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懂得适用判例故事,才能当法官_第1页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懂得适用判例故事,才能当法官_第2页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懂得适用判例故事,才能当法官_第3页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懂得适用判例故事,才能当法官_第4页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懂得适用判例故事,才能当法官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懂得适用判例故事,才能当法官《论语•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何晏注:“温寻也。寻绎故者,又知新者,可以为师矣。”寻绎,反复推求。寻与熔通,即把凉的东西温一温。《左传・哀公十二年》:“若可寻也,亦可寒也。”孔颖达疏引《仪礼・有司彻》郑玄注:“寻,温也。”引申为重申旧事。如《公羊传•成公二年》:“寻旧盟也。”即重温旧约之义。皇侃《论语义疏》引孙绰曰:“滞故则不能明新,希新则存故不笃,常人情也。唯心平秉一者,守故弥温,造新必通,斯可以为师者也。”朱熹《论语集注》:“温,寻绎也。故者,旧所闻。新者,今所得。言学能时习旧闻,而每有新得,则所学在我,而其应不穷,故可以为人师。若夫记问之学,则无得于心,而所知有限,故《学记》讥其不足以为人师,正与此意互相发也。”杨伯峻先生译:“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做老师了。”并认为皇侃《义疏》以“温故”为“月无忘其所能”,“知新”为“日知其所亡”(《论语•子张》:“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亦通。以上几种解释均把“故”解释为旧知识,把“新”解释为新知识,把“师”解释为“人师”、“老师”。孔子是开创民间教育的第一人。此间,虽有郑国邓析传授诉讼知识,少正卯也聚徒讲课,但其规模、影响远非孔子。因此,从教育教学角度,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理解为温习旧知识,领略新知识,如此则可以当老师,是有道理的。1但是,须知,孔子开创的民间教育是个新事物,而他所充当的民间教师也是个新职业。因此,孔子所谓的“师”是否就一定是教师呢?如果我们打破教育教学这个比较狭隘的视野,从当时宏观的历史文化背景来入手的话,也许会得出新的结论。孔子从事教学活动的目的是多方面的:一是承继古代文化知识;二是对当时的社会政治施以间接影响;三是塑造学生群体完美人格品行;四是为刚出现的官僚对外培养新鲜血液。特别是最后一项,又似今天的职业教育和业务培训。所谓“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先进于礼乐”,“后进于礼乐”(《论语・先进》)者,均可证也。因此,如何为官,如何施政,是孔子教学中不可或缺也是弟子热衷关切的问题。在这个领域,“学而时习之”成了理论学习与政治实践相结合的最佳境地。孔子和弟子们从未讳言做官。“不仕无义”(《微子》);“天下有道则见”(出来做官)(《泰伯》);“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述而》);“学也,禄在其中矣”(《卫灵公》);“子张学干禄”,孔子以“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作答(《为政》),又说:“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子路》),如果让我主持国政,一年取得小成绩,三年取得大成绩;“三年学,不至于谷(做官),不易得也”(《泰伯》,意谓学了三年还没做官,太少见了);“子贡问政”;“子张问政”;“季康子问政”(《颜渊》);“子路问政”;“仲弓为季氏宰,问为政”(《子路》);“子路问事君”(《宪问》);“颜渊问为邦”(《颜渊》);“子张问从政”(《尧曰》),等待,不胜枚举。孔子的弟子多次谈及自己的政治抱负。如(《先进》)载:子路说,我掌管“千乘之国”,三年可使百姓勇于战斗;冉求说,我管理六七千里的邦国,三年可百姓富足;公西赤说,我做一名管理“宗庙之事”的司仪,主持与外国的盟会。孔子对其弟子从政能力也多有评价。如《公冶长》载,孔子说:仲由,“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冉求,“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公西赤,“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又如《雍也》载,孔子说仲由果断决断,端木赐通情达理,冉求多才多艺,均“可使从政”。但是,冉求后来在季氏当官,“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孔子就翻了脸,说:“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击之,可也”(《先进》)。当然孔子弟子中也有只会读书不会做官的书呆子。“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子路》),读死书,无济于事。《论语》中记载的文字,多是孔子上课或与弟子讨论问题时的片段记录。有的有来龙去脉,如“孟氏使阳肤为士师,问于曾子。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子张》)是说,现在世道不好,老百姓不免违法犯罪,你若是破了案抓住了行为人,切不要自鸣得意。但也有不少是省略式的,如“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阳货》),这段话前面理应有背景,可能是学生记笔记忽略了细节,使我们今天谈起来觉得突兀。属于同样情况的还有不少。如“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子曰:听讼吾尤人也,必也使无讼乎!”(《颜渊》),也许有人问“折狱”,问“听讼”,才引出孔子的话来。言归正传,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我私下揣测,孔子的这句话是为应答学生问“为师”而发的。这里的“师”与其理解为“教师”,不如理解为“师傅”、“士师”更为妥当。在孔子生活的春秋末期,“师”的广泛而又久远的含义是官名,而教师只是刚刚问世的相对狭小而新鲜的事物。师,师氏,甲骨文中多见,是商代即出现的军事专称,指军队和军队首长。在古代,大规模出动军队打仗时,要携带“社主”(土地之神的牌位)同行。《尚书•甘誓》:“用命赏于祖,弗用命戮于社。”赏罚亦由军事首长掌管,实际上是兼理军事大法官。这个又掌管军队又兼理军法的官职后来叫做“司寇”。这是中国古代刑起于兵、兵刑一体的独有特征,正如《易・师》所谓:“师出以律”。《周礼》中的“师氏”,掌管国事,并率所属守卫宫门,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职官。春秋时代的“师”又专指乐官,又称“镈师”。乐官不仅指挥乐队,还兼而主掌宗庙等重大礼仪活动。为此,自然有责任向下属传授音乐、仪式等专业知识。当时的“师”具有官方专业教师的色彩。孔子的民间教师身份应当是从乐师那里继承演化而来的。在春秋战国时代,各国还设有“师”或“傅”,即国君的师傅。这是级别很高且有极高尊严的职位。孔子弟子中就有这样的例子。《史记•儒林列传》:“自孔子卒后,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大者为师傅卿相,小者友教士大夫。”非贵族出身的平民子弟(“野人”),通过专业培训(“先进于礼乐”),而后得以跻身于社会主流领域,从而推行“仁德”之政,这正是孔子的百年梦想!孔子出身贫寒,其少也贱,多能鄙事。但也曾为官,作过中都宰、鲁司寇。这两个职务理应间接、直接涉足诉讼或刑罚。弟子问种庄稼时,孔子无言以对。而问诉讼司法时,则应有感而发,他和那些从未做官的老师是不同的。至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我这样理解:“故”是涉及政治和司法的故事、典故、判例;“新”有二义,一是初次出现的事物,二是其本义——修正、改良、革新。《说文解字》:“新,取木也,从斤新声”;“斤,斫木也。”《诗经•鲁讼-IS宫》:“新庙奕奕。”郑玄笺:“修旧曰新。"“取木”,貌似伐薪,而实为修剪,即修正。去除乱枝,使木成材。因此,从政治角度而言,熟悉典故而又善于修正、改良的,才可以当君主的“师傅”;从司法角度而言,熟知判例、故事,又能因时制宜加以改良的,才可以当法官“士师”。上述二义当中,我更倾向于后者。西周春秋是贵族政体时代,在法律上实行的是“判例法”,即创制使用判例。亦即《左传•昭公六年》的“昔先王议事以制,不为刑辟”(选择合适的判例来断案,不制定成为法典)。“事”与“故”都指判例、故事。在贵族政体下,君主、职官都是世袭的,因此,按先辈的先例去做,不仅符合法度,有符合“帅型先考”的孝道。孔子不仅论及“故”,也还论及“事”,并阐发了适用判例的原则。《论语・八佾》:“哀公向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夏、商、周分别以松、柏、栗之木作社主(牌位)。据礼,对违犯军令者应在社主前执行刑罚,故使百姓望而生畏。孔子不赞成用军令刑罚驱使人民去打仗,加之,孔子先世为殷之后,又尊崇周礼,应为尊者讳,故而发出上述慨叹。孔子的“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在当时是人皆晓之的成语,其本义应属适用判例的司法原则。意思是:即使正确地适用了判例(对案件作出裁判),也没什么值得喜悦的;由于独断专行而形成的判例,又怎能去匡正;已经久远的先例,即使有毛病也不能追究(法官的)责任了。是说,适用和创制判例是十分重大的事情,不能感情用事。在孔子看来,作为一名称职的法官,要熟悉以往的判例故事,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