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外推方法确定临界质量实验报告_第1页
用外推方法确定临界质量实验报告_第2页
用外推方法确定临界质量实验报告_第3页
用外推方法确定临界质量实验报告_第4页
用外推方法确定临界质量实验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用外推方法确定临界质量实验报告黄丽达工物0220100116861.实验原理根据点堆动态方程dnp—Bdnp—B寸n+\AiCi+SdtA1=1峰■与—W二1'2,…6)当存在每秒放出S个中子的外中子源时,即使堆处于次临界状态,堆内也能保持稳定的中子密度n和缓发中子先驱核浓度C,即*=。,节=0。将上述七个方程相加,马上可以得到SASASAKSln=—= = = |p||K-!| |K—1|1—K次临界状态下,有效增殖系数K小于1。随着向临界趋近,1-K逐渐减小,中子密度逐渐增大。达到临界时,K=1,中子密度n可达无穷大(临界的堆可以运行在任意功率位于反射层内的BF3计数管的计数率N与堆内中子密度n成正比关系,因此计数率的倒数1/N与有效增殖系数K的关系与上图类似。进行实验时,是通过添加堆内铀棒数目n进行实验时,是通过添加堆内铀棒数目n使有效增殖系数K逐渐增大,所以计数率倒数1/N与堆内铀棒数n的关系曲线与上面几个图类似。图1-2如果第一次向堆内装入了%根铀棒,测得计数率为N1(图1-3上A1点),第二次又插入若干铀棒,使堆内铀棒数增加到%,计数率增加到N2(图1-3上人2点)。那么将点A1和A2用直线连起来并外推到与水平轴的交界处,就可以估计出临界时的铀棒数目cn。根据相

似三角形关系,容易看出n=n+J%)(」-n)

c2 、N—N八2 1’再加入若干铀棒,使堆内铀棒数增加到n3根,相应的计数率增加到N3(图13上A3点),再利用A2和A3两点连线外推,可得到新的临界铀棒数n’c。用同样方法继续下去,随着堆逐渐向临界点趋近,外推值逐渐趋近于真实临界值。由于我们是用直线代替曲线,推得的结果会有一定误差,随着向临界点的趋近,每次添加的铀棒数很少,相当于在很小范围内用直线代替曲线,误差就很小了。达到临界点时,将中子源取走,堆内中子通量仍可维持不变。1 I图1-32.实验内容用外推方法确定临界铀棒数目。注意首次插入铀棒之前,不要把中子源拉到堆底下,让它先留在石墨棱柱下方,待首次插棒完毕后再将中子源拉过来。3.实验数据记录3.1插棒顺序图3-1:插棒顺序图3.2原始数据表序号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平均值11728177017521750.023130302030483066.034748455346454648.746113616461386138.358936895788428911.7611214110871131811206.3715539152971518015338.7821725215472146121577.7936211369173629036472.73.3实验图表图32:未扣除本底时的1/Nn图本底计数率800(每80S),扣除本底计数率后的1/N-n图如下:

1.210.8N0.60.40.21.210.8N0.60.40.2x10-3140 160 180 200 220 240元件棒数[n]图3-3:扣除本底后的1/N-n图分析:实验过程中要避免出现凸外推曲线。凸外推曲线推出的临界装载量大于实际的临界装载量,使外推过程偏于危险。由上面两张图可以看出,本底计数会引起凸曲线。理想的扣除本底的曲线应该是直线,不扣除本底的情况下,当元件棒数减少时,计数率变低,本底计数率所占比例变大,使得1/N变小的趋势减缓,即曲线的斜率减小,曲线为凸曲线。4,实验结果外推得到燃料元件数:2465.思考题不同位置的铀棒,价值是否相同?铀棒位置的不同插法,对于外推过程和外推结果分别会有什么影响?不同位置的铀棒价值不相同,靠近堆芯的铀棒价值更大。实验过程中我们组的铀棒是由内侧往外插,所得的曲线是凹曲线(扣本底情况),因为我减本底都是减去恒定的本底计数,但事实上中子本底计数受很多因素影响,因此减恒定本底时,实验过程偏保守。然而若是由外侧往内插,则有可能出现凸曲线(扣本底情况)。因为内侧铀棒的价值更大,后插内侧铀棒时,元件棒数增大,对N的贡献更大,则1/N减小的趋势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