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基于QFD的网络课程设计_第1页
毕业论文-基于QFD的网络课程设计_第2页
毕业论文-基于QFD的网络课程设计_第3页
毕业论文-基于QFD的网络课程设计_第4页
毕业论文-基于QFD的网络课程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③TNi=∑Ni*Ti,TNi表示第i个技术属性的重要度。固定时间上课界面加入即时通讯软件课程中加入事实案例分析视频的清晰度录制人员与教师的配合网络课程界面提供相应的课后习题各个需求属性的重要性模拟传统上课场景83.94课堂监督学生听课状况3.943.86课堂气氛活跃3.663.8老师和学生互动4.223.52教师讲课生动3.663.38视频录制效果优秀3.623.464.08课后巩固练习题4.063.94各个技术属性的重要程度14.18446.374426.278814.769614.116829.7076图1需求属性与技术属性相关性表5.2.2需求分析由图1数据可以看出,对于视频录制效果方面学生要求还是比较高的,这个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它的重要性程度不言而喻。其次是课后习题和模拟传统上课场景,这两个方面也是学生比较看重的。模拟传统上课场景是因为网络课程缺乏互动,课后习题是为了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学以致用。所以这两部分也很重要。学生对课堂气氛和课堂监督的要求也比较高,从表中可以看出他们的得分都达到了3.8.互动对于学生来说也比较重要,得分为3.52,传统面授教学中从不缺乏互动,但是网络课程中往往缺乏这一点。老师讲课生动这个需求得分最低,但是也达到了3.38,说明还是有许多学生看中这点的。图1中需求属性得分由公式(1)计算得出。Ni=(1)(其中a1,a2·····表示每份问卷中的每个需求属性的重要得分,Ni表示第i个需求属性的重要度)5.2.3技术要求分析根据学生需求,通过分析找出与其相关的技术属性。对于模拟传统上课场景来说,只能通过加强互动,提供课后习题,固定时间上课这三个方面来完成。课堂监督这个模块只能通过互动来加强。在平时面授时,老师也都是通过加入事实案例活跃课堂气氛,使课堂生动有趣,那么在这方面就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进行改进。经过调查,学生对课堂互动的要求还是比较强烈的,那么需要我们在课程界面加入即时通讯工具。网络课程主要是通过视频呈现,那么视频录制是否清晰,镜头切换是否适时,就关系到视频录制的效果。学习内容需要练习题巩固,那么能提供练习题的唯一方法就是在课程界面加入相应练习题让学生做。图1中各技术属性重要度由公式(2)计算得出TNi=∑Ni*Ti(2),(TNi表示第i个技术属性的重要度,Ni表示第i个需求属性的重要度。)5.2.4相关性分析由图一可以看出,模拟传统上课场景与加入即时通讯软件相关性得分最高,其次是固定时间上课和加入课后习题。课堂监督学生听课状况与加入即时通讯工具相关性得分也很高,说明通过互动老师可以很好地对学生监督。课堂气氛活跃与讲课生动与加入案例分析的相关性得分都是3.66,,相关性还是挺大的。老师和学生的互动只能通过即时通讯软件,所以这项的相关性也很高。视频录制效果与录制清晰度的得分比录制人员与老师的配合的相关性得分高,那就需要更关注得分高的地方。课后习题巩固与界面加入课后习题的得分很高,说明这两个属性之间相关性很大。图1中相关性得分由公式(3)计算得出。Ti=(3)(其中bi,b2,····表示每份问卷中每个技术属性与需求属性的相关性得分,Ti表示第i个技术属性与相应的需求属性的相关性。)5.2.5技术改进措施由图1可以看出,各项技术的重要性程度是不同的,所以在进行技术改进的时候,对于得分高的项目应该投入更多的精力,资金。不管是传统上课,还是网络课程,互动环节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都很重要。所以网络课程在设计过程中更应该注重上课时候师生间的互动。从图上可以看出,界面加入即时通讯软件是得分最高的,因为跟他相关的需求属性是比较多的。那么在进行技术改进的时候,技术人员应特别关注该点,考虑应该与哪种即时通讯软件合作,该通讯软件应该有什么功能,如何嵌入到讲课界面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经过思考以后,应该将有限的资金优先投入到互动软件的加入中,这样能最大限度的提升学生的满意度及学习效果。其次是在课程界面加入相应的课后习题,由图1可以得出,该项得分也很高。与该技术属性相关的需求有两项,那么技术人员也应该重视课后习题的嵌入。传统面授过程中,老师都会给我们留一些课后习题以巩固课堂学习的效果。但是在目前开设的一些网络课程中,很少有涉及到课后练习的。课后习题,能够对所学内容进行复习,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但是习题的质量也很重要,多了太耽误时间,少了没有效果。所以如何嵌入,嵌入哪些习题,嵌入多少,以及习题答案的公布形式都需要技术人员多花精力去思考,然后投入相应的资金对现状进行改进,这样才能切实起到巩固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率的效果。然后是实例分析,传统面授中,老师如果想要课堂内容生动,需要将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融入课堂进行分析。在课堂上利用实例分析可以使课堂活跃,内容生动,而且也使老师讲的内容具有说服力。只有气氛活跃,学生的积极性才能被调动起来,学生对学习才有兴趣,学习效果也就相应得到提升。实例分析这一模块需要老师的配合,老师在讲课前也需要像传统面授一样,进行认真备课,并在课堂内容中加入相应的案例,这样学生上课的满意度会得到很大提升。录制清晰度、固定时间上课、录制人员与教师的配合三项得分相对来说较低,那么在进行网络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技术人员就可以在这几点上投入相对来说较少的资金、精力。但是并不是说这几点不重要,只是与他相关的需求属性比较少。而这些需求属性的重要度的分还是很高的,那么在进行改进时,我们就要酌情投入,并不是得分低就投入低,而是根据与他相关的需求属性的重要度进行投入。这样,将有限的资金用在最应该用的地方,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满意度,学习效果,也降低了网络课程的运营成本。结论伴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网络课程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有些问题依然存在。比如,老师和学生的互动较差,学生缺乏课堂监督等等。对于这些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找到改进的方法,然后一一进行改进,这样才能滋生的竞争力以及学生的学习效率。本文针对网络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应用质量机能展开(QFD)理论,首先对学生对课程的需求进行调查,然后将用户需求转化成技术要求,并计算各个技术属性与需求属性的相关性,各具其相关性计算出这些技术属性的重要度,使设计者将有限的资金对各个需求模块有区别的投放,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能降低运营成本。本文结合文献和问卷调查结果,运用QFD理论对网络课程进行改进,但是由于作者的资历和阅历有限,所以在问卷设计中存在不足。所以在以后的研究过程中,应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不足,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影响学生满意度及学习效果的影响因素。致谢从选定题目到资料的搜整理筛选,再到论文的完成,这几个月的努力终于有了结果,在这个过程中,我感觉自己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对所学的知识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我的论文能顺利完成离不开我的导师张惠民老师的帮助,张老师治学严谨,工作精益求精,对待学生更是孜孜不倦。从一开始对课题理解到论文的最终成型,每一步都有张老师的汗水。如果没有张老师认真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我的思路只能局限在一个小框框里。是张老师帮我打开了思路,理顺了脉络,我的论文才能顺利的开展直到完成。另外,我要感谢我的同学。同学不仅帮我解决了写作过程的难题,还帮我收集了很多资料,对我的论文写作起了很大的帮助。因此非常感谢帮组过我的老师和同学!谢谢你们!参考文献[1]褚冠鹏.网络教学平台应用成效影响因素与提升策略以广州地区高校为例[D][2]宫正.我国网络课程发展初探[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01)[3]胡剑波,梁工谦,刘伟.质量功能展开在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科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03)[4]侯丽萍,石磊.网络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6)[5]康葳;魏宁;丁岩松;徐学航.探析网络课堂与传统课堂的互补融合——以电路课程为例[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14)[6]罗来瑞;罗晓.计算机网络教学的影响与发展[J].教育与职业.2006(11)[7]刘名卓.网络课程的可用性研究[D]. [8]李康.网络课程的含义及其教学设计的问题[J].中国远程教育.2006(09)[9]李玉林;肖莉;王冬.基于顾客需求转换的QFD方法改进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09(05).[10]曲宏毅;韩锡斌;张明;武祥村;网络教学平台的研究进展[J].中国远程教育.2006(05)[11]任颖.网络教学质量评价指标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06(23)[12]王星;杨文正;网络教学组织形式优化发展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3(01).[13]李进辉;张克;张芳.采用多媒体网络教学优化高等学校课堂教学[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5(01)[14]丌蕊.QFD的理论方法及其应用[D].2011(06)[15]武法提.《论网络课程及其开发》[J].开放教育研究.2006(01)[16]杨红颖;王向阳;吴俊峰.网络教学评价系统的设计与实现[17]赵武;张颖;石贵龙.质量机能展开(QFD)研究综述[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7(04)[18]张成;杨海成;莫蓉;王晓君.顾客需求在QFD中地位的顾客满意度建模方法[J].科技管理研究.2011(01).[19]张海荣;HYPERLINK"/KCMS/detail/%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kcms/detail/search.aspx?dbcode=CJFQ&sfield=au&skey=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