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浙教版)_第1页
七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浙教版)_第2页
七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浙教版)_第3页
七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浙教版)_第4页
七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浙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浙教版)

在科学实验中,测量长度和体积是非常重要的。对于长度的测量,我们使用刻度尺,并以米作为国际单位。我们可以通过单位换算来将米转换成其他单位。在使用刻度尺之前,我们需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和最小刻度值。如果零刻度已经磨损,我们可以设定某一完好的刻度线为“零”点,并在读数时减去“零”点的数字。如果刻度尺的量程小于被测长度,我们可以将被测长度进行分段测量。在测量长度时,刻度尺的刻度应平贴着被测物体,不要歪斜,并且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当刻度尺不能贴近被测物体或不能沿着被测长度时,我们可以采用特殊测量方法,如化曲为直、化薄为厚等。对于体积的测量,常用的单位是立方米、升和毫升。我们可以使用刻度尺来测量长方体的体积,使用量筒来测量液体的体积,以及使用排水法来测量不规则固体的体积。在使用量筒测量前,我们需要将其放在水平桌面上。在使用排水法测小石块体积时,我们需要测出量筒中适量水的体积,然后将小石块缓缓加入量筒水中,并完全浸没,测出水面的刻度值,最后用V2减去V1即可得到石块的体积。温度的测量也是科学实验中的重要内容。我们使用温度计来测量物体的冷热程度。摄氏度是常用的温度单位,用“℃”表示。温度计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摄氏温度的规定是将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100,将0到100之间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表示1摄氏度。如果温度低于0摄氏度,我们应该读作零下多少摄氏度。在使用温度计时,我们需要注意不能测量超过温度计量程的温度,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一般不能将温度计从被测物体中拿出来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内的液面相平,测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接触容器底或容器壁,要等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温度计不能用来搅拌。4.6体温计的测量范围为35-42℃,最小刻度为0.1℃。在使用体温计之前,需要用力向下甩一下。第1章科学入门5.质量的测量5.1质量用来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物体所含物质越多,其质量就越大。5.2物体的质量是由物体本身决定的,不会随着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和物体所处位置的变化而改变。5.3物体质量的单位是千克(kg),较小的质量单位是克(g)。1千克等于1000克。5.4实验室测量物体质量的工具是天平。5.5天平的使用:(1)调平:①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②将游码归零,即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③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即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刻度盘中央刻度线,这时横梁平衡。(2)称量:①将被测物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②先加大的砝码,后加小的砝码,加减砝码时要轻拿轻放;③移动游码使横梁恢复平衡;④读数,左盘中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指示的质量值。要点:“调平过程用螺母,称量过程移游码”:平衡螺母的作用是在调平过程中使天平平衡,在调平后的称量过程中,不能再调节平衡螺母。调节方法是:若指针指在刻度盘中央刻线偏左侧,则平衡螺母向右移;若指针指在刻度盘中央刻线偏右侧,则平衡螺母向左移。游码只在称量过程中调节,在之前的调平过程中,游码应始终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调游码的作用相当于向右盘中加极小的砝码。读数时,游码的示数以左边沿为准,要注意分度值。注意:①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测量范围。②不能用手去摸托盘或砝码,取放砝码时要用镊子。不可把潮湿的物品或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托盘上,有侵蚀性的用烧杯,无侵蚀性的用薄白纸。6.时间的测量6.1时间的单位是秒。1天等于24小时,1小时等于60分钟,1分钟等于60秒。6.2实验室计时的工具常用秒表,分电子停表和机械停表两种。6.3机械停表的读数方法:先读小盘是多少分钟;小盘指针没过半格则大盘用0-30秒刻度读数,小盘指针过了半格则大盘用30-60秒刻度读数。7.科学探究7.1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是:提出问题→建立猜测和假设→制定计划→获取事实与证据→检测与评价→合作与交流。植物可分为种子植物和无种子植物。种子植物又包括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而无种子植物则包括蕨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藻类植物。被子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6种器官,而裸子植物则只有根、茎、叶和种子。蕨类植物有根、茎、叶,使用孢子进行繁殖,常见的品种有蕨、胎生狗脊和桫椤。苔藓植物有茎、叶,但没有根,使用孢子进行繁殖,生长在阴湿的环境中,如葫芦藓和地钱。藻类植物的结构最简单,没有根、茎、叶等结构,生活在水中,如海带、紫菜、衣藻和水绵。被子植物是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植物,它们拥有花和果实,并且种子被果皮包裹着。裸子植物的种子则是裸露的,没有果实,常见的品种有松、柏、杉、苏铁和银杏。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包括取镜、安放、对光、调焦和观察。放大倍数等于目镜放大倍数乘以物镜放大倍数。在观察时,洋葱表皮细胞需要进行临时装片制作和染色,而口腔上皮细胞则需要滴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并用亚甲基蓝溶液染色。当显微镜对光线太暗时,应该选择大光圈,并调节反光镜使用凹面镜;当视野太亮时,应该选择小光圈,并调节反光镜使用平面镜。在调焦时,向后转粗准焦螺旋可以使物镜快速上升,而向后转细准焦螺旋则可以使物镜缓慢上升。放片后,应该眼睛盯住物镜,向前转粗准焦螺旋使物镜下降,直到靠近载玻片但不碰到它。观察时,应将左眼朝向目镜内,右眼保持睁开状态,通过缓慢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慢上升,直到看到物像后再通过细准焦螺旋进行微调。在显微镜中观察到的像是倒立的,若使用“b”字装片,则看到的像也是倒立的“b”字。如果发现被观察物体的像在视野的左上方,则载玻片应该向左上方移动,若物像偏右,则载玻片应该向右方移动。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核和细胞质。动物细胞具有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等基本结构。植物细胞除了具有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以外,还常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等结构。植物细胞中的细胞壁结构是使树木能够“顶天立地”的关键。植物的叶通常显绿色,这是因为叶的细胞内有叶绿体。细胞学说是由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的,其内容是: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人体来自一个细胞——受精卵,人体复杂的结构是受精卵不断分裂、生长和分化的结果。细胞分裂时,母细胞内会出现染色体,母细胞中的染色体最终会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细胞分裂的结果是使细胞数量增多;对于单细胞生物,细胞分裂会增加生物的个体数量。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不同形态和功能的细胞群。分化和生长是同时进行的。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而植物细胞除了具有这三种基本结构外,还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等结构,其中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具有保护和支持作用,而叶绿体则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内含叶绿素。衣藻和草履虫都是单细胞生物,具有细胞膜、细胞核和细胞质。衣藻是植物,有细胞壁和叶绿体;草履虫是动物,没有细胞壁和叶绿体。细菌是单细胞生物,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壁,但没有细胞核和叶绿体,是原核生物。细菌分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通过分裂生殖。真菌具有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壁,但没有叶绿体。常见的真菌有酵母菌、霉菌和食用菌等。微生物包括细菌和真菌,而真核生物则包括动物、植物和真菌。植物的基本组织包括保护组织、输导组织、营养组织、机械组织和分生组织。保护组织具有保护功能,如叶的表皮;营养组织能制造和存储营养,如叶肉。本文介绍了一些天文学和物理学的基础知识。首先,介绍了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这三颗行星的特征,包括它们的光环和卫星。接下来,介绍了彗星的结构,包括彗核、彗发和彗尾,以及彗星由岩石、微粒和冰组成的特点。最后,介绍了流星体、流星现象、陨星和陨石的概念。在介绍天体距离时,提到了光年作为长度单位,用于计量天体间的距离。接下来,介绍了太阳和月球这两个与地球关系最密切的星球。太阳是地球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具有离地球最近的恒星的特点。太阳的直径约为140万千米,表面温度约为6000℃,中心温度高达1500万℃。太阳大气层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太阳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最后,介绍了物质的特性,包括熔化与凝固、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以及液化和汽化的过程。在介绍液化和汽化时,提到了蒸发和沸腾这两种方式,以及液体温度、表面积和空气流动速度对蒸发速度的影响。将衣服展开晾晒在阳光下通风处,可以加速衣服的干燥。这是因为展开衣服可以增大液体表面积,阳光可以提高液体温度,通风处的空气流动速度较快,可以加快蒸发速度。蒸发过程需要吸收热量,会导致周围环境温度降低,具有致冷作用。例如,涂抹酒精可以感觉到凉爽,从游泳池中出来会感觉到冷,这都是因为蒸发吸热致冷的原因。液体沸腾时需要吸收热量,温度不会升高。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低沸点物质可以用于冷冻治疗,利用了液体汽化吸热致冷的原理。在夏天使用扇子会感觉凉爽,主要是因为加快了表面空气流动速度,使汗水蒸发加快,从而产生蒸发吸热的效果。将气体转化为液体的过程称为液化。液化的方法有两种: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例如,液化石油气就是通过压缩体积使气体液化。气体液化时会释放热量。与水相比,100℃的水蒸气会造成更严重的烫伤,因为水蒸气液化时会释放热量。白气、雾、露都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例如,喝开水时会导致眼镜上出现雾水,冰冻饮料的瓶外壁上也会出现汗水,这都是水蒸气遇冷液化的现象。物质从固态直接转化为气态的过程称为升华,升华时需要吸收热量;物质从气态转化为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华,凝华时会释放热量。例如,给固态碘加热可以使其升华成紫色的碘蒸气,停止加热后碘蒸气会遇冷凝华成固态碘。电灯泡使用时间过长会导致灯丝的固态钨升华成钨蒸气,钨蒸气遇冷后又会凝华成固态钨。卫生球变小或消失,冬天冰冻的衣服干燥都是升华现象。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升华时需要吸收热量,因此可以用于冷藏食物和人工降雨。在空气中,干冰会长出胡须,这是水蒸气遇冷凝华的现象。针状雾凇、霜都是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云、雨是水蒸气液化的结果。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比细胞小得多。酒精和水混合后的体积小于水和酒精的体积之和,这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空隙。气体扩散是分子运动的结果,例如打开香水瓶可以很快闻到香味,说明分子在运动并存在空隙。液体和固体之间也会发生扩散现象,温度越高扩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