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并序-整理稿_第1页
归去来兮辞并序-整理稿_第2页
归去来兮辞并序-整理稿_第3页
归去来兮辞并序-整理稿_第4页
归去来兮辞并序-整理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归去来兮辞陶渊明

陶渊明(365-427),东晋时期文学家。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我国第一位出色的田园诗人。陶渊明出身于没落的仕宦家庭。在家族中,他既钦敬曾祖陶侃的积极进取,又特别赞赏外祖孟嘉的冲淡自然。思想中融入了儒道两种精神。前期(41岁以前),他渴望进取,做过江州祭酒,刘裕幕下镇军参军、彭泽令,起主导作用的是儒家精神;曾有“大济于苍生”的抱负和壮志,但由于东晋当时的士族门阀制度相当严酷,陶渊明非士族出身,因而很难有通过做官来伸展志向实现抱负的机会。

也由于儒道思想的矛盾性,又时官时隐,举棋不定。后期(41岁以后),陶渊明因时局动荡,仕途险恶,以及官场政治腐败,门阀制度森严而对现实极端不满,毅然辞官归隐,与官场彻底决裂。义熙四年,即归隐后第二年,他家乡遭焚,生活陷入极端贫困,但他安贫乐道;义熙末年,朝廷征他为官,元嘉三年,江州刺史檀道济劝他出山,他守节不仕。这个时期起主导作用的显然是道家思想。他“性刚才拙,与物多忤”(《与子严等疏》),“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有心做官,但又厌倦官场世俗条框的束缚,所以总处在“一心处两端”(出仕与归隐)的情状之中。他29岁开始入仕,从此13个年头,时官时隐,达3次,做官时间总计不过四五年。这种矛盾的情状一直贯穿一生。

陶渊明今存诗歌125首,其中四言诗9首,五言诗116首。他的五言诗可大略分为两类:一类是继承汉魏以来抒情言志传统而加以发展的咏怀诗;一类是前人很少创作的田园诗。反映了他厌弃官场生活的思想感情,寄寓对官场的厌倦,表露出洁身自好的高洁志趣。后代批评家常用质朴、平淡、自然评价陶诗的风格,称其为“田园诗人”。他是田园诗的鼻祖。散文首推《桃花源记》,本文则是辞中名篇,在艺术上平淡、朴素,充满了诗意,全无半点斧凿痕迹,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公元405年8月的一天,担任彭泽县令的陶渊明听说郡里派了督邮来县巡视。县吏劝他穿戴整齐的官服去迎见督邮。陶渊明生平最恨那些狐假虎威,以督邮为名敲诈勒索的官员,气愤地说:“我决不能为五斗米(指俸禄)折腰,去迎奉伺候这种乡里小人。”五斗米的故事题解回去吧归去来兮辞助词,无义语气助词回去

“辞”是一种古代文体。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也称楚辞;又因屈原所作《离骚》是这种文体的代表,故又称“骚体”。到了汉代,常把辞赋并称,统称为辞赋。这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富于抒情和浪漫气息,很象诗,但押韵和句式都较诗自由。“骚长于言幽怨之情”。

辞是战国后期楚国诗人_____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新诗体。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句为一小节,每节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两句为一组;以_____字句为主,多用语气词“兮”,每句按三拍读。有些七字句中出现了虚词,也应作六字句读。例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形式自由,句式整散结合六归去来兮!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田园将芜,胡不归?助词既然为什么为什么田地荒废形体指身体奴役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挽回弥补大概正确出来做官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而,表修饰微明状语后置句一、研读第1段。2、在封建社会里,人们要建功立业,要“大济苍生”,实现人生价值,往往是和仕途紧紧联系起来的,而陶渊明不愿为官,难道是当官不好吗?在课文的小序里陶渊明已经明确说出了自己不愿意做官的原因。那么,辞中第一段哪些词又明确表达了这样的心愿?明确:“田园将芜”“心为形役”“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可追…‘迷途未远,觉今是而昨非”。1、归家途中的迫切体现在哪里?“舟遥遥”“问征夫”“恨晨光”,尤其一个“恨”字,迫切之情,溢于言表。3、从陶渊明辞官归田的原因中可看出他当时的心境如何?明确:自责(“田园将芜”),

自悔(“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可追’’),

自觉、自醒(“迷途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这里的“心为形役”中的“心”和“役”,显然不能单纯理解为“心意”和“形体”,应该深入理解为“心”是“志趣人格”,“形”是作者“出仕为官”的这种行为。4、结合本段内容,可看出陶潜有什么样的情怀?明确:蔑视权贵,鄙弃官场,向往田园的隐士情怀。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于是一边……一边zài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接近zūn酒器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拿起酒器Miǎn斜视使动,使高兴明白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名作状在园中每天而拄着举远表转折拐杖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无意地徘徊huán通“影”日光二、研读第2段。1、抵家时的欣喜又体现在哪些语句当中?“载欣载奔”“童仆欢迎,稚子候门”,可感悟出主仆俱迎、妻子皆乐的情景,尤其具有情味的是妻子,好似不出来迎接,但由“有酒盈樽”可知妻子比谁都盛情,多好的一幅天伦之乐图啊!2、到家后衣食住行的闲适又从何看出?“引壶觞以自酌……抚孤松而盘桓”,既有室中之乐,也有园中之乐。这是真正的隐士之乐,和刘禹锡《陋室铭》中的“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异曲同工。3、从此段中又可以看出陶潜又有什么样的隐士情怀?明确:表达了淡泊明志,闲适自在的隐士情怀生活。4、“三径就荒,松菊尤存”这一句写松菊有何作用?庭院虽已荒废,但松菊却保存完好,这给作者很大的慰藉,松、菊傲霜耐寒,一向是忠贞坚强的象征,陶渊明更是从来以松明志,以菊寄傲的,写松写菊表现了陶渊明的清高人格。5、“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的景物描写有何特点?这是景物描写的名句,用无心形容流云,用知还形容飞鸟,把云和鸟人格化了,在此基础上,作者将感情寄托到物上,表现出自己的归田恰似一只倦飞得鸟儿急于返巢的心理,达到了景中见情,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语助词何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来田地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有时名作动,用桨划既……又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将要三、研读第3段。“归去来兮”“息交以绝游”,作者再一次表明自己厌恶官场,固穷守节的坚定决心,也是其隐士情怀之三。明确:

(1)促膝而谈的家庭之乐——悦亲戚之情话;

(2)弹琴消忧的本色生活——乐琴书以消忧;

(3)与乡邻交往之乐——告余春及,有事西畴;

(4)巾车孤舟出游之乐——一窈窕寻壑,崎岖经丘。中国士大夫写劳动,都是倡导别人去劳动。自己是旁观者,而陶潜是中国士大夫中第一个劳动实践者,此乃其躬耕田园,诗酒琴书的隐士情怀之表露。思考:本段中,陶潜隐居乡村的生活乐趣,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何宾语前置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四、研读第4段。

1、魏晋焦虑人生苦短的文人中.陶渊明是最为焦灼的一个,在第3段结尾处两句———“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已见端倪,在第4段中又有何表现?

明确:“寓形宇内复几时,何不委心任去”2、既然知道人生苦短,作者是否还快然自足于隐士生活?依据何在?“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从正反两个方面,形象地表明自己怡然于隐居生活的情怀。“兼济天下”规范了中国古代文人的心路历程,作为中国第一位隐逸诗人、田园诗人,他的“济世”的确让人费解。文中为我们呈现了恬淡安闲、自然静谧的田园情趣,但这并不意味着陶渊明消极避世。

3、有人认为本文结尾一句“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包含着悲观消极的思想,试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古代出仕是文人志士必然的价值取向,在封建专制独裁统治下,他们只能在无条件服从与维护自身尊严、保持独立人格的矛盾中苦苦挣扎。除了陶渊明,李白、苏轼、辛弃疾都曾流露过归隐的心绪,只不过陶渊明比较明显,且付诸实际行动罢了。在前面介绍陶渊明创作题材时曾提到过,陶晚年作过大量诗,“猛志”一词出现多次,这表明显然有一股济世的热流贯穿于他的一生,其平淡自然的诗风始终未能掩盖此股热流的跃动,看似恬淡的归隐并不意味着痛苦的消失,而是象征着苦难的加剧,即“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归去来兮”“已矣乎…‘胡为乎遑遑欲何之?”这些句子表明诗人在惆怅悲苦中饱受折磨。诗人回归田园,崇尚自然,这里“自然”指人的质朴真实、率性而行的本性。他无法忍受官场对人的本性的扭曲,追求“本我”“真我”,不一味趋同,以求保存他的社会政治理想和人格价值,从字里行间我们不也体味到济世不得的痛苦与回归田园的无奈了吗?因此,本文所表现的陶渊明的思想感情,既有回归田园的欢悦,又有理想受挫的失落和忧伤.对此我们应有完整的认识。知识点归纳正音飏yáng樽zūn眄miǎn憩qì岫xiù

翳yì棹zhào耔Zǐ遑huáng古今异义悦亲戚之情话古义,包括父母兄弟姐妹在内的内外亲属;

今义,除父母兄弟姐妹以外的亲属。

词义所指范围缩小了实词

①悟已往之不谏(谏,谏正,劝止)②知来者之可追(追,挽救,补救)③三径就荒(就,近于)④审容膝之易安(审,觉察)⑤策扶老以流憩(策,拄着)⑥时矫首而遐观(矫,举)⑦帝乡不可期(期:至,及)⑧聊乘化以归尽(聊,姑且)⑨胡为乎遑遑欲何之?(遑遑,不安的样子)⑩曷不委心任去留(委,随,顺从)特殊句式宾语前置:复驾言兮焉求?(应为“复驾言兮求焉?”)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应为“为胡乎遑遑欲之何?)乐夫天命复奚疑?(应为“乐夫天命复疑奚?”)介宾后置:农人告余以春及。(应为“农人以春及告余”)词类活用

眄庭柯以怡颜(怡,使动用发,使……愉快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悦,乐,意动用法,以……为悦,以……为乐)或棹孤舟(棹,名词作动词,划)善万物之得时(善,形容词作动词,喜欢,羡慕)乐夫天命复奚疑(乐,意动用法,以……为乐)一词多义

以:舟遥遥以轻飏(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关系,译为“地”)问征夫以前路(介词,拿)引壶觞以自酌(连词,表示目的关系,相当于“来”)园日涉以成趣(连词,相当与“而”表并列,不译)农人告余以春及(介词,把)

行: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行走)2、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将要)3、李白乘舟将欲行(离去)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行为)引:1、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拉开弓)2、引壶觞以自酌(端起)3、引以为流觞曲水(引来)4、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譬喻,此有“言谈”、“说话”之意)

乘:

1、公与之乘,战于长勺(乘车)2、聊乘化以归尽(顺应)3、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古,四匹马拉的车)4、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趁)策:

1、振长策而御守内(马鞭子)2、策扶老以流憩(拄着)3、退而论书策(古代写字用的竹筒)4、蒙故业,因遗策(计策,策略)不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陶潜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孟子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屈原陶渊明诗歌选读:

[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提示:本诗写优游自在的隐居生活。“心远地自偏”是说,只要存心远离尘世,便觉得居住的地方也远离尘世了。“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两句是说,从大自然得到启发,领会到人生的真谛,但这是无法用言语表达,也无须用言语表达。归园田居(其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