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运输及城市公共交通十三五发展重点任务_第1页
公路运输及城市公共交通十三五发展重点任务_第2页
公路运输及城市公共交通十三五发展重点任务_第3页
公路运输及城市公共交通十三五发展重点任务_第4页
公路运输及城市公共交通十三五发展重点任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公路运输及城市公共交通十三五发展重点任务提升公众出行服务水平推进专业适用的客运站场建设构筑客运场站服务体系。(1)继续完善集中城市化区域客运站场体系,到2020年,力争各设区市建成一个综合客运枢纽,全省拥有:10个以上综合客运枢纽,100个二级以上客运站,1000个以上三级以下等级客运站及公交首末站、枢纽站。(2)重点将厦门新机场航站楼、长乐机场第二航站楼,以及福厦高铁沿线福州南、泉港、泉州南、晋江南、厦门北高铁站建成立体换乘的示范性综合客运枢纽,新建宁德火车站、福州公路客运北站等综合客运枢纽,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市、县建设综合客运枢纽。提高客运枢纽设施建设水平。(1)实现方式衔接、用地规划和信息服务全面整合。力争实现新建综合客运枢纽换乘距离小于300米,换乘时间小于5分钟,基本实现支付系统一体化和交通导向系统一体化。(2)完善既有客运设施衔接水平,加强对台客运码头衔接,配合莆田、泉州、漳州、宁德等地对台滚装码头建设,落实公路客运、公交枢纽场站设施,优化班线。结合轨道交通车站建设,重点对福州北、厦门站等既有客运枢纽进行升级改造。完善道路客运站规范化管理。继续推广使用福建省汽车客运站标识导示系统规范、道路客运站管理工作规范、信息化建设规范等相关规范,逐步推广使用道路客运站服务标准和公路运输站场市场信用考核实施办法。优化客运枢纽建设推进机制。坚持政府主导、超前谋划、规划引导、多元投入的原则,以示范工程建设为抓手加强指导,并完善投融资和合作共建等相关政策机制。引导公路客运转型发展调整结构适应转型发展。(1)调整企业组织结构,引导组建集约化、规模化的客运企业。(2)调整企业经营结构,从承包经营模式向公司化经营转变。(3)调整运力结构,放宽车辆档次、大小行政许可限制,鼓励客运企业根据不同市场和区域自主配置运力结构,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和新能源车辆。(4)调整线路结构,放宽企业线路资源分配及调整的行政许可限制,推进打破区域性许可限制,协助企业科学配置跨省班线,支持运输企业优化客运线路布局。(5)调整运价结构,放宽线路运输价格行政许可限制,鼓励企业根据运输服务产品差异性自主调节票价。整合长途客运资源。(1)进一步加强与泛珠三角、长三角省市客运合作,探索建立与江苏、浙江、江西等地跨区域的长途客运接驳以及应急运输保障联动机制。(2)打造长途客运接驳联盟,十三五期间新增试点车辆500辆、接驳点15个,总数分别达584辆、18个,形成以点带线的接驳网络,推动道路客运安全高效发展。提升客运精准服务水平。(1)推进以厦漳泉、福州都市区为主的市际快速班线高速直达、定班定点班车服务模式。(2)推进省内客运一卡式支付,实行优惠票价。(3)鼓励更新运输装备,2020年实现中高级车辆占比达95%。(4)支持企业自主结合城市中心区客流集散特征,优化线路配客点布局。(5)优化公路客运与铁路、航空、水路等对外运输方式的衔接,到2020年,全省10个设区市(区)火车站接驳班车总数突破200条,厦门高崎机场、福州长乐机场直达各市、县的班线数量达到50条。推进“清新福建”旅游直通车工程。(1)加强机场、高铁等综合客运枢纽旅游集散中心配套,实现全省AA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与临近中心城市、机场和高铁站等交通枢纽的无缝接驳,逐步实现跨地市直通车互通,畅通景区“最后一公里”。(2)不断满足旅游客运市场对运力的需求,规范旅游包车管理,加强区域协作,促进省际旅游包车协调发展。深化闽台客运互通。结合福州、厦门、泉州、莆田等地对台客运码头建设改造,完善公路客运接驳系统,优化衔接线路、更新接驳车辆。探索并推广“服务区+微集散”管理服务模式。以国道324、省道205等贯通性公路为基础,支持设区市结合沿线风景区、闽南文化和地方特色资源,在传统以加油、休息为主的服务区功能基础上,增加与地方交通的换乘候车、长距离公路客运接驳、中小规模货运中转等客货运集散服务,打造以客货集散为主要功能的微型公路综合服务站,提升公路运输服务体验。“十三五”期间启动并完成10个服务区开发。支持企业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进程。以加快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为契机,按照“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总体要求,着力提升农村出行服务,改善贫困地区出行条件。(1)结合各区县实际客流情况,逐步推进县城条件成熟区域公交化改造。(2)按照交通设施标准化要求,结合地方特色,巩固“村村通客车”既有成果,推动客运服务向具备客流需求条件的自然村延伸,着力提高贫困地区交通运输服务水平。(3)加快贫困地区客运站规划与建设。全面推进客运站、建制村汽车停靠点等运输场站建设,着力改善贫困地区出行条件。“十三五”期间,实现三级以下等级客运站及公交首末站、枢纽站超过1000个。(4)加大贫困地区农村客运扶持力度,根据各地实际需求,探索灵活的扶持政策,以互联网为契机,鼓励采用网络约车、拼车、顺风车等个性化农村客运服务,以社会资源带动农村资源,既解决农村出行问题,又实现精准扶贫,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提升城市公共交通吸引力充分考虑全省各城市公交发展阶段差异,结合各设区市特色制定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充分发挥福州等公交都市在全省公共交通行业带动和示范作用,到2020年,基本确立城市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主体地位,城市公交吸引力大幅提升。形成综合配套的政策保障体系。(1)完成各设区市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的修编工作。(2)在福州、厦门等轨道交通在建的设区市,探索并试行轨道车站与土地综合开发政策。(3)建立科学合理的定价调价机制,引导各设区灵活制定适应企业运营和公交需求的票价调节机制。(4)引导各地市积极推进公交成本规制,科学界定公交补贴补偿范围和资金额度,明确补贴补偿资金渠道。推进综合衔接的基础设施建设。(1)配合推进福州、厦门、南平轨道交通建设,促进泉州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前期报批。(2)力争2020年实现全省平均公交车辆进场率达到90%。(3)到2020年,全省公交专用道总里程突破300公里,加强对既有专用道的管理,提高使用效率。(4)逐步推进公交电子站牌和公交时刻表建设。在福州、厦门、泉州等公交客流较为充分的城市率先试点公交时刻表,结合既有GPS数据分析,选取核心区行程时间相对稳定的公交线路,优先以中心城区内主要枢纽/客流集散点、线路首末站试行公交时刻表。(5)稳步提高车辆规模,推广高品质公交车辆应用,计划5年新增、更新车辆5200辆公交车,到2020年,全省城市公交汽车达到2万标台。建立常态化的运行监管体系。(1)引导各设区市加大公交考核力度。定期对公交企业的服务质量和安全运营进行考核和监督检查,并将考核结果与补贴挂钩。(2)推进公交运行监管信息化。加快推进城市公交智能管理与服务平台建设,采用统一开发共性软件、预留地方个性化接口的方式加快推进该平台建设。(3)促进平安公交建设,积极贯彻交通运输部《关于切实加强城市公共交通安保工作的通知》,积极做好安全防范工作。构筑多样化的出行服务保障体系。(1)推动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公交、常规公交合理发展,福州、厦门建成以轨道交通和中运量快速公交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的城市公共交通网络,其它100万以上人口城市建成以快速公交系统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的城市公共交通网络,100万以下人口城市建成以常规公交干线支线相协调的城市公共交通网络。(2)配合轨道交通建设,加快推进轨道交通行业管理部门筹建工作,对福州、南平、厦门轨道交通在建或即将投入运营的设区市,加快组建管理部门,明确管理职能,启动制定轨道交通服务规范、运营安全应急预案等工作。(3)鼓励各设区市积极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品质,探索推广定制公交、商务快巴、旅游专线、社区巴士、轨道交通站循环巴士等特色公交服务。(4)推进城市公共交通支付方式在出租汽车、省内班车客运等其他方式上的使用,积极推进一卡式支付,提升一卡通普及率和公交整体吸引力,力争“十三五”期间实现福州、厦漳泉两大都市区公交电子支付系统互联互通。(5)加快推进公交出行信息发布系统建设,推广城市公交手机查询、网页查询、站台信息服务应用,提供“一站式”综合信息服务。规范出租汽车、汽车租赁市场,提供个性化服务提升出租汽车行业服务水平。(1)创新管理模式,促进出租汽车司机质量信誉考核系统信息化,逐步将考核结果与司机收入挂钩。(2)拓展服务模式,发展即时电召、定点候客、网络预约等多样化服务模式,提高乘客个性化服务体验。(3)完善设施水平,逐步将出租汽车候客车位建设纳入新开发建筑项目规划建设审批,根据需求建设出租汽车候车点,鼓励采用清洁能源和新能源车辆,维护车辆整洁。(4)完善行业法规,制定网络预约等新兴出租汽车经营业务服务规范和管理办法。(5)促进联合执法,严厉打击非法营运车辆。稳步推进出租汽车行业改革,促进转型升级。(1)鼓励各设区市结合城市公众出行实际需求特征,在稳定市场的前提下,逐步推进经营权期限制改革和经营权无偿使用改革。(2)探索出租汽车运价机制改革,实行政府指导价,尝试考虑分区域、分时段制定弹性费率。(3)规范经营权配置,建立以服务质量信誉为导向的经营权配置制度,依据服务质量信誉考核结果配置新增经营权。(4)健全利益分配制度。指导出租汽车经营者和驾驶员签订多种形式的劳动合同或经营合同,保护驾驶员的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5)规范发展网约车。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通过经济杠杆调控网约车数量,强化“政府监管平台,平台管理车辆与驾驶员”的管理模式,规范网约车经营行为,不断提高服务水平。(6)鼓励并规范私人小客车合乘。引导群众合理选择合乘出行,各级政府制定相应规定,明确合乘服务提供者、合乘者及合乘信息服务平台等三方的权利和义务,规范合乘信息服务平台的服务内容。规范汽车租赁市场。(1)完善从事汽车租赁经营准入退出机制、依法登记注册流程和申报备案项目,实现企业有注册、车辆有备案。(2)完善针对租赁车辆使用的规范,明确汽车租赁经营区别于出租客运经营。鼓励汽车租赁企业创新服务。鼓励、推动引导大型运输企业共同探索以纯电动汽车租赁为主的新型汽车租赁运营服务模式,推动汽车租赁服务与互联网深度融合。鼓励原闽运九大公司利用众多设施良好、布局完善的等级客运站网络优势,发展全省汽车租赁联盟。专栏1:提升公众出行专栏1:提升公众出行服务站场建设工程:“十三五”期间,重点续建工程:泉州北站综合交通枢纽、厦门海沧新城综合交通枢纽、漳州客运南站、南平武夷新区(将口)综合客运枢纽、平潭客运站等项目;重点新建:福州长乐客运中心站、龙岩综合客运枢纽、三明汽车南站、南平光泽汽车站、宁德火车站综合客运枢纽等项目。构建经济高效物流体系以“信息化”为驱动,大力推进货运站场建设和升级加快推进现代化货运枢纽建设。(1)依托港口、机场和铁路等对外节点,建设一批具有公共服务属性和多式联运功能的货运枢纽(物流园区),实现各设区市均有公路货运枢纽,大力支持县级物流中心建设。(2)以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厦门和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福州货运枢纽建设为重点,加快推进全省公路货运枢纽(物流园区)项目建设进度。“十三五”期间续建新建货运站场共45个。推进传统货运站场升级改造。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运输能力与货运需求科学匹配,加强货运资源共享,完善货运站配套信息系统,盘活既有货运站场资源。发挥公路货运站场优势,积极与铁路、港口联动,配合发展公铁联运、公水联运,支持传统货运枢纽向上下游延伸服务链条,提升全程物流服务能力。扶持物流龙头企业,带动提升运输组织和装备水平在“十三五”期内,通过政府扶持和企业努力,在多式联运、零担物流、快递物流、大件运输、甩挂运输等领域培育5-10家具有国内影响力和重大示范效应的省级现代公路物流龙头企业。每个市培育3-5家服务区域物流、具有省内影响力和示范、品牌效应的市级现代公路物流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促进行业资源整合、提升运输组织水平和装备技术水平。积极引导资源优化整合。对盛辉物流、盛丰物流、建发物流等省、市重点物流企业,围绕信息化建设、组织技术创新、运输装备更新改造、物流节点建设运营等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逐步引导重点物流企业加快市场资源优化整合。鼓励甩挂运输发展。加快推进部、省甩挂运输试点工程,继续加大对试点企业引导和扶持,充分发挥试点企业示范作用。在点对点甩挂运输的基础上,推动区域甩挂、多点循环式甩挂、企业联盟甩挂、省际合作甩挂运输发展。力争到2020年实现全省甩挂比达到1:2。促进多式联运发展。充分发挥交通枢纽物流集聚效应,开展集疏运体系建设示范工程,依托向莆、赣龙等铁路,推动公铁联运物流枢纽建设。重点加快推进以福州、厦门集装箱港区为依托的多式联运站场建设,统筹规划站场资源,实现空间布局、集疏运交通、服务功能一体化,满足多式联运和甩挂运输作业需求。鼓励优势物流企业结合自身业务特征发展多式联运,整合上下游资源。引导物流装备结构优化。立足市场需求特点,鼓励货运车辆重型化、厢式化和专业化发展,力争在2020年,全省厢式车辆所占比重位居全国前列,达到50%以上,省、市重点物流企业,2020年厢式车比重达到60%以上。鼓励发展集装箱、冷藏、集装罐等专用运输车辆,加快开发适合城市配送的专用运输车辆。引导鼓励运输企业加快淘汰老旧、高耗能、高排放车辆。扶持市级物流龙头企业。支持设区市大中型企业结合地方特色、行业需求开展公路高端物流、精益物流服务。引导特色物流企业借助“四区叠加”的政策优势,结合地方产业,将物流服务做专做强,逐步形成有影响力的地区品牌和行业品牌。完善交通物流服务业态,促进闽台物流合作完善城市配送物流服务。(1)形成以配送中心、配送网点等为主体的城市配送基础设施网络体系,鼓励企业因地制宜,灵活利用社区便利店、超市等作为配送代理点。(2)鼓励企业积极探索城市配送模式,依托货运出租发展城市公共配送。(3)以配送车辆无裸露为必要条件,发展多样化配送车型。发展农村电商,引导精准扶贫。(1)加强交通运输、农业、供销、邮政快递等农村物流基础设施的规划衔接,完善以县、乡、村三级物流节点为支撑的农村物流基础设施网络体系。(2)充分发挥农村客运站分布广、覆盖面大、客运班车通达率高的优势,助力农村电商发展,提高农村配送能力。“十三五”期间,基本实现“镇镇有配送”。(3)结合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发展需求,鼓励规模以上物流企业在贫困地区设立物流网点,开拓农村市场,推进农产品物流速度,降低物流成本,增加农民收入。促进闽台冷链物流合作。积极引进台湾先进的冷链物流管理技术和设备,探索闽台两岸冷链物流合作模式,共同构建两岸冷链物流网络。“十三五”期间,每个设区市重点培育1-2家发展潜力大、经营模式先进、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冷链物流企业,大力发展对台冷链业务。实施“互联网+”高效物流,引导行业蓬勃发展全面构建交通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物流交易平台、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三位一体”交通物流信息服务体系。逐步完善交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1)进一步加强国家交通物流平台福建区域交换节点建设,加强标准贯彻实施的保障,促进信息资源交换和共享。(2)鼓励货运车辆、物流园区、仓储设施、配送网点等信息互联,促进人员、货源、车源等信息高效匹配,提高城市配送效率。支持交通物流交易平台建设。建设、推广交通物流交易平台,面向中小微物流企业,提供资源整合、供应链优化、金融等服务,创新运营服务模式,引领行业创新发展。引导物流企业加强自身信息化建设。引导企业建设、应用信息化管理系统,推动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对接交通物流信息平台和交易平台,促进省内物流企业提档升级。专栏专栏2:物流发展工程甩挂运输试点项目:在完成国家甩挂运输试点项目的基础上,重点围绕与港口和铁路货运站对接的集装箱甩挂和多式联运甩挂、与产业和专业市场对接客户端甩挂、与其他运输企业资源共享的网络型甩挂组织模式,在全省组织2-3批,共15-20家企业参加的省级甩挂运输试点项目,全面推进甩挂运输的发展。场站建设工程:“十三五”期间,重点续建:福州晋安物流中心、莆田湄洲湾莆头物流园区、泉州晋江陆地港、漳州漳龙物流园区、龙岩陆地港物流园(二期)、三明陆地港、南平荣华山物流园区等项目;重点新建:福州星泰安物流园区、漳州东海岸保税物流园区货运枢纽中心、南平顺昌(公路港)物流园区等项目。强化维修驾培市场监管继续坚持基础服务工作制定符合国家规定、契合全省实情的行业标准和实施办法。(1)继续参与交通运输部组织的相关政策、标准调研和修订工作,推动出台契合全省实情的机动车检测维修地方实施办法。(2)研究出台福建省贯彻国家十部委《关于促进汽车维修转型升级,提升服务质量的指导意见》的实施方案并贯彻落实。(3)督促驾培机构落实交通运输部、公安部《机动车驾驶培训教学与考试大纲》,加强对驾培机构《大纲》落实情况的监管工作。严把维修市场准入关,落实服务规范,提升消费体验。(1)按照福建地方标准《机动车维修业开业条件》(DB35/T749),严把维修市场准入关,确保企业维修能力达到开业要求。(2)督促维修企业依照交通运输行业标准《机动车维修服务规范》(JT/T816)规定,做好维修服务规范化工作,打造诚信修车、放心修车的消费环境。全面落实驾培两项国家标准。持续推动《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机构资格条件》和《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教练场技术要求》两项国家标准的贯彻实施,全面规范驾培机构资质条件。探索建立机动车综检结果异地互认制度。研究推动机动车综合性能检测机构全省联网,实现全省营运车辆综合性能检测信息共享。在政策法规允许范围内,分阶段分车型逐步实现跨区域异地综检结果互认,为道路运输经营者提供便捷服务。鼓励维修驾培企业提供便捷优质服务引导维修企业向连锁化、专业化发展。(1)在确保安全、环保条件下,鼓励维修企业在大型社区、城市综合体、公共停车场、客货运输站场周边、高速公路服务区及旅游景点服务区布设连锁网点,促进维修业连锁化发展。(2)鼓励中小微型维修企业通过联盟、联合或兼并等方式实现资源整合,扭转市场主体小散弱局面,探索推动配件采购、维修技术信息等方面实现共享,形成优势互补,不断壮大发展实力,提高企业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3)加强新能源、清洁能源汽车维修服务能力建设,加大新能源、清洁能源汽车维修技术培训推广力度,提高维修服务水平。提升维修从业人员技能,积极培养高新技术人才。(1)探索搭建维修技术学习交流平台,支持行业协会、专业培训机构等社会力量举办维修新技术培训等活动,鼓励培训机构与维修企业协作,培养理论与实践兼备的维修人才,提升从业人员技能水平。(2)加大纯电动、混合动力车辆等新型汽车维修技术人才培养和引进,结合汽车行业发展趋势,研究建立高新技术维修人才培养长效机制。提升维修行业信息化水平。引导维修企业建立汽车维修电子档案,分阶段分车型逐步实现全省联网,最终建立汽车维修电子健康档案信息系统,为车主提供汽车维修经历查询和不同维修企业间实现维修信息共享,提高维修透明度和维修效率,为健全汽车维修档案、促进汽车三包、二手汽车公平交易和缺陷汽车产品召回提供有效手段和依据。鼓励汽车维修企业自主或与互联网企业共同开发手机APP等应用,提供线上预约维修、技术咨询、远程诊断等服务,使维修服务更加便民。全面提高驾培质量,提升服务品质。(1)继续完善优化驾培学时系统,提升系统可操作性、安全性以及数据真实性,从技术上对驾培机构的教学行为进行规范。继续推动与公安部门的系统对接,全面提升信息共享程度,积极推进培训与考试衔接协调,探索学时管理系统与运政系统的对接,全面共享教练员、车辆、驾校等基础信息。(2)全面推动“计时培训计时收费、先培训后付费”的先进培训管理模式,鼓励互联网在培训服务中应用,探索“学员选教练”、VIP培训班、网络培训等个性化、差异化服务,倡导以质量促产量的经营理念,逐步转变培养模式,提升学员培训服务体验。(3)推行大型客货车专业化驾驶培训,积极配合推进将大型客货车驾驶人培养纳入国家职业教育体系。(4)进一步健全市场信息公开机制,通过互联网实现驾培市场供求信息、辖区驾培机构的培训规模、培训能力、在学学员数量以及季度完成培训学员数量的信息公开,积极为社会学车人选择驾培机构创造有利条件。(5)积极推进驾培行业诚信体系建设,探索引入学员评价作为考核指标,引导驾培机构树立品牌诚信意识,提升驾培机构服务质量。引导集约型驾培经营模式的探索与创新。在《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机构资格条件》和《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教练场技术要求》两项国家标准要求下,选择合适时机和区域,探索经营性教练场等集约型驾培经营模式实施方案,采用适度宽裕的准入标准吸引市场主体进入经营性教练场建设,引导建立集中的大中型客货车辆驾驶员培训基地,提高培训场地和设施设备利用效率,保障客货车驾驶员培训质量。专栏专栏3:维修驾培行业重点工程经营性机动车教练场建设工程:针对福建省土地资源紧缺的现状,充分发挥大型教练场地在资源整合和使用效率方面的优势,在土地资源稀缺的厦门、福州等城市按照训练场地缺口,引导建设1-2家大型经营性教练场。深化“互联网+”道路运输应用信息化是引领道路运输行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更是带来行业服务模式变革的重要突破口。“十三五”期间,以“提升行业监管水平、改进公众服务体验、引领行业转型升级”为目的,创新利用“互联网+道路运输”思维加快道路运输行业信息化建设,形成功能完善、互联互通、业务协同、安全可靠的全行业信息化体系。加强交通运输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推进行业“一体化”监管全面实现部、省、市、县四级运政系统业务的全面协调联动。以运政系统为基础,重点推进道路运输综合数据中心建设,全面整合当前在用的信息系统,实现系统数据共享,为构建“省市联动、行业协同、资源共享、互联互通”的道路运输行业信息化体系奠定基础。建立安全监管与应急处置平台。整合视频、数据、移动终端等三大系统,建立统一标准,将现有图像和数据资源展示在同一平台上,满足道路运输日常运行管理及应急职守和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的事态跟踪、决策会商和协调指挥需要。建立统计分析监测和投资计划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省、市、县交通运输统计、投资、规划日常业务管理信息化覆盖率100%。实现17类交通运输统计业务的部—省—市—县—企业五级联网在线填报。实现历年交通统计数据、历年投资计划安排、五年规划项目等信息的集中存储、自定义灵活分析和图文并茂展示。实现规划项目执行情况、投资计划执行情况和交通行业运行状态的动态跟踪。建立道路运输市场信用信息服务系统。在现行法律框架内,制定福建省道路运输行业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的实施细则和配套措施。建立道路运输信用信息分级管理制度,依法推进信用信息在采集、共享、使用、公开等环节的分级管理。逐步建立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与社会信用评价机构相结合,具有监督、申诉和复核机制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结合道路运政系统建设道路运输信用信息系统,充分应用互联网技术,引导建立面向公众的服务点评系统,倒逼运输企业服务能力提升。深化行业监督管理标准化建设。统一监督电话,在地级以上城市依托各地现有服务监督电话系统建设呼叫中心,构建全省统一、运行规范的12328电话系统。落实“四张清单、一幅流程、一个平台、一套机制”等四项措施,建设道路运输安全监管标准化信息管理系统。推进行业资格管理信息化,重点建设道路运输证件IC卡管理系统,实现道路运输证、道路运输从业资格证IC卡的换发和应用信息化。支持开发多样化道路运输信息化产品,实现全省公众出行服务“一站式”、交通支付“一卡式”、货物运输“一单制”构建覆盖全省各类出行信息的“一站式”服务体系。整合全省公交出行、客运出行、高速路况、普通公路路况、城市道路路况等交通运输数据,提供“一站式”出行信息服务。促进新建综合枢纽智能化,加强信息互联共享和协同联动。完善客运联网售票系统。逐步实现全省客运站联网售票,探索联网售票在短途、农村客运领域应用。推动自动售票、自动检票电子客票服务,力争到2020年全省超过70%的一级客运站实现电子客票服务。加快推进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实现公众出行消费的“一卡式”支付。打造福建省功能最全、服务范围最广、发行量最大的全省交通一卡通,实现跨城市、跨省份、跨行业互联互通。计划至2020年底,一卡通发行量突破1800万张,服务领域向生活便民、智慧旅游、平安城市、农村电商等拓展。配合推进电子运单试点工程。发挥闽台地缘优势,推进闽台两岸物流信息通道建设,试点建设闽赣集装箱海铁联运电子运单,逐步打造“一单制”多式联运服务。引导企业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运行效率、确保运输安全制定福建省道路运输信息化技术相关标准规范。解决各种网络之间的互联互通,网络与计算机之间的互联互通,各行各业之间信息的互联互通,消除“信息孤岛”和信息碎片化现象。鼓励各运输企业加强自身信息化建设。监督全省道路运输企业的“两客一危”车辆安装卫星定位装置,提升其入网率和上线率。鼓励客运企业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智能化生产调度。推进公交智能化管理与服务。编制公交智能管理系统系列标准,促进公交智能化系统效能发挥。形成覆盖省、市(含县)两级的公交行业监管与服务平台。推动公交企业智能化管理系统建设与升级,实现对企业车辆、人员、客流等各类生产信息整合。继续推动全省各设区市大力发展出租汽车电召服务,加快建成中心城区出租汽车电召服务系统,加快出租车信息化建设。专栏4专栏4:信息化建设重点开展道路运输安全监管标准化管理系统建设和推广。以“四张清单”为基础,与部运政系统试点工作相结合,对接道路运政管理信息系统、营运车辆动态监督管理系统、客运驾驶员信息平台、机动车检测维修联网系统、道路运输保险服务平台、交通综合行政执法系统等多个系统,整合多方数据,实现行业安全生产重大风险源的风险管控,生产安全动态监管,强化安全事故分析。建设道路运输市场信用信息系统,推进行业信用体系建设。整合福建省道路运输市场现有信用信息资源,依托道路运输企业质量信誉考核系统,建设完善道路运输市场信用信息系统,实现对道路旅客运输、道路货物运输、驾驶员培训、机动车维修、道路运输站(场)、公共汽车客运、出租汽车客运等子行业经营业户、从业人员的信用信息的采集、入库、质量分析等;实现对道路客运企业及驾驶员、道路货运企业及驾驶员、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机构、机动车维修企业的信用征集、评价、发布、监测统计管理等。提升安全监管和应急水平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督促道路运输及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建立科学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保障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体系化,提高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一线工人安全意识和安全管理水平,实现道路运输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考核率100%、合格率100%。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按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的相关标准规范,进一步健全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机制,运用信息化手段对达标企业进行动态监管,实现重要道路客货运企业100%熟练运用“交通运输部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开展日常安全管理。建立企业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立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诚信承诺制度、安全生产不良信用记录制度、安全生产诚信评价和管理制度、安全生产诚信报告和执法信息公示制度,定期发布动态监管信息,公布重点监管企业名单,通过信息化建设实现各级各行业信用信息数据互联互通,将诚信结果与保险部门挂钩,实现保费费率联动。创新安全生产监管手段促进安全监管标准化。通过“四张清单、一个标准、一套机制、一个系统”等四项措施继续全面推动道路运输行业安全监管标准化工作,实现全省运用标准化体系的县级运输管理机构达到100%。推动一体化安全监管。配合建立联席会议等制度,加强跨区域、跨部门安全监管合作,对物流安全、危险物品运输等重点行业加强管理。实现县级运输管理机构与县级交通执法大队数据对接率100%。加强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推动建设道路运输安全监管标准化信息管理系统,有效整合运政管理、车辆监督等多方数据,形成道路运输业户、营运车辆、从业人员全面监管。进一步规范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监控系统的使用和管理,发挥道路运输车辆动态安全监管和安全事故的事前预防作用。鼓励县级运输管理机构在绩效管理工作中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扎实推进道路运输安全综合治理“三年提升工程”。联合执法部门继续推进道路运输安全各项综合整治活动。重点加强危货、物流、旅游客运、农村客运安全管理,实现全省道路客运企业、车辆、驾驶员资质“三个100%”整治。加大对责任事故企业和发生严重违法行为企业责任追究力度,继续严格执行客运车辆驾驶员“不适岗名单”公布制度。强化安全监管政策储备。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成立专家组、举办研讨会、对外考察等方式,充分借鉴社会研究机构、科研院校等学术资源和其他省市先进实践经验,加快政策研究步伐,改进原有管理政策,主动应对新兴管理对象。完善安全应急保障体系构建省、市两级道路运输行业应急预案体系,推进“省、市、县”三级交通安全应急指挥系统建设。以设区市为基本单元,完善地方道路客、货应急运输保障队伍和应急运力储备,依托大型骨干运输企业,建立健全的专业应急队伍和紧急运输能力储备,实现每个设区市应急运输车队客车不少于50辆、货车不少于100辆,发挥其在抢险救灾、应对突发紧急事件、重要节假日运输保障时主力军作用。完善道路运输应急指挥中心,提高道路运输安全监管和应急处置能力,提升道路运输信息化管理及服务水平。加快形成综合安全应急保障体系。以道路运输安全监管与应急处置平台、营运车辆卫星定位监控系统建设为契机,加强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等多种方式协调联动,建立综合应急指挥中心,实现交通运输与公安、消防、武警交通部队、安监、气象、国土资源等相关部门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联合打造综合立体安全应急保障体系。建立以政府公共财政资金为保障的运力征用补偿赔偿机制。成立应急运输保障专项资金,与应急机构签订框架协议,健全应急运力储备、调用和补偿机制,切实保护被征用车辆的合法权益和参与应急保障的积极性,重点支持应急装备购置、组织应急运输培训演练、客货运输站场等基础设施应急功能建设。督促企业提升应急管理水平。督促道路运输企业按照要求完善应急管理机制,加大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和应急演练频率,提高事故防范和应急处理能力。重点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和危险货物运输企业的应急管理,实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应急救援组织建设率达到100%,危险品运输单位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和物资配备率达到100%。指导专车、租赁车等新型管理对象建立安全管理机制。专栏专栏5:保障企业生产安全企业安全生产信用考核制度:2015年7月,交通运输部安委会印发了《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明确要求各省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生产诚信管理制度,完善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到2017年年底前基本建成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诚信体系;福建省应加快推进运输企业安全生产信用等级划分工作,结合运输行业各领域安全生产特点,制定统一的“黑名单”制度和“失信惩戒”机制。推动绿色低碳运输发展推广使用绿色运输装备鼓励运输企业加快淘汰高耗能、黄标车辆,推广应用先进成熟的节能型车辆。加强新增道路运输车辆油耗核查管理,严格执行《道路运输车辆燃料消耗量检测和监督管理办法》和《道路运输车辆燃料消耗量达标车型车辆参数及配置核查工作规范》,积极做好车辆燃料消耗量相关参数及配置核查工作,落实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城市客运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和新能源车辆,加快配建充电桩、城市充换电站、城际快充站等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力争到2020年,清洁能源和新能源公交车占全省公交车辆比例达到50%,清洁能源和新能源出租汽车占全省出租汽车比例达到60%。积极提倡绿色出行方式、运输方式和生产方式继续推动绿色交通城市创建工作,支持厦门等城市建设“公交都市”,加快发展快速公交系统等大运量、低能耗城市公共交通,加强慢行与城市公交的配套衔接,倡导公众形成生态、节约、环保的出行模式,使低碳出行理念深入人心。发展多式联运、甩挂运输和网络化运输等高效运输组织模式,整合干线班线客运资源,提升运输集约化程度,减少运输排放。推动节能减排技术在生产中的推广应用。配合环保部门督促维修企业做好废机油、废制动液、废气等废弃物的规范处置,降低废液、废气排放量。鼓励维修企业开展绿色维修设施设备及工艺升级改造,推广使用符合节能环保要求的新设备、新工艺和新材料,例如超声波清洗零部件技术、不解体检测诊断技术、红外线烤漆技术等。专栏专栏6:可持续交通运输新能源车辆更新工程:制订引导政策加大城市客运新能源汽车更新力度。至2020年,全省公交车辆节能环保水平明显提高,新增城市公交车辆全部实现国IV及以上排放标准,清洁能源和新能源公交车辆占全省公交车辆比例50%以上。增强行业治理能力建设完善综合交通运输法规、规范和专项规划,实现有法可依完善法规规章。(1)适时修订《福建省道路运输条例》,填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