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5篇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教育案例分析之1:“打架事件”的处理
今天学生打架了,为了一个小小的圆珠。两个男孩子纠缠到了一起,一个流出了牙齿血。等我出来发现的时候,两个男孩子都挂满了泪水。
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了,很生气地拉开了他们,其中一个还虎视耽耽地看着对方。
“为什么?”
“他拿我的圆珠!”
“很令老师失望,你们站在那里好好想想,我今天看到你们很失望,而且很难过!”
他们就这样站到了教室后面,这时候正是放学期间,小朋友都走了,我拿了条凳子坐在他们前面看着他们。大概等了五分钟,他们的气消了,我也是!我拉过他们的小手,说:“知道老师为什么难过吗?”一个小孩子说:“打架!”“一半对了!”“还有一半!”他们相视无语。我就这样看着,忽然眼里有了泪花,不知道为什么,因为这两个小朋友平时很乖,真的不是那种往死里打的人,我忽然觉得自己教育的失败。“你是哪里人啊?”我问。“安徽!”“你呢?”“湖北!”“知道吗,最多也只有三年的时间在一起学习了,也许他爸爸说明年就要转学,你们还能见面吗?”“不会!”小孩子异口同声地说。“圆珠比同学之间的友谊更重要吗?”小孩子不说话,却哭了。我看他们哭了,心里真的感动了。“该谁说对不起?”小朋友握住了双手,笑了!多么可爱的孩子!
很多时候,小朋友打架,总会让我很难过,我第一句话都是说:“老师看到你们这样很失望,真的,很难过!”因为总是教育孩子别打架,珍惜同学之间的友谊,孩子间的真情总会让我感动!有时候开始还打着,过会儿就和好了,多么单纯的心!希望他们永远能这样!
我的分析和思考:
教育过程就这样结束了,孩子们都认错和表示和好了,老师也觉得成功了。然而我们还是要问问,老师这样的处理发生的是真正的教育吗?打架是正常的,不怕出现这样的问题,只怕出现了这样的问题还没有使其发挥教育意义就可惜了。
在这里孩子们为什么认错和和好了?有好多种可能的情况:比如,第一,这个老师很爱孩子,我们能在她写的案例里感受到,而且她在孩子们的心里很有威信,以至孩子们不愿意看到老师难过,所以只要老师说你们的表现让老师失望和难过,学生就立即会就范并表示自己错了和愿意改正。第二,就是当老师对孩子们表现出失望和难过的言语时,会对学生形成一种巨大的压力,因为孩子们总想老师喜欢自己的,如果让老师失望和难过了,说明自己的表现太差,老师可能会因此不再对自己友好,所以他们只好赶紧认错了来博得老师对自己的喜欢和爱心,以此来维持自己与老师之间的关心,求得自己在班级里的心理安全(可以设想一个孩子如果明确知道老师不喜欢他而且是他让老师对自己失望的,他在班级里的感受是什么样的?)。第三,是老师天然的权威在起作用,孩子们知道打架是错,只要老师来处理,不管老师说什么都得认错,认错和和好可以使老师的教育过程尽快结束,所以他们也选择了承认错误。第四,是老师利用了孩子们的同情心和善良,因为这样的孩子往往也不愿意因为自己的行为表现而让老师失望和难过,所以当老师说失望和难过时学生们很同情老师,于是也就只好认错和和好了。等等。
其实,这里的孩子们认错和和好表面上看是问题解决了,这是班级管理者的逻辑,即出现问题就解决问题。这种思路没有错,但是仅仅这样做是不够的。因为孩子们是成长中的人,他们身上出现问题是正常的,重要的是我们教师不能只以解决问题的高度来要求自己,我们还要有珍惜孩子们出现问题的机会的意识,还要具备使出现的问题不但得到解决,而且还能对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产生教育意义的能力。这样做的话,我们对学生问题的处理就由解决问题式的管理水平提升到了教育和教化的高度。
第一、学生出现问题是正常的,老师没有必要为此难过、高兴甚至生气。
第二、老师要给学生一个安全的心理感觉,然后倾听他们各自对事件发生过程和原因的表达。
第三、根据学生表达的原因和行为,让他们自己分析那里合适或者那里不合适。(有时为正义而战也是必要的,老师要对这样的事情保持清醒的头脑,以求安全为重而不顾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感受来要求他们道歉和认错的做法是不道德的)。这个过程中老师要保持不作为,如果你积极参与他们的思维过程,他们就会受你的暗示赶紧认错了事。从而使他们失去对自己的问题和行为进行认识和思考的机会,也就失去了自我认识和成长的机会。
第四,老师在学生对自己行为作出分析和认识的基础上,做适当的引导,比如他们认识到自己某地方有错,那么老师就要帮助他们确认这种错误是否是真正的错误,以及为什么是错误和对他们提出的改正错误的方法进行指导。比如学生认为在打架事件中的某些行为是合理的,那么老师也要帮助学生分析为什么是合理的等。(案例中当老师要求学生说老师为什么难过时,学生直接说打架,这就是学生要尽快认错并结束教育过程的直觉反应,而老师说这样回答只答对一半时,学生对另一半是什么是毫无感觉的,而这另一半才是真正对学生有教育意义的,可惜的是在案例中老师对这一半作用的发挥没有采取让孩子自行分析,而是采取了“友谊”重要的说教和暗示,这样教育的效果就立即打折了。“真正的教育是无痕的”,这句话值得我们好好体味的。)
第五,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决定对事情解决的办法和以后的注意事项。比如是否道歉,以后注意什么等等。
这样的教育是涉及孩子们内心深处的教育,才可以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产生真正的意义,老师若在这个过程中表现的富有耐心和爱心,则学生会因为感到老师在真正的帮助自己成长而形成更加美好的师生关系。此时,一种真正的教育心态的土壤和氛围出现了。
教育案例分析之2:
激励教育案例分析
由于教师教育方法的不同,往往会产生不同的教育效果。一位让所有教师都感到头疼的学生,若教师从关爱的角度出发,不失时机地抓住他身上的闪光点,用激励性的评价不断给予充分的肯定,一定能够重新唤起他的自尊心。
一、案例
我班的张元同学,学习不认真,成绩总是倒数第一,并且他常惹是生非,做作业时,自己不认真,还要去影响别人,一会儿碰碰这个,一会儿动动那个,搞得其他同学不定心;看见别人做游戏,他也要挤上一脚,但又不遵守游戏规则。批评他,他也是一副无所谓的表情,让每个老师感到头痛。
有一天,张元作业没做完,又在玩了。看见我进教室,他马上回到位置上,装模作样做起作业来。我走到他身边,正想好好地骂他一顿,他看见我,赶紧站起来说:“老师,我在做作业。”听了他的话,我心想:骂他也没用,不如换个方式。于是,我按住火气,抚摸着他的头,微笑着对他说:“我知道,你是可能遇到难题了,所以去向同学请教吧?老师最喜欢这样的同学。来,老师和你一起来解决难题。”我边说边在他身边坐下来,张元用不相信的眼神盯着我,看了好久,随后埋头做起作业来。这次的作业虽然不是全对,但字迹端正,写得极认真,我破例给他的作业打了个优星,并鼓励他:“你今天的作业很努力,老师奖给你一颗星,相信你能成为优秀的学生。”他再次用诧异的目光看着我,随后拿起作业本,情不自禁地叫了起来:“我作业得星了!我作业得星了!”这一天,张元学习特别专心。
张元自小养成了自由散漫的习惯,课前从来不知道预习新课,我先向他提出第一个要求:“如果今天回去你能把课文读上二遍,明天,老师就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你。”第二天,他兴冲冲地告诉我书读完了,我表扬了他,随即又提出第二个要求:“上课时,如果你能主动回答老师提出的两个问题,老师给你们小队加一颗星。”他点了点头,上课时非常专心,我又表扬了他。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每隔一段时间,我就向他提出个小小要求,而我所提的要求,他通过努力就能达到。渐渐地,他爱上语文课了,学习成绩也提高了不少。
案例分析: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人都有一颗成为好人的心。”我坚信世上没有不成钢的铁,关键看老师怎样点拨“后进生”。
后进生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也较差。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有学习的积极性。他们与其他同龄人一样,有自己的人格,他们渴望尊重。要求尊重是一种对自我的积极肯定,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但由于他们在思想上、学习上表现较差,往往得不到同学、老师的尊重,这种矛盾使他们的内心产生一种深深的痛苦,当他们得不到尊重时,他们就走向另一面,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从而破罐子破摔。
作为老师,我们不能讽刺、挖苦、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嘲笑刺痛他们的心灵,要知道身体的创伤能医治,而心灵的创伤则难以愈合。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人格,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一、把赞美送给学生
哲学家詹姆士精辟地指出:“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热情、向上的学生更是如此。教师的赞美是一座桥,能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之河;教师的赞美是阳光、空气和水,是学生成长不可缺少的养料;教师的赞美是一种无形的催化剂,能增强学生的自尊、自信、自强。教师的赞美越多,学生就越显得活泼可爱,学习的劲头就越足。
作为教师都有这样一种感觉,每班总有几个学生长得不是很招人喜爱,学习成绩也不是很好的,看上去也没什么特长,一般情况下,既得不到老师的表扬,也得不到老师的批评,是一些容易被老师忽视“遗忘”的学生。
因此,在教育工作中,我们要以人为本,面向全体,细心观察,捕捉他们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及时把赞美送给每一个学生,使之发扬光大。使每个学生都感到“我能行”,“我会成功”。
二、把关爱送给学生
记得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你是孩子的老师,请记住,每一位孩子都是带着想好好学习的愿望来上学的.这种愿望像一颗耀眼的火星照亮了孩子们所关心、操心的情感世界.他的无比信任的心情把这颗火星转交了我们------作教师的人,这颗火星很容易被尖刻的、粗暴的、冷淡的、不信任的态度所熄灭.要是我们,作教师的人,在心里也像儿童对待我们那样,把无限的信任也同样给予他们,就好了.那将是一种高于人性的,相互尊重的,美妙的和谐.”所以,做好教育的关键在于对学生的关心,鼓励宽容大度,在于师生间的情感交融,这就是爱的力量。
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让学生时刻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体贴入微、关怀备至是必要的,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教师适当的指点会让迷途中的学生感受到亲人一样的爱。因为,只有把雨露均衡地洒向大地,才能使每一棵树苗都能得到充分的滋养和灌溉。
实践使我懂得,教师一句激励的话语,一个赞美的手势,一个关爱的眼神,……往往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教师对学生小小的成功,点滴的优点给予赞美,可以强化其获得成功的情绪体验,满足其成就感,进而激发学习动力,培养自信心,促进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奋发向上的班集体氛围。请多给学生一点关爱和赞美吧,因为他明天的成功就蕴藏在你的关爱和赞美之中。
教育案例分析之3:对学生再多一点耐心——教育案例分析
案例:本学期段考前的一个周五晚上六点四十,本班学生徐小宏请假,原因是生病,我觉得奇怪,白天还好好的,晚上就病了,而且该生本学期已不止一次在周五请假了,其中一定有什么问题。该生有上网爱好,该不会是上网去了。打电话到家里,家长说已经去学校,我把情况跟家长说了,并把自己的怀疑说出来。一个小时之后,家长把该生带到了办公室。原来是从网吧“抓”回来的。经教育该生承认,前几次的请假大多是去上网了。
我耐心地询问他上网的原因,说是考试心理紧张,想去放松一下。我知道这或者是真的理由,或者还有迷恋网上游戏的因素,总之利用学习时间到网吧上网是不对的,我严肃地批评了他,并指出他违纪的严重性,让他写检查,保证以后不再犯类似的错误。考虑到该生是个团支书,平时工作积极,其他方面表现不错,所以没有上报学校,并明确地对他说,给他一个改过的机会,如有再犯,则报学校处理。结果该生一学期没有再犯类似的错误,段考成绩有进步。
案例分析:
造成学生上网的原因很多,归结起来有以下几个:
1.教育的真空给了学生迷恋网吧的机会。这主要指学生放假,周未,以及其他非学习时间,这一段时间成了教育的真空带。比如该生曾经利用晚上六点四十的时间上网,然后晚读再回校,没有迟到。家长以为已经提前到学校学习了,而老师则认为由于是外宿,赶不来六点四十,这样,利用两不管的时间上网而不被发觉。如果家校联系密切,则可避免学生利用教育真空沉迷网吧。
2.猎奇心态和追求个性张扬的心理是学生迷恋网吧的内因。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喜欢猎奇,渴望了解书本以外的知识,渴望了解校园以外的多彩世界,更渴望能够有朋友倾诉心中的烦恼,互联网无疑满足了他们的需要。一些学生上网找网友聊天,主要是想释放在学校的压力,填补在学校教育中不能张扬个性的空白。学校或班级如果能够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个性,满足他们在这个成长阶段特有的自多表现欲强的心理,则可减轻学生对网上世界迷恋情结。
3.传统教育方式的滞后性所带来的负面效应。首先,学校变成了真正的围城。在各个领域日益开放的今天,我们的学校变得越来越封闭。其次,教师成了"帮凶"。在这些诸多因素的管制下,却孕育着更大的叛逆。网络给他们提供了自由空间,网上就自然成了他们畅游的世界。该生说出上网的理由是缓解考试心理,调节单调的学校生活,就是这样的原因。
4、缺乏正确的上网引导,致使学生没有真正认识互联网的作用,把上网当作休闲娱乐的工具。由于学校在教学中利用网络教学方面做得少,学生不能认识到学习的方法资料以及其他很多知识都可以在网上查到,所以形成了一种误区,许多学生把上网当作违纪行为,当作很神秘很过瘾的行为。
案例思考:面对违纪上网的学生,如何做好思想工作,这是每一个班主任都思考过的问题。有的如暴风骤雨,一阵狠批,然后上报学校,纪律处分;有的耐心教育,苦口婆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有的软硬兼施,用尽心机。其实,无论用哪种方式,都不是万能的,因为学生的情况是千差万别的,但很重要的一点是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解决关键问题,让学生感觉到你是真正想帮助他改正他自己也认为是错误的做法,本人对徐小宏同学的教育之所以获得良好的效果,原因就在这,学生和家长都明白我的做法的良苦用心,教育的结果不是处分某个人,而是让他改过,向上,向善。学校正在搞亲和教育的主题研究,我想,在思想教育中,灵活地选择教育的方法,尽量地换位思考,给学生申辩的机会,给他们多一些信任与改过的机会,也应该是一种有效的亲和教育办法吧。
教育案例分析之4:
小学班主任教育案例
我班有个学生叫朱玮丰。我刚接这个班时,觉得他上课发言很积极,是个可爱的男孩,我也对他另眼相看,认为他是个可塑之才。没想到他说得和做的是另外一套。做作业时动作很慢,思想很不集中,回家作业经常不做,即使做了,也做不完整,书写相当潦草……每天不是科任老师就是学生向我告状。于是,我找他谈话,希望他能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学习为重,按时完成作业,知错就改,争取进步,争取做一个他人喜欢、父母喜欢、老师喜欢的好孩子。他开始是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后来口头上答应了。可他又一如既往,毫无长进,真是“承认错误,坚决不改”。此时我的心都快冷了,算了吧,或许他是根“不可雕的朽木”。但又觉得身为班主任,不能因一点困难就退缩,不能因一个后进生无法转化而影响整个班集体,必须面对现实!我内心一横:不转化你,誓不罢休。他无进步,或许是他并没有真正认识自己的错误,没有真正要做个他人喜欢的人的念头。
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工作,我决定先让他认识自己的错误,树立做个受人喜欢的人的思想。于是我再次找他谈话,谈话中:“想改正错误吗?想做一个受他人欢迎的孩子吗,你要怎样做才好呢?”“我今后一定要遵守纪律,团结友爱,认真完成作业……”“那你可要说到做到哟!”“好!”后来,他无论是在纪律上,还是在学习上,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当他有一点进步时,我就及时给予表扬、激励他。使他处处感到老师在关心他。他也逐渐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明确了学习的目的,端正了学习态度。
为了提高他的学习成绩,除了在思想上教育他,感化他,我特意安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耐心细致的女同学跟他坐,目的是发挥同桌的力量。事前,我先对这个女同学进行了一番谈话:为了班集体,不要歧视他,要尽你自己最大的努力,耐心地帮助他,使其进步。这位同学满口答应,并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或课堂时间帮助他,教育他。有时,这位同学也会产生一些厌烦情绪,说他不太听话,不太乐学……此时,我就跟她说:要有耐心,慢慢来。后来,他取得进步时,除了表扬他,我还鼓励他们说,这也离不开同学们的帮助,特别是这位同学的帮助。在同学们的帮助下,他自己的努力下,他各方面都取得了不小进步。他学习上更努力了,纪律上更遵守了,甚至自己当起了值日生,劳动也更积极了,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为此,我会心地笑了。后来,有一次我找他谈话时,他说:“老师,某某同学这样关心我,爱护我,帮助我,如果我再不努力,对得起她吗?”我笑着说:“你长大了,懂事了,进步了。我真替你高兴。”
案例分析:
一、以人为本,付出师爱
作为一个教师,都应“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位学生。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我们教育学生,首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这样老师才会产生热爱之情。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对于黄某这样特殊的后进生我放下架子亲近他,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认识并改正错误。
二、以生之助,友情感化
同学的帮助对一个后进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同学的力量有时胜过老师的力量。同学之间一旦建立起友谊的桥梁,他们之间就会无话不说。同学是学生的益友。在学生群体中,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过于直率,尤其是批评他们的时候太严肃而接受不了。因此,我让朱玮丰同学与其它同学交朋友做起,和好同学一起坐,让他感受同学对他的信任,感受到同学是自己的益友。让他感受到同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让他在快乐中学习、生活,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到无穷的快乐!通过同学的教育、感染,促进了同学间的情感交流,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更新教育观念的今天,作为一个热爱学生的教师,有责任让学生树立信心进而达到育人的目的。愿:我们携起手来乘赏识之风,捧起关爱之情,燃起信心之火,播下希望之种,使每一位后进生都能沐浴在师生的关爱之中,共同把后进生转化成为先进生,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教育案例分析之5:小学教育案例分析:教育中一加一会等于几
案例:在一次家长会中,我有这样的心得:当我在黑板上写上这样的数字时,1+1=?所以的家长都说等于二。那么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一加一会等于几呢?
评析: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当中,家长、教师和学生是密不可分的三围整体。可能很多家长认为孩子放在学校里,那就是学校或者是老师的责任。说明教育的重要性在他们的已被忽略。
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象学生。老师呢就好比他们的奴隶,时时都得小心伺候。现在都提倡科学教育,即所谓的情感教育,就因为这些宣传看多了,学生也耍大牌了,倚小卖小了。我小啊,你“老师”必须要对我有耐心,要不然给你扣上不负责任、不懂教育的帽子,看你老师还敢吧我怎么样。
更奇怪的是有些家长把17、18岁的孩子送来,像扔包袱一样、踢球一样,扔给学校,确切的说是扔给老师。每当孩子出了问题,家长们就会咆哮:我儿子在家怎么样怎么样,在学校怎么会变成这样,我把钱给了你你怎么不把我儿子管好。听听这语气,自己儿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大反差自己都不知道还问老师。其实就一个意思:我给了钱把儿子“送给”你们了,我要赚钱,哪有时间管,你们拿了钱怎么不办事啊?更让人心寒的是听说有人为了钱还帮着学生压迫教师。
有时候想想这个社会是不是太过分了,把所有社会问题的产物都交给最高尚职业的人,而同时又给予最低廉的回报,从家长、老师、社会是教育的三大主体,而学生是接受教育的对象,只有这三者紧密结合,才是一个完整的教育整体。因此,教师面对家长,一定要充分准备,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与家长进行交流,但要顾及学生的感受。有的时候给学生在家长面前保留一些也是教育学生的一种手段。而教育学生时也要有技巧性。
所以说当家长关心自己的孩子,和老师一起完成教育孩子的重大的任务,那么一加一就会大于二,而相反,如果说一个家长只认为这都是教师的责任,那么老师再怎么辛苦,对学生的效果来说也是一加一小于二,而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是小于二的,那就是老师没有尽心尽力,一味只有家长管教自己的孩子,那也是无效的。所以我想说:“要想教育好孩子,家长和老师要一起努力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
教育案例分析之6: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新生入学不久,第一次课刚打铃,班上一个叫蔡毅的小男孩就说要上厕所,我让他去了。过了几分钟,他又说:“老师,我要尿尿!”我很奇怪,不是刚上的厕所吗,但一看他那着急的样子,只好又让他去了。可他没隔两分钟又喊要去,基本上一节课他就在厕所和教室间穿梭了。第二次课还是如此。
经过家庭调查,孩子在家没有不停地上厕所的现象;通过对其班主任的调查,孩子平时上课也没有这种表现。只是,孩子一向都表现出胆小。每次去一个陌生一点的环境,都有一个明显的过渡期,即使去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家也不能离开父母过一夜,从来不肯离开父母单独跟别人玩耍活动;害怕陌生人,就是隔一段时间没见爷爷奶奶的面,再见时也要花时间适应。根据细致的观察,孩子走出教室后并不急于尿尿,而是东张西望,看到他的父母后才飞快地跑进厕所。下课后他就跑到父亲或母亲的身边,也不见他要上厕所了。原来,他的要尿尿不过是要寻找父母的借口。
理论分析:
从以上情况来看,孩子的这种表现是一种焦虑所致。焦虑是一种情绪状态。在心理学中,一般把有明确对象的不安、担心和忧虑成为恐惧,而没有明确对象的恐惧称为焦虑,焦虑是恐惧的一种类别。这个孩子经常表现出不安全感,对父母的依赖性特别强,对外部环境有很明显的戒备,但又不能明确地说出害怕什么,焦虑的特征比较明显。
要帮助孩子,首先要分清他的焦虑的类型。焦虑分为特质焦虑和状态焦虑。表现在人格中的焦虑是特质焦虑;在特定环境中产生的焦虑反应状态称为状态焦虑。孩子只在我的课堂表现出这种异常,很明显只是一种状态焦虑。状态焦虑是人类有机体的一种暂时的情绪状态,其特点是表现为对忧烦和紧张的主观的、有意识的情感,并且也唤醒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性。这是一种复杂的、具有个别特点的情绪状态或反应,随着时间的变化,其强度和波动性也在变化中。在神经症、精神病和正常人身上均有焦虑的体验。焦虑与人格特征、动机、情绪等许多主观体验及多种多样的身心状态都有密切关系。每个心理学家都承认焦虑会随着情绪的变化及机体的条件而波动。疼痛和损伤的惊吓、各种心理治疗、职业调动、角色变换、气候不佳、血液中酒精含量、月经疼痛等当然也包括诸于这个孩子学习生活环境的变动均会使焦虑水平发生变化。正常焦虑持续的时间较短,程度较浅,焦虑的原因经治疗者的分析和解释可以认识清楚,正常焦虑也可以被某些活动所代替,得到安慰和鼓励、原谅及宽恕后就心情平静了。异常焦虑找不到真实的原因,虽也有安慰鼓励的需要,但并不能因此而消除焦虑。那这孩子到底属于异常焦虑还是正常焦虑,我决定边治疗边观察。
教育方法:
一:我让孩子的父亲或母亲站在教室窗外,让孩子上课的时候也能很方便地看到父母,这样孩子果然就没有老喊要上厕所了。这时跟他说,你其实不是想上厕所,是想看妈妈是吗?其实,你上课也可以跟别的小朋友一样不用上厕所的。
二:课堂穿插些有趣的游戏,用生动活泼的课堂活动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尽量注意教师上课时的态度、语气、表情等,让孩子心情放松;下课老师也与孩子一起活动,增强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让孩子在老师和同学中获取安全感;
三:当孩子非正常提出上厕所时,拿出一个孩子想要的小奖品,告诉他,只要等一会去就可以得到它了,慢慢地要求他坚持一节课。
教育效果:
往后的一个月内,孩子每节课上厕所次数逐渐减少至正常的次数,父母也不用在窗外看孩子上课了,最后不用奖品也能正常上课。
捧起关爱之情,播下希望之种---小学教育案例及分析
教师的使命是什么呢?教师的使命是点燃受教育者的心灵之火,最大限度地挖掘他们的潜能。担任教导主任六个年头,我没有直接参与班级管理工作,但却无时无刻不在充当“班主任”的角色。因为但凡学校里那个班某个“难转”的学生,班主任都会想到我。经由我教育的学生中,印象深刻的有以下两个案例:
案例一:
我校四(1)班有个学生叫黄某的学生纪律散漫;上课无精打采,要么搞小动作,要么影响别人学习,提不起一点学习的兴趣;下课追逐打闹,喜欢动手动脚;作业常不做,书写相当潦草……每天不是科任老师就是学生告状。班主任多番教育,他依然我行我素,迫于无奈,找到我来做思想工作。于是,我找他谈话,希望他能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学习为重,按时完成作业,知错就改,争取进步,做一个父母喜欢、老师喜欢的好孩子。他开始是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后来口头上答应了。我满心欢喜,以为我这个“主任”的力量就是不同!就是有威严感!可过不久,该班的班主任又向我反映,这同学故态重现,毫无长进。真可是一个“承认错误,坚决不改”的典型。如何把这根“不可雕的朽木”转化为“可塑性的巧木”呢?我作了认真的思量。
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工作,我决定先找出问题的突破口,让他认识自己的错误。于是我再次找他谈话,谈话中,我了解到他心里十分怨恨四年级的班主任老师。我心里暗喜,认为打开该生心灵之窗的时机到了。我轻声问他:“你为什么会恨那个老师?”他不好意思地回答:“因为她常常批评我。”我顺着问:“老师为什么会常在课堂上批评你,你知道吗?”他说:“因为我常违反纪律,没有按时完成作业,书写也不工整……”“你已经认识了自己的错误,说明你是一个勇于认错的好孩子,但是,这还不够,你觉得应该怎样做才好呢?”“我今后一定要遵守纪律,团结友爱,认真完成作业。”“你是男子汉,可要说到做到!”随后,我与他的班主任做了交流,达成共识。往后的日子,他无论是在纪律上,还是在学习上,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加上班主任改变了对他的看法,当他有一点进步时,就及时给予表扬、激励。使他处处感到老师在关心他,关注他。逐渐他也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明确了学习的目的,端正了学习态度。
为了提高他的学习成绩,除了在思想上教育他,感化他,我和班主任商量,特意安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的女同学跟他坐,目的是发挥同桌互帮的力量。这位同学利用课余时间帮助他,教育他。在同学们的帮助下,他自己的努力下,黄某各方面都取得进步。有一次,我找他谈话时,他说:“校长,某某同学这样关心我,帮助我,如果我再不努力,对不起她?”我笑着说:“你长大了,懂事了,是真正的男子汉!我真替你高兴!”
通过一年的潜心努力,精心转化,终于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果:黄某同学摇身一变,由“捣蛋鬼”转变为纪律委员。在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中,他语文取得了83分的好成绩。获得了班里的“学习进步奖”。当他站在领奖台上接受我的颁奖时,满脸笑容,我轻轻地抚摸他的头,他会心地笑了。
案例分析:小学生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这对他们来说是荣誉的享受。经常得到老师的赏识更能增强他们的勇气和力量。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自身的心理素质的不同,学生中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有的勤学守纪、有的厌学做坏事,作为教师,要正视学生的差异,对于“问题学生”要从关爱的心态出发,对他们要晓之以理、动之发以情,用人格力量去感化他们。作为教师,不能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但可以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黄某的转变,我觉得以下三种方法在其中起到比较好的作用:
一、以人为本,付出师爱
作为一个教师,都应“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位学生。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也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我们教育学生,首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这样,老师才会产生热爱之情。如果
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对于黄某这样特殊的后进生我放下架子亲近他,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认识并改正错误。
二、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一个后进生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必然要求教师深入了解弄清学生的行为习惯、爱好及其后进的原因,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正确引导。黄某的情况比较特殊,主要是自制力差,对自己的错误、缺点认识不足,对老师的批评教育产生厌恶、憎恨心理。因此,我就以爱心为媒,搭建师生心灵相通的桥梁。与他谈心,与他交朋友,使其认识错误,树立做个好学生的念头;充分发挥学生的力量,编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的同学跟他坐,给予学习和思想上的帮助;让他感到老师的关心、重视……用关爱唤起他的自信心、进取心,使之改正缺点,引导并激励他努力学习,从而由后进生转变为先进生!
三、抓住机会,善用表扬
当我们批评学生的一个缺点时不妨先表扬他的三个优点,这样使学生在情感上容易接受批评。我们所要的教育效果会事半功倍。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科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用缩小镜看学生的缺点”。
案例二:
记得有一次,我在六年级上品德与社会课。上课铃响了,同学们都进了教室,上了大约五分钟的时间,忽然外面有个学生喊:报告!我立即打开门一看,原来是该班的刘东同学,这下我可气着了,我当时就想:“这小子肯定是课间跑操场上玩去了,才会上课迟到!这是我亲眼所见,准没错!”于是,我就严厉地批评了他一顿:“你干什么去了?上课迟到了足足五分钟,怎么搞的?”平时大大咧咧的他这下可急了,眼泪分明在眼圈里打转。“主任,你冤枉,我不是迟到,我是给语文老师交作业本去了,这才来晚的。”我的脑中“轰”的一下。是呀,我忘了他是该班的语文科代表。我知道错怪了他,连忙给他道歉,他却气乎乎地走了,几天都不理我。
案例分析:都说“眼见为实”,可我亲眼所见,还是错怪了学生,这是深刻的教训。有时老师由于急躁的情绪或一时不冷静会说出一些过火的话,如:“你真是咱们班的害群之马,我怎么会遇上你这样的学生!”“咱们班有了你算是完了!”“你真是无药可救了!”像这些定性的话、消极的断言,会严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孩子的心是稚嫩而脆弱的,一旦你伤害了它,就不容易愈合。我们作为教师在批评学生之前一定要好好想想,事情弄明白了吗?千万不能草率去判断、处理。“吃一堑,长一智”,在往后的教育生涯中,我处处时时慎言,类似事件再也没发生过。
十多年来,在我手头上的处理的“案子”多了,从中也积累了不少的经验,时势在变,教育在变,学生在变,作为教师一定要学习新的有用的东西,永远走在时代的前面。教育工作任道重远,只要我们捧着一颗真诚的“爱心”去浇灌他们,就无悔我们的人生。让我们捧起关爱之情,燃起信心之火,播下希望之种,使每一位后进生都能沐浴在师生的关爱之中,逐渐进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小学教育案例及评析
1、孩子,答案就在你手中啊!
曾有一个南非学者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很感人:有几个调皮的小孩,手中拿了一只小鸟,打算以一种恶作剧的方法,考一考那位拥有智慧的老师。他们准备将一只小鸟握在手中,藏在身后,然后问老师:手中的小鸟是活的还是死的?如果老师回答是活的,他们就将小鸟掐死后再拿出来。如果老师说是死的,那么一只活的小鸟将说明智慧的失败。几个孩子很得意,他们仿已经胜利在望。于是,他们找到了老师:“请问,我手中的这只小鸟是活的还是死的?”这几个孩子都睁大眼睛,等待着他们心中谋划已久的场面出现。老师面带微笑:“答案就在你的手中啊!”
分析:“孩子,答案就在你的手中啊!”这是多么富有智慧的话语,多么富有人情的期待。教者的智慧将教育活动演绎得恰到好处。
苏霍姆林斯基将自尊心看成是学生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马卡连柯认为尊重学生是教育经验的全部本质。当错误变成难能可贵的教学资料时,那便是美丽的。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组核心成员吴刚平博士曾说过:教育不应只是一种技巧和方法,否则它可能将丢掉教育的灵魂。教育应是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丰富人生……评价应以不伤害学生为底线,给学生一种真实的感受和真切的体验。
陶行知先生的话: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2、对孩子要——倾听
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小孩有段时间上学总迟到,老师为此找其母亲谈话。母亲知道后,没有打骂孩子。在临睡觉前,她问儿子:“告诉我,为什么你那么早出去,却总迟到?”孩子先是愣了愣,见母亲没有责怪的意思,就说:“我在河边看日出,太美了!看着看着,就忘了时间。”母亲听后笑了。第二天一早,母亲跟儿子一起去了河边看日出,面对眼前的景色,她感慨万分:“真是太美了,儿子,你真棒!”这一天,儿子没有迟到。放学回家,儿子发现书桌上放着一块精致的手表,下面压着一张纸条:“因为日出太美了,所以我们更要珍惜时间和学习的机会,你说是吗?爱你的妈妈!”
分析:我不禁被故事中的那位深深懂得爱的母亲所打动。爱孩子,没有粗暴的责问、无情的惩罚,而是选择了倾听。倾听之中,融入了对孩子的爱、宽容、耐心和激励,给孩子创设了幸福、温暖的成长环境。试想,如果这位母亲听了老师的话后,不问青红皂白地将孩子打骂一顿,结果会是怎样呢?我想,那颗热爱生活,发现美、欣赏美的稚嫩的心可能再也找不到了吧。
反思我们的教育教学,很容易找到能说会道的教师,但却很难找到善于倾听的教师。我们把大量的时间用来训练自己的说话和演说能力,却忽略了倾听能力的培养。教育的目标是为了培养人,教师能否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能否用心聆听学生的心声,是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育的过程也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平等对话、双向交流的过程。为实现平等对话,教师必须放下师者自尊的架子,主动接触学生。其次,教师必须认真倾听学生说话,为平等对话创设自由宽松的氛围。在倾听中要树立这样的信念: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每个孩子都有被尊重和信赖的需要。只有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自己的尊重,学生才能更加信任老师,达到和老师以心换心、以师为友的程度。在这种条件下,学生对教师完全消除隔膜、敞开心扉,教育因此将成为一种非常美好的享受。
3、“学生插嘴”
“学生插嘴”可能是许多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都会遇到的现象。具体表现为:学生插老师的嘴,当教师在讲解、引导或统一要求时,学生突然给你一句意想不到的话;学生插同学的嘴,当同学在提出一个问题或解决一个问题时,有的学生会无意识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这两种现象给老师们多少担心、多少困惑、多少欣喜与多少思考啊!作为新教师的我,在这几个月的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插嘴”的现象我也是经常会遇到。
分析:1、传统教学的“问答式”、“说听式”教学,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课堂成为教师的“一言堂”;学生不敢越雷池半步,只有先举手再发言、只有经过老师的同意才可以发言,课堂上一般不会出现“学生插嘴”的现象。然而,新课程倡导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倡导教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12年江苏南京中考满分作文《带一本书去旅行》
- 2024年鲁教版五年级英语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542
- 2024年人教A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月考试卷946
- 暑期辅导专用2024年初高中物理衔接教材衔接点09摩擦力含解析
- 2024年度地球物理勘探与数据处理服务合同3篇
- 有什么基于multisim课程设计
- 2024年度健身中心球场使用权租赁及健身服务合作合同3篇
-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第十章静电场中的能量10-1电势能和电势练习含答案
- 2022-2023年广东省惠州市六年级上册期中数学试卷及答案
- 水运施工概预算课程设计
- 正文载货汽车双级主减速器设计
- 《医学免疫学》期末考试卷及答案(共10套试卷及答案)
- 2023-2024学年贵州省遵义市小学语文 2023-2024学年三年级语文期末试卷期末自测模拟试题
- 加油站符合性评价报告
- 医疗机构合理用药的指标
- Formel-Q第八版培训资料全课件
- 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
- 医院转诊转院记录单
- 大件运输专业知识课件
- 国开电大财务管理学习活动第4章 腾讯公司融资案例分析参考答案
- UPS现场巡检维护保养记录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