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力学-总论课件_第1页
工程力学-总论课件_第2页
工程力学-总论课件_第3页
工程力学-总论课件_第4页
工程力学-总论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工程力学-总论工程力学-总论工程力学-总论兄程学工程力学总论工程力学总论工程力学课程内容及其在工程设计中的作用冂工程力学的研究模型囡工程力学课程的分析方法农村小学教育,历来比较薄弱,尤其是作文教育。一直以来,教师普遍采用“教师命题――指导――学生习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的传统教学模式。更有极个别教师为了片面追求作文分值要求学生“背范文”。这种教学模式,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导致很多学生作文“千篇一律”、“开头难”、“写不长”、“假、大、空”等等情况。为提高学生习作水平,学校于2007年秋季成功引进了中央教科所“十一五”重点课题子课题“作文个性化发展研究”,为了将此项工作抓好抓落实,我亲自担任课题组组长,主持课题研究工作,由此全面拉开了我校作文特色教育方略探索的序幕。为了实现既定目标,我们作了许多有益尝试。由于我们的教学资源、设施和理念相对落后,加上师资队伍参差不齐。在探索中,我们发现,教师没有根据农村实际和学生的特点,没有充分整合校内外教学资源,是我们的根本问题所在。但是,我们也拥有很多得天独厚的优势,如浓郁的乡土气息、优美的自然风光、醇朴的乡里乡情,都是城市所不能比拟的。一、走进大自然,在自然风光中活跃习作思维山里娃娃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如画的大自然就是他们的摇篮。因此,我们将让学生回归生活、回归自然本真作为提升学生习作兴趣的第一方法。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许多班级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春游、秋游、野炊等等。不少班级还开设了生物角,布置学生在教室内种植1-2种自己喜欢的植物,要求学生每周写观察日记。通过活动,让这些快乐的精灵投入大自然的怀抱,深深的感悟大自然之美。这时,只有教师稍作点拨,他们便变得跃跃欲试了。此时学生的习作不再是冥思苦想编造的慌言,而是观赏后的自然倾诉了。二、尊重劳动,体会劳动创造幸福生活生在农村,劳动是农村孩子再也熟悉不过的事情。可是,并不是每个农村孩子都能尊重劳动,热爱劳动。我们要让学生积极投身力所能及的劳动,体会劳动的辛苦,收获的快乐不光是丰富学生的习作素材,更能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的德育教育。为此,我们进行了很多尝试;布置特殊课外作业,让学生回家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或农活;举行劳动常识演讲比赛……通过活动,学生获得劳动知识技能,通过劳动获得劳动成果,又充分享受其中的喜悦。另一方面,通过辛勤劳动,他们会体会到劳动的艰辛,从而尊重劳动。当然,有如此丰富的情感体验为基础,学生们习作也变得不再“干瘪”了。三、学习农俗语言,体验风土人情纯朴的竹园人民形成了邻里和睦、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的纯仆民风。这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1、学习农俗语言。表达是作文教学的重头戏。学生在表达时往往词不达意。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引导学生读和记书本上的好词好句,但是,在我校的教学方法中我们不但引导学生向书本学习更加重视引导学生向生活学习,一方面我们引导学生学习农村谚语、歇后语、特别是农村谚语既阐明科学道理,又生动易记。另一方面学习特色俗语。方言俗语有特色,其中有很多语素非常生动形象。我们做到了引导学生多问、多听、多记。特别是引导学生在习作中涉及人物对话时,将方言俗语原汁原味地写出来,从而使习作显得更加生动形象。2、体验风土人情。古老的竹园流传着许多特有的风俗传统。如春节守岁、中秋摸秋、劳动时唱五句子歌,栽秧时打栽歌锣鼓,男女结婚陪郎陪女等等,无不带给学生许多欢乐和留下深刻记忆。在学校的领导下,教师抓住节日等契机,或借助一定情景,巧布置,重引导让学生体验到了其中浓浓的乡情亲情和劳动人民的朴实情怀。由此,一篇篇兴趣盎然、有滋有味的习作便油然而生了。四、继承革命精神,发扬优良传统勤劳勇敢的竹园人民在这片热土上繁衍生息,为了追求幸福美好的生活,竹园人民上演一场场昂扬奋发的革命精神画卷。如清中朝唐刚唐尧兄弟起义,清末大闹神兵,解放前夕更有彭咏梧烈士。作为学校,精心组织培养学生继承革命精神,发扬优良传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了达到既定目标,我们用心良苦;组织少先队代表采访参加过红军的老爷爷和拜会目睹英雄事迹的老前辈;邀请老红军、老志愿军到校办讲座讲英雄故事、谈深切体会;清明节为彭咏梧烈士悬头遗址敬献花圈;布置学生搜集书报、查阅网络,了解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通过这些载体学生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实践证明,此时的习作练习,学生语言慷慨激昂,字里行间充满了感情,很多学生还联系自己做了真诚的反思,这不但净化了学生的心灵,更与以前空洞的口号试习作截然两样!五、感受家乡的变化,谈自豪之感,抒振奋之情建国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面貌日新月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竹园也是同样如此。为了使学生感受到这种变化,我们的办法同样是多种多样的;听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讲过去的故事,倾诉今昔对比,以班级为单位带领学生参观养殖场、种植场、服装加工厂等等。以前面的活动为铺垫,紧接着,在班上开展讨论会,让学生说说家乡的变化。我曾经被老师邀请参加了他们的讨论会,场面是热烈而令人振奋的;有的从自己家里的生活变化说起,有的从门前的路说起……学生们还情不自禁地张开了想象的翅膀,带着一颗颗童心飞未来……学生们太兴奋了。这时教师再提出作文要求,是显得那样的亲切自然和水到渠成。综上所述,通过一年以来的探索,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不过,我认为我们最大的收获是:我们的教师不再为不是每节课都能在多媒体教室上和不能拥有城区学校那样丰富的媒体资源而苦恼了,因为他们已经能够根据自己教学的需要,得心应手地整和教学资源了。学生们逐渐养成了“讲真话、写真事、诉真情”的习惯,学会了将他们自己的生活写进自己的作文。一篇篇充满“山水田园,瓜果桃李”的习作出自他们稚嫩的笔尖,是那样的清新自然,芬芳扑鼻……0083-02影响小学生学习数学概念的因素有认知因素、感性材料和生活经验、抽象概括能力以及语言表述能力等。数学概念的教学应凸显学生主体,寓概念学习于探索活动之中。笔者认为,概念的引入―理解―巩固―深化要过渡自然,润物无声,水到渠成。下面以《质数与合数》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引导学生创造性探究数学概念。一、引入概念引入概念是概念教学的第一步。这一步做得如何,将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概念引入的方法一般有:直观引入、实例引入、旧知引入和活动引入。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采用恰当的引入方法,帮助学生获得充分的感知,建立清晰的表象。[环节一]电脑出示3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师问:你能拼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学生独立思考后可能会说2个,可能会说1个。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不管横拼、竖拼、斜拼,都只得到一个长3宽1的长方形。电脑接着出示4个同样大小的小正方形。师问:你能拼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学生独立思考后可能会说一个长4宽1的长方形;也可能会说2个,其中一个是长2宽2的正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可电脑动态演示拼成的两个长方形。师追问:如果是12个小正方形结果会如何?学生独立思考后,可能会有学生在纸上画,其余也跟着画。为了尊重学生自己的思维方式,可给其一定时间画,但要适时调控,引导学生进行空间想象,联系面积公式进行数学思考,促进思维发展。“我看到许多同学不用画就已经知道了”既暗示学生不必一一画出也能“知道”,又起导向作用,让学生思考其他的方法或策略。很快会有学生说能拼三个:①一个为长12宽1;②一个为长6宽2;③一个为长4宽3。教师引导学生想象上述拼法,然后追问:“如果给出的正方形个数越多,拼成的不同的长方形个数会怎样?”学生肯定会说“会越多”。此时老师故不出声,保持沉默,等待,等待……一会儿学生开始“骚动”:“不一定的。”师故意重复:“他说不一定,你们呢?根据是什么呢?”学生情绪开始激动:“刚才4个正方形能拼出2个,但如果5个正方形就只能拼出1个,说明‘不一定’”。案例中,教师追问“12个小正方形会如何”诱发学生的思维与操作,暗示“不用画就知道了”唤起了学生的经验,找到了衔接之处,引入概念“润物无声”,实现了思维的有效起跑。二、理解概念理解概念是概念教学的中心环节。感知和经验只是入门的向导,对概念的本质属性的揭示才能成为判断的依据。理解概念要根据不同内容采用相应的策略:①通过变式突出概念本质属性;②通过反面衬托进一步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③通过多层次的理解抽象概括出概念;④通过简练的语言或下定义的方法描述概念;⑤通过对比辨析强化新概念的清晰度。[环节二]当学生知道“给出的正方形个数越多并不说明能拼成的不同的长方形个数也越多”时,问:那你们觉得小正方形的个数是什么数时,只能拼出一种长方形?组织学生思考、讨论、汇报。有学生觉得小正方形的个数是奇数时,只能拼一种。马上会有如“9是什么数,用9个能拼出2种”的反对意见。师追回:那该是什么数的时候呢?逐步引导学生意会“当正方形的个数只有因数1→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时”就只能拼一种,然后让学生举例验证,如3、13、7、5、11……进而再探究“什么情况下拼得的长方形不止一种呢?”引导学生举例4、6、8、9、10、12、14、15……并分析归纳其共同特征:它们除了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外,还有别的因数,如4的因数有1、4、2。从而揭示“像3、13、7、5、11等这样的数叫质数”和“像4、6、8、10、12、14、15等这样的数叫合数”,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结合学生发言,教师相机板书其定义。建构主义教学论认为,学生的知识建构不是教师传授与输出的结果,而是通过亲历,通过师生、生生交互作用来实现的。这里老师大胆放手让学生思考、辨论,创造出质数与合数的概念,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实现了思维的有效加速。三、巩固概念数学概念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通过及时的巩固,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巩固概念一般采用下列途径:①复述定义或结语;②自举实例;③多层次练习。[环节三]教师让学生判断:19是什么数?为什么?判断的依据是什么?21、23、36呢?学生的回答可能不够完整,要引导学生根据概念准确判断。然后通过36着重引导学生理解只要找到了第3个因数,就说明它是合数,否则就是质数(注:“1”待后再学),并在板书的“没有”与“还有”下面打上着重号。继续判断1874375是质数还是合数。学生再次展开争论:“是质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不对,个数上是5,它至少还有因数5,它是合数。”90000032呢?学生异口同声“合数”。师:“这么大的数,你们都能迅速作出正确的判断,小的数更不在话下了。”教师随手板书“1”:“是……?”可能有学生会认为是质数,但通过辩论,学生明晰1和1本身只能算1个因数,1不是质数,当然更不是合数了,并在原板书中插入“两个因数”,虽与课本不尽相同,但表明了学生确实理解了质数的概念。可能会有学生提出“0”是什么数,老师既要保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又要考虑到“数的整除”是在非0自然数范围内学习的,因此可与学生商量:“0我们以后再好好研究,我们先学习非0自然数,好吗?”这里的设计十分精妙,既加深了对质数的理解,还把“非0自然数按因数个数的多少分为质数、合数和1”这一认知难点化整为零,实现了思维的有效突破。四、深化概念概念的深化主要包括概念的熟练运用和形成概念的认知系统。掌握概念的目的是为了应用,通过应用加深对概念的认识。概念往往是一个个分散学习的,当学到一定阶段时,要引导学生找出概念间的纵横联系,形成知识网络。本课通过自制“100以内质数表”来深化所学概念。[环节四]电脑出示79,让学生思考是不是质数。“要想马上知道79是什么数还真不容易,如果有质数表可查就方便了。”激发学生对“表”的渴求,思考“这表从哪来呢?”一学生举起一张课前印发的数2~100的练习卡(注:2~7六个数一行,8~13六个数第二行……依次排列)说:“质数表在这儿。”“你们怎样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制成质数表呢?”让学生运用自己的思想方法制表,有的学生按照质数的概念一个一个地判断,是质数的打“√”,是合数的打“○”;有的学生把质数勾出来,剩下的数划去。师马上承接:“把质数留下,其他的数划去,这就是‘筛选法’,大家一起‘筛’吧。”大部分学生都用“逐个判断”的方法,教师提示“怎样筛选更快?”学生调整方法,一生说先把偶数划掉,又纠正说先把除2外的偶数划掉。一生说接着把3留下,其他的3的倍数划去;把5留下,其他的5的倍数划去,把7留下,其他的7的倍数划去……师:还有要划去的吗?学生自己发现了规律,会高兴地说不用再画下去了。可能也会有更快的方法出现:第一列留2,其他的划去;第二列留3,其他的划去;第三列都划去;第五列都划去;然后在第四、六列中找质数。也许有生发现:①除了2和3两个质数外,其他的质数都在第四、六列中;②第五列的数都有因数6;③2、3以外的质数比6的倍数少1或多1;④1~20中有8个质数,而80~100中只有3个,以后的质数可能会越来越少,质数的个数是不是有限的?教师一一肯定学生善于观察,肯于动脑,敢于质疑的学习方法。“100以内的质数表”就这样自制出来了。学生自制“100以内的质数表”,是在一种有心理需求的状态中,自然而然地创造出来的,而不是生硬地按照教师的指令完成的,质数与合数的概念深化水到渠成,流畅自然,实现了思维的有效升华。(责编林剑)兄程学工程力学总论工程力学总论工程力学课程内容及其在工程设计中的作用冂工程力学的研究模型囡工程力学课程的分析方法5e学工程力学总论口工程力学课程内容及其在工程设计中的作用返回口工程力学课程内容及其在工程设计中的作用工程力学engineeringmechanics所包含的内容极其广泛,本书所论之“工程力学”只包含工程静力学”(analysisofengineeringstatic)和材料力学”(mechanicsofmaterials两部分工程静力学”研究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及其相互关系。“材料力学”研究在外力的作用程基本构件内部将产生什么力,这些力是怎样分布的;将发生什么变形,以及这些变形对于工程构件的正常工作将会产生什么影响口工程力学课程内容及其在工程设计中的作用工程构件(泛指结构元件、机器的零件和部件等)在外力作用下丧失正常功能的现象称为“失效”(failure)或“破坏”.工程构件的失效形式很多,但工程力学范畴内的失效通常可分为类:强度失效(failurebyloststrength)、刚度失效(failurebylostrigidity)和稳定失效failurebyloststability)口工程力学课程内容及其在工程设计中的作用强度失效是指构件在外力作用下发生不可恢复的塑性变形或发生断裂刚度失效是指构件在外力作用下产生过量的弹性变形。稳定失效是指构件在某种外力(例如轴向压力)作用下,其平衡形式发生突然转变口工程力学课程内容及其在工程设计中的作用机械加工用的钻床的立柱如果强度不够,就会折断(断裂)或折弯(塑性变形);如果刚度不够,钻床立柱即使不发生断裂或者折弯,也会产生过大弹性变形(图中虚线所示为夸大的弹性变形),从而影响钻孔的精度,甚至产生振动,影响钻床的在役寿命。口工程力学课程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