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全册各章节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提炼汇总_第1页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全册各章节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提炼汇总_第2页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全册各章节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提炼汇总_第3页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全册各章节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提炼汇总_第4页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全册各章节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提炼汇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转 第一课 物质的分 第二课 物质的转 第二节离子反 第一课 电解质的电 第二课 离子反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 第一课 氧化还原反 第二课 氧化剂和还原 重点难点突 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 第一节钠及其化合 第一课 活泼的金属单质—— 第二课 钠的几种化合 焰色试 第二节氯及其化合 第一课 氯气的性 第二课 氯气的实验室制 氯离子的检 第三节物质的 第一课 物质的 第二课 气体摩尔体 第三课 物质的量浓 重点难点突 第三章铁金属材 第一节铁及其化合 第一课 铁的单 第二课 铁的重要化合 第二节金属材 第一课 金属材 第二课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 重点难点突 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 第一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 第一课 原子结 第二课 元素周期 核 第三课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 第二节元素周期 第一课 元素周期 第二课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 第三节化学 第一课 离子 第二课 共价 重点难点突 第一章第一节第一课 物质的分①组成分子的原子数目和成键方式不同,如氧气(O2)和臭氧(O3【典例1 了臭氧,反应的方程式为3O22O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思路启迪]解答该题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关键点:(1)同素异形体的物理性[解析]氧气与臭氧的转化只有一种反应物,所以不属于化合反应,A误;由氧元素可形成O2、O3单质,当O2O3时不属于纯净物,B项错误;O2、O3均为氧元素的同素异形体,C项正确;O2O3属于不同物质,所以该过程为化学变化,D[答案]【典例2 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 碱酸盐ABCDH+OH-的化合物;盐:由金属阳离子(或NH4)与酸根组成的化合物;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解析]A;B;D[答案]酸性氧化物(如CO2、SO2CaO、MgO等)、两性氧化物(如Mn2O7CO2CO、NONa2O2、Mn2O7分类:910-9~10-7m10-9m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FeCl3Fe(OH)3Fe(OH)3应[思路启迪]解答该题的关键点是清楚几种不同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解析]胶体和溶液、浊液的本质区别在于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不同,A项错误;从物质分类角度看,D[答案]Fe(OH)3(2)△(3)化学方程式:FeCl3+3H2OFe(OH)3(胶体)+3HCl(4)FeCl3②方法②实验现象:Fe(OH)3【典例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Fe(OH)3Fe(OH)3FeCl3Fe(OH)3质及分离方法;Fe(OH)3胶体的制备过程中应特别注意:FeCl3饱和溶液的加入要FeCl3出现红褐色液体,错误;C项正确;D项,胶体与溶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答案]1~100nm第二课 物质的转1】从H、O、S、K碱 [思路启迪]书写有关化学反应时注意题给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酸、4H2O、H2O2、SO3、SO2、K2O、K2O2(过SO3、SO2;属于碱性氧K2SO4(正盐)、K2SO3(正盐)、KHSO4(酸式盐)、KHSO3(酸式盐)。(1)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如SO3+K2O===K2SO4,SO2+K2O===K2SO3;(2)酸性氧+H2O,K2O+2H2SO4===2KHSO4+H2O碱(2)CaO+H2O===Ca(OH)2;(3)Zn+H2SO4===ZnSO4+H2↑;(5)Ca(OH)2+2HCl===CaCl2+2H2O;△CO2+2NaOH===Na2CO3+H2O(10)HCl+NaOH===NaCl+H2O。【典例2】如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反应, 甲乙丙丁ABCCD[思路启迪]解答此类转化问题时,首先要准确理解各类反应发生的条件,[解析 H2SO4和Na2SO4Na2SO4和NaOHNaOH和NaCl不反应,A错和KOH不反应,B错误;Cu与HCl不发生置换反应生成CuCl2,D错误;故选C。 第二节第一课 电解质的电HClBaSO4③SO2、CO2、NH3SO2、CO2、NH3BaSO4、AgCl【典例1 下列有关电解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NaOHNaOH②CO2CO2④FeCl3FeCl3⑤C2H5OH(⑥BaSO4、CaCO3 [解析]①NaOHNaOHCO2的原因是CO2H2O反应生成的H2CO3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CO2是非电电解质的定义;⑥虽然BaSO4和CaCO3的水溶液都不导电,但它们在熔融状态下[答案]1.H2SO4===2H++SO24-、NaHSO4=Na++H++SO24弱酸的酸式盐在溶液中完全电离,生成酸式酸根离子和阳离子,如NaHCO3=Na++HCO3。3.离子,还要看电离产生的离子浓度的大小,如CaCO3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溶于2】[解析]HNO3H+,属于酸类;Al2(SO4)3SO24酸HNO3=H++NO3盐碱盐NaHSO4=Na++H++SO24第二课 离子反(2)CaCO3都可用H++OH-===H2O来表示。NaHCO3“Na++H++CO23“Na++HCO3Ca(OH)2]:当作反应物时澄清溶液写成离子,悬浊液写成化学NH3·H2ONH3·H2O,浓溶液或加热写成NH3↑。【典例1】 :CO23CO2:2OH-+CO2=CO23[解析]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碳酸钙难溶于水,应写化学式,ABa2++SO24水中通入足量CO2无沉淀,产物是可溶的碳酸氢钙,C错误;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铁的氧化产物是Fe2+,D错误。[答案]Ba2+、Ca2CO23、SO24、SO23等;AgCl-、Br-、I-、CO23-等。OHFe3+、Cu2+、NH4、Ag+、Mg2+、Al3+、Fe2+、Zn2OH-不能大量共存。CO23SO23PO34-H+HCO3HSO3H2PO424H+反应的离子:c.OH-反应的离子:OH-NaClKOHCuSO4FeCl32 NO3SO24SO24CO23NO3NO3 A项Ba2+与SO24生成BaSO4沉淀;C项H+与CO23反应产生CO2气体;D项Fe3+的水溶液呈棕黄色。[答案 HNH4第三节第一课 氧化还原反1.3.【典例1】 [解析]A;B种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该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错误;CKMnO4热分解的反应中,Mn元素的化合价从+7价分别降到+6价和+4价,错误;D[答案]③采用“a×be-”形式表示得失电子数,a为得失电子的原子总数,b为每ab是“1”时省略“1【典例2 [思路启迪 分析电子转移表示方法的题目时首先要明确双线桥表示电 A项中应转移12e-;C项中得失电子标反了;D项单线桥上不用注[答案 第二课 氧化剂和还原O2、Cl2、Na、Mg、Al、H2、MnO2、CO2、CO、盐FeCl3、KMnO4、FeSO4、HNO3HCl、H2S、△【典例1 实验室制取少量的氮气常利用的反应是NaNO2+NH4ClNaCl+N2↑+2H2O A.NaNO2是还原剂B.N2只是氧化产物C.NH4ClD.N2[思路启迪 解决此类问题时,要准确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概念[解析 “化合价变化”如下 NaNO2+NH4Cl=====[答案 1.△一种反应物不一定只表现出一种性质。如反应2KMnO4

MnO2+O2KMnO4Na+(F-)。△如:4HCl(浓)+MnO2

Fe+S

氧化性:Cl2>S【典例2 根据反应 A.Br-、Fe2+、 B.I-、Fe2+、C.Br-、I-、 D.Fe2+、I-、 [解析]反应①中还原剂是I-,还原产物是Fe2+,故还原性:I->Fe2+;Fe2Br-,故还原性:Fe2+>Br-,所以还原性I->Fe2+>Br-。[答案 ①同时含有几种还原剂时FeBr2Fe2+>BrCl2,Fe2+Cl2②同时含有几种氧化剂时Fe3+、Cu2+、H+FeFeFe3+反应,然后依次为Cu2+、H+。中间价态,即其产物的价态既不相互交换,也不交错。例如:H2SH2SH2SO4H2S。S,SO2(2)【典例3】 在含有Cu(NO3)2、Mg(NO3)2、AgNO3的溶液中加入适量锌粉,首 [思路启迪]解答此类问题时首先要特别注意多种氧化剂之间氧化性强弱 的顺序为Ag+>Cu2+>H+>Mg2+,故混合液与锌粉反应时,首先置换出Ag。[答案 当溶液中同时含有几种还原剂时当溶液中同时含有几种氧化剂时突破点一1】掌握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能熟练判断一种物质是否是电10种物质:①铜②稀硫酸③氯化氢④氨气⑤空气⑥二氧化碳⑦金属汞(俗称水银)⑧氯化钠⑨硫酸钡⑩氯气[思路启迪](1)切入点:判断一种物质是否为电解质的经验规则:酸、碱、10BaSO4[答案](1)稀硫酸、空气(2)硫酸钡(3)氨气、二氧化碳(4)铜、金属H2ONH3、SO2们与水反应的生成物NH3·H2O、H2SO3能电离出离子,所以NH3、SO2都是非电解突破点二【典例2】 NH4SO24NH4SO24C.在碱性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Na+、K+、Cl-、HCO3NO3CO23[思路启迪](1)切入点:解此类题目时要注意抓住限制条件。常见的限制(2)[解析 3不能大量存在,C项错误;Ca(OH)2与CO23生成CaCO3沉淀,D项错误。 突破点 溶液所含离子的综合推【典例3】 KCl、K2SO4、Na2CO3、KCl、BaCl2、Na2SO4、Na2SO4、KCl、K2CO3、三次检测结果中 次检测结果不正确(提示:Ag2SO4第一步向溶液中滴加过量 (填化学式)溶液,其目的是检验23第二 加入过量的Ba(NO3)2溶液,其目的 [思路启迪](1)切入点:离子推断可以把实验操作、离子反应、离子共存、[解析](1)溶液中,BaCl2Na2SO4、K2CO3BaSO4、BaCO3沉淀,故第二次检测结果不正确。(2)SO24的检验可用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23-的检验用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SO24会对Cl-的检验产生干扰,故应先SO24并将其除去。[答案](1)二(2)HNO3SO24,并将其除去AgNO3Ag++Cl-MnO4CrO24Cr2O27突破点 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及应【典例4】 [思路启迪](1)切入点:解此类题目时要注意该题考查物质的哪个性质。[解析]H2SO3、HI、FeCl2)和还原产物(分别为HI、FeCl2、NO)根据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H2SO3>HI[答案]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第一节第一课 活泼的金属单质——(2)Na2CO3属钠 表面变 属钠

生成Na2O生成

—― NaOH潮解⑤ 白色块状物质NaOH潮解⑤

④—―④⑤Na2CO3·10H2O===Na2CO3+10H2O

生成(2)化学方程式:2Na+2H2O===2NaOH+H2↑,还原剂:Na,氧化剂:H2Oa.钠与酸溶液反应时先与酸反应生成H2。a.NaFe2(SO4)36NaOH+Fe2(SO4)3===2Fe(OH)3↓+3Na2SO4b.NaK2SO4溶液的反应ρ(煤油)<ρ(钠)<ρ( CO2液NaO2Na2O,Na2O与水反应生成NaOH,NaOH又吸收空气中的H2OCO2Na2CO3·10H2O,Na2CO3·10H2ONa2CO3C[答案]第二课 钠的几种化合 焰色试注:(1)Na2ONa2O2成盐和水外,还有O2生成)。(2)Na2O2O221∶21∶1。Na2ONa2O2与水、CO2,Na2O2Na2O2Na2O2O2,如:Na2O2+SO2===Na2SO4。2.Na2O2H2O、CO2的反应(1)氧化剂是Na2O2,还原剂是Na2O2。(2)Na2O2H2O、CO2总式为2CO2+2Na2O2===2Na2CO3+O2Na2O2CO2H2O(g)Na2O2CO2CO2,Na2O2H2O(g)发生反应。【典例1】CO和H2的混合气体21.2g,与足量O2反应后,通过足量 A.21.2 B.14C.6.78 D.CO2、H2O 已知有关反↑,2Na2O2+2CO2===2Na2CO3+O2将上述化学方程式合并可得:Na2O2+H2===2NaOH,Na2O2+CO===Na2CO3COH2Na2O2COH2[答案 CO2H2ONa2CO3中的CO、H2OH2的质量。Na2CO3NaHCO3(1)水溶性:Na2CO3NaHCO3Na2CO3NaHCO3。水溶液酸碱性:Na2CO3、NaHCO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A,A②实验结论:Na2CO3NaHCO3CO2H2O。由此可知,Na2CO3的热稳定性比NaHCO3强。(3)Na2CO3和NaHCO3同时倒入试管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两个气球体积均膨Na2CO3+2HCl===2NaCl+H2O+CO2↑,CO23+2H+===H2O+CO2↑;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HCO3+HCl===NaCl+H2O+CO2HCO3+H+===H2O+CO2↑。注:(1)NaHCO3NaHCO333CO2HCl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时,反应分两步进行。 后 有气体产Na2CO3NaHCO3Na2CO3NaHCO3Na2CO3NaOH2Na2CO3NaHCO3的是()ABCCaCl2D[思路启迪]解决该问题时要准确CO23HCO3的性质差异,尤其要3(HCO3+OH-=CO23CO23[解析]A项中发生的反应分别为Na2CO3Ca(OH)2===CaCO3CaCO3↓+Na2CO3+2H2O,两者现象相同均产生白色沉淀;B稀盐酸时,NaHCO3溶液反应更剧烈;CNa2CO3CaCl2发生反应:Na2CO3+CaCl2===CaCO3↓+2NaCl,产生白色沉淀,NaHCO3与CaCl2不反D项逐滴加入盐酸时,NaHCO3,Na2CO3[答案]Na2CO3(1)Na2CO3(2)Na2CO3结论:不同的滴加顺序产生不同的现象,这也是不用其他试剂就可鉴别Na2CO3【典例3】 [思路启迪]解决有关焰色试验问题时要熟练掌握并记忆焰色试验是部分 焰色试验是钠元素的性质单质钠和钠的化合物的焰色试验为黄色B[答案 第二节第一课 氯气的性1.Cl2时,122.Cl2的化学性质Fe、Cu)氧Cl2H2P、S、CCl2Cl2FeCl2:Cl2+2FeCl2===2FeCl3;Cl2SO2:Cl2+SO2+2H2O===2HCl+H2SO4【典例1】 的非金属单质,具有强氧化性,变价金属与Cl2反应生成高价态氯化物。[解析]CuCuCl2CuAFeFeCl3,FeFeCl2,与题意BFeFeCl3FeCl2,与题意不符,CAlAlCl3AlAlCl3,与题意DD。[答案 Fe)反应时得到H2。离子方程式为Cl2+H2OH++Cl-+HClO。“四离子”是:H+、OH-、Cl-、ClO(2)【典例2】 [思路启迪]解答有关氯水性质问题的关键是清楚氯水中的各成分及其性质:Cl2决定了氯水的颜色,HClO决定了氯水的漂白性和不稳定性,H+决定了氯水的酸性,ClAg+AgCl。[解析]AHClBCD[答案 NaOH化学方程式:Cl22NaOH===NaClNaClOH2O。漂白液的有效成分为NaClOCa(OH)2化学方程式:2Cl2+2Ca(OH)2=CaC2+Ca(ClO)2+2H2O。Ca(ClO)2、CaCl2Ca(ClO)23.CaCl2【典例3】 B.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lO)2、CaCl2Cl2NaOH溶液反应生成的混合物,其有效成分为NaClO;漂白粉是Cl2与石灰乳Ca(OH)2Ca(ClO)2。因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钙和次氯酸钙,是混合物;漂白液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和次氯酸钠,是混合物,故A错误;因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氯化钙和次氯酸钙,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所以B选项是错误的;因为澄清石灰水中错误;利用HClO的酸性弱于碳酸,浸泡一段时间,让CO2、H2O与Ca(ClO)2HClO,D[答案 漂白液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钠(NaClO);漂白粉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钙[Ca(ClO)235%;漂粉精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钙[Ca(ClO)2],含有70%。第二课 氯气的实验室制 氯离子的检MnO2、KMnO4、KClO3等)来制取。如MnO2+4HCl(浓Cl2。NaOH常用湿润的淀粉KICl2粉KICl21】在实验室中用二氧化锰跟浓盐酸反应制备干燥纯净的氯气。进 接 ; 接 ; 接 NaOH溶液的作用是 化学实验中常用湿润的淀粉-KICl2产生,可观察 ,反应化学方程式 ②NaOH [思路启迪 [解析](1)按照制备气体的“反应装置→净化装置→收集装置→尾气处理Cl2HClH2SO4Cl2;NaOHCl2。湿润的淀粉-KICl2:Cl2+2KI===2KCl+I2,I2[答案 除去氯气中的HCl杂 吸收过量的氯 Cl-的检验AgNO32.Cl-【典例2】检验某未知溶液中是否含有氯离子(Cl-正确的操作A.AgNO3BAgNO3失C.AgNO3D.AgNO3[思路启迪]Cl-AgNO3HNO3HNO3[解析]ACO23等的干扰;BAg2CO3HClAgClDCl-。[答案 AgCO23-、SO24)的干扰。ClSO24-、CO23ClSO24Ba(NO3)2CO23Cl-第三节第一课 物质的n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mol)计量标准:1mol0.012kg12C原子数相同,约为6.02×1023。基准量:0.012kg12CNAmol-1。(3)近似量:6.02×1023mol-1。注意:(1)“1“1“1子、电子、原子团等),但不能表示宏观物质,如不能说“1molNA1mol1molCH4NA5NA。涉及稀有气体时要注意He、Ne、Ar为单原子分子,O2、N2、H2等为双原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mol6.02×1023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粒子的集合体就是1mol,0.012kg12C6.02×102312Cmol2mol1mol[思路启迪]抓准“n“mol 且1mol任何物质都约含有6.02×1023个粒子如1molO2中约含有6.02×1023个氧分子,约含有2×6.02×1023个氧原子,A项错根据规定,1mol粒子集合体所含的粒子数与0.012kg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相同即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约为6.02×1023个,B项正确;物质的量是基本物理量,摩尔是它的单位,C项时,应为1mol水中含有2mol氢原子和1mol氧原子,D项错误。[答案 +表述微观粒子的物质的量时,必须指明微观粒子的种类,例如:1molH、1molH21molH+1mol(4)根据摩尔的基准规定,0.012kg12C1mol,即摩0.012kg12C概念: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符号:M,单位:g·mol-1关系:物质的量(n)、物质的质量(m)与摩尔质量(M)之间存在的关系为=m/MmM=nM=m原子,M=M(g·mol-1)(确定化学式) M=m(粒子)·NA=1·%+2·%+3·%+…(n1%、n2%…表示物质的量的分数)=。n(5)M1=D×M2(D为相对密度1,进行概念辨析时要注意相应的单位。【典例2】 A.NaOH的摩尔质量为40gB.1molO2C.1molOH-17g·mol-1 注意区分摩尔质量(M)与1mol物质的质量(m)以及物质的相对 B错误;质量单位为g,C错误;物质的摩尔质量以g·mol-1为单位时,在数值上与它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相等,D正确。[答案 gg·mol-1 n、m、M、N、NA之间的关系:=n= N

mn=M = 【典例3 下列有关阿伏加德罗常数(NA)的说法错误的是 A.32gO2B.0.5molH2OC.1molH2OH2OD.0.5NA个氯气分子的物质的量是0.5[解析]32gO21mol,氧原子数为2NA,A误;0.5molH2O中原子数为0.5mol,D[答案]

第二课 气体摩尔体1.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符号:Vm,单位:L·mol-1L/mol。1mol22.4L0℃,101kPa22.4L/mol22.4L·mol-1,22.4L·mol-1只是气体摩尔V①气体的物质的量 V

V ④气体的密度ρ= = ⑤气体的摩尔质量M=Vm·ρ=ρ×22.4L/mol(标准状况)。4.M的常用计算方法m根据物质的质量(m)和物质的量(n):M=n根据一个粒子的质量(m)和阿伏加德罗常数(NA):M=NA·mMM(相对原子质量)=m原子 根据标准状况下气体的密度ρ:M=ρ×22.4L·mol-1根据气体的相对密度(D=ρ1/ρ2):=D【典例1】 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11.2LCO2所含的原子数为1.5NAB.常温常压下,48gO33NAC.标准状况下,22.4LH2ONAD.标准状况下,22.4LH2NA 涉及Vm≈22.4L·mol-1的问题时先看条件是否为标准状况, 常温、常压(非标准状况)下11.2LCO2的物质的量不是0.5mol,所含原子数不是1.5NA;48gO3的物质的量为1mol,所含氧原子数为3NA;标准状况下H2O为液态,不能应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其物质的标准状况下22.4LH2的物质的量为1mol,所含氢原子数为2NA。[答案 使用“22.4L·mol-122.4L。L·mol-1L;数值“22.4”为近似值。(4)【典例2】 L一氧化碳气体一定比1L氧气的质量小[解析][答案]第三课 物质的量浓cB=V“L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如0.1mol·L-1AlCl3溶液中,c(Al3+)=0.1mol·L-1,c(Cl-)=0.3mol·L-1。ag(CuSO4·5H2O)

1

Mg·mol-1,VL(1L所得溶液的密度为ρg·cm-3。V

Vm溶液V=ρ溶液V

mol× =

×1×10-3 V

c= mol·L-1

c(浓)·V(浓)=c(稀)·V(稀)②混合时:c(混)·V(混)=c1V1+c2V2 m溶质

m溶液

B=

K2SO4c(K+)=2c(SO24-)=2c(K2SO4Na2SO4NaClc(Na+)=2c(SO24-)+c(Cl-),c(Nac(Clc(SO242

mol/L=2mol/L【典例1】 若从中取出50mL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为 若将这50mL溶液用水稀释到100mL,所得溶液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 mol·L-1,SO2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解析

=0.1

=0.2mol·L-1mol·L-1c·V·M=0.2mol·L-1×0.05L×142g·mol-1=1.42g。1Na2SO40.1mol·L-1Na+2量浓度为0.2mol·L-1,SO2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1。

cBnBVV和溶液的体积(L),cB。(3)nB。180°→180°后塞紧,再(2)480mL500mL100mL1.0mol·L-1NaCl 根据cB= 可知MB(溶质的摩尔质量)为定值实验过程中不规范的 作会导致mB、V的值发生变化,从而使所配制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产生误差。若mBcBVcB偏小。1)。由于操作时是以刻度线为基准加水,液面超过刻度2)。与仰视刻度线恰好相反,液面低于刻度线,故加水【典例2】 实验室配制500mL0.2mol·L-1的Na2SO4溶液,实验操作步14.2g1~2cm2~3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 (填字母)少的仪器 下列情况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 (填字母)b.没有进行上述操作步骤D规范性方面注意VmL[解析](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转移、 根据c= nc偏低;c.Vc偏低;d.mc偏高;e.无[答案 药 胶头滴 500mL容量 nc=V凡是使n增大的因素,使c偏大。凡是使n减小的因素,使c偏小。凡是使V增大的因素,使c偏小。Vc突破点 Na2O2的性质及应【典例1】将O2、CH4、Na2O2置于密闭容器中,用电火花引燃,恰好完全反应容器中无气体剩余由此得出原混合物中O2CH4Na2O2的质量之比为 [思路启迪](1)切入点:三种物质都恰好完全反应,容器内没有氧气剩余,Na2CO3NaOH。(2)Na2CO3NaOH 117g8g8g a②1mola2

mol1mol2

g·mol-1=12g·mol-1,Al3

-1=9g·mol-1 子质量 =10g·mol-10.1× 突破点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鉴【典例2】 有两支试管分别装有Na2CO3和NaHCO3溶液下列方案中判断 (1)切入点:熟练掌握Na2CO3和NaHCO3的性质差异及常用的鉴3CO23CaCO3↓;Na2CO3[解析]Na2CO3、NaHCO3Ca(OH)2CaCO3↓,ANa2CO3、NaHCO3HCl、NaHCO3Na2CO3HClNaHCO3NaCl,B、DNa2CO3CaCl2CaCO3↓,NaHCO3CaCl2,C[答案 Na2CO3NaHCO3CaCl2BaCl2Na2CO3NaHCO3。(4)pH,pHNa2CO3。突破点 新制氯水成分和性质的多样【典例3】 A.NaHCO3(H+)D.向AgNO3溶液中滴加新制氯水,生成白色沉淀(Cl-) A项,新制氯水中存在H+,与NaHCO3反应产生CO2;B项,新制氯水能使红色布条褪色是因为新制氯水中存在HClO,具有漂白作用;C项,新制氯水中存在Cl2,能够将Fe2+氧化为Fe3+,故滴加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D项,新制氯水中存在Cl-,能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答案 突破点 对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的理【典例4】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标准状况下,11.2LSO3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B.在常温常压下,22.4LO2含有的原子数为2NAC.在标准状况下,11.2L氩气所含的原子数目为0.5NA (2)关键点:弄清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解析]ASO3A、BC,11.2L =0.5mol,氩气为单原子分子,故所含原子的数目为22.4D原子数就不相同,D[答案]第三章第一节第一课 铁的单(1)(2)FeFe2Fe3①Fe――→弱氧化剂③Fe――→强氧化剂2Fe+3X22FeX3(XF、Cl、FeH2SO4Fe3+。a.CO2:C+O2

CO:CO2+C

2CO②铁的生成:Fe2O3+3CO

2Fe+3CO2③炉渣的形成:a.CaCO3

b.CaO+SiO2

CaSiO3 ba[思路启迪]解决铁与水蒸气反应时要准确把握铁的典型性质,铁不与冷、Fe3O4H2。 铁与H2O(g)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Fe3O4和H2;Fe3O4与HCl反应生成FeCl3(棕黄色)和FeCl2(浅绿色)。[答案 FeH2OFe不与冷水、热水反应,在常温下Fe暴露在空气中产生铁锈(Fe2O3·xH2O)Fe3Fe+4H2O(g)

Fe3O4+4H2第二课 铁的重要化合Fe的常见化合价只有+2价和+3价,Fe3O4是黑色具有磁性的晶体,可以看成由FeO和Fe2O3按物质的量之比1∶1组合而成的复杂氧化物通常也可写FeO·Fe2O3FeO、Fe2O3属于碱性氧化物,Fe3O4不属于碱性氧化物,均不溶于水。(4)从价态分析,FeO有还原性,Fe2O3有氧化性,Fe3O4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FeO与Fe2O3Fe元素价态相邻,两者不会反应。FeO、Fe3O4遇氧化性酸HN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2+3Fe(OH)3,Fe(OH)2Fe(OH)2O2Fe(OH)3Fe(OH)2、Fe(OH)3【典例1】 的澄清石灰水中,得到60g沉淀,则该氧化物是( 灵活运用n1/n2=N1/N2确定化学式。[解析 mol× 含氧原子为0.6mol

=mol,N(Fe)∶N(O)=0.4∶0.6=2∶3,即氧化物为Fe2O3。 结合

COCO2n(CaCO3)=n(氧化物中氧原子)。Fe(OH)2NaOHFeSO4NaOH2.原理(1)Fe2+FeFe2+Fe3+;(2)除去溶液Fe(OH)2O2Fe(OH)2O2。O21mol·L-1NaOHFe(OH)2Fe(OH)2方法2:装置如下图所示。实验时,先打开弹簧夹K,再将分液漏斗的旋塞打开,使稀硫酸与铁粉作用,用产生的H2排出装置中的空气;然后关闭K,使生H2FeSO4NaOH2】Fe(OH)2 Fe(OH)2的环境,从而防止Fe(OH)2被O2氧化为Fe(OH)3,另外为保证实验成功,Fe2+不[解析] 要较长时间看到Fe(OH)2沉淀必须在制取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和空气接触。对比3个实验可以发①中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滴管伸入放有还原性铁粉的硫酸亚铁溶液中,可以较长时间观察到Fe(OH)2白色沉②中生成的氢氧化亚铁能够与空气中氧气发生反4Fe(OH)2+O2+2H2O=4Fe(OH3,导致不能长时间观察到氢氧化亚铁白色沉淀③中加入有机物作隔离层和空气接触少能较长时间观察到Fe(OH)2白色沉淀。[答案 Fe(OH)2NaOH(3)FeSO4铁元素有三种价态:023如2Fe+3Cl2=====3Fe+4H2O(g)

Fe3O4+4H2如Fe3+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可被还原为+20如△3CO+Fe2O32Fe+3CO2→NO3MnO4SO23Cl2Fe3Fe2+的检验—3】欲证明某溶液中含有Fe2Fe3+,进行如下实验操作时最佳顺序为()KMnO4溶液③加入少量KSCNA.①③B.③②C.③①D.①②③[思路启迪]在分析Fe2+、Fe3+检验题型时,既要熟悉各自的检验方法,Fe3KSCNFe2KSCNFe2+Fe3KSCNKSCN,如果溶液Fe2+Fe3+。[答案]Fe2+[Cl2KMnO4(H+)等]氧化为+Fe3+只具有氧化性,可被弱还原剂(Fe、CuFe2Fe3+SCN-结合形成血红色物质,Fe2+SCN-不会产生血红第二节第一课 金属材【典例1】 B. [解析 生铁为铁的合金,其硬度比铁的大[答案 (2)△4Al+3O22Al2O3(2)H2SO4离子方程式:2Al+6H+===2Al3++3H2H2SO4NaOH:2Al+2OH-+2H2O=2AlO2(1)H2SO4:Al2O3+3H2SO4===Al2(SO4)3+3H2O。(2)NaOH:Al2O3+2NaOH===2NaAlO2+H2O。(3)【典例2】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分别放在甲、乙两烧杯中,各加等质量的铝,生成氢气的体积之比为5∶7,则甲、乙两烧杯 D.反应间的定量关系无论是铝与酸反应还是与碱反应,Al和H2的关系都是2Al~[解析]H2体积比为1∶1,1VHClH2

3VNaOHH2[答案 1气的体积比为 <1,则必定是3第二课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 O2 化学计量数 扩大NA2NANA物质的 2 1 256g32g8844.8L22.4L44.8(1)各种符号的书写要规范。要注意字母的大、小写,如“M质量,而“m”表示质量;“N”表示微粒数,而“n”表示物质的量。【典例1 Al2Al+2NaOH+2H2O===2NaAlO2+3H2Al的物质的量 参加反应的NaOH的物质的量 ,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生成标准状况下H2的体积 [解析 =0.4mol 设参加反应的NaOH物质的量是n则2Al 0.4 =,n=0.4

=0.8mol/L设生成标准状况下H2的体积是V2 3×22.40.4 mol×3×

=13.44L[答案 (1)0.4 (2)0.4 0.8(3)13.44NaOHn(NaOH)。HCln(HCl),不带单位。COFe2O3CO2△3CO+Fe2O3=====(2)3CO~3CO2~3CaCO3CO~CaCO3CCuSO44g,据此可求参加反应的Fe的质量。 64-56=8→ 4 所以m(Fe)=28g2△2NaHCO3=====Na2CO3+H2O↑+CO2193.1g,原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 g将剩余固体溶于水配成300mL溶液,其中c(Na+) L[思路启迪]“差量法”解题的关键在于寻求差量与物质之间的比例关系,[解析 (1)设混合物中NaHCO3的质量为m,则Na2CO319g-8.4g=10.6gNa2CO319g-3.1g=15.9 物质的量 =0.15 n(Na+)=0.3mol,CO2x 0.15

=1mol·L-1 =⇒x=0.15 V(CO2)=n·Vm=0.15mol·22.4=3.36L[答案 (2)1 突破点 Fe3+、Fe2+、Cu、Fe之间的转【典例1】已知Cu+2Fe3+===Cu2++2Fe2+,Zn+2Fe3+===Zn2++2Fe2+,现把等物质的量的CuSO4、FeCl3和Zn三种物质置于盛有水的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容器中除SO24、Cl-外还有( [思路启迪](1)切入点:要考虑到一种金属与多种阳离子发生反应时,阳可得出氧化性:Fe3+>Cu2ZnFe3+反应,1molFe30.5molZn0.5molZn0.5molCu0.5molCu2+,即Fe2+、Zn2+、Cu2+、Cu。[答案]I-、Fe2+、Br-。含等物质的量浓度的H+、Fe2+、Fe3+、Cu2+、Zn2+的溶液中加入镁粉,反应的先后顺序为Fe3+、Cu2+、H+、Fe2+、Zn2+。物质的量浓度的H+、Fe3+、NH4的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的先后H+、Fe3+、NH4。突破点二Fe(OH)2【典例2 用下面两种方法可以制得白色的Fe(OH)2沉淀方法一:用FeSO4溶液与不含O2的蒸馏水配制的NaOH溶液反应制备。(1)除去蒸馏水中溶解的O2常采用 (2)Fe(OH)2O2NaOHFeSO4NaOH O2NaOH (2)在试管Ⅱ里加入的试剂 为了制得白色Fe(OH)2沉淀,在试管Ⅰ和试管Ⅱ中加入试剂,打开止水 Fe(OH)2 [思路启迪 (1)切入点:熟悉Fe(OH)2的制备原理是Fe2++2OH[解析 方法一Fe(OH)2FeSO4O2NaOHFeH2H2H2FeSO4H2O2Fe(OH)2Fe(OH)3。[答案]方法一:(1)煮沸(2)Fe(OH)2O2方法二:(1)稀硫酸、铁 (2)NaOH溶Fe2+FeSO4O2。FeSO4NaOHFe2+FeSO4突破点 有关铝与酸反应的相关计3】将盛有等质量等浓度稀盐酸的甲、乙两个烧杯分别放在托盘天bmolAl,充分反应。若甲、乙两烧杯中酸均过量,则甲、乙两烧杯中净增量分别为 g乙两烧杯中产生H2的质量 [思路启迪](1)切入点:要考虑到金属镁、铝均能与盐酸发生反应,且使 甲烧杯 24a 22a乙烧杯 27b 24b22ag,24bg(2)H2MgAl24a=27b,a∶b=9∶8。[答案 (2)相 32

n(e-)=n11.2L(标准状况)H21 突破点 守恒法、差量法等在计算题中的应【典例4】 现有两种Na2CO3与NaHCO3的混合物X和Y已知Na2CO3受热难分解,而NaHCO3受热易分解:△2NaHCO3=====Na2CO3+CO2↑+H2O 灰水中,生成2.00g沉淀,则原混合物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 [思路启迪](1)切入点:要考虑到两种盐对热稳定性不同,NaHCO3解,但Na2CO3受热不分解。(2)CO2H2O△(1)2NaHCO3

2×84 62 0.312× =

)=g,Na2CO35.00g-0.844.16g△(2)2NaHCO3

Na2CO3+H2O+CO2↑,Ca(OH)2+CO2===H2O+CaCO32×=

解得w(NaHCO3)=67.2%[答案 (1)4.16 第四章第一节第一课 原子结知识点一原子的构 质量①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阳离子质子数=阴离子质子数=数量关系:原子序数=±符号ZAXmn【典例1】已知R2+核外有a个电子,b个中子。表示R原子符号正确的 B.aab2C.aab2 D.a-2R[思路启迪]解决此类问题应熟练掌握微粒各种物理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及 R2+核外有a个电子则R原子核外有(a+2)个电子即核内有(a+2)个质子,R的质量数为a+2+b。[答案 ④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核内质子数=(2)层上所排布的电子数也相同)。如 ―― 如 ――8(K2【典例2】 B.原子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的元素一定是金属元素 [解析]两个电子层,每层上都是2个电子,但铍元素是金属元素,故A错误;B中原子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的元素不一定是金属元素,如H。D中如K+最外层电子数与KA、B、D[答案]Li、Be、2C3O4H、Be、常见的“1010N3-、O2-、F-、Na+、Mg2+、1010NH21010NH4常见的“18(1)分子:Ar、HCl、H2S、PH3、SiH4、F2、H2O2、N2H4(3)阴离子:P3-、S2-、HS-、Cl【典例3 △①A++C-―― 除D、E外,请再写出两种含10个电子的分子: (3)除A+、B+外,请再写出两种含10个电子的阳离子: [思路启迪]解决涉及“10的“10[解析]10①分子:Ne、HF、H2O、NH3、②阳离子:Na+、Mg2+、Al3+、NH4、NH2NH4+OH=====

===2H2O,ANH4,BH3O+,COH-,DH2O,ENH3△[答案 (1)NH4A、B、C、D10NH4NH4H2O第二课 元素周期 核(2)1②同周期第ⅡAⅢA1(2)①位于过渡元素左侧的主族元素,即ⅠA族、ⅡA族,同主族、邻周期元素②位于过渡元素右侧的主族元素,即ⅢA族~ⅦA族,同主族、邻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之差为下一周期元素的种数例如氯和溴的原子序数之差为35-17=【典例1】 A.原子序数之差为2的两种元素不可能位于同一主族B.D-核外有36个电子,则元素D位于第四周期第ⅦA族Cx,则乙的原子x+4于第ⅢAx+19[思路启迪]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总结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相邻主族元素和[解析]2,却同位于第ⅠAA简单阴离子的核外电子与同周期的稀有气体相同,D-360KrDKrⅦA,Bx,则根据元素周期表结构可知乙的原x+2x+8x+18x+32,CⅠA第ⅢA2;②第四、2+10;③2+24,D[答案 同主族相邻元素原子序数的差值为周期所包含的元素种数,所以可能为2,8,18或32;根据第ⅡA族和第ⅢA族的位置关系及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推断出同周期第ⅡAⅢA1,1125。则确定其在周期表中位置的方法是先画出该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由其电子层数为2,确定其处于第二周期由其最外层有5个电子确定其处在第ⅤA2.00一二三四五六2比较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与000所在周期的下一个周期的第ⅠAⅡA01~5ⅦA~第ⅢA【典例2】 核反应不仅能发电也能制造元素。2016年初国际上确认,利用原子核间的撞击已制造出原子序数分别为113、115、117和118的四种新元素,填补了目前元素周期表的空白,其中113号元素与Al元素处于同一主族。下列 A.B.115ⅤAD.0A115周期第ⅤA族的金属元素,故B错误;117号元素是位于第七周期第ⅦA族的元CD[答案]002知识点三核 同位(2)分析原子表示符号的几组数字。AZX,只要Z相同,就是同种元Z均相同,是同种核素;Z相同,A不相同的互称同位素;Z不相同的不论A是否FOHAl3Na+、F-等,NH4OH-等。1

作为标准,XXM(核素)=m核素1如A、B、C…为某元素的不同核素,其原子数百分比分别为a%、b%、c%…则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MA·a%+MB·b%+MC·c%+…其中MA、MB、MC…分别表A、B、C…的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可根据各种核素的质量数按(2)【典例3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1H21HD.12C14C四种微粒是氢元素的四种不同粒子,A1H12H为1,中子数不相等的不同氢原子,它们是不同的核素,C正确;12C和14C由于6,68,为同素异形体,B[答案 (4)第三课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O2LiO2Li2O,NaO2Na2O2KO2KO2H2OKH2ORbCs弱【典例1】 [解析]AH2O应,故不能从盐溶液中置换出不活泼的金属,A氧化锂,而不是过氧化锂,B而降低,D烈,C[答案]碱金属单质易与O2、H2O(1)XH2稳定性HClO4>HBrO4>HIO4。弱【典例2】 下列关于卤素(用X表示)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卤素单质与水反应均可用X2+H2O===HXO+HX表示B.HX的热稳定性随卤素核电荷数增加而增强C.F2→I2[思路启迪]解决此类问题在熟练掌握卤族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同[解析]F2H2O2F2+2H2O===4HF+O2,AFI,HX,BF2I2的颜色为:淡黄绿色→黄绿色→深红棕色→紫黑色,CF2→Cl2→Br2→I2,D[答案 2第二节第一课 元素周期(1)②实例:11~17r(Na+)<r(Na);r(Cl-)>r(Cl)r(Fe3+)<r(Fe2+)<r(Fe)(4)②实例:r(O2-)>r(F-)>r(Na+)>r(Mg2+)>r(Al3+)【典例1】 [思路启迪][解析]A,4Al3+<Mg2+<Na+<O2-,A错误;C项,Na、Mg、Al、S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C错误;Na、K、Rb、Cs同属于第ⅠA族,其原子半径:r(Cs)>r(Rb)>r(K)>r(Na),D错误;S2-和Cl-核外电子数相同,但核电荷数Cl>S,故离子半径r(S2-)>r(Cl-);Na+和Al3+核外电子数相同,且核电荷数Al>Na,则离子半径,r(Na+)>r(Al3+),B项正确。[答案]1.元素(O、F(1)5(2)7【典例2 B.XYC.XYD.XY [解析]X原子半径比Y的大,说明XY的左边,原子序数XY小,X的非金属性比Y的弱,因此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XY的弱,XY,XY[答案](4)第二课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O、FFO最高正价-|最低负价6420【典例1】短周期元素R、T、Q、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其中T所处的周期序数与族序数相等。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D.TNaOH[解析]HBeAlTAl,据此可以判断出其他元素如表所示:氮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硅元素的强,所以NH3SiH4稳定,A正确;硫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硅元素的强,所以H2SO4比H2SiO3的酸性强,B正确;同一周期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半径逐渐增大,所以原子半径:P>N,即Al>Si>P>N,C正确;AlNaOH,D[答案]若A、B、C三种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如图所示位置,有关元素的各种性质均可排出顺序(但D不能参与排列)。如原子半径:C>A>B;金属性:C>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