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初中历史-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初中历史-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初中历史-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初中历史-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本节课的知识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我制定教学目标为:(1)知识与技能通过了解隋末农民起义,唐朝建立,唐太宗即位和善于用人、纳谏等内容,培养和提高客观、全面、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通过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培养和提高梳理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的能力。

通过对“贞观之治”原因的分析,认识“贞观之治”的实质,逐步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2)过程方法与能力了解和收集有关隋朝灭亡、唐朝建立和太宗即位的有关资料,探讨“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通过讲述唐太宗和魏征的故事,了解围绕唐太宗用人和纳谏;通过学生小组合作“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归纳贞观新政的主要内容”掌握贞观新政;以“三省六部制”为内容设计活动,掌握各个部门的职能;以唐太宗和“贞观之治”为题设计活动,最终对唐太宗这一重要历史人物和“贞观之治”这一重要历史现象作出自己的评价,从而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掌握探究式学习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贞观之治”的学习,进一步认识谦虚使人进步的道理,懂得一个全面发展、能成就事业的人,必须要关于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使学生逐步认识到唐朝是我国古代社会繁盛时期,激发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贞观之治「依据」唐朝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的封建盛世,唐太宗居安思危,以史为鉴的开明思想,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有利于社会发展,符合历史发展潮流,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贞观之治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奠定了基础。因此,学生重点掌握这一内容有利于后面的学习和对整个唐朝历史的认识。以及这一时期我国文化在当时乃至现在世界特别是亚洲的重要地位的理解。【教学难点】对唐太宗的正确评价「依据」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根据时代背景,实事求是的评价一位历史人物有一定的困难,他们往往会带着感情色彩,单纯的从“好”和“坏”出发,不能客观的分析,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教法学法】课堂是师生互动的双边教学的共同体,应将学生置于一种开放、主动、多元化的学习环境中,给学生创造自主探索,发展的空间与机会。同时,新课程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因此,本节课主要采用分组讨论法,自主探究法,多媒体展示法,材料分析法、活动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步骤】创设情境,歌曲导入:播放《贞观长歌》主题歌,教师讲解:这是讲述的是唐朝唐太宗的历史故事。设计意图:创设历史情境,营造历史学习氛围,从而导入新课。师生合作,讲授新课:第一篇章以史为鉴知荣辱隋朝灭亡:(1)教师提问隋亡的原因,学生回答,师生归纳总结:滥用民力和劳师远征是导致隋朝灭亡的直接原因;展示隋朝“滥用民力和劳师远征”的文字资料。滥用民力“大业元年,修筑东都(洛阳),每月役丁二百万,死者十之四五。大业三年四月,北巡,随行甲士50万,马10万匹。……七月,筑长城,发丁男百万,死者十之五六。大业四年正月,开永济渠,发河北郡民百余万,丁男不足,以妇女供役。……七月,发丁男二十余万筑长城。”劳师远征——三征高丽“大业七年,初征高丽。调兵征粮,集中军队113万、民夫200万,举国骚动。大业八年,征高句丽大败,被迫退兵。“近古出师之盛,未之有也”。大业九年,再征高丽。因礼部尚书叛乱,隋炀帝迅速撤兵。大业十年,三征高丽。高句丽遣使请降。”(2)展示隋朝暴政的文字资料以及隋末农民起义情况,展示隋朝的灭亡。唐朝建立:(1)学生回答唐朝建立的时间、人物以及都城。(2)简单介绍唐太宗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之变夺取政权。3、吸取教训,居安思危:多媒体展示文献资料:“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学生思考这段话的含义。教师小结:唐太宗亲历隋末的社会大动荡,亲睹隋朝的覆亡,他以史为鉴,居安思危,深刻认识到君民关系有如舟水,贞观年间的许多治国政策和措施就是依据这一开明思想而制定的。4、延伸拓展:“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你能举出历史上载舟,覆舟的例子吗?由此你得到怎样的启示?过渡:唐太宗亲历隋朝灭亡的教训,认识到了人民的力量,除此之外他还认识到人才的作用。第二篇章以人为镜明得失这是本课的重点,教科书主要讲述唐太宗开明的统治思想、开明的政策和措施以及治世局面的形成三个方面的内容。任用人才:首先展示唐太宗的人才库图片。教师总结:他任人唯贤,不避仇怨,不拘门第,歉收并用,“拔人物则不私于党,负志业则咸尽其才”,“弃其所短,取其所长”,一代能臣猛将尽为所用。其中既有原政敌魏征,又有出身贫寒的马周,还有贤相房玄龄、杜如晦等,贞观年代人才之盛,历朝少见。2、虚心纳谏:并让学生讲讲“唐太宗和魏征”的故事。最突出的则是魏征。魏征性格耿直,“凡所谏诤,委曲反复不从不止。”“所谏前后二百余事,凡数十万言”。从而使学生感悟唐太宗时期“从谏如流,谏臣盈廷”的局面。也正是由于关于纳谏,使唐太宗避免了许多错误,有力地推动了“贞观之治”的治世局面的出现。3、阅读思考:善于纳谏和用人对唐初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有何影响?师生归纳总结纳谏和用人对于唐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影响,认识到纳谏和用人的主要作用教师简述:唐太宗以其气度赢得贤才谏臣的支持,保证唐朝政治稳定和各种政策的施行,对治世局面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同样的道理,生活中,善于接受他人的意见,对自己有很大的帮助。过渡:总结归纳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学生回答后教师用图示展示出来,教师总结:贞观之治的形成除了以上学生回答的三点之外,还进行了改革,那就是“贞观新政”。从而导入第三篇章。第三篇章以民为天创盛世1、贞观新政:(1)请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课本P10,用你喜欢的形式归纳贞观新政内容(包括政治,经济,法律方面)。展示学生进行的归纳形式。(2)图示展示三省六部制,并让学生回答各个部门的职能。(3)小组活动:“黄河发洪水啦!皇上赶快下令派人抗洪抢险,那么这条政令应该是怎样下达并实施的呢?各部门的任务是什么呢?”将学生进行分组然后进行小组活动,学生分别针对这一事件进行商讨各部门的职能。(4)学生讨论:三省六部制的进步之处是什么?2、治世局面的形成:(1)多媒体展示两段资料:“(贞观初期)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贞观政要。纳谏》“(经过唐太宗一段统治后)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线,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资治通鉴》学生讨论两段资料的含义,对比说明唐太宗治国政策所起到的作用,及治世局面的形成。(2)展示图片,学生观察敦煌壁画“唐朝雨中耕作图”,感受经济繁荣景象,认识到治世局面的形成离不开人民的辛勤劳作。播放视频,加强印象。师:正是唐太宗实行的一系列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政策措施,才使得唐朝开始富强,你是如何来看待唐太宗的统治呢?(3)、试评价唐太宗的统治。唐太宗准备参与“评选十大杰出帝王”的活动,请你为他准备一份推选材料。

经过全民网络投票,唐太宗当选“十大杰出帝王”,请你为组委会准备一份颁奖词。经过全民网络投票,唐太宗当选“十大杰出帝王”,请你为他准备一份获奖感言。

通过活动来进行对唐太宗的评价,从而全面认识正确评价唐太宗。教师小结:采用诗歌形式进行小结,使得学生利于总结记忆。炀帝暴政隋速亡,李渊建唐都长安,

唐太宗年号贞观,善于用人和纳谏,

三省六部隋首创,唐朝沿袭并完善,

修订《隋律》轻又简,《唐律疏议》好法典测评练习1.(2014•重庆B卷•1)唐太宗说:人要照见自己,一定要有明镜;皇帝要想知道自己的过错,一定要借助忠臣。因此他()

A.重视教育 B.倡导节俭C.轻徭薄赋 D.虚心纳谏

2.“贞观之治”为唐朝的强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下面有关“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重视纳谏B.吸取隋亡教训

C.轻徭薄赋D.任用姚崇为相

3.(2014•聊城•5)唐太宗“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思想认识,主要缘自对下列哪一历史事件的深思?()

A.春秋诸侯争霸B.汉末军阀割据

C.魏晋北民南迁D.隋朝暴政而亡

4.(2014•贵州黔东南•4)从电视剧《贞观长歌》中可以看出:统治者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负担,从而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这位统治者是()

A.秦始皇 B.汉武帝C.唐太宗D.唐玄宗

5.(2014•湖北宜昌•4)唐太宗时期,轻徭薄赋,戒奢从简,虚心纳谏,为政宽容,社会矛盾相对缓和,史称()

A.文景之治B.贞观之治C.开元盛世D.开皇之治

6.(2010·杭州中考)我国著名史学家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讲到:“汉宰相是采用领袖制的,而唐代宰相则采用委员制。”这里的委员制是指()

A.三公九卿制B.科举制C.三省六部制D.内阁制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太宗的话)

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未足,征求无已,亦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至之灭。此皆朕所目,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

材料二:(唐太宗的比喻)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人主,可不畏惧!

材料三:(唐太宗对大臣的训示)

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

——以上摘自《贞观政要》

请回答:

①根据材料一说明隋朝灭亡与“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有无关系?理由何在?

②材料二三表明唐太宗意识到了什么实质问题?他说这番话的意图何在?结束语:古代的中国屹立在世界顶端!

近代的中国沦为半殖民地!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雄关漫道真如铁”

中华民族的今天,可以说是“人间正道是沧桑”

中华民族的明天,可以说是“长风破浪会有时”!希望我们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学情分析1、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好奇心和求知欲强,思维活跃,但知识积累较少,所以,要引导学生观看图片、分析资料,自主获取信息。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进行分组讨论,合作学习。同时,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唐太宗,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所以在进行课程设计的时候,还是本着学生的认知规律,尽量设计的形象生动,充分采用感性的资料进行引导,所以在本课中大量使用图片展示、视频展示、文字资料以及活动展示,充分使得学生在新颖多样的形式下发挥其学习自觉性潜移默化进行吸收和接受。2、因为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与贞观之治的关系,教材不仅没有明确,反而把它们分作两目介绍,初中学生很容易把它们作为两个独立的问题去掌握而忽视二者之间的关系,这就需要教师加以分析、点明。这个问题主要是通过学生的思考讨论进行解决的,但是毕竟学生的知识储量有限,学生在进行解决的时候还是存在问题,教师应该在此补充一些材料进行说明,最后指出“贞观新政”的出现就是众人智慧的结晶,从而实例说明用人的重要作用。3、另外,如何看待贞观之治,不仅需要全面,具体地了解贞观之治,而且需要理论与方法上的指导,这一问题解决了,本课的一个主要教学任务“如何评价唐太宗”也就迎刃而解了。

解决这个问题时,我是通过设计一个活动进行完成的,我设计了这样的活动:“唐太宗准备参与“评选十大杰出帝王”的活动,请你为他准备一份推选材料。

经过全民网络投票,唐太宗当选“十大杰出帝王”,请你为组委会准备一份颁奖词。经过全民网络投票,唐太宗当选“十大杰出帝王”,请你为他准备一份获奖感言。”

虽是活动但是学生通过活动却能够体现出活动的目的,第一个活动就是掌握唐太宗的主要史实活动,第二个活动就是正确评价唐太宗,第三个活动就是明白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通过以上活动学生能够掌握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学会全面、史论结合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教学难点在活动中得以突破。4、由于七年级的学生但知识积累较少,知识视野较为狭窄,所以进行对本课的设计时,我尽量多的采取了一些历史资料,例如文字资料----隋亡的原因和贞观之治出现的局面;以及展示了一些图片,书上没有的------唐太宗的人才库、贞观之治的表现;观看了视频----贞观之治的表现,尽量使得教学资源丰富,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历史视野,使得学生的历史思维得以充实和培养,凸显历史学科的本学科特点。效果分析《历史课程标准》根据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将历史知识与能力的学习分为识记、理解和运用三个层次,将本课的学习目标进行归类:隋亡的原因和唐朝建立的概况属于识记层次;贞观之治属于理解层次,而评价唐太宗属于运用层次。一、识记层次的效果分析:对于“隋亡的原因”主要是通过学生阅读课本以及教师的补充的文字资料进行完成的,“唐朝建立的概况”则是通过学生阅读课本找出,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很容易的就掌握了“隋亡的原因”以及“唐朝建立的概况”,达到识记的程度。二、理解层次的效果分析:贞观之治属于理解层次,主要是理解贞观之治的原因以及贞观之治的表现。“贞观之治的原因”主要是通过学生思考、小组合作、以及学生讲述故事、归纳原因,学生就能够掌握理解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具体说来:就是通过学生思考唐太宗的一句话“舟与水”的关系,来理解贞观之治出现的第一个原因,那就是“吸取隋亡的原因”;第二个原因是通过学生的观看唐太宗的“人才库”以及学生讲述“唐太宗和魏征的故事”来理解,那就是“虚心纳谏”和“任用人才”,相信学生通过这两个活动就能很好理解;而对于第一个难点“纳谏和用人对于唐朝的政治经济社会的影响”则是通过学生的思考来完成的,其实贞观新政的出现就是纳谏和用人的作用的直接体现,学生能够通过这一个思考过程体会用人和纳谏的作用,贞观新政的出现就是这样一个实例。贞观新政的内容中,“三省六部制”无疑是一个重点,通过一个图示学生掌握“三省六部制”各个部门的职能和政令传达的顺序,然后通过学生的活动“黄河发洪水啦!皇上赶快下令派人抗洪抢险,那么这条政令应该是怎样下达并实施的呢?各部门的任务是什么呢?”来实践演习“三省六部制”的各个部门的职能,相信学生通过这些步骤就可以熟练掌握“三省六部制”。贞观之治局面的表现通过文字资料、观看图片、观看视频加以展示,使得学生形象生动的加以掌握贞观之治局面的形成,领略唐太宗创立的盛世局面,感受到唐太宗的历史贡献和政治才能。三、运用层次的效果分析:在本课中,“评价唐太宗”是属于运用层次的一个课标要求。在本课设计中,通过开展一个活动“唐太宗准备参与“评选十大杰出帝王”的活动,请你为他准备一份推选材料”“经过全民网络投票,唐太宗当选“十大杰出帝王”,请你为组委会准备一份颁奖词”“经过全民网络投票,唐太宗当选“十大杰出帝王”,请你为他准备一份获奖感言。”这个活动,新式新颖,表面是一个活动,实际上是通过活动来完成本课的一个难点,那就是对唐太宗的评价,通过这个活动,学生能够积极活动起来,各个小组能够集思广益,充分的讨论准备材料,分析活动的实质,第一个活动其实就是总结唐太宗的活动或者是史实,第二个活动就是对唐太宗的评价,第三个活动就是唐太宗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通过这三个活动学生就能够掌握对于唐太宗的评价,从而顺利完成对于难点的突破。总起来说,通过学生的活动加以掌握,最后再通过评测练习进行巩固,本课的课标要求基本完成,学生既识记了本课的基本知识点,又理解本课的贞观之治,同时还掌握了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学生在本课的学习任务基本上完成。不足之处:学生在进行归纳总结“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时,学生存在一定的困惑,因为在划分篇章的时候,将贞观新政划分为第三篇章,现在想想应该是划为第二篇章,三个篇章应该依次为“掌握政权”“贞观之治出现原因”“贞观新政的结果---贞观之治”,这样就显得线索清晰,学生在归纳“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时就很容易的得出答案,而不是感到困惑或是稍微混乱。教材分析教材地位和作用:《唐太宗与贞观之治》是北师版初级中学历史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的第二节内容。《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这一单元讲述了隋唐时期我国封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外交等等各方面的情况。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由分裂走向大治的历史时期,也是两千多年中国古代社会的鼎盛时期,更是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在各方面取得辉煌成就的隆盛时期。因此,是我国封建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这时候的中国,是世界文明的中心,中国文化对世界特别是亚洲产生了深远影响。世界学者们公认的“中华文化圈”的总体格局就是这时候形成。所以,学习这一时期的历史,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热情。具体到本课,本课介绍的正是唐太宗和武则天统治时期唐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唐太宗的“贞观之治”,使唐朝出现了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达的景象,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奠定了雄厚的基础。它上承隋朝文明,下启盛唐新气象,应该说,学好《唐太宗贞观之治》是学好这一单元和整个唐朝历史的基础。本课以唐太宗为中心,以贞观新政为主要内容,为我们展示了一幅绚丽多姿的初唐政治画卷。

2、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本节课的知识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我制定教学目标为:(1)知识与技能通过了解隋末农民起义,唐朝建立,唐太宗即位和善于用人、纳谏等内容,培养和提高客观、全面、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通过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培养和提高梳理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的能力。

通过对“贞观之治”原因的分析,认识“贞观之治”的实质,逐步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2)过程方法与能力了解和收集有关隋朝灭亡、唐朝建立和太宗即位的有关资料,探讨“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通过讲述唐太宗和魏征的故事,了解围绕唐太宗用人和纳谏;通过学生小组合作“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归纳贞观新政的主要内容”掌握贞观新政;以“三省六部制”为内容设计活动,掌握各个部门的职能;以唐太宗和“贞观之治”为题设计活动,最终对唐太宗这一重要历史人物和“贞观之治”这一重要历史现象作出自己的评价,从而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掌握探究式学习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贞观之治”的学习,进一步认识谦虚使人进步的道理,懂得一个全面发展、能成就事业的人,必须要关于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使学生逐步认识到唐朝是我国古代社会繁盛时期,激发民族自豪感。3、教学重点:贞观之治「依据」唐朝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的封建盛世,唐太宗居安思危,以史为鉴的开明思想,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有利于社会发展,符合历史发展潮流,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贞观之治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奠定了基础。因此,学生重点掌握这一内容有利于后面的学习和对整个唐朝历史的认识。以及这一时期我国文化在当时乃至现在世界特别是亚洲的重要地位的理解。4、教学难点:对唐太宗的正确评价「依据」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根据时代背景,实事求是的评价一位历史人物有一定的困难,他们往往会带着感情色彩,单纯的从“好”和“坏”出发,不能客观的分析,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评测练习姓名分数一、选择题:(每题10分,共计60分)1.(2014•重庆B卷•1)唐太宗说:人要照见自己,一定要有明镜;皇帝要想知道自己的过错,一定要借助忠臣。因此他()A.重视教育 B.倡导节俭C.轻徭薄赋 D.虚心纳谏2.(2010·汕头中考)“贞观之治”为唐朝的强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下面有关“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重视纳谏B.吸取隋亡教训

C.轻徭薄赋D.任用姚崇为相

3.(2014•聊城•5)唐太宗“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思想认识,主要缘自对下列哪一历史事件的深思?()A.春秋诸侯争霸B.汉末军阀割据C.魏晋北民南迁D.隋朝暴政而亡4.(2014•贵州黔东南•4)从电视剧《贞观长歌》中可以看出:统治者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负担,从而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这位统治者是()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唐玄宗5.(2014•湖北宜昌•4)唐太宗时期,轻徭薄赋,戒奢从简,虚心纳谏,为政宽容,社会矛盾相对缓和,史称()A.文景之治B.贞观之治C.开元盛世D.开皇之治6.(2010·杭州中考)我国著名史学家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讲到:“汉宰相是采用领袖制的,而唐代宰相则采用委员制。”这里的委员制是指()

A.三公九卿制B.科举制C.三省六部制D.内阁制

二、非选择题:(共计40分)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唐太宗的话)

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未足,征求无已,亦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至之灭。此皆朕所目,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

材料二:(唐太宗的比喻)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人主,可不畏惧!

材料三:(唐太宗对大臣的训示)

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以上摘自《贞观政要》请回答:

①根据材料一说明隋朝灭亡与“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有无关系?理由何在?(每问10分)②材料二三表明唐太宗意识到了什么实质问题?他说这番话的意图何在?(每问10分)【教学反思】《第2课唐太宗和贞观之治》历史初中通过这一节课的共同学习,我对自己的这节课有这样的认识:优点:划分篇章,开宗明义:根据唐太宗的至理名言将本节课划分为三个篇章,分别为“以史为鉴知兴替”“以人为镜明得失”“以民为天创盛世”,其中前两个篇章的名字来自于唐太宗的至理名言,第三个是我自己想出来的,三个篇章分别讲了唐朝的建立、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以及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三个篇章既自成一体,又联系紧密,彰显浓郁历史味儿,体现历史学科的特点。过渡自然,衔接顺畅:各篇章之间的过渡自然、衔接顺畅,例如第一二篇章的过渡“唐太宗不仅认识到老百姓的作用,还认识到人才的作用,所以他积极任用人才,一起来学习第二篇章“以人为镜明得失”。而第二第三篇章是通过归纳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除了“吸取教训”、“任用人才”“虚心纳谏”还进行了改革,那就是“贞观新政”,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三篇章。运用活动,形式新颖:在本课的学习中,“三省六部制”和“评价唐太宗”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我采用活动法进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学习“三省六部制”的时候,我创设一个活动情境“黄河发洪水啦!各部门应该怎样去传达信息?各个部分应该怎样去完成各自的职能?将全班分为六个小组分别负责讨论在治理洪水时的自己部门负责的职责。这样能够在活动中使得学生了解三省六部的职能同时还能感受这种制度的优越性所在。在进行对唐太宗进行评价的时候,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就是“唐太宗准备参与“评选十大杰出帝王”的活动,请你为他准备一份推选材料。”“经过全民网络投票,唐太宗当选“十大杰出帝王”,请你为组委会准备一份颁奖词。”“经过全民网络投票,唐太宗当选“十大杰出帝王”,请你为他准备一份获奖感言。”将全班学生分为三个小组,分别别就这三个方面进行准备,通过这个活动,学生掌握了唐太宗的主要历史贡献-----“唐太宗准备参与“评选十大杰出帝王”的活动,请你为他准备一份推选材料”,学会如何去评价这个历史人物-----“经过全民网络投票,唐太宗当选“十大杰出帝王”,请你为组委会准备一份颁奖词。”,而且还回顾了唐太宗取得成就的原因------“经过全民网络投票,唐太宗当选“十大杰出帝王”,请你为他准备一份获奖感言”。对唐太宗进行评价是本课的一个难点内容,这样学生就通过活动掌握对唐太宗的正确评价,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丰富,从而顺利完成课标要求。存在的不足:在教学目标中设计了一个难点是“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对于唐朝的经济政治社会有什么影响?,我设计了学生思考讨论这个问题,但是由于这个问题过于抽象,也没有具体形象的资料,所以对于学生的回答有一定的难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