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暑假作业-古代的经济政策_第1页
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暑假作业-古代的经济政策_第2页
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暑假作业-古代的经济政策_第3页
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暑假作业-古代的经济政策_第4页
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暑假作业-古代的经济政策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2023-2023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暑假作业〔4〕古代的经济政策一、单项选择题1.

以下对“重农抑商〞政策内容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强调开展农业而限制工商业开展

B.突出开展农业而禁止工商业

C.重视农业开展而无视工商业开展

D.强调以农为本而取消工商业2.

?周礼?曾这样记述西周时期的某项土地制度,“乃经土地而井牧其田野,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四丘为甸,四甸为县,四县为都,以任地事而令贡赋。〞以下有关材料中土地制度的表述,正确的选项是(

)A.一切土地属于国家所有

B.受封者要向皇帝缴纳贡赋

C.农民在土地上集体耕作

D.土地可以自由买卖和转让3.

史书记载,秦汉至隋唐,“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这说明中国古代商业(

)A.长期停滞不前

B.虽受官府压抑但仍有开展

C.一直非常兴旺

D.根本不受政府政策的影响4.

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明确以农业为“本业〞,商业为“末业〞,此后中国古代统治者长期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其根本原因是(

)A.商人流动性大不便管理

B.保证农业生产以稳固统治

C.统治者大多是农民出身

D.小农经济对商业需求不大5.

“帝王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按此观点来解释“重农抑商〞政策,以下结论中可以成立的是(

)A.该政策实现了古代经济政策效用的最大化

B.该政策始终是古代帝王明智选择

C.该政策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必然选择

D.该政策贯穿于中国古代史的始终6

商周时代,土地为国家公有,由贵族组织人力进行农业生产;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了在土地私有的根底上男耕女织的农业经济。这两种耕作方式都(

)A.属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范畴

B.与当时生产力开展水平相适应

C.强化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D.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生产积极性7.

检索?四库全书?,关于“平均赋役〞“均平徭役〞“均赋税〞“平差役〞一类的提法,出现有900屡次。如?金史?记载,金朝大定年间,就有连续几次的均平赋役的政策和做法。这些做法的直接目的是(

)A.凸显均平意识

B.保护租佃经济

C.维护小农经济

D.增加财政收入8.

清人钱泳说:“俗语云‘百年田地转三家’,言百年之内,兴废无常,必有转售其田至于三家者也。今那么不然……十年之间,已易数主。〞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源是(

)A.政府闭关锁国政策的实行

B.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

C.政府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

D.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开展9.

明末?沈氏农书?记载有当地一句谚语:“当的穷,六月里骂长工。〞意思是说,在农历六月时是收夏种大忙季节,务必与长工搞好关系,否那么长工闹起情绪来,这一年的收成就成问题了。这反映了当地(

)A.人身依附关系日益松弛

B.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

C.租佃关系下地主的无奈

D.传统小农经济开始瓦解10.

汉文帝时,晁错提出务农贵粟政策,百姓缴粟600石者,就可封爵。但普通五口之农家,所耕之地不过百亩,全年所收不过100石,根本无600石余粮来换爵,反为富商大贾所乘。这说明在当时(

)A.重农政策与现实相背离

B.农民生产生活十分艰辛

C.商人可凭经济实力任官

D.商人社会地位得到提高11.

“朝奉〞本为官名,有些徽商是由仕而贾的,他们不愿人们称其为“老板〞,而代之以“朝奉〞。久之,到明末,世人统称徽商为“徽州朝奉〞。徽商不愿被称为“老板〞,这从本质上反映出(

)A.徽商社会地位的提升

B.明清政府对商人的歧视和压制

C.徽商已走上了官商结合之路

D.北宋时期商品经济的开展12.

清政府在1684年统一台湾后发布展海令,解除“海禁〞;次年又允许各国朝贡船进港,认可民间商船来航通商。材料说明(

)A.清代闭关锁国的传统观点没有依据

B.外贸政策调整与清朝政局变化密切相关

C.清朝解除“海禁〞,但依然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D.清政府加强了对对外贸易的管理13.

宋朝规定:客户(租佃户)与下等户才可以请射(开垦)荒田,规定官吏不得租种官田,规定寺观不得市(购置)民田,规定品官限外之田也要派差科,规定不得由出举而买田。据此判断,宋朝(

)A.推行土地"不抑兼并"

B.存在限制土地兼并的政策

C.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D.削夺节度使使地方财权14.

北魏均田制规定奴婢授田与平民相同,耕牛也可授田。至唐初,唐高祖下令推行均田制,但取消了对奴婢、耕牛的授田。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A.门阀氏族势力的衰落

B.政府掌握土地的减少

C.均田制度的逐渐衰落

D.奴婢社会地位的下降二、材料题15.阅读以下材料,答复以下问题:

材料一“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图一:?耕织图•耕图?[清]焦秉贞

图二:清代北京前门商业区

材料三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崇尚朴实,不为华巧。——?清世宗实录?卷57请答复: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传统社会生产的根本模式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答复与其相对应的基外乡地制度。2.材料二的图一反映了什么样的农业耕作方式,图一中的农业生产工具最早出现于什么时期?图一和图二反映的经济活动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答复清政府推行的主要经济政策?这些经济政策有何消极影响?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答案:A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B.突出开展农业而禁止工商业,错在“禁止〞二字。C.重视农业开展而无视工商业开展,错在“无视〞二字。D.强调以农为本而取消工商业,错在“取消〞二字。所以只能选A.强调开展农业而限制工商业开展。2.答案:A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奴隶社会土地制度的掌握情况。依据所学可知,题干材料所描述的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制度——井田制。这是一种土地国有制度,一切土地归周王所有;奴隶在井田上集体劳作;受封者向周王缴纳贡赋,不是皇帝;土地由嫡长子继承,不能转让和买卖。分析选项,A项符合题意,所以应选A。3.答案:B解析:“法律贱商人〞是抑商,而“商人已富贵矣〞那么反映了商业虽受压制,但仍得到了开展。4.答案:B解析:由于商业流动性及获利大等特点,会吸引人们舍弃农业从事商业,不利于封建制度的经济根底农业的开展,不利于封建统治,因此保证农业生产以稳固统治是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政策的根本原因,B正确。5.答案:C解析: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是与当时的生产力开展水平整体落后分不开的。在封建社会,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最主要的产业,是赋税的主要来源,也是王朝兴衰的关键,历朝统治者莫不重视。应选C。ABD均未从必要性角度考虑。答案:B7.答案:C解析:通过材料可知,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对于服役和交税两者国家都是非常重视的,成为了热点名词,既服役又交税主要是丧失土地而耕种国家土地的农民,国家如此重视的直接目的是维护小农经济,故C正确。8.答案:D解析:9.答案:C解析:10.答案:A解析:11.答案:B解析:12.答案:B解析:此题属于典型的新材料、新情境题。教材讲到了明清时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但这一政策并非一成不变,也非铁板一块。教材提到了清初实行海禁是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统一台湾意味着东南沿海的抗清力量被消灭,所以海禁也就没有继续存在下去的理由了,于是清政府作出了政策上的调整。后来随着日益严重的“海寇〞活动和西方势力在东亚海域的潜在威胁,清政府又逐渐实行海禁政策。由此可见,外贸政策是随着清朝政局的变动而变化的。A、C两项与材料所述不符,D项在材料中没有表达。此题考查古代经济政策,提供新材料,创设与教材不一样的新情境,给考生传递一个信息,历史不单是教科书上写的东西,它包含了更为丰富的内容,值得学习和挖掘,从而培养考生的“历史感〞。13.答案:B解析:14.答案:A解析:二、材料题15.答案:1.根本模式: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