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发电项目施工测量方案_第1页
光伏发电项目施工测量方案_第2页
光伏发电项目施工测量方案_第3页
光伏发电项目施工测量方案_第4页
光伏发电项目施工测量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华能建昌小德营子15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工程概况本工程设计总装机容量16.530MW,一次建成,项目位于葫芦岛市建昌县小德营子东南侧的荒草地。拟建光伏场址中心坐标:东经120°1′58.685″,北纬40°45′31.622″,场址面积约403432m2,海拔高度在210m~277m。场地大部分地段基岩裸露,岩石结构较致密,块状构造,岩体表层裂隙发育,部分地带分布有第四系覆盖层,厚度0.5-1.0m,岩性为粉质粘土含碎石,场地地形起伏相对较大。拟选升压站场址内勘察期间地下水初见水位深度约3.0m,类型为潜水,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及河流补给影响,受季节性变化的影响,该地下水季节性变化幅度为±2.00m。拟建升压站场区属于丘前缓坡地貌单元,地势较为平坦。建筑物的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场地类别I1类、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框架抗震等级为四级、基本设计等级为丙级、建筑物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光伏场区共计15个区域,桩数9756根,地区分布较分散。2编制依据《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16);《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0-2013);工程施工图纸。3施工准备3.1全面了解设计意图,认真熟悉与审核图纸

施测人员通过对总平面图和设计说明的学习,了解工程总体布局,工程特点,周围环境,建筑物的位置及座标,其次了解现场测量座标与建筑物的关系,水准点的位置和高程以及首层0.000的绝对标高。在了解总图后认真学习建筑施工图,及时校对建筑物的平面、立面、剖面的尺寸、形状、构造,它是整个工程放线的依据,在熟悉图纸时,着重掌握轴线的尺寸、层高,对比基础,建筑、结构几者之间轴线的尺寸,查看其相关之间的轴线及标高是否吻合,有无矛盾存在。

3.2测量仪器的选用

测量中所用的仪器和钢尺等器具,根据有关规定,器具要有校验资质的检测厂家进行校验,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主要测量仪器序号名称型号/规格备注1GPS接收机A82水准仪AMO-323全站仪R-202NE4钢卷尺YJ-5055M塔尺5M4施工测量的基本要求4.1施测原则

(1)严格执行测量规范;遵守先整体后局部的工作程序,先确定平面控制网后,以控制网为依据,进行各局部轴线的定位放线。

(2)必须严格审核测量原始数据的准确性,坚持测量放线与计算工作同步校核的工作方法。

(3)定位工作执行自检、互检合格后再报检的工作制度。

(4)测量方法要简捷,仪器使用要熟练,在满足工程需要的前提下,力争做到省工省时省费用。

4.2测量的基本要求

测量记录必须原始真实、数字正确、内容完整、字体工整;测量精度要满足要求。根据现行测量规范和有关规程进行精度控制。

5施工部署5.1

施工工艺交接桩施工准备定位放线闭合校验建控制网交接桩施工准备定位放线闭合校验建控制网沉降观测过程控制报验闭合校验沉降观测过程控制报验闭合校验5.2工程定位根据设计院提供的4个控制点坐标,我方引出了5个控制点。按照所计算的围墙主轴线座标点进行围墙轴线定位。选用通视良好、不影响施工地方布设的站区内控制桩。

测量控制点成果表序号点号纵坐标X横坐标Y高程H备注1X14527472.430515251.289201.668钢钉2X24527197.588514234.940196.697钢钉3X34527298.002514014.838200.055钢钉4X44528818.908514516.685253.340钢钉根据设计院控制点坐标我单位引出5个控制点5A-14527883.284514894.910209.707木桩6A-24527945.401514833.768213.985木桩7A-34527779.517514808.395205.547木桩8A-44527791.501514838.483206.577木桩9A-54527821.827514918.835207.057木桩备注:1954年北京坐标系5.3平面控制平面控制应先从整体考虑,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平面控制网的坐标系统与设计所采用的坐标系统相一致;平面控制网要根据设计总平面图和现场施工平面布置图来布设;选点应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测量放线;桩位必须保护,需要时进行围护,并作好标记。

5.4水准测量水准测量是测量工作的重要部分。为了保证建、构筑物竖向施工的精度要求,根据给定的高程点,在场区内测设一条闭合水准路线,反复校测,准确无误后,根据需求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永久性建(构)筑物以外的地方建立半永久性的高程竖向控制点并妥善加以保护。

5.5平面控制网平面控制网采用导线法测定。根据站区控制网进行定位、定向和起算。边长中误差为1/150000。角度闭合差不应大于测角中误差的4倍。5.6距离测量先用经纬仪或以目估进行定线。如地面平坦,可按整尺(测量工具为钢卷尺)长度逐步丈量,直至最后量出两点间的距离。若地面起伏不平,可将尺子悬空并目估使其水平,以垂球或测钎对准地面或向地面投点,测出其距离。地面坡度较大时,则可把一整尺段的距离分成几段丈量;也可沿斜坡丈量斜距,再用水准仪测出尺端间的高差,然后按公式计算转换为水平距离。为了校核并提高精度,一般要求进行往返测量,取平均值作为结果。

5.7平面位置测设平面位置测设方法有直角坐标法,极坐标法,距离交汇法等,根据施工现场情况,加以合理选用。5.8架构、设备支架及其它测量

(1)基础、沟道定位放线:放线顺序根据图纸到位情况和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而定。一般情况下是:屋外配电装置架构基础→屋外配电装置设备支架基础→电缆沟→主变、电抗器、电容器基础→其它。由就近控制网引测,先放出各部的主轴线,在主轴线上找出与各组基础轴线的交会点并打进定位桩,在交会点处安置经纬仪,引测基础轴线和基础中心点并打进定位桩(基础中心点打进的为引测桩),在基础中心点处安置用经纬仪进行分坑,打入四个基坑十字定位桩,定位桩距坑的开挖边线0.5~1m为宜。同法可放出全部基础。

(2)设备支架基础由控制网引测后,必须和已放完的架构线进行校对,确认无误后才可进行下一步工作。

(3)电缆沟的定位放线是在架构和设备支架基础混凝土浇筑完并已回填后进行的,可根据现场工作面的需要分片放线。在一条直线电缆沟的两端打好定位桩(可以是中线控制,也可以是边线控制),放出开槽线。一条直线上的电缆沟可以分段施工,但两个最端点的定位桩必须一开始就打好。不管中间哪一段施工,都要以这两点来控制,防止分段施工发生错位。架构基础、设备支架基础、设备基础及电缆沟的土方挖完并打完垫层后,根据定位桩在垫层上放出模板控制线,弹墨线标明。基础的模板上口可由坑边定位桩直接拉线,用吊垂球的方法检查其位置是否正确;电缆沟模板的上口则用挂通线法或用经纬仪扫边法来找直。5.9灌注桩测量放线使用GPS接收机测量,根据控制点进行定位放线,每次测量前要进行校点。5.10基础标高控制基坑开挖后,当基坑快要挖到设计标高时,应在基坑的四壁或坑底边沿及中央打入小木桩(或钢筋桩),在桩上引测同一高程的标高,根据标高拉线修整坑底和打垫层;基础或电缆沟的模板支好后,在模板的内壁用水准仪引测基础或电缆沟顶面的设计标高,并划线标明。杯形基础的杯底模板应比设计标高低3~5cm,以便拆模后填高修平杯底。管道的高程用水准仪和塔尺来控制,塔尺的高度不够时,用高程传递的方法来引测。

5.11架构及设备支架组立的测量控制(1)架构及设备支架组立前,要对基础中心线及其间距、基础顶面和杯底标高进行复核,杯底标高一定要找平,符合设计要求后,才可进行安装工作。

(2)把柱子和横梁按轴线进行编号,检查其型号和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如有错误,要马上修整或重新组装,确认无误后再进行安装。

(3)设备支架组立的要求是保证平面与高程位置符合设计要求,柱身垂直,用锤球或水平尺校正即可;架构垂直校正测量用两架经纬仪安置在纵横轴线上,离柱子的距离约为柱高的1.5倍,先照准基础顶面的中线,再渐渐仰视到柱顶,如中线偏离视线,表示柱子不垂直,可指挥调节拉绳或支撑,敲打楔子等方法使柱子垂直。校正后,柱子的中线与轴线偏差、垂直度容许误差应符合规程规范要求。满足要求后,要立即灌浆。5.12建筑物测量1)建筑物基础放线

根据场地上建筑主轴线控制点或其他控制点,首先将房屋外墙轴线的交点用木桩测定于地上,并在桩顶钉上小钉作为标志。房屋外墙轴线测定以后,在根据建筑物平面图,将内部开间所有轴线都一一测出。然后检查房屋轴线的距离,其误差不得超过轴线长度的1/2000。最后根据中心轴线,用石灰在地面上撒出基槽开挖边线,以便开挖。如同一建筑区各建筑物的纵横边线在同一直线上,在相邻建筑物定位时,必须进行校合调整,使纵向或横向边线的相对偏差在5mm以内。

2)建筑物基础施工测量

(1)基坑抄平:为了控制基坑的开挖深度,当基坑快挖到基坑底实际标高时,应用水准仪在坑壁上测设一些水平的小木桩,使木桩的上表面离坑底的设计标高为一固定值。为施工时使用方便,一般在坑壁各拐角处和坑壁每隔3~4m均测设一水平桩,必要时,可沿水平桩的上表面拉上白线,作为清理坑底和打基础垫层时掌握高程的依据。标高点的测量允许偏差为±10mm。

(2)垫层中线投测:垫层打好以后,用经纬仪把轴线投测到垫层上去,然后在垫层上用墨线弹出墙中心线和基础边线,以便砌筑基础。5.13沉降观测

1)沉降观察是根据建、构筑物附近的水准点进行的,所以,这些水准点必须坚固稳定。为了对水准点进行相互校核,防止其本身产生变化,水准点的数目应尽量不少于3个,以组成水准网。对水准点要定期进行高程检测,以保证沉降观测成果的正确性。

2)沉降观测点的位置和数量,应根据设计要求、基础的构造、荷重以及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的情况而定。大型设备基础及较大动荷载的周围、基础形式改变处、地质条件变化处,皆容易产生沉降,必须布设适量的观测点。

3)沉降观测点本身应牢固稳定,确保点位安全,能长期保存;要保证在点上能垂直置尺和良好的通视条件。

4)沉降观测点的形式和设置方法应根据工程性质和施工条件来确定或设计,一般建筑物沉降观测点大都设置在外墙勒脚处;设备基础的沉降观测点一般用铆钉或钢筋制作,埋在基础混凝土中,外露垂尺处。

5)沉降观测的时间和次数,应根据工程性质、工程进度、地基土质情况及基础荷重增加情况等决定。较大荷重增加前后(如基础浇灌、回填土、砌砖每砌筑一层楼、设备安装、设备运转等)均应进行观测;如施工期间中途停工时间较长,应在停工时和复工前进行观测;当基础附近地面荷重突然增加,周围大量集水及暴雨后,或周围大量挖方等,应观测;工程投入生产后,应连续进行观测,观测时间的间隔,可按沉降量大小及速度而定,开始时间短一些,以后随着沉降速度的减慢,可逐渐延长,直至沉降稳定为止。

6)沉降观测是一项较长期的系统观测工作,为了保证观测成果的正确性,应尽可能做到四定:(1)固定人员观测和整理成果;(2)固定使用水准仪和水准尺;(3)使用固定水准点;(4)按规定的日期、方法及路线进行观测。

7)每次观测结束后,要检查记录计算是否正确,精度是否合格,进行误差分配,然后将观测高程列入沉降观测成果表中,并注明观测日期和荷重情况。如发现不正常的沉降或沉陷情况应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6质量保证措施

(1)测量作业的各项技术按《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进行;

(2)测量人员全部持证上岗;

(3)进场的测量仪器设备,必须检定合格且在有效期内,标识保存完好;(4)

施工图、测量桩点,必须经过校测合格才能作为测量依据;(5)所有测量作业完后,测量作业人员必须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上报质检员和技术工程师核验,最后向监理报验;(6)自检时,对作业成果进行全数检查;(7)核验时,要重点检查轴线问距、纵横轴线交角以及工程重点部位,保证几何关系正确;(8)加强现场内的测量桩点的保护,所有桩点均明确标识,防止用错和破坏。

7施测安全及仪器管理

(1)施测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正确使用防护用品;

(2)在基坑边投放基础轴线时,要确保架设经纬仪的稳定性;(3)操作仪器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