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发展与区域规划概论课件_第1页
区域发展与区域规划概论课件_第2页
区域发展与区域规划概论课件_第3页
区域发展与区域规划概论课件_第4页
区域发展与区域规划概论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区域发展与区域规划概论内容区域规划回顾新理论新方法案例区域规划区域规划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对国民经济建设和土地利用的总体部署。由于经济建设布局与土地利用紧密相关,所以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区域规划与地区性的国土规划两个概念互相通用。例如,在德国、英国、俄罗斯等国称为区域规划的工作,在日本、朝鲜等国称为国土规划,法国称为领土规划。特点综合性:内容广泛,涉及区域内的各个部门、各个方面,条块关系;规划思维方法,着重综合评价、综合分析论证;规划方案的决策,是多方向、多目标、多方案比选的结果;战略性:规划时间跨度长;规划关注的问题是宏观的、全局性的;规划指标具有较大的弹性;地域性:地方特色;保持完整的规划范围一个区域规划的内容《长三角地区区域规划》2010-051发展基础与背景优势条件机遇与挑战2战略定位与发展目标指导思想战略定位发展目标3区域布局与协调发展优化总体布局提东区域协调发展4城镇发展与城乡统筹完善和提升各类城市功能优化城镇人口布局推进城乡一体化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5产业发展与布局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做强做优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巩固提升传统产业6自主创新与创新型区域建设建设区域创新体系提高技术创新能力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7基础设施建设与布局完善交通通道建设加快综合枢纽建设推进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水利基础设施健全信息基础设施8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加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9社会事业与公共服务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加快文化事业发展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10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和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市场体系建设开展重大改革实验加强法制环境建设11对外开放与合作提高开放性经济水平加强国内外区域合作12规划组织实施2008“大伦敦规划”规划大纲目标导向市长编制伦敦战略规划-各自治市负责地方规划-市长、自治市、规划小组共同编制次区域规划鼓励私人和公众参与政策重点:确保经济增长、提供充足住房、促进交通发展、应对环境挑战大伦敦规划的发展演化历史区域规划的思想萌芽可追溯到人类文明的古代社会。区域规划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是工业化的结果。它与现代城市规划学紧密联系在一起。区域规划产生的历史基础:工业革命以后,随着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引起工业和人口向少数工矿区和城市畸型集聚,产生两个突出问题,提出了进行区域规划的客观要求:1、工业集聚和城市规模扩大提出的对城市周围地区整体规划的要求;2、随着大量乡村人口流入城市和城市工业的高速发展,地区差异进一步扩大,产生对落后地区整治规划的要求西方区域规划历史1898年英国现代城市规划创始人之一E·霍华德(EbenezerHoward)提出了“田园城市”思想,标志着区域规划思想的萌芽,至今已有一百年历史。经历:萌芽—兴起—繁荣—发展—复兴等五个阶段萌芽背景:工业化带来的城市自由膨胀,产生许多问题区域规划思想代表:1898年霍华德《明日的田园城市》的发表奠定了区域研究的基础同年,Kropotkin发表了《地区工厂和车间》,从区域的角度看待工业问题;1915年盖迪斯(PatrickGeddes)出版了《演变的城市》,强调城市发展要同周围地区联系起来进行规划;期间伦敦成立了“伦敦乡村委员会”,并计划在伦敦周围建立第一个乡村住宅区。这个时期研究的核心是通过乡村缓解城市问题,它体现了最朴素的区域规划思想。兴起背景:城市无序蔓延,城乡矛盾激化,必须将城市与区域联系起来考虑。规划实践:1920年5月德国成立的鲁尔煤矿居民点协会,是德国区域规划开始的标志,该协会编制的鲁尔区《区域居民点总体规划》开创了区域规划的先河同年前苏联制定了“全俄电气化计划”,1922—1923年英国兰卡斯特编制了煤矿区区域规划;1929年美国纽约编制了城市区域规划,1933年编制了田纳西河流域区域规划等。这些规划都是以城市为核心,融合周围地区进行整体规划,他们对缓解城市无序扩张所产生的“城市病”起到积极的作用。2121繁荣背景:二战后重建需要规划实践:先后在大城市地区(如巴黎、莫斯科、华盛顿、华沙、斯德哥尔摩等)和重要工矿地区(如苏联巴斯地区、德国鲁尔区、伊尔库茨克—锲列姆霍夫工业区以及若干新建大型水电站等),开展了大量以工业和城镇布局为主体内容的区域发展规划,对国家、城市经济恢复起到了建设性作用。英国的大伦敦规划、泰晤士河流域整治规划、新城建设规划德国区域规划体系形成法国对罗纳河流域、北阿尔卑斯山区以及濒临大西洋的阿基坦地区的有计划整治。日本编制了全国性的综合开发计划,丹麦哥本哈根于1948年编制了指状规划,瑞典斯德哥尔摩于1952年编制了综合规划等。区域规划理论出现工业区位论中心地理论增长极理论聚团原理倒U字形理论点轴开发模式生产综合体理论等发展(衰退)70年代初-80年代英美新自由主义思想、环保、平等、公众参与等,与区域规划思想存异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土规划在荷兰、日本、韩国、朝鲜等中央集权国家开展。复兴时代背景: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自由主义的失败;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兴起。区域规划特点:从内容上看,许多国家由物质建设规划开始转向社会发展规划,规划中的社会因素与生态因素越来越受到重视,生态最佳化成了未来区域规划的新方向;从范围看,规划尺度或上升或下移,更加重视以整个国家为对象的区域规划,甚至开始制定跨国或以大洲为对象的区域发展规划,如拉丁美洲安第斯山周围地区(玻利维亚、哥伦比亚和秘鲁)的区域规划、欧洲空间展望计划、东欧8国空间规划等。城市地区规划成为区域规划的热点,纽约(1996年)、伦敦(2000-2004年)、东京(2000年)、墨尔本(1999-2002年)等国际性城市运用全球化的视野对其原有的城市地区规划进行调整、发展,发展中国家城市地区规划也随着期间如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自身城市化的加速而开始蓬勃开展。中国区域规划历史中国古代朴素的区域规划思想(区域综合思维是中国的传统)公元前300年左右《禹贡》将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中华民族的栖居地划分为九个区域(九州),并论述了各区域的水、土、物产,这体现出古代以农业生产为核心的朴素的区域性发展意图。古代思想《周记·考工记》的营国制度思想,以国建城,实质是建立一个以城镇为中心,包括其周围田园阡陌的城邦国家的构想。春秋战国时期的名著《管子》,通过分析区域经济的承载力,分析城镇的密度,即有多少土地,能够养活多少人,宜设多少城镇,有所谓“上地方八十里”、“中地方百里”、“下地方百二十里”,“万室之国一”、“千室之都四”。《史记·货殖列传》的作者司马迁虽然不是规划师,但他从农林水产、采矿、手工业和交通等因素出发,考察了地区经济的差别和城镇的分布,提出了许多关于城市和区域经济相互关系的颇有见地的论述。古代风水思想的区域协调观念:小到建筑,大至城市,都是依存的区域空间系统的一部分.近代的发展孙中山的建国大纲和建国方略我国的区域规划工作开始于1956年,是从联合选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如果将区域规划的发展与国家整体社会经济发展进程联系起来分析,我国的区域规划可以明显地分为三个阶段:计划经济时期改革开放初期1990s中后期至今以实业计划为大方针,为国家经济之大政策1、以北方大港为中心,建西北铁路系统2,以东北大港为中心,建设长江水路及河岸3,以南方大港为中心,建设西南铁路系统4,建设中、东南、东北。西北。高原等五大铁路系统5,民生工业计划,粮食、衣服、居住等6,矿业计划,铁矿、煤矿、铜矿等。计划经济时期1950年代末期,按照前苏联模式,以资源开发和工业区布局为重点的区域规划在部分城市和省区开展。组织开展了广东茂名、云南个旧、昆明、甘肃兰州、酒泉、玉门地区、湖南的湘中地区、内蒙古的包头、以及湖北的武汉、大冶等地的区域规划1958年,配合第二个五年计划,区域规划开始由过去以工业为中心发展和扩大到以省内经济区为范围的整个经济建设的总体规划,全国包括贵州、四川、内蒙、吉林、辽宁、江苏、江西、安徽、山东、上海等十多个地区在内开展了全省或以省内经济区为范围的区域规划。1960年在辽宁省朝阳市召开区域规划现场会,交流和总结了区域规划的工作经验,这是我国区域规划的第一个高潮。此后一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区域规划一直处于停滞状态。改革开放初期1980年代这一时期的区域规划主要以国土规划的名义出现,比如以大城市为中心编制的津京唐地区规划,以资源开发为重点的河南豫西规划、湖北宜昌地区规划;以开发边远落后地区为目标的新疆巴音格楞地区规划、阿勒泰地区规划等。也有一区域规划名义出现的,如珠江三角洲经济区规划等。此外还包括80年代末服务于城市规划要求的市县域规划、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等,主要由建委系统组织。当前1990年以来自19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不同类型的区域规划呈现不同的发展态势,主要表现在国土规划的衰变、城镇体系规划的提升和以都市区规划、都市圈规划以及城镇密集区规划为代表的城市区域规划的兴起.计划VS市场计划经济下的区域规划:以前苏联和改革开放以前的中国为代表。在这种规划体系中,生产力布局和城乡居民点布局是规划的核心,区域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空间上的落实和延伸,是政府实现计划经济的重要手段。与计划经济内在的“自上而下”中央集权的政治经济体制相统一,区域规划也是“自上而下”层次化进行的,上一层次区域规划是下一层次区域规划的指导和依据所在,下一层次区域规划只有在上一层次规划编制完成后才能够开展。与计划经济下的区域规划系统对应的是市场经济下的区域规划体系,以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代表。以美国为例,美国没有一个全国性的机构来统一管理土地的开发、利用和整治,但有跨州、市组成的区域规划委员会。它主要起规划协调、顾问、参议的作用。区域规划类型自然区区域规划,如流域规划、沿海地带规划、山区规划、海岛规划、草原规划、湖区开发利用规划、滩涂开发利用规划等。经济区区域规划,如珠江三角洲经济区规划、长江三角洲经济区规划、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东北经济协作区规划、闽粤赣边境经济协作区规划等。行政区区域规划,如市域规划、县域规划、镇域规划等。社会区区域规划,如革命老区发展规划、血吸虫病区发展规划等。发展规划与空间规划;专项规划与综合规划按照系统:计委系统国土规划、建设系统的城镇体系规划、国土资源系统的土地利用规划等区域规划新类型:都市区、都市圈、城市群规划,新的国土规划发展规划与空间规划发展规划:从部门差异分析,目前计划部门的区域规划是区域发展规划,以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为核心,重点考虑发展的框架、方向、速度和途径,不关心其空间定位,对相关发展规划目标和措施的空间落实只作粗浅的考虑空间规划:建设部门的城镇体系规划、市县域规划则更多强调与城市规划衔接、强调空间组织,侧重地域空间的发展和人口城市化、空间布局问题,因此属于比较典型的区域空间规划系统。国家层面区域规划区域规划与区域政策结合,成为实现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目前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的经济区域三种类型:国家制定单独成型的区域规划,比如北部湾、横琴岛等;国家制定区域性政策,如长三角、海西等;国务院批准的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如浦东、武汉等。东部沿海地区:三大+四小格局三大: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四小:北部湾、海西、江苏沿海、辽宁沿海主要区域规划类型圈域型的区域规划:城市地区规划,包括都市区规划、都市圈规划以及城市战略规划轴带型的区域规划:按照重要的区域发展轴线编制的跨区域规划,这类规划比较常见的有两类,一类以流域为范围、以河流为发展轴编制,比如以长江为轴线编制的江苏沿江区域规划、另一类以交通轴线为发展轴编制,比如陇海兰新地带城镇体系规划国家或者跨国尺度的区域规划区域发展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县市域总体规划,城乡总体规划城乡统筹规划,城乡一体化规划新趋势规划的重视程度(re-articulation)以区域规划为龙头加强对区域城乡发展与建设的调控,是解决我国区域发展面临的困境、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regionalizationVScrisisofaccumulationregime)。在新的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编制体系中,区域规划被作为国民经济计划的新的编制形式。区域规划是实现“五个统筹”、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和促进区域紧急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目前城乡一体化规划、区域空间利用总体规划、村庄布局规划等在沿海地区方兴未艾。重视区域规划也是我国现行城市规划体系发展和完善的需要,新的城乡规划法的重点所在。由经济型转向综合目标型:综合考虑经济、社会、技术、制度和环境由面面俱到逐渐演变为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复合型求全求齐,面面俱到难以起到有效的指导作用

有限目标

、必须有明确主题一次区域规划并不能解决区域发展的所有问题

解决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区域规划新特征由终极目标型转向过程型新的区域规划的重点已经不是提出区域未来目标年的具体发展指标,而是对区域发展可能出现的各种矛盾进行预测和协调,为区域发展创造和谐有序的环境。由“虚调控”型转向“实调控”型通过空间管治措施,以“空间准入”规则来主动调控经济发展;强调操作性由单方案刚性规划转向多方案弹性规划区域发展的多变性与不确定性要求规划具有灵活性和弹性,多方案既提供给决策者多种选择,也为未来应变准备条件。

如:经济发展水平预测和建设用地规模预测中常见的高、中、低多方案以及城市发展方向的多方案预测。

由指令型、强制型转向指导型、协调型,加强公众参与市场经济体制下,随着多元利益主体的出现,区域规划只有在协调各方利益的情况下才能实施,只有充分协商,才能制定方案。区域规划新特征区域规划的新理念国外区域规划重要理论导向新区域主义:背景:“后福特主义”时代;区域成为参与全球竞争的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基本单元的观点被普遍接受。定义:以生产的技术和组织变化为基础,以提高区域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力为目标而形成的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方法和政策导向,构成了经济地理学的“新区域主义”。区域规划的新理念国内区域规划重要理论导向

区域空间整体协调的理念:全域覆盖,城乡统筹以人为本的理念:满足人对活动、美观和空间的需求全球化的开放发展理念:

全球化视野下的区域发展定位

区域规划尺度的扩大可持续的长远发展理念:

纵向时序上的可持续发展&各横向单元之间的整体协调以竞争优势为核心的动态发展理念:弹性而切实可行的规划以约束条件为前提的有限发展理念

开发空间的有限性;发展目标和战略重点的有限性区域协商协调的平等规划理念区域规划的基本内容区域资源条件与发展条件综合评价;确定区域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对区内主要资源的开发规模和产业结构作出规划,论证主要资源开发的合理规模和开发年限,选取开发规划方案;结合资源开发,预测个产业发展前景,确定产业结构;对规划区内的工业建设进行合理布局;合理安排农林牧副渔各项生产用地及其空间布局;预测规划期内区域城市化发展态势,确定主要城镇的规模等级、性质和基本空间格局,组织城镇之间的合理分工与联系;统一安排区内能源供应、给排水、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布局,及其与城乡居民点的布局配合;搞好区内环境的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防止对重要水源地、居民点与风景旅游区环境的污染,对有价值的景观加以保护区域规划新的内容体系区域空间发展战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次区域和重点空间规划导引区域城镇化与城镇体系规划空间准入与发展时序区域管治与协调规划区位分析社会发展分析区域生态环境分析自然条件评价经济基础分析城镇化状况分析区域分析区域发展定位区域发展目标区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区域规划近期建设规划区域政策区域分析的内容(一)区位分析区域的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位置区位的特征及其演变区位优势及其趋势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劳动地域分工的地位(二)自然条件分析自然条件及资源的基本特征(数量、质量、地域组合等)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经济资源的品种、数量资源市场的前景与开发技术可行性分析优势资源利用的可能产业链区域分析的内容(三)经济基础分析人口与就业特征(性别、年龄、职业、学历构成,增长情况等)经济总量水平和平均水平区域发展阶段区域产业结构及主导产业分析(四)城镇化状况分析现有城镇的规模、功能特征和分布特点城镇化发展过程和所处阶段城镇化的促进和制约因素区域分析的内容(五)社会发展分析教育、文化、社会发展及科技发展情况社会发展特征及存在问题(六)区域生态环境分析三废排放及治理主要河道环境状况土壤、城镇大气等环境质量状况区域绿化水平灾害发生与防治情况城镇传统特色保护区域发展定位区域在大区域中乃至全国、全球层面经济分工中的地位所要达到的发展阶段和水平专业化分工与综合发展方向社会文明程度、创新能力和生态目标具体包括:

区域功能定位

产业功能定位

社会文化形象定位区域发展战略战略方针——规范区域发展行为的指南战略模式

经济发展模式:主要发展产业,跳跃式发展路径等

空间发展模式:核心开发模式、梯度开发模式、

点轴开发模式、圈层开发模式等战略重点——影响区域规划目标实现的关键产业和地区和重要环节

区域规划的内容(一)区域空间发展战略1)区域空间分区

可持续发展观下的“减法”规划确定非建设用地划定未来城市建设的战略储备空间确定城市增长边界区域功能空间的规划布局非建设用地生态保护用地自然因子限制区可建设用地城乡建设用地交通用地区域基础与社会设施用地战略储备用地(规划期内作为非建设用地控制)区域规划的内容(一)区域空间发展战略2)区域空间结构规划地域空间核心:经济地域的中心城市空间网络系统:经济地域内各种交通运输线路与通讯信息线路的地

域分布体系外围空间:核心以外的所有城镇,包括广大的农村和工矿区区域规划的内容(二)区域城镇化与城镇体系规划城镇化水平预测城乡居民点体系规划1)城镇体系规划:

“三结构”:等级规模结构、职能组合结构、地域分布结构

“一网络”:区域城镇体系网络系统2)乡村居民点体系规划:中心村+基层村

城镇建设空间导引

以县城(市区)、中心镇为核心的各城镇组团内空间的协调布局;

城镇组团间的空间协调组织;

各功能用地的规划,提供指导性的用地平衡表

区域规划的内容(三)空间准入与发展时序

根据空间开发的生态适应性、空间保护的特殊要求以及开发利用价值等确定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