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博小镇道路改造及配套设施提升项目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1页
农博小镇道路改造及配套设施提升项目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2页
农博小镇道路改造及配套设施提升项目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3页
农博小镇道路改造及配套设施提升项目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4页
农博小镇道路改造及配套设施提升项目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博小镇道路改造及配套设施提升项目S1-11-施工图设计说明概述(一)、项目概况本项目为农博小镇道路改造及配套设施提升项目,项目位于新津县兴义镇波尔村。本项目起于波尔村村道交叉路口,经波尔村安置点,终点止于成新蒲快速通道。现有公路为成都市统筹城乡发展实现村村通时修建的混凝土路面,路面平纵面技术标准较低,路基宽度2~3.5m,路面宽度2~3.0m。后来伴随着波尔村安置区的扩大和沿线交通量的增长,现有砼路面面板破损严重,路面纵向长距离开裂,路面宽度较窄,车辆行驶速度低,服务水平低下,运输效率差,存在较大的行车安全隐患。沿线附近居民点较为密集,本段公路的交通不便已严重制约了公路沿线居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现有公路已不能适应沿线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沿线居民迫切要求改变现有交通状况。为保证公路全季节畅通,保证雨季行车安全,提高行车的舒适性,尽快改建本段公路显得极为迫切。(二)设计任务1、任务来源受新津县兴义镇人民政府的委托,由我公司编制农博小镇道路改造及配套设施提升项目施工设计文件。2021年01月,我公司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开展了本次设计的勘察设计工作。2、建设方案的确定接到设计任务后,我公司及时组织设计人员进驻现场进行现场踏勘工作,并及时与业主接洽沟通。根据业主和沿线居民要求、投资控制、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确定道路建设方案如下:建设方案:破除原有砼路面,扩宽路基,新建8米宽沥青路面。(三)、现状道路基本情况:现有道路为通村公路,路面类型为混凝土路面,由于建设资金不足和多方面的原因,道路技术标准较低,且路面宽度较窄,沿线纵坡起伏较大且平面线形较差,主要体现在弯道曲线半径小、曲线长度短,曲线之间的夹直线长度基本不满足规范要求。通过对现有道路外业采集,并拟合现有路线后平面桩号范围K0+000~K0+574.060,起点位于张河村安置点道路,终点位于成新蒲快速路,路线全长574.06m。原路面类型为混凝土路面,路面宽度为2~3m,原混凝土路面平均厚度为20cm,大部分路段路面出现断板、纵向开裂现象。图一:道路起点图二:道路终点仿竹西路仿竹西路图三:项目区位图(三)、设计标准1、主要编制依据(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2)《公路勘测规范》(JTGC10—2018);(3)《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2111-2019);(4)《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17);(5)《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6)《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

);(7)《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8)《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D81-2017);(9)《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D81-2017);(10)《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11)《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规范》(JTG3363-2019);(12)《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GB02-2013);(13)《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交公路发〔2007〕358号);(14)交通部颁发其他有关标准、规范、规程及《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2、测设经过及测量系统(1).测设经过2020年11月开始进行测设,测设工作严格按照现行公路工程勘察设计规程和质量管理办法进行,其流程主要分为工作准备、野外勘测和内业设计三个阶段。准备阶段的完成主要工作:第一组织队伍,制定作业大纲及各类仪器、工具、测量标志和有关材料准备;第二进行路段走廊带进行控制测量,对路线中线及断面进行测量,为路线平面设计线位确定收集基础资料;第三根据测量成果,进行路线方案设计,确定路线平面设计方案。内业设计实行项目负责人负责制,建立了完善的设计质量管理体系,采用计算机CAD制图。为了提高设计质量和设计工效,保证计算精度和出图质量,项目设计工作中努力做到基础资料收集全面、详细、准确。设计文件考虑周全,内容丰富,图纸细致,具体抓了两个关键点:第一,依据全面质量管理办法坚持工序管理,按照设计流程分阶段进行了成果的复核,审核验收,强化各阶段工作质量;第二,充分利用计算机和专业辅助设计软件完成各类图表和设计说明,在AutoCAD界面下绘制各类标准图,使用纬地路线设计软件进行路线设计。(2).测量系统本次测量平面坐标为独立坐标系统,高程系统为假设高程基准。二、沿线地形地貌、气候、水文特征与公路建设关系(一)、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新津县,隶属于\t"/item/%E6%96%B0%E6%B4%A5%E5%8E%BF/_blank"四川省\t"/item/%E6%96%B0%E6%B4%A5%E5%8E%BF/_blank"成都市,位于\t"/item/%E6%96%B0%E6%B4%A5%E5%8E%BF/_blank"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市南部。新津县东接\t"/item/%E6%96%B0%E6%B4%A5%E5%8E%BF/_blank"双流区、南濒\t"/item/%E6%96%B0%E6%B4%A5%E5%8E%BF/_blank"彭山区、西临\t"/item/%E6%96%B0%E6%B4%A5%E5%8E%BF/_blank"邛崃市、北靠\t"/item/%E6%96%B0%E6%B4%A5%E5%8E%BF/_blank"大邑县和\t"/item/%E6%96%B0%E6%B4%A5%E5%8E%BF/_blank"崇州市,是成都市的南大门。新津县行政区域面积330平方公里,下辖五津街道、普兴街道、花桥街道、花源街道,宝墩镇、安西镇、永商镇,总人口31.53万人(2016年),其中城镇人口12万人。北面花源街道距成都市区19公里,距西南航空港10公里,新津县自北周定名,相袭至今,已有1450年历史,为川西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和交通枢纽,是四川省经济技术向西南辐射的必经之地。、水文气象2.1水文新津境内诸河属\t"/item/%E6%96%B0%E6%B4%A5%E5%8E%BF/_blank"岷江水系,可分岷江正流及其支流。支流中有的是常年性自然河如\t"/item/%E6%96%B0%E6%B4%A5%E5%8E%BF/_blank"西河、南河,有的是岷江的分支河如羊马河、\t"/item/%E6%96%B0%E6%B4%A5%E5%8E%BF/_blank"杨柳河,以及季节性自然河——\t"/item/%E6%96%B0%E6%B4%A5%E5%8E%BF/_blank"龙溪河。以上诸河除季节性自然河外,在新津均属过境河道,都在新津五津镇东南汇合。[18]

岷江自都江堰市至新津武阳镇段,称外江。古名“皂江,一名皂里江,又曰寿阝江”。(《\t"/item/%E6%96%B0%E6%B4%A5%E5%8E%BF/_blank"寰宇记》)这段河道流经平原,分支较多,成一网篼状,在新津武阳镇东南汇合。随着时间的推移,江流迁徙不定,干流也因时而易名:近至清朝,黑石河为岷江干流时有“黑石大江”之称;清末,岷江干流又转走羊马河,有“羊马之河”之称;民国22年(1933),叠溪大水后,金马河变成了岷江干流。此后,金马河一直是都江堰的主要排洪河道,是一条基本定型的岷江正流。1953年羊马河口被封以后,羊马口以上至渠道河段仍为金马河河段,故有“金马河渠首段”之称。2.2、气候新津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无霜期长,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由于所处地理位置和大气环流影响等因素,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暖多变,秋多绵雨”的气候特点。年均气温16.4℃,年降雨量987mm。气候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多云雾,日照短”。民间谚语中的“蜀犬吠日”正是这一气候特征的形象描述。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5.6℃;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5.7℃,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为25.5℃,其14时平均气温为28.0℃。极端最低气温为-4.7℃;极端最高气温为36.6℃。无霜期年平均为297天,日平均气温<5℃的年平均天数为103天。新津县夏季低层逆温不明显,气流扩散情况良好。、工程地质条件3.1、地形地貌工程区位于崇州市平原地区堆积地貌,为河漫滩及一级阶地组成县,属于四川盆地成都平原西南边缘。工程区以平原为主,平坦开阔,地面高程476~479m,属于河流侵蚀堆积地貌,现状主要为耕地。3.2、地层岩性根据现场地质测绘及勘察资料,场地地层可以分为2层,分别为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和人工堆积层(Q4s),各层分述如下:1)人工堆积层(Q4s)填筑卵石土层①:道路路基填筑卵石土,主要由卵石和粘性土组成,结构以稍密为主,卵砾石成分占比约60%,其间充填灰黑色粘性土,分布于原路面下部,厚度0.5~1.0m。2)冲洪积层(Q4al+pl)粉质粘土②:灰黑色,黄褐色,结构松散,以粘性土为主,局部含砂较重,表层为耕植土,含植物根系,土质不均匀,呈可塑-软塑状,本次勘察揭露厚度0.6~2.9m。卵石土层③:杂色,主要由卵砾石夹细粒土组成,卵砾石成分占约75%,卵砾石粒径以3-6cm为主,磨圆较好,其间充填中细砂和粘性土,结构松散~中密,本次勘察揭露松散层厚度0.5~1.0m,稍密层厚度2.0~3.5m,中密层未揭穿。3.3、地质构造工程区大地构造单元处于我国新华夏系第三沉降带,四川盆地西南缘的成都凹陷盆地内。凹陷西边受龙门山断裂带的安县-灌县断裂带控制,龙门山断裂带长约450km,走向北30~60°东,倾向北西,倾角40~55°。工程区内无区域性大断裂带经过,成都凹陷内的主要断裂带有蒲江-新津断裂带、彭县-大邑-名山断裂带、苏码头-盐井沟断裂。蒲江-新津断裂带:由康乐场、石桥场、老君山三条断层组成,其中以康乐场断层规模最大。断裂南西端始于蒲江以南,向北东经新津、双流、成都直达新都,全长约130km。断裂走向N30~40E,倾向南东,倾角不定,为逆断层性质。综合研究结果表明,该断裂具有一定的晚第四纪活动性,且表现出明显的不连续性和分段的特点。新津以北,随着熊坡背斜的向北倾没以及横向断裂的影响,该断裂随之潜入成都平原。近场区主要包括了该断裂的新津以北段彭县-大邑-名山断裂带:该断裂带在平原内为一隐伏断裂,倾向北西的压性断层。苏码头-盐井沟断裂:盐井沟、邓家湾和石庙子九条小断层组成,总长约25km,总体走向北30°东,倾向南东。3.4、地震工程区无区域性断裂经过,主要受外围强震波及影响。根据GB18306-2015《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查得工区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0.10g,特征周期为0.45s,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区域构造稳定性较好。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6版)及四川省有关规定,拟建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第三组,拟建道路的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属标准设防类(丙类)。道路场地属抗震一般地段。本场地未见砂土分布,不需考虑砂土液化。3.5、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工程区所处地壳为一稳定核块,区内断裂构造和地震活动较微弱,无影响场地稳定性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不良地质现象,场地稳定。场地内未见有埋藏的河道、沟浜、防空洞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适宜建设本工程。建设所处的场地附近不具备产生地震断裂和构造地震的内在因素,无动力地质作用的破坏影响,环境工程地质条件简单,属稳定场地。3.6、工程地质评价3.6.1持力层评价粉质粘土:广泛分布于场地表层,结构较松散,呈可塑~软塑状,表层含植物根系,力学强度较差,压缩变形较大,不宜作为路基持力层,建议清除或采取换填等方式进行处理。卵石土:广泛分布于场地下部,结构松散~中密,分布连续,上部松散层力学强度较差,不宜直接作为路基持力层,可采取碾压等方式进行处理,下部稍密~中密层力学强度较好,可作为路基持力层。3.6.2路基评价拟建道路扩宽段沿线表层为粉质粘土层,厚度0.6~2.9m,力学强度较差,变形较大,建议清除或采取换填方式处理,现状原路面下部有0.5~1.0m填筑卵石土,经长期在车辆荷载作用下沉降已基本完成,具有一定承载力,下部为卵石土结构松散~中密,厚度大于10m,其中松散层厚度0.5~1.0m,稍密层厚度2.0~3.0m,建议路基置于碾压处理后的松散卵石土或下部稍密卵石土上。3.6.3公交站台公交站台场地上部为粉质粘土层,厚度1.4~1.7m,下部为卵石土,结构松散~稍密,松散层厚度0.6~1.0m,稍密层厚度2.5~3.0m。公交站台荷载较小,建议可置于夯实处理后的粉质粘土层或下部卵石土上。3.6.4地下水影响工程区地下水为松散堆积层中孔隙水,埋藏2.2~3.2m,路基基础施工应采取排水导流措施。整体上,地下水对路基稳定性与基槽开挖影响较小。3.7、结论与建议拟建道路沿线不具备产生地震断裂和构造地震的内在因素,亦无其它有影响场地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场地较为稳定,适宜本工程建设。拟建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抗震设防分类为标准设防类(丙类);综合判定场地类别为II类,特征周期为0.45s。属建筑抗震一般地段。拟建道路扩宽段沿线主要由粉质粘土和卵石土组成,建议路基置于碾压处理后的松散卵石土或下部稍密卵石土上,公交站台建议可置于夯实处理后的粉质粘土层或下部卵石土上。场地地下水、地表水对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勘察区土层对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有微腐蚀性。工程区地下水为松散堆积层中孔隙水,路基基础施工应采取排水导流措施。地下水对路基稳定性与基槽开挖影响较小。施工时,应进行路基验槽;若施工开挖路槽发现地层有异常时,应及时通知勘察、设计、监理各方进行现场处理,必要时还可进行施工补勘。复合地基应依据相关规范进行质量检验。三、路线设计基本原则1、总体原则:本次设计通过对现有道路技术状况分析,准确定位使用功能,结合地形、地质、水文条件,设计年限交通量情况,以合理利用地形,正确运用标准,调整平、纵线型基本满足规范要求,不片面追求高标准,避免工程投资过大和新开路基造成路基病害,不利于环境保护。在工程量不大的情况下尽量使路线“直捷”。2、平面设计:本项目为改造项目,平面设计以尽量贴合原路线中线为设计依据,充分考虑因地制宜原则。平曲线采用基本型平面线形进行设计,基本型曲线为直线—圆曲线—直线线形相连。本路平曲线共设置了基本型曲线2个,极限半径(15m)1处,路线标准按设计速度15Km/h考虑。3、纵断面设计:由于山势、地形、地方协调和建设资金有限等原因,纵坡、坡长及竖曲线按规范要求进行设计。本路纵坡变坡点2个,平均每公里3.98个,竖曲线占路线总长10.51%,最大纵坡为1.49%共1处,最短坡长70米。凸型曲线最小半径2000米1处;凹型竖曲线最小半径10000米1处。4、环境保护遵循“以防为主、以治为铺、综合治理”的原则。四、技术标准设计速度15Km/h,按小交通量农村四级公路(I类)设计。沥青路面结构设计使用年限8年。主要技术标准见下表项目单位项目执行情况1公路等级级小交通量农村四级公路(I类)2设计速度Km/h153路基宽度m84路面宽度m7.55平曲线最小半径m156凸形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m20007凹形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m100008最大纵坡%1.49五、路基工程(一)路基设计原则、路基横断面布置及加宽、超高方案的说明1、路基设计原则查明全线顺层岩体、软弱地基等不良地质路段,处治措施在确保路基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耐久性的前提下,尽量节省工程投资,最大限度地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合理控制路基填挖工程量及边坡高度,从安全、经济、环保、节约等进行系统论证、比较后择优选用。填方坡脚及挖方坡口位置,应采用圆弧状平缓过渡,达成与原地貌的顺适衔接,通过对边坡的生态恢复,力求边坡外形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2、标准路幅组成及超高、加宽方式兴义镇为“中国农博小镇”的其中一镇,该镇旅游业发达,乡村居住区统一集中化,安置区小区内基础设施完善,人流量和交通流量较大。由于地形、地质和水文等原因,道路设计标准按照小交通量农村四级公路(I类)设计,道路宽度考虑到居民外出散步和旅游参观的需要在此基础上增宽,保障居住区扩大和旅游带来的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根据当地施工经验及业主意见,路基标准横断面布置形式:路基宽度8.0rn,0.25m砼硬路肩+7.5m沥青混凝土路面+0.25m砼硬路肩。3、平曲线超高加宽方式3.1平曲线超高本项目设计速度为15Km/h,最大超高按4%控制,圆曲线半径小于90米时均设置超高,超高渐变率为1/100。3.2平曲线加宽由于本项目为路基宽度8.0m的双向双车道小交通量农村四级公路(I类),当平曲线半径等于小于250m时,路基采用第一类加宽值进行弯道内侧加宽。一般路基设计根据路线岩土性质、构造特征、裂隙发育程度、水文地质条件、挖方边坡高度,参考自然边坡几十年的实际变化情况,贯彻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设计中结合有关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并根据公路所在地区的自然因素与地质条件,设置较为完善的排水设施和防护工程,采用经济有效的病害防治措施。1、路基压实标准和压实度对于一般路段要求清除杂草、草皮、树根,碾压后再填筑路基,路基基底压实度(重型)不应小于85%。填方路基应分层填筑均匀压实,路基压实度采用重型压实标准,路基填料最小强度和最大粒径符合下表规定。当路床填料CBR值达不到要求时,采取换填处理。路基采用重型击实标准,路基压实度及填料强度按《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中表3.2.1和表3.3.1及表2、综合要求如下表:路基填料最小强度、最大粒径及压实度要求分类路面底面以下深度(cm)路基压实度(%)(CBR)填料最小强度(%)填料最大粒径(cm)填方路基上路床0~30≥94510下路床30~80≥94310上路堤80~150≥93315下路堤150以下≥90215零填及挖方路基0~30≥9461030~80≥94410填方路基与构造物衔接处,路基压实度不小于96%。路堤填料为一般粘土(普通土),应符合《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3.3.1条要求并符合上表压实度及强度要求。路堤填筑前应清除腐质土及耕植土,厚度一般为0.3~0.5m,本次清表厚度0.3m,其数量计入路基土石方数量内。3.2路基边坡坡率路堤:本项目一般路段填方均采用外购透水性较好的天然砂砾石填筑,当地表自然横坡等于陡于1:5的斜坡地段,路堤填筑前应开挖宽度不小于1.0m向内倾斜2~4%的台阶,考虑植物防护的需要,本次一般路段填方边坡一级边坡为1:2.0。对于临河路基和受地形地物限制路段,采用挡土墙防护,挡土墙材料采用M7.5浆砌自然块石砌筑。路堑:根据路线所出露的地层、岩土性质、构造特征、裂隙发育程度、水文地质条件,并结合该路沿线边坡经风雨侵蚀的结果,经类比综合拟定路堑边坡。本次一般路段挖方边坡为1:0.75~1:1,开挖后的路基需及时碾压并做好排水处理。特殊路基设计3.1设计原则根据该项目具体情况对各类特殊路基的处理遵循以下原则:对存在一般小型灾害路段,可一次治理;对存在大型灾害路段,采取临时工程防护措施或暂不处理,但其路线标准和线位的选择,应以不触发和降低其活动性为原则。3.2软土地区路基处理本项目部分穿越鱼塘及水田路段存在软土地基,根据形成的原因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处置措施为:清除上部淤泥软土层,换填透水性好的砂砾石,换填厚度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一般为0.48~1.6m,同时利用原排水沟进行排水。3.3临河路基设计临河路基边缘标高根据四级公路设计洪水频率(1/25)的要求,按照调查的水文、地质资料进行计算、分析后确定设计水位。该项目路基边缘标高的控制为高出设计水位1.0m(壅水高、波浪侵袭高+0.5m的安全高度)。路基路面排水设计为了减少因排水不畅造成路基的损坏,确保路基的稳定、路面的整体强度和减少病害,对路基设置了完善的排水体系。设计时充分考虑排水防护及边坡加固措施。为保证路面水及时排出路基,行车道及硬路肩设2%的横坡,利用原排水沟进行排水。施工注意事项影响路基稳定的因素很多,一般有地形、地貌、地质、植被情况、降水、冰冻、水文等自然因素,还涉及施工的质量,这些综合因素对路基的稳定产生较大的影响,必须分别采取必要措施,以防止路基病害的发生,施工时应注意以下事项:(1)填筑路基应采用重型击实标准,各层位压实度按《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规定办理。基底强度,稳定性不足时,应进行处理,以保证路基稳定,减少施工后沉降。(2)路堤基底应清除表层含腐殖质较多的带草根土或耕植土。路基范围内应清除植被,挖除树根等。路基填料不能采用残树根、腐质土及含水量与最佳含水量相差大的土壤填筑路基。(3)路基施工期间应作好对地面汇水的排水处理,避免由雨水等原因而影响施工或导致路基病害出现。(4)施工过程中应避免无序施工,需派专人负责施工安全工作,施工公告牌和警戒线应醒目,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保护过往行人和当地村民及其财产的安全。建议施工组织计划中应有详尽的施工安全措施,否则不应开工。(5)未尽事宜请严格按照《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及《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执行。六、路面工程设计原则:根据当地施工经验及业主意见,结合原路状况分别采用以下路面结构形式。路面结构类型:4cm厚SBSAC-13C细粒式沥青混凝土上面层+粘层+6cm厚AC-16C中粒式沥青混凝土下面层+下封层+透层+20cm厚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20cm厚4%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20cm厚级配碎石垫层,行车道宽度7.5米。七、交安设施1、道路交通标志设计设置交通标志旨在通过对道路使用者适时、准确的诱导,充分发挥其舒适、安全的效能。本道路交通标志设计主要以不熟悉周围路网体系的公路使用者为设计对象,通过适时、适量地提供交通信息,使驾驶员能够正确选择路线及方向,顺利、快捷地抵达目的地。同时,还通过警告、指示等标志来进行交通管制和保证行车安全,使道路发挥最大的作用。交通标志版面布置以驾驶员在设计行车速度V=15km/h行驶时能及时准确辨认标志内容,并使交通标志版面布设美观、醒目。设计范围内各类型标志统一布局,前后协调,使之形成一个整体系统。本次设计交通标志的种类:警告标志、禁令标志两大类,详见标志设置一览表。(1)标志平面布置原则全线交通标志的设置均依据GB5768-2009《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2部分道路交通标志及JTGD82-2009《公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在路线的起终点和需要限制车速的路段设置了限制速度标志;在设计平面交叉路口处设置了提示驾驶员的警告标志。(2)标志板面及材料小型标志底板采用牌号为2024-T4型硬铝合金板,中大型标志底板采用挤压成型铝合金型材制作,铝材的耐候、耐盐雾腐蚀、机械性能等应符合GB/T23827-2009《道路交通标志板及支撑体》。标志版面文字高为30cm。标志版面颜色GB5768-2009《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和《成都市道路交通设施设置指南》。标志板面的大小:指路标志根据文字的多少确定,同一种类型的标志中,相类似的板面,能统一的尽量统一,以方便施工;警告标志三角形边长为70cm;禁令标志直径为60cm。版面反光材料的选择,既要考虑各类反光膜的反光特性、使用功能、应用场合和使用年限,又要兼顾到施工及维修养护的方便。据此,本次设计道路标志中的底膜和字膜均用Ⅲ类反光膜。反光膜技术标准观测角入射角最小逆反射系数RA/(cd.1x-1.m-2)白色黄色橙色红色绿色蓝色棕色灰色荧光黄绿荧光黄荧光橙0.2°-4°250175100504520121252001507515°21014584423516101001701256530°175120703525118.575140105500.5°-4°95663819157.55.04875553015°90623618136.34.34070552530°70502814105.03.5325540201°-4°107.04.03.03.01.00.85.08.06.03.015°107.04.52.02.08.06.03.030°9.06.03.01.01.07.05.02.0(3)交通标志字体交通标志字体采用《国家高速公路网相关更换工作实施技术指南》(交通部2007年第30号公告)规定的专用字体。(4)交通标志结构件防腐处理交通标志结构件防腐处理方式:热浸镀锌以后再喷塑处理,喷塑颜色为乳白色。交通标志背面直接喷塑。地脚螺栓连接处构件接触面应作喷砂后喷涂无机富锌漆。热浸镀锌技术参数:a.酸洗采用含24-26%的盐酸酸洗,每吨耗40kg。b.水洗采用地下水、河水或自来水清洗,每吨耗0.3t,循环使用。c.涂溶剂采用氯化锌与氯化铵水溶液,浓度17-20ºBe,温度60-65℃。d.锌采用0号或1号锌,每吨平均耗53kg。e.锌锅采用天然气加热,每吨耗25m³。f.冷却采用地下水、河水或自来水,每吨耗0.5t,可冷却后循环使用,回用率达75%。j.钝化采用无毒钝化。喷塑技术参数:a.酸洗采用含5%的盐酸,每吨耗0.5kg。b.清洗采用自来水清洗,每吨耗0.3t。c.粉沫采用聚酯粉沫,每吨耗10kg。d.预热和固化采用柴油加热,每吨耗15kg;采用天然气加热,每吨耗15m³。(5)标志支撑结构设计标志结构采用单柱式。警告、禁令标志立柱顶端采用3mm厚的钢板焊接封盖。标志基础采用明挖法施工,基底应先整平、夯实,控制好标高,施工完毕,基坑应分层回填夯实;在浇注混凝土时,应注意使定位法兰盘与基础对中,并将其嵌进基础(其上表面与基础顶面齐平),同时保持其顶面水平,而预埋的地脚螺栓应与其保持垂直。基础底法兰盘要与地脚螺栓点焊固定,并配双螺母。(6)标志安装单柱式标志的标志内边缘距路肩边缘≥25cm,标志牌下缘距路面高度不低于2.0m。路侧标志安装时应与道路中线成一定角度,指路和警告标志其安装角度为0~10°,禁令标志的角度为0~45°。当设计的标志安装位置与实际存在的构造物发生冲突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并征得监理工程师同意后做适当调整。2、交通标线交通标线的作用是管制和引导交通,标线应能确保车流分道行驶,导流交通行驶方向,指引车辆在汇合和分流前驶入正确的车道,规范行车纪律和秩序,减少事故。保证在白天和晚上都具有视线诱导功能,车道分界清晰,线向清楚,轮廓分明,并与交通标志有机结合,合理诱导交通流。(1)本次道路交通标线设计方案全路段道路标线采用热熔型涂料。车道边缘线为白色实线,线宽15cm。(2)交通标线的技术要求①路面标线采用加热熔剂型涂料,标线的材料应符合部标《路面标线涂料》(JT/T280-2004)规定。②标线刮涂施工,施工前应清洁路面,不得有起灰现象。③标线的颜色及形状应符合《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的规定和设计要求。④标线涂料的技术要求应符合JT/T280、GN47、GN48的规定。⑤标线漆厚1.5毫米。(3)标线工程量详见标线设置一览表S5-3。3、护栏根据现场调查情况,护栏按以下的要求设置:A、防止失控车辆在路侧比较危险的路段冲出路基,发生重大事故;B、吸收能量,减轻事故车辆及人员的损伤程度。根据以上要求,并结合本路的实际情况,本项目路侧护栏按照以下原则进行布设:临河路段设置钢筋混凝土护栏(刷仿木漆)。八、桥涵工程(一)设计原则(1)桥涵设计应遵循安全、适用、经济、美观和有利于环保的原则,并考虑因地制宜、便于施工、就地取材和养护等因素;(2)桥涵的线形设计及标准,按“桥路综合考虑,服从路线”的原则进行,其引道的平、纵、横技术指标应与路线总体布设相协调;(二)技术标准采用情况1.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2.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颁《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3.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颁《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D61-2005。4.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颁《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规范》(JTG3363-2019)。5.跨径及孔径:本次设计涵洞4道,均为3道1-0.5m圆管涵,1道1-0.8m圆管涵,详见工程数量表。6.设计洪水频率:经对测区水文地质条件进行综合分析,涵洞设计洪水频率采用1/25。7.净宽:涵洞与路基一致,位于平曲线中的桥涵按《公路路线设计规范》和超高。8.设计荷载:公路-Ⅱ级。9.沿线水系及水文概况、特征,农田水利设施与桥涵设置位置及孔径选择的关系沿线涵洞的位置充分考虑泄洪断面满足要求,同时也根据沿线农田灌溉相结合。10.沿线工程地质、筑路材料与桥涵结构类型选择的关系(1)沿线工程地质与桥涵选型的关系沿线所分布桥涵位置处基岩埋深较浅,岩性稳定,一般无不良工程地质现象,基础施工条件较好;新建桥涵主要受地形地貌及工程造价、施工时间控制。(2)沿线筑路材料与桥涵结构选型的关系考虑本项目建设时间,施工难度,本次设计新建涵洞采用钢筋混凝土圆管涵,涵洞下部附属结构物均采用C20混凝土。(三)、设计要点及施工注意事项1、钢筋混凝土圆管涵,按无压力式管涵设计,出水口为自由堰流。2、钢筋混凝土圆管涵设计采用容许应力、极限应力两种方法分别对截面进行应力与裂缝计算。3、活载计算理论:管涵按刚性管节计算即不考虑管节的变形,也不考虑管顶土柱和周围填土间的摩擦力,采用角度分布法计算,半无限弹性体理论核算。4、涵洞管节配筋采用双向配筋,管壁设置内外圈两层钢筋并根据管径大小区别配用不同等级的钢筋,管节配筋由裂缝控制设计。5、当管涵管顶填土厚度≤6m时,考虑活载影响,填土厚度≥6m时,活载影响不计。6、涵管采用购买钢筋混凝土成品II级管,若涵管为标准管节,涵管接长管节部分采用凿管处理,接头处采用橡胶圈密封处理。7、洞口型式为一字式或八字式.8、管节接头构造分两种;一种为节间缝隙用沥青浸过的麻絮填塞,外面圈裹两道满涂热沥青的油毛毡;另一种为节间缝隙用一圈八层防水布组成,经热沥青胶合的纸板绑带包上。9、基础构造;基础采用30cm厚C20砼,管顶埋深≥0.5m,沿管采用180°包管,管顶埋深<0.5m,涵管采用360°包管。10、其余事项及要求均按《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办理。(四)、桥涵其他说明1、既有涵洞与新建涵洞连接应按沉降缝处理,接长涵洞的涵底(铺砌)应与既有涵洞的(铺砌)顺接,并符合设计要求的涵底纵坡。2、有流水的涵址,施工前应据实际情况制订可行的排水措施。3、明挖新建涵台的基底高程低于既有涵台基底高程时,应对既有涵台基础做好防护措施。4、涵洞施工前应认真阅读相关设计图纸和设计文件,进出口标高如与实际地形有出入可适当调整涵底标高。5、涵洞桩号原则上应以设计桩号为准,但如果附近有更佳涵位,涵洞位置可以调整,以利排水和减少工程数量。6、涵洞施工时,除按本设计施工图和设计文件的各项要求办理外,还应按《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的规定执行。九、全线土石方情况,取土、弃土方案全线所涉及挖方7905.29立方米,填耕种土方732立方米,填砂砾石方8154.07立方米,弃方运距暂按3公里计。十、工程建设条件(一)筑路材料本项目地方砂料、石料质量可靠,储量丰富,可满足工程施工需要。路基填料可以就近购买或挖运填筑,具体应由业主与相关部门协调处理。(二)水、电1、路线所经区域内河流,水量丰富,且水质较好,能满足工程的要求。2、路线所经地区的城镇电网及农电网较发达,电力充足,可满足工程用电要求。(三)沿线群众关系沿线群众及政府都很热情地支持本公路的硬化建设,本项目为旧路硬化工程,原有路基宽度基本满足本次设计要求,本项目不涉及征地。施工时应与当地政府及群众协商好,搞好沿线群众关系的同时顺利完成本项目施工工作。十一、沿线筑路材料、水、电等建设条件及与公路建设的关系天然建筑材料调查内容主要为石料、砂料、施工用水、电调查。1.砂、砂卵砾石可从附近料场购买,平均运距约10公里。中粗砂可通过成都市各区县运输获取。2.碎石、石屑材料碎石、石屑材料可从附近的沿途料场购买,平均运距10公里左右。3.水沿线地表、地下水较发育,工程建设取水极为方便。4.石灰、水泥新津县域内分布有大型石灰及水泥厂,产品储量大,品质好,可用于公路工程建设。5.商品砼及商品水稳材料新津县域内成都科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位于成都市新津县五津镇平岗路61号,公司生产各标号商品砼及水稳材料,可用于公路工程建设,平均运距8公里左右。。9.钢材、木材材料钢材、木材等通过在新津县或成都市区采购,采用汽车运输至工地。7.其他材料路线沿途穿越区域为人口聚居区,用电可就近解决。十二、材料要求1、水泥混凝土1.1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1.2粗集料可采用碎石或卵石,其中碎石公称最大粒径不应超过31.5毫米,卵石公称最大粒径不应超过19.0毫米,其技术要求应符合《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TF30-2014)中3.3粗集料的规定。1.3混凝土均采用购买商品混凝土。2、沥青混凝土设计面层为沥青混合料,由适当比例的粗集料、细集料及填料组成,简称沥青砼。。设计要求沥青砼采用密级配,各种粒径的颗粒级配连续、相互嵌挤密实的矿料与沥青拌和而成,沥青混合料的压实度应大于95%。当以试验段的密度为标准密度时,均应达到98%的压实度。现将其材料要求分述于下:1)、沥青根据本地区的气候特点,沥青采用A级70号道路石油沥青,其性能应符合下表规定。A级70号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针入度(25℃,100g,5S)(0.1mm)15℃延度(cm)软化点(R&B)(℃)含蜡量(蒸馏法)(%)闪点(℃)溶解度(%)残留针入度比(%)残留延度(10℃)(cm)60~80≥100≥45≤2.2≥260≥99.5≥61≥62)、集料本路沥青混合料的粗集料由片块石、卵石及砾石采用反击式破碎机加工制成,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磨性。施工时宜先在料场开采符合要求的石料,不宜采用酸性材料(如花岗岩),经验收合格后,再加工成路面用集料。所加工成的粗集料应具有良好的颗粒形状,碎石不宜采用颚式破碎机加工,用于轧制破碎的砾石必须采用粒径大于100mm的颗粒,用于加工碎石的材料必须做压碎值等试验并由监理工程师验收。沥青面层用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表石料压碎值(%)洛杉矶磨耗损失(%)对沥青的粘附性(级)视密度(t/m3)吸水率(%)≤30≤35≥4≥2.45≤3.0细长扁平颗粒含量(%)水洗法<0.075mm含量(%)破碎砾石的破碎面积(%)软石含量(%)≤20≤1≥60≤5沥青混合料的矿料组成为粗集料、细集料和填料。本设计要求上面层的矿料最大粒径不大于16mm,下面层的矿料最大粒径不大于19mm。粗集料是指经机扎加工而成的粒径大于2.36mm的碎石或破碎砾石;细集料是指天然砂或经机扎加工而成的矿料,粒径为2.36mm~0.075mm。细集料如采用天然砂,砂应洁净、坚硬,砂的细度模数宜为3.0~2.3,杂质含量不大于3%。填料是指在沥青混合料中起填充作用的粒径小于0.075mm的矿物质粉末。沥青混合料矿料按连续集配,其级配情况见下表:AC-13C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表(方孔筛)方孔筛孔径(mm)1652.30.150.075通过的质量百分率(%)10090~10068~8538~6824~5015~3810~287~205~154~8AC-16C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表(方孔筛)方孔筛孔径(mm)191652.30.150.075通过的质量百分率(%)10090~10070~9260~8034~6220~4813~369~267~185~144~8所有矿料应该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的颗粒组成。上面层沥青混合料压实厚度为4.0cm,沥青用量为4.5~6.5%,下面层沥青混合料压实厚度为6cm,沥青用量为4.0~6.0%。3)、沥青混合料配合比的技术指标面层击实次数为两面各75次,稳定度MS不小于5.0KN,流值FL在2.0~4.5mm之间,沥青饱和度在70~85%之间。遵照下列步骤进行配合比设计:(1)、目标配合比设计阶段:用工地实际采备的材料送中心试验室计算各种材料的用量比例,配合成符合AC-13C和AC-16C规定的矿料级配,进行马歇尔试验,确定最佳沥青用量。以此矿料级配及沥青用量作为目标配合比,供拌和机确定各冷料仓的供料比例,进料速度及试拌使用。(2)、生产配合比设计阶段:对间歇式拌和机,必须从二次筛分后进入各热料仓的材料取样进行筛分,以确定各热料仓的材料比例,供拌和机控制室使用。同时反复调整冷料仓进料比例以达到供料均衡,并取目标配合比设计的最佳沥青用量、最佳沥青用量±0.3%等三个沥青用量进行马歇尔试验,确定生产配合比的最佳沥青用量。(3)、生产配合比验证阶段:拌和机采用生产配合比进行试拌,铺筑试验段,并采拌和的沥青混合料及路上钻取的芯样进行马歇尔试验检验,由此确定生产用的标准配合比。标准配合比应作为生产上控制的依据和质量检验的标准。(4)、经设计确定的标准配合比在施工过程中不得随意变更。生产过程中,如遇进场材料发生变化并经检测沥青混合料的矿料级配,马歇尔技术指标不符合要求时,应及时调整配合比,使沥青混合料质量符合要求,并保持相对稳定,必要时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4)、压实度要求:沥青混凝土:≥97﹪(以马歇尔试验密度为标准密度)水泥稳定碎石:≥98%.(重型击实标准)5)、沥青表面层要求:国际平整度指数IRI<2.0m/km、σ<1.0mm;横向力系数SFC60≥50;构造深度TD≥0.5mm;极限破坏应变≥2500με(下面层要求不小于2000με)。6)、路面其它结构及注意事项(1)、沥青路面施工必须有施工组织设计,并且保证合理的施工工期。不得在气温低10℃以及雨天、路面潮湿的情况下施工。若施工期为寒冷季节遇大风降温天气,不能保证迅速压实时不得铺筑沥青混合料。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摊铺温度根据铺筑层厚度、气温、风速及下卧层表面温度不同按照施工规范严格控制,但最低不得低于125℃。(2)、透层油上基层顶面必须喷洒透层油,应紧接在基层碾压成型后表面稍变干燥但尚未硬化的情况下喷洒。沥青面层必须在透层油完全渗透入基层后方可铺筑。气温低于10℃或大风天气,即将降雨时不得喷洒透层油。透层油喷洒后应确认透层油渗透入基层深度不小于5㎜,并能与基层联结成为一体。透层油质量应符合《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FF40-2004)中的要求。本次设计透层层油采用PC-2乳化沥青,沥青用料1.0~2.0L/m2,通过试洒确定用量。透层油洒布养生结束后应尽早铺筑沥青面层,防止工程车辆损坏透层。(3)、粘层油粘层沥青宜采用沥青洒布车喷洒,洒布时应保持稳定的速度和喷洒量。沥青洒布车在整个洒布宽度内必须喷洒均匀。在路缘石、雨水口、检查井等局部应用刷子人工涂刷。粘层沥青应均匀洒布或涂刷,浇洒过量处应予刮除,洒布不到部分,采用人工进行补洒。 粘层沥青洒布后应紧接铺筑沥青面层,但乳化沥青应待破乳、水分蒸发完后铺筑。粘层油质量应符合《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FF40-2004)中的要求。本次设计粘层油采用PC-3乳化沥青,沥青用料0.3~0.6L/m2,通过试洒确定用量。3、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底基层材料要求(1)材料及强度要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压实度应不小于98%,7d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应不小于3.5MPa。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的压实度应不小于97%,7d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应不小于2MPa。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应选用初凝时间3h以上和终凝时间较长(宜在6h以上)的水泥,水泥标号P.O42.5。碎石:采用取自附近砂石料场的卵碎石轧制加工而成,卵碎石粒径大于8cm,要求采用大型联合式碎石机加工,形状应接近立方体,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磨耗性。基层石料颗粒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31.5mm;底基层石料颗粒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37.5m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底基层的级配范围要求类型通过下列筛孔(方孔筛mm)的质量百分率(%)37.531.526.519.09.54.752.360.60.075液限(%)塑限指数水泥稳定碎石基层-10090-10072-8947-6729-4917-358-220-7<28<9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10093-10067-9045-6829-5018-388-220-7水泥剂量:基层和底基层水泥剂量应以各自的7d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控制并通过配合比试验确定。(参考剂量为基层5%,底基层4%)施工中应控制好含水量,必须拌和均匀,碾压密实,并根据施工时天气情况做好保湿养生工作。湿养生7天后方可施工面层。(2)水泥稳定基层施工注意事项:①施工前应根据现场所备材料,进行配合比设计,应尽可能通过调整级配组成来达到满足强度的要求,从而减少收缩裂缝的产生。②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期的日最低气温应在5℃以上;在雨季施工应特别注意气候变化,勿使水泥混合料遭到雨淋,降雨时应停止施工,但已经摊铺的水泥混合料应尽快碾压密实,覆盖养生。③采用集中拌和法制备混合料,施工延迟时间不应超过14h。④水泥稳定基层施工时,应严格控制基层厚度和高程,其路拱横坡应与面层一致,严格用薄层贴补法进行找平。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应作好保湿养生工作,不使稳定层表面干燥,也不应忽干忽湿,防止干缩裂缝。表面应作压实度检查,并以即将铺筑面层之前的检查为准,检查点数增加为1000平方米三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未铺面层时,除施工车辆慢速(不超过30Km/h)通行外,禁止一切机动车辆通行。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底基层建议采用复合材料养生膜养生,其技术要求如下。节水保湿养护膜检验项目`要求3d有效保水率(%)≥90一次性保水时间(d)≥7保温性能(用膜内温度与外界环境温度之差)≥4℃用养护膜养护的抗压强度比(%)(与标养比较)3d≥957d≥95单位面积吸蒸馏水量(Kg/m2)≥0.54、级配碎石层4.1级配碎石做次干路及其以下道路基层时,碎石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37.5mm;用做底基层时,碎石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53mm。

4.2天然砂砾应质地坚硬,含泥量不应大于砂质量(颗粒小于5mm)的10%,碎石颗粒中细长及扁平颗粒的含量应不超过20%。

4.3级配碎石及级配碎砾石的颗粒组成及技术指标应满足表1-1的规定。同时级配曲线宜为圆滑曲线。表2-3级配碎石及级配碎砾石得颗粒范围及技术指标通过质量百分率(%)项目基层底基层碎石碎石砂砾5310010037.510090~10080~10031.590~10081~941973~8863~81筛孔尺寸(mm)9.549~6963~8140~1004.7529~5427~5125~852.3617~3716~350.68~208~208~450.0750~7②0~7②0~15液限(%)<28<28<28塑性指数<6(或9①)<6(或9①)<9①注:①潮湿多雨地区塑性指数小于6,其他地区塑性指数小于9。②对于无塑性得级配砂砾(砾石),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组成接近高限。十三、路面施工要求1、本工程项目的施工除按本设计文件的要求办理外,还应遵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的规定执行。2、道路石油沥青A-70的各项指标应满足设计和相应规范要求,沥青必须采用质量稳定的大厂沥青,每一批产品均需有出厂质量合格检验单,货到后应在监理工程师监督下由指定质检站或检测中心进行试验确认,不合格产品禁止使用。3、粗集料应选用坚硬、耐磨、抗冲击性好的材料加工,成品应具有良好的颗粒形状,级配应符合本设计和相应规范要求。4、细集料:本段公路细集料宜采用洁净的天然砂或石屑,细集料与沥青应有良好的粘结能力,并符合设计和相应规范要求。5、填料:本段公路填料采用憎水性石料经磨细而得到的矿粉,原石料中的泥土杂质应除净。当采用水泥、石灰作填料时,其用量不宜超过矿料总量的2%。6、沥青砼必须在沥青拌和厂(场、站)采用机械拌和,拌和厂的设置除应符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消防、安全等规定外,还应具备下列条件:(1)、拌和厂应设置在空旷、干燥、运输条件良好的地方。(2)、沥青应密闭储存,各种矿料应分别堆放,不得混杂。矿粉等填料不得受潮,集料应设置防雨棚。(3)、拌和场应有良好的排水设施。应配备试验室和足够的仪器设备。应有可靠的电力供应。7、本公路为机械化连续施工,施工前应对各种机具作全面检查,并经调试证明处于良好状态。机械数量应足够,施工能力应配套,重要机械宜有备用设备。8、全路段的下面层与基层之间均应设置透层油。其要求为: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补强层)碾压成型后表面稍变干燥,但尚未硬化的情况下喷洒透层油。透层油采用渗透性好的慢凝的洒布型乳化沥青(PC-2),其喷洒量一般为0.7~1.5L/m2。喷洒量及渗透时间,应试验确定。当地温低于10℃或水稳层顶面潮湿时不得浇洒透层沥青和进行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浇洒透层沥青后,严禁除沥青混合料运输车外的其它车辆、行人通过,透层沥青洒布后应紧接铺筑稀浆封层。表面层与下面层之间应设置粘层油(PC-3),其喷洒量一般为0.3~0.6L/m2,喷洒的粘层油必须成均匀雾状,在路面全宽度内均匀分布成一薄层。当地温低于10℃或路面潮湿时不得喷洒粘层油。9、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控制(1)、普通沥青混合料:矿料温度170~190℃,沥青温度150~170℃,混合料出厂温度为150~165℃,初碾温度140~150℃,碾压终了温度:轮胎压路机不低于80℃,钢轮压路机不低于70℃。下面层要求采用胶轮压路机进行收压。(2)、改性沥青砼温度:矿料温度180~200℃,沥青温度165~175℃,混合料出厂温度为175~185℃,初碾温度不低于160℃,碾压终了温度:钢轮压路机不低于100℃。(3)、开放交通时的路表温度不得高于50℃。10、拌和过程中应逐盘打印或记录沥青与各种矿料用量和拌和温度。11、若沥青混合料出厂温度过高(超过正常温度30℃)时,因其已经影响沥青与集料的粘结力,混合料不能使用。12、沥青混合料拌和时间应经试拌确定,拌和厂拌和的沥青混合料应均匀一致,所有矿料颗粒应全部裹覆沥青结合料。拌和好的沥青混合料应无花白料,无结团成块或严重的粗细集料分离现象。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并及时调整。拌好的热拌沥青宜马上摊铺,有保温设备储料仓时,储料保温时间不宜超过72小时。13、热拌沥青砼应采用较大吨位的自卸汽车运输,车厢应清扫干净,为防止沥青与车厢板粘结,车厢板和底板可涂一薄层油水(柴油与水的比例为1:3)混合液,但不得有余液积聚在车厢底部。从拌和机向运料车上放料时,应每卸一斗混合料挪动一下汽车位置,以减少粗细集料产生离析现象。14、运输车应用蓬布覆盖,用以保温、防雨、防污染。沥青混合料运输车的运量应较拌和能力或摊铺速度有所富余,施工过程中摊铺机前应有运料车在等候卸料。连续摊铺时,运料车应在摊铺机前10~30cm处停住,不得撞击摊铺机。卸料过程中运料车应挂空挡,靠摊铺机推动前行。15、摊铺机在开始受料前应在料斗内涂刷少量防止粘料用的柴油。摊铺机自动找平时,宜采用摊铺层前后保持相同高差的雪撬式摊铺厚度控制方式。经摊铺机初步压实的摊铺层应符合平整度、横坡的要求。16、沥青混合料的松铺系数约为1.25,摊铺应缓慢、均匀、连续、不得随意变更速度或中途停顿,摊铺好后应紧接碾压。17、沥青混合料压实宜采用下列机具:三轮钢筒式压路机为8~12t(带振动);轮胎压路机不小于20t;振动压路机为6~14t;振动夯板质量不小于180Kg,振动频率不小于3000次/min。路面边缘压路机压实困难时,必须辅以板式机动夯具夯实。18、沥青混合料的压实按初压、复压、终压(包括成型)三个阶段进行,压路机应慢而匀速进退,不得在碾压路段上紧急制动或快速启动。碾压速度应符合下表的规定:压路机碾压速度(Km/h)压路机类型初压复压终压适宜最大适宜最大适宜最大钢筒式压路机1.5~232.5~3.552.5~3.55轮胎压路机--3.5~4.584~68振动压路机1.5~2(静压)5(静压)4~5(振动)4~5(振动)2~3(静压)5(静压)19、初压应紧接在混合料摊铺后较高温度下进行,并不得产生推移、发裂,压路机应从外侧向中心碾压。相邻碾压带应重叠1/3~1/2碾压轮宽,最后碾压中心部分,压完全幅为一遍。采用轻型钢筒压路机或关闭振动装置压路机碾压2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