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烛之武退秦师》课件59张+统编版必修下册_第1页
【高中语文】《烛之武退秦师》课件59张+统编版必修下册_第2页
【高中语文】《烛之武退秦师》课件59张+统编版必修下册_第3页
【高中语文】《烛之武退秦师》课件59张+统编版必修下册_第4页
【高中语文】《烛之武退秦师》课件59张+统编版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朝著名文学评论家刘勰曾在《文心雕龙》中说过“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春秋战国时期,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外交家,他们凭借自身的“三寸之舌”扬名天下。比如战国时期的苏秦,凭借其“三寸不烂之舌”联合六国,以抗强秦,张仪助力秦国,凭借其巧舌之辩,瓦解六国合纵,助秦东出。他们的大智大勇让人赞叹不已。今天我们也要认识这样一个春秋战国时期智勇双全之人,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烛之武退秦师》。作者作品介绍壹左传本文节选自:《左传·僖公三十年》《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____________史书巨著,相传为鲁国史官__________所作,原名_____________。编年体左丘明《春秋左氏传》

按年、月、日顺序编写的史书体裁。如《春秋》、《左传》、《资治通鉴》等。

按不同的国家编写的史书体裁。如《国语》、《战国策》等。

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的史书体裁。如《史记》、《三国志》等。

编年体国别体纪传体中国古代史书的体例你知道吗?文学常识1走近作者2

左丘明,姓丘,名明,因其父任左史官,故称左丘明。春秋末年鲁国人,史学家、文学家。曾任鲁国史官,晚年患眼疾,辞官还乡后,开始编纂《左传》、《国语》。后世尊称其为“文宗史圣”、“经臣史祖”等,史学界推左丘明为中国史学的开山鼻祖,是中国传统史学的创始人。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司马迁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孔子(《论语·公冶长》)

《左传》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240多年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件。在一定程度上真实反映了那个时代的面貌,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的很有价值的文献。关于《左传》(传--注释或解释经书的文字)3文学常识——十三经:指《易经》、《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十三种儒家的经传。比较《春秋》与《左传》《春秋》是孔子据鲁国史书《鲁春秋》修订的,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到鲁哀公十四年近240多年的历史。“春秋”在古代表示一年四季,而史书记载的正是一年四季中各诸侯国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因此取名为《春秋》。比较《春秋》与《左传》春秋原文片段:[隐公四年]春王二月,莒人伐杞,取牟娄。戊申,卫州吁弑其君完。夏,公及宋公遇于清。宋公、陈侯、蔡人、卫人伐郑。秋,暈帅师会宋公、陈侯、蔡人、卫人伐郑。九月,卫人杀州吁于濮。冬十有二月,卫人立晋。春秋笔法:指寓褒贬于曲折的文笔之中。Eg:杀、弑、诛《春秋》:晋人、秦人围郑。《左传》将有头无尾的六个字,扩展为两强兵临城下,郑国从君臣紧张、外交人员出使到缓解紧张局势、与两强之一秦国结盟、解除隐患的全过程。比较《春秋》与《左传》由于《春秋》的记事过于简略,后人不易理解,所以诠释之作也相继出现,对书中的记载进行解释和说明。较为有名的是被称为“春秋三传”的《左氏传》、《公羊传》和《谷梁传》。《左传》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行人辞令,记事条理清楚,叙述精确,详略合宜;写人简而精,婉而致,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左氏之传,史之极也,文采若云月,高深若山海——(清)朱彝尊《经文考》无能为()也矣共()其乏困秦伯说(),与郑人盟夫()晋,何厌之有微夫()人之力不及此wéifúgōngyuèfú

zhuìquē若不阙()秦夜缒()而出失其所与,不知()使杞()子、逢()孙戍之zhìqǐpáng读准字音秦军氾()南失其所与()yǔfán【疏通文意】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因为状语后置,对晋无礼状语后置,对楚有二心驻扎状语后置,对郑伯说军队推辞主谓取独尚且句末语气词【疏通文意】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之)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判断句答应名词作状语,在夜里用绳子拴冒昧地用这件事麻烦您名词作动词,作为边邑增加【疏通文意】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放弃东方道路上的主人出使的人同“供”,供给形容词作名词,缺乏的物资恩惠给予名词作状语,在早上渡河修筑防御工事宾语前置,有什么满足呢?名词作状语,在东边名词作动词,使xx成为疆界扩张疆界侵损、消减从哪里希望考虑同“悦”,高兴派遣【疏通文意】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没有那个人依靠损害同盟者同“智”,明智取代表商量或希望语气,还是判断句文本研读解题交代了哪些信息:(1)人物:烛之武(2)对象:秦师(3)“退”,动词使动用法,使......退却/退兵春秋时期形势图【秦、晋关系】秦晋之好秦晋两国在地理上是一河之隔(黄河)的近邻,秦穆公先后与四位晋国国君联姻,并帮助了两位晋国国君夺权。秦晋之好代表的是一种政治上的联姻,是国家之间的联合,但后来渐渐将男女之间的婚姻也称作结为"秦晋之好"。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孙子兵法》战事起因无礼于晋重耳过郑(公元前637年)晋公子重耳在齐国居五年后,离开齐国。经曹、宋路过郑国。郑国大夫叔詹劝郑文公要以礼待重耳,郑文公却以“诸侯亡公子过此者众,安可尽礼”为由,不听叔詹劝告,对重耳不礼。战事起因贰于楚郑楚结盟(公元前632年)晋楚争霸中原,当时,郑国处四战之地,无险可据,又自无礼于重耳之后,故背晋助楚,因此,郑文公曾怂恿楚成王出兵作战。晋楚战于城濮,楚军大败。晋文公成为春秋霸主之一。楚败,郑文公内心恐惧,又派人到晋国请罪求和。五月,晋侯、郑伯盟于衡雍(今河南原阳西)。晋文公受周天子册命与四方诸侯盟于践土(在衡雍之西),晋文公为盟主,郑参与践土之盟,但晋、郑间的隔阂并未消除。公元前630年郑新郑秦晋秦军氾水函陵氾南崤山晋军郑国朝堂国危矣——客观形势,心理焦急。郑伯:①不能早用子——检讨。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直截了当,承认有过。②子亦有不利焉——唇亡齿寒。结果:“许之”。关于烛之武

烛之武,考城人,是三朝老臣,但始终得不到升官,在郑国一直担任“圉正”(yǔ、养马的长官),大概相当于《西游记》里所说的“弼马温”吧。被举荐使秦时,已年过七十,须发皆白,身子伛偻,步履蹒跚。

——冯梦龙《东周列国演义》郑国朝堂烛之武:无能为也已——牢骚、不满;以退为进。许之——深明大义。夜缒而出——“危、急”重难点解析叁1.烛之武如何退秦师?2.烛之武退秦师的结果如何?3.通过文章的学习,我们可以看出烛之武是一个怎样的人?

思考以下问题:问题一:烛之武如何退秦师?研读第三段劝说对象晋侯秦伯劝说方案逞强求饶离间核心问题亡郑,利秦还是利晋晋国,是敌还是友?☑☑思考,请用原文中语句回答1:若亡郑,给秦国带来哪些利或害?2:若舍郑,对秦国又有什么影响?3:对秦国而言,晋国是敌是友?辞令之妙秦晋围郑,郑既知亡也。【清】过珙:得势全在“秦、晋围郑,既知亡”二语,先令人气平了一半。以后纡徐曲折,言言刺入秦伯心窝里去。词令之妙,一至于此。其悦而且戍也,固宜。(《详订古文评注全集》卷一)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1:这段应该读出烛之武怎样的语气?2:为什么只字不提晋国?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肆”可以换成“扩”“广”吗?取字溯源获者取左耳。——《周礼》如果你是秦伯,请发表此刻感言问题:烛之武退秦师结果如何?

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晋军)亦去之。合作探究晋文公退兵原因?“不仁”——历史情谊秦国帮助重耳登上晋文公的宝座,去袭击秦国,不仁义。“不知”——外交局势因此而丧失秦国这一强大的盟友,不明智。“不武”——用兵之道用分裂代替团结,这是不合乎用兵作战的原则。子曰:“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论语·宪问》世界上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英·帕麦斯顿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春秋无义战。——《孟子·尽心下》善于分析利弊讲究语言艺术善于揣摩心理烛之武的游说艺术善于利用矛盾以“利”巧攻心理以“害”巧析形势以“史”巧施离间春秋无义战

利益至上。退秦之后前627年,晋文公一去世,秦国就出兵偷袭两年前结盟的郑国,由于郑国提早做了准备,秦兵攻郑未遂,却在回国途中被晋兵联合姜戎打了埋伏,导致全军覆没。——“崤之战”烛之武退秦师之后:初,郑公子兰出奔晋。从于晋侯伐郑,请无与围郑,许之,使待命于东。郑石甲父、侯宣多逆以为大子,以求成于晋,晋人许之。”——《左传》课后练笔结合文本,参考相关资料,从秦伯、晋侯、郑伯、佚之狐、烛之武中任选一人进行形象分析。问题:烛之武是一个怎样的人?“三士”深明大义的爱国志士知难而上,义无反顾的勇士面对强敌,不卑不亢的辩士主要人物佚之狐晋文公慧眼识才“伯乐”头脑清醒理智判断能屈能伸郑伯无远见、从谏如流,知人善任次要人物秦穆公深谋远虑老奸巨猾“霸主”秦晋围郑临危受命智退秦师

迫晋撤围围郑受命退秦撤围

【课文小结】写作特点1:情节波澜起伏、有张有弛,曲折有致,增强文章感染力2:详略得当3:伏笔与照应文言知识肆重要实词例释

1、贰

①“二”的大写。

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元年》

②副职。例:其内任卿贰以上。梁启超《少年中国说》③不专一。例:贰则疑惑。《荀子•解蔽》

④离心,背叛。

例: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左传》⑤再,重复。例: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也》⑥从属二主,有二心。例: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2、鄙

①边远的地方,边邑。例:蜀之鄙有二僧。《为学》②庸俗,鄙陋。

例: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左传

庄公十年》

③看不起,轻视。

例:我皆有礼,夫犹鄙我。《左传

昭公十六年》

3、许

①准许。

同现代汉语

②答应,听从。

例:“许之。”、“许君焦、暇……”

③赞同。

例:杂然相许。《愚公移山》④约数。

例: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⑤表处所。

例:先生,不知何许人也。陶渊明《五柳先生传》4、阙

①què古代宫殿前两边的高建筑物。

②què城楼

。③què皇宫,引申为朝廷。

④quē通“缺”。

⑤jué挖掘,引申为侵损,削减。

5、微

①细小,轻微。②衰败

例:国势衰微③卑贱。

例: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史记》

④幽微,精妙。例:微言大义

⑤隐蔽,不显露。例:见微知著

⑥如果没有。

例: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6、敝

①坏,破旧。

例:使史更敝衣草屦。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②谦词,敝人

。③疲惫。例:曹操之众,远来疲敝。《资治通鉴》④损害,衰败。例:因人之力以敝之。本文重要虚词例释1、而

①今急而求子(才,连词,表顺承)

②夜缒而出(表修饰,连词)

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表顺承,连词)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表转折,连词)2、以

①以其无礼于晋(因为,连词)

②敢以烦执事(拿,用,介词)

③越国以鄙远(表目的,连词)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表目的,连词)

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把,介词)

3、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表陈述)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为什么)

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副词,怎么能)

④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哪里)

⑤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代词,之)

⑥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此)

4、之

①唯君图之(代词,指阙秦以利晋)

②子犯请击之(代词,代秦军)

③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助词“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