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登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高中语文-登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高中语文-登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高中语文-登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高中语文-登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登高》教学设计学习目标:一、诵读品味诗歌,分析诗歌中抒发愁情所借助的方式(或手法、手段),理解典型意象在抒情中的重要作用。二、诵读品味诗歌,分析愁情背后所反映出来的诗人情怀,感受诗人的精神世界。识作者: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亲眼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大历五年(770年)冬,杜甫病逝,时年五十九岁。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探背景:该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秋天,杜甫时在夔州。这是五十六岁的老诗人在极端困窘的情况下写成的。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杜甫本入严武幕府,依托严武。不久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靠,只好离开经营了五六年的成都草堂。本想直达夔门,却因病魔缠身,在云安待了几个月后才到夔州。如不是当地都督的照顾,他也不可能在此一住就是三个年头。而就在这三年里,他的生活依然很困苦,身体也非常不好。一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百感交集。望中所见,激起意中所触;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于是,就有了这首被誉为“七律之冠”的《登高》。知常识:近体诗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是唐代出现的新诗体,严格讲究格律,分为绝句(五言四句、七言四句)、律诗(五言八句、七言八句)、排律(十句以上)三种,以律诗的格律为基准。律诗格律要求严密,常见的有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它们在格律上的规定如下:限字句:一般每首八句,分为四联。分别叫作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每联的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定韵脚:每首诗偶句句末必须押韵,一韵到底,首句可押可不押。调平仄:诗句中每个字用平声或仄声,都有基本的规定,一般按照平仄相同的原则处理。讲对仗: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对仗又分工对和宽对,工对要求词性和意义严格对偶,宽对只要求词性相近、意义大体相对即可。视野拓展:登高望远登高望远是古代文人情感抒发的载体,那么诗人在登高望远中往往抒发怎样的感慨呢?抒发悲秋之情、伤春之情。登高作为文人特定的抒情媒介,与秋一同构成充满迟暮感、沧桑感的感情组合,大大拓展了诗歌的审美空间。抒发“思古之幽情”,感怀历史沧桑,凭高吊古,表达借古讽今的思想。抒发怀人、怀乡之情。古人出游,交通不便,使古人“相见时难”,所以古人常常在诗歌中借登高表达怀人、怀乡之情。抒发家国身世之慨。这种蕴含忧国情绪的登高情怀与自身的坎坷遭遇融合在一起。任务学习:任务一:请同学们找出诗歌中一、二联的景物描写,感受这些景物描写是怎样体现出诗人的“悲愁”的?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二个意象来分析。任务二:请同学们从诗歌三、四联中找出直接体现诗人“悲愁”的词语,反复诵读品味这些蕴含愁情的词语,感受诗人浓郁深厚的情感。任务三:宋代学者罗大经《鹤林玉露》中说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有八层意思,试就此联作一番分析。任务四:微写作结合杜甫的诗句及对他的了解,深切感受杜甫诗歌中的诗人情怀。发挥联想与想象,写一段文字描绘杜甫的形象。要求:至少引用一、二句杜甫诗,200字左右。小结:拓展练习:幽居初夏陆游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注:陆游,著名爱国诗人,此诗写于晚年幽居山阴时。箨龙:竹笋的异名。问题:全诗是怎样体现“幽居初夏”之“幽”的?素材积累:杜甫诗歌名句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春望》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梦李白二首(其二)》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饮中八仙歌》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江南逢李龟年》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客至》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阁夜》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江村》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蜀相》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曲江二首(其一)》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旅夜书怀》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学情分析本堂课的学生是高一学生,在学《登高》之前,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杜甫的诗歌,已初步了解杜甫的生平和诗风特点。学生已学会在诵读过程中,体验诗人的情感,领悟诗歌的内容。新课程标准要求诗歌鉴赏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基于这一主导思想,这一课的学习,要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注重结合写作背景,品味语言,从而深层次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效果分析本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去探索、去思考,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为此,在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一、声情并茂的诵读。“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诗歌教学就得多一些诵读,教师适当地指导学生诵读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选择喜欢的方式进行诵读。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乐于思考,独立自学。教师在课堂中要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学习中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使学生真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学生就会积极自主地参与学习,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教材分析《登高》是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四第三单元“笔落惊风雨”专题下“诗从肺腑出”的一首唐诗。学习这一单元侧重要求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入诗歌的情境,感受古代社会生活与古人的情感世界,领略古人独特的审美情趣。鉴赏时,要注意知人论世;同时要注意在朗读中提高对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旨趣的感悟能力。《登高》作为伟大诗人杜甫的一首代表性律诗,古人评价它是“杜诗第一”、“古今七言律第一”,具有极高的鉴赏价值。学好此诗,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练习:幽居初夏陆游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注:陆游,著名爱国诗人,此诗写于晚年幽居山阴时。箨龙:竹笋的异名。1.诗人写景是如何从内容和技巧上突出表现一个“幽”字的?请简要分析。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1.在内容上:以“湖山胜处”“槐柳阴”“野径斜”“水满”“草深”等意象,写初夏景色之幽美以突出环境的幽静。在技巧上:以动衬“幽”,如“下鹭”;以声衬“幽”,如“鸣蛙”。2.前六句借“幽居初夏”之景,抒发了诗人怡然自得之乐(闲适之情)。尾联“叹息”:一叹自己志士已老,报国无成;二叹往日之旧交飘逝殆尽,顿生孤寂惆怅之感。课后反思这一堂课感受是:学生在学习诗歌时,能通过吟咏对诗人进行体味、鉴赏,从而丰富了自己的情感世界,提高文学素养。具体到几个问题:一个是平实,整堂课紧贴近文本的理解来设计问题,设计问题基本上都是围绕着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没有脱离文本。再一点,整堂课贯穿着对文本深入的理解,老师对学生的指导点评也是通过问题的解答而展开的。还有一点,老师对同学回答的点评很多,但同学之间的互评较少,这一点可以放开一些。对一个问题大家可以争论,其他同学对同学回答的问题可以进行点评,这样效果可能更好。课标分析中国是诗歌的王国,“诗言志”、“诗缘情”,是中国诗歌表现的人性的主张。杜甫诗云:“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古代诗人创作了流芳百世的诗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