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二:氏族、宗法与传统礼俗
氏族原始人过着群体的生活,每个群体的成员都是共同祖先的后代,他们共同生活,共同生产,共同战斗,财产共有;并且有共同的语言、崇拜、葬地等。这种人群就构成一个氏族。每个氏族都有族名(族徽符号),用来区别不同的氏族。氏族,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社会共同体。又称氏族公社。它是原始社会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的基本单位。氏族大约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其主要特征是:靠血缘纽带维系,实行族外婚;生产资料归氏族公有,成员共同劳动,平均分配产品;公共事务由选举出的氏族长管理,重大问题由氏族成员会议决定。在共同经济生活的基础上,形成氏族共同的语言、习惯和原始的宗教信仰。氏族联合为部落。(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民族)氏族经历母权制和父权制两个发展阶段。母权制是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和早期群婚制的必然产物。在这种制度下,妇女经营农业,管理家务,在经济生活中起着主导的作用,她们在氏族中居于支配地位,世系按母系计算,财物归母系血缘亲族继承。
上世纪七十年代在河北省武安县境内发现,遗址面积8万平方米。磁山文化距今年代约在8000——7600年之间。磁山文化出土的石刻人头磁山文化裴李岗文化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在河南新郑县西北发现。面积约2万平方米。文化遗物中最突出的也是石磨盘和石磨棒。距今约8000年。文化遗址裴李岗文化锯齿刃石镰石镰中的劳动和生活用具
裴李岗文化
仰韶文化▲遍及黄河中下游地区。▲因1921年首次发现于河南渑池县仰韶村而得名。▲目前此类文化遗址已逾千余处,其中半坡、姜寨等遗址较为重要。▲距今年代约在7000年——5000年间。▲彩陶是仰韶文化最有代表性的器物。仰韶文化的典型代表——半坡遗址
半坡遗址是黄河流域一处典型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母系氏族聚落遗址,距今5600—6700年之间。丰富多采的半坡陶器鱼纹陶器精美的彩陶半坡遗址左一:仰韶文化鱼网纹陶器
右一:半坡遗址彩陶罐
左二:猪面纹彩陶壶
右二:葫芦形彩陶瓶
河姆渡文化●1973年在浙江余姚发现●距今年代7000年——5000年间河姆渡博物馆河姆渡人复原图河姆渡出土的文物生活用具劳动工具骨针耜在河姆渡,猪的饲养已有一定规模河姆渡文化出土的卯榫构件●首次在甘肃临洮马家窑发现而命名。●受仰韶文化影响并有地区特点。●其时代稍晚于仰韶文化,目前一般认为是仰韶文化晚期的一个地方分支,故又名甘肃仰韶文化。●年代约为公元前3300~前2050年。彩陶罐马家窑文化原始农业
劳动工具——各地的氏族公社,都是依靠氏族组织的力量,使用磨光石斧、石铲、木耒、骨耜、石镰等简单的劳动工具,经营着以耜耕为主的原始农业生产。
●农作物——在北方黄土地带,主要种植耐旱而自生力较强的粟类作物。在秦岭以南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宜于种植水稻。河姆渡遗址,发现有大量金黄色的稻谷,还有带绿叶的稻茎,经鉴定是人工栽培的水稻。这是迄今在我国发现最早的稻谷遗存,●蔬菜种植在半坡遗址的一个陶罐里,发现有白菜或芥菜的种子。河姆渡发现有一个保存较好的葫芦。南北各地,都能适应当地的条件种植蔬菜瓜果。
母系氏族公社的经济和生活饲养家畜
猪、狗、羊等是主要的家畜,猪的饲养更为普遍。在河姆渡和吴县梅堰等处遗址中,还发现有水牛骨,说明江南地区很早就饲养水牛了。渔猎也是一项重要的辅助性生产活动
半坡遗址出土的捕鱼工具原始手工业
●以磨光石器为主的生产工具制作技术的进步,是原始手工业发展的首要表现。●磨细技术不断提高。●除石器外,骨角器的制作也较精致,种类相当繁多,●河姆渡的骨耜,更是用于水田耕作的主要农具。●陶器形式多种多样。仰韶文化的墓葬■仰韶文化处于母系氏族制度的繁荣期从墓葬可以得到证明。■当时死者一般葬入本氏族的墓地。在葬式上,普遍盛行单人葬和迁移合葬。■墓葬中仅有母子合葬,没有男女合葬和父子合葬。■说明妇女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刻划符号在半坡、姜寨和关中地区其它仰韶文化遗址的陶器外壁,发现有很多整齐规则并有一定的规律性的刻划符号。这些符号有规律地普遍出现,表明它已经具有简单文字的特征,当与商周文字有渊源的关系。
母系氏族的遗留《管子·君臣下》:“古者未有群臣上下之别,未有夫妇妃匹之合。”在《穆天子传》、《山海经》等书中常见的西王母,可能是西戎部落传说的母系氏族的首领人物。《淮南子》中所谓炼五色石以补苍天的女娲氏,也当是母系氏族全盛时期带领人们开辟荒原的一位首领。
在《穆天子传》、《山海经》等书中常见的西王母,可能是西戎部落传说的母系氏族的首领人物。《淮南子》中所谓炼五色石以补苍天的女娲氏,也当是母系氏族全盛时期带领人们开辟荒原的一位首领。《山海经‧西山经》:“西王母居住在玉山之山,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西王母样子像人,长着豹子尾巴和老虎牙齿,会用像野兽一样的声音吼叫呼啸,蓬散着头发,戴着胜这种头饰,是上天派来掌管瘟疫、疾病、死亡和刑杀的神,居玉山中。《史记·周本纪》:“穆王十七年,西巡狩,见西王母”。“西王母者,西方一国君也”是中国西部地区西王母国的一个部落首领或图腾的称号。《说文》:“姓,人所生也。古之神圣人,母感天而生,故称天子。因生以为姓。”“感天而生”指始祖所感生的图腾物,西周以后被附会为“天”。“因生以为姓”实指因图腾称号作为姓。可见“姓”本义指所感生之物,如“姬”得名于熊迹,“姒”得名于薏苡,“子”得名于燕卵等。郑樵:三代之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妇人称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云南泸沽湖畔的摩梭族:母系家庭(“日杜”)是摩梭最基本的社会单位,指同一母系亲族成员组成的家庭及其居住的房屋,包含“母系家庭”和“房屋”双重概念;摩梭人认为母为尊,女为贵,母亲是摩梭人生活中的轴心和靠山,摩梭人离不开母亲,离不开以母亲为主的家屋,女性在母系家屋中享有尊贵的地位;母系家庭中的成员,少则十几人,多则几十人,均系一个或几个外祖母的后裔组成。在母系家庭中,男不婚女不嫁,夜间,女子在家中花楼接待来自另一家庭的男子,而男子则外出与另一家庭的女子偶居,所生子女皆属女方,血缘按母系计,财产按母系继承,男子只负责抚养自己姐妹的孩子摩梭人以生女孩为荣,在每个母系家庭中由一个最能干、公正而且有威望的妇女安排生产、生活,保管财产,称"依杜达布"或"达布",她是母系家庭的一家之长,负责一切内外事务,"达布"往往是自然产生的,不须经过任何选举或仪式,家庭成员都绝对服从达布的安排,母系家庭中的成年男性一般以舅舅的身份和名义进行活动,他们尽力协助"达",参加全家的一切活动,抚养姐妹的子女,共同维系母系大家庭,当他们年老的时候,就由他们姐妹的子女照顾,由于共同的生活和劳作,他们与姐妹的子女之间的关系比其生父的关系更为密切和特殊。在摩梭母系家庭中,只有"同一根"(同一母系血缘)的母系成员是亲人,包括母亲、女儿、儿子、舅舅等,"父亲","妻子"等都是外人。昔者,吾舅死於虎,吾夫又死焉近试上张水部朱慶餘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和群婚制向对偶婚制的过渡,男子在经济生活中处于支配地位,世系改按父系计算,财物改由父系血缘亲族继承,男子成为维系氏族的中心。上古原始社会的婚姻礼俗1、原始群婚旧石器时代“聚生群处,知母不知其父,无亲戚兄弟男女之别”(吕氏春秋·持君览)整个原始人群的男女,没有任何限制地互为配偶。2、血族群婚新石器时代排斥不同辈人之间的结合关系一群具有血亲关系的人构成一个原始群,这是氏族的萌芽。神话传说中的伏羲、女娲是兄妹,也是夫妻。他们在洪水消退后再造人类的故事就反映出了这种婚姻的特点。3、亚血族群婚(“普那路亚”婚)族外婚只有不同族的男女才可以婚配男子夜宿于女家,昼归于本氏族劳动。子女归女方抚养,并属于女方氏族成员没有父亲概念4、对偶婚亚血族婚的配偶范围逐渐缩小,异姓的同辈男女在或长或短的时期内对偶同居,便成为对偶婚。期间,“与长姊配偶的男性有权把她的达到一定年龄的姊妹也娶为妻”,叫做“妻姊妹婚”。对偶婚的男女分别在自己母系氏族生活,成年男子到异姓女子氏族过着“暮合朝离”的同居生活,两性的结合并不固定,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情况仍然存在。世系仍按母系计算。女子在家庭和社会中享有崇高的地位。5、一夫一妻的个体婚对偶婚的男女实行长期同居,形成一夫一妻的个体婚。中国古代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转变,相传完成于虞舜、夏禹之际。舜娶尧之二女(娥皇、女英)和象图谋害舜,“二嫂使治朕栖”,尚未脱离对偶婚的遗习。《尚书·舜典》的敬敷五教(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中,没有“夫妻”的伦理道德规范,说明夫妻关系尚不稳定。禹娶涂山氏之女而生启,夫妻关系才正式固定下来。距今约四五千年山东泰安大汶口(黄河流域)1、时间:2、地点:3、工具:4、农作物:5、家畜:6、房屋:7、手工业:8、其他:磨制的石锄、石镰原始农业为主饲养家畜定居,半地穴式白陶、黑陶、精美的玉器大汶口氏族村落父系氏族,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父系氏族扩氏族公社瓦解时期的代表1、距今约四五千年2、农耕为主,手工业取得显著进步
黑陶和白陶两个新品种的产生是制陶工艺进步的突出表现。黑陶采用了高温严密封窑技术,表层乌黑发亮,有像金属器物一样的光泽。白陶用白色高岭土烧制,胎薄质硬,色彩明丽,为以后瓷器工艺的发明奠定了技术基础。3、男子处主导地位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妇女难以承担越来越沉重的农业劳动,男子成为农业的主要劳动者。男子占据原来由妇女从事的生产劳动,妇女的劳动更多地限制在抚养子女、执帚持家、处理生活杂务的范围,地位渐趋卑微,男尊女卑已成为一种社会现象。4、出现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
由于生产的发展,到父系氏族公社后期,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出现。贫富分化,私有制出现,逐步产生阶级压迫。大汶口墓葬里,有了随葬品多少悬殊的现象?生产力发展剩余产品出现私有财产出现贫富分化在中国古代,通常的氏族,最低一辈成员具有共同的高祖,也就是说,氏族是由某一位祖先在五代及五代以内的后裔组成的。氏族的名称即以这位共同祖先所信奉的图腾或其名、字、号、谥作为氏族名号。春秋战国以前,国家的政治组织形式(分封制)与氏族组织形式基本是还是一致的。秦汉以后,随着世袭制的取消,郡县制和新官僚制的出现,氏族制退出政治舞台,但父系氏族制在王室、官僚及农村中,却一直保留着。五帝本纪《五帝本纪》是《史记》全书一百三十篇中的第一篇记载的是远古传说中相继为帝的五个部落首领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的事迹。同时也记录了当时部落之间频繁的战争,部落联盟首领实行禅让,远古初民战猛兽、治洪水、开良田、观测天文、推算历法、谱制音乐舞蹈等多方面的情况。为我们了解和研究远古社会,提供了某些线索或信息。黄帝的身世族姓1、黄帝应该出于龙图腾民族《淮南子·天文训》:中央土,其帝黄帝,其佐后土,其兽黄龙。“其佐后土”,即共工氏之子句龙,也是龙族《山海经·大荒北经》:黄帝生苗龙“苗龙”也是龙族“官名皆以云命,为云师”古代传说中一种能兴风作雨的神奇动物拓展:龙的起源引言
龙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起源于远古龙图腾崇拜。龙民族在古代中国占有绝对优势,不仅华夏族是龙族,而且南方苗、越,北方匈奴、东方诸夷、西方羌族以及后来转化为犬种的北狄、西戎、盘瓠族等,都是龙族的直系或旁系后裔。我们将各个不同时代的龙的造型加以汇集和比较,就可以发现龙的演变过程,并由此探索龙的雏形以及早期龙民族的发祥地。龙图腾的发展考古发现的龙形象,最原始的当推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壶龙纹这两个原始的龙造型,除了修长的身躯略似蛇以外,完全是鱼的形象。联系到商周器物上习见的族徽动物,我们可以初步认定这些鱼纹具有族徽的性质。尤其是发现了不少人面鱼身或人面与鱼相结合的纹饰,更是有力地证明了这些鱼纹是作为仰韶文化居民的祖先感生神而绘制在器物上的。图1-1的人头寓于鱼头之中,两手也保留鱼鳍的形态,毫无疑问是作为祖先神的鱼图腾造形。图1-2的长鱼则似乎是写实的图腾动物形象。我们将各时代的龙纹加以比较,并参考古书中有关龙的传说及其特性,就不能不相信,现在龙的造型,的的确确是由半坡长鱼纹演变而来的。与半坡型相似的龙纹,在山西襄汾县陶寺夏墟遗址也曾发现(图1-3)。从双耳、鳞纹和蛇状身躯等特征看,夏墟型与半坡型龙纹是一脉相承的。从半坡到夏墟的原始龙纹看,龙起初是一种生活于水中蛇状长鱼,这种鱼的头旁有类似于于两耳的东西,可能是变态的鳍。战国时代,人们把龙当作“鳞虫之长”,还保留了把龙作为鱼类的传统观念。夏人和仰韶文化古人之所以把龙作为感生图腾,反映了他们常常面临洪水灾害,企望人类能象龙鱼那样在水中生活,于是把龙鱼当作民族保护神来崇拜。夏人祖先吕鲧,正是鱼的名称,《说文》:“鲧,鱼也。”古代还传说夏人始祖大禹治水,到黄河边上,“见白面长人鱼身出”,自称是“河精”,授禹《河图》(《广博物志》十四引《尸子》)。这个鱼身长人的河神就是古书中所说的“龙鱼”。又玄应《一切经音义》五引《抱朴子》:“母龙曰蛟……,其状鱼身如蛇”,凡此都反映了原始的龙原是一种身长如蛇的鱼类动物。商代铜器上的龙纹,在夏墟型龙纹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两角(图1-4、图1-5),背上仍有鱼鳍(图1-6),其中有的似乎还增加了一足(图1-7)。龙的繁体字“龍”正是从这种龙纹演变来的(图1-7)。在周代的铜器纹饰或图画中,龙已经有了足,但从长沙楚帛画中的龙纹来看,除了足以外,其它部分还明显地保留了半坡型和夏墟型龙纹的特征(图1-8)。这种有双耳有鱼鳍的龙纹,甚至到汉代还没有绝迹。如洛阳发现的西汉卜千秋墓壁画中的龙正是这种形象(图1-9)。值得注意的是,卜千秋墓壁画中有龙身人首的伏羲女娲图像,龙尾还保留了鱼尾形态(图1-10)。这种现象证明,伏羲女娲民族与仰韶文化有直接的继承关系,伏羲龙图腾来源于半坡类型的鱼龙崇拜。同时也说明,所谓伏羲人首蛇身的说法,“蛇身”乃是后人对无足龙身的误解和讹传。从情理上说,蛇是南方的动物,而龙族起源于黄河流域的陕西一带,所以,龙不可能是由蛇发展演化来的。另外古书中都说龙是水族动物,如《左传·昭二十九年》说:“龙,水物也。”龙的活动既在水中,当然也不可能是蛇而只能是鱼类了。汉代画像石中的龙形象,多数都有四足,这是从商周时代“画蛇添足”的有足龙形象发展而来的。这种龙的形象奠定了后代龙形象的基本模型。但我们注意到,汉代画像石中的龙形象常常是口中衔鱼的(图1-11)。从这点说,原始龙是“水物”的观念是始终不变的。因此不管龙的形象如何演变,人们始终把龙看作是鳞虫之长,龙身有鳞、龙背有鱼鳍的特征也始终没有泯灭。2、黄帝是龙族中处于中原的一支黄帝是远古时代居住在陕西黄土高原一带的古老民族的代称从春秋战国时代流传的五帝的地位看,黄帝以土德王,土色黄所以叫黄帝,而且在五行中属于中央。这种说法虽然带有浓厚的五行附会嫌疑,但又确实透露出黄帝的身世。许多迹象表明,黄帝乃是远古时代居住在陕西黄土高原的古老民族的代称。由于当时把那一带当作天下的中央,所以叫“中原”。黄帝属于中央土,色尚黄,正是这种历史的反映。3、中原陕西一带后来是周族的发祥地周族姓姬,黄帝也姓姬周人是熊图腾部落,黄帝也号“有熊氏”《国语·晋语四》说黄帝炎帝都是少典氏娶有虫乔氏所生,黄帝姓姬,炎帝姓姜。我们知道,姬姓的周人也发祥于陕西,而且世世代代与姜姓民族通婚。可以肯定,姬姓与姜姓是关系异常密切的两大部落,而且地理位置也必然很接近,都处于今天的陕西甘肃一带。黄帝号有熊,说明姬姓是以熊为图腾的民族。思考:黄帝既是龙族,又是云族,又是熊族,不矛盾吗?这种现象印证了图腾层次理论。图腾作为族徽,其意义跟姓氏相似。春秋之前,除了嫡系氏族,每一代人都最终要改变氏族与氏称,道理与此正同。4、黄帝族后裔在华夏族中占据绝对优势“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国语·晋语四》: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姞……是也。黄帝的后裔除了姬姓以外,黄帝后裔还有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姞、儇、依等姓。这些姓,到春秋时代不知发展为多少氏族和诸侯方国。只以姬姓为例,到春秋时代就已发展为周、鲁、晋、卫、曹、滕、燕、郑、吴、何、东虢、西虢、虞、管、蔡、焦、滑、霍、聃、郜、雍、毕、鄷、郇、成、盛、于、应、凡、蒋、邢、茅、胙、作、贾、芮、随、耿、岑、彤等许多邦国诸侯。至于各诸侯所分的氏族,更是不胜枚举了。黄帝和炎帝在神话传说中,炎帝与黄帝曾经在阪泉之野发生过激烈的冲突,三战而炎帝失败,其结果造成后来姜姓在中原的势力比不过姬姓。但总体上说,姬姓同姜姓是结盟及通婚的关系。周人始祖后稷的母亲姜原即是姜姓女子。后稷以后姬、姜几乎世世通婚。载于史籍的如古公亶父配偶太姜生少子季历。周襄王时为感谢赤狄的帮助,曾娶隗姓女为王后。史家评论此事说,“王以狄女间姜、任,非礼”(《周语中》),韦昭注:“姜氏、任氏之女世为王嫔妃也。”这种世世通婚的习俗背后,包含着极为深远的民期文化背景。它标志着炎黄两大族在华夏族形成的过程中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拓展:炎黄子孙“炎黄子孙”是海内外华人引以为荣的自我称谓。这个词的真正出现与广泛使用是在清朝末年,但其雏形“黄炎之后”、“炎黄苗裔”、“黄帝子孙”等早在战国秦汉时期就有了,这些都是“炎黄子孙”称谓在不同时代、不同语境下的不同表现形态。清末反抗满族统治的早期革命党人,即用“炎黄子孙、黄帝子孙”做口号取得汉人的支持,激进的革命派认为“炎黄之裔,厥惟汉族”。而温和的改良派则认为“中国皆黄帝子孙”。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和蚕食,包括少数民族人士在内的有识之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全新2024年上海劳动局公积金缴纳合同3篇
- 包含2024年度的二手房屋居间交易合同3篇
- 网络舆情应急处置
- 2024年骨科专科护理工作个人年度总结
- 客户精细化分析及管理
- 房屋及土地使用权买卖合同20243篇
- 二零二四年度房产共有权转移合同
- 二零二四年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与运营管理合同2篇
- 玉林师范学院《基础泰语》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玉林师范学院《复变函数》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酒店前台专业术语常见缩写及解释
-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 1.2《水沸腾了》 教案
- 潮州市乡镇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和对策
- 一体化净水设备安装、调试、运行操维护说明
- tpe、tpr-SGS检测报告(共4页)
- 行政执法程序流程图
- 士林SC系列变频器使用说明书
- 菜籽油生产加工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工资流水证明
- 《孙子兵法》全文在线阅读
- 教职工健康体检结果汇总分析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