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鄂州市第九中学高三生物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湖北省鄂州市第九中学高三生物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湖北省鄂州市第九中学高三生物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湖北省鄂州市第九中学高三生物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湖北省鄂州市第九中学高三生物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省鄂州市第九中学高三生物期末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果蝇灰身(B)对黑身(b)为显性,现将纯种灰身果蝇与黑身果蝇杂交,产生的F1再自交产生F2,将F2中所有黑身果蝇除去,让灰身果蝇自由交配,产生F3。问F3中灰身与黑身果蝇的比例是A.3∶1

B.5∶1

C.8∶1

D.9∶1参考答案:C2.下列关于RNA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其组成元索与磷脂分子相同B.HIV病毒能发生RNA的复制C.某些RNA有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D.某些RNA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参考答案:BRNA的组成元素与磷脂分子相同,都是由C、H、O、N、P组成,A正确;HIV是RNA病毒,遗传信息传递时需要逆转录而不会出现RNA的复制,B不正确;某些RNA有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如tRNA,C正确;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故某些RNA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D正确。【考点定位】核酸的结构与功能【名师点睛】分析:1、RNA的中文名称是核糖核酸,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2、RNA分为3种:(1)mRNA,作为翻译的模板;(2)tRNA,能识别密码子并转运相应的氨基酸;(3)rRNA,参与构成核糖体.3、RNA的其他功能,如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某些酶的化学本质是RNA,因此还具有催化功能等.4、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细胞核中也有RNA.5、RNA的元素组成是C、H、O、N、P.3.下列关于下丘脑在生命活动调节中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刺激,产生动作电位B.作为体温调节中枢,调节激素分泌影响产热C.通过反射弧,直接调节汗腺的分泌影响散热D.通过分泌激素,间接影响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参考答案:D【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下丘脑是直接通过神经调节调控血糖调节的,D项错误。4.细胞色素C动植物细胞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由104个氨基酸组成的化合物,在生成ATP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那么,细胞色素C的合成以及它发挥生理作用的场所分别是A.高尔基体和叶绿体

B.核糖体和细胞核C.核糖体和线粒体

D.细胞核和高尔基体参考答案:C5.有关细胞中的有机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含有元素C、H、O、N的物质是核酸、酶、果糖、脂肪B.淀粉、蛋白质、脂肪在氧化分解时都能释放出能量C.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被破坏时,其特定功能不会发生改变D.葡萄糖、乳酸、氨基酸依次是光合作用、细胞呼吸、基因表达的产物参考答案:B6.环保工作者对某地区最主要的草食动物某野兔种群数量进行连年监测,得到如图所示的数量增长变化(λ)曲线,λ=t年种群数量/(t-1)年种群数量.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第1年至第3年期间种群呈“J”型增长B.在第4年初至第5年末,种群数量先增后减C.第3年末种群数量与第5年中期种群数量相等D.野兔的种群数量在第4年末达到最大参考答案:BA、从第1年至第3年期间,λ的数值接近1,说明种群数量基本不变,A错误;

B、由于λ表示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当λ>1时,种群数量增长,在第4年初到第五年末,λ开始时大于1,后来小于1,说明种群数量是先增加后减少,B正确;

C、从第3年末到第5年中期,λ一直大于1,种群数量一直增长,C错误;

D、野兔的种群数量在第5年中期达到最大值,D错误。7.下列生化反应一定在细胞器中进行的是A.丙酮酸的彻底氧化分解

B.载体蛋白和DNA聚合酶的合成C.细胞呼吸过程中ATP的生成

D.二氧化碳的固定和糖类的合成参考答案:B丙酮酸的彻底氧化分解可以在细胞质中进行,A错误。载体蛋白和DNA聚合酶的合成一定是在核糖体上,B正确。细胞呼吸过程中ATP的生成可以在细胞质基质中,C错误。二氧化碳的固定可以在原核生物中进行,D错误。【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8.农田土壤的表层,自生固氮菌的含量比较多,将用表层土制成的稀泥浆接种到特制的培养基上培养,可将自生固氮菌与其他细菌分开,对培养基的要求是()①加抗生素②不加抗生素③加氮素④不加氮素⑤加葡萄糖⑥不加葡萄糖A.①③⑤B.②④⑥

C.②④⑤

D.①④⑥参考答案:C9.下列四项中能正确表示某池塘中鱼个体的平均增长量与种群密度关系的是参考答案:B10.从某二倍体动物精巢中提取了一些细胞(无突变发生),根据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分为三组如右图。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甲组细胞内染色体与核DNA数之比一定为1:1

B.乙组细胞中有一部分不含同源染色体

C.乙组细胞都在进行有丝分裂或减数第一次分裂

D.丙组细胞的子细胞可能为次级精母细胞参考答案:B11.甲、乙、丙、丁4个系谱图依次反映了a、b、c、d四种遗传病的发病情况,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那么,根据系谱图判断,可排除由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决定的遗传病是()A.a

B.b

C.c

D.d参考答案:D根据a(甲)系谱图不能判断其遗传方式,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错误;根据b(乙)系谱图不能判断其遗传方式,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错误;根据c(丙)系谱图不能判断其遗传方式,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C错误;根据d(丁)系谱图不能判断其遗传方式,但是第二代女患者的父亲正常,说明该病不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D正确。12.如图表示在最适条件下,麦芽糖酶的催化速率与麦芽糖量的关系,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ab段限制催化效率的主要因素是麦芽糖酶量B.若温度上升5℃,b点向下方移动C.减少麦芽糖量,c点的催化速率一定下降D.本实验能选用斐林试剂鉴定麦芽糖的分解情况参考答案:Bab段催化速率随麦芽糖量增加而增加,说明限制催化效率的主要因素是麦芽糖量,A项错误;图示曲线是最适条件下的催化速率曲线,温度上升5℃,超过了最适温度,催化速率下降,b点向下方移动,B项正确;减少麦芽糖量到b点对应的麦芽糖量,催化速率不会下降,C项错误;麦芽糖与其分解产物葡萄糖均为还原糖,均可以与斐林试剂加热产生砖红色沉淀,本实验不能选用斐林试剂鉴定麦芽糖的分解情况,D项错误。13.下图表示研究NaHCO3溶液浓度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将整个装置放在光下,毛细管内的红色液滴向左移动

B.将整个装置置于暗室,一段时间后检查红色液滴是否移动,可以证明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C.当NaHCO3溶液浓度不变时,在B内加人少量蛔虫,对红色液滴移动不产生明显影响

D.为使对照更具说服力,烧杯A中也应放置等量相同的伊尔藻参考答案:B14.有关下列四幅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图生物自交后代中与亲本基因型不相同的概率为1/4

B.乙图所示为某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的组成,则该生物一定为三倍体,其基因型可能为AaaBBbCCCddd

C.丙图所示W个体一定是该致病基因的携带者

D.丁图可表示pH或光照对酶活性的影响参考答案:C略15.原核细胞内某一区域的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示意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①②两处都有大分子的生物合成,图中DNA可以与有关蛋白质结合成染色体B.图中有6个核糖体,5条多肽C.①处有DNA聚合酶参与,②处没有DNA聚合酶参与D.①处有DNA-RNA杂合双链片段,②处没有DNA-RNA杂合双链片段参考答案:D16.如图为突触的结构,并在a.d两点连接一测量电位变化的灵敏电流计,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①图示的结构包括3个神经元,含有3个突触②分别刺激b、c点时,指针都偏转2次③如果B受刺激,C会兴奋;如果A、B同时受刺激,C不会兴奋。则A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④递质可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受体”

的化学本质一般是糖蛋白⑤A、B一定是轴突,C一定是树突。⑥若将电流计连接在a.b两点,并刺激a.b间的中点,则由于该点离两个接点距离相等,所以理论上指针不偏转A.①③④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③④⑥参考答案:D【知识点】神经调节及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解析:图示包括3个神经元、2个突触;兴奋可由B传递到C,兴奋部位膜外电位表现为负电位;刺激b点时,指针偏转2次,刺激c点时,指针偏转1次;“受体”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A、B一定是轴突,C是树突或胞体。17.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描述、解释和预测种群数量变化常用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B.七星瓢虫在同一棵树上的集群分布不能体现群落的垂直结构C.碳循环是指在CO2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循环往返的过程D.分解者所需的能量可来自各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参考答案:C建立数学模型“S”和“J”型曲线,来描述、解释和预测种群数量变化,A正确;垂直结构属于群落的特征,而同一棵树上的集群分布的七星瓢虫只属于一个种群,B错误;碳循环是指在CO2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循环往返的过程,C正确;各个营养极同化的能量都有一部分流向分解者,D正确。18.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置的变化”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为解决逐个计数的困难,可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B.为保证计数准确,每次取样都必须稀释C.为保证酵母菌繁殖所需的氧气,培养容器必须敞开D.为保证酵母菌正常生长,每隔一段时间需换一次培养液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A、酵母菌属于单细胞生物,为解决逐个计数的困难,可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A正确;B、酵母菌数量太多时才需要稀释,B错误;C、培养容器敞开会污染酵母菌培养液,导致计数不准确,C错误;D、该实验过程中不需要更换培养液,D错误.故选:A.考点:探究培养液中酵母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19.天竺鼠身体较圆,唇形似兔,是鼠类宠物中最温驯的一种,受到人们的喜爱。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该鼠的毛色由两对基因控制,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现有一批基因型为BbCc的天竺鼠,已知B决定黑色毛,b决定褐色毛,C决定毛色存在,c决定毛色不存在(即白色)。则这批天竺鼠繁殖后,子代中黑色:褐色:白色的理论比值为

A.9:4:3

B.9:3:4

C.9:1:6

D.9:6:1参考答案:B20.DNA复制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复制的引发、DNA链的延伸和DNA复制的终止三个阶段。如图所示为DNA复制的部分示意图。结合该图,下列对遗传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有

(

)①在DNA复制过程中,与DNA母链相配对的碱基种类共有4种②DNA解旋后,单链结合蛋白的作用可能是防止母链间重新形成氢键③图中a过程表明引物发挥作用后将会被切去,使子DNA碱基纯化④完成图中b、c过程应需要DNA聚合酶和其他酶的催化才能完成⑤与DNA复制过程相比,转录过程所需模板、原料、酶的种类等均不同A.一项 B.二项 C.三项 D.四项参考答案:D21.研究发现,由于自由水含量多少不同,所以细胞质有两种不同的状态:一种是含水较多的溶胶;另一种是含水较少的凝胶。下列细胞中细胞质最可能呈凝胶状态的是A.休眠的种子细胞 B.黑藻叶肉细胞 C.人体癌细胞D.人体衰老细胞参考答案:A22.以下为遗传系谱图,2号个体无甲病致病基因。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病不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

B.乙病只能是伴X显性遗传病C.患乙病的男性一般多于女性

D.1号和2号所生的孩子可能患甲病参考答案:A23.下列何种激素有抑制发炎的作用,因而常被滥用的是

A.雄激素

B.肾上腺素

C.糖皮质激素

D.盐皮质激素参考答案:C24.影响酶催化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温度、反应物浓度、酶的浓度等.如图表示在最适温度下,某种酶的催化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若在B点增加酶的浓度,反应速率会减慢B.若在A点提高反应温度,反应速率会加快C.若在C点增加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将加快D.若在A点增加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将加快参考答案:

考点: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分析:分析曲线:曲线AB段,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加快,因此该段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是反应物浓度;B点时,酶促反应速率达到最大值;曲线BC段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增加,催化速率不变,说明此时限制催化速率的因素最有可能是酶的数量和酶的活性.解答:解:A、曲线BC段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增加,催化速率不变,说明此时限制催化速率的因素最有可能是酶的数量,所以B点时,往反应物中加入少量同样的酶,反应速率会加快,A错误;B、本实验是在最适温度条件下进行的,若再提高温度,酶活性会下降,则反应速率降低,B错误;C、曲线BC段随反应物浓度的增加,催化速率不变,所以在C点增加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不变,C错误;D、曲线AB段,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加快,所以在A点增加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将加快,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重点考查曲线图的分析,要求考生结合所学的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温度、pH、反应物浓度和酶浓度),准确判断同一条曲线中不同段或不同点的影响因素,能够分析出环境条件改变后,曲线的走向.25.下图是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一个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的曲线和分裂过程中各分裂相之间的对应关系图,其中错误有

)A.0处

B.1处

C.2处

D.4处

参考答案:C26.下列六种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共有几项?①切除甲状腺后,小狗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上升②苹果成熟过程中,果实内乙烯/生长素的值下降③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未授粉的番茄雌蕊柱头得到无子番茄,其果实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比受精卵染色体数目多一倍④物质循环发生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⑤生产者积累在有机物中的能量是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⑥萤火虫发光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物理信息A.二项

B.三项

C.四项

D.五项参考答案:B切除甲状腺后,甲状腺激素含量减少,小狗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上升,①正确;苹果成熟过程中,果实内乙烯/生长素的值上升,②错误;生长素可以促进果实发育,但不改变细胞中染色体组成,③错误;物质循环发生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④正确;生产者合成有机物中的能量是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⑤错误;萤火虫发光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物理信息,⑥正确,①④⑥正确;选B。【点睛】本题易判断⑤正确,错因在于未能正确区分实际光合作用和表观光合作用。生产者积累在有机物中的能量属于表观光合作用,生产者合成有机物中的能量属于实际光合作用。27.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有①当蚯蚓取食兔的粪便获得能量时,能量就从第二营养级流人第三营养级

②碳在生态系统中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循环

③生态系统的各组成成分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统一的整体④将农作物秸秆做饲料喂牲畜,畜粪人沼气池,沼气作燃料,沼渣做肥料,能够实现对能量的循环利用A.一项

B.二项

C.三项

D.四项参考答案:A28.呼吸作用过程中在线粒体的内膜上NADH将有机物降解得到的高能电子传递给质子泵,后者利用这一能量将H+泵到线粒体基质外,使得线粒体内外膜间隙中H+浓度提髙,大部分H+通过特殊的结构①回流至线粒体基质,同时驱动ATP合成(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H+由膜间隙向线粒体基质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B.结构①是一种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通道(载体)蛋白C.上述过程中能量转化过程是:有机物中稳定化学能→电能→ATP中活跃化学能D.好氧细菌不可能发生上述过程参考答案:B【考点】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分析】分析题意和题图:根据“有机物降解”、“高能电子”、“驱动ATP合成”,可以确定能量转化的过程;图中结构①能够驱动ATP的合成,说明H+通过特殊的结构①不需要消耗能量,并且可以作为ATP合成酶.【解答】解:A、根据题意可知,“使得线粒体内外膜间隙中H+浓度提髙”,因此H+由膜间隙向线粒体基质的跨膜运输是由高浓度向低浓度一侧运输,并且需要借助于载体①,因此属于协助扩散,A正确;B、根据题意可知,结构①能够驱动ATP合成,因此是一种具有ATP合成酶活性的通道(载体)蛋白,B错误;C、根据题干信息可知,上述过程中能量转化过程是:有机物中稳定化学能→电能→ATP中活跃化学能,C正确;D、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细胞中没有线粒体,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结合有氧呼吸部分过程图解,考查了细胞呼吸、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以及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结构的异同点等知识,解题关键是能够从题干和题图中获得解题关键信息.

29.有关平板划线操作正确的是()A.使用已灭菌的接种环、培养皿,操作过程中不再灭菌B.打开含菌种的试管需通过火焰灭菌,取出菌种后需马上塞上棉塞C.培养皿盖打开后将沾有菌种的接种环迅速伸入平板内,划三至五平行线即可D.最后将平板倒置,放入培养箱中培养参考答案:D实验中在每次使用的接种环、培养皿在使用后均要灭菌,操作过程是在无菌条件下进行的;打开的菌种管口通过火焰以防止杂菌进入试管造成污染,但并不是将试管进行灭菌;平板划线应在五个区域内进行重复,并不是只划一次。3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细胞都有液泡和叶绿体,但没有中心体

B.正在分裂的根尖分生区细胞内没有大液泡和叶绿体,但有较多的线粒体和高尔基体

C.高倍显微镜下的成熟植物细胞,不可能观察到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

D.许多果实、花瓣的颜色是由液泡中的色素决定的参考答案:A31.人类在正常情况下,精子形成过程中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的数目和类型包含有(

)①44+XY

②44+XX

③22+Y

④22+X

⑤44+YY⑥88+XXXX

⑦88+XXYY

⑧88+YYYYA.①和③

B.③和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参考答案:C32.研究人员发现口腔中味觉受体蛋白与味物质结合后结构发生变化,这一结构变化反映给味觉细胞并传递至大脑皮层即可产生味觉。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A.味觉产生需要完整的反射弧B.味觉产生过程中有“电—化学—电”信号的转化过程C.口腔细胞中的特有基因决定了味觉受体蛋白的合成D.神经递质和激素一样只在细胞外起作用参考答案:B【分析】本题以信息给予的形式考查反射与反射弧、酶的特性、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特点、动物激素的调节等相关知识,涉及知识较多,要求考生熟悉相关内容并构建知识网络,进而分析选项作答。【详解】食物刺激了舌头上的味觉感受器,使其兴奋,兴奋沿着传入神经传导到大脑皮层的一定区域,形成味觉,由于此过程只需要感受器、传入神经和神经中枢的参与,不需要完整的反射弧,A错误;味觉形成过程中兴奋经过了由感受器传到大脑皮层的过程,经过了突触,因此会有“电一化学一电”信号的转化过程,B正确;人体各细胞均有味觉受体蛋白基因,而不是口腔细胞特有的,C错误;激素既可以在细胞外又可以在细胞内起作用,D错误。【点睛】神经递质、酶、激素的比较:(1)神经递质是由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释放的,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的物质,对于神经元之间的兴奋的传递具有重要作用;(2)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还有少量RNA,酶既可以在细胞内发挥作用,也可以在细胞外发挥作用;(3)动物激素是由内分泌器官或内分泌细胞产生的调节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33.如图为细胞周期中某细胞示意图,此时发生在有丝分裂的A.前期 B.中期C.后期 D.末期参考答案:A【分析】有丝分裂各个时期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前期--染色体散乱分布在细胞中,中期—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移向两极,末期—染色体变为染色质。【详解】图中染色体含有染色单体,染色体散乱分布在细胞中,故为有丝分裂的前期。综上所述,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关键点:有丝分裂各个时期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如前期散乱分布在细胞内。34.【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某年我国某地由于柑橘大实蝇的危害,橘农遭受到了很大的损失,当地政府想尽一切办法帮助橘农尽量减少损失。(1)有人想提取橘皮精油获取利润,一般提取橘皮精油的方法是_______法,用这种方法提取橘皮精油的主要步骤是:石灰水浸泡、漂洗、

、静置、

。(2)橘皮精油的提取之所以不采取水蒸气蒸馏法,是因为水中蒸馏会导致原料______和有效成分_______等问题。(3)在提取橘皮精油时,橘皮在石灰水中的浸泡时间为

以上,并且橘皮要浸透,这样最后才会得到高的出油率。(4)从橘皮中提取的橘皮精油的特点是

,具有诱人的橘香味。(5)某橘农发现自家有一株橘树具有抗虫性状,欲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大量繁殖,在组织培养的选材非常关键,植物材料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实验的成败。若用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则应选择花粉发育至_______期的花药培养成功率最高。确定花粉发育时期最常用的方法有_______法,某些植物的花粉不易着色,需采用_______法。(6)影响植物组织培养的因素很多,其中最关键的激素有_______和______。这两种激素的浓度配比。请解释橘树上的细胞不离体便不能长成完整植株的根本原因:

。参考答案:⑴压榨压榨过滤再次过滤⑵焦糊水解⑶10h⑷无色透明⑸单核醋酸洋红焙花青-铬矾⑹生长素细胞分裂素(两空顺序可以颠倒)在柑橘个体发育过程中,不同的细胞中遗传信息执行情况不同,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和器官(2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35.下图为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示意图。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该图表示体温调节过程,则体温调节属于神经-体液调节B.通过C→D→E的过程可以调节血糖平衡,这一过程属于体液调节C.人的手被针扎时,其调节过程可能通过A→B→E来实现,属于神经调节D.水盐平衡调节的过程可通过A→B→C→D→E来实现,属于神经调节参考答案:D由由内外刺激通过传入神经传至神经系统B,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内分泌腺和效应器是神经调节,激素D作用于内分泌C和效应器或靶细胞是神经调节,故A正确;内分泌腺C可以是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作用于相应的靶细胞或靶器官属于体液调节,B正确;反射完成的条件基础是反射弧,需要适宜的刺激,C正确;ABCDE属于神经体液调节,D错误。36.如图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芽生长的影响。当植物表现出顶端优势时,顶芽和最靠近顶芽的侧芽所含生长素的浓度依次分别为A.a和b

B.b和a

C.b和c

D.c和b参考答案:C解析:当植物表现出顶端优势时,顶芽生长素为最适宜浓度,优先生长,最靠近顶芽的侧芽生长受抑制,所含生长衮的浓度为抑制生长的高浓度。37.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用不同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T2噬菌体分别侵染大肠杆菌,适当时间后对标记物质进行检测,放射性主要存在于沉淀物中的是()A.3H标记 B.32P标记 C.35S标记 D.32P和35S标记参考答案:B【考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分析】1、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结论:DNA是遗传物质.【解答】解:A、DNA和蛋白质组成元素都有C、H、O、N,3H能标记DNA和蛋白质,放射性同位素分布在离心管的沉淀物和上清液中,A错误;B、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进入大肠杆菌,所以噬菌体侵染细菌并经离心后,含32P的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离心管的沉淀物中,B正确;C、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不进入大肠杆菌,所以噬菌体侵染细菌并经离心后,含35S的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离心管的上清液中,C错误;D、含35S的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离心管的上清液中,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噬菌体浸染细菌的实验,考查学生对教材实验的掌握情况,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38.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中,用纯种黄色圆粒豌豆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作亲本进行杂交,F2出现四种性状类型,数量比为9:3:3:1.产生上述结果的必要条件不包括()A.雌雄配子各有四种,数量比均为1:1:1:1B.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C.雌雄配子的数量比为1:1D.F2的个体数量足够多参考答案:C【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孟德尔对两对相对性状的解释是: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两对遗传因子控制,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其中每一对遗传因子的传递都遵循分离定律.这样,F1产生雌雄配子各4种,数量比接近1:1:1:1,但雌配子和雄配子的数量不相等,其中雄配子的数量远远多于雌配子的数量,四种雌、雄配子随机结合.【解答】解:A、F1产生雌雄配子各4种,数量比接近1:1:1:1,A正确;B、雌雄配子在受精作用时的结合是随机的,B正确;C、雌配子和雄配子的数量不相等,其中雄配子的数量远远多于雌配子的数量,C错误;D、必须有足量的F2个体,子代比例才能接近9:3:3:1,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孟德尔遗传两对相对性状的实验过程、现象及孟德尔所作出的解释,再准确判断各选项,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39.人类21-三体综合症的成因是在生殖细胞形成的过程中,第21号染色体没有分离,已知21-四体的胚胎不能成活,一对夫妇均为21-三体综合症患者,从理论上说他们生出患病女孩的概率及实际可能性低于理论值的原因分别是

(

)A.2/3,多一条染色体的卵细胞不易完成受精B.1/3,多一条染色体的精子因活力低并不易完成受精C.2/3,多一条染色体的精子因活力低并不易完成受精

D.1/4,多一条染色体的卵细胞不易完成受精参考答案:B40.在DNA分子双螺旋结构中,腺嘌呤与胸腺嘧啶之间有2个氢键,胞嘧啶与鸟嘌呤之间有3个氢键。现有四种DNA样品,根据样品中碱基的百分含量判断最有可能来自嗜热菌(生活在高温环境中)的是

A.含胸腺嘧啶32%的样品

B.含腺嘌呤17%的样品

C.含腺嘌呤30%的样品

D.含胞嘧啶15%的样品参考答案:B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41.如图为影响血糖调节的因素及激素发挥作用的过程。图中的字母表示物质,数字代表结构和过程,丙和丁代表不同细胞。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过程1→4→5→11和过程2→3→11调节血糖浓度的方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丙细胞是__________,据图可知,它能识别的化学物质除葡萄糖、抗体1外,还有_________(填化学物质名称)(3)当某人血液中存在抗体1或抗体2时,可判定其患有糖尿病,其中通过注射胰岛素却达不到降低血糖效果的糖尿病是由___________(填“抗体1”或“抗体2”)引起的,从免疫学角度看,该糖尿病属于__________病。(4)胰岛素可通过作用于下丘脑神经元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验证此现象的实验思路是:将大鼠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在其下丘脑神经元周同施加适量的__________,对照组施加等体积生理盐水,测定并比较施加试剂前后血液中胰高血糖素的浓度。参考答案:

(1).神经-体液调节

(2).体液调节

(3).胰岛B细胞

(4).神经递质、胰高血糖素

(5).抗体2

(6).自身免疫

(7).胰岛素溶液【分析】1、由图可知,感受器甲能够感受高血糖刺激,通过4传入神经传到下丘脑的血糖调节中枢,通过5传出神经释放神经递质A作用于丙(胰岛B细胞)分泌C胰岛素,胰岛素可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使血糖降低。血糖浓度低于正常水平,可刺激感受器乙,通过7传入神经传到下丘脑的血糖调节中枢,通过8传出神经释放神经递质B作用于丁(胰岛A细胞)分泌D胰高血糖素,通过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形成葡萄糖,可升高血糖。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