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嘉禾县第六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3月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_第1页
湖南省嘉禾县第六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3月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_第2页
湖南省嘉禾县第六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3月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_第3页
湖南省嘉禾县第六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3月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_第4页
湖南省嘉禾县第六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3月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省嘉禾县第六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3月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1.(3分)选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

D.“……是沉浸式审美体验得以生发的重要缘由”错误,原文“那种既熟悉又

陌生的感觉”是人们在观看节目《只此青绿》《忆江南》时对宋韵所产生的感

觉,并不是从陆游、苏轼的诗词中所感受到的。

2.(3分)选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

A.“工匠……唤醒了……”错误,由材料一第二段可知,“唤醒了沉睡的文物、

唤起中华民族最宝贵的文化记忆与执着信念”的并不是工匠,而是舞剧《只此

青绿》。

B.“为了……”错误,由材料一第三段“在创作手法上,《只此青绿》向中国

古典文学创作寻根溯源,通过诗性表达和舞台呈现的平衡,引发当今创作者对

于戏剧本体的思考”,不存在目的关系。

D.“但只有后者体现了动静结合,人景同一的空间意识”错误,两幅图都有体

现。

3.(3分)选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由材料一的标题“始终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可知,创作应立足于“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

A.电视剧《古剑奇谭》并不是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来进行创作的,

而是改编自网络游戏。所以不符合材料一的观点。

4.(4分)①开篇提出观点:宋韵文化的沉浸感得到了富有技术性的当代表达。

②接着,结合作品阐释“沉浸感”的内涵。③然后,以春晚节目《只此青绿》

《忆江南》为例论证观点。④最后,指出沉浸感在传承中华传统美学中的重要

性。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由出处《〈只此青绿〉〈忆江南〉:宋韵文化的当代呈现》可知,材料二

是论述宋韵文化的当代呈现。材料二共四段文字,第一段提出观点,即“在这

一过程中,宋韵文化的沉浸感得到了富有技术性的当代表达”。第二段先直接

解释“沉浸感”,即“所谓‘沉浸感’,在绘画中可以名为‘空间意识’”,

接着结合《富春山居图》和《千里江山图》具体阐释。第三段“而春晚的节目

《只此青绿》与《忆江南》就把这种沉浸感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是用春晚

节目为例来论证观点。

第四段“在宋代,中华传统美学就是……。今人传承中华传统美学,要紧

1

的就是打造这种富有当代生活气息的‘文化’——一种令人愿意长久沉浸其间

的文化”指出沉浸感在中华传统美学传承中的价值。

5.(4分)①题材选择上,选取屈原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创作,将舞台艺术与文学

思想相结合,赋予更丰富深刻的内涵。

②创作手法上,淡化戏剧情节与冲突,强调人物情感,突出“舞蹈诗剧”的诗

化色彩。

③审美风格上,要表现屈原的审美志趣,通过客体与主体观感的链接,让观众

感受屈原文化之美。

(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2点给4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得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材料一是分析《只此青绿》获得成功的原因,可以据此提出建议。

如第二段“作品在题材选择上别出心裁,从画作的成型工艺入手,将其演

绎为一幅国之工匠的人文画卷。剧中描绘的主体是中华民族历代勤勤恳恳的工

匠形象,灿烂优秀的历史文化正是由这些平凡劳动者创造的。舞剧为他们画像,

用他们的故事唤醒沉睡的文物、唤起中华民族最宝贵的文化记忆与执着信念,

将舞台艺术与非遗工艺相结合,为时代背景下的文旅融合赋予更丰富深刻的内

涵”,这是题材选择上的独到之处,据此可以建议选取屈原的代表性作品,吧

舞台艺术和文学思想结合起来,赋予更丰富深刻的内涵。

如第三段“在创作手法上,《只此青绿》向中国古典文学创作寻根溯源,

通过诗性表达和舞台呈现的平衡……作品打破舞台上常规的线性叙事手法选择

淡化戏剧情节与冲突,强调人物超越古今的内心情感,也更突出‘舞蹈诗剧’

的诗化色彩。在舞蹈编排上,作品较多运用‘颗粒状’的动作连成舞蹈句子,

形成与众不同的质感、风格、韵味和舞蹈语汇”,这是创作手法上的独到之处,

可以建议淡化情节冲突,强调情感,突出诗化色彩。

如第四段“在审美风格上,作品传达了《千里江山图》中表现的宋代清雅

的审美志趣,服饰和道具突出淡雅、简约的‘理性之美’。舞台画面通过‘出

画入画’、客体与主体观感的链接,从不同角度引领观众感受传统绘画之美”,

这是审美风格上的特色,可以建议通过客体和主体的观感链接,引领观众感受

屈原文化之美。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6.(3分)选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C.“尤其

有未能按时赴约的愧疚”说法错误。愧疚之情是在向王芳询问小刘的情况,得

知他等了自己几个月后。

7.(3分)选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B.“用

王芳的胆小懦弱反衬出志愿军战士的英勇无畏”说法有误。原文只是说“王芳

一面走,一面说,好像在自言自语:‘小鬼从医疗所上车回国的时候,两条腿

都锯掉了,他还在哼《歌唱祖国》,还说装好了假腿就回到前线来。他比我坚

强多了。’”并没有说王芳胆小懦弱,而是通过王芳的赞扬之语正衬小刘的英

勇。

2

8.(6分)①增强故事的真实感。以第一人称来叙述,用“我”的耳闻目睹,向

读者讲述发生在朝鲜战场上的故事,更加真实可信,感染力更强;

②有利于故事的展开。小说以“我”对小刘的感情为线索,贯穿全文,使情节

更加集中连贯;

③有利于表现志愿军战士的形象。通过“我”的视角,直接感受到他们崇高的

精神品质,表现我对志愿军战士的亲近感和崇敬之情。(每点2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小说叙述第一人称作用的能力。

“一路上我很兴奋。不仅是王芳的演唱,所有的节目都使我激动。我接触

到那么丰富的精神面貌,那么广阔的心灵”,以第一人称来叙述,用“我”的

耳闻目睹,向读者讲述发生在朝鲜战场上的故事,更加真实可信,感染力更强。

增强故事的真实感。

“我也不愿意这么匆匆地跟他分别。最后我同他约定过两个月到那个连队

去看他”“头两三天我睡在炕上,半夜里好像总听见小刘在讲梦话,其实全是

我自己在做梦”“出得洞来,我一开口就问起小刘的事情”“我心里不好过,

我好像又看到小刘那张皮球似的脸,他笑得那么高兴地说:‘我一定等着你!’”

“我郑重地放好了笔记本,跟王芳紧紧地握一次手,一个人慢慢地走回去”,

小说以“我”对小刘的感情为线索,贯穿全文,使情节更加集中连贯有利于故

事的展开。

“我接触到那么丰富的精神面貌,那么广阔的心灵”“刘正清拉住我的衣

服,要求我把任务交给他。他一上去就把母堡解决了。可是他自己满身是血,

两条腿都完了。担架员来抬他,他还说‘我要坚持,我要打’。我后来去看他,

他皱着眉头,脸上没有一点血色,我却没听见他哼过一声”“我告诉他要给他

请功,他还说自己没有好好完成任务,应当检讨”“小鬼从医疗所上车回国的

时候,两条腿都锯掉了,他还在哼《歌唱祖国》,还说装好了假腿就回到前线

来。他比我坚强多了”,通过“我”的视角,直接感受到他们崇高的精神品质,

表现“我”对志愿军战士的亲近感和崇敬之情,有利于表现志愿军战士的形象。

9.(6分)①在战场的真实经历感染了作者,给了他强烈的创作冲动,让他有了

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需要;

②作者把与志愿军的真挚情谊和对志愿军的由衷赞美通过小说诉诸读者,体现

了“把心交给读者”;

③小说叙述故事时以顺叙娓娓道来,语言质朴,情感自然,体现了“艺术的最

高境界是无技巧”。(每点2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能力。由文本

二“他视创作为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需要,是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可知,在战

场的真实经历感染了作者,给了他强烈的创作冲动,让他有了表达自己内心情

感的需要,这也可以从注释“1952年3月,以巴金为团长由文学艺术家组成的

17人访朝代表团奔赴朝鲜前线,慰问志愿军战士,在战火纷飞的前线度过了300

多天;1961年,巴金根据在朝鲜的真实经历创作了中篇小说《团圆》”得到证

明。

3

由文本二“‘把心交给读者’,和读者进行诚挚的情感交流”可知,作者

把与志愿军的真挚情谊和对志愿军的由衷赞美通过小说诉诸读者,体现了“把

心交给读者”。

由文本二“同时认为‘艺术的最高境界是无技巧’,肯定情感是创作的主

要内容,形式和技巧只是它的附庸”可知,小说《团圆》叙述故事时以顺叙娓

娓道来,语言质朴,情感自然,体现了“艺术的最高境界是无技巧”。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10.(3分)选B

【解析】翻译为:曾让皇上用手巾擦嘴,吃饭时皇上亲手为我调匀肉汤,写字

时杨贵妃捧着砚台,高力士帮着脱靴。在天子殿门前尚许我纵马奔驰,华阴县

衙门口,却不能骑驴而过?

11.(3分)选B

【解析】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12.(3分)选C

【解析】“郭子仪曾是李白的恩人”错,是李白曾经解救郭子仪使其免于死罪,

有恩于郭子仪。

13.(8分)

(1)(4分)李白漫游到并州,见到郭子仪,感到此人非同寻常,曾经解救郭

子仪使其免于死罪。

(得分点:“游”,游历,漫游;“奇”意动用法,认为奇特,认为不同寻常;

“曾”,曾经;“救其死罪”,解救郭子仪使其免于死罪;每点1分;)

(2)(4分)女子(我)没有什么差错,男子行为却前后不一致了。男人的爱

情没有定准,他的感情一变再变。(得分点:“爽”,差错;“贰”,有二心;

“罔”,没有;“二三”,一变再变;每点1分)

参考译文:

李白,字太白,崤山以东人氏。母亲梦见长庚星就生下了他,因而就以此

给李白起名字。李白十岁时就通晓五经,他自己梦见笔头长出花来,此后他天

赋过人,才华横溢。李白喜欢纵横之术,练习剑术为打抱不平,他不看重钱财,

乐于施舍。又客居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住在徂徕山中,

天天设酒痛饮,号称“竹溪六逸”。

天宝初年,李白从蜀中来到京城长安,当时他的本领尚未施展,就把自己

所作的诗歌献给贺知章看,贺知章读到《蜀道难》一诗时,感叹地对李白说:

“你啊,是被贬谪到人间的仙人。”于是,解下自己身上的金龟饰物来换酒,

(与李白)整天相互欢乐,还在玄宗面前推荐了李白。玄宗在金銮殿召见了李

白,与他谈论时局国政,李白献上颂文一篇,皇上很高兴,赐给他饭食,并亲

手为他调匀肉汤,降旨命李白为翰林供奉。李白曾在皇上面前大醉,起草诏书,

让高力士为他脱靴。高力士以此为羞辱,就指摘李白《清平调》中引用的赵飞

燕的典故,用来激怒杨贵妃,每当玄宗要授官给李白时,杨贵妃总要阻止。李

白更加高傲放达,与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

4

遂并称为“饮酒八仙人”。后来他恳求回乡,玄宗赏赐给他黄金,下诏让他回

家。

李白云游四方,打算登华山,带着醉意跨在驴身上,路过县衙门,县令不

认识李白,十分生气,派人把李白带到公堂上问道:“你是什么人,敢这样无

礼!”李白在供词中不写姓名,只写:“呕吐后曾让皇上用手巾擦嘴,吃饭时

皇上亲手为我调匀肉汤,写字时杨贵妃捧着砚台,高力士帮着脱靴。在天子殿

门前尚许我纵马奔驰,华阴县衙门口,却不能骑驴而过?”县令看了,又惊又

愧,忙行礼道歉说:“不知道是翰林学士来到此地。”李白大笑着扬长而去。

李白曾与崔宗之一起坐船从采石矶到金陵,他身穿宫中特制的绸袍坐在船上,

旁若无人。安禄山叛乱时,玄宗避难蜀中,永王李璘统管东南地区,李白当时

高卧隐居于庐山之上,被李璘招聘为军中幕僚。后来李璘起兵造反,李白潜逃

回到彭泽。李璘失败后,李白受牵连关在浔阳的监狱中。当初,李白漫游到并

州,见到郭子仪,感到此人非同寻常,曾解救过郭子仪的死罪。到这时,郭子

仪向朝廷申请解除自己的官爵来赎免李白的死罪,于是皇上下旨把李白改判为

流放夜郎。

李白晚年喜欢黄帝、老子的道家学说,在牛渚矶泛舟,带着醉意捕捉月亮,

就沉到水底去了。当初,李白喜欢谢家青山,如今他的墓还在那里。

14.(3分)选C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C.“都是从正

面实写太白山的险峻雄奇”错误,前者“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是化实为

虚,以虚写实,后者“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则是正面实写。故

选C。

15.(6分)(1)诗歌末句表现了诗人既想远离人世、超脱现实,又留恋人间,

渴望有所作为的矛盾心理。(2)诗人在朝廷被权贵排挤,不受重用,郁郁不得

志。登上太白峰,幻想神游远离人世,正是这种苦闷心情的形象反映。(3)末

句“何时复更还?”细致地表达了他那种欲去还留,既出世又入世的微妙复杂

的矛盾心理。言有尽而意无穷,蕴藉含蓄,耐人寻味。(每点2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人物形象及思想情感的能力。“一别武功去,

何时复更还”意思是“一旦离别武功山而远去,什么时候才能回还呢”,诗歌

前几句是描写作者登上太白山和太白星悄语密话,并幻想神游天界的情景,展

现出太白山高耸入云的雄姿壮景,表现诗人追求自由、向往光明的理想。然而,

李白并不甘心情愿抛开人世,脱离现实,一去不复返,所以他在诗歌最后发问:

“一别武功去,何时复更还?”这两句是说,正当李白幻想乘泠风,飞离太白

峰,神游月境时,他回头望见武功山,心里却惦念着:“一旦离别而去,什么

时候才能返回来呢?”一种留恋人间,渴望有所作为的思想感情油然而生。在

长安,李白虽然“出入翰林中”,然而,“丑正同列,害能成谤,格言不入,

帝用疏之”,诗人并不被重用,因而郁郁不得意。登太白峰而幻想神游,远离

人世,正是这种苦闷心情的形象反映。“何时复更还?”把他那种欲去还留,

既出世又入世的微妙复杂的心理状态表现出来。言有尽而意无穷,蕴藉含蓄,

5

耐人寻味。

16.(8分)

(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2)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3)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4)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三、语言文字运用(21分)

17.(3分)选B

【解析】A.浩荡:古义,荒唐;今义,形容水势大或形容广阔而壮大。B.古义

今义相同。C.穷困:古义,处境困窘;今义,经济上困难。D.工巧:古义,

善于取巧;今义,指技艺巧妙。

18.(3分)选C

【解析】A项,宾语前置句。B项,被动句。D项,定语后置句。

19.(3分)选C

【解析】A项欲壑难填:形容欲望像深谷一样,很难填满;指贪心重,无法满足。

这里修饰自己想要买书的贪心,使用正确;B项及至:连词。等到,表示出现

某种新情况,事情才发生变化。这里指终于抱着书回到家中,使用正确;C项叠

床架屋:比喻重复、累赘。也比喻办事重复,自找麻烦。这里指书籍堆叠,属

于望文生义,使用不正确;D项听便:意思是随其意,任从自便。这里指书店的

书可以随意浏览,使用正确。

20.(3分)选A

【解析】括号前面说现在书店的书非常多,而且可以随意自选,浏览听便,接

着用“可是”转折,括号内就应当用“竟”字与之衔接,排除C;应先说“往往

很难遇上一两本想买下的书”,再说钱花不出去,排除B;A项“甚至带去打算

购书的费用,竟有花不出去的苦闷”,用两个句子表达,“甚至”和“竟”呼

应,更强调了这种苦闷,比D项效果好。

21.(3分)选D

【解析】画线句运用比喻,把书中每页都有错别字比作“沙石硌牙”,形象地

写出如今的书籍由于不负责任,质量不高,读来令人难受。A项“泣”字运用

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骨肉相残的痛苦。B项此句没有修辞,“仿佛若有光”

不是比喻;C项“知否,知否?”是反复;“绿”代指绿叶,“红”代指红花,

是借代;D项把平静的洞庭水比作“白银盘”,把水中青山的倒影比作“青螺”,

运用比喻写出洞庭山水之美。

22.(6分)①那就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化习俗——年例②虽然各地举办年

例的时间各不相同③农村年例大多以土地庙为中心(每句2分)

【解析】从整体上看,所选文段着意介绍“年例”。第一处,需要填写的是段

尾句,所要填写的文句既是对第一段内容的总结,又要承接第二段的内容,由

第二段的段首句“茂名市电白区、化州、高州、茂南、茂港及邻近的湛江吴川、

6

阳春一带的农村每年都会举办年例”可知,所要填写的陈述对象应为“年例”,

主要内容为“是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化习俗”,故可填“那就是具有地方特色的

民间文化习俗——年例”。第二处,所要填写的句子在文段的中间,依据后面

的“但主要集中在过完春节的农历正月和二月,一般来说,一个村庄的年例为

同一天”中“但”可知,所要填写的文句应和此文句构成转折关系,内容应和

举办的时间有关,故可填“虽然各地举办年例的时间各不相同”。第三处,所

要填写的文句在段首,故依据后面的文句“周围几个村子集中在土地庙,一起

举行各种各样的民俗文化活动”分析可知,主要内容是说农村年例在哪里举行

的,故可填“农村年例大多以土地庙为中心”。

四、写作(60分)

23.审题立意

题目的核心关键词是“边界”,但是对这同一个词,又有两种大相径庭的

表述。

前一句表述肯定“边界”,说它是“个体成长的保护墙”;后一句表述否

定“边界”,说“敢于打破边界才能创造更大的价值”。

前后两句表述看起来彼此矛盾,互相对立。其实并非如此,我们稍加思索

就会发现,两句话中的“边界”分别指向了两种不同的概念。

在第一句表述里面,“边界”指的是规则或者法律;在第二句表述里面,

“边界”指的是思维定势,或者是阻隔、壁垒。

这两种概念彼此并无关联,两种表述也就谈不上矛盾对立。

如果我们被表象迷惑,在立意时肯定前者而否定后者,或者否定前者而肯

定后者,那就中了圈套,成为错误立意了。

事实上,这两种表述都是正确的,都是值得倡导的价值观。我们可以从中

任选一种来立意。

围绕第一句表述来写,那就是写“自由与规则”的话题。核心立意应当是:

我们要养成规则意识,言行绝不越界;

围绕第二句表述来写,那就是写“保守与创新”的话题。核心立意应当是:

我们要敢于突破思维定势,然后才能融通、创新。

两个话题,两种立意,任选一个自己擅长的来写就行。

当然也可以二者兼顾,比如可以这样来立意——有些边界必须遵守,有些

边界应当打破。(规则必须遵守,思维定势应当打破。)

但是这样写相对复杂,最终可能面面俱到,但哪一面都写不透,“贪多嚼

不烂”。

还是集中写一个话题比较稳妥。

【参考范文】

虑而后得,行而后益

一个人只有在进行充分思考后,处事才能后益,从而近乎达到中庸之道:

即不过分偏左,也不过分偏右,中庸处事后益。正如有人认为,言行所止所界

是人成长的保护墙和修养体现。但也有人认为,触通破立,要敢于打破与学会

7

融合,才能创造更大价值。由此可见,创造和遵守,相辅相成,互为因果;虑

后才得,行后获益。

规矩方圆,缺一不可。有些人似乎总想着打破成文的规矩,明知何事该做,

何时做合适,但偏偏不听,总想以身试“法”。小到学校课堂上随意说话,影

响他人,因破坏规矩而受到鄙视;大到社会上抢劫杀人等违法犯罪行为,终将

受到法律制裁。因法网恢恢,疏而不漏。魏征《谏太宗十思疏》说:“乐盘游,

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便是一思,古时打猎定规矩,

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遵守它,无不体现大唐平和包容,不过分的盛世情怀。

时刻用规矩规范自我,行为才能有所止;知道不该干什么,才能有所遵循。

破而后立,融而后通。遵守规矩,并不是要因循守旧。我们对传统的东西,

要取其精华,剔其糟粕,才能创新发展。商鞅变化,秦国强大;王安石变法受

阻,大宋积贫积弱;改革开放四十年创新发展,中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

体。改革积累挑战权威之勇气,创新达到富国强兵之目的。从古至今,无数事

实证明,穷则思变,变则能通,通则能赢。只有在不断地吸收、融和与扬弃中,

人才能进步,社会才能发展,事业才能成功。反之,固守旧制旧法,不会融会

贯通,抱残守缺,人不仅落后,社会不前,事业受阻。

创新,是进步之源泉。遵守规矩,不等于保守;革故鼎新,不等于盲目;

融会贯通,不等于无原迁就。时代要发展,发展需创新。不管是爱迪生,还是

爱因斯坦都是因原先许多创新的想法被他们付诸实现,而最终成功的突破,引

领时代潮流。因此,有了创新的想法,还要立志突破僵化藩篱,才有了航天之

父钱学森、才有了核潜艇之父黄旭华,才有了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才有了“冷

炸药之王”王泽山,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孙家栋……70多年的实践证明,创新是

强大的源泉。若不跳出死板僵化的藩篱,哪有共和国灿烂与辉煌!

如今,我们时代青年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飞速发展,创新不断

深化,新气象,新思想,立足于行动上就会产生惊人的创造力量,坚守与创新

相辅相成,在文化自信中争做“弄潮儿”,勇于担当责任,新征程砥砺前行。

8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

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

应题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

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本卷命题范围:《氓》《离骚》《蜀道难》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始终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持续推出了一

大批底蕴深厚、涵育人心的优秀文艺作品。

以近来备受关注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为例。《只此青绿》以宋代名画《千里江山图》

为背景,跟随一位现代故宫研究员的视角,进入千年前少年画家王希孟的内心世界,以画中

主色调“青绿”为视觉线索,深入探查画作形成的篆、绢、颜料、笔、墨等工艺的产生,古

往今来的工匠精神与中国式的古典美学交相辉映,传达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其创造者、

传承者的崇高敬意。作品在题材选择上别出心裁,从画作的成型工艺入手,将其演绎为一幅

国之工匠的人文画卷。剧中描绘的主体是中华民族历代勤勤恳恳的工匠形象,灿烂优秀的历

史文化正是由这些平凡劳动者创造的。舞剧为他们画像,用他们的故事唤醒沉睡的文物、唤

起中华民族最宝贵的文化记忆与执着信念,将舞台艺术与非遗工艺相结合,为时代背景下的

文旅融合赋予更丰富深刻的内涵。

在创作手法上,《只此青绿》向中国古典文学创作寻根溯源,通过诗性表达和舞台呈现

的平衡,引发当今创作者对于戏剧本体的思考。作品打破舞台上常规的线性叙事手法选择淡

化戏剧情节与冲突,强调人物超越古今的内心情感,也更突出“舞蹈诗剧”的诗化色彩。在

舞蹈编排上,作品较多运用“颗粒状”的动作连成舞蹈句子,形成与众不同的质感、风格、

韵味和舞蹈语汇。

在审美风格上,作品传达了《千里江山图》中表现的宋代清雅的审美志趣,服饰和道具

突出淡雅、简约的“理性之美”。舞台画面通过“出画入画”、客体与主体观感的链接,从

不同角度引领观众感受传统绘画之美。这不仅是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也充分

发挥了艺术作品“润物细无声”的特性和方式。

酒香也怕巷子深。不断加强传播能力建设,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条件。《只此青

绿》首演3场就成功“破圈”、首轮巡演未半便引发热议,其成功不仅因为创新性的艺术表

达,也得益于创新性的传播手段。而这两者,又都源于制作理念及模式的创新。2021年12

月31日,作品以舞蹈形式亮相哔哩哔哩跨年晚会,播出时间段内,实时在线观看观众达1.8

亿。2022年1月31日除夕夜,《只此青绿》选段登上央视春晚的舞台,节目一经播出,相

关话题便开始频繁登上新浪微博、抖音等平台的热搜。节目中高难度的“青绿腰”也成功出

圈,引发了一大批专业舞者和爱好者的模仿和挑战。

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第1页(共8页)

六中

嘉禾

此外《只此青绿》充分发掘利用线上传播渠道走出国门。人民网在海外平台的多元化媒

体宣传,初步在海外市场上营造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效果。巡演期间,一共以9个

外文语种发布海外报道数十篇,引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的讨论热潮。

——摘编自景小勇《始终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

材料二:

把古画转化为文艺节目,是把平面转化为立体,使原本需要想象力介入的二维空间变成

了可以直接感知的三维世界。在这一过程中,宋韵文化的沉浸感得到了富有技术性的当代表

达。

所谓“沉浸感”,在绘画中可以名为“空间意识”。观《富春山居图》最为人称道者,

莫过于其散点透视带来的沉浸之感,人观画如在画中,人随景移,又阔大高远,使人失却在

景中;而《千里江山图》的独特在绢本设色,以青绿山水呈现江南风貌,有渔村野市、水榭

亭台、茅庵草舍,又有捕鱼、驶船、游玩、赶集。这种动静结合、人景同一的空间意识,以

宋人郭熙《林泉高致》中的名言论,即“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

画凡至此,皆入妙品”。《富春山居图》与《千里江山图》无疑都是妙品,只是其妙何以体

现为“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沉浸感,今人对此种理论概括,难免有隔靴搔痒之痛。

而春晚的节目《只此青绿》与《忆江南》就把这种沉浸感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舞蹈

《只此青绿》不但化人为山,以山作人,还把《千里江山图》变为整个演播大厅声光电的山

水屏,曲折典雅;《忆江南》更将“家在富春江上”的生存体验通过演员的直接演绎,表现

为毫无阻隔感的“诗意地栖居”,使中华美学的韵味扑面而来。其实,人们对宋韵并不陌生,

陆游、苏轼的诗词可谓妇孺皆知。那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是沉浸式审美体验得以生发的

重要缘由。

在宋代,中华传统美学就是丝绸、茶酒、瓷玉、园林,就是饮食、服饰、花饰、香道,

就在普通人的寻常生活之中。今人传承中华传统美学,要紧的就是打造这种富有当代生活气

息的“文化”——一种令人愿意长久沉浸其间的文化。

——摘编自林玮《〈只此青绿〉〈忆江南〉:宋韵文化的当代呈现》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舞台画面通过“出画入画”、客体与主体观感的链接,让观众从不同角度感受传统绘画

之美。

B.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的成功,不仅离不开创新性的艺术表达,也得益于创新性的传播

手段。

C.宋韵文化的沉浸感在二维空间变成三维世界的过程中,得到了富有技术性的当代表达。

D.陆游、苏轼的诗词给人的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是沉浸式审美体验得以生发的重要

缘由。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华民族历代勤勤恳恳的工匠创造了灿烂优秀的历史文化,唤醒了沉睡的文物、唤起中

华民族最宝贵的文化记忆与执着信念。

B.为了通过诗性表达和舞台呈现的平衡来引发当今创作者对于戏剧本体的思考,《只此青

绿》选择在创作手法上向中国古典文学创作寻根溯源。

C.《只此青绿》亮相哔哩哔哩跨年晚会时的实时在线观众达1.8亿,在央视春晚播出后频

繁上热搜,这些成果的取得源于制作理念和模式的创新。

D.《富春山居图》与《千里江山图》无疑都是妙品,都体现了“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

沉浸感,但只有后者体现了动静结合、人景同一的空间意识。

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第2页(共8页)

嘉禾

3.下列案例中,不符合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湖南卫视播出的电视剧《古剑奇谭》改编自同名仙侠类古装游戏,在制作上力求完美,

几乎幕幕有特效,处处藏玄机。

B.河南卫视推出的脱胎于洛阳龙门石窟佛像艺术的节目《龙门金刚》,一经播出便受到了

观众广泛好评。

C.东方演艺集团以中国生肖文化为基点,创作了以打击乐演奏和舞蹈为主要表演形式的舞

乐《中国故事·十二生肖》。

D.京剧裘派嫡系第四代继承人裘继戎,汲取了昆曲、秦腔、评剧和川剧等经典剧目的精华,

创作了舞剧《惊·鸿》。

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思路。(4分)

5.屈原是从长江流域走出的第一诗人,湖北省歌舞剧院拟将屈原的作品改编成优秀的舞蹈诗

剧,请结合材料一谈谈你对改编的建议。(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团圆(节选)

巴金

晚会结束,小刘打手电给我照路,走原路回去。一路上我很兴奋。不仅是王芳的演唱,

所有的节目都使我激动。我接触到那么丰富的精神面貌,那么广阔的心灵。

我离开军政治部的那天,到王主任的房里辞了行回来,小刘给我打好了铺盖卷,在住室

里等我。他要回到原来那个连队去。他向我表示了歉意。他虽然高兴回连队,可是他的讲话

和举动都流露出依依不舍的感情。我也不愿意这么匆匆地跟他分别。最后我同他约定过两个

月到那个连队去看他。

我并不曾失信。可是我去晚了些,已经是好几个月以后了。这中间我到过几个部队。我

常常怀念小刘,因为我一直没有得到他的消息。我后来忽然听说小刘在的那个连队打了胜仗,

把敌人占据的一个无名高地拿下来了。这些日子为了迎接国庆三周年,为了欢迎第二届祖国

人民赴朝慰问团,志愿军前沿各个部队都在打胜仗,到处都听得见这样的说法:“争取立功,

迎接亲人。”我听到了许多捷报以后,再得到那个连队的胜利消息,我很难制止想会见小刘

的欲望。过了国庆节,我便动身到那个连队去。我们在坑道里见到了连长。他已经得到了通

知,又热情又亲切地接待我。我和他交谈了半个钟头的光景,便提起小刘的名字,还说我想

见见小刘。

“对,对,刘正清,是个好战士!”连长点头说。

我连忙说明我跟刘正清很熟,并且把那次分别的情形也讲了。

“不凑巧,他回国去了。“连长略略皱起眉毛说。

我诧异地问道:“他回国去干什么呢?”我自己马上兴奋地接下去说:“参加国庆节观

礼吗?”

连长摇摇头说:“他挂了花,送回去了。”

“他挂了花?伤重不重?”我愣了一下,惊问道。

连长看了我一眼,声音低沉地答道:“两条腿都断了。”我变了脸色,着急地追问:“危

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第3页(共8页)

六中

嘉禾

险吗?”

连长昂起头说:“这个小青年还嚷着要回朝鲜来打美国鬼子呢!”

“他能回来吗?”我顺口问了这一句。话出口我才觉察到它是多余的了。

连长看了我一眼,激动地说:“要是真依他的话,他一定要回来。那天他跟着我上战场,

打到最后,主峰上还有个敌人的大母堡攻不下来,火力猛得很,我们牺牲了几个同志。我十

分着急,拿起一包炸药,打算自己冲上去炸掉它。刘正清拉住我的衣服,要求我把任务交给

他。他一上去就把母堡解决了。可是他自己满身是血,两条腿都完了。担架员来抬他,他还

说‘我要坚持,我要打’。我后来去看他,他皱着眉头,脸上没有一点血色,我却没听见他

哼过一声。我告诉他要给他请功,他还说自己没有好好完成任务,应当检讨。”

……

小刘虽然回国,但是我总算践了约,我在这个连队住下来了。

头两三天我睡在炕上,半夜里好像总听见小刘在讲梦话,其实全是我自己在做梦。我本

来打算在这里多住些时候,可是忽然接到王主任的电话,说是祖国来的慰问团就要到了,叫

我马上回到军政治部去。

我到了政治部,还是住在从前住过的地方。我几个月不来,山沟里也有了不小的改变。

人多了,路宽了,房屋增加了,树木也茂盛了。沟口用松枝搭了一个牌楼,上面有这样九个

字:“欢迎祖国人民慰问团。”走了一段路,见到好些熟人,还隐约听见文工团同志们的歌

声。我放好行李就去见王主任。

王主任在房里跟王芳谈话,一面在看手里的几张稿纸。他见我进去,跟我握了手,就把

稿纸塞到我手里让帮忙修改。我摊开稿纸一看,原来是她写的一首欢迎慰问团的《献诗》。

我还看到王主任修改的句子。她看见我不提什么意见,便挑出几个她自己认为不大妥当的句

子要我替她解决。这次我总算给她帮了一点忙。她满意地拿回诗稿就向我告辞。我要留住她,

她却笑着说:“我还要准备节目,再不回去,我们陈团长可要急死了。下次来吧。”

我就说:“那么我陪你走一段吧。”她还要推辞,我却跟着她走出了洞子。

出得洞来,我一开口就问起小刘的事情。她听到小刘的名字,马上说:“小鬼有个东西

要我交给你!”我连忙问:“什么东西?”她侧过头看了我一眼,脸色马上变了,压低声音

说:“笔记本。小鬼还说——”

“他怎么说?”我打断了她的话。

“他说他等了你几个月,他还以为你回国去了呢!”她答道,埋下头往前走,也不再看

我了。我过了半晌,才再问一句:“他伤得怎样?”我心里不好过,我好像又看到小刘那张

皮球似的脸,他笑得那么高兴地说:“我一定等着你!”

王芳一面走,一面说,好像在自言自语:“小鬼从医疗所上车回国的时候,两条腿都锯

掉了,他还在哼《歌唱祖国》,还说装好了假腿就回到前线来。他比我坚强多了。”

她一直不讲话,我后来实在忍不住又问一句:“他没有危险吧?”

她忽然抬起头,提高声音说:“他一定会活下去,比我们还活得久。他没有腿,也能做

许多、许多好事情。”她很激动,不过声音很坚决。但是这以后她又不作声了。

我们默默地走到了文工团的住室。我拿到笔记本,马上打开翻看,在第一页上,我看见

小刘亲笔写的四行字:

“忠于团,

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第4页(共8页)

六中

嘉禾

就要忠于自己的工作;

爱祖国,

就要爱自己的同志。”

王芳站在我旁边,低声念出了这两句话,然后解释道:“小鬼说他以后不一定能再见到

你,请你留下这个做纪念吧。这些字是他入团的时候写的。”

我郑重地放好了笔记本,跟王芳紧紧地握一次手,一个人慢慢地走回去。

(有删改)

文本二:

巴金的小说理论是他大量小说创作经验的总结和升华。他视创作为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

需要,是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主张创作面向读者,“把心交给读者”,和读者进行诚挚的情

感交流;同时认为“艺术的最高境界是无技巧”,肯定情感是创作的主要内容,形式和技巧

只是它的附庸。

(摘编自许德《论巴金的小说理论与批评》)

【注】1952年3月,以巴金为团长由文学艺术家组成的17人访朝代表团奔赴朝鲜前线,慰问志愿军战士,

在战火纷飞的前线度过了300多天;1961年,巴金根据在朝鲜的真实经历创作了中篇小说《团圆》。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当“我”离开军政治部时,战士小刘的种种表现透露出对“我”这个祖国来的客人无微

不至的关怀和依依不舍的深厚情谊。

B.为迎接国庆三周年和欢迎祖国人民赴朝慰问团,志愿军前沿捷报频传,“争取立功,迎

接亲人”的口号彰显出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革命豪情。

C.小说通过写“我”向连长了解小刘的情况和夜里做梦两件事,表现了“我”对小刘的思

念,也有对他受伤之后的牵挂,尤其有未能按时赴约的愧疚。

D.从写王芳创作欢迎慰问团的《献诗》和请人反复修改稿件的情节中,可以看出她是一个

富有才情、做事认真、具有革命热情的文工团青年。

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主要采用侧面描写,通过连长和王芳的讲述和“我”的回忆,塑造了小刘的好战士

形象。

B.小说在塑造人物时主要运用了衬托的手法,用王芳的胆小懦弱反衬出志愿军战士的英勇

无畏。

C.小刘两条腿都锯掉了,还是坚信自己能回到前线去,表现出勇敢执着、坚强乐观的人物

特征。

D.小说中“我”的形象带有一定的作家自我抒发的色彩,读者可以从中窥测到作家的家国

情怀。

8.文本一以“我”的视角来叙述故事,请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6分)

9.文本二中巴金的小说创作理论在《团圆》中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6分)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第5页(共8页)

六中

嘉禾

李白传

李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

天才赡逸。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

陶沔居徂徕山中,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自蜀至长安,道未振,以所业投贺知章,读至《蜀道难》,叹曰:“子谪仙人

也。”乃解金龟换酒,终日相乐,遂荐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时事,因奏颂一篇,帝喜,

赐食,亲为调羹,诏供奉翰林。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力士耻之,摘其《清平

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帝每欲与官,妃辄沮之。白益傲放,与贺知章、李适之、汝阳

王琏、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饮酒八仙人”。恳求还山,赐黄金,诏放归。

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

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花

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

至金.陵.,著宫锦袍,坐傍若无人。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鱗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辟为

僚佐。磷起兵反,白逃还彭泽。璘败,累系浔阳狱。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尝救

其死罪。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

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遂沉水中。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

(选自《唐才子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花阴县里不得/骑驴

B.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花阴县里/不得骑驴

C.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花阴县里不得骑驴

D.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花阴县里不得骑驴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纵横,指纵横之术,通常指以辩才陈述利害、游说君主的方法。

B.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楚辞》《春秋》,是历代儒客学子研学的核心书

经。

C.宰即县令、县长的别称。例如春秋时陈国苦县的县长称为县正;鲁国中都县的县长则称为

县宰。

D.金陵,南京最雅致而古老的正式名称。南京别称还有建康、江宁、石头城、天京、应天

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母梦见太白金星而生下李白,所以李白的名字中有“白”字。李白天赋过人才华横溢。

B.贺知章很欣赏李白的诗才,感叹他是遭贬的仙人。李白后经贺知章推荐,担任翰林供奉。

C.郭子仪曾是李白的恩人。后来,李白受牵连下狱,郭子仪又请求用自己的官爵来赎免李

白的死罪。

D.朝廷上下,李白都表现出放荡不羁的个性,说明李白是个决不“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尝救其死罪。(4分)

(2)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选自《氓》)(4分)

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第6页(共8页)

六中

嘉禾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登太白峰①

李白

西上太白②峰,夕阳穷登攀。

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③。

愿乘泠风④去,直出浮云间。

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

一别武功⑤去,何时复见还。

【注】①本诗作于由于朝廷昏庸、权贵排斥,李白“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政治抱负无法实现的背景下。②太白:这里指太白

星,即金星。③天关:古星名,又名天门。④泠风;和风,清风。⑤武功:地名,一说山名,在今陕西省武功县。

14.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中两个“太白”,前者是山峰名,后者是星宿名,诗人运用相关联想,登太白峰而见

太白星,极富情趣。

B.开头两句写道,诗人从西攀登太白山,直到夕阳残照,才登上峰顶。既从侧面烘托出太

白山的雄峻高耸,又照应了诗题。

C.第三、四句与《蜀道难》中“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都是从正面实写太

白山的险峻雄奇。

D.第五句到第八句想象奇特,诗人想象自己乘着清风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