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一)单音词由一个音节构成的词,叫做单音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节构成的词,叫复音词。在书面上,单音词用一个字来记录。单音词为主,是古代汉语词汇的显著特点。如:
卻克伤于矢,流血及屦,未绝鼓音,曰:“余病矣!”张侯曰:“自始合,而矢贯余手及肘,余折以御,左轮朱殷。岂敢言病?吾子忍之。”缓曰:“自始合,苟有险,吾必下推车。子岂识之?——然子病矣。”张侯曰:“师之耳目,在吾旗鼓,进退从之。此车一人殿之,可以集事。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擐甲执兵,固即死也;病未及死,吾子勉之!”(《左传·成公二年》)
这段文字共120字,115词,除“卻克”、“张侯(两次)”、“吾子(两次)”外,皆为单音词,单音词有110个,其优势是十分明显的。如果译成现代汉语,字数几乎要增加一倍,这是因为现代汉语复音词占优势。 根据专家统计,单音词在《诗经》中占90.3%;《左传》占89%;《尔雅》中占80%;《史记》中占80%;《论语·学而》共20个词,只有一个复音词。这说明在先秦两汉时期,单音词在词汇中占绝对优势。古汉语的单音词有两大特点:1、单音词的多义性只有一个意义的词叫单义词,即以词一义;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的词叫多义词,即一词多义。1.单音词的多义性;2.单音词向复音词发展。
2、单音词向复音词的发展
单音词多义造成的语义模糊性,是单音词本质的弱点;单音词又容易形成同音词,这是它的伴生弱点。这两点造成了实质交际的不便。为了克服这些弱点,语言按自身的规律向表达日趋精密的方向发展——复音词越来越多了。汉代以前,汉语复音化的速度较慢。魏晋六朝之后,复音词突然加快了前进的步伐。五代十国之后,复音词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汉语单音词演进为复音词的方式主要有三种情况:1、在原单音词上加词头或词尾。(这类词我们称之为附音词)如:爷——阿爷一——第一夏——有夏母—阿母欣——欣然燕——燕子石——石头率—率尔
2、以原单音词为一个语素,再加一个相关语素构成复音词。或利用两个单音的同义词作语素,构成复音词。如:艰——艰难恐——恐惧知——知道将——将军洪——洪水减——减少道、路—道路朋、友—朋友3、原单音词换成词形全异的复音词。如:途——道路伐——攻打好——漂亮师—-军队息——呼吸御——抵挡池——护城河亡—丢失、逃跑4、不要把古代连用的两个单音词误解为现代一个双音词古代汉语两个单音词的组合,有些表面上很像现代汉语的双音词,但二者所指不同,不能以今释古。如:①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②合散消息兮,安有常则?(贾谊《鵩鸟赋》)③光与左将军桀结婚相亲。(《汉书·霍光传》)例①“知”,懂得;“道”,道理。例②“消”,消减;“息”,增长。例③“结婚”,结为亲家,指霍光之女嫁给上官桀之子。
(二)复音词时代越久远,汉语的复音词越少,而且使用频率也越低。但复音词一直存在(起码自有文字记录以来),而且日渐发展。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最早的汉语资料甲骨文里,就有一些复音词,如人名、地名、六十甲子的名称等。复音词可分为两类:只含有一个语素的是单纯复音词,含有两个以上语素的是合成复音词。
1、单纯复音词
单纯复音词只包含一个语素,记录单纯复音词的每个字都只起标志音节的作用,各自不为义,不能拆开逐字解释,几个字作为一个整体才能表示该词的意义。单纯复音词又分为联绵词、音译外来词两种。联绵词是汉语中固有的,音译外来词是通过译音方式把其他民族语言的词吸收到汉语中来的。
(1)联绵词联绵词又称“联绵字”、“连语”,由两个音节构成。两个音节一般都有语音的联系,或双声(声母相同),或叠韵(韵相同,古人所说的韵只包括韵腹、韵尾,不包括韵头,与今人所说的韵母不同),或双声兼叠韵,或重言(两个音节完全相同,又称“叠音词”、“叠字”);也有无语音联系的,不多见。
双声联绵词:参差仿佛伶俐陆离坎坷犹豫唐突匍匐踌躇倜傥叠韵联绵词:逍遥彷徨依稀从容须臾蹉跎徘徊龙钟窈窕逶迤双声兼叠韵联绵词:辗转缤纷缱绻优游燕婉非双声叠韵联绵词:芙蓉玛瑙珊瑚陵迟铿锵滂沱狼狈跋扈狼藉跳踉重言联绵词:摹拟声音:坎坎所所溅溅潺潺淙淙辚辚萧萧嘤嘤关关喈喈描绘状貌:夭夭灼灼蚩蚩劳劳冉冉漠漠历历萋萋悠悠依依[1]当我们从语音角度来看待联绵词时,这语音指的是古音。如“匍匐”,在《广韵》中“匍”是並母模韵,“匐”是並母屋韵,可见是双声关系而非叠韵关系。
[2]联绵词两个字记一个语素,每个字都不单独表义,不能拆开解释。不明白这个道理,就会出现望文生义的错误。
(2)外来词今天的汉族是融合了我国古代许多民族而成的一个种族。民族的融合带来了语言的融合,在语言融合的过程中,汉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但也有些非汉语的词汇以音译的方式被吸收到汉语中来。汉代佛经的传入,使汉语中增加了一些梵语译词。元、清两代是少数民族统治中原(北魏、东魏、西魏、北周、辽、金的皇帝也皆非当时的汉族人),蒙古语、满语在汉语中留下了明显的印记。再加上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交往,又有不少外国词进入汉语行列。完全音译的外来词不可分字解释,都要看作是单纯词。
玻璃来自梵语。古书又作玻琍、波梨、颇犁、玻黎。浮屠来自梵语。古书又作浮头、佛图、浮图、佛陀、母驮。单于来自匈奴语。骆驼来自匈奴语。古书又作橐托、橐它。可汗来自突厥语。古书又作可寒、合罕、汗。箜篌来自突厥语。古书又作空侯、坎侯。葡萄来自大宛语。古书又作蒲桃、蒲陶、蒲萄、葡陶。苜蓿来自大宛语。古书又作目宿、牧蓿、木粟。喇嘛
来自藏语。古书又作剌麻2、合成复音词
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语素的词叫做合成词。构成合成词的语素可以都是词根,全由词根构成的合成词叫做复合式合成词;可以一个是词根,一个是词缀,由词根加词缀构成的合成词叫做附加式合成词。1、复合式合成词
就复合式合成词各词根之间的语法关系而言,古代汉语的复合式合成词主要有偏正式、联合式、动宾式、主谓式四种。偏正式:天下宇内布衣黎民百姓联合式:干戈国家社稷朋友膏腴动宾式:将军执事司命知府总角主谓式:冬至月食霜降口吃
2、附加式合成词这一类合成词由实词素和虚词素构成,实词素是词义的核心部分,虚词素一般只表示词性和感情色彩。例如:有莘阿爷喟然晏如
(三)同义词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一组词叫作同义词。在同一历史时期,一种语言中意义完全相同的词是极少的,绝大多数的同义词在理性意义、感情色彩、语法功能、使用地域等方面存在着或大或小的差异。辨析同义词的差异,可以使我们准确地把握词义,从而透彻地读懂古代作品。一种语言,在它的原始期,同义词是比较少的,因为那时人们的社会分工比较粗疏,思辨能力比较低下,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比较肤浅,词汇总量也比较少。随着历史的演进,人们的社会分工渐趋精密,思辨能力不断提高,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不断深入,语言的使用群体不断增加,使用地域不断扩大,词汇总量也不断增加,同义词也随着丰富起来。同义词产生的途径主要有如下四条:1.新词产生形成的同义词同一个概念,古代用一个词来表示,后代改变了说法,产生了一个新词,这就形成了古今同义词。古和今是相对而言的,对汉代人来说,先秦是古,汉是今;对唐代人来说,汉是古,唐是今。如“坚硬”这个概念,上古用“坚”和“刚”来表示如《庄子·天下》:“坚则毁矣,锐则挫矣。”《诗经·大雅·丞民》:“柔则茹之,刚则吐之。”大约汉魏间出现新词“硬”如皮日休《龟赋》:“硬骨残形知几秋。”这样,旧词“坚”、“刚”和新词“硬”便构成了一组同义词。
再如“害怕”的概念,上古用“畏”、“惧”表示唐代以后又可用“怕”来表示(“怕”本义为淡泊,表害怕是假借用法)。再如“眼泪”的概念,先秦用“涕”表示,汉代后又可用“泪”来表示。2.词义演变形成的同义词词义的变化是错综复杂的,有的同义词在同一历史时期本义就是相同的,也有的同义词在同一历史时期本义并不相同,词义引申之后,甲词本义与乙词引申义或两词的引申义才变得相同了。“后”和“君”,在上古本义同为君主。《说文》:“后,继体君也。”《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夏后”即夏代的君主。《尚书·大禹谟》:“奄有四海,为天下君。”
“劝”和“勉”,在上古本义同为鼓励、勉励。《说文》:“劝,勉也。”《左传·成公二年》:“人不难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不祥,赦之以劝事君者。”《国语·越语上》:“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妇勉其夫。”
“履”和“屦”(jǜ),在战国以前并不同义,“履”是动词,本义是踏、踩;“屦”是名词,本义是鞋。在同一上下文里,二者的差别是明显的。如《诗经·魏风·葛屦》:“纠纠葛屦,可以履霜。”《韩非子·说林上》:“夫冠虽贱,头必戴之;屦虽贵,足必履之。”战国以后,“履”有了鞋的意义如《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于是二者在鞋的意义上构成了同义词。“回”与“返”,在上古,“回”表示旋转《说文》:“回,转也。”“返”表示返回,《说文》:“返,还也。”如《荀子·致士》:“水深而回。”《韩非子·喻老》:“及公子返晋邦,举兵伐郑,大破之。”大约在隋唐时代,“回”有了返回的意思如贺知章《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于是“回”和“返”便构成了同义词。3.引申义相同的同义词一组词,本义并不相同,各方都经过引申之后,它们的引申义变得相同了。如“书”和“信”“书”的本义是写、记录,《说文》:“书,箸也。”“信”的本义是诚实,《说文》:“信,诚也。”二者本不同义。
书和信如《公羊传·僖公十六年》:“朔有事则书,晦虽有事不书。”《老子》:“美言不信,信言不美。”“书”由书写、记录引申为文字,又由文字引申为书信,如《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第一个“书”是书信的意思,第二个“书”是书写的意思。“信”由诚实引申为讲信用,引申为相信,再引申为送信人,再引申为书信。书信这个意义,大约是唐代才产生的,如元稹《书乐天纸》:“半封京信半题诗。”这样在书信的意义上,“书”和“信”便成了同义词。
“过”和“错”,“过”本义是经过、走过去,《说文》:“过,度也。”“错”本义是用金属镶嵌出图形,《说文》:“错,金涂也。”二者本不同义。如《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乘白马而过关。”《汉书·食货志下》:“错刀,以黄金错其文,曰‘一刀值五千’。”后来,“过”由走过去引申为超过。古人尚中庸,认为超过标准是不好的,故《论语·先进》说“过犹不及”,所以引申为错误。《左传·宣公二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错”由镶嵌出图形引申为交错,由交错引申为错误,这个引申义唐代才出现,如杜甫《漫成》:“仰面贪看鸟,回头错应人。”于是在错误的意义上,“过”和“错”便成了同义词。多义词和词的
本义、引申义多义词从词所包含的义项来给词分类,可以分为单义词和多义词。只包含一个义项的词称为单义词,如“勖”这个词就只有“勉励”一项意义。《诗经·邶风·燕燕》:“先君之思,以勖寡人。”包含有几个互相关联的意项的词叫多义词。古汉语词汇中,单义词少,多义词很多。单义词的词义比较容易掌握,多义词的义项比较复杂一些。一、词的本义1、词的本义:词在文献语言所使用的几个意义中作为引申派生起点的那个意义。发:《说文》:“射发也”,本文是射出箭。如“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孟子·尽心上》)“齐军万驽刘发”(《史记·孙吴列传》),这两个句子中的“发”就是用的本义。至于“发”的其他意义,如“发生”“发展”“发动”“发现”“打发”等,便都是从“射发”这个意义派生发展出来的。引:《说文》:“开弓也”,本义是拉开弓。上边所例句中的“引而不发”的“引”,就用引的本义,其它意义如“延长、引申、引导、引退”等,都是从“开弓”这个意义派生出来的。
词的本义是词的本来意义,但不一定是词的原始义。语言的历史要比文字悠久得多,那些早在汉字产生以前就已出现的汉语词,它们当初的意义是什么,由于没有文献可考,我们无从得知。我们所讨论的,只能是文献语言范围内的词义引申。因此,我们所讲的本义指的是词在文献语言所使用的几个意义中作为引申派生起点的那个意义。词的本义也不一定是常用义,同现代汉语所说的基本义有区别,特别是那些以假借方式造成的词更是如此。字:《说文》:“乳也。”《广雅·释诂》:“生也”本义是生孩子,文字的“字”和名字的“字”都是它的引申义。文字的意义早已成了“字”的常用意义,“生孩子”这个意义已经消亡。而:《说文》:“颇毛也”。本义是络腮胡子,被借用作虚词后,本义湮没了,作连词成了它的常用意义。
“鄙”的本义的探求,只能通过该字在古书中的用例来考察。试看以下例句:
①四鄙之萌人。——萌(氓)人:草野之民。“鄙”的意思是边邑。②焚符破玺,而民朴鄙。——“鄙”的意思是质朴,厚道。③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鄙”的意思是浅陋,庸俗。④今之争夺,非鄙也,财寡也。——“鄙”的意思是贪吝。⑤我皆有礼,夫犹鄙我。——“鄙”的意思是鄙夷,看不起。以上②③④⑤诸义,都是从①的边邑义引申而来。因此,可以确定“鄙”的本义是边邑。
2、探求本义的途径
(1)必须依据字形分析
前面我们讲古代汉语词汇的时候讲过,古代汉语单音词占优势,多义词主要也是单音词,一个汉字在大多数情况下就是一个词。汉字是表意文字,造字时义寄于形,形体结构同意义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该字的早期形体,为探求词的本义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因此,历来的文字学家都把分析字形作为探求词的本义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
A象形字:水,甲文字形为,江水又东,迳巫峡。古指河流,本义。
B指事字:本,甲文字形为,伐木不自其本,必复生。树根,本义。
C会意字:粪,甲文字形为,堂上不粪,则郊草不芸。扫除,本义。及,古文表示一只手抓着了前边那个人的后身,即追赶上了之意,这是个会意字。《说文》:“及,逮也,从又从人。”成语“望尘莫及”中的“及”就是用的本义。D形声字,诛:从言,朱声。于予与何诛?“诛”有诛杀、谴责、责求等意义。根据字形,“诛”字从言,朱声,字义与言语行为有关。可以确定谴责为其本义,其余的则是引申义。在探求词的本义时必须依据古文字形,如莫、朝、射等字,只有依据古文形体,才能准确地把握本义,否则容易产生混淆。许慎的《说文解字》从字形来探求本义,它是我国这方面一部最早又最系统的著作。虽然,所分析的字义,并不都是本义,还有些字分析错了,但至今对我们分析和了解词的本义仍然有很大的作用。(2)从多个义项中归纳。字形只是词的书写符号,它不能脱离词、脱离语言而直接表达词义。在探求词的本义时还必须依据古文献,脱离了文献,探求出的意义不一定是准确的。不能无中生有,不能前后倒置。
“毙”(“斃”的繁体字)字,《说文》作“獘”,表示向前倒下。人被杀死则倒下,所以又引申为死,这个意义后来写作“斃”,从死,敝声。从文献用例来看,先秦古书里的“毙”多表示仆倒义。如《郑伯克段于鄢》“多行不义必自毙。”又如《鞌之战》“射其右,毙于车中。”
都可以证明“毙”的本义是仆倒,而不是死。
“愤”字从心,贲声。它的烦闷义和愤怒义都可以从义符“心”得解释。但是根据古书的用例来看,烦闷义出现的时代较早,因此可以确定它的本义应该是烦闷。
“访”,有两个常用义,一为询问,一为访问,文献中询问义在前,应为本义。《左传·僖公三十二年》“穆公访诸蹇叔。”
二、词的引申义
1、词的引申义:在多义词的几个意义中,由本义派生出来的意义叫引申义。引申义和本义密切相关,本义是引申义的根据,引申义是本义的发展,本义只有一个,而引申义可以有一个、几个、十几个、甚至几十个,这些意义都是跟本义有着意义上的联系,一词多义的现象就是由此产生的。引申义有远近之分,离本义近的叫做近引申,离本义远的叫远引申。远引申一般是由近申义再引申的,所以也称为间接引申,近引申也叫直接引申。朝:①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水经注·江水》) 早上
②盛服将朝。(《左传·宣公二年》) 朝见、上朝
③使妇人载以过朝。(《左传·宣公二年》)朝堂、朝廷
④汉朝陵墓对南山。(杜甫《诸将》)/一朝天子一朝臣。 朝代朝,甲文作,本义为早上,古代早上儿女省视父母、臣下晋见君王,引申为上朝、朝见,君主接见臣子的地方为朝廷、朝堂,有朝廷引申为朝代。这几个意义相互关联,可用下图表示:朝:①早上②上朝、朝见③朝廷、朝堂④朝代本义直接引申义间接引申义省:《说文》:“视也。”本义是视、察看,动词,看的对象没有定。引申为专指看望父母、尊长。如:“昏定而晨省”(《礼记·曲礼上》)(古代皇帝每天早上晚上都要到父母房里问候服侍双亲,这就叫晨昏定省),“瑜从父尚为丹阳太守,瑜往省之”(《三国志·周瑜传》)。同时引申为检查、反省,如“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退而省其私”(《论语·为政》)。引申义与本义之间的联系很明显。
关:《说文》:“以木横持门户也”。本义是门闩(名词)和闩门(动词)。门上了闩就能控制出入,从而引申出“关卡、要塞”义;从“关卡”的意义又可以引申为“关键、枢纽”义。门闩能把门与门或站与墙连在一块,从而可引申出“关连、省及”义。我们在使用“关”这个词时,总不会每次都使用它的全部意义,而它却可以具有多种意义。“纲”(纲)的本义是网上的总绳,由这个意义派生出来的“事物的总要”、“国家的纲纪”等义项就是它的引申义。“道”的本义是道路,由这个意义派生出来的途径、方法、道理、规律、学说、引导等义项都是它的引申义。2、引申义和本义的联系方式相似:引申义和本义所指称的对象有某种相似之处,可以类比,因以为引申。“斗”本义为酌酒器,由于形貌性状相似而引申为斗星。如《诗·小雅·大东》“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
“关”,本指门闩,由于功能作用相似而引申为关卡。如《史记·孟尝君列传》“孟尝君出关,关法鸡鸣而出客。”
“奋”,本指鸟奋飞,由于方式情态相似而引申为马、牛奋蹄。(《诗经·邶风·柏舟》:“静言思之,不能奋飞。”俗语:“老牛自知夕阳晚,不待扬鞭自奋蹄。”)相关:引申义和本义所指称的对象或所表达的概念相互关
联,彼此牵涉,可以以此代彼。
“齿”本指门牙或牙齿,牙齿的生长情况标志着幼少壮老,由此引申为年龄。
“年”本义为稻谷成熟,有收成。收获标志着农业生产的一个周期,古代每年只收获一次或一季,由此“年”引申为时间单位。
“宗”由祖庙引申为祖宗,“官”由官府、行政机关引申为官职、官长。
相因:引申义和本义之间具有因果、条件等逻辑关系,通过推导实现引申。
“虚”本义为大丘,大了就空旷了,因此引申为空虚的意思。
“危”本义为陡峭、高峻,陡而高则易倾倒,因此引申为不稳定,再引申为危急、危险。
3、词义引申的基本规律
词义引申是通过由此及彼的联想实现的。从本义和引申义所表示的内容范围或概念特点来看,词义引申的基本规律是:
①从个别到一般雄、雌:本义指雄鸟和雌鸟,专指鸟类而言。《说文》:“雄,鸟父也。雌,鸟母也。”例:谁知鸟之雌雄。(《诗经·小雅·正月》)引申为泛指所有动物,例: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辞》)“江”、“河”本来专指长江、黄河,后来引申泛指河流。
“匠”由专指木匠引申为泛指工匠。都是由个别到一般的引申。
②从具体到抽象道:本义指道路,例:周道如砥,其直如矢。(《诗经·小雅·大东》)引申为(达到某一目的的)抽象的途径、方法,例:交邻国,有道乎?(《孟子·梁惠王上》)再引申为抽象的规律道理,例: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庄子·养生主》)理:本义是治玉,引申为治理其他事物,从治理的结果可以引申出“条理”义。治理是一种有目的、经过考虑的活动,从而引申出“事理、道理、情理”等意义。“术”、“道”均由道路引申为途径、方法。“析”由劈木头引申为分析、辨析。都是从具体到抽象的引申。③由实词到虚词。如:
以:本义为任用、使用,是动词。例: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屈原《涉江》)
后引申虚化为介词,意思为凭、用等。
以家量贷,而以公量收之。(左传·昭公三年)
4、引申义的读音和书写形式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通常是用一个字来表示的,读音也相同。值得注意的是,有些词在词义引申之后改变了读音。
说(shuō)由陈述、解说引申为劝说、说服,改读(shuì)
语(yǔ)由言语、说话引申为告诉,改读(yù)。
有的后来还为引申义另外造了新字。解(jiě)由分割、分解引申为松懈、懈怠,改读(xiè),并造了“懈”字。
弟(dì)由弟弟引申为尊敬、顺从兄长,改读(tì),后来造了“悌”字。三、研究词义引申的意义研究词义引申可以揭示词义的系统性,掌握词义引申的规律,收到以简驭繁、事半功倍的作用。有助于我们举一反三,通过类比互证,成组成串地掌握相关词的多种意义。
“具”的本义为备办饭食,因而可引申为饭食,所以称粗劣的饭食为“草具”。如《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也可由备办饭食引申为泛指准备、备办。如《左传·郑伯克段于鄢》“缮甲兵,具卒乘”。“具”在此指的是准备步兵和战车。
准备的目的或结果是齐备,因而“具”又有齐备义。再由齐备义虚化为副词,表示全部、都。如《史记·项羽本纪》“良乃入,具告沛公。”即把全部情况都告诉刘邦。这样弄清了词义引申的来龙去脉,了解其所以然,就能更准确更深刻地把握词的有关意义了。四.词义引申举例(一)连锁式引申:1、要:金文作、,《说文》:“要,身中也。”①昔楚灵王好细要。(《墨子·经说》) 腰②是王之地一经两海,要绝天下也。(《战国策·秦策》) 中间③吴人要而击之,获邓廖。(《左传·襄公三年》) 拦截④虽曰不要君,吾不信也。(《论语·宪问》) 要挟⑤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孟子·公孙丑》) 求得⑥地不知寒人要暖,莫把人衣做地衣。(白居易《红线毯》) 需要“要”的意义可以用下表描述:①腰(人体的中间部分)②中间(事物的中间部分③拦截(迫使他人中途停止前进)④要挟(迫使他人改变意向,满足自己的欲望)⑤求得(请求他人满足自己的欲望)⑥需要(期待某种欲望得到满足)2、防:《说文》:“防,隄(堤)也。”①巨防容蝼而漂邑杀人。(《吕氏春秋·慎小》) 堤坝以防止水。(《周礼·地官·稻人》)②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周语》) 堵水、防止水患③吾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杜渐防萌。(《后汉书·丁鸿传》) 禁止、防备、防止④义礼义防民。(盐铁论·本议)祖俗而施教,察失而立防。(《后汉书·桓谭传》) 约束⑤君子行有防表。 规范、标准“防”的意义线索可以用下图表示:①堤坝(堵水所用的建筑)②堵水、防止水患(堤坝的作用是堵水)③禁止、防备、防止(由堵水泛指堵塞禁阻等意思④约束(对人的行为进行约束)⑤规范、标准(有约束而形成的行为规范)
以上两例和“朝”的词义引申脉络一样,由本义过渡到直接引申义,再过渡到间接引申义,中间是一环扣一环的关系,就像链条一样。我们把这种引申脉络称作连锁式引申。再如:功:本义是工作、事情,如“上入执宫功”(《诗经·七月》);从工作的结果引申出成绩和功效义,如“故事半古之人,而功必信之”(《孟子·公孙丑上》);从成绩大小、成效高低引申出成就、功业、事业,如“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平”(《孟子·公孙丑上》);再由此引申出功劳,功勋,如“劳苦而功如此”(《史记·项羽本纪》)。功的这些引申义是一个接一个引申出来的。(二)辐射式引申1、节:《说文》:“节,竹约也。”①竹则笋苞抽节。(左思《吴都赋》) 竹节②其于木也,为坚多节。(《周易·说卦》)风断蒲草节,霜埋翠竹根。(杜甫《建都十二郎》)木节、草节③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庄子·养生主》) 关节④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列子·汤问》) 季节、节气⑤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起舞。(蒲松龄《促织》)节奏、节拍⑥时穷节乃见。(文天祥《正气歌》) 气节、节操⑦长幼之节,不可废也。(《论语·微子》) 礼节⑧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荀子·天论》) 节约⑨(苏武)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毛尽落。(《汉书·苏建传》)旌节、节杖“节”的引申线索可以图示如下:
②木节、草节(用于草木)③关节(用于动物)④季节、节气(用于时日)①竹节⑤节奏、节拍(用于音乐)⑥气节、节操(用于道德)⑦礼节(用于社会)⑧节约(用于用度)⑨旌节、节杖(用于外交)
“节”的引申是根据“竹节”的特点而来的,可以表示为:连接(引申为事物的连接处):②③①分段(引申为事物的分段处):④⑤制约(引申为约束等意思):⑥⑦⑧⑨2、问:《说文》:“讯也。”①既克,公问其故。(左传·庄公十年) 询问②伯牛有疾,子问之。(论语·庸也) 问候、慰问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其甘苦。(战国策·燕策)③淑问如皋陶。(《诗经·鲁颂·泮水》) 审问④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左传·僖公四年) 责问、追究⑤既而羁寄京师,久无家问。(晋书·陆机传) 音讯⑥恣所为不问。(柳宗元《童区寄传》) 过问、干预“问”的引申脉络可图示如下:②问候、慰问③审问①询问④责问、追究⑤音讯⑥过问、干预3、贱:《说文》:“贾少也。”
①心忧炭贱愿天寒。(白居易《卖炭翁》) 价钱低
②朝廷不敢辞贱,军旅不敢辞难。(《韩非子·有度》)地位低
③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战国策·齐策》) 轻视
④老臣贱息舒祺,年少,不肖。(《战国策·赵策》)自谦词
“贱”的引申线索如下:
②地位低下、卑贱
①价钱低③轻视、认为卑贱
④自谦词
从以上几例可以看出,所有的引申义之间是并列的关系,都是直接从本义引申而来的直接引申义,就象是以本义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出来的一样,这种情况叫作辐射式(或放射式)引申。(三)综合式引申
1、信:《说文》:“诚也。”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言语真实②与朋友交,能不信乎?(《论语·学而》) 诚信③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相信④舜其信仁乎?(《韩非子·难一》) 的确⑤用为符信,上书自陈。(《史记·外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企业用电供应协议要约
- 2024版艺人经纪公司艺人代理合同3篇
- 2024年全新维修服务合作合同模板版
- 2024年员工离职保证协议2篇
- 2024年工程塔机运输与组装劳务分包合同3篇
- 2024年文化艺术品买卖合同标的及鉴赏方法
- 2024年二手房购买定金协议样本一
- 2024年品牌音响销售及服务合同
- 2024年新型驾校培训中心施工合作合同版B版
- 2024年安徽省信息产业农民工劳动合同2篇
- 公务员考试经验分享培训课件
- 红河学院《运动营养学》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新概念英语第二册单词表(含音标)
- 住建局条文解读新规JGJT46-2024《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标准》
- 科教融汇背景下铁道车辆技术专业群课程改与革实践
- 2024安全员知识考试题(全优)
- 2024年3D打印加工合作合同
- 国家开放大学《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期末复习题
- 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英语 含答案
- (正式版)SH∕T 3548-2024 石油化工涂料防腐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 2024年天津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课考试题+答案 (四套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