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文言文阅读备考综述华南师大附属中学黄胜一、高考角度的浅易文言文与阅读的能力要求备考文言文阅读,首先要明确考试范围和要求,《考试说明》中明确提出要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浅易文言文的标准是:词汇为文言中的常用词与次常用词;语法结构为常见文言句式,一般性词类活用,典型的文言虚词用法;文章选材大多出自经典史籍,以记人记事为主,就范围而言,大多为汉至唐宋时期的文章,就内容而言,大多为古代良臣名吏的美言佳话;文章内容涉及的范围对古代文化背景知识的要求较少;文章的整体风格属于典范作品;考查文段篇幅一般在500字左右,且结构相对完整。考查的重点是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要求涉及识记(名篇名句默写)、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四个能力层次。二、文言文阅读备考建议第一,立足课本,夯实基础。在复习时不要轻易舍弃课本,反而还要加强对课本的复习。只要认真分析一下历年的高考试题就会发现,每年的文言文试题都和中学阶段学习的文言文课文有着密切的联系,尽管选的文段我们没有见过,但考查的所有的知识点都可以在课本中找到,也就是说都是课文中学过的内容。因此,一定要加强对课本的复习。课本的复习,可以先化整为零,用早测等方式敦促学生循序渐进地按教材册次按篇目顺序逐一落实复习;然后化零为整,用定期统测的方式进行阶段性的小结。目的都在于吃透课本文言文,打好课内文言文基础。第二,广泛阅读,加强积累。课外广泛阅读,锻炼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实践证明,有效地训练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或准确地解答文言文试题,最重要的就是要善于从整体上把握文义,或叫整体把握文章,理解大意,否则就会犯望文生义或断章取义错误。面对一篇文言文,通过整体阅读,应能快速准确地把握如下的信息:写的是什么人,其生活在什么时代(朝代),具有什么特点,干了什么事(起因、经过、结果),这些事有什么意义,文中还涉及了什么人,人物之间的关系怎样等等。加强积累,必须要有归纳意识。整理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词类活用的规律和常见的文言句式(固定句式)等等;加强积累,还包括了解常见“归纳概括题”错误选项的出错方式,掌握一般的命题思路,在量的积累上积极探索规律。第三,针对训练,稳扎稳打。开始文言文阅读板块的复习前,老师要明确交代考纲要求的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以及其他知识点。安排好课内文言文复习的计划、方式和重点。例3.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杀我立尽。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两个“以”字都是介词,前句搭配的“百骑”是“人”,后句搭配的“钟磬”是“物”,由不同类推出意义不同。例4.遣使约降于燕。故内惑于郑袖。前句“于”字后面的“燕”是国名,后句“于”字后面的“郑袖”是人名,类别不同。“于”在前句中相当于“到”,在后句中相当于“被”,意义不同。(3)“之”字前后分别是名词和动词(或形容词),“之”是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之”字前后是动词性(或形容词性)结构和名词,“之”是助词,译为“的”。例5.岂可谓登山者不知海之深,入海者不知山之高哉?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前句“之”用在名词“海”和形容词“深”之间,后句“之”用在名词“李渤”和形容词“陋”之间,用法相同。例6.不知太子之死也。从容受死之意。前句“之”字用在名词“太子”和动词“死”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后句“之”字用在动词性结构“从容受死”和名词“意”之间,是助词“的”,两句用法不同。3.分析虚词所处的位置例7:吾欲之南海。郑商人玄高将市于周,遇之。句1中“之”处在谓语的位置上,后面接宾语“南海”,因此它是动词。句2中“之”处在宾语的位置上,前面有谓语动词“遇”,因此它是代词(在文言文中,代词是属于虚词的)。例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犹且从师而问焉。两个“焉”都处在句末,怎样辨别它们是代词还是助词(还有兼词)呢?1句主谓宾齐全,“焉”在这里不可能充当宾语,因此不是代词。而2句明显缺宾语,因此“焉”充当宾语,用作代词。总之,不管是实词还是虚词,搞清楚词性是第一位的。词性不同,哪怕意义相同,用法也不会相同。而词性是复杂多变的,必须结合具体的语句环境才能准确判断。因此,对句子的语法分析就显得格外重要了。(三)文言句式常见文言句式包括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疑问(反问)句、固定格式。重点掌握考纲中要求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对于考纲中没有做要求的也要了解。文言句式的复习最好的办法是:立足课本,整理归纳。如对判断句的归纳:1.用“者”或“也”表判断。这是典型的文言判断形式。有用“……者,…也”的,其中“者”表停顿,“也”表判断;有单用“者”或“也”的;也有“者也”在句尾连用的。例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归有光《项脊轩志》)莲,花之君子者也。(周敦颐《爱莲说》)2.用副词“乃”“则”“即”“皆”“耳”等表判断。这种形式也较为多见。例如:立者乃公子扶苏。(司马迁《陈涉世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岳阳楼记》)夫六国与秦皆诸侯。(苏洵《六国论》)3.用动词“为”“是”表判断。其中“是”表判断,要注意和用作代词的“是”的区别。例如: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司马迁《鸿门宴》)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陶渊明《桃花源记》)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代词,这样)(苏轼《石钟山记》)4.用“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例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六国论》)5.直接表示判断。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例如:刘备天下枭雄。(司马光《赤壁之战》)(四)筛选文中信息与文章内容的分析与综合文中信息的筛选,因为近年来主要考查的是以写人为主的史传文,题目一般是用6个句子分别编为四组的形式,要求考生选择全部表现人物某一方面品质的一组。解答这类试题的思路是,将6个句子逐句放回文中进行分析,筛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句子,然后再对照编组情况作出判断。如果是写事的文章,则要求从记述的时间、地点、人物及其关系、事件的发展及其走向、故事的梗概等要素把握阅读对象。文章内容的分析与综合,这是在信息筛选的基础上对文章材料和思想的进一步把握,要求考生读懂全文,不要出现理解与概括分析上的错误。设计这类题,一般将阅读材料的内容分为几个方面,选取其中的四个作为切入点进行概括分析。如2002年第15题,就李广的品格业绩设计了四个切入点:卓越功勋;足智多谋;廉洁自律;承认过错。试题中拟设了四个选项对相关文章内容概括分析,要求考生选出不正确的一项。这类题目中的错误选项,常常是在大体正确的文意概括分析中,夹杂一两处不正确的表述作为干扰,因此必须从细微处仔细核对原文,将选项中的每句话认真与原文对号,看是否对文意有所改动,切不可粗心大意。要做好这两道题,像读现代文一样,读叙事类文言文,要读懂作者叙述的是怎样的一件事,要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要把握事情或事件的关键情节,要理解作者对事情的看法和态度。读记人类文言文,要读懂作者写了哪个或哪些人物,写了人物的哪些特点或品质,表现了人物之间怎样的关系,要理解作者对人物的评价。读策论类文言文,要正确概括作者的观点,要弄清文中用了哪些材料证明了作者的观点,要会分析文章中观点与观点、观点与材料、材料与材料之间的关系。归纳概括题常见出错方式:(一)误用因果。原文上下两件事不构成因果关系,而选项却以因果关系处理。(二)事件杂糅。把两件事或三件事合在一起表述,混淆了状语、定语或其他条件。(三)无中生有。原文无此意,而选项中虚添了内容。
(四)颠倒是非。原文有相关的表述,但选项中的表述恰恰与原文相反。(五)词语误解。这类错误很细小,因为往往仅是一个词解错了,而其他表述完全无误。(五)文言文的翻译翻译,是以全面准确理解句子的含义为基础的,高考试卷要求直译,所以高考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就是严格按原文字句一一译出,竭力保留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力求风格也和原文一致。“意译”就是按原文表达的大意来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可采用和原文不同的表达方法。一般说来,应以直译为主,在难于直译时,辅以意译。这一点在平时训练中尤应注意字字落实。所谓字字落实,主要是判断每一个虚词、实词的用法与意义,找出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活用词等,并做准确解释,还要把握句式特点和句子的语气。翻译时,要特别注意对关键词语的把握,否则很难准确译出文意。翻译的口诀是:古文翻译,有其顺序。通读全文,了解大意。句不离段,词不离句。难解句子,前后联系。仔细斟酌,揣摩语气。省略句子,适当补齐。遇有倒装,调整词序。专有名词,不必翻译。常见虚词,因句而异。实词活用,考查全句。增删留变,合情合理。如无标点,审慎断句。对照原文,力求直译。直译不便,酌情意译。翻译办法:扩、替、袭、增、减、移。1.扩,就是在原有的单音节词上加一个字,扩充为一个符合现代汉语习惯的双音节词。例1.“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其中的“恶”“过”“忠”“佞”就可以分别组成“厌恶”“过错”“忠诚”“奸佞”。2.替,即结合上下文替换成现代汉语惯用的词语,有些特称词语和修辞格还要采用意译。“食毕,复随旅进道”其中的“食”“复”“进道”就可以更换为“吃”“又”“上路”。3.文言中还有一些特称词语,即各个领域中的习用语,如“乞骸骨”“除”“拜”“左迁”等翻译时也要换成现在的说法。例2.“履至尊而制六合。”其中的“六合”,本义是“天地四方”,但翻译时要更换为“整个天下”。4.文言句子中还有不少的修辞格,翻译时一般采用更换的方法。例3.“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其中的“藩篱”是比喻修辞,应换译为“边防”。例4.“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其中的“缙绅”是借代修辞,应换译为“官员”。例5.“愿未及填沟壑而托之。”其中的“填沟壑”是婉曲修辞,应换译为“去世”。5.袭,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年号、官名、书名等专有名词照原文抄录。例6.“燕使乐毅伐破齐”。其中的“燕”“齐”“乐毅”是国名和人名。例7.“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其中的“永元”“孝廉”是年号和科举名。6.增,即补出省略的语句或成分,文言句子中需要补出的成分主要有主语、宾语、谓语和介词。如果是词类活用,也要补译出来。例8.“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李广)尽哀。”例9.“径将我入(于)青云间。”例10.“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迎操)也。”“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威)?”例11.“尽降齐城。”其中的“降”是使动用法,译为“使齐国的城镇全部投降”。7.减,即删去同义连用的实词、虚词、偏义复词中的陪衬词等。例12.“先生之说,诚可谓苦药良针矣,然犹未达仆之微趣也。”例13.“惟恐他将之来,即墨残矣。”例14.“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例15.“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例16.“噫吁戏,危乎高哉!”例17.“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翻译时可凝缩为“有并吞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8.移,即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的句式,倒装句式主要有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和主谓倒装。例18.“其李将军之谓也?”译为“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宾语前置。例19.“灌脂束苇于尾。”译为“在牛尾上浇油,捆上芦苇。”状语后置。例20.“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译为“寻找一个能出使秦国回答对方的人,没有找到。”定语后置。(六)文言断句第一步:通读全文,弄懂大意。首先要正确判断所要断句的文体。如果是有故事情节的传记文,就必须掌握它的大致情节、中心事件和人物间的关系;如果是议论说理文,就要明确这篇文章的论述中心,再根据中心进一步明确前后的逻辑关系。总之,断句前,必须把所给文段通读几遍,尽可能把握篇章大意。第二步: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在熟读文段、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先断有把握的部分,后断吃不准的部分。像本段容易断开的有
“香炉峰”、“遗爱寺”、
“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等。较难断开的有“甲天下山山北峰曰”、“其境胜绝”、“若远行客过故乡”等。对于容易断句的部分,可以直接加上斜线或标点;对于暂时难以确定的可以先放一放,留待最后推敲斟酌。如: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第三步借助“特征”,巧妙断句。“特征”即特殊词语,主要有两类:一是“曰”“云”之类的动词和名词等实词,一类是虚词。尤其要注意虚词,因为虚词使用频率高,语法功能强,借助虚词,能帮助我们准确断句。像上述文段中“而”表承接,使“见”和“爱”有内在联系;“之”代词,指代香炉峰与遗爱寺之间的风景。1.借助名词断句。文言文中,名词常作主语、宾语、定语。断句时要先找出名词,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等,然后再考虑:什么人,为什么,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效果。以此为突破口,断句就比较容易了。如: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2.借助动词断句。在文言文中,可借助“曰”“云”“言”“谓”等动词来判断人物的对话,进行句读。如:或谓:“郊岛谁贫?”曰:“岛为甚也。”曰:“何以知之?”“以其诗知之。郊曰:‘种稻耕白水,负薪斫青山。’岛曰:‘市中有樵山,客舍寒无烟。井底有甘泉,釜中尝苦干。’孟氏薪米自足,而岛家俱无,以是知之耳。”3.借助虚词断句。文言文中的虚词用法较多。如“盖”“夫”“其”等发语词常放在句首,“耳”“乎”“哉”“焉”“也”“耶”等语气词常放在句尾,“之”“以”“则”“而”等助词、连词、介词常放在句子中,掌握了这些词的用法,会更好地帮助我们断句。可以编成口诀:“曰”后冒号(:)“哉”后叹(!)“盖”、“夫”大多在句前“于”、“而”、“则”、“以”多中间“耶”、“乎”经常表疑问(?)“矣”、“耳”后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苗圃土地租赁合同(2024版)
- 购房合同贷款
- 考勤课件教学课件
- 2024年度教育培训合同标的为在线课程开发3篇
- 教师劳动合同
- 二零二四年份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合同
- 《汽车维修接待实务》 课件 学习情境三 接待前准备
- 团队协作的课件
- 2024年度工程款清算补充协议2篇
- 租房合同标准版可打印
- 病人欠费催缴通知单
- 流体力学第1章绪论课件
- GB/T 40615-2021电力系统电压稳定评价导则
- 氧气(MSDS)安全技术说明书
-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技术:各类动力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应用课件
- 发动机机械系统2.0升ltg-9.66维修指南车下
- 2022版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含2022年新增和修订部分)
- 幼儿园二十四节气之小雪课件
- 草沙障施工方案
-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习作:我想对您说》课件
- 输尿管结石护理查房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