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安全鉴定中的结构计算与鉴定分析_第1页
房屋安全鉴定中的结构计算与鉴定分析_第2页
房屋安全鉴定中的结构计算与鉴定分析_第3页
房屋安全鉴定中的结构计算与鉴定分析_第4页
房屋安全鉴定中的结构计算与鉴定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房屋安全鉴定中的结构计算与鉴定分析2015.4.9一、结构(计算)是鉴定分析的基础结构分析(structuralanalysis)是对指定结构在承受外部荷载及发生外部环境变化(如支座移动及温度、湿度变化)以及原结构计算模型、本构关系发生变化时所进行的计算分析与专业判断。是基于力学基础(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流体力学、弹性力学等),运用专业分析软件或工具,对结构的强度、刚度、稳定、抗震进行计算、分析,以得出明确结论的过程。结构分析对专业技能的要求很高,要求掌握工程结构分析、结构软件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等专业技能和综合分析能力,还要具备结构设计施工经验。鉴定分析:从症状到原因,再到结论的技术论证、逻辑推理过程,是鉴定工作的核心内容,注重逻辑关系、因果关系,注重证据链的闭合,因此是鉴定报告是否科学、准确的关键和保证。鉴定分析环节,主要基于现状,根据调查情况、受损情况、监测与检测情况,结合计算复核结果,综合分析损坏的原因和影响机理。从现象到本质,对概念性分析、综合性判断等方面的能力要求高。鉴定人:需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要能自圆其说!鉴定能力:即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编写安全鉴定报告时:从查勘情况、检测数据、原因分析到鉴定结论及处理建议,要求证据链必须闭合、因果关系符合逻辑。(之所以,是因为;因为这样,所以那样。环环相扣、前后呼应)。需要按照先构件,再子单元,最后鉴定单元的鉴定顺序,依次评级、层层评级,根据对结构承载能力、整体性以及侧向位移的分项评定结果,确定子单元的安全性等级。计算参数及模型:材料强度、构件尺寸、连接方式、传力路径(或支撑方式),均按实际情况,所以检测量很大(尤其是没图纸或有图纸未按图施工的情况)我们通过结构计算分析,不仅验证原结构构件是否安全可靠,而且可以检查原设计、施工是否符合国家规范的规定。对安全鉴定工作而言,结构计算分析(复核)是一项重要的技术工作。所以,结构分析是鉴定分析、综合评判的基础和前提,计算错误或错误结果将导致鉴定结论不准确。新可标:即使部分受弯构件可以通过荷载试验进行检测鉴定,但也离不开必要的计算复核。对大多数结构及构件而言,验算分析是惟一现实的鉴定方法。因此,可标修订版(第5章)已将结构承载力验算纳入强制性条文。二、结构分析的工作要求与注意事项1、对结构分析工作的要求:1)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第5.1.4条,结构分析应符合下列要求:a.应满足力学平衡条件;b.应在不同程度上符合变形协调条件,包括节点和边界的约束条件;c.应采用合理的构件单元的本构关系,即根据结构实际的构造确定合理的计算模型。需要根据结构类型、构件布置、材料性能和受力特点,确定分析方法(程序软件)。2)《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第7.3.2条(强条):上部结构承载功能的安全性评级,当有条件采用较精确的方法评定时,应在详细调查的基础上,根据结构体系的类型及其空间作用程度,按国家现行标准规定的结构分析方法和结构实际的构造确定合理的计算模型,通过对结构作用效应分析和抗力分析,并结合工程鉴定经验进行评定。结构分析及计算复核应采用的技术标准是现行设计规范:主要是砌体结构设计规范、砼结构设计规范、抗震设计规范等。如何理解可标第7.3.2条规定?a.结构分析与计算复核,必须以现场详细调查、检测的成果为基础。必须采用实际荷载、构件的实测截面尺寸和材料强度指标,而不是盲目采用原设计图纸、指标(经验证,如构件尺寸、材料强度、钢筋配置和保护层厚度等均符合设计要求的,才可采信按原设计参数建模复核)。b.验算前必须查明结构、构件的构造,特别是隐蔽部分的构造。(术语解释:构件含连接)c.所采用的计算模型(计算简图),必须符合实际受力状态和构造状况。(连接方式与联结可靠性)d.所采用的电算程序应经考核和验证的正版软件,对于计算参数和电算结果,应经判断和校核。利用计算软件:通过参数调整进行多次计算、判断2、结构分析及计算复核工作的注意事项首先,应选择符合结构实际工作状况的计算模型、计算简图、计算方法和结构软件。其次,当采用程序进行整体计算时,输入的荷载(标准值)应正确,输入的各项总体信息和计算参数要符合规范规定。第三,对实际的结构体系、结构平面与立面布置的规则性、结构构造等方面,必须要有准确判断。第四,对既有结构构件存在的缺陷、损坏或质量问题,在计算中要予以折减考虑。(如考虑砼构件的空洞、烂根、碳化对界面的削弱,以及潮湿、腐蚀环境的影响等)。对关键构件、节点、重要部位、形状突变部位、薄弱部位以及内力和变形有异常变化的部分(如较大孔洞周围、节点及其附近、支座和集中荷载附近等),必须重点查勘,并进行局部分析。因为结构分析必须基于现状,所以对调查与现场查勘的要求很高,基于现场条件限制,查勘工作难度和工作量很大。因此,针对既有结构的计算(验算、复核)分析工作,其实比设计工作要难的多。如果鉴定人员没有一定设计基础,如果对设计规范的理解与运用比较欠缺,在验算分析时,可能会被软件牵着鼻子走,如:参数不会调整、计算结果不会判断、计算书不会编写。结构分析:建议以概念性判断为主、计算为辅。考虑到工作量和难度,在一般的安全鉴定工作中,我们做得最多的是荷载统计和有选择性地对损坏构件或典型构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等进行复核验算(手算或工具箱小软件);当牵系结构的整体承载力和抗震性能以及空间作用时,才需要利用pkpm、sap2000等结构软件进行整体建模计算。3、结构计算书编写要求:结构计算书均应校审,并由设计、校对、审核人在计算书封面上签字、盖章;一般情况下,较完整的结构设计计算书应包括以下内容:(根据工程的规模、结构类型及复杂程度和使用要求,具体项目的计算书内容可酌情增减)。1)用商业电算程序计算时,应注明所采用的计算程序的名称、代号、版本及编制单位,计算程序(软件)必须经过有效审定或鉴定,电算结果应经分析认可。对带转换层结构、带加强层结构、错层结构、多塔结构、连体结构及中大型影剧院、体育场馆等复杂结构,应提供不少于两个不同力学模型的程序计算书。对高层建筑中的转换层、加强层、连体结构的连接体等,还应补充结构局部有限元分析计算书。对特别不规则的建筑、甲类建筑、超高层建筑等,应补充时程分析的计算书;2)混凝土结构:总体信息、结构简图、荷载简图、配筋简图、墙和柱底部截面内力简图、D+L计算结果简图、楼层侧向刚度比、重力二阶效应验算、结构整体稳定验算、楼层受剪承载力比、周期及周期比、地震作用振型、楼层地震剪力系数、框架-剪力墙结构及框架-筒体结构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比、地震有效质量系数、总地震剪力、楼层位移及位移比、柱(墙)轴压比、框架柱的计算长度系数、超筋超限信息及其处理措施等。3)钢结构:除要求类似混凝土结构计算书的内容外,还应包括杆件长细比、板件宽厚比、内力图或内力文件、钢梁挠度图、强度验算和稳定验算的应力比等,特别是梁柱连接、梁墙连接、梁梁连接、支撑连接和柱脚连接节点的验算。4)砌体结构:结构计算控制参数、计算总结果、结构简图、荷载简图,以及各层的内力计算结果、墙抗震验算结果、墙受压承载力计算简图、墙局部受压承载力验算结果、墙高厚比验算简图和楼板配筋简图等;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还应输出底部框架总倾覆力矩、各角度下的地震剪力、层间侧向刚度比及底部框架计算结果图等。5)程序无法完成的建筑装修荷载、填充墙荷载、隔墙荷载、填土荷载、装饰构架荷载等荷载的手算计算书,大跨度梁、板构件挠度及裂缝最大宽度计算书,连接节点的受力预埋件计算书。构件的手算计算书时,应提供构件平面布置简图和计算简图,并注明计算图表或不常用公式的来源;计算书上构件的编号应与施工图等资料上的一致。6)地基承载力、地基变形(规范有要求时)和基础抗弯、抗剪及抗冲切验算,规范要求的抗震验算及必要时的抗浮验算。4、为什么要反复强调调查和查勘工作的重要性?调查、初勘、复勘,都是鉴定的前期工作,如果查勘工作不细致甚至发生错漏,将直接导致后续的结构分析难以进行和鉴定结论难以得出,抑或得出一个南辕北辙的错误结论。因此,检测方案要有针对性,检测过程要认真,检测结果要可靠。调查和初勘工作目的是什么?目的是摸清房屋的历史和现状。其工作内容有:1)调查被鉴定房屋的历史、现状、使用、维修、改建及其他有关情况;2)查阅房屋设计、施工、改建、加固的图纸、说明、照片及其他有关技术档案资料;3)制定现场查勘检测方案(包括重点检查项目),准备必要的检测工具仪器等。详勘和检测目的是什么?即检查、记录各种损坏数据和现状,需要对结构的结构参数、构造及功能状态全面定量化。检测是鉴定的工具和手段,根据鉴定检测方案,检测的主要项目一般有:倾斜率、挠度、裂缝(宽、长、深)及砌体、钢筋混凝土、砂浆、砖等材料的强度,以及荷载试验、专项测试等。检测结果涉及鉴定结论准确性和处理建议的合理性,也涉及到安全、经济甚至责任等问题,查勘与检测工作必须细致、认真。复勘的目的是什么?即针对鉴定报告编写过程中尤其是结构计算与鉴定分析环节的疑问,在初步调查基础上,对检测方案进行修正、补充和再次去现场查勘、检测,可能反复进行,直到查明、查清问题为止。5、现场查勘与检查工作的要点与要求:对建筑外部进行检查时,需要调查和查明以下内容:建筑的结构体系及其高度、宽度和层数;建筑的倾斜、变形;场地类别及地基基础的变形情况;建筑外观损伤和破坏情况;建筑附属物的设置情况及其损伤与破坏现状;建筑疏散出口及其周边的情况;建筑局部坍塌情况及其相邻部分已外露的结构、构件损伤情况。对建筑内部进行检查时,应对所有可见的构件进行外观损伤及破坏情况的检查,并着重区分抹灰层等装饰层的损坏与结构的损坏、震前已有的损坏与震后的损坏;对重要部位、关键构件及连接,应剔除其表面装饰层或障碍物进行核查。其中,对多层砌体建筑和砖混民房进行震害检查时,应着重检查承重墙、楼、屋盖与楼梯间墙体构件及墙体交接处的连接构造;砌体结构的整体牢固性(包括纵横墙拉结、圈梁与构造柱设置的完整性和全闭合性、楼板与墙、梁联系的牢固性);圈梁、构造柱的设置与连接构造;承重(包括自承重)构件的损坏与非承重构件的损坏以及沿灰缝发展的裂缝与沿块材断裂、贯通的裂缝等,并注意检查非承重墙和容易倒塌的附属构件。对钢筋砼框架房屋进行检查时,应着重检查框架柱、框架梁和楼板以及框架填充墙和围护墙。检查时,应着重区分主要承重构件及抗侧向作用构件的损坏与非承重构件及非抗侧向作用构件的损坏;一般裂缝与剪切裂缝、有剥落或压碎前兆的裂缝、粘结滑移的裂缝及搭接区的劈裂裂缝等。对高层钢筋砼结构进行检查时,应着重检查框架柱、梁、抗震墙和连梁,并检查楼、屋盖梁、板及框架填充墙和围护墙,以及突出屋面的结构构件和设施。对底部框架砌体房屋进行检查时,应着重检查底部抗震墙和底部框架柱,并检查框架梁和上部砖墙以及容易倒塌的附属构件;同时应检查两种结构结合部及框架托墙梁的损坏。检查时,应区分底部抗震墙的损坏与填充墙的损坏。对多层内框架砌体房屋进行检查时,应着重检查其结构体系、承重墙体、顶层墙体,并检查内框架柱、梁及柱头、梁端的损坏;支承处墙体开裂等,以及非承重墙包括纵向外墙(墙垛)的损坏状况。对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厂房进行检查时,应着重检查屋盖与屋架支撑、柱顶与屋架连接,并检查天窗架,柱间支撑和墙体(围护墙),并注意检查高低跨封墙、山墙顶部、女儿墙封檐墙等的状况。对单层砌体柱厂房进行检查时,应着重检查砌体柱(墙垛)、纵墙和山墙,并检查屋盖及其与柱的连接。对单层空旷房屋进行检查时,应着重检查山墙、大厅与前、后厅连接处和大厅与前、后厅的承重墙及舞台口大梁等;若为影剧院和大会堂,尚应检查舞台口的悬墙、屋盖等。对传统简易结构民房进行检查时,应着重检查木柱、砖、石柱、砖、石过梁、承重砖、石墙和木屋盖,以及其相互间锚固、拉结情况,并检查非承重墙和附属构件。关于无竣工手续、施工验收资料缺失或不全的房屋,因补办产权登记而委托的安全鉴定:技术风险大,须细致、谨慎!一是:因为设计与质量未受控,实体的薄弱环节和质量安全隐患很难查清楚、弄明白(尤其是体系与连接)。鉴定中如果单凭外观检查,通过有无裂缝、变形等损坏迹象,评判构件的可靠性,而结构分析工作欠缺,鉴定结论往往是草率的、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二是:对未经质监或验收而投入使用的房屋,选择《危险房屋鉴定标准》来评定其安全性等级,是不合适的。《危标》仅适用于承重构件已出现异常情况的合法房屋,即仅适用于险房鉴定,不适用表面无虞、内在黑幕覆盖(质量状况不明)的违建房屋。我们必须明白:没有裂缝并不代表结构安全无虞,现场未发现裂缝的可能原因有很多:荷载尚未达到设计标准、按可靠度设计的安全富余度(承载力极限值、变形极限值)、结构体系冗余度的有利作用。根据《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2014):对施工验收资料缺失、未经竣工验收房屋实施安全鉴定时,明确要求:一是所有构件都要纳入检查,包括基础和上部结构实体质量的检测、检验。二是鉴定内容应包括结构可靠性鉴定与抗震能力鉴定。按附录F.2节:若补检实体质量不合格,则应根据详细调查、检测结果,对承重结构、构件的承载能力与抗震能力进行验算和构造鉴定。三是必须整体建模计算。三、结构计算(复核)的要点与要求(一)结构体系的识别与概念判断1、常见结构体系的特点与识别:可以根据设计施工图(竣工图纸)并经现场对照后确认其结构体系;在没有图纸条件下,须根据对实际结构布置的查勘情况(如传力体系、承重结构、主要构件的材料、节点连接等)进行判断、辨别。剪力墙又称抗风墙或抗震墙,主要作用是在房屋建筑中承受风荷载或地震作用引起的水平荷载,防止结构剪切破坏,分为平面剪力墙和立体剪力墙,一般用钢筋混凝土和现浇钢筋混凝土筑成。(注意与承重墙的概念区别)框架结构是指由梁和柱以刚接或者铰接相连接而成,构成承重体系的结构,即由梁和柱组成框架共同抵抗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结构的房屋墙体不承重,仅起到围护和分隔作用。框架剪力墙结构也称框剪结构,从字面上讲就是在框架结构中布置一定数量的剪力墙,构成灵活自由的使用空间,受力特点是由框架和剪力墙结构两种不同的抗侧力结构组成的受力形式,框架与剪力墙的相互作用力使整个框架剪力墙结构更加的稳固。框架结构体系的优点:(1)空间分隔灵活,自重轻,有利于抗震,节省材料;(2)具有可以较灵活地配合建筑平面布置的优点,利于安排需要较大空间的建筑结构;(3)框架结构的梁、柱构件易于标准化、定型化,便于采用装配整体式结构,以缩短施工工期;(4)采用现浇混凝土框架时,结构的整体性、刚度较好,设计处理好也能达到较好的抗震效果,而且可以把梁或柱浇注成各种需要的截面形状。框架结构体系的缺点:(1)框架节点应力集中显著;(因此,对节点的查勘鉴定是重点)(2)框架结构的侧向刚度小,属柔性结构框架,在强烈地震作用下,结构所产生水平位移较大,易造成严重的非结构性破性;(3)钢材和水泥用量较大,构件的总数量多,吊装次数多,接头工作量大,工序多,浪费人力,施工受季节、环境影响较大;框架结构适用范围:一般适用于建造不超过15层的房屋。剪力墙结构体系的优点:(1)整体性好;(2)侧向刚度大,水平力作用下侧移小;(3)由于没有梁、柱等外露与凸出,便于房间内部布置。剪力墙结构体系的缺点:(1)不能提供大空间房屋;(2)结构延性较差。剪力墙结构适用范围:由于承受竖向力、水平力的能力均较大,横向刚度大,因此可以建造比框架结构更高、更多层数的建筑。但是只能以小房间为主的房屋,如住宅、宾馆、单身宿舍。而宾馆中需要大空间的门厅、餐厅、商场等往往设置在另外的建筑单元中。一般在30m高度范围内都适用。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的优缺点:1)框架结构建筑布置比较灵活,可以形成较大的空间,但抵抗水平荷载的能力较差,而剪力墙结构则相反。2)框架一剪力墙结构使两者结合起来,取长补短。3)在框架的某些柱间布置剪力墙,从而形成承载能力较大、建筑布置又较灵活的结构体系。在这种结构中,框架和剪力墙是协同工作的,框架主要承受垂直荷载,剪力墙主要承受水平荷载。框剪结构适用范围:一般宜用于10~20层的建筑。框架剪力墙结构布置5原则:原则1、框架―剪力墙结构应设计成双向抗侧力体系,主体结构构件之间不宜采用铰接。抗震设计时,两主轴方向均应布置剪力墙。梁与柱或柱与剪力墙的中线宜重合,框架的梁与柱中线之间的偏心距不宜大于柱宽的1/4。原则2、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的布置一般按照“均匀、对称、分散、周边”的原则布置:(1)

剪力墙宜均匀对称地布置在建筑物的周边附近、楼电梯间、平面形状变化及恒载较大的部位;在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两侧不宜同时设置剪力墙。(2)平面形状凹凸较大时,宜在凸出部分的端部附近布置剪力墙。(3)剪力墙布置时,如因建筑使用需要,纵向或横向一个方向无法设置剪力墙时,该方向可采用壁式框架或支撑等抗侧力构件,但是,两方向在水平力作用下的位移值应接近。壁式框架的抗震等级应按剪力墙的抗震等级考虑。4)剪力墙的布置宜分布均匀,单片墙的刚度宜接近,长度较长的剪力墙宜设置洞口和连梁形成双肢墙或多肢墙,单肢墙或多肢墙的墙肢长度不宜大于8

m。每段剪力墙底部承担水平力产生的剪力不宜超过结构底部总剪力的40%。5)纵向剪力墙宜布置在结构单元的中间区段内。房屋纵向长度较长时,不宜集中在两端布置纵向剪力墙,否则在平面中适当部位应设置施工后浇带以减少混凝土硬化过程中的收缩应力影响,同时应加强屋面保温以减少温度变化产生的影响。6)

楼梯间、竖井等造成连续楼层开洞时,宜在洞边设置剪力墙,且尽量与靠近的抗侧力结构结合,不宜孤立地布置在单片抗侧力结构或柱网以外的中间部分。7)

剪力墙间距不宜过大,应满足楼盖平面刚度的要求,否则应考虑楼盖平面变形的影响。原则3、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的剪力墙,宜设计成周边有梁柱(或暗梁柱)的带边框剪力墙。纵横向相邻剪力墙宜连接在一起形成L形、T形及口形等,以增大剪力墙的刚度和抗扭能力。原则4、在长矩形平面或平面有一项较长的建筑中,其剪力墙的布置宜符合下列要求:1)当剪力墙之间的楼盖有较大开洞时,剪力墙的间距应予减小。2)纵向剪力墙不宜集中布置在两尽端。原则5、剪力墙宜贯通建筑物全高,沿高度墙的厚度宜逐渐减薄,避免刚度突变。当剪力墙不能全部贯通时,相邻楼层刚度的减弱不宜大于30%,在刚度突变的楼层板应按转换层楼板的要求加强构造措施。体系识别时需要注意:1)框架结构允许设置个别抗震墙;剪力墙结构也允许设置个别框架柱。不能看到结构布置里面有墙有柱就认定是框剪结构。判别的标准和依据是:框架柱承担的剪力是否小于总剪力值的20%。也不要机械地、想当然地看到有砼墙就是剪力墙(抗震墙),看到砼柱就是框架柱(有些同志在现场区分不了框架柱、构造柱、一般受力柱)2)对排架与框架,门式刚架与钢排架,对结构冗余度进行分析,确定是否超静定。如单跨框架、单向框架均不利于抗震。3)节点是否刚接或铰接,要结合线刚度比值、构造状况(锚固与相互约束情况)进行判断。2、如何从结构赘余度角度评判结构的抗震性能?抗震结构应该有多道抗震防线。对结构体系而言,赘余度要求就是要求结构具备多道抗震防线,有时候强震余震强且多,在地震的持续作用下,第一道防线遭到破环,第二道、第三道防线就会接替抵抗地震作用,以避免强震导致建筑物倒塌。因此,对结构体系进行检查和鉴定分析时,须结合设计施工及使用管理资料进行概念判断。冗余度的概念与结构体系可靠性密切相关,在结构分析中要充分重视。1)框架结构一般是性能较差的多道抗震防线结构,其中刚度大而承载力低的砌体填充墙实际上是与框架共同工作,但却是抗震性能差的第一道防线,一旦它达到极限承载力,刚度退化较快,将把较多的地震作用转移到框架部分。一般情况,有砌体填充墙框架的抗震设计时只考虑填充墙重量和刚度对框架的不利影响,而不计入其承载力有利作用。2)框架-剪力墙结构是具有较好性能的多道防线的抗震结构,其中抗震墙既是主要抗侧力构件又是第一道抗震防线。因此,抗震墙应有一定数量,其承受的结构底部地震倾覆力矩不应小于底部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否则这种结构的特性不能很好发挥,框架部分仍应按主要抗侧力构件抗震设计。同时,为承受抗震墙开裂后重分配的地震作用,任一层框架部分按框架和墙协同工作分析的地震剪力,不应小于结构底部总地震剪力的20%和框架部分各层按协同工作分析的地震剪力最大的1.5倍两者的较小值。3)抗震墙结构中抗震墙可以通过合理设置连梁(包括非建筑功能需要的开洞)组成多肢联肢墙,使其具有优良的多道抗震防线性能。连梁的刚度、承载力和变形能力应与墙肢相匹配,避免连梁过强而使墙肢产生较大拉力而过早出现刚度和承载力退化。一般情况下,联肢墙宜采用弱连梁,即在地震作用下连梁的总约束弯矩不大于该层联肢墙所承受的总弯矩的20%。在双肢抗震墙中,凡一墙肢全截面出现拉力,其拉力不应超过全截面砼抗拉强度设计值(这便是控制墙肢长度不超过8米的原因)。此时另一墙肢的组合剪力应乘以增大系数1.25,以考虑其内力重分布的不利影响。3、对常见的钢筋砼框架结构体系,合理的破坏机制应该是怎样的?如何评判其抗震性能?钢筋砼结构具有良好的塑形内力重分布能力,能较充分地发挥吸收和耗散地震能量的作用。因为框架结构的梁柱节点是保证框架有效地抵御地震作用的关键构件,它的破坏是剪切脆性破坏,变形能力极差,且同时使交于节点的梁柱失效,所以应该保证其不发生太严重的剪切破坏。弯压剪作用下的框架柱的变形能力,一般远比弯剪作用的框架梁要差,且柱的破坏直接导致本层结构的破坏。因此,在强烈地震作用下,较合理的框架破坏机制,应该是:节点基本不破坏,梁比柱的塑性屈服尽可能早发生、多发生,同一层中各柱两端的屈服历程越长越好,底层柱的柱底的塑性铰宜最晚形成。各层柱的屈服顺序尽量错开,避免集中在某一层内。这样破坏机制的框架,才能具有良好的变形能力和整体抗震能力。概念判断:是否满足“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弱构件”要求?为了减轻薄弱层的变形集中现象,在对框架结构体系合理性和抗震性能进行概念判断分析时,还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钢筋砼框架结构应双向设置由于水平地震是由两个相互垂直的地震作用构成的,所以钢筋砼框架结构应在两个方向上均具有较好的抗震能力。结构纵横向的抗震能力相互影响和关联,式结构形成空间结构体系。当一个方向的抗震能力较弱时,则会率先开裂和破坏,也将导致结构丧失空间协同能力和另一个方向也将产生破坏。对于钢筋砼结构宜双向均为框架结构体系,避免横向为框架、纵向为连系梁的结构体系,而且还应尽量使横向和纵向框架的抗震能力相匹配。2)框架结构的各楼层中砌体填充墙宜尽量相同,上下一致。(房屋安全管理工作中,不允许擅自拆改墙体的目的就在于此,避免导致上下刚度不均匀连续,造成刚度突变,不利于抗震)3)主要抗侧力竖向构件,特别是框架柱,其截面尺寸、砼强度等级和配筋量的改变,不能集中在同一楼层内(每次削弱不宜超过30%)。4)底层空旷容易形成软弱层,底层空旷的结构在历次地震中遭受破坏是普遍现象。因此要求框支层(过渡层、转换层)的刚度不小于相邻上层刚度的50%,框支层落地抗震墙的间距不大于24米。5)梁柱结构“越粗越好、越安全”、“增加构件强度总是有利无害”等观点是不妥当的。要意识到:盲目加大截面、提高砼强度等级和钢筋等级以及配筋量的行为,可能对抗震能力反而不利。预制板单向布置形成单向框架,以及框架梁偏心布置,

导致柱头剪切破坏4、如何理解和判断结构体系的不均匀布置?由于建筑功能的多样性和对建筑立面美观的需求,建筑平面、立面往往是不规则布置,造成结构布置也不均匀、不对称,甚至不连续,造成很多薄弱层或薄弱部位,不利于抗震,这是我们进行结构分析时必须重点关注的内容。结构不规则的类型,可分为平面不规则和竖向不规则。平面不规则又可分为扭转不规则、凹凸不规则、楼板不连续等类型,竖向不规则也可分为侧向刚度不规则、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楼层承载力突变等类型。平面不规则、竖向不规则的定义见表3.4.2-1~2和图3.4.2-1~6.5、对不规则建筑,如何进行结构抗震验算和概念分析?对不规则的建筑结构,进行抗震计算分析及抗震加固时,应进行水平地震作用计算和内力调整,并对薄弱部位采取有效的抗震构造措施:1)对平面不规则而竖向规则的建筑结构,应采用空间结构计算模型,并符合规范要求,如:扭转不规则时,应计及扭转影响,且楼层竖向构件最大的弹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分别不宜大于楼层两端弹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平均值的1.5倍;凹凸不规则或楼板局部不连续时,应采用符合楼板平面内实际刚度变化的计算模型,当平面不对称时尚应计入扭转影响。2)平面规则而竖向不规则的建筑结构,应采用空间结构计算模型,其薄弱层的地震剪力应乘以1.15的增大系数,进行弹塑性变形分析,应符合下列要求:1)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时,该构件传递给水平转换构件的地震内力应乘以1.25-1.5的增大系数;2)楼层承载力突变时,薄弱层抗侧力构件的受剪承载力应不小于相邻上一楼层的65%。3)对平面不规则且竖向不规则的建筑结构,则应同时符合上述要求。对8、9度时的高大单层钢筋砼柱厂房的横向排架、竖向不规则类型的高层建筑结构、高层钢结构、甲类建筑、板柱-抗震墙结构和底部框架砖房、楼层屈服系数小于0.5的钢筋砼框架结构采用隔震和消能减震设计的结构,尚需要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结构薄弱层弹塑性验算。对各类不规则结构的计算要求,见抗震规范的表3.4.3-1:6、对底部框架-抗震墙、多层多排柱内框架砌体房屋,其结构布置和结构验算有哪些要求?对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结构布置时,上部的砌体抗震墙与底部的框架的框架梁或抗震墙应对齐或基本对齐;房屋的底部框架层,应沿纵横两方向设置一定数量的抗震墙,并应均匀对称布置或基本均匀布置;抗震墙下部应设有条形基础、筏基或桩基;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的纵横两个方向,第二层与底层侧向刚度的比值,6-7度时不应大于2.5,8度时不应大于2.0,且均不应小于1.0。抗震墙的材料是否必须是钢筋砼?常有鉴定人员机械地认为抗震墙只能是钢筋砼墙,这是错误的理解。抗震规范规定,6-7度时,对总层数不超过五层的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允许采用嵌筑于框架之间的砌体抗震墙,但应计入砌体墙对框架的附加轴力和附加剪力;其余情况应采用钢筋砼抗震墙。底层与上部过渡层之间的刚度比为什么要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根据对竖向刚度规则、均匀的要求,底框房屋的底层与上部过渡层之间的刚度比必须合理控制,既不能太弱也不能太强,如果太弱则对底框结构本身不利,如果过强则会造成结构薄弱部位的转移,即薄弱部位从下部延性较好的钢筋砼结构转移至上部延性差的砌体结构,对结构的抗震不利。(如图7.1.8-1~7.1.8-5)对多层多排柱内框架房屋而言,结构平面布置应尽量矩形,且立面宜规则;楼梯间横墙宜贯通房屋全宽。7度时横墙间距大于18米或8度时横墙间距大于15米,外墙的窗间墙宜设置组合柱。多排柱内框架房屋的抗震墙应设置条形基础、筏式基础或桩基。见图示7.1.9-1。对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和多层多排柱内框架房屋进行验算和鉴定分析时,其钢筋砼结构部分的抗震等级取值要比普通框架房屋严格,见表7.1.10-1。(二)计算软件只是工具,手算是基本功例2:有一矩形截面的钢筋混凝土简支梁,计算跨度7.2m,断面尺寸为300x600mm,混凝土采用C30,fc=14.3N/mm2;钢筋采用HRB400级,fy=360N/mm2,梁底实配纵向钢筋面积1256mm2(4¢20),实配箍筋¢10@200,测得箍筋的钢筋保护层厚度c为30mm。请计算该梁的抗弯承载力(能承受的弯矩设计值)是多少?假如统计该梁实际承担均布线荷载为36.8kN/m,请计算评定该梁构件的安全性鉴定等级。(结构构件的承载力验算中:S表示作用效应,通俗的讲就是外荷载在结构上产生的弯矩、轴力、剪力等设计值;R表示结构的承载力设计值,就是构件所能承载的各种作用效应。规范的表达式应为:γ0S≤R。γ0为结构的重要性系数。)解:1、先根据力的平衡,fyAs=a1fcbx,求xx=fyAs/(a1fcb)=360X1256/(1.0X14.3X300)=105mm<ζbho=0.518x550=285mm,ho=600-(30+10+20/2)=550mm2、根据力求力矩,Mu=fyAs(ho—x/2)=360X1256X(550一105/2)=225X106N·mm=225kN·m(抗弯承载力R)3、外力下弯矩值M=q·102/8=36.8x7.2x7.2/8=238.5kN·m(荷载效应S)鉴定系数(抗效比):R/γ0S=225/238.5=0.94<0.95。承重梁属于主要构件,根据《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1999第4.2.2条,判定该构件安全等级为cu级。例3、已知:某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办公楼的框架梁,计算模型、截面尺寸与配筋、弯矩设计值(作用效应MS)等详见图1、图2,混凝土实测强度等级为C25,钢筋保护层厚度为25mm。根据《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1999)的规定,按其抗弯承载能力进行安全性鉴定评级。γ0=1.0求解:该梁构件的安全性鉴定等级。提示:强度等级为C25的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取fc=9.6N/mm2;梁主筋钢材牌号为HRB335级,其强度设计值取fy=f’y=300N/mm2。主要解答过程:(1)、求混凝土受压区高度x根据其实际受力与构造状况,该梁构件应按双筋矩形形截面梁考虑,故:x=(fyAs-f’yA’s)/(α1fcb’f)=0≤2a’s=2(25+22/2)=72mm,上式中,因钢筋保护层厚度为25mm,as=a’s=25+22/2=36mm(2)、求抗力MR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7.2.5条,当x≤2a’s时,其正截面抗弯承载力设计值MR为:MR=fyAs1(h-as-a’s)则MR,C支=MR,D支=MR,中=300×1140×(500-36-36)=146.4kN·m(C)轴支座鉴定系数:MR/γ0MS=146.4/157.6=0.93(D)轴支座鉴定系数:MR/γ0MS=146.4/149.0=0.98梁底鉴定系数:MR/γ0MS=146.4/142.1=1.03(3)、该梁安全性鉴定评级时,鉴定系数应取以上各鉴定系数中的最小值,即为0.93<0.95,但>0.90.故评为cu级。例4、已知:某钢筋混凝土框架柱截面如下图所示,其纵筋为HRB335级,箍筋为HPB235级,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3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求该框架柱的实际体积配箍率ρv。依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02第7.8.3条;《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6.3.9条)主要解答过程:As1=As2=50.3mm2Acor=l1*l2=440*340ρv=(n1As1l1+n2As2l2)/(Acors)=(3*50.3*440+4*50.3*340)/(440*340*100)=0.90%例5、已知:某带壁柱墙的截面如下图所示,其计算高度H0为3.5m,砖抗压强度等级为MU10,砌筑砂浆抗压强度为M5。求该带壁柱墙的高厚比β依据《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50003-2001第6.1.1条、6.1.2条)主要解答过程:A=490*130+1800*240=495700mm2y1=S/A=(1800*240*120+490*130*(240+65))/495700=144mmI=1800*2403/12+1800*240*242+490*1303/12+490*130*(305-144)2=4.063*109mm4i=sqrt(4.063*109/495700)=90.5mmhT=3.5i=317mmβ=H0/hT=3500/317=11.0例6、已知:某六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办公楼,在进行建筑物安全性鉴定时,对其底层框架柱抽检5个构件,各构件的混凝土强度检测数据详见表1,计算系数k值详见表2。求解:请根据《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1999)附录C的规定,计算该工程底层框架柱的批混凝土强度标准值。提示:已求的该批混凝土强度标准差s=2.20MPa。答案:。A.该批砼强度标准值为19.1MPa(变异系数为0.08<0.10,可)B.该批砼强度标准值为21.2MPa(变异系数为0.08<0.20,可)C.该批砼强度标准值为22.2MPa(变异系数为0.08<0.20,可)D.该批砼强度标准值为26.6MPa(变异系数为0.08<0.15,可)主要解答过程:1、根据《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1999),批混凝土强度标准值计算公式为fk=mf-k*s2、求mfmf=(25.4+28.6+23.9+29.1+26.0)/5=26.6MPa3、求k混凝土,C=0.75,故k=2.4634、fk=mf-k*s=26.6-2.463*2.20=21.2MPa5、验证变异系数δ=标准差s/平均值mf=0.08<0.20,可(三)PKPM计算时的常见参数输入与对策1、关于排架及门式刚架二维计算时---吊车荷载1).应注意程序要求输入的是在最大轮压Pmax、最小轮压Pmin产生的吊车荷载Dmax,Dmin,不是指吊车资料中的最大轮压Pmax和最小轮压Pmin,而是根据影响线求出的最大轮压Dmax,最小轮压Dmin。2).吊车的水平杀车力应按《荷载规范》5.1.2条计算出每台吊车的总水平力标准值,然后平均分配给各轮,然后根据影响线求出每侧的Tmax。注意:程序中要求的Tmax是两侧总的值——即应填2Tmax,否则水平刹车力将会少一半。2.用〈门规〉计算带有夹层的门式刚架柱平面内计算长度的选取1)门式刚架规程所规定的计算长度确定方法是针对单层轻型钢结构房屋,仅适用于单层门式刚架。2)对于工程中带有夹层的结构,建议按下列方法计算对于这类结构,如果要按《门规》计算,在选择门规验算时,首先要修改柱的计算长度,柱的计算长度的确定方法可以按《普钢》的线刚度比方法计算。具体用STS软件的计算过程如下:第一步;在建模中,修改计算叁数;选用《普钢》规范计算,按有侧移框架考虑。运行二维分析,从分析结果中获取与夹层梁相连柱的计算长度系数并记录下来。第二步;修改交互建模中与夹层梁相连柱的计算长度系数:一般在交互建模平面内的计算长度系数,程序默认所有杆件均为“-1”,表示由程序自动计算长度系数。第三步:按《门规》进行验算3.计算门式刚架时,关于风荷载体形系数μs的合理选用大家知道:在进行门式刚架计算时,有两种风荷载体形系数可供选则:一种是按《门规》附录A,这是参考美国房屋规范制定的,主要适用于跨度小且较低的门式钢架;另一种是按现行《荷载规范》选用。这两种μs的取值,所算得的风荷载组合弯矩设计值相比,有较大的差别。《门规》在多数情况下算得的值偏小。但在有些情况下又较大。为此,建议门式刚架的风荷载计算时应按下列原则选取:a.当跨高比L/H≤4时,按《荷载规范》选用:b.当跨高比L/H>4时,按《门规》附录A选用:c.目前这两种风荷载体形系数μs共存,设计都在采用,但大家一定要注意有些软件仅有一种风荷载体形系数。4.关于简支檩条计算方法的合理选用:目前程序对于“C”、”Z”型檩条,提供了三种计算方法:方法一:按《门规》CECS102:2002计算(风吸力作用下按附录E)方法二:按《薄壁规范》GB50018-2002计算方法三:按《门规》CECS102:2002计算(风吸力作用下按6.3.7.-2)计算而对于采用高频焊接“H”型钢檩条提供了二种计算方法:在风吸力作用下檩条的稳定计算结果出入较大。例:设计条件为屋面坡度5,檩条跨度为6m,间距1.5m,Q235,选用C180X70X2.5当设置两道拉条,屋面板能阻止檩条失稳,基本风压0.45kpa;静载为:0.3Kpa;活载为:0.5kpa计算结果如下:C180x70x2.5强度风吸力稳定扰度控制条件方法一;17011824.6强度方法二;1708524.6强度方法三;1707024.6强度当设置一道拉条,屋面板能阻止檩条失稳,基本风压0.45kpa;静载为:0.3Kpa;活载为:0.5kpa计算结果如下:C180x70x2.5强度风吸力稳定挠度控制条件方法一;18318624.6稳定方法二;18310524.6强度方法三;1818524.6强度由上述计算结果可以看出:三种计算方法计算,强度、变形一致。但在风吸力作用下檩条下翼缘稳定计算结果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建议大家采用方法一计算。而对于采用高频焊接“H”型钢檩条提供了二种计算方法:方法一:按钢结构设计规范的方法方法二:按《门规》CECS102:2002计算(风吸力作用下按6.3.7.-2)计算两种方法计算结果基本一致;建议采用两种方法同时计算,选择最不利的结果。另外大家注意:拉条的多少直接影响檩条的大小5.跨层柱(跃层柱)计算长度系数,如何计算?程序会自动区分跨层柱(跃层柱),给出不同的计算长度系数,例如,同层的其他柱计算长度系数如果是1.25,那么跃层柱的计算长度系数是K=1.25(h1+h2)/h1,因为考虑了柱子跨层的情况。6.TAT、SATWE等程序中的约束边缘构件配筋图与配筋简图不符。以约束边缘构件配筋图为准。7.在用STS计算钢桁架、钢支架时,要注意:下图两种简图有所不同1)如果按左图输入,与结构实际受力较符合,但此时一定要注意杆件平面内计算长度系数的修改,因程序自定义为“-1”,应改为“2)如果按右图输入,与结构实际受力不完全相符,但对结构受力影响不大,此图平面内计算长度系数与程序假定一致。8.混凝土柱+实腹钢梁的单层工业厂房:混凝土柱加钢梁的结构形式,严格地讲,它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门式刚架。它更像排架,类似于单层工业厂房混凝土柱加梯形钢屋架或轻型钢屋架的做法。但它又不同于排架结构,排架结构的计算模型:假定屋架是刚性的,水平方向无变形。而砼柱+钢梁体系中,梁始终对柱有水平力产生。

当屋面采用轻质材料时:宜按STS中的排架结构设计。当屋面采用重型材料时:宜用pk中的排架结构设计。程序对于混凝土柱自动按

混凝土规范计算。对于这种结构型式,关键是做好混凝土柱和钢梁的节点铰接设计,这个连接节点目前需由用户自行设计;有条件的话建议在钢梁下部设置一根单拉杆来释放钢梁对柱顶产生的较大水平力。砼柱+钢梁这种“门式”形式,水平推力应该比纯钢结构要大,既然纯钢结构都需要设置抗剪键,那么显然砼柱钢梁这种形式更需要设置抗剪键,(屋架、屋面梁受力形式与砼柱+钢梁完全不同,基本没有推力)。由于高空作业比较困难,一般施工单位都非常不希望做抗剪键,因为那样,就必然有二次灌浆,施工比较困难。请大家注意:《钢规》8.4.13条,柱脚锚栓不宜用以承受水平剪力设计时一般按下列两种方法处理:一种方法是:做个预埋板,除了锚栓以外,还另设置4或6根D12(或D14)的锚爪,通过锚爪抗剪。至于钢梁与预埋板连接,除了锚栓连接以外,还在节点的中心线上焊接一段(钢梁与预埋板),大概(80-100mm,根据计算求得),通过这段焊缝来传递剪力给预埋板,再通过锚爪传给柱子,由于这段焊缝在中心处,仍可认为是铰接。第二种作法是:计算模型采用:支座一端铰接,另一端做成平动释放,这样比较合理。平动释放端支座构造上应做处理,常采用椭圆孔,不过椭圆孔的长孔大小必须根据结构分析确定的最大滑动位移确定,而且必须留有余量。9.较规则的框架结构,可否认为按单偏压设计柱子就能确保安全,不必采用双偏压计算?当计算考虑双向地震作用时,是否一定要采用双偏压来验算柱子?

一般建议用户使用单偏压计算,使用双偏压校核。双向地震与双偏压无对应关系。10.由于按双偏压构件进行柱截面计算时,求得的配筋结果是多解的,因而有时程序给出的结果不太合理(两方向配筋差异很大),而对角柱等受双向弯距作用的柱,规范要求必须按双向偏压构件计算。定义了角柱,程序自动按照双偏压计算。11.对框支剪力墙进行有限元分析时,程序中如何从SATWE、、TAT等空间结构计算结果导荷载至单榀的平面结构中的,在选取切榀范围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FEQ主要针对框支剪力墙结构中框支榀的二次分析,当次梁承托剪力墙时,不能用FEQ分析。所以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只能分析主梁承托的框支榀;

(2)

在截取计算榀时,最好全轴线截取,以减少与整体分析时的误差;

(3)

在截取层数时,只能截取框支层上部不超过4层。因为在整体分析时,框支托梁的竖向刚度要远小于落地墙的轴向刚度,竖向荷载按刚度分配后,使托梁承担的荷载远小于托梁上部的总荷载,所以取转换梁上部3-4层,计算得到的托梁的内力才有参考价值;

(4)

FEQ主要计算框支托梁配筋、剪力墙加强部位的配筋,其他部位、构件的配筋应参考整体分析的结果。12.现有程序输出的基础计算荷载,包含了Vxmax,Vymax,Nmin,Nmax,Mxmax,Mymax,D+L等7种不利内力工况,但其中含震工况和无震工况是混合在一起进行判定的,有可能遗漏无震工况中的不利组合。因为按地震工况计算时,地基和基础均要乘以一个承载力提高系数,故地震工况时不一定是最不利的。

目前推荐采用基础软件直接读取上部结构的标准内力,自行组合计算。而不是采用上部结构传给基础简化荷载这种方法。13、次梁在PKPM中按主梁或次梁输入的区别

次梁在PMCAD主菜单1和主菜单2不同输入方法的比较分析:

次梁可在PMCAD主菜单1中和其它主梁一起输入,程序上称为“按主梁输入的次梁”,也可在PMCAD主菜2的“次梁布置”菜单中输入,此时不论在矩形或非矩形房间内均可输入次梁,但只能以房间为单元输入,输入方式不如在PMCAD主菜单1中方便。

次梁在主菜单1输入时,梁的相交处会形成大量无柱联接节点,节点又把一跨梁分成一段段的小梁,因此整个平面的梁根数和节点数会增加很多。因为划分房间单元是按梁进行的,因此整个平面的房间碎小,数量众多。次梁在主菜单2输入时,次梁端点不形成节点,不切分主梁,次梁的单元是房间两支承点之间的梁段,次梁与次梁之间也不形成节点,这时可避免形成过多的无柱节点,整个平面的主梁根数和节点数大大减少,房间数量也大大减少。因此,当工程规模较大而节点,杆件或房间数量可能超出程序允许范围时,把次梁放在主菜2输入可有效地、大幅度减少节点、杆件和房间的数量。

在主菜单1中输入次梁(简称当主梁输入)和在主菜单2中输入的次梁(简称当次梁输入)在程序处理上有很多不同点,计算和绘图结果也会不同。1)导荷方式不同

作用于楼板上的恒活荷是以房间为单元传导的,次梁当主梁输时,楼板荷载直接传导到同边的梁上。当次梁输时,该房间楼板荷载被次梁分隔成若干板块,楼板荷载先传导到次梁上,该房间上次梁如有互相交叉,再对次梁作交叉梁系分析(交叉梁系仅限于本房间范围),程序假定次梁简支于房间周边,最后得出每次梁的支座反力,房间周边梁将得到由次梁围成板块传来的线荷载和次梁集中力。

两种导荷方式的结构总荷载应相同,但平面局部会有差异。2)结构计算模式

在PM主菜单1中输的次梁将由SATWE、TAT进行空间整体计算,次梁和主梁一起完成各层平面的交叉梁系计算分析,其它要特征是次梁交在主梁的支座是弹性支座,有竖向位移。有时,主梁和次梁之间是互为支座的关系。

在PM主菜单2输入的次梁按连续梁的二维计算模式计算。计算时,次梁铰接于主梁支座,其端跨一定铰支,中间跨连续。其各支座均无竖向位移。3)梁的交点处的连接方式不同

按主梁输的次梁与主梁为刚接连接,之间不仅传递竖向力,还传递弯矩和扭矩。特别是端跨处的次梁和主梁间这种固端连接的影响更大。当然用户可对这种程序隐含的连接方式人工干预指定为铰接端。

PM主菜2输的次梁和主梁的连接方式是铰接于主梁支座,其节点只传递竖向力,不传递弯矩和扭矩。对于其端跨计算支座弯距一定为0。4)梁支座负弯矩调幅

在SATWE、TAT计算时对PM主菜单1中输的次梁均隐含设定为“不调幅梁”,此时用户指定的梁支座弯矩调整系数仅对主梁起作用,对不调幅梁不起作用。如需对该梁调幅,则用户需在“特殊梁柱定义”菜单中将其改为“调幅梁”。

在PM主菜单2输入的次梁按连续梁计算,均可读取用户设定的调幅系数进行调幅。5)两种输入方式下主次梁相交支座的修改

次梁按主梁输入时:

在PM主菜单1当作主梁输入的次梁,经过三维程序计算后,程序不一定认定他是次梁。

此时程序判定次梁的过程是:

对每个无柱节点需要判断为“支座”(用三角形表示)或“连通”(用圆圈表示),该节点处于负弯矩区的为支座,处于正弯矩区的为连通。

为支座时,该梁本身应为次梁,支座梁则为主梁。

为连通时,连通节点两端的两跨梁将合并为一跨,成为主梁,节点上的另一方向梁成为次梁。

支座时,施工图上的梁下部钢筋在支座锚固长度仅为15倍钢筋直径。因处于负弯矩区而按非受拉锚固设计。连通时,该节点两端的梁下钢筋必然在节点下连通,程序不会出现锚入支座节点,因为处于受拉区。对处于端跨的次梁(支承在梁支座上),程序需将其判断为“悬挑梁”或是“端支承梁”。

当端跨梁下无正弯矩,全跨均作用负弯矩时,程序判定该端跨为挑梁,在该跨端部用园圈表示。反之,程序认定该跨为端支承梁,在该跨端部用三角支座表示。

对如上程序自动判定的支座状况,一般人工应做干预修改。在中间跨,把支座改为连通将合并梁跨,施工图设计偏于安全。一般不应将连通改为支座。对于交叉梁系,更应注意把有些支座改为连通,才能得到符合实际的施工图设计。

次梁按次梁输入时:

对于在PM主菜单2输入的次梁,其跨度、跨数都已确定,与在PM主菜单1输入的主梁相交处,其本身是次梁的性质不能修改,其支座处的梁肯定当作主梁处理,也就是说,对这种次梁,一般没有修改支座的问题6)三维空间程序的活荷载不利布置计算

按主梁方式输入的次梁,将在层平面上形成大量的房间。SATWE、TAT的活荷不利布置计算是按每个房间逐个布置活载的过程,这时可能造成活荷不利计算过于繁琐费时。按次梁方式输入的次梁,层平面上形成的房间均为不考虑次梁划分的大房间,其活荷不利布置计算更快捷。7)在PKPM系统中,输入楼板厚度的唯一作用是计算楼板配筋,别无他用。对于TAT或SATWE,因为已经假设了楼板在平面内无限刚,平面外刚度为零,楼板厚度对于刚度计算不起作用。所以大家使用TAT或SATWE时,应考虑该假定的合理性。14.关于错层PKPM中,如果楼板相错500以上,一般要按错层考虑。错层时,应在PM中按两个标准层进行输入,TAT和SATWE会自动形成错层数据。如果按一层输入并考虑错层影响,应该在TAT或SATWE中,定义弹性节点等措施。错层结构的模型输入:

当错层高度不大于框架梁的截面高度时,一般可近似地忽略错层的影响。

当错层高度大于框架梁的截面高度时,按两个标准层建模计算。15.关于节点太近如果在PKPM输入时,不进行轴线简化,在节点较多较密的情况下,程序会提示节点太密(小于150)。此时应进行轴线简化调整,使上下节点尽量对齐。哪怕相近节点不在同一层,也会对后面的计算产生影响。(节点不能太密[小于150],应进行轴线简化调整16、特殊梁、柱、支撑定义,原有属性再次定义则取消原属性。举例:一下端铰接支撑要想定义为两端铰接,应该先再次定义下端铰接,此时上下端均为刚接,然后定义两端铰接。17.带支撑的钢结构框架,SATWE算得的底层柱底内力:

目前SATWE输出的底层柱底内力未包含与柱脚连接的支撑构件内力。在STS钢框架节点连接设计程序中可以自动完成支撑构件内力到柱脚节点内力的转换。如果必须要进行人工柱交节点设计,建议另建一个计算模型并在最底层再增加一个很矮的标准层,形成一段短柱得到合并后的柱脚内力设计值。18.钢结构的整体分析#应根据钢结构变形较大的特点,考虑P-△效应,对重要的结构还应考虑弹塑性变形分析,考虑P-△效应后,水平位移大约增大5%-10%,一般当层间位移角大于1/250时应考虑P-△效应;#钢结构的“侧移”或“无侧移”选则,可按以下原则考虑:a.有支撑的结构,且层间位移角不大于1/1000时(也就是说是强支撑时),可以按无侧移结构考虑计算柱计算长度系数;b.对纯框架结构,或有支撑的结构,但层间位移角大于1/1000时(也就是说是弱支撑时),可以按有侧移结构考虑计算柱计算长度系数;c.当框架结构一个方向无侧移,另一方向有侧移时,柱的计算长度系数应计算两次,先按无侧移计算,计录下无侧移方向柱的计算长度系数,然后再按有侧移结构计算,但要注意修改无侧移方向柱的计算长度系数。d.目前软件没有考虑钢梁、柱节点的剪切变形。剪切变形对于H型钢柱节点和高层钢结构中的其他柱点影响较大,构造设计可通过采取在节点中间夹焊缀板等措施,来加强钢柱的节点域刚度,减少节间域剪切变形。19.较规则框架结构,柱配筋的单偏压和双偏压:

一般建议用户使用单偏压计算,双偏压复核。双向地震与双偏压无对应关系。如果在特殊构件定义中指定了角柱,程序自动按双偏压计算。20.多层框架结构的周期比:

对于多层建筑不需要控制周期比,只有高层建筑才需要需要控制周期比21.三维计算参数中的梁刚度放大系数,对无板翼沿的梁是否有用,想不让它起作用,怎么办?对无板翼沿的梁是有作用的,想不让它起作用,暂时不行。但应该仔细分析,此类梁对计算的结果影响。梁刚度放大系数,原本就是为了弥补刚性板假定不考虑板平面外抗弯刚度影响,故应对结构布置综合考虑25.柱长度系数是否执行“混凝土规范7.3.11-3条”:

是否执行“混凝土规范7.3.11-3条”,需要验算人员首先判断水平荷载产生的弯距设计值是否占到总弯距的75%以上,然后自行决定是否执行该条文。执行该条文可能使得计算长度系数变化较大,并会影响到跃层柱的计算长度自动搜索。

一般建筑的高宽比在规范要求的范围内时,都可不考虑此问题。但当高宽比超出规范的限值时就应注意此问题,另外对于工业建筑当有较大的水平力作用在建筑物上时就要注意此问题26.关于建模的注意事项:1)当发生节点过密情况,特别是各结构标准层合并后的总网格中节点过密时,可点网格生成菜单下的节点距离菜单,加大合并的节点距离从而把相距过近的多个节点合并为一。

2)上、下层位置应对齐的网格节点应确保对齐,以免形成总网格后的节点过多过密。

3)多使用偏心布置构件以减少过近过密网格节点产生,但不应把杆件偏心至另一相邻节点上。

4)为减少荷载导荷出错机会,布置墙处的各层上下节点尽量对应一致,即该部位各层网格节点不宜不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