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公示本)建设单位(盖章):绵阳高新区城建房管环保局四川环境保护厅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的单位编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终点。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6.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不填。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1目基本情况(表一)项目名称花溪湾纵二路建设单位绵阳高新区城建房管环保局法人代表联系人通讯地址绵阳市高新区温州商贸城联系电话邮政编码610200建设地点绵阳市高新区永兴镇花溪湾片区立项审批部门绵阳高新区经济发展局批准文号建设性质新建■改扩建□技术改造□行业类别及代码E4813市政道路工程建筑8033.78绿化面积(m2)—总投资(万元)3000其中:环保投资(万元)23.5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0.78%评价经费(万元)—预期投产日期2016年12月工程内容及规模:一、项目由来花溪湾片区地处绵阳市永兴镇,西邻绵阳市二环路普明立交桥,北接规划安昌河河堤道路,南接绵兴中路,东至金祥路,地块总占地面积约189.47亩。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人口增多、经济发展,使得片区人口、机动车辆大大增加,也使得片区特别是高峰时段部分路段达到了饱和状态,通行能力大大降低。加之片区的发展建设,也将会吸引一定的交通量,这都会给片区已建成道路及重要节点带来更大的交通压力,形成新的交通堵点。为解决进出该片区的需要,为了该片区剩余地块的开发利用,同时也为周边的安置点居民服务,片区内规划横纵各两条市政道路,纵二路为其中一条规划道路。目前绵阳高新区城建房管环保局决定投资3000万元在绵阳市高新区永兴镇花溪湾片区建设“花溪湾纵二路”项目(以下简称“本项目”),道路总长321.351m,红线宽25m,设计行车速度为30km/h,属城市支路。路线整体呈南北走向,起点(K0+000)与规划的安昌河河堤路相交,终点(K0+321.351)与绵兴中路相交。项目建设内容包括道路工程、排水工程、道路照明工程、交通设施工程、道路绿化工程等。本项目的实施,不仅可以改善高新区永兴镇的投资环境,也将改善花溪湾片区的基2础设施状况,可直接改善当地的区域环境、改善片区的生态环境,同时也将对城市形态、土地利用、开发等也将产生影响,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从而促进片区范围内的城市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国务院令第253号)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国家环保部令第33号)中的有关规定,该项目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为此,绵阳高新区城建房管环保局委托四川勤德建设工程造价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承担了“花溪湾纵二路”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我单位接受建设单位委托后,组织有关技术人员进行资料收集和现场踏勘。在掌握了充分的资料数据基础上,对本项目的环境现状和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后,依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要求编制完成了环境影响报告表,供相关主管部门决策使用。二、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本项目属市政道路工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21号《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正)》中的规定,本项目的建设属第一类“鼓励类”中第二十二条“城市基础设施”下第4条“城市道路及智能交通体系建设”项目,因此符合国家现行产业政策。本项目已获得了绵阳高新区经济发展局出具的《绵阳高新区经济发展局关于花溪湾纵二路道路工程立项的批复》(绵高经发发改[2016]10号),同意项目建设。因此,本项目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符合国家现行产业政策。三、规划及选址合理性分析划符合性根据《绵阳市中心城区道路交通规划图(2010-2020)》,结合城市用地布局及城市交通需求,充分考虑道路功能匹配,花溪湾片区规划形成“两横两纵”方格路网布局。本项目的实施将对完善花溪湾片区规划道路起到重要作用。同时,根据绵阳市城乡规划局城西规划分局出具的《花溪湾纵二路道路规划条件》(绵城规道设[2016]7号),同意本项目实施。因此,本项目的建设符合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选址合理性1)工程选址合理性3根据《高新区永兴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该项目选址沿线东、西两侧规划为二类居住用地以及商住综合用地,项目建成投入运行后,车辆噪声对两侧居住区的环境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项目建设可以为拟建的居住区提供便利的交通,道路两侧绿化带可以有效的吸附项目运营期产生的扬尘和废气,降低该项目运营期废气和扬尘对区域环境质量的影响,本项目建设可以改善周边区域的交通状况、完善整个路网建设。本项目南侧与绵兴中路相通,运输条件较好,方便建筑材料的运输;项目选址沿线无高填深挖地段,无不良地质路段;项目选址沿线不占用基本农田,占地类型主要为道路用地;同时,根据现场调查,项目区人类活动频繁,项目工程永久及临时占地均不涉及重点文物古迹及饮用水源取水口等生态敏感区,不涉及古树名木,项目沿线无明显的环境制约因素。项目用地规模适当,符合集约和合理利用土地原则。本项目工程涉及的河流段以及下游10km范围内无饮用水源保护区和饮用水源集中取水口,评价河段无珍稀保护鱼类。项目区无珍稀动植物分布,项目沿线不涉及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及重点文物古迹,无明显的环境制约因素。综上所述,本项目选址较为合理。2)临时用地选址合理性(1)施工临时设施区本项目设1处工程施工临时设施区,位于道路(K0+100~K0+140)东侧空地,包括设施设备停放区、材料堆放场地和临时堆土场等,面积为500m2,占地为川西北闲置设备材料交易市场的空地。根据现场调查,项目施工临时设施区位于空旷地带,北面、东面、南面均为空地,西面35m为川西北闲置设备材料交易市场仓库,再往西60m为花溪湾居民区。临时工程布置相对集中,与区域现有道路较近,方便土石方的运输,减少了运输过程中散落造成的影响,由于道路工程量较小,路基工程开挖的土石方直接回填,所需回填的土石方运抵环评要求设置的临时堆场内;项目路线地势平坦,地质结构较单一,场地稳定,无高填深挖及特殊路基工程,适合近距离集中堆放外购土石方。同时环评要求:临时施工工场占地采用碎石进行地面硬化,减少扬尘产生量,临时堆场周围用编织袋装土形成挡墙,修建临时截水边沟,且边沟两侧修建临时沉砂池,雨水冲刷产生的地表径流经边沟收集沉淀后排入附近水体。因此,临时占地周围不存在较近的环境敏感点,无制约因素,与外环境相容,选址合理。4本项目采用商品混凝土,外购罐装商品沥青混凝土,现场不设拌合站等,项目建设区域内不设预制场,所需的预制板全部外购。施工产地内不设民工食宿设施,民工住宿均就近租赁解决。(2)临时堆土场临时堆土场设于施工场地内。因此,本项目用地合法,选址合理,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四、项目外环境关系本项目位于绵阳市高新区永兴镇花溪湾片区,用地为永兴镇规划的道路建设用地,项目北侧起点处为规划建设的安昌河河堤路,起点北面约30m处为安昌河;道路K0+000~K0+100段东西两侧100m范围内均为待建空地;道路K0+100~K0+321.351段西侧红线外10m为川西北闲置设备材料交易市场,再往西约60m处为花溪湾居民区;道路K0+100~K0+200段东侧100m范围内均为待建空地;道路K0+200~K0+321.351段东侧红线外20m为绵阳市新永供水有限公司办公楼。从项目外环境关系来看,项目施工期道路周围均为已建的住宅、办公楼及空地,施工期花溪湾居民区的住户可能受到影响,应采取相应措施将影响降至最低。项目营运期,周边主要为住宅楼,要严格进行管理,采取减速、禁止鸣笛、建绿化带等措施,以降低车辆噪声对住户的影响。综上述分析,项目外环境关系对本项目建设不存在重大的制约因素。五、项目概况项目名称:花溪湾纵二路项目性质:新建建设地点:高新区永兴镇花溪湾片区建设单位:绵阳高新区城建房管环保局投资规模:3000万元建设时间:2016年6月至2016年12月建设内容:本项目位于高新区永兴镇花溪湾片区,道路等级为城市支路,拟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车速30km/h,道路全长321.351m,红线宽度为25.0m。本项目道路呈南北走向,道路北接拟建规划安昌河河堤路(地理坐标:X=3482822.253,Y=466565.837,起点K0+000),南至已建绵兴中路(地理坐标:X=3482500.998,5Y=466573.673,终点K0+321.351)。道路起点至终点处以直线布置。全线清理表土(杂填土)8952m3,换填砂砾石7286m3。同步建设配套雨污排水工程、交通设施工程、照明工程、绿化工程等,项目不涉及管涵、隧道、桥梁工程等。工程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下表:项目位级/km/hmm10m%%凹/凸竖曲线最小半径mmZkN年年六、项目组成及主要的环境问题本项目新建城市支路全长约321.351m,为新建项目,项目主要环境问题在施工期,运行期主要环境问题为交通噪声,本项目组成及主要环境问题见下表。本项目道路呈南北走向,道路北接拟建规划安昌河河堤路 南至已建绵兴中路(地理坐标:X=3482500.998,Y=466573.673,终点K0+321.351),道路全长321.351m,规划红线宽度25m,设计时速30km/h。本项目不涉及隧道、桥梁工程。路面。mm×20cm)5%水泥稳定碎石+20厘米厚级配砂砾石垫层,总6③人行道路面结构为:5厘米厚仿石材方砖25×50+3厘米16厘米。带层,总厚度为64厘米。由;道路单侧设置污水管线,排至安昌河井内,最终进入污水厂。////污水管布置在非机动车道下,污水管规格为雨水管布置在非机动车道下,雨水管规格为综合管线包括雨水、污水、给水、电力、燃气、弱电、路灯等工种管线。现状进出通道综合管线未实施,根据新建道路,在道路下预埋综合管线过街横管,共3处,规格为3×d400L;横要包括交通标志、交通标线、信号设施等。//区堆放。施工临时设施区内。运及回填,不设置渣场。地,就近租用民房。施工便道。7置用于填方、市政绿化及其它市政工 包括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两部分,占地面积总计8533.78m2。永久占地为道路工程占地,面积为8033.78m2,占地类型全部为规划的交通用地,现状主要为道路用地、空地,由政府统一划拨作为本项目用地。管线工程沿道路进行铺设,均为地下铺设,不占用土地。/境七、项目主要工程量本项目主要工程数量见下表:1程1.1方清运公司清门指定地点22.1m2m22.3粘层沥青m2m22.55%水泥稳定碎石m272.6m22.7m22.8m22.9mmmC背m3M10水泥砂浆找平层m23程3.1m2M10水泥砂浆找平层m283.3C层m2m3.5C靠背及基础(嵌边石)m23.6100)个4交通工程(标志标线)4.1m22块44.3套855.1盏m66.1道工程6.1.1座1座33座5座61.5座6座1砼mD承插式6.1.8m9mm程座m3mUPVC料管m77.1处33×d400L座6×120088.1)株八、道路工程主要工程设计方案(一)道路工程本项目严格按照规划给定的坐标控制点和规划道路走向定线。按照规划给定的道路红线和切角值控制道路边线。根据规划,本项目位于高新区永兴镇花溪湾片区,道路等级为城市支路,道路呈南北走向,道路北接拟建规划安昌河河堤路(地理坐标:9X=3482822.253,Y=466565.837,起点K0+000),南至已建绵兴中路(地理坐标:X=3482500.998,Y=466573.673,终点K0+321.351),道路起点至终点处以直线布置,建设长度321.351m,规划红线宽度25m,具体详见附图4道路平面布置图。2、道路横断面本项目断面形式依据规划局提供规划断面为准:道路总宽25.0米=2.5米左侧人行道+20.0米车行道+2.5米右侧人行道。3、纵断面设计设计路段地形起伏较小,纵断面设计考虑的控制要素主要是现状地形、已建道路标高,在K0+100~K0+321.351段考虑两侧建筑物及地块利用导致道路纵坡相对偏小,设计中通过加密雨水口方式避免路面积水。道路主要控制标高为起点规划安昌河河堤高程、K0+117.536处于横一路相交点高程以及止点现状绵兴中路高程。KK.912米;道路K0+100~K0+299.809段纵坡为:0.21%,坡长199.809米。基工程根据地勘资料显示,拟建场地内表层存在0.5~2.2米厚度不等的杂填土,该土层色杂,潮湿,松散,以建筑垃圾、卵砾石、粉土为主,其承载力较低,应对其全部清除,以下伏粉土、圆砾、卵石层作路基持力层。本次设计中以砂砾石作为路基回填料,砂砾石含泥量不得超过5%,按施工规范要求进行分层夯实。路基处理方案详见路基处理设计图:填方路段当地面横坡陡于20%(1:5)时,应挖成台阶,台阶宽度为2米,并挖成向内2%反坡。路基挖方不得超挖、乱挖,永久挖方边坡坡比为1:2,临时挖方边坡坡路基施工中应严格执行《城镇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及有关施工技术规程。土质路基压实采用重型击实标准,其压实度不小于下表要求:——土基回弹模量不小于25Mpa。程根据主体工程设计,本项目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型式,各路段路面结构形式如(1)车行道结构形式为:4厘米厚AC-13C细粒式SBS改性沥青混凝土,6厘米厚AC-16C中粒式沥青混凝土,40厘米厚(2×20cm)5%水泥稳定碎石,20厘米厚级配砂砾石垫层,总厚度70厘米。(2)人行道结构形式为:5厘米厚仿石材方砖25×50,3厘米厚M10水泥砂浆找平层,8厘米厚C20混凝土基层,总厚度16厘米。(3)交叉口范围内以本路车行道结构为准。(4)道路设计止点路口处绵兴西路既有绿化带需拆除,绿化带拆除后恢复车行道ACCSBS米厚AC-16C中粒式沥青混凝土,24厘米厚C35混凝土板,30厘米厚C20混凝土基层,总厚度为64厘米。本项目拟于2016年12月完工,根据《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2012)的规定,城市支路采用沥青混凝土时,设计年限为10年,本项目道路交通量预测年限定为道路对于新建道路,远景交通量一般包括诱增交通量和转移交通量两类。根据《花溪湾纵二路道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对本项目建成后的交通量的预测分析结果,依据高新区城市空间发展及区域道路网规划,并结合产业布局,按道路建成后前5年交通量按每年10%递增,后5年交通量按每年5%递增,预测道路各特征年交通量如下:称年度2017年2022年2027年629本工程道路红线范围内绿化为人行道上的行道树,人行道上绿化采用中心间距为5.0m,边长为1.4m的正方形树洞。①道路绿化应选择能适应当地自然条件和城市复杂环境的乡土树种。选择树种时,要选择树干挺直、树形美观、夏日遮阳、耐修剪、能抵抗病虫害、风灾及有害气体等的树种。②道路绿化设计应综合考虑沿街建筑性质、环境、日照、通风等因素,分段种植。在同一路段内的树种、形态、高矮与色彩不宜变化过多,并做到整齐规则和谐一致。本项目选用乔木应以乡土树种为主,引入外来树种应进行充分论证,以免造成生物入侵。栽种的行道树要求树冠完整、长势良好,行道树胸径不低15cm。结合道路及周边用地性质,选用广玉兰作为人行道行道树,间距5.0m,共124株。按照绵阳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雨水工程、污水工程),本项目管线设置污水管道、雨水管道等,在道路下预埋综合管线过街横管,共3处。项目设置的污水管道、雨水管道均按照规划设置,符合规划要求。(1)雨水管网道路雨水采用地面径流方式汇入雨水口,然后进入道路雨水干管。雨水由南向北排入规划安昌河堤雨水管道(未建,用d1000钢筋混凝土管临时排入安昌河内,待安昌河右岸雨水管建成后,取消临时雨水排放管)。雨水管道布置在道路左侧(沿道路桩线减少的方向剖)车行道下距路缘石2m,雨水管距中线8m,长度305m,雨水管管径为DN800、DN1000,连接管管径为DN400,坡度3‰,坡向干管检查井,雨水管材质为钢筋混凝土承插管。(2)污水管网生活生产污废水排至安昌河右岸截污干管已建污水井内。污水量计算按城市单位商增污水管服务面积为4.55Ha,设计污水量11.6L/s,为非计算管段,为便于疏通维护管径按可研取d400。污水管道布置在道路右侧(沿道路桩线减少的方向剖)车行道下距路缘石2m,污水干管检查井,污水管材质为钢筋混凝土承插管。(3)过街横管综合管线包括雨水、污水、给水、电力、燃气、弱电、路灯等工种管线,现状进出通道综合管线未实施,根据新建道路,在道路下预埋综合管线过街横管,共3处,规格为3×d400L;横管检修井6座、规格为2040×1200。9、交通设施工程交通标志应以确保交通畅通和行车安全为目的,结合道路线形、交通状况、沿线设施等情况,按交通标志不同种类来设置。交通标志用来向道路使用者提供必要的道路交通信息。交通标志应遵循均衡而不过于集中的原则布置。版面注记及结构形式应与道路线形、周围环境协调一致,并满足视觉及美观的要求。本工程全路段施划各种标线,路口设置指路牌以方便道路使用者。根据本工程道路等级及环境条件,采用常规照明。(1)照度标准本工程中包含的道路为城市支路,根据《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06)确定本工程道路机动车道照明标准为:平均照度8-10lx;LPD≤0.55W/m2。(2)光源及灯具采用LED路灯。(3)灯杆采用双挑灯杆,使用寿命不低于30年。(4)灯具布置道路照明布置考虑满足市政道路照明规范中对路面亮度、均匀度和限制眩光以及视觉诱导性等要求。本次设计灯具布置大致如下:道路红线宽25米(车行道宽20米),路灯按要求布置在两侧人行道内。路灯均考虑间隔25米左右布置,路灯采用双挑灯杆管。(5)路灯线路敷设路灯照明线路的敷设选择穿ø80碳素波纹管保护在人行道下暗敷,埋深0.7米左右;线路穿车行道时改穿DN80热镀锌钢管保护。(6)接地与安全每盏灯应装设熔断器,灯泡和镇流器应配套使用;采用TN-S系统,路灯电缆采用专用接地芯,同时在电缆旁再敷设一根-40×4热镀锌扁钢做接地线与各路灯灯杆、基础接地等可靠连接;路灯箱变应与基础等金属构件做可靠焊接,路灯箱变及箱变接地电阻要求不大于4欧姆,不能满足要求时须增设人工接地极。11、路线交叉工程工程在K0+117.536处与规划的拟建花溪湾横一路的T字交叉口包含在本项目范围内,与规划拟建花溪湾横二路的T字交叉口暂不实施。项目共平面交叉3处,主要与拟建的道路平面交叉,交叉口路缘石转弯半径严格按照相关技术规定执行,保障车辆转弯安全。综合考虑行车舒适、排水通畅、与周围建筑物标高协调等因素,以不影响主干道道路纵坡,支路、次干道服从主干道为原则,进行交叉口竖向设计。交叉口竖向设计采用等高线法,低洼处增设雨水口,以利于排水。本项目交叉工程共3处,全部为平面交叉,在主要交叉路口处引进了路口渠化设计的形式,可大大提高路口处的通行能力及行人过街的安全性,可渠化岛内增设二次行人过街设施,避免行人在横过马路由于路口过宽带来的安全隐患。渠化设计可在道路红线范围内完成,不需要新征用地。名称1K00T叉2建)T叉3K+321.351T叉九、工程占地本项目为新建道路,占地类型全部为规划的道路交通用地,项目占地共计8533.78m2,其中永久占地8033.78m2,临时占地500m2。项目永久占地均为项目道路工程占地,项目临时占地为施工临时设施区场地占地。永久占地现状为待建空地,临时占地现状为待建空地,不涉及基本农田。主体工程设计本着有利施工、方便施工、节约投资的原则,施工场地依托现有基础设施就近布置,最大限度的少增加工程占地,降低了因工程建设带来的水土流失。同时也节省了工程投资。1、施工临时设施场地根据本工程地形和建筑物布置的特点,按总布置有利于生产管理方便的原则,采用分散与相对集中结合进行布置。本工程设置一处施工临时设施场地,位于道路 (K0+100~K0+140)东侧,设置有设施设备停放区、材料堆放场地和临时堆场等,面积为500m2。施工场地周边均为待建空地和厂房,周围100m范围内无环境敏感点,施工场地设置较为合理。本项目不设沥青拌合站,工程建设需要的沥青全部外购。项目建设区域内不设预制场,所需的预制板全部外购。施工场地内主要用于设施设备停放、原辅材料存放,不涉及原辅料的加工,项目不单独设置机械维修站。临时占地结束后应恢复原貌,并视情况种植绿化等。不设施工营地,租用当地民房。项目沿线与多条已建区域道路、便道相通,周边公路路网已形成,交通便利,建筑材料运输方便。本项目施工期无需设置专门的施工便道。本项目临时堆场设于施工临时设施场地内。环评要求:建设单位在建设施工过程中应合理安排工期,土石方开挖阶段选择在少雨季节,土方及时外运,减少堆场土方暂存量,并做好临时堆土场的防风防水措施。在施工期结束以后,应及时对临时堆场进行清理。临时占地结束后应恢复原貌,并视情况种植绿化等。根据本项目的特点以及所处地理位置,工程所需砂、砾石料均需要从相应砂砾石料场购买,拉运至施工现场,本工程不自设砂石料场。本项目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及时清运及回填,不设置渣场。根据项目建设临时用地的实际情况,各项技术指标参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土地复垦规定》及相应行业标准确定的具体标准,按照“宜林则林,宜耕则耕”的原则,对原有用地进行适宜性恢复。对本工程临时征用的500m2土地,在施工结束后应恢复原貌,并视情况种植绿化等。十、工程土石方平衡全线清理表土(杂填土)8952m3,换填砂砾石7286m3。由于项目开挖清理出的表土(杂填土)全部换填砂砾石,开挖清理出的表土(杂填土)委托专业的土石方清运公司清运至建设部门指定的位置用于填方、市政绿化及其它市政工程,回填砂砾石向社会上砂石料场购买,本项目不设置取土场和弃渣场。十一、施工机械设备及材料本项目市政道路和污水管道工程,属于非污染型项目,项目建设主要机械设备见表1-6,施工期涉及原辅材料见表1-7。工程所需的砂砾和碎石均在附近的料场购买,不设砂石料场。水泥在附近的建材市场择优购买,外购材料的运输条件方便。1-2-3-4-5及其它车辆-(辅)料电十二、拆迁安置工程本项目需拆除川西北闲置设备材料交易市场仓库1200m2。本项目的拆除工程由高新区永兴镇人民政府负责实施,本项目不涉及拆迁安置工程。十三、工程投资与施工进度安排本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建设期为2016年6月—2016年12月。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本项目为新建道路,占地类型为规划的交通设施用地。用地现状主要为空地。无环境遗留问题。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表二)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一、地理位置绵阳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东邻广元市、南充地区,南接德阳市、遂宁市,西连绵阳市和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北界甘肃省。宝成铁路纵穿南北,108国道横贯东西。0°42′~38°02′全市面积20249km2,辖3区(含涪城区、游仙区、江油区)、6县(含安县、北川、平武、梓潼、盐亭、三台),此外还直辖绵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防灾减灾产业园,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城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本项目位于高新区永兴镇花溪湾片区,项目地理位置见附图1。二、地形、地貌、地质项目所在区境内是以涪江、涪江及其支流冲积河谷平坝为主要地貌类型,由河漫滩和一级阶地组成。项目所在区为盆中丘陵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其海拔高度为410~639m。丘陵是境内的主要地貌类型,占幅员面积80%左右,其次为沿涪江、涪江的河谷平坝、谷地和侵蚀阶地。大地构造单元属于扬子准地台四川台拗的川西台陷和川北台陷结合部,地质构造简单,褶皱开阔平缓,没有大规模断裂构造,但与构造有关的裂隙比较发育。出露地层单一,只有中生界白垩系下统七曲寺组,以及新生界第四系地层。项目所在区境内大地构造单元位于扬子准地台(I级)西北部、四川台拗(II级)川西台陷(III级)龙泉山褶束(IV级)与川北台陷(III级)盐亭鞍状凸起(IV级)的结合部。四川台拗地层发育具有明显的“双层结构”。基底岩系为元古代中到晚期(距今8-10亿年)形成的变质岩及中、酸性杂岩体组成,沉积盖层由元古代震旦纪晚期(距今约6亿年)以后的地层组成,厚度可达10km左右。区境出露地层较新,只有中生界白垩系下统七曲寺组和新生界第四系中、上更新统及全新统地层。白垩系下统主要是砂岩和泥岩交错出现,第四系地层主要是沙、黏土夹砾石层。绵阳市境地质构造属绵阳环状构造,分布于市中区和三台、江油、盐亭、梓潼等地,由一系列弧形褶皱呈环状排列构成。环状构造中心大致在三台以西的朱真庙一带。所有侏罗系及白垩系地层全部卷入环状构造,其褶皱时期为喜马拉雅构造期。依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和绵阳市地震办公室提供的资料,解放以来市境共发生4级以上地震25次,其中属于5级以上12次。6级以上4次,7级以上2次。绵阳市境自1900年起共发生破坏性地震18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7741-2005)规定,绵阳市辖区内的一般建筑工程按7度进行抗震设计。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0.10g。三、气候特征绵阳市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具有冬长但无严寒,无霜期长(年平均在253~301天之间);夏热但无酷暑,春旱、秋凉的特点。全年都适于农作物生长。年平均气温14.7~17.3℃,年平均日照时数929.7~1391.4小时。雨量充沛,年降雨量825~1417mm,但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6~9月份,占全年降雨量的76%,11月~翌年2月降雨量仅为5%,形成冬春少雨多旱、初夏干旱频繁、立夏西部多涝、东部旱涝交错的气候特征。主要参数如下:年平均气压年平均日照年平均降雨量最大风速常年主导风向四、水文特征960hPa10m/sNE年平均气温年平均相对湿度年平均风速全年静风频率主导风频率76%1.0m/s59%7%项目所在区境属涪江水系,河流密布,河网密度0.18km/km2,地下水分布广泛,储量丰富,冲积平坝赋存,水文条件好,水资源开发潜力大。涪江在涪城境内有一、三级支流7条,自北而南,注入涪江。一级支流有长滩河、黄木沟、龙溪沟、安昌河、木龙河和麻柳河6条;三级支流有草石河。涪江、安昌河发源于龙门山区,长滩河发源于江油市八一镇境内,草石河发源于安县兴仁乡五郎沟,木龙河发源于罗江县境内外,其余3条支流都发源区境丘陵地区,流程短、流量小、旱季常有断流属雨源型河流。涪江、安昌河发源于降水量大、蒸发量小的龙门山地,径流丰富。除自然降水外,还有融雪水和地下水补给,约占径流总量25%。区境内江河溪流面积大,地下水的补给占2.69%,径流小,旱季断流;年径流深由东部的250mm左右向西北逐渐递增,上游水库附近达550mm;年均径流深为355mm,地表水年均径流总量2.85亿m3。涪江该项目评价段的安昌江水体属《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水域,主要水体功能为灌溉、泄洪。绵阳生物多样性丰富,自然植被主要林相为马尾松木林,以及次生灌丛和草丛。乔木以马尾松、柏树、青冈为主,灌木以麻栎、栓皮栎、马桑、黄荆为主要代表,主万亩,森林覆盖率为36%,现有林地73万多公顷。林木总面积量8136万m3。全市有维管束植物4500余种,其中主要植物有2471种,列人全国植物保护的有珙桐、连香、杜仲、四川红杉、水杉、木青等39种。有药用植物2156种,其中常用药材457种。桔硬、麦冬、附子、枣皮、杜仲、天麻、黄连、党参、银杏、贝母、虫草等数十种优质药材著称中外。木耳等大型真菌和地衣植物、蕨类植物资源丰富。产业园自然植被受人为经济活动影响基本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农田植被、四旁植被和缓丘植被。区域的植被覆盖率一般,有轻度或微度的水土流失。绵阳区系代表动物以鼬科和鼠类为主,鸟类以白鹭、斑鸠、家燕、喜鹊、麻雀最为常见。动物资源中,除家养动物57个品种外,有野生动物330种。其中属全省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42种.列入全国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26种,包括大熊猫、金丝猴、云豹、牛羚、黑颈鹤、小熊猫等。项目区域原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但由于长期的农业开发,原生植物已荡然无存,经过多年悠久的垦殖,形成了广阔的农田植被和小片人工林地,以及一些疏林灌丛、草丛。根据现场实际调查,项目周围除野生杂草及少量人工栽种的树木植物外,无珍稀野生动、植物。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一、历史沿革及现状绵阳市辖涪城区、游仙区和三台,盐亭、安县、梓潼、北川、平武6县,代管江油市和省人民政府科学城办事处,共计9个县(市、区)和一个县级办事处,此外还直辖绵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防灾减灾产业园,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城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全市共有乡、镇建制276个,其中乡133个(民族乡11个),镇143个,农村村民委员会3370个,村民小组26867个,城镇街道办事处19个,社区居委会388个,居民小组2121个。4.6万户,年末户籍人口547.4万人,常住人口467.6万人。当年出生人口44472人,死亡人口33995人,人口自然增长率1.96‰。2013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按照“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深入实施“两化”互动和城乡统筹、创新驱动、开放合作、文化引领、民生优先、绿色低碳“六大发展战略”,坚持科技兴市、工业兴市,全市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实现了西部经济文化生态强市建设良好开局。国民经济。2013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55.1亿元,增长10.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9.0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747.6亿元,增长12.2%;第三产增长12.5%,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为57.2%,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加822个,增长2.6%。其中,法人单位27517个。居民消费价格。2013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1%。其中:食品价格上涨4.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3.7%、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3.5%、居住上涨3.3%,成为推动物价上涨的主要因素。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7.8%,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2.3%。工业化率和城镇化率。2013年末绵阳工业化率达到43.8%,比2012年下降1.3个科技城。2013全年科技城范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34.6亿元,增长13.3%;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36.0亿元,增长13.4%;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22.9亿元,增长8.3%;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6.7亿元,增长14.3%。三、工业和建筑业状况工业。2013年全市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637.7亿元,增长12.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593.8亿元,增长10.7%。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长13.1%;集体企业下降24.8%;股份制企业增长12.3%;外商及港澳台商工业增加值551.7亿元,增长11.2%,总量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92.9%。其中:电子信息产业增长19.2%、化工节能环保产业增长10.5%、冶金机械产业增长9.2%、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增长1.0%、食品及生物医药产业下降2.7%、材料产业下降3.5%。县市区增加值增速。各县市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是:江油增长13.8%、涪重点工业产品。全市重点监测的工业产品中,空调增长29.1%、绝缘制品增长彩色电视机下降1.8%、发电量下降2.5%。盈亏相抵后的利润总额81.5亿元,下降16.5%;实现利税总额160.9亿元,下降12.6%。建筑业。全市资质以上总专承包建筑企业331个,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62.9亿元,增长22.2%。其中:完成建筑安装产值256.6亿元,增长21.2%;完成其它产值**亿元,增长78.7%。分控股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62.1亿元,增长17.6%;其它企业完成200.8亿元,增长23.7%。四、农业发展农业。2013年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39.0亿元,增长3.5%。其中:农业增万公顷,比上年增长2.0%;油料作物播种面积13.8万公顷,增长1.6%。全年粮食总产量21**万吨,增长0.5%。其中:大春粮食产量167.7万吨,增长1.4%;小春粮食产量48.7万吨,下降2.2%。主要农产品中:稻谷产量98.0万吨,增长0.9%;小麦产量40.6万吨,下降6.1%;油料作物产量33.8万吨,增长1.3%;蔬菜产量200.7万吨,下畜牧业,渔业。2013年全年生猪出栏379.8万头,增长2.4%。肉类总产量40.4万吨,增长2.4%;禽蛋产量11.9万吨,下降9.7%;牛奶产量2.5万吨,下降5.6%;水林业。2013年年末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9.8%。全年利用国家到位资金3.2亿元,完成造林面积4649公顷。全市有自然保护区11个,自然保护区面积32.8万公顷。全年收获大宗林产品20852吨,其中:核桃20697吨、油桐籽70吨、棕片60吨、生漆25吨。农田水利。2013年年末实有水利工程7.2万处,水利工程蓄引能力26.0亿立方米,实际供水12.1亿立方米。年末耕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21.3万公顷。五、交通和邮电交通。2013年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19573.2公里。全年公路客运周转量44.3亿人公里,下降14.3%;公路货运周转量69.4亿吨公里,增长13.9%;水运客运周转量206.8万人公里,下降18.0%;水运货运周转量1.6万吨公里,下降82.7%;铁路旅客发送量514.9万人,增长12.5%;铁路货运量109.6万吨,增长2.3%;民用航空客运量91.7万人次,增长34.7%;民用航空货邮运量9128.1吨,增长8.9%。邮电。2013年全市共有邮政局(所)419处,全年实现邮政业务总量3.1亿元。全年实现邮电主营业务收入36.9亿元,增长14.0%。年末全市固定电话机用户76.0万户,增长1.5%,移动电话用户470.2万户,增长7.0%。国际互联网用户65.3万户,增长六、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文物保护教育。2013年年末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292所(不含高校、技工学校及职业培训机构),在校学生69.2万人,教职工5.0万人,其中专任教师4.3万人。全市有小学436所,招生4.4万人,在校学生23.4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普通中学234所,招生8.9万人,在校学生27.0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33所,招生2.9万人,在校学生6.0万人。全市有高校14所。招生(含成教全日制生)4.4万人,在校生13.7万人,毕业生3.5万人,专任教师7136人。科技。全市共组织申报国家各类科技计划项目85项,落实无偿资金8000万元。组织申报省级科技计划项目240项,落实无偿资金4575万元。全市已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101家,有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6家。全市全年共申请专利4992件,专利授权2846件。文化事业。2013年年末全市有公共图书馆9个,公共图书馆藏书量180.2万册。艺术馆、文化馆299个,剧场、影剧院17个,博物馆、展览馆12个。乡广播电视站264个,广播覆盖率达98.8%,电视覆盖率达99.2%,有线电视入户率达77.7%,城区数字电视转换率100%。全市公开发行报纸5种,公开发行杂志16种。卫生。2013年年末全市有卫生机构1121个,其中医院、卫生院412个,卫生技术人员2.6万人,执业医师10788人,注册护师、护士9586人,卫生机构床位数2.9万。体育事业。全市共有体育场馆数15个,全年共举办各种运动会637次,参加人次达423万。在参加省以上比赛中获奖牌178枚,其中:金牌56枚,银牌62枚绵阳市有文博机构11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1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46处。根据现场实际调查,本评价区域内无需保护的名胜古迹、旅游胜地及自然保护区等生态环境敏感点。七、名胜古迹绵阳名胜古迹众多,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云龙寺、汉平阳府君阙和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蜀子云亭、玉女泉、隋唐道教摩崖石刻造像。以及七曲山大庙、越王楼、翠云廊、李白纪念馆、窦团山、白龙宫、佛爷洞、龙泉砾宫、白水湖、鲁班湖、莲花湖、报恩寺、神禹故里、猿王洞、小寨子沟自然保护区、王朗自然保护区等风景名胜和以三国遗迹为主的富乐山、富乐堂、梓潼大庙山、三国古战场。还有以中物院科技展览馆、亚洲最大的风洞群、长虹商贸中心为代表的工科旅游。现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3个、省风景名胜区5个;国家级森林公园2个,省市级森林公园5个;全市有自然保护区12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7个,市县级自然保护区4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3902.83公顷,民族文化风情和地方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根据现场实际调查,上述文物古迹及旅游资源均不在本次评价范围内,距离本项目直接影响区的最近距离约在5km以外。如果在施工过程引发现地下文物,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的有关规定执行,即暂停施工,并立即报告当地文物保护部门,由文物部门提出处理意见。八、绵阳市高新区基本情况绵阳高新区是1992年国务院批准的53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位于绵阳城市西区,现辖永兴、河边、磨家三镇和街道办事处,总面积105平方公里,距成都仅96公里,距绵阳机场8公里,常住人口近20万人。建区以来,绵阳高新区的建设和发展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中央各部委和省市领导的高度关注和热情支持。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周永康和江泽民、李鹏、朱镕基等都曾在绵阳高新区留下了足迹、智慧和汗水。在党和国家的关心支持和全区人民的努力下,绵阳高新区不断开拓创新,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建设成就。1、全区经济社会基本情况2009年高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4.19亿元、增长21.7%,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08亿元、增长28.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8.81亿元、增长25.50%(区属实现GDP40.4亿元、增长19.2%,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13.6亿元、增长30.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8.9亿元、增长24.5%),新增规模企业10家,实现财政收入5.79亿元、增长4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3.25亿元、增长49.25%,出口创汇达5.1531亿美元。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区本级实现工业总产值同比分别增长26.3%、40.0%、财政总收入同比分别增长52.0%、36.8%、50.0%、48.11%。绵阳高新区产业结构合理,初步形成了以电子信息产业为龙头,以汽车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食品等产业为支柱的产业结构体系。2009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408亿元,其中:以长虹集团、九洲集团、普思电子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占全区总产值的80%以上;以西普化工、东方特塑、长鑫新材料、仁智实业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占全区总产值的4%;以华晨汽车、华驰方向机、德鑫机械等为代表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占全区总产值的4.7%;以一康制药、光友公司、铁骑力士等为代表的生物医药及食品产业占全区总产值的4.8%。骨干产业集群产值占全区总产值达到90%,企业数占全区企业总数的50%以上。未来几年内,随着高新区正在建设的世界500强艾默生网络能源绵阳项目、新晨动力50万台发动机及变速箱项目、长智光电、中国重汽绵阳基地、电子九所灾后重建等重大项目的推进,高新区产业集群化结构将进一步优化,配套能力将进一步提升,带动示范作用将进一步显现。绵阳高新区科技优势明显,自主创新能力强。区内建立了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国家级生物医药专业孵化器、国家级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和国家级数字视听产业园,建立了留学生创业园、博士后工作站和绵阳科技城生产力促进中心。建立了国家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4个,省市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17个,与国外大企业联合建立重点(开放性)实验室8个,建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企业博士后流动站3个。目前正在筹建国家级的集成电路设计与产业化基地、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和国家级火炬创新创业园。绵阳高新区始终按照国际化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方式,积极推进了一系列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创新,营造了一流的投资创业环境。建立了“小政府、大社会,小机构、大服务”精简高效的管理体制;实行了“一站式”服务,建立了一整套科学合理的内部管理制度,为进区企业和投资者提供了规范、高效、快捷的行政服务,成为了中国西部最具吸引力和最具增长潜力的投资区域。17年来,已完成28平方公里的区域综合开发,累计引进外资15亿美元,内资280亿元,引进了美国等10多个国家(地区)的800多家工业企业入驻。绵阳出口加工区已于2007年11月1日封关运行,目前有普思、虹锐、联康等企业入驻,推动了经济的外向型、国际化发展。2009年出口加工区建设管理荣获海关总署考评中西部第三名。绵阳高新区社会事业快速发展,教育、文化、卫生体系健全。现有高完中1所,所,小学7所,共有教职工682人,在校学生12437人。其中火炬实验小学多次受到中央、省、市领导的好评,先后荣获“国家级语言文育学会“生命教育实验基地”等荣誉。有医疗机构6所,其中富临医院、高新区医院已具备较为完善的医疗条件。2、5.12地震绵阳高新区受灾情况5.12特大地震灾害致使绵阳高新区伤亡195人(其中死亡失踪35人);房屋倒塌1579户14.28万平方米,房屋受损368万平方米;600多家企业厂房严重受损,生产全部停工;城市供水、供气等基础设施受损,学校、医院等公益设施垮塌损毁严重。全区累计经济损失达49.13亿元。其中:全区118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400余户中小企业厂房坍塌面积5万余平方米、厂房受损面积50多万平方米、设备受损1300多台套,原材料半成品损失过亿元,据统计(不含长虹),直接经济损失超过5亿元,间接经济损失超过12亿元;科技孵化平台及孵化企业受损面积达4.26万平米,区科技系统直接及间接经济损失达7000多万元;公共服务设施建筑受损面积达193564㎡,受灾金额达3260万元,基础设施、市政公用设施损失金额3360万元,辖区城镇居民房屋倒塌254户,受损无法入住4772户;全区11所中小学校死亡学生5人,受灾面积共42773㎡,1所学校需全部拆除重建,其余学校校舍损毁严重,直接经济损失3189.6万元;全区共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受损4055平方米,房屋损失734.5万元,设备损失3万元,共计737.5万元;一所乡镇卫生院完全损毁,两个计生站房屋受损面积942平方米,设备损失近460件(台、套),直接经济损失2544.4万元。牲畜头。3、高新区灾后恢复重建情况全力加快城乡居民住房重建。我区需重建农房3366户,加固10550户,目前已全需维修加固13407户,已全部完工。加快推进基础设施项目灾后重建。16个基础设施项目灾后重建,菩提寺南北干道及防洪沟工程、广东金发产业园北侧道路工程、绵广高速南侧道路工程、草溪河堤工程已完工;石桥铺1号路、2号路,烟厂东西两侧道路工程,安昌河菩提寺大桥工程、钢材交易市场及物流园南侧道路工程、菩提寺东西干道工程正抢抓进度,抓紧完成;石桥铺污水提升泵站、双碑片区东西干道、双碑东街延长段正紧锣密鼓地组织实施。强力加快产业项目灾后恢复重建。46个产业项目灾后恢复重建,到位资金12.8149亿元。累计已完工21个项目,正在加紧建设25个项目。建立灾后恢复重建督促检查和现场办公制度,实行正排工序、倒排工期,多措并举强力推进。加快社会事业灾后重建工作。全区5所学校灾后恢复重建进展顺利:火炬一小、兴业路小学校主体已全部完工;石桥铺中学、火炬三小、虹苑路小学已全面开工建设,2010年8月20日前交付使用。医疗卫生设施灾后恢复重建涉及的高新区计生服务中心和高新区疾控中心合并建设的高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全面开工建设,2010年9月底前完工。加快基层服务设施灾后恢复重建。高新区军干站、服务性综合办公楼、街道办事处6个社区居委会永兴镇13个村、社区居委会重建进展顺利;高新区石桥铺派出所办公大楼已完工。高新区法院办公楼、高新区法院审判庭正抓紧建设。河边、磨家两镇已完成24个灾后重建项目。面对灾后重建和“二次创业”的大好机遇,按照国家对高新区发展“四位一体”的要求,绵阳高新区充分发挥在绵阳科技城建设中的龙头和主力军作用,深入实施“工业强区、科技兴区、三产富区、环境立区”四大战略,励精图治,艰苦奋斗,力争“三年再造一个高新区,五年工业产值过千亿”,努力把高新区建设成为绵阳科技城的产业集聚地、创新基地、对外开放窗口和重要经济增长极,为最终把绵阳高新区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化的一流国家高新区而努力奋斗。环境质量状况(表三)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表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根据本环评要求,考虑到评价区功能区划、环境敏感点分布,结合实际情况,本次环评环境空气常规监测因子和地表水引用绵阳市环境监测站的常规监测数据。场界噪声由四川中衡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于2016年04月07日进行了现场监测。一、大气环境质量现状本项目的环境空气采用绵阳市环境监测站绵阳市高新区大气自动监测点的监测值进行评价。监测结果可以反映该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结果见下表:SO(日平均)NO2(日平均)PM25(日平均)2-202-212-222-232-242-252-26(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本项目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该项目拟建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指标的污染指数法均小于1,SO2、PM2.5和NO2的浓度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浓度限值。因此,该项目所在地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较好,完全满足项目建设的要求。二、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拟建项目涉及评价水体为安昌江。水环境现状评价采用绵阳市环境监测站2015年11月3日对安昌江的例行监测数据。其监测点位于评价范围内,故本评价引用引用数据可行。监测结果见表3-2:(mg/L)(无量纲)MnODNH3-N(安县界牌)0.6(饮马渡大桥)0.76-9≤4.0由表3-2可知,两个监测断面pH、CODMn、BOD5和氨氮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水域标准限值要求,监测结果显示该河段水质较好。三、声环境质量现状本项目位于绵阳市高新区花溪湾片区,项目周边声环境质量评价采用现场实测数据,项目拟建区域声环境质量现状委托四川中衡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于2016年04月07日、5月13日在项目所在地拟建道路起点、终点、花溪湾居民区等三处分别布设3个噪声监测点分昼、夜间两个时段进行监测,主要监测因子为昼夜间等效连续A声级。监测结果如下:(拟建道路终点)67.952.2(花溪湾居民区)52.546.6(拟建道路起点)/5.0/监测结果表明:1#监测点位于绵兴中路旁,绵兴中路为高新区城区交通干道,昼夜车流量较大,其昼、夜噪声监测结果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的4a类区域标准要求。项目其余2个噪声监测点位的昼、夜噪声监测结果均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的2类区域标准要求,项目所在区域声学环境质量较好。监测结果表明项目所在区域的地表水、环境空气和声环境质量良好,能够满足本项目建设对环境质量的要求。四、生态环境状况本项目位于绵阳市总体规划范围内,该区域已完全城镇化,街道绿化皆为人工种植。该项目拟建地的绿化只有道路沿线的绿化,因此,该项目拟建地生态环境简单,无珍惜野生动、植物存在。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一、保护目标1、维护道路沿线生态环境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保护陆生植物和动物多样性。2、保证沿线地表水现有水域功能,维护工程沿线环境空气质量和声环境质量。3、保证道路沿线两侧居民不受施工活动及道路营运的影响,保障当地居民生产、生活质量的稳定,保护公众健康,防止因施工活动、水环境变化以及道路营运导致传染病流行。二、污染控制目标1、水环境:施工期生产废水经过沉淀处理回用,不外排;营运期做好交通运输管理工作以及突发事故应急措施,防止对河流水质造成污染。2、空气污染:控制道路施工期和营运期大气污染强度,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新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标准;保证道路沿线附近居民环境空气质量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3、噪声:施工期控制施工区噪声源强度,噪声值达到《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中各阶段限值;营运期道路沿线两侧范围内声环境质量应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规定的2类标准要求,临交通干线30m±5m执行4a类标准。三、生态恢复目标1、控制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及时采取植物措施恢复工程地区生态系统功能,维护工程地区生态系统等级,改善工程区域生态环境。2、预防和治理因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控制新增水土流失量,使工程区域总体水土保持效果超过项目建设水平。四、敏感保护目标地表水环境:地表水水质和水体功能不因本项目的建设而发生变化,应使其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域标准的要求。大气环境: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空气质量,应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要求。声学环境:营运期道路沿线两侧范围内声环境质量应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规定的2类标准要求,临交通干线30m±5m执行4a类标准。生态环境:保护工程评价范围内的园区生态环境质量不受明显影响,防止对周围土壤和现有土质结构产生破坏性影响,保持和保护项目所在区域周围生态环境状况。根据所收集的资料及实地调查,本工程不涉及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等环境敏感目标。项目周边200米范围环境保护目标如下所示:保护目标一览表保护目标位、距离、特性1,距道路起点约(GB3838-2002)Ⅲ类水域1项目道路红线约(GB3096-2008)2类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2K+200~K0+321.351段东项目道路红线约(表四)环境质量标准本评价执行以下环境质量标准按照绵阳市环境保护局下达的《绵阳市环境保护局关于绵阳市高新区城建局重点办花溪湾纵二路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函》(绵环函[2016]172号)要求,本项目执行环保标准如下:一、环境空气质量环境空气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其(mg/m3)NO2PM2.5—二、声环境质量声环境质量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及4a类标准,其标准值如下表4-2:LeqdBA2类GB)中的2类及4a类标准4a类三、地表水环境质量地表水环境质量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水域标准,其标准值如下表4-3:H6~9(GB3838-2002)中的Ⅲ类水域Mn6OD4污染物排放标准本项目环评执行污染物排放标准如下:一、废水污水排放执行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标准,其标如下表4-4:pH(无量纲)BOD5一级0二、噪声施工期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标准的规定,建筑施工过程中场界环境噪声不得超过表4-5规定的排放限值。注:夜间噪声最大声级超过限值的幅度不得高于15dB(A)。三、废气废气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中二级标准,其标准值如下表4-6:gm (kg/h)浓度值浓度(mg/m3)2.6NOX3.5总量控制指标本工程为非污染类项目,故不涉及总量控制问题。目工程分析(表五)工艺流程简述(图示):一、施工期本项目为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建设内容分为道路、管网及配套设施建设。本项目的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分成施工期和营运期。施工期主要污染是施工扬尘、弃土弃渣、施工废水、生活污水及水土流失等。道路及管网建设的主要工序及产污位置图见图5-1和图5-2:图5-1项目道路及配套设施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图(一)工艺流程简述本项目包括路基、路面、道路绿化、路灯、给排水管网以及交通工程等配套建设工程。、路基土石方工程路基土石方工程以机械施工为主辅以人工施工。挖方路段在核实其长度和工程数量的条件下,尽量布置多个作业面以推土机或挖掘机作业,配以装载机和自卸翻斗车运至填方路段填筑路堤,也可采用铲运机进行连续挖运作业。填方路段则以装载机械或推土机伴以人工找平,压路机碾压密实。为确保路面工程的平整度和质量,路面各结构层全部由专业队伍承担。底基层、基层均以摊铺机分层摊铺,压路机压实。采用分段施工,直槽开挖,根据不同挖深设置边坡支撑。根据不同路段拟铺设的管道埋深确定需要的地下水降水深度设置降水井。排水管为钢筋混凝土管,管道基础采用砂石基础。根据道路路面宽度,采用单杆双挑道路灯作为主照明灯具,设于道路两侧硬路肩上,双侧对称布置。(二)施工组织与施工方案本项目采用国内招标的方式,组织施工力量进场施工。根据本地区气象水文等特点,路面处理、路基施工、绿化工程等安排在旱季施工。对控制工程期的关键工程,如工程集中路段等,应以机械创造多个作业面同时展开施工,确保全段按时完工,及时发挥效益。各分项工程遵循从准备工作→认可施工报告→实施→检测合格→转入下道工序的原则。作好各分项工程和各工序施工间,特别是路基与环保工程施工之间的衔接、协调与配合,有条不紊。本项目道路及其他配套设施全部为新建工程,且线路较短,工程量较小,因此项目施工方式为全幅施工,从两端往中间施工,在中间对接完成整条道路的作业方式。道路起、止点接现状道路,施工中无须采取断道、封路等措施,施工沿线无完善路网,交通流量低,该种施工方案对交通影响甚微。本项目采取全封闭施工方式。施工期间必然会对相关路段交通造成不利影响,在尽量保证不影响车辆通行的前提下,施工单位应配合好交管部门的工作,并作详细的、切实可行的施工交通组织方案,以确保城市道路交通的畅通。具体的交通疏解方案为:①在施工期间,交通疏解拟采用标识标牌进行引导,保证干道和节点交通不中断。同时应优化施工组织方法,分散交通压力,保证车辆通行。②根据施工期间交通组织需要,整体控制施工车辆的交通流量,保证区域道路正常通行。③广泛开展交通宣传。通过电视、报刊、网络、广播等媒体,提前向社会预告工程整体交通分流计划和分流方案。综上所述,施工期间,只要合理安排,不会对项目区域交通状况带来大的影响。建议工程施工期间交管部门加大对区域内通行车辆的管理,积极采取分流或交通管制等措施,控制出入施工区域内的车流量,保证区域交通正常运行。3、运输车辆管理●加强车辆保养、管理,使其处于良好技术状态。●建筑材料的运送路线应仔细选定,避免长途运输,应尽量避免影响现有的交通设施,减少尘埃和噪声污染。●咨询交通和公安部门,指导交通运行,施工期间防止交通阻塞和降低其运输效●制订合适的建筑材料运输计划,避开现有道路交通高峰。运输路线设计原则尽量避开人口聚集区,避免对现有交通产生较大影响。考虑从项目南侧绵兴中路行进,对于无法避开的人口聚集区域,则要求车辆运输时间点避开上下班高峰期。运输过程严禁超限超载,材料车用蓬布覆盖运输,减少物料洒落,产生扬尘等。途经人口聚集点时降低车速,减小重型车辆噪声对居民的影响。本项目道路及其他配套设施全部为新建工程,施工方式为全幅施工。在施工过程中主要采用机械开挖的方式。本项目均为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竣工,不涉及分期施工建设。为减轻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土建过程中的粉尘、噪声对环境的影响,现对本项目的施工组织和施工方案提出合理性建议。施工总平面布置及施工方案应遵循以下原则:①施工区布置应远离周围环境敏感点建筑物,以减轻噪声及扬尘等对周围生活、办公的影响;②施工场地的大型施工机械的布置除考虑安拆方便外,还应满足工程施工需要,交通流畅,尽可能使场内道路环通。由于项目范围较大,合理布置施工机械位置后,施工噪声对外环境影响较小;③所有临时通道及材料堆场均作硬化处理,材料均堆放指定区域,并堆码整齐,确保现场施工道路畅通;⑤要加强施工安全生产并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⑥施工方应避免午间(12:00~14:00)和夜间(22:00~6:00)施工,确有特殊情况需向周围居民公告;⑦在土建过程中适时的采取洒水降尘措施以减轻粉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⑧同时,在建设工地现场要全面落实有关部门关于扬尘整治的“六必须”、“六不准”,即必须打围作业、必须硬化道路、必须设置冲洗设施、必须湿法作业、必须配齐保洁人员、必须定时清扫施工现场;不准车辆带泥出门,不准运渣车辆冒顶装载、不准高空抛撒建渣、不准现场搅拌混凝土、不准场地积水、不准现场焚烧废弃物。使项目施工期间产生的粉尘减至最小。⑨施工围挡采用固定式可拆卸围板。根据测量放线先对围挡基础进行施工,围档外脚直接设置26cm高C型钢护脚;每一节段骨架及喷绘面层都在生产厂家加工成型后运到现场进行安装。安装过程中配套设置照明管线、灯具及降尘喷头。⑩管线保护:本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如遇到现有的地下管线,需采取措施保护这些管线:打护壁桩;需在开挖沟槽上口架设钢架进行保护;在开挖的过程中针对部分管线进行套管保护。1)施工临时设施区布设建议建议本项目设置一处施工临时设施区,位于位于道路(K0+100~K0+140)东侧,施工工场远离项目沿线敏感点,在方便本项目施工材料、施工机械运输的同时,不会对周边居民的学习及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2)施工便道建议本项目周边已有市政道路,故可不设置施工便道。3)施工供电据现场勘查可知,路线经过地区均有动力线,根据工程的分段及施工队伍情况,确定施工工场等位置,于就近城市所在地接线。4)施工用水工程用水及饮用水可依托市政供水。5)取料场本项目进行建设时,可不设土料场、石料场和砂石料场,所需砂、卵石、条块石、片石等材料均为外购,采用汽车运输。本项目所需的原辅材料主要由市场供应,为了保证本项目路面的质量和进度,沥青混凝土应采用专业的厂家生产,施工单位到专业的厂家处购买,采用厂拌法施工是本工程路面面层质量保证的关键。6)施工营地本项目可不设集中施工营地,主要采取租用当地居民房屋的方式。采取以上方式可以减少临时占地的影响,并且生活污水可依托已有的处理设施进行处理,减少环境影响,同时还可以为当地居民增加收入。(三)主要污染工序识别本项目施工期为6个月。施工期产生的污染物以施工废水、施工扬尘、施工噪声、废弃建筑物料(废渣)为主,其次为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生活废水等。另外施工期的环境影响还表现为各类施工活动对区域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由于不设施工营地,外购砂、石骨料均为商品料,不存在冲洗废水。因此,施工期水污染源主要来自混凝土搅拌系统、施工机械含油废水、洗车废水,污染物以SS、COD、石油类为主,以及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道路施工对环境空气的污染主要产生在土方、材料运输等施工活动过程中过程中产生的扬尘和设备燃油废气,以及沥青在摊铺过程中产生的沥青烟雾。工程建设过程中,施工机械、运输等施工活动产生的噪声将对工程地区的声环境带来一定影响。根据同类型类比工程监测资料,项目实施过程中,机械噪声值基本位于79~90dB(A)之间,噪声最大值为90dB(A)。4、固体废弃物固体废物主要为施工期路基工程弃土、建筑施工废料、以及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本项目全线清理表土(杂填土)8952m3,换填砂砾石7286m3。由于项目开挖清理出的表土(杂填土)全部换填砂砾石,开挖清理出的表土(杂填土)委托专业的土石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智能装备制造企业县域市场拓展与下沉战略研究报告
- 电导式分析仪器企业县域市场拓展与下沉战略研究报告
- 分类秤企业ESG实践与创新战略研究报告
- 节能型风机企业ESG实践与创新战略研究报告
- 产品市场调研方法重点基础知识点
- 肉类原料标准培训
- 三年级语文学习提升计划
- 弱电智能化工程的物资采购计划
- 2025年增敏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合作协议书
- 高一年级信息技术应用计划
- 600MW临界蒸汽轮机外缸重型铸钢件铸造技术
- 工程挂靠协议书格式
- DL∕T 1502-2016 厂用电继电保护整定计算导则
- 《乌有先生历险记》原文及翻译
- 永磁无刷直流电机驱动的研究
- 锂电池起火应急演练
- 2022年四川省阿坝州中考数学试卷
- 【年产20万吨丙烯酸工艺设计13000字(论文)】
- 分布式光伏经济评价规范
- 轨道交通噪声与振动控制技术研究
- 乾坤未定吾皆黑马+高考冲刺百日誓师主题班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