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但愿人长久课件_第1页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但愿人长久课件_第2页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但愿人长久课件_第3页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但愿人长久课件_第4页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但愿人长久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教版语文第七册但愿人长久写作背景

苏轼与弟弟苏辙(子由)自幼形影不离,手足情深。踏上官宦仕途之路后,兄弟二人的命运更紧密联系在一起。他们的政治见解相同,也都敢于直言极谏。当兄长被一贬再贬时,弟弟也因为受牵连日子很不好过,但做弟弟的从未有过丝毫怨言。

1074年,苏轼由繁华的杭州调到荒凉的密州(今山东诸城),目的就是为了能与弟弟相距更近一些。当时的苏辙在济南为官。原以为到了密州就能接近弟弟,哪知,苏轼来到密州时,面对的是长期干旱、蝗虫遍野的惨淡景象。凭借文人的良知,他已无暇去探望想念已久的兄弟。在一年一度的中秋之夜,他触景生情,情动辞发,挥笔写就《水调歌头》,一泄思亲的惆怅与伤怀。欢欢喜喜心绪不宁苏轼跟弟弟苏辙手足情深。小时侯,他们俩一起读书,一起玩耍,整天形影不离。长大以后,他们就各奔东西,很少再有见面的机会。如今屈指算来,分别又有七个年头了!..........埋怨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宽慰世上本来就是有悲也有欢、有离也有合的,就像天上的月儿有隐也有现、有圆也有缺一样,哪里会十全十美呢!但愿美好的感情常留人们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世上本来就是有悲也有欢、有离也有合的,就像天上的月儿有隐也有现、有圆也有缺一样,哪里会十全十美呢!但愿美好的感情常留人们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但愿美好的感情常留人们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唐代王勃写的: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宋代秦观写的: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月下独酌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望月怀远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月夜刘方平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春江花月夜》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人何时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谭梦花落,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苏轼埋怨月亮是因为它在()时候变得这么()、这么();但他想到世上本来就是(),就像天上的月儿()一样,他祝愿()常留人们心间,这样虽然(),但也能拥有着()。分离圆亮有悲也有欢、有离也有合的有隐也有现、有圆也有缺美好的感情远隔千里一轮明月结束(1).会读田字格里的生字。童年 清波 替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喜滋滋 邻居 送给 田野 欢乐读通课文。2.检查自学情况。(1).出示字词,指名读。(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3).指名分段读课文。3.分小节,理清脉络。这首诗共16行,分成几个小节?每个小节有几行?看看下面四个小节的意思,对照课文,在括号里填上序号。( )向盲婆婆表示自己的心意。( )给盲婆婆送蝈蝈。( )向盲婆婆说明送蝈蝈的目的。( )相信会使盲婆婆满意。指名学生填写。(4).小结。(5).分4组读课文,每组读一节。5.齐读课文第二课时一.精读训练1.看图。图上画了什么人?戴红领巾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他的神情怎样?他右手提着什么/蝈蝈是什么颜色的?盲婆婆神情怎样?她的手势、动作说明了什么?(4).小结图意。2.分小节学习。第一节指名读。这一节只有一句话,告诉我们这位“红领巾”提回蝈蝈时神情怎样?他为什么会这么高兴?他为什么要关心盲婆婆?小结。齐读第一节。第二节指名读。这一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话说了什么?蝈蝈真的会唱歌吗?那为什么“红领巾”说它会唱歌?第二句说了什么?“红领巾”说“在我上学的时候,就……”这句话说明了什么?你们看,“红领巾”爱蝈蝈,但他更爱谁?为什么这么说?小结,齐读。第三节(1).指名读。这一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话说了什么?这句中的“歌声”指的是什么?“歌声会领您走进田野”是什么意思?想一想,蝈蝈本来是在什么地方。“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指的是什么?明明知道盲婆婆看不见东西,为什么偏要说她会看到小溪的清波?第二句说了什么?这一句里的“往日”指的是什么时间?请想一想,上面一句说的是歌声会使盲婆婆想到田野,这一句说的是歌声会使人想到什么?为什么这么说?出示投影:盲婆婆在田野里。图上的盲婆婆拿着什么?她神情怎么样?她为什么这么开心?在盲婆婆的周围是一片什么地方?有哪些景象?指名自由说说图意。(5).指名二人分读本节两个字词对称的句子,联系图意,体会一下。(6).小结。齐读。第四节指名读。这一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这一句和第二小节第一句说法完全相同,但是意思就不完全相同,你们能体会出来吗?过渡:蝈蝈到底能不能给盲婆婆带来欢乐呢?请看第二句。第二句说了什么?“红领巾”这句话有什么含义?(4).指名有感情地读第四节。(5).小结。三.总结这首儿童诗说的是“红领巾”送蝈蝈给盲婆婆,让盲婆婆得到欢乐,表现了少年儿童对残疾人的爱心。你们读了,有什么体会?你们也关心残疾人么,可以说说。第三课时一.朗读指导1.教师范读。2.学生练读。3.指名读,师生评议。二.背诵1.放录音欣赏。2.指着板书引背。3.各人轻声背诵。4.分组交换背。5.全班齐背。三.写字指导四.作业练习1.2.抄写生字词。比一比,再组词。忘() 你( ) 邻()古()盲() 您( ) 您()郊()3.扩词训练。野( )( )() 喜( )( )( )居( )( )( ) 忘( )( )( )练习2教学目标: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字母的大小写。2.认识四种标点符号及它们的用法。3.读句子,在一定语境中进行句式的初步训练。4.熟记成语。5.朗读背诵古诗。6.练习写左右结构的字。7.按一定的顺序观察一幅图,并有条理说一段话。教学重难点:认识标点,知道它们不同用法。教具学具准备:小黑板、挂图。主要板书安排:练习2作业设计:连线,读背训练、写字、说话。教学时间:四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第一题1.审题。2.指导齐背字母表。启发学生将形状基本一样的字母连起来。(3)引导学生将形状比较接近的字母连起来。引导学生将形状有部分像的字母连起来。让学生将大小写字母对着读,边读,边注意他们的形状。3.练习。(1).教师出示小黑板,让学生练习。GWZMQDFBNWmgsfbnzq指名认读对照。出示填充题,让学生在括号里写出相应小写字母。F( ) G( ) Q( ) D( ) M( )二.教学第二题1.审题。2.指导。(1).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读《标点符号歌》。(2).指名试读。教师范读。教师讲解。3.练习。学生自由读。指名读。(3)“开火车”练习朗读。4.反馈,检查朗读。第二课时一.教学第三题1.审题。2.指导。(1)指导学习第一组句子。出示三个句子。指名读。把句子中的“渐渐”去掉,在朗读时与原句比较,体会“渐渐”的意思。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天气是不是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