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物理必修2:74-宇宙航行课件_第1页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物理必修2:74-宇宙航行课件_第2页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物理必修2:74-宇宙航行课件_第3页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物理必修2:74-宇宙航行课件_第4页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物理必修2:74-宇宙航行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4宇宙航行

第七章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4宇宙航行第七章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1【新课导入】如图所示,在1687年出版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牛顿设想:把物体从高山上水平抛出,速度一次比一次大,落地点也就一次比一次远;抛出速度足够大时,物体就不会落回地面,成为人造地球卫星。你知道这个速度究竟有多大吗?【新课导入】如图所示,在1687年出版的《自然哲学的数学21、曾经的飞天1、曾经的飞天32、牛顿的设想在高山上,平抛一物体,物体会落地,如果增加平抛初速度,会出现什么现象?v增大2、牛顿的设想在高山上,v增大4在简化之后,在高中物理中有:1、物体只受到指向地心的引力作用;2、物体绕地球的运动可视作匀速圆周运动;3、万有引力提供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物体在地球附近绕地球运动时,太阳的作用可以忽略。一、宇宙速度在简化之后,在高中物理中有:物体在地球附近绕地球运动时,太阳5设地球的质量为m地,物体的质量为m,速度为v,它到地心的距离为r。万有引力提供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所以由此解出设地球的质量为m地,物体的质量为m,速度为v,它到地心的距离6已知地球质量为5.98×1024kg,近地卫星在100~200km的高度飞行,远小于地球半径(6400km),可以近似用地球半径R代替卫星到地心的距离r。把数据代入上式后算出这就是物体在地球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叫作第一宇宙速度。已知地球质量为5.98×1024kg,近地卫星在100~207物体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可近似认为向心力是由重力提供的,有思考与讨论:有人说,第一宇宙速度也可用(式中g为重力加速度,R为地球半径)算出,你认为正确吗?物体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可近似认为向心力是由重力8在地面附近发射飞行器,如果速度等于7.9km/s,这一飞行器只能围绕地球做圆周运动,还不能脱离地球引力的束缚,飞离地球实现星际航行。第一宇宙速度v1=7.9km/s在地面附近发射飞行器,如果速度等于7.9km/s,这一飞9理论研究指出,在地面附近发射飞行器,如果速度大于7.9km/s,又小于11.2km/s,它绕地球运行的轨迹就不是圆,而是椭圆。当飞行器的速度等于或大于11.2km/s时,它就会克服地球的引力,永远离开地球。我们把

11.2km/s叫作第二宇宙速度第二宇宙速度v2=11.2km/s理论研究指出,在地面附近发射飞行器,如果速度大于7.9k10达到第二宇宙速度的飞行器还无法脱离太阳对它的引

力。在地面附近发射飞行器,如果要使其挣脱太阳引力的

束缚,飞到太阳系外,必须使它的速度等于或大于

16.7km/s,

这个速度叫作第三宇宙速度.第三宇宙速度v3=16.7km/s达到第二宇宙速度的飞行器还无法脱离太阳对它的引力。在地面附11总结:发射速度v运动情况v<7.9km/s物体落回地面v=7.9km/s物体在地面附近做匀速圆周运动7.9km/s<v<11.2km/s物体绕地球运动,轨迹为椭圆11.2km/s≤v<16.7km/s物体绕太阳运动16.7km/s≤v物体飞出太阳系总结:发射速度v运动情况v<7.9km/s物体落回地面v=712二、人造地球卫星二、人造地球卫星131、人造地球卫星的轨道人造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轨道中心:地心1、人造地球卫星的轨道人造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提供向142.卫星的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和轨道半径的关系(1)线速度随轨道半径的关系:可见:卫星绕行轨道半径越大,绕行速度越小。(2)角速度随轨道半径的关系:可见:卫星绕行的角速度随轨道半径增大而减小。(3)周期随轨道半径的关系:可见:卫星绕行的周期随轨道半径增大而增大。2.卫星的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和轨道半径的关系(1)线速度15由⑴、⑵、⑶式可以看出卫星的线速度随高度增大而减小,角速度随高度增大而减小,周期随高度增大而增大。在周期、角速度、线速度和轨道半径四个物理量中,一个量发生变化时,另外三个量一定同时变化。由⑴、⑵、⑶式可以看出卫星的线速度随高度增大而减小,角速度随16F赤道平面北南东西F思考:卫星的轨道F赤道平面北南东西F思考:卫星的轨道173.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行轨道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是地球的引力提供向心力,卫星受到地球的引力方向指向地心,而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方向始终指向圆心,所以卫星圆周运动的圆心和地球的地心重合。这样就存在三类人造地球卫星轨道:①赤道轨道,卫星轨道在赤道平面,卫星始终处于赤道上方;②极地轨道,卫星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垂直,卫星通过两极上空;③一般轨道,卫星轨道和赤道成一定角度。3.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行轨道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是地18思考:众多人造地球卫星中,哪些卫星转动最快?R越小,v越大(1)近地卫星:指卫星轨道半径近似等于地球半径,即贴近地表=7.9km/s所有人造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与最大环绕速度4.人造地球卫星的分类思考:众多人造地球卫星中,哪些卫星转动最快?R越小,v越大(19(2)同步卫星:指相对于地面静止的人造卫星,它跟着地球转,同步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其周期T=24h.A、所有的同步卫星只能分布在赤道正上方的一个确定轨道,即同步卫星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重合。(2)同步卫星:指相对于地面静止的人造卫星,它跟着地球转,同20B、关于同步卫星的六个“一定”①轨道平面一定②周期与角速度一定⑥运转方向一定③轨道半径一定⑤向心加速度的大小一定④速度大小一定赤道平面24h6.6R3.08km/s自西向东

B、关于同步卫星的六个“一定”①轨道平面一定②周期与角速度一21C、同步卫星的用途:主要用于通信,故也称通信卫星。3颗同步卫星可实现全球覆盖为了同步卫星之间不相互干扰,大约3°左右才能放置一颗同步卫星,也就是说,地球上空只能放下120颗同步卫星。截止2012年,已发射100多颗。C、同步卫星的用途:主要用于通信,故也称通信卫星。3颗同步卫22h=3.6×107mr=4.2×107mv=3km/sT=24hh=3.8×108mr≈3.8×108mv=1km/sT=27天h≈0r=6.4×106mv=7.9km/sT=84分钟同步卫星近地卫星月球近地卫星、同步卫星、月球三者比较h=3.6×107mr=4.2×107mv=3km/sT=2234.人造卫星的发射速度与运行速度(1)发射速度是指被发射物在地面附近离开发射装置时的速度,并且一旦发射就再也没有补充能量,被发射物仅依靠自身的初动能克服地球引力做功上升一定高度,进入运行轨道.因卫星上升过程中要克服引力和空气阻力(在大气层中时)做功消耗动能,所以卫星越高,发射速度越大。4.人造卫星的发射速度与运行速度(1)发射速度是指被发射物在24(2)运行速度是指卫星在进入轨道后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根据可知,卫星越高轨道半径越大,卫星运行速度(环绕速度)就越小,近地卫星可认为v发=v运

,其它较高卫星的v发>v运.(2)运行速度是指卫星在进入轨道后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25(1)嫦娥探月轨道图5.卫星变轨(1)嫦娥探月轨道图5.卫星变轨26(2)卫星变轨原理MmF引vF引=F向F引<F向F引>F向升入高轨降入低轨(2)卫星变轨原理MmF引vF引=F向F引<F向F引>F向升27(3)卫星发射12卫星在圆形轨道运行速度为v1

v2r

F引v

减小(3)卫星发射12卫星在圆形轨道运行速度为v1

v2r

F28

32v3

v4

32v3

v429(4)卫星回收32

1(4)卫星回收32

13032

1

(5)小结A、在轨道相切点,万有引力相同,加速度相同B、椭圆轨道上:近地点:速度大,加速度大远地点:速度小,加速度小32

1

(5)小结A、在轨道相切点,万有引力相同,加速度相31321

v2>v1>v4>v3v4v3v2v1C、速度关系321

v2>v1>v4>v3v4v3v2v1C32人类航天始祖----万户人类航天的始祖是我国明朝的万户。在15世纪的我国明朝早期,一位名叫“万户”的官员,在一把椅子的背后装上47支火箭。当然,那是当时能买到的最大的火箭。他自己坐在椅子上,并用绳子绑紧。两手则各拿一个大风筝。然后他要仆人将47支火箭同时点燃,想借用火箭的力量把他推向空中。这是美国人罗伯特·吉姆在1945年出版的《火箭与喷射》一书中的叙述。英国、德国和前苏联的一些火箭专家,在他们的著作中也提到或引用了这件事。可见,万户是世界上公认的“第一个尝试利用火箭进行飞行的人”。为表彰他的功绩,国际天文联合会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万户”。三、载人航天与太空探索人类航天始祖----万户人类航天的始祖是我国明朝的万户。在1331957年10月,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1年4月12日苏联空军少校加加林乘坐东方一号载人飞船进入太空,实现了人类进入太空的梦想。1969年7月20日,阿波罗11号将人类送上了月球。四、梦想成真1957年10月,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1年4月34谁为人类迈向太空提供科学思想19世纪中叶俄罗斯学者齐奥尔科夫斯基(喷气推进的多级火箭)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何时何地发射成功1957年10月4日苏联第一艘载人飞船何时何地发射成功1961年4月12日苏联加加林东方一号载人飞船谁为人类迈向太空提供科学思想19世纪中叶俄罗斯学者齐奥尔科夫35人类何时登上月球1969年7月16日9时32分,美国阿波罗11号升空,19日进入月球轨道,20日下午4时17分着陆,10时56分阿姆斯特朗踏上月面。对个人来说,这不过是小小的一步,但对人类而言,却是巨大飞跃。人类何时登上月球1969年7月16日9时32分,美国阿波罗36人类遨游太空回顾蒂托2001年4月30日,第一位太空游客、美国人蒂托(中)快乐地进入国际空间站,开始了他为期一周的太空观光生活。太空旅游的开辟使得普通人也能够像宇航员一样畅游星际之间。人类遨游太空回顾蒂托371970年4月24日我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