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行为改变理论y培训课件_第1页
健康教育行为改变理论y培训课件_第2页
健康教育行为改变理论y培训课件_第3页
健康教育行为改变理论y培训课件_第4页
健康教育行为改变理论y培训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健康教育行为改变理论y什么是理论理论:是一系列概念、定义和命题的有机结合,它通过确定变量间的关系表达对事务或情形的系统见解、用以解释和预测事物或情形。为什么需要理论?22健康教育行为改变理论y一、应用于个体水平的理论主要针对对象个体在行为改变中的心理活动来解释、预测健康相关行为并指导健康教育干预活动。(一)知信行模式(二)健康信念模式(三)行为改变阶段模式(四)理性行为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33健康教育行为改变理论y(一)知信行模式(KABP/KAPmodel)

知、信、行(knowledge-attitude-belief-practice)理论认为:卫生保健知识和信息是建立积极、正确的信念与态度,进而改变健康相关行为的基础,而信念和态度则是行为改变的动力。只有当人们了解了有关的健康知识,建立起积极、正确的信念与态度,才有可能主动地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转变危害健康的行为。

44健康教育行为改变理论y知信行理论的模式图5KAP模式认为行为的改变有两个关键步骤:确定信念改变态度5健康教育行为改变理论y促进态度转变的方法:

1)利用促进信念建立的方法,如增加信息的权威性、增强传播效能、或是利用“恐惧”因素,只要适时、适当的利用这些因素,则有助于态度的转化。2)利用信息接受者身边的实例,强化对行为已改变者所获效益的宣传,特别有助于那些半信半疑、信心不足者的态度转变。3)针对那些“明知故犯、知而不行”者的具体原因,有针对性地强化行为干预措施。4)对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则可依法采取强制手段促其态度的转化。

66健康教育行为改变理论y认知失调认知失调论(cognitivedissonancetheory)费斯汀格假定,人有一种保持认知一致性的趋向。在现实社会中,不一致的、相互矛盾的事物处处可见,但外部的不一致并不一定导致内部的不一致,因为人可以把这些不一致的事物理性化,而达到心理或认知的一致。但是倘若人不能达到这一点,也就达不到认知的一致性,心理上就会产生痛苦的体验。77健康教育行为改变理论y健康行为中认知失调的原因同一时间存在不同的需要及相应的动机冲突行为条件不具备从众行为改变行为的代价获得正确知识前已形成不利健康的行为88健康教育行为改变理论yKAP模式假定:传播健康信息给对象,可以改变其信念和态度,从而改变其行为局限性:缺少对对象需求/需要、行为条件和行为场景的考虑实际工作中难以指导对对象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99健康教育行为改变理论y(二)健康信念模式

健康信念模式(thehealthbeliefmodel,HBM)用社会心理学方法解释健康相关行为的重要理论模式。它以心理学为基础,由刺激理论和认知理论综合而成,并在1950年美国公共卫生部的“公众肺结核预防计划”中最早得到应用和发展。1010健康教育行为改变理论y健康信念模式(HBM)是目前用以解释和干预健康相关行为的重要理论模式。该模式综合需要动机理论、认知理论和价值期望理论,认为可导致健康相关行为改变的心理活动涉及以下几个因素:知觉到危害性Severity知觉到易感性Susceptibility知觉到效益(行为效果期望)Benefits知觉到障碍Barriers知觉到自我效能1111健康教育行为改变理论y1、健康信念模式(HBM)的基本内容健康信念的形成主要涉及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①产生“恐惧”----

知觉到某种疾病或危险因素的威胁,并进一步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a.知觉到易感性:个体对自己罹患某疾病或陷入某种疾病状态的可能性的认识,包括了对医生判断的接受程度和自己对疾病发生、复发可能性的判断等。

b.知觉到严重性:个体对罹患某疾病的严重性的看法,包括人们对疾病引起的临床后果的判断,或是对疾病引起的社会后果的判断,由此产生的害怕情绪。1212健康教育行为改变理论y②行为效果的期望----对采取某种行为或放弃某种行为的结果估计,相信这种行为与上述疾病或危险因素有密切联系,包括认识到该行为可能带来的好处,同时也认识到采取行动可能遇到的困难。

a.知觉到益处:对行为有效性的认识是人们对于实施或放弃某种行为后,能否有效降低患病的危险性或减轻疾病后果的判断,包括减缓病痛,减少疾病产生的社会影响等;

b.知觉到障碍:人们对采纳促进健康行为的困难的认知是使行为巩固持久的必要前提。如价格昂贵,潜在危险(治疗的副作用,医源性病变)、不愉快的经历(疼痛、困难、难过),不舒适感、时间成本等,都应实事求是的指出,并帮助人们逐一克服。13HBM的基本内容13健康教育行为改变理论y

③效能期待---也称“自我效能”,指对自己实施和放弃某行为的能力的自信,即对自己的能力有正确的评价和判断,相信自己一定能通过努力成功地执行一个导致期望结果的行为。

当人们试图改变与生活方式有关的行为时,由于这些行为是毕生养成的习惯,需要很长的时间来改变。改变饮食习惯、锻炼方式、抽烟、性行为的问题,很明显要比接受一次免疫检查或胸片检测困难的多。事实上,这需要极大的信心。在采取行动前,个人必须相信自己能成功的改变生活方式。另外,也可寻找其他可借助的力量,如教育、年龄、家庭成员和团体帮助等,以间接帮助实现效果期望和效能期望等,影响行为。14HBM的基本内容14健康教育行为改变理论y2、HBM在产生促进健康行为、摒弃危害健康行为的实践中遵循以下步骤:

充分让人们对他们目前的不良行为方式感到害怕(知觉到威胁和严重性)让人坚信一旦他们改变不良行为得到非常有价值的后果(知觉到效益),同时清醒地认识到行为改变中可能出现的困难(知觉到障碍)使人们感到有信心、有能力通过长期努力改变不良行为(自我效能)1515健康教育行为改变理论y3、在健康信念的形成中,其他一些相关因素:

人口学因素,即年龄、性别、种族等社会心理因素,如人格特点、社会阶层、社会压力等结构性因素,如对该疾病的知识、以前患该病的经验等行为提示因素:如他人忠告、医护人员提醒、亲友的疾病经验等1616健康教育行为改变理论y保护动机理论鉴于目前生活方式疾病(LifeStyleDiseases)危险因素的作用时间长且多能给行为者带来某种“收益”,因而近年发展起来的保护动机理论(ProtectionMotivationTheory)在健康信念模式基础上增加了两个抵御健康相关行为改善的因素,以便更好地解释健康相行为:内部回报:实施有害健康行为所带来的主观的愉快感受,如上述吸烟所致快感外部回报:实施有害健康行为所带来的某种客观“好处”,如上述吸烟所致交往便利1717健康教育行为改变理论y健康信念模式示意图18

修正因子人口特征(年龄、性别、种族)社会心理因素(人格、社会地位、同事、团体,等)结构因素(对此疾病的知识、以前患此病的经验)行为提示因素:传媒活动、他人忠告、医护人员提醒、亲友的疾病经验、某种标志物,等严重性认识易感性认识

内部回报外部回报

恐惧

行为效益效能期待

行为代价

应对评估

威胁评估

行为意向

行为技能行为条件

个人认知行动可能18健康教育行为改变理论y(三)行为改变阶段模式行为改变阶段模式(stagesofchangemodel,SCM)将变化解释为一个连续的、动态的、有五个步骤逐渐推进的过程。该模式注重个体的内在因素,认为人们修正负向行为或采取正向行为实质上是一个决策过程,此过程包括十个认知和行为步骤。1919健康教育行为改变理论y1、行为变化阶段行为转变分成五个阶段:

①无转变打算阶段(precontemplation)

这一阶段的人,没有在未来六个月中改变自己行为的考虑或意欲坚持。

特点:不喜欢阅读、考虑或谈论有关这些高危行为的题目,甚至还有另外一套理论来抵制,他们也不打算参加健康促进或防治项目。

2020健康教育行为改变理论y1、行为变化阶段②打算转变阶段(contemplation)

该阶段的人打算在未来六个月内采取行动改变疾病危险行为③转变准备阶段(preparation)

进入“准备”阶段的人,会在30天内,严肃地承诺作出改变,并且开始有所行动2121健康教育行为改变理论y1、行为变化阶段④转变行为阶段(action)此阶段,对过去六个月的目标行为已经有所改变。

⑤行为维持阶段(maintenance)

此阶段的人已经维持新行为状态长达六个月以上,已达到了预期目的。

2222健康教育行为改变理论ySCM处于转变不同阶段的对象有不同需要,要根据他们的特点和需要,采取不同的措施对象的行为变化并不总是在以上五个阶段间单向移动,很多人在达到目标前,往往尝试过多次,甚至有的会退回到无打算阶段2323健康教育行为改变理论y以“吸烟者戒烟过程”为例24处于不同阶段的对象有不同需要,控烟健康教育应提供不同的干预帮助,促使对象由此阶段向趋向戒烟成功的下一阶段转变。24健康教育行为改变理论y2、变化过程①认知层面

a.提高认识---发现和学习新事实、新思想,向行为健康方向努力

b.情感唤起---知觉到如果采取适当的行动,可减少不良行为带来的负面社会影响

c.自我再评价---在认知和情感上对自己的健康风险行为进行自我评价,认识到行为改变的重要性2525健康教育行为改变理论y①认知层面d.环境再评价---在认知与情感上对自己的健康风险行为对社会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评价

e.“自我解放”---在建立行动信念的基础上做出要改变行为的承诺

f.“社会解放”---意识到有一个尊重个人及有利于健康的社会环境在支持健康行为

2626健康教育行为改变理论y②行为层面a.反思习惯---

认识到不健康行为习惯的危害,学习一种健康的行为来取代它

b.强化管理---

增加对健康行为的奖赏,反之实施处罚,使改变后的健康行为不断出现

c.控制刺激---

消除诱发不健康行为的因素,增加有利行为向健康方向改变的提示

d.求助关系---

在健康行为形成过程中,向社会支持网络寻求支持

2727健康教育行为改变理论y各行为转变阶段中的心理活动28变

无打算期打算期准备期行动期维持期变化过程提高认识

情感唤起

自我再评价

环境再评价

“自我解放”/“社会解放”

反思习惯强化管理

控制刺激求助关系28健康教育行为改变理论ySCM对不同阶段变化进行描述:

(1)1、2阶段---促使他们进行思考,认识到危险行为的危害、权衡改变行为的利弊,从而产生改变行为的意向和动机(2)3阶段---促使他们做出决策,尽快开始改变危害健康的行为(3)4、5阶段---改变环境来消除或减少诱惑,通过自我强化和学会信任来支持行为改变2929健康教育行为改变理论y(四)理性行为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30控制力的信念洞察力对行为的信念对行为结果的判断对社会规范的信念遵从社会规范的动机对行为的态度主观行为规范知觉行为控制行为的意向行为理性行为理论计划行为理论30健康教育行为改变理论y二、应用于人际水平的理论(一)社会认知理论(二)社会网络和社会支持(三)紧张和应对互动模式3131健康教育行为改变理论y(一)社会认知理论主要观点:个体在特定的社会情境中,并不是简单地接受刺激,而是把外界刺激组织成简要的、有意义的形式,并把已有的经验运用于要加以解释的对象,在此基础上才决定行为方式。3232健康教育行为改变理论y1、社会认知理论的主要概念3333健康教育行为改变理论y2、社会认知理论的主要内容34环境、行为、个人三者之间的交互作用34健康教育行为改变理论y交互作用因素包括了人的思想、情绪、期望、信念、自我知觉、目标和意向、生物学特性(如性别、种族、气质和遗传易感性)与人的行为等。环境和个人特性的双向作用表现为人的期望、信念和认知能力的形成和改变受环境中社会因素与物质因素的影响。

环境和人的行为之间双向交互作用,人的行为将会决定他们暴露于环境的方式,而行为又被环境改变。

35①交互作用35健康教育行为改变理论y

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过程和结果而获得的行为的过程,即人们观察其他人的行为,了解如何进行这种行为,并且模仿其他人重复这种行为的过程。观察学习的一些条件:要引起对象的注意对象要将观察的行为保持在记忆中对象需要具有语言和动作能力对象要有适当的动机在实施正确的行为后加以强化

36②观察学习36健康教育行为改变理论y形成一定行为后,主要由三个方面调节和维持:a.刺激,特定的刺激可以决定某些特定行为在适宜的时间出现;b.强化,在对象以特定方式活动时予以奖励;c.认知,把行为同内在标准比较,提供自我强化或惩罚,从而指引行为。37②观察学习37健康教育行为改变理论y根据给予强化的主体分类,分为三种类型:

a.直接强化

(作为操作条件)

b.共鸣性强化(作为一种观察学习)

c.自我强化(作为自我控制)

社会认知理论进一步把三种强化形式整合:

a.外部强化:通过他人的反应或其他环境因素来实现

b.内部强化:来自于个人的经验或自身的价值

观。

38③强化

38健康教育行为改变理论y(二)社会网络和社会支持1、社会网络和社会支持的主要概念:

(1)社会整合(socialintegration)

实际存在的总的社会联系,指社会联系的存在或社会联系的多少,即行动者共同在场的情况下进行实践活动的相互作用,可以理解为日常接触的各种联系与冲突。4040健康教育行为改变理论y(2)社会网络(socialnetworks)

围绕个人的社会关系网,可能有或没有社会支持的存在,也可能提供其他的社会功能。(3)社会支持(socialsupport)社会网络的功能之一,对其有从不同角度出发的定义和测量方法,主要包括了情感性支持、物质性支持、信息支持和评价支持等方面。411、社会网络和社会支持的主要概念:41健康教育行为改变理论y2、社会网络和社会支持对健康的影响4242健康教育行为改变理论y3、相关术语

概念含义社会网络的特点互惠(Reciprocity)强度(Intensity)复杂性(Complexity)密度(Density)社会关系中给予和获得的支持和资源社会关系中提供感情支持的程度社会关系中能提供的支持的类别社会成员相互了解和交流的程度社会支持的类型情感性支持(Emotionalsupport)物质性支持(Instrumentalsupport)信息支持(Informationalsupport)评价支持(Appraisalsupport)给予同情、爱、信任和关心给予物质性帮助或服务给予劝告、建议,相关知识和信息给予有助于对方进行自我评价的信息4343健康教育行为改变理论y(三)紧张和应对互动模式紧张和应对互动模式(Thetransactionalmodelofstressandcoping)包括三环节:对紧张事件和形势进行评估(一级评估)对自己的应对能力进行评估(二级评估)在次基础上进行应对,解决问题或调整自己的情绪(应对策略)4444健康教育行为改变理论y三、应用于人群和社区水平的理论(一)创新扩散理论(二)社区组织和社区建设

4545健康教育行为改变理论y(一)创新扩散理论

(diffusionofinnovation,DI)

指一项新事物(新思想、新工具、新发明或新产品)通过一定的传播渠道在整个社区或某个人群内扩散,逐渐为社区成员或该人群成员所了解与采用的过程。4646健康教育行为改变理论y1、创新扩散过程(1)创新形成:新事物从产生、发展到成型的全部活动和过程(2)传播:将新事物向使用者积极传送的活动确定目标人群、好的传播渠道和系统正式通知、非正式宣传4747健康教育行为改变理论y1、创新扩散过程(3)采用:目标人群对创新的接受步骤:得到信息;说服并转变态度;决定接受创新、实施、确认接受创新受三方面知识影响:知晓知识、程序知识、原理知识(4)实施:创新开始被接受或实际应用关键:提高人群的自我效能和技巧,积极推行试点(5)维持:创新得以持续地实际应用或实施4848健康教育行为改变理论y2、面对创新人们的不同反应类型不同的人对新事物的态度不同,故他们对新事物的行为不同:先驱者(2.5%)早期接受者(13.5%):提高认识相对较早的大多数接受者(34%):通过典型示范等活动激发其动机相对较晚的大多数接受者(34%):帮助克服接受新事物的心理障碍和客观障碍迟缓者(16%)4949健康教育行为改变理论y3、影响创新扩散过程的新事物特性创新在人群中的扩散取决于三方面变量:新事物本身的特性目标人群的特点传播策略、渠道和方法如何促使创新扩散过程?该事物具有先进性并能适合于目标人群和当地情况分析目标人群和当地情况,发现“先驱者”和潜在的“早期使用者”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正确的传播策略、渠道和方法5050健康教育行为改变理论y(二)社区组织和社区建设1、相关概念(P84-85)(1)社区组织(communityorganization)(2)社区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