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河南省洛阳市高一(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2-2023学年河南省洛阳市高一(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2-2023学年河南省洛阳市高一(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2-2023学年河南省洛阳市高一(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2-2023学年河南省洛阳市高一(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11页2022-2023学年河南省洛阳市高一(下)期末生物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1.俗话说“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今年五月底,河南遭遇持续阴雨天气,部分地区小麦来不及收割,种子发霉变黑或者发芽,直接影响小麦产量。河南省政府积极组织农民进行小麦抢收、晾晒,并紧急下拨2亿元,专项用于小麦烘干以确保农民收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降雨使得小麦种子中自由水含量增加,代谢速率加快

B.种子风干和烘干可减少微生物生长和繁殖的机会

C.风干种子中结合水与自由水比值增大

D.干种子细胞中的结合水主要存在于液泡中2.细胞各部分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哺乳动物的卵细胞体积较大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储存

B.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内有较多的线粒体有利于吸收物质

C.代谢旺盛的细胞内核孔数目较多有利于DNA进出细胞核

D.植物根尖成熟区细胞具有中央液泡有利于维持细胞的渗透压3.某校兴趣小组进行了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分解的实验,基本过程如表所示:步骤基本过程试管A试管B试管C1滴加2%的过氧化氢溶液3mL3mL3mL2加入新鲜的鸡肝研磨液少许——3加入FeCl3溶液—少许—4观察气泡冒出情况据此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实验中,自变量的控制采用的是“加法原理”

B.该实验中,鸡肝研磨液和FeCl3溶液的用量属于无关变量

C.3支试管中,冒出气泡最多、最快的是试管A

D.该实验表明Fe3+和过氧化氢酶都能给过氧化氢提供活化能4.ATP是驱动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1molATP储存的能量比1mol葡萄糖储存的能量少

B.许多吸能反应与ATP的合成相联系,许多放能反应与ATP的水解相联系

C.不同生物的细胞都以ATP作为能量“货币”,说明生物界具有统一性

D.ATP与ADP的转化机制能持续满足细胞各项生命活动对能量的需求5.将酵母菌培养液进行离心处理。把沉淀的酵母菌破碎后,再次离心处理为只含有酵母菌细胞质基质的上清液和只含有酵母菌细胞器的沉淀物两部分,与未离心处理过的酵母菌培养液分别放入甲、乙、丙3支试管中,并向这三支试管内同时滴入等量、等浓度的丙酮酸溶液,在有氧条件下,最终能生成CO2和H2O的试管是()A.甲和乙 B.乙和丙 C.甲 D.丙6.洋葱根尖细胞中有16条染色体。下列关于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分裂间期,中心粒倍增成两组

B.在前期,核仁逐渐解体,核膜逐渐消失

C.在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细胞板上

D.在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细胞中有32条染色单体7.同生物体一样,细胞也会衰老和死亡。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A.衰老的细胞能够在体内分散和转移

B.端粒DNA序列受损可能会导致细胞衰老

C.“老年斑”的出现主要是细胞内黑色素积累的结果

D.衰老的生物体内所有的细胞都处于衰老状态8.中国制茶工艺源远流长。红茶制作包括萎凋、揉捻、发酵、高温干燥等工序,其间多酚氧化酶催化茶多酚生成适量茶黄素是红茶风味形成的关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揉捻能破坏细胞结构使多酚氧化酶与茶多酚接触

B.发酵时保持适宜的温度以维持多酚氧化酶的活性

C.发酵时有机酸含量增加不会影响多酚氧化酶活性

D.高温灭活多酚氧化酶以防止过度氧化影响茶品质9.孟德尔在研究中运用了假说—演绎法,以下描述内容属于演绎推理的是()A.设计测交实验并对结果进行预测 B.进行测交实验并对结果进行统计

C.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D.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10.番茄果实因含有丰富的维生素且味道酸甜可口而受到人们青睐。番茄的茎有两种颜色:紫色(A)和绿色(a)。番茄的花为两性花,自然条件下主要由熊蜂为其传粉。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紫茎番茄和绿茎番茄杂交产生紫茎番茄的现象为性状分离

B.欲判断一株紫茎番茄是否为纯合子,可通过自交来进行鉴定

C.番茄花是两性花,所以在自然状态下番茄都是纯种

D.紫茎杂合子产生的配子中,含A基因的雌配子:含

A基因的雄配子=1:111.水稻的某病害是由某种真菌(有多个不同菌株)感染引起的。水稻中与该病害抗性有关的基因有3个(A1、A2、a);基因A1控制全抗性状(抗所有菌株),基因A2控制抗性性状(抗部分菌株),基因a控制易感性状(不抗任何菌株),且A1对A2为显性,A1对a为显性、A2对a为显性。现将不同表现型的水稻植株进行杂交,子代可能会出现不同的表现型及其分离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全抗植株与抗性植株杂交,子代可能出现全抗:抗性=3:1

B.抗性植株与易感植株杂交,子代可能出现抗性:易感=1:1

C.全抗植株与易感植株杂交,子代可能出现全抗:抗性=1:1

D.全抗植株与抗性植株杂交,子代可能出现全抗:抗性:易感=2:1:112.某种植物的宽叶/窄叶由等位基因A/a控制,A基因控制宽叶性状;高茎/矮茎由等位基因B/b控制,B基因控制高茎性状。这2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为研究该种植物的基因致死情况,某研究小组进行了两个实验,实验①:宽叶矮茎植株自交,子代中宽叶矮茎:窄叶矮茎=2:1;实验②:窄叶高茎植株自交,子代中窄叶高茎:窄叶矮茎=2:1。下列分析及推理中错误的是()A.从实验①可判断A基因纯合致死,从实验②可判断B基因纯合致死

B.实验①中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子代中宽叶矮茎的基因型也为Aabb

C.若发现该种植物中的某个植株表现为宽叶高茎,则其基因型为AaBb

D.将宽叶高茎植株进行自交,所获得子代植株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13.如图为二倍体水稻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某一时期的显微图像,关于此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含有12条染色体 B.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

C.含有同源染色体 D.含有姐妹染色单体14.二倍体动物某个精原细胞形成精细胞的过程中,依次出现四个不同时期的细胞,其核DNA和染色体的相对值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但不合成mRNA

B.乙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先两两配对,后彼此分离

C.丙细胞中,两条性染色体分别向细胞两极移动

D.丙→丁过程中,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一直保持不变15.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一种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若父亲患病,其女儿一定患病 B.若母亲患病,其儿子一定患病

C.若父母都患病,其子女一定都患病 D.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部分女性病症较轻16.鸡的性别决定类型为ZW型,羽毛芦花(B)与非芦花(b)是一对相对性状,在雏鸡阶段就会有所表现,人们常在这个阶段对它们进行性别的区分,以提高鸡场效益。下列所给杂交组合中,在雏鸡阶段就能依据羽毛特征把雌性和雄性区分开的是()A.芦花雄鸡×非芦花雌鸡 B.芦花雄鸡×芦花雌鸡

C.非芦花雄鸡×芦花雌鸡 D.非芦花雄鸡×非芦花雌鸡17.有关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体内转化实验中,R型菌转化成的S型菌不能稳定遗传

B.体内转化实验中,S型菌控制合成的荚膜物质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

C.体外转化实验中加入蛋白酶的实验组培养基上全为S型菌

D.体外转化实验中经DNA酶处理的S型菌提取物失去转化活性18.将DNA双链均只含有14N的大肠杆菌,放在含有15N的培养基上繁殖3代,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DNA的复制是以半保留的方式进行的

B.含有14N的大肠杆菌占全部大肠杆菌的12

C.子代大肠杆菌的

DNA分子有14N/14N-DNA和14N/15N-DNA两种类型

D.DNA复制过程中子链延伸时游离的脱氧核苷酸添加到5'19.有关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B.一条染色体上有1个或者2个DNA分子

C.T2噬菌体的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D.果蝇的所有基因都在染色体上20.如图是真核细胞遗传信息表达过程的部分示意图。某些氨基酸的部分密码子(5'→3')是:丝氨酸UCU;亮氨酸UUA、CUA;异亮氨酸AUC、AUU;精氨酸AGA。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过程中没有氢键的形成和断裂 B.图中结构②从右向左移动

C.图中①为异亮氨酸 D.该过程可能合成的是RNA聚合酶21.同一个人的骨骼肌细胞和胰腺腺泡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是因为这两种细胞内()A.核DNA不同 B.mRNA不完全相同 C.rRNA不完全相同 D.tRNA不完全相同22.关于基因表达与性状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人的身高由多对基因控制,若两人关于身高的基因型相同,则他们身高一定相同

B.某种植物的绿色幼苗在黑暗中变成黄色,这种变化是由环境造成的

C.O型血(基因型为ii)的夫妇子代都是O型血,说明该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

D.水毛茛暴露在空气中的叶和浸在水中的叶形态不同,可能与叶片所处的环境有关23.下列与表观遗传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A.DNA的甲基化不会改变基因中碱基的排列顺序

B.被甲基化的基因可能无法与RNA聚合酶结合而不能转录

C.表观遗传导致的性状改变可以遗传给下一代,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D.表观遗传现象只会出现在某些特定的生命活动中24.癌症是威胁人类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之一。下列有关癌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成纤维细胞癌变后,其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B.细胞的癌变是多个基因突变的共同结果,吸烟提高了基因突变的频率

C.正常细胞生长和分裂失控变成癌细胞的原因是抑癌基因变成原癌基因

D.癌细胞之间的黏着性显著降低与细胞膜上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有关25.基因型为AaBbDd的二倍体生物,其体内某精原细胞减数分裂时1对同源染色体的变化如图所示。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B和b的分离不只发生在次级精母细胞中

B.该细胞能产生AbD、ABD、alxd、aBd四种精子

C.B(b)与D(d)间发生重组是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的结果

D.同胞兄妹之间的遗传差异与该种变化无关

26.关于人类遗传病的说法正确的是()A.遗传病都是先天性疾病

B.单基因遗传病是指由单个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C.通过遗传咨询可有效预防遗传病的产生

D.调查遗传病的发病率应选择多个具有该病的家系进行调查27.生物都有共同的祖先,下列各项不能作为支持这一论点的证据是()A.所有生物的生命活动都要靠能量驱动

B.人和其他生物的细胞中普遍存在细胞色素c(参与有氧呼吸的一种蛋白质)

C.人、猫和蝙蝠等哺乳动物的上(前)肢骨骼种类和排列顺序一致

D.所有的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和DNA等28.金鱼是野生鲫鱼经长期人工选育而成,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现有形态多样、品种繁多的金鱼品系。自然状态下,金鱼能与野生鲫鱼杂交产生可育后代。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金鱼与野生鲫鱼属于同一物种

B.人类的喜好影响了金鱼的进化方向

C.染色体变异对于金鱼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没有影响

D.金鱼比野生鲫鱼变异类型多与人类采用的杂交育种等措施有关29.下列有关进化的表述正确的是()A.适应是指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B.突变和基因重组都有随机性

C.生物之间的协同进化是通过捕食实现的 D.在进化上越高等的生物适应能力就越强30.现有一个大的高等动物种群,雌雄数量相等,且雌雄之间可以自由交配,若该种群中B的基因频率为40%,b的基因频率为60%,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该种群中全部B基因和b基因的总和构成种群的基因库

B.若该对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则该种群中XBY的基因型频率为40%

C.若该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该种群中基因型为BB的雌性个体占16%

D.若某个体的精原细胞中B基因突变为b基因,b基因不一定遗传给后代二、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0分)31.人体成熟红细胞能够运输O2和CO2,其部分结构和功能如图,①~⑤表示相关物质的运输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血液流经神经组织时,气体A是______。

(2)③过程中Na⁺的跨膜运输方式为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

(3)红细胞内葡萄糖浓度低于胞外,这与进入细胞内的葡萄糖不断被氧化分解供能有关,在该种细胞内葡萄糖被氧化分解的产物有______。据此推测,人体内大部分细胞吸收葡萄糖时,其跨膜运输方式也为______。

(4)胎儿血红蛋白与母亲血红蛋白的结构不同,其对氧气的亲和力较大,这种特点可能与胎盘中氧气浓度______(填“较低”或“较高”)有关。32.卡尔文等科学家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对光合作用中糖类的合成过程进行研究。卡尔文给小球藻提供14CO2,然后在不同的光照时间提取小球藻代谢产物,利用纸层析技术将代谢产物分离,并对有放射性的化合物进行鉴定,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反应时间带14C标记的化合物30秒多种5秒14C3、14C5、14C6<1秒90%14C3(1)结合实验结果和已有知识,14CO2中碳原子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是______。

(2)卡尔文和同事对这种三碳化合物(C3)的分子结构进行分析后发现,形成的C3中只有一个碳原子有放射性,另外两个碳原子则没有。这说明______。

(3)有人将“卡尔文循环”分为CO2的固定、C3的还原和受体的再生三个阶段,这里的受体指的是______(填“C5”或“C6”)。为验证这一过程,可通过改变的实验条件是在光照条件下,______,在短时间内测定出该受体分子的含量会快速升高。

(4)上述实验中利用纸层析法分离出各种化合物,这种方法的原理是______。33.某种雌雄异株的植物性别决定类型为XY型,其花色有白、红和紫三种,花的颜色由花瓣中色素决定,色素的合成途径是:白色→酶1红色→酶2紫色。其中酶1的合成由基因A控制,酶2的合成由基因B控制,现利用红色和白色品种为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紫色,让F1个体随机传粉,F2中出现紫色181株,红色59株,白色82株。回答下列问题。

(1)由杂交实验结果可判断,控制花色的两对基因位于______(填“同源”或“非同源”)染色体上,依据是______。

(2)已知红色是该种植物花色的原始性状表现,则其他花色的出现源于______(填“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或“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3)若基因A(a)位于X染色体上,则F2雌株中的花色有______。

(4)若控制花色的两对基因均在常染色体上,让一株开红花的雌株与F2中______植株杂交,若子代中出现34.人工种植的香蕉大多是三倍体,依靠无性生殖来繁育后代。这些栽培品种是利用二倍体野生香蕉通过人工育种的方法选育出来的。野生香蕉通常有大量的硬籽,无法食用。回答下列问题。

(1)三倍体香蕉的形成属______变异,其没有种子的原因是______。

(2)近些年,由一种变异的致命真菌引起的香蕉枯萎病正在全球蔓延。在许多香蕉种植园,人们不得不每年多次、大量喷洒杀菌剂来抑制真菌的散播,但收效甚微。这是因为随着杀菌剂的频繁大量使用,在______(填“自然选择”或“人工选择”)的作用下,不耐药菌生存和繁殖的机会减少,而耐药菌生存和繁殖的机会增多,耐药基因在真菌种群中的______上升,杀菌剂的抑菌效果就会下降。

(3)针对枯萎病导致香蕉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的问题,有人提出了三倍体香蕉正走向灭绝的说法。请从生殖方式的角度分析,提出这种说法的理由是______。

答案和解析1.【答案】D

【解析】解:A、降雨使得小麦种子中自由水含量增加,代谢速率加快,A正确;

B、种子风干和烘干后,可减少微生物生长和繁殖的机会,不易霉变,B正确;

C、风干种子丢失大量自由水,结合水与自由水比值增大,C正确;

D、液泡中存在的水主要是自由水,D错误。

故选:D。

细胞内的水的存在形式是自由水和结合水,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是许多化学反应的介质,自由水还参与许多化学反应,自由水对于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运输具有重要作用;自由水与结合水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相互转化,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高,细胞代谢越旺盛,抗逆性越低,反之亦然。

本题考查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及其作用,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能力,难度不大。

2.【答案】C

【解析】解:A、哺乳动物卵细胞体积大,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储存在卵黄中,A正确;

B、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动力车间,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内有大量的线粒体,有助于物质吸收的能量供应,B正确;

C、DNA不能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C错误;

D、在成熟的植物细胞内含有中央液泡,液泡内含有水、无机盐、糖类、蛋白质以及花青素等物质,有利于调节植物细胞的渗透压,维持植物细胞坚挺的状态,D正确。

故选:C。

1、卵细胞体积较大有利于储存营养物质,为胚胎早期发育提供所需养料,但不利于和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动力车间。

3、结构和功能相适应,哺乳动物成熟精子中细胞质较少,有利于精子运动。

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答案】D

【解析】解:A、由题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过氧化氢酶、FeCl3溶液),对于不同的实验组添加不同的催化剂,即自变量的控制采用的是“加法原理”,A正确;

B、无关变量是指除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存在的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的可变因素,本实验中,若鸡肝研磨液和FeCl3溶液的用量不同,则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故鸡肝研磨液和FeCl3溶液的用量属于无关变量,B正确;

C、试管A中加入的鸡肝研磨液提供过氧化氢酶,具有高效性,故3支试管中,冒出气泡最多、最快的是试管A,C正确;

D、Fe3+和过氧化氢酶能促进过氧化氢分解,它们没有给过氧化氢分子提供能量,而是降低了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活化能,D错误。

故选:D。

Fe3+和过氧化氢酶能促进过氧化氢分解,它们没有给过氧化氢分子提供能量,而是降低了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活化能。

本题以表格形式考查酶的高效性的探究实验,同学们需要知道自变量、无关变量的相关概念和控制方法,并特别注意催化剂的作用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而不是提供活化能。

4.【答案】B

【解析】解:A、1mol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可以释放2870kJ能量,1mol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有30.54kJ,A正确;

B、许多吸能反应与ATP的水解相联系,由ATP水解提供能量;许多放能反应与ATP的合成相联系,释放的能量储存在ATP中,B错误;

C、不同生物的细胞都以ATP作为直接能源物质,说明生物界具有统一性,C正确;

D、ATP与ADP的转化是时刻不停的发生并处于动态平衡之中的,这种机制能持续满足细胞各项生命活动对能量的需求,D正确。

故选:B。

ATP的中文名称叫腺苷三磷酸,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普通化学键,~代表特殊化学键。ATP为直接能源物质,在体内含量不高,可与ADP在体内迅速转化。

本题考查ATP的相关知识,属于识记层次,难度较小。

5.【答案】B

【解析】解:甲试管中是细胞质基质和丙酮酸,在有氧条件下,丙酮酸在细胞质基质中不能进行有氧呼吸;乙试管中是线粒体和丙酮酸,在有氧条件下,丙酮酸在线粒体中进行有氧呼吸,最终能产生CO2和H2O;丙试管中含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丙酮酸,在有氧条件下,丙酮酸在线粒体中进行有氧呼吸,最终能产生CO2和H2O。

故选:B。

1、酵母菌是真菌的一种,属于真核生物。酵母菌为兼性厌氧型,既能进行有氧呼吸,又能进行无氧呼吸。

2、酵母菌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C6H12O6+6H2O+6O2→酶6CO2+12H2O+能量。

3、酵母菌无氧呼吸的总反应式:C6H12O6→酶2CO2+2C2H5OH+能量。

4、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6.【答案】B

【解析】解:A、洋葱是高等植物,细胞中没有中心粒,A错误;

B、在前期,染色质螺旋变粗变短形成染色体,核仁逐渐解体,核膜逐渐消失,B正确;

C、在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细胞板出现在末期,C错误;

D、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存在,D错误。

故选:B。

细胞周期分为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1)分裂间期:

①概念: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前。

②主要变化:DNA复制、蛋白质合成。

(2)分裂期的主要变化:

1)前期:①出现染色体:染色质螺旋变粗变短的结果;②核仁逐渐解体,核膜逐渐消失;③纺锤体形成。

2)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数目清晰,便于观察。

3)后期:着丝粒分裂,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纺锤丝牵引分别移向两极。

4)末期:(1)纺锤体解体消失(2)核膜、核仁重新形成(3)染色体解旋成染色质形态;④细胞质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植物形成细胞壁,动物直接从中部凹陷)。

本题考查细胞的有丝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异同,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7.【答案】B

【解析】解:A、衰老的细胞不能在体内分散和转移,癌变的细胞可以在体内分散和转移,A错误;

B、根据端粒学说可知,端粒DNA序列受损可能会导致细胞衰老,B正确;

C、“老年斑”的出现主要是细胞内褐色素积累的结果,C错误;

D、衰老的生物体内并不是所有的细胞都处于衰老状态,如老年人体内造血干细胞为幼嫩的细胞,D错误。

故选:B。

1、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2、对于单细胞生物而言,细胞衰老就是个体衰老;对于多细胞生物而言,细胞衰老和个体衰老不是一回事,个体衰老是细胞普遍衰老的结果。

本题考查细胞衰老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了解细胞衰老的原因,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8.【答案】C

【解析】解:A、揉捻能破坏细胞结构使细胞内多酚氧化酶释放后与茶多酚充分接触,利于多酚氧化酶催化茶多酚生成适量茶黄素,A正确;

B、酶的活性受温度条件影响,因此发酵时保持适宜的温度以维持多酚氧化酶的活性,B正确;

C、pH值影响酶的活性,发酵时有机酸含量增加导致pH下降,进而影响多酚氧化酶活性,C错误;

D、高温处理目的是使多酚氧化酶失活,防止过度氧化影响茶品质,D正确。

故选:C。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远远高于无机催化剂)、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进行)、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在最适条件下酶的催化活性是最高的,低温可以抑制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可以逐渐恢复,高温、过酸、过碱可以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永久性的失活)。

本题主要考查发酵工程的应用和酶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酶的特性及作用机理,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

9.【答案】A

【解析】解:A、设计测交实验并对结果进行预测属于演绎推理阶段,A正确;

B、进行测交实验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属于实验验证阶段,B错误;

CD、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属于提出假说阶段,CD错误。

故选:A。

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①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

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⑤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

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孟德尔遗传实验的具体过程,掌握假说演绎法的具体步骤及各步骤中需要注意的细节,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0.【答案】B

【解析】解:A、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于亲本性状的现象。因此紫茎番茄和绿茎番茄杂交产生紫茎番茄的现象不是性状分离,A错误;

B、番茄花是两性花,欲判断一株紫茎番茄是否为纯合子,可通过自交来进行鉴定,若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则为纯合子,否则为杂合子,B正确;

C、番茄花是两性花,自然状态下可自交,也可通过熊蜂为其传粉,所以在自然状态下番茄不一定都是纯种,C错误;

D、一般情况下,雄配子数量多于雌配子,D错误。

故选:B。

1、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于亲本性状的现象。

2、鉴别方法:

(1)鉴别一只动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

(2)鉴别一棵植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和自交法,其中自交法最简便;

(3)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性和隐性,可用杂交法和自交法(只能用于植物);

(4)提高优良品种的纯度,常用自交法;

(5)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采用测交法。

本题考查遗传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性状分离等名词的含义;识记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掌握自交法、测交法等方法的应用,能结合题干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

11.【答案】A

【解析】解:A、全抗植株(A1A1、A1A2、A1a)与抗性植株(A2A2、A2a)杂交,其中①A1A1与两种不同基因型的抗性植株后代全部是全抗植株;②A1A2与A2A2杂交,后代全抗:抗性=1:1;③A1A2与A2a杂交,后代全抗:抗性=1:1;④A1a与A2A2杂交,后代全抗:抗性=1:1;⑤A1a与A2a杂交,后代全抗:抗性:易感=2:1:1,A错误;

B、抗性植株(A2A2、A2a)与易感植株(aa)杂交,其中A2a与aa杂交,子代抗性:易感=1:1,B正确;

C、全抗植株(A1A1、A1A2、A1a)与易感植株(aa)杂交,其中A1A2与aa杂交,子代全抗:抗性=1:1,C正确;

D、全抗植株(A1A1、A1A2、A1a)与抗性植株(A2A2、A2a)杂交,其中A1a与A2a杂交,子代全抗:抗性:易感=2:1:1,D正确。

故选:A。

分析题意:水稻中与该病害抗性有关的基因有A1、A2、a,A1对A2为显性,A1对a为显性、A2对a为显性。其中,A1控制全抗性状,A2控制抗性性状,a控制易感性状,则全抗植株基因型为A1A1、A1A2、A1a;抗性植株基因型为A2A2、A2a;易感植株基因型为aa。

本题主要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能够结合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应用。

12.【答案】D

【解析】解:A、由题意分析可知,A基因纯合致死,B基因纯合致死,A正确;

B、由分析可知,实验①中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子代中宽叶矮茎的基因型也为Aabb,B正确;

C、若发现该种植物中的某个植株表现为宽叶高茎,由于存在显性基因纯合致死现象,因此其基因型一定是AaBb,C正确;

D、宽叶高茎植株(AaBb)进行自交,由于存在显性基因纯合致死现象,子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4:2:2:1,因此子代植株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9,D错误。

故选:D。

1、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

2、题意分析:某种植物的宽叶/窄叶由等位基因A/a控制,A基因控制宽叶性状;高茎/矮茎由等位基因B/b控制,B基因控制高茎性状,这2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由实验①:宽叶矮茎植株自交,子代中宽叶矮茎:窄叶矮茎=2:1,说明亲代宽叶矮茎植株基因型一定是Aa不变,且子代AA致死;由实验②:窄叶高茎植株自交,子代中窄叶高茎:窄叶矮茎=2:1,说明亲代窄叶高茎植株基因型一定是aaBb,且子代BB致死。

本题主要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要求考生识记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熟练运用逐对分析法计算概率;识记基因位置的判断方法,能根据题中信息推出相关基因型,再结合所学知识正确答题。13.【答案】A

【解析】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因此一个四分体就是一对同源染色体,由此可判断一个四分体含2条染色体(2个着丝粒),4条姐妹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图中共含有12个四分体,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A、图中共含有12个四分体、24条染色体,A错误;

B、图中含有四分体,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B正确;

C、四分体是由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的,C正确;

D、图中共含有12个四分体、48条姐妹染色单体,D正确。

故选:A。

14.【答案】B

【解析】解:A、a表示核DNA,b表示染色体,甲中DNA:染色体=2:2,为精原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且DNA未复制;乙中DNA:染色体=2:1,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甲→乙过程中,能进行DNA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因此,能进行染色体复制,也能合成mRNA,A错误;

B、乙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B正确;

C、丙中DNA:染色体=2:1,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只含有一条性染色体,C错误;

D、丙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丁中DNA:染色体=1:1,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会加倍,因此,丙→丁过程中,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先加倍后减半,D错误。

故选:B。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表示核DNA,b表示染色体。甲中DNA:染色体=2:2,为精原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且DNA未复制;乙中DNA:染色体=2:1,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丙中DNA:染色体=2:1,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丁中DNA:染色体=1:1,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

本题结合柱形图,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5.【答案】A

【解析】解:A、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特点之一是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都患病,因此若父亲患病,其女儿一定患病,A正确;

B、若患病母亲是杂合子,则其儿子不一定患病,B错误;

C、若父母都患病,其女儿一定患病,但儿子不一定患病,如母亲是杂合子时,儿子有50%的概率不患病,C错误;

D、该病的特点之一是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部分女性病症较轻,具有世代相传的特点,D错误。

故选:A。

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由位于X染色体的显性致病基因决定的一种遗传病,其特点是:

(1)女患者多于男患者;

(2)世代相传;

(3)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都患病,女性正常个体的父亲和儿子都正常。

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伴性遗传的类型及特点,尤其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特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6.【答案】C

【解析】解:A、芦花雄鸡(ZBZB或ZBZb)和非芦花雌鸡(ZbW)杂交,后代基因型为ZBZb、ZBW或ZBZb、ZbZb、ZBW、ZbW,即后代全为芦花鸡或雌雄都有芦花鸡与非芦花鸡,不能从毛色判断性别,A错误;

B、芦花雌鸡(ZBW)和芦花雄鸡(ZBZ_)杂交,后代基因型为ZBZB、ZBZ_、ZBW、Z_W,即后代雌雄都有芦花鸡,不能从毛色判断性别,B错误;

C、非芦花雄鸡(ZbZb)和芦花雌鸡(ZBW)杂交,后代基因型为ZBZb、ZbW,即雄鸡全为芦花鸡,雌鸡全为非芦花,C正确;

D、非芦花雄鸡(ZbZb)和非芦花雌鸡(ZbW)杂交,后代基因型为ZbZb、ZbW,即后代全为非芦花鸡,不能从毛色判断性别,D错误。

故选:C。

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即母鸡为ZW,公鸡为ZZ。鸡的芦花羽毛由位于Z染色体上的基因B控制,非芦花羽毛由Z染色体上的基因b控制,则母鸡基因型为:ZBW(芦花)、ZbW(非芦花);公鸡基因型为:ZBZB(芦花)、ZBZb(芦花)、ZbZb(非芦花)。

本题考查了ZW型性别决定类型,考生明确鸡的性别决定是ZW型,要使后代雌雄的表现型不同,则亲本的表现型不同,且为纯合子,由此突破解题。

17.【答案】D

【解析】解:A、体内转化实验中,R型菌转化成的S型菌能稳定遗传,A错误;

B、体内转化实验中,S型菌控制合成荚膜物质的DNA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B错误;

C、由于转化因子是DNA,蛋白酶不能分解DNA,因此体外转化实验中加入蛋白酶的实验组中会有少量的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即培养基会同时出现S型细菌和R型细菌,C错误;

D、由于转化因子是DNA,DNA酶能将DNA水解,因此体外转化实验中经DNA酶处理的S型菌提取物失去转化活性,D正确。

故选:D。

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本题考查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及结论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18.【答案】A

【解析】解:A、DNA复制的特点是半保留复制,A正确;

B、将DNA双链均只含有14N的大肠杆菌,放在含有¹⁵N的培养基上繁殖3代,共含有23个DNA分子,含14N/14N-DNA有2个,含14N/15N-DNA有6个,因此,含有¹⁴N的大肠杆菌占全部大肠杆菌的14,B错误;

C、子代大肠杆菌的DNA分子有14N/14N-DNA和14N/15N-DNA两种类型,不含14N/14N-DNA,C错误;

D、复制时,子链延伸时游离的脱氧核苷酸添加到3′端,D错误。

故选:A。

DNA复制在解旋酶的作用下,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以解开的每一条母链为模板,在DNA聚合酶等酶的作用下,利用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延伸子链,母链和相应子链盘绕成双螺旋结构。

本题考查DNA分子复制的相关知识,首先要求考生掌握DNA分子复制方式,能够根据题干信息推断每一代DNA分子中含15N的DNA分子数目和含14N的DNA分子数目,再进行相关的计算。19.【答案】D

【解析】解:A、一条染色体含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A正确;

B、一条染色体上有1个(染色体复制之前和着丝粒分裂之后)或者2个(染色体复制之后和着丝粒分裂之前)DNA分子,B正确;

C、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因此T2噬菌体的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C正确;

D、果蝇的基因主要在染色体上,此外在线粒体中也有少量的基因,D错误。

故选:D。

1、基因的概念:基因通常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2、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在染色体上,并且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

本题考查基因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的概念,掌握基因与DNA、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20.【答案】A

【解析】解:A、互补配对的碱基之间通过氢键连接,图示过程中,tRNA上的反密码子与mRNA上的密码子互补配对时有氢键的形成,tRNA离开核糖体时有氢键的断裂,A错误;

B、由图示可知,tRNA的移动方向是由左向右,则结构②核糖体移动并读取密码子的方向为从右向左,B正确;

C、已知密码子的方向为5'→3',由图示可知,携带①的tRNA上的反密码子为UAA,与其互补配对的mRNA上的密码子为AUU,因此氨基酸①为异亮氨酸,C正确;

D、该过程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翻译过程,故该过程可能合成的是RNA聚合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D正确。

故选:A。

分析图示可知,图示表示遗传信息表达中的翻译过程,①表示氨基酸,②表示核糖体,图中携带氨基酸的tRNA从左侧移向核糖体,空载tRNA从右侧离开核糖体。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场所、条件及产物,能准确判断图示过程的名称,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1.【答案】B

【解析】解:A、同一个人的骨骼肌细胞和胰腺腺泡细胞是由同一个受精卵有丝分裂形成的,两者的核DNA相同,A错误;

B、骨骼肌细胞和胰腺腺泡细胞选择性表达的基因不同,因此两者所含mRNA的种类不完全相同,B正确;

C、骨骼肌细胞和胰腺腺泡细胞中核糖体的结构相同,即rRNA相同,C错误;

D、骨骼肌细胞和胰腺腺泡细胞中tRNA相同,D错误。

故选:B。

关于“细胞分化”,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2)细胞分化的特点:普遍性、稳定性、不可逆性。

(3)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4)细胞分化的结果:使细胞的种类增多,功能趋于专门化。

本题考查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的相关知识,首先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分裂的特点和细胞分化的改变,明确神经细胞和肌细胞是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的;其次还要求考生掌握细胞分化的实质,明确不同细胞的DNA相同,但mRNA和蛋白质不同。

22.【答案】A

【解析】解:A、人的身高由多对基因控制,还受环境的影响,若两人关于身高的基因型相同,则他们身高不一定相同,A错误;

B、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某种植物的绿色幼苗在黑暗中变成黄色,这种变化是由环境造成的,B正确;

C、O型血(基因型为ii)的夫妇子代都是O型血,说明该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C正确;

D、同一株水毛茛不同部位细胞的基因型相同,暴露在空气中的叶和浸在水中的叶形态不同,可能与叶片所处的环境有关,D正确。

故选:A。

1、基因对性状的控制:①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②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2、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型和环境共同决定的。

本题考查了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难度适中。

23.【答案】D

【解析】解:A、表观遗传不会改变基因中碱基的排列顺序,DNA的甲基化属于表观遗传的一种,因此DNA的甲基化不会改变基因中碱基的排列顺序,A正确;

B、DNA的甲基化属于表观遗传的一种,该基因无法转录而导致不能表达,因此被甲基化的基因可能无法与RNA聚合酶结合而不能转录,B正确;

C、表观遗传是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故导致的性状改变可以遗传给下一代,属于可以遗传的变异,C正确;

D、表观遗传现象普遍存在于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衰老的整个生命活动过程中,D错误。

故选:D。

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叫作表观遗传。表观遗传现象普遍存在于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衰老的整个生命活动过程中。

本题考查表观遗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4.【答案】C

【解析】解:A、成纤维细胞癌变后,变成癌细胞,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A正确;

B、细胞的癌变是多个基因突变的共同结果,烟中含有化学致癌因子,故吸烟会提高基因突变的频率,B正确;

C、正常细胞中也含有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细胞癌变的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而不是抑癌基因变成原癌基因,C错误;

D、癌细胞之间的黏着性显著降低与细胞膜上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有关,细胞容易分散和转移,D正确。

故选:C。

癌细胞的特征:

(1)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

(2)细胞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3)细胞表面发生改变,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降低,导致细胞彼此间的黏着性减小,易于扩散转移;

(4)失去接触抑制。

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癌细胞的特征,只要考生识记癌细胞的特征即可正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学会构建知识网络结构.

25.【答案】D

【解析】解:A、由图可知,基因b所在的片段发生了互换,因此等位基因B和b的分离发生在初级精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中,A正确;

B、若不发生互换,该细胞将产生AbD和aBd两种精子,但由于基因b所在的片段发生过互换,因此该细胞能产生AbD、ABD、abd、aBd四种精子,B正确;

C、基因B(b)与D(d)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它们之间发生重组是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的结果,C正确;

D、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后代具有多样性的主要原因是基因重组,因此同胞兄妹间的遗传差异与父母基因重组(该种变化即互换也是基因重组)有关,D错误。

故选:D。

图示表示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互换,这会导致基因重组。

本题结合模式图,考查基因重组及其意义,要求考生识记基因重组的概念、类型及意义,能正确分析题图,能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进行区分,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26.【答案】C

【解析】解:A、遗传病不都是先天性疾病,先天性疾病也不一定是遗传病,A错误;

B、单基因遗传病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B错误;

C、通过遗传咨询、产前诊断等措施可有效预防遗传病的产生,C正确;

D、调查遗传病的发病率应在患者家系中进行调查,D错误。

故选:C。

1、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1)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并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

(2)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异常引起的,如青少年型糖尿病;

(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

2、多基因遗传病:

(1)概念:由两对以上等位基因控制的人类疾病。

(2)特点:①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②在群体中发率较高;③常表现为家族聚集。

(3)实例:腭裂、无脑儿、青少年型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等。

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人类遗传病的类型、特点及实例等基础知识,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7.【答案】B

【解析】解:A、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都以ATP作为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病毒虽无细胞结构,但其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需要以宿主细胞中的ATP作为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故该选项可以作为支持这一论点的证据,A不符合题意;

B、细胞色素C是真核细胞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蛋白质,真核细胞中普遍存在细胞色素C的事实,但未说明原核生物细胞是否含有,故该选项不可以作为支持这一论点的证据,B符合题意;

C、人、猫和蝙蝠等哺乳动物的上(前)肢骨骼种类和排列顺序一致,有力地支持了达尔文的共同由来学说,故该选项能作为支持这一论点的证据,C不符合题意;

D、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细胞都具有相似的基本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故该选项可以作为支持这一论点的证据,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有共同的祖先的证据中,有细胞水平的证据和分子水平的证据。①细胞水平的证据:细胞有许多共同特征,如有能进行代谢、生长和增殖的细胞;细胞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②分子水平的证据:不同生物的D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既有共同点,又存在差异性。

本题主要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差异,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能够结合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应用。

28.【答案】C

【解析】解:A、由题干信息分析可知,金鱼系野生鲫鱼经长期人工选育而成,且在自然状态下,金鱼能与野生鲫鱼杂交产生可育后代,这说明金鱼与野生鲫鱼属于同一物种,A正确;

B、人工选择是根据人类的喜好对鲫鱼的性状进行保留,保留人类喜好的变异,淘汰人类不喜好的变异,能对金鱼的变异类型起选择作用,人类的喜好影响了金鱼的进化方向,B正确;

C、生物进化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染色体变异会导致细胞内的基因增加或减少,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导致生物进化,C错误;

D、金鱼比野生鲫鱼变异类型多与人类采用的杂交育种等措施有关,D正确。

故选:C。

1、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称为一个物种。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单位是种群,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引起生物进化的因素包括突变、自然选择、迁入和迁出、非随机交配、遗传漂变等;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统称为突变;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本题考查物种和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物种的概念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9.【答案】B

【解析】解:A、适应有两方面含义,一方面是指生物的形态结构,适应其功能;另一方面是指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适应其生活的环境,A错误;

B、突变和基因重组都具有不定向性,随机性,B正确;

C、生物之间的协同进化可以通过捕食、竞争、寄生、互利共生等多种种间关系实现,C错误;

D、在进化上高等的生物与其适应能力不是正相关,D错误。

故选:B。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本题考查了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掌握进化的实质和协同进化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

30.【答案】D

【解析】解:A、基因库是一个群体中所有个体的全部基因的总和,因此,该种群中全部B和b的总和不能构成该种群的基因库,A错误;

B、若该对等位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则雄性群体中XBY的基因型频率=B的基因频率=40%,该种群(雌雄数量相等)中XBY的基因型频率为40%÷2=20%,B错误;

C、若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该种群中B的基因频率为40%,则BB=40%×40%=16%,故雌性BB概率为12×16%=8%,C错误;

D、精原细胞可以进行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若某个体的精原细胞进行有丝分裂产生体细胞,在分裂过程中B基因突变为b基因,b基因不一定遗传给后代,D正确。

故选:D。

1、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标志。

3、遗传平衡定律:在数量足够多的随机交配的群体中,没有基因突变、没有迁入和迁出,没有自然选择的前提下,种群基因频率逐代不变,基因型频率也将保持平衡:p2表示AA的基因型的频率,2pq表示Aa基因型的频率,q2表示aa基因型的频率。其中p是A基因的频率;q是a基因的频率,基因型频率之和应等于1,即p2+2pq+q2=1。

本题主要考查了基因频率,理解基因频率的概念及基因频率在进化中的意义是解答本题关键。31.【答案】CO2

主动运输

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且消耗ATP

乳酸

协助扩散

较低

【解析】解:(1)据题意可知,人体成熟红细胞能够运输O2和CO2,血液流经神经组织时,使得神经细胞消耗O2,释放CO2,气体A和B分别是CO2和O2。

(2)③过程中Na⁺的跨膜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且消耗ATP,为主动运输。

(3)红细胞内葡萄糖浓度低于胞外,这与进入细胞内的葡萄糖不断被氧化分解供能有关,在红细胞内没有线粒体,葡萄糖被氧化分解的产物是乳酸,据此推测,人体内大部分细胞吸收葡萄糖时,其跨膜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

(4)胎儿血红蛋白与母亲血红蛋白的结构不同,其对氧气的亲和力较大,这种特点可能与胎盘中氧气浓度较低有关。

故答案为:

(1)CO2

(2)主动运输

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且消耗ATP

(3)乳酸

协助扩散

(4)较低

分析题图:图示为人体成熟红细胞部分结构和功能,其中①表示气体A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红细胞,②表示气体B通过自由扩散运出红细胞,③表示钾离子和钠离子通过钠钾泵主动运输进出红细胞,④表示葡萄糖通过协助扩散进入红细胞,⑤表示水通过通道蛋白协助扩散进入红细胞。

本题考查红细胞结构和功能,重点考查跨膜运输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跨膜运输的种类和特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32.【答案】

C3不是由3个CO2聚合而成的,而是由CO2与体内某种化合物结合而成的

C5

突然中断CO2的供应

不同化合物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

【解析】解:(1)给小球藻提供14CO2,然后在不同的光照时间提取小球藻代谢产物,将光照时间逐渐缩短至几分之一秒,90%的放射性出现在一种三碳化合物(C3)中;在5s的光照后,同时检测到了含有放射性的五碳化合物(C5)和六碳糖(C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