔州、和州、洛阳等地之作,后编为一组。有学者认为这组诗作于夔州后期,即长庆二年春〔公元822年〕在夔州贬所所作。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自言系出中山〔治今河北定县〕。贞元〔唐德宗年号,公元785~805年〕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授监察御史。曾参加王叔文集团,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权力,被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