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一年级数学说课稿_第1页
关于一年级数学说课稿_第2页
关于一年级数学说课稿_第3页
关于一年级数学说课稿_第4页
关于一年级数学说课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关于一年级数学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教材根据由易到难的挨次,分别安排了两局部内容,单一标准的分类和不同标准的分类。教材第38页就是单一标准的分类教学内容,教材在设计单一标准的分类活动中,主要是让学生体会分类的意义,找出分类的标准,把握分类的根本方法,没有提出过高要求;教材第39页就是不同标准的分类教学内容,在已经把握分类的根本方法后,重点是让学生学会选择不同分类标准的方法,培育学生思维的.开阔兴和敏捷性,同时,各种力量得到提高,让他们感到身边到处有数学。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能够依据事物的非本质的、外表的特征(如颜色、外形等)对事物进展分类,但还未能进展到依据事物的功用(个别的功能和用途,如可以吃)进展分类。因此,在进展教学时,单一标准主要是让学生体会分类的意义,找出分类的标准,把握分类的根本方法;不同标准的分类在学生已经学会了分类的根本方法后,让学生学会选择不同分类标准的方法,培育学生思维的开阔性和敏捷性。

三、教学目标

1.能根据某一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展分类。

2.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展不同的分类。

3.在分类活动中,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全都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四、教学重点:

学会对物体进展分类的方法,体验单一标准下的全都性。

五、教学难点:

体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关于一年级数学说课稿2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第3637页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第三单元加减法(一)第八课时,所呈现的内容是学生学习8和9的加减法后的一节练习课,本节课是利用得意的企鹅这一学生熟识的好玩情境,引导学生发觉、提出有关加减法的数学问题,培育学生的问题意识,并进一步稳固8和9的加减法。由于图中第一次呈现大括号的形式,所以教学中需要教师作适当地讲解,对图中每个符号的消失,都应让他们清清晰楚,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题意。

(三)教学目标

1、让学生熟悉、理解图中的大括号、问号所表示的意义,进一步加深对加减法意

义的.理解。

2、稳固8和9的加减法,能够正确快速地计算;能运用所学的学问解决简洁的实

际问题。

3、引导学生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在详细的情境和活动中体会加减法的含义,理解大括号、问号表示的意义。

教学难点:看图正确理解数量关系,精确娴熟地解决简洁的数学问题。

(五)教具学具预备

课件、学具图片、小棒等。

二、说学生

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小,刚入学不久,好动、奇怪、好玩,大局部学生对猜谜语、帮忙小动物解决问题有极大的兴趣。经过两个月的常规培育,学生的听课习惯正在逐步的得到标准,有了初步的数感和问题意识,但发觉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力量、语言表达力量还很欠缺,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强训练。

三、说教法和学法

1、情境教学法。

生动、熟识的生活情境可以使数学由抽象变详细,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因此,我们要积极创设学生熟识的生活情景,使学生从生活情境中去感受数学、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由于本课第一次消失大括号和问号,学生理解其意义有肯定困难,因此在本节课我充分利用学生宠爱的小动物企鹅在冰山上玩耍的情境,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一方面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体验到用数学解决身边实际问题的胜利喜悦,找到了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另一方面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学生的思维。

关于一年级数学说课稿3

11减几是小数学第一册第四单元中的一节,内容包括预备题、例1到例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11减几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学习有关11减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

2、在观看中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在操作、沟通中培育学生自主探究的力量,得出多样化的算法。

3、培育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

4、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这一过程,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体验到胜利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

教学重点:

在观看中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在操作、沟通中培育学生自主探究的力量,得出多样化的算法。

教学难点:

积极思索,主动探究分析问题的思路,把握11减几的计算方法。

关于教法:

本节课属于计算教学,在教法上力求表达以下几点:

1、创设生动详细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学习数学学问。

充分运用教材供应的教学资源,引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激活学生原有学问和阅历,以此为根底绽开想象和思索,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

2、鼓舞学生独立思索、自主探究和合作沟通。

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沟通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详细的操作活动中进展独立思索,并与同伴沟通,亲身经受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学习胜利的乐趣。

3、敬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意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索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计算方法必定是多样的,教学中应敬重学生的想法,鼓舞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提倡算法多样化,使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这里要说明的一点是:多种方法中确定有比拟简便的方法,但是并不是每个同学都能很快承受快捷便利的方法,因此教师只能够引导学生进展比拟,同时给他们留出消化汲取的空间,千万不要强加给学生,应让他们在逐步的体验中自然而然的承受,从而选取更优的方法。

关于学法:

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必需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上力求表达:

1、在详细情景中经受发觉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究的胜利、学习的.欢乐。

2、在动手操作、独立思索、进展共性化学习的根底上,开展小组合作沟通活动,通过比拟,完善自己的想法,构建学习方法。

3、通过敏捷、好玩的练习,稳固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技能。

4、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数学的应用,促进学生的进展。

教学过程:

在引入新课的时候应用学生以往学过的学问设置问题,让学生知道用17-5的方法计算11-5是不行的,从而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

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让同学们在小组内争论算法,再沟通得出计算方法,让学生说说自己最喜爱的方法,为学生供应了一次比照沟通的时机,使学生在沟通中不断比拟、分析,从而优化自己的计算方法,使学生不仅学会了计算方法,更重要的是培育了学生搜集、猎取有价值信息的力量,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练习过程中应用添圆列算式以及摘苹果嬉戏,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忱,调动学生参加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到达稳固新知的作用。

最终对学生在学问把握、技能提高等方面作全面的总结。

我采纳的复习题是和新课亲密相关的,几加几等于11、11减1再减几、用10减几再加1,这些都是新课要用到内容。在引入新课的时候我采纳问题引入法,从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入手,让学生知道用以前的方法,也就是从散的里面减不够,设置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关于一年级数学说课稿4

一、在生动详细的情境中体验数学

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进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阅历和已有的学问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乐学、爱学。

本课按运动会的开幕→竞赛→发奖→回家四个环节,用主持人“机智狗”串成活动情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引出“看开幕表演发觉图形”、“看竞赛提问题和解决问题”、“竞赛完毕制作奖杯”、“运发动回家估算乘车问题”等四大环节,让学生自始自终置身于运动会情境中,积极而又自然的参加每个环节的学习,真正的感受生活,体验数学。

二、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会团队合作与竞争

合作沟通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合作学习既能为学生供应参加沟通的学习空间与平台,又能培育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与竞争意识。本课的教学,我安排了两次合作学习,第一次是“生生互评”,让学生在解决了运动场上的数学问题的根底上合作沟通,并相互评价;其次次是“利用图形制作奖杯”,依据各种图形,团队先设计构思出奖杯,然后分工贴奖杯。在这些活动过程中,学生参加面大,考虑问题策略多样化,合作学习促进了学生更加生动活泼的参加学习。

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表达生活“数学化”

数学来源于现实,扎根于现实。本课教学的四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渗透着生活问题数学化。如运动会是学生亲身经受过的,用它来作为学问的切入点,学生就会感到数学学问就在他们身边;如“乘车问题”,生活中常常遇到,学生运用数学学问解决这一问题,他不仅会觉得好玩,而且会有胜利感。这些都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学问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并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觉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四、充分敬重学生,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

在引导学生观看小动物的竞赛时,通过情境的再次创设学生争先恐后提出一系列的数学问题,解决问题时充分敬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自主选择独立解决,在汇报沟通时采纳师生共同参加的评价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胜利的喜悦,增加了学习的自信念,又充分挖掘了每个学生的潜能。

本节课借助了多媒体的声、色、光、动画等视听媒体优势创设富有吸引力的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加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沟通中,培育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同时也培育了学生的观看力、想象力和制造力以及观赏美的力量。

关于一年级数学说课稿5

一、说教材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加与减(二)》中《有几瓶牛奶》一课。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在“有几瓶牛奶”的情境中教授9加几的进位加法。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进位加法,前面的相关内容有本册教材第三单元《加与减(一)》中的10以内数的加减法及其应用。而本课又同时是为本单元的20以内数进退为加减法及其应用、及一年级下册的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及其应用做铺垫。

二、说教学目标

1、会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2、通过组织摆小棒、数小棒、说一说的教学活动,教会学生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3、通过创设“有几瓶牛奶”的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图中搜集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

三、说教法说学法

1、教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策略。

2、学法:自主探究、小组沟通合作。

四、说教具预备

1、教具:多媒体课件、小棒模型、计数器模型

2、学具:小棒

五、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难点:会运用“凑十法”计算进位加法。

六、说教学设计

1、进入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在开课时以谈话导入新课“小朋友们知道早上喝什么最有益安康吗?”这样导入可以使学生能够想到牛奶,进而再进一步创设情境,教师接着说:“教师也很喜爱喝牛奶,而且教师家里有好多牛奶,你看!”并出示情境图。导入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要用教师的生活情境充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出示情境图后,给学生几秒钟的时间观看情境图,然后提出问题“你能从图中得到哪些数学信息?”学生由于有第三单元学习加减法的根底,已经根本能够从图中搜集到有用的数学信息,学生可以从图中得到数学信息“左边有9瓶牛奶,右边有5瓶牛奶。”在这里,习惯培育点表达的是搜集信息习惯的培育。接着教师让学生质疑,“你能提出一个加法问题吗?”表达质疑问难习惯的培育。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又有前面学习的根底,能够提出“一共有几瓶牛奶?”这样的加法问题。这时教师提醒课题并板书课题:有几瓶牛奶。并用多媒体呈现问题。

2、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为了能让学生顺当解决问题同时帮忙后进学生复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此设计了简洁的复习环节,引导学生从问题入手,提出“求‘一共’就是求什么?”,学生答复“求‘一共’就是求总数。”,进而教师提出“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的要求,学生在10以内加减法及其解决问题的学习的根底上列数学算式“9+5=”。为了让学生体会加法交换律,教师追问“还可以怎样解决?”,学生列式“5+9=”。在这里,教师盼望学生能够只列数学算式,然后引导学生进展算法探究,但是依据本班学生的特点,由于大局部学生已经能够直接口算得数,因此学生可能会直接说出9+5=14,这时教师就可以质疑:“你是怎样算的?”但是并不需要学生在这时给出答案,而是组织活动并提出要求“请你用你喜爱的方法进展计算,可以动手摆小棒,可以用多种方法,也可以同桌相互帮忙合作,并试着讲一讲你是怎样计算的,等会我们说说看谁的方法最多、最好。”教师提出这样要求的目的是引导学生用手中的学具进展算法多样化的自主探究及合作式的学习。在这里让学生摆小棒是为了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算式转化成实物,在学生的脑中建立表象的加法概念,帮忙学生理解加法算式的意义。同时,为后面的.“凑十法”的教学做好铺垫。接着学生就用手中的小棒进展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活动,教师在这个时候巡察班级,参加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中,这样一方面可以了解到学生对多种算法的探究到达了什么程度,另一方面也可以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帮忙他们去解决问题。

在汇报沟通中,让学生到黑板用小棒模型进展演示,边讲边摆小棒,“我先摆9根小棒,再摆5根小棒……”。这样可以让其他学生清晰地看到计算的过程,并引起学生的有意留意,让学生全神贯注的进展学习,培育学生的倾听习惯。在汇报中,学生一般都能够首先想到用“一个一个数”的方法进展计算,接着可能会有学生仿照这种方法“两个两个”的数等等。这样的汇报只要一个,两个就可以了,不用演示,教师鼓舞学生积极思索和踊跃发言但要准时的止住学生类似的想法,以免铺张时间。教师可以说:“这些同学说的其实是一种方法,就是数小棒的方法,谁还有其他的方法?”班级中会有少数学生想到用“凑十法”计算,学生汇报时同样到黑板演示,“先摆9根小棒,再摆5根小棒,我从5根小棒中拿出1根小棒,1加9等于10,再加上4根小棒就是14根小棒,所以9+5=14。”学生汇报后,教师要进展质疑“你为什么要从5根小棒中拿出1根小棒给9?”学生会答复,“由于9根小棒加上1根小棒就是10根小棒。”这时学生可能用语言解释不明白自己的想法,教师可以帮忙,告知学生凑成10之后,剩下几根小棒再和10相加就是十几,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用“凑十法”,并理解“凑十法”的简便之处。然后讲解“这种先将一个加数凑成十再进展计算的计算方法叫做‘凑十法’。”同时板书。然后教师用课件边演示边讲解“凑十法”,标准讲题语言,“我想将9凑成十,把5分成1和4,9加1等于10,10加4等于14,所以9+5=14。”然后组织学生边摆小棒边讲题,实行的形式有自主练习和指名汇报,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摆小棒和说一说的过程理解“凑十法”。

在学生根本能够理解“凑十法”的根底上,教师提出问题,“这个算式用“凑十法”还能怎样计算?”学生在这里立刻会想到还可以将5凑成十,教师组织学生进展摆小棒和说一说的活动,实行的形式是自主练习、同桌沟通和全班指名汇报。目的是帮忙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让学生能够用“凑十法”正确的进展计算,同时检验学生对于“凑十法”的理解应用程度。

为了帮忙学生能够运用“凑十法”解决9加几的进位加法,在这里设计了两个小练习:

9+3=;7+9=。

要求:用“凑十法”计算。

形式:自主探究,全班汇报、沟通。

回到解决问题中,针对算式9+5=,教师提问“还有其他算法吗?”学生假如有其他方法就汇报,只要合理,就赐予鼓舞。然后教师介绍第三种方法:拨计数器。教师用计数器模型演示,先在个位上拨9个珠子,再在计数器上拨5个珠子,满十进一,向十位进一。个位上剩下4个珠子,所以9+5=14。此处的教学目的在于利用计数器帮忙学生理解十进制,为一年级下册学习100以内的进位加法打下根底。这局部只需要学生理解,不需要把握。

3、稳固练习,解决问题

练习第一题是“圈一圈,算一算”。设计此题目的在于稳固“凑十法”。为了帮忙学生理解题意,教师可以先演示第一小题,然后在让学生自己完成。然后全班沟通反应,说算法。

练习其次题是解决问题“一共有几条鱼”。此题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解决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实际问题。教学时让学生自己先审题,说清晰图的意思,求什么,培育学生的审题习惯。然后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并讲解算法。鼓舞算法多样化。

4、总结提升。

总结本课的学问点,教师展现本课学生解决的数学算式,“你发觉了什么,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学生能够从算式中找到一样点“这些算式都是9加几的算式。”此时教师板书副标题,《9加几的进位加法》。之后教师提问“这堂课你学到了什么?”学生可以总结计算方法。

最终,“你有什么收获或圆满?”帮忙学生找到自身的优点和缺乏,对学生进展情感教育。

关于一年级数学说课稿6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

本课时的教学核心内容是学会10的加减法,在分苹果的活动中,使学生体会10的加减法及各局部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学问目标:

1.学会10的加减法.

2.通过嬉戏学会凑10法.

(三)力量目标:

培育学生有条理地思索问题

(四).教学重点:

10的加减法

(五).教学难点:

体会10的加减法及各局部之间的关系.

二.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展现课件1)

二.新授

1.导入.(出示情景图,展现课件2)

今日教师请你们帮个忙,把这堆苹果分成两堆,每堆有几个你有几种分法(让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学习,每个人用10根小棒试着分一分)

2.建立模型,体会10的加减法.

(1)全班沟通,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9个一堆,1个一堆,可以列式:9+1=10,1+9=10

8个一堆,2个一堆,可以列式:8+2=10,2+8=10

7个一堆,3个一堆,可以列式:7+3=10,3+7=10

...

最终总结出几加几得10的`全部算式,让学生自己吧算式整理排列好,并问:哪种排列方法好并说出理由.

1+9=102+8=103+7=10

4+6=105+5=106+4=10

7+3=108+2=109+1=10

让学生看算式,找一找从中发觉了什么规律(鼓舞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1)使学生初步感知:在总量10不变的前提下,一局部量依次增加,另一局部量就依次削减

(2)出示表格,问这个表格怎么填(只要表格中上下两个数相加等于10就行)

通过填空体会10减几得几的减法.

10减1得9,10减2得几10减3得几......

让学生独立填一填,从而总结出10减几得几的规律.

10-9=110-2=810-3=7

10-4=610-5=510-6=4

10-7=310-8=210-9=1

(3)数学嬉戏——数字划拳嬉戏(同位同学相互做,比方说:一个同学出2根手指,让对方同学出8组成10)

三.稳固练习

完成练一练第1,2,3,4题.(展现课件4)

练一练

哪两盘合起来是10个

连一连.

练一练

10-3=

5+4=

10-5=

2+8=

8-2=

10-7=

10-4=

10-6=

3+7=

4+6=

9-3=

0+10=

四.说教法

1.多媒体帮助教学法

多媒体帮助教学集图象.声音.文字于一体,使教学内容更生动更形象地吸引学生的留意力,使学生在轻松开心的气氛中承受新的学问.我在教学中就利用了多媒体帮助教学,情景图的展现,作业的设计就充分利用了这点.

2.情景展现与实物演示法

创设生动形象的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在生动活泼的情景中学习新的学问,另外通过数小棒这些真实的实物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既加深了他们的记忆,也在嬉戏中学习了新的学问.

五.说学法

1.自主学习

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同时,要培育他们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让他们独立思索,单独发觉规律,不能由教师全权代替.

2.合作互动学习

合作互动学习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习,特殊是在低年级的教学中,合作互动可以使课堂气氛活泼,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易于合作.

关于一年级数学说课稿7

一、集体备课的思路

统计学问在一年级主要是让学生感受统计的重要性,初步培育统计的观念,并在初步学习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根底上,熟悉统计图表,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

一年级上册通过最喜爱的水果这一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参加统计活动的兴趣,熟悉象形统计图和简洁的统计表,并依据图表中的数据提出简洁问题并回答下列问题。

《组织竞赛》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统计的第一课时,在教材中先后安排了学生所熟识的组织竞赛买气球调查你们组同学最喜爱的电视节目三个活动,使学生体会统计的必要性,鼓舞学生经受统计活动的全过程,增长统计活动的阅历。

本课是在学生熟悉了象形统计图的根底上,连续学习有关的统计学问。让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并能用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的`形式呈现数据;在此根底上,学生学会绘制条形统计图,这与一年级上学期绘制的象形统计图相比具有肯定的抽象性;另外在对统计图的分析中,学生通过阅读条形统计图作出合理的推断,从而为决策供应依据,进一步体会统计的必要性。

依据数学新课程标准、本课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状况,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借助真实、好玩的情境,激发学生参加统计活动的兴趣,感受到统计的必要性,进展统计观念。

2、使学生经受收集和整理数据的过程,熟悉简洁的条形统计图。

3、能依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和解决一些简洁的问题。依据信息做出推断和决策。

4、学会与人合作,积存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阅历,培育合作、沟通的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

二、本节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及方法

依据"新一轮课程改革试验"的思想理念,为了有效的促进师生互动、共同进展,落实课堂教学效果,呈现真实的课堂教学,我本着以生为本,进展力量的原则,从教学内容、学生思维特点和年龄特征考虑,实行以下教学方法:

(一)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教学活动能否激发兴趣,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之所在。为此,我充分利用一年级学生奇怪、好动的心理特征。由奥运和福娃引入"组织什么竞赛好呢",让学生在自己熟识的生活中去查找、发觉、探究,熟悉和把握数学,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明确,统计的必要性。

(二)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强调自主,注意合作沟通。小组活动中收集数据时,方法多种多样,学生边调查、边收集、边整理数据,在愉悦的动手中了解了同学们都喜爱什么活动好,又相互启发,共同进步,增加了合作意识。再依据统计图上的的信息做出决策:组织参加人数最多的那项活动才好,又将学到的学问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从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念。

(三)"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当为生活效劳。"在学生初步把握了整理数据的方法后,我联系课堂实际设计练习,让学生在小组里统计得到嘉奖的福娃,要求学生分析统计结果,作出比拟,切实进展学生的应用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关于一年级数学说课稿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悉钟表的组成局部,知道时针、分针及钟面的数字。

2.使学生结合生活阅历学会看整时,并知道整时的两种表示方法。

3.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时间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4.培育学生的观看力和动手操作力量。

教学重点:学会看整时

教学难点:整时时针、分针所在的位置

教学具预备:实物钟、模型钟,实物展现及相关多媒体课件,头饰。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请同学们听听这是什么声音?(嘀嗒……)

再听听这是什么声音?(闹钟声……)

2.生活中我们时时刻刻离不开钟表,钟表有着各种不同的外形,(圆的、方的、扇形的……)钟面上还有丰富的学问,你们想知道吗?

二、整合问题:

1.说一说,关于钟表,你都知道哪些学问内容?

2.今日我们就来熟悉一下钟表。

三、解决问题:

1.自主学习,解决问题

学生拿出学具钟,说说在钟面上你都观察了什么?

2.合作学习,解决问题

同桌比一比,看钟面上有什么一样的`地方?(指名汇报)

3.教师点拨,解决问题

(1)时针、分针、12个数(数一数)12个大格、一些小格(秒针)

(2)师拨动按钮,生说针是按怎样的方向转的?(顺时针)

四、总结归纳

1.熟悉整时

(1)师:听闹钟又响了,文文还在睡懒觉呢。(出示情境图)

快告知文文,现在是什么时刻了,再睡下去,她会迟到的。

(订正7点说成7时)

(2)师:再说说这些是什么时刻?(出示图片)8时、3时、6时

生观看这些钟面上的针有什么一样和不同的?

生汇报: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3)整时的常用方法8时、3时、6时(文字表示法)

(4)整时的另一种表示法:8:003:006:00

你见过这种时间吗?在哪见过?(电子表示法)

(5)怎样用电子表示法记录时间?(同桌互练)

五、拓展应用

1.找朋友(头饰)时间一样的才是好朋友,刻别找错呀。

2.拨钟表说时间。(同桌互做)

3.过一小时是几时?(出示图片)生思索动手操作

六、升成创新

出示缺少时针的钟面,分针指向12.问:这是几时,你想让它是几时,怎么办?

关于一年级数学说课稿9

《熟悉图形.一》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学问的开头,主要从外形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熟悉物体和图形。这一单元包括:立体图形的初步熟悉和平面图形的初步熟悉。由于现实生活中孩子们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教材把熟悉立体图形排在平面图形之前。教材在这局部内容的编排上表达了新课标的两大理念:注意学问与生活的联系;注意在活动中学习学问,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自然地完成学习过程,把握学问。

我的学生大多是五六岁,年龄偏小,合作意识和合作力量还特别弱,加上班上人数多(53人),分组活动不简单组织。另外,据我课前调查,学前班虽然也熟悉过这些图形,但许多孩子将“长方体”说成“长方形”,将“正方体”说成“正方形”,也有将“圆柱”说成“长方形”的,将“球”说成“圆”的更多,所以教学目标不能定得太高。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观看,使学生初步熟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识别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育学生动手操作及观看力量,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初步熟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今日教师带来了一个袋子,提出一个要求:把外形一样的物体放在一起,看哪个组的小朋友放得又快又好。

(二)、活动,操作感知

1、分一分,提醒概念。

(1)指名学生上台演示,把外形一样的物体放在一起。

(2)提醒概念。

教师拿出大小、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提醒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概念,并板书名称。然后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模型,让学生认一认,并与相应的实物归为一类。

2、摸一摸,感知特征。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这些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在小组内沟通。

(2)在班上汇报沟通。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由实物图抽象出模型图

学生通过观看、操作,对几种立体图形有了比拟多的感性、直观的熟悉,促使学生形成几种立体图形的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2、让学生说一说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外形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

3、记忆想像。

(1)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让学生辩认,将这些图贴在黑板上,让学生拿出相应的实物。

(2)让学生闭上眼想一想四种图形的样子,并用手比划。

(3)嬉戏:猜一猜

学生闭上眼,摸一摸教师给出的一种实物,推断它的外形。

(四)、嬉戏

1、看一看

2、摸一摸

3、猜一猜

板书:

熟悉图形:

正方形长方形圆柱球

关于一年级数学说课稿10

学生在学习这局部学问之前学习了比拟,并且已经接触了减法,是总数减局部数等于另一局部,和这节课的减法意义有所不同,而且“谁比谁多几,谁比谁少几”这样的数学语言学生表达起来有肯定的困难,所以这节课重点解决这个问题。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依据情境让学生从图上发觉信息,再依据得到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师生共同解决问题。接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不当之处教师做以引导。在稳固练习的过程中我选择了同桌合作的方式,循序渐进,从摆图形到用语言表达“谁比谁多几,谁比谁少几”,再到列算式解答,这是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一个形成过程,这样可以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由于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留意力集中时间短,所以上课中间安排了“唱首歌轻松一下”的`活动。为了稳固新学问我安排了“考考你”,一是出示题目稳固练习,二是拍手嬉戏,使学生参加活动面更广。最终把直观的形象思维转化为抽象思维,也是分层教学的一个体验,由实物抽象为数字的比拟,可以找学有余力的学生进展一次竞赛,检验他们的学习效果,并且使他们有肯定的提高。

关于一年级数学说课稿11

1.教材说明

教材将加法的初步熟悉和5以内的加法安排在一起进展教学。让学生结合详细情境,初步熟悉把两个数“合起来”是多少用加法计算,并会用适合自己的算法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同时使学生初步熟悉到应用前面所学的数的组成的学问来计算,比拟简便。

教材分为四个板块:第一块为加法的初步熟悉,主题图是一个变化过程,让学生在此变化中理解加法的含义,就是表示“合起来”,在教材中的主题图里渗透了三个详细问题的含义,都可以用1+2=3这个算式来表示,渗透了不同的含义的事情可用一个抽象的算式来表达的数学思想,使学生初步感受、体会数学抽象的作用及数学的简洁美。接着,教材安排了一个变化的情境图,小丑合气球,来进一步直观形象地表达、说明加法的含义,让学生通过看图、理解图意,明确求一共有多少用加法计算,说出加法算式,从而来帮忙学生对加法的含义有更深一层的理解;其次块“做一做”是一个让学生自己动手摆学具的活动,如摆一个圆片,再摆一个,一共是几个?摆两个圆片,再摆两个,一共是几个?让学生在操作中稳固对加法含义的理解,并能说出加法算式;第三块为1—5的加法,在学生把握了5以内数的挨次及各数的组成,并初步知道加法含义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本块依据儿童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水平初步表达算法多样化的思想。通过三个小朋友计算4+1=?的思索过程,鼓舞学生说出自己计算的过程,敬重学生的想法,同时,引导学生使其初步熟悉到应用前面所学的.数的组成的学问来计算比拟简便;第四块教材安排了“做一做”练习。通过学生自己看图计算3+2=5和2+3=5,3+1=4和1+3=4两组算式,来进一步稳固算理和初步感知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道理。

2.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对加法含义已经有了肯定的感性熟悉,由于在进展加法教学前,学生已把握了5以内数的挨次和各数的组成,能够自觉的运用加法进展计算,但不知道为什么要用加法进展计算以及我们是如何用加法进展计算的。因此,再进展加法的教学时,重点是帮忙学生理解加法的含义,鼓舞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进展计算的同时感知用数的组成计算的简便。将他们对加法的感性熟悉提高到理性熟悉。

其次,学生已具备肯定的语言表达力量、动手操作力量和小组合作意识,因此,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也着重培育学生进展其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的力量和初步的数学沟通意识,让学生感受到与同伴沟通的乐趣,也培育学生积极思索、仔细倾听他人想法的习惯。

3.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加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使学生经受与同伴沟通5以内加法的算法过程,会用适合自己的算法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很多问题要用加法来解决。

(2)通过学生操作、表述,培育学生动手操作力量、语言表达力量;培育学生初步的数学沟通意识,并感受与同伴沟通的乐趣。

(3)培育学生积极思索、仔细倾听他人想法的习惯。

(4)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数学活动,获得胜利的体验,增加自信念。

4.教学重点

(1)知道加法的含义

(2)鼓励学生说出自己计算4+1=5的过程

5.教学难点

(1)知道加法的含义

(2)使学生会用数的组成学问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

关于一年级数学说课稿12

我说课的内容是京版教材第一册第九单元的学看钟表,由于水平有限,在设计中还存在着一些缺乏,恳请大家批判指正。

指导思想我依据以下两点:

1、建构主义观强调学问不是教师教给学生的,而是通过学生亲身参加,自主探究,主动建构的,因此要强调学生的自身感悟和探究;

2、《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展观看、试验、猜想、验证、推理和沟通等数学活动,因此应当选择现实生活素材进展教学;

依据以上的详细要求,本次教学设计充分考虑一年级学生已有认知和认知进展规律,通过各种形式的直观教学和动手实践熟悉钟表,通过比照观看会看钟表的整时和半时,感悟钟表指针指向的道理,体会钟表在生活的重要作用。

教材分析:

《学看钟表》是北京市义务教育改革试验教材第一册第八单元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也是小学课本中第一次消失关于时间的学问,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首先熟悉钟面,通过观看知道钟面上有1—12个数字,是怎样排列的;熟悉时针和分针。其次让学生学会看“整时”和“几时半”时刻的方法,能正确读出这样的时刻。同时让学生体会到时间和生活是亲密联系的,把数学学问的学习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向学生进展遵守时间和珍惜时间的教育。

学情分析:

在一年级学生的生活阅历里,有很多关于时间的信息:上学的时间、放学的时间、吃饭、休息的时间、……况且大多数孩子在家庭、幼儿园已经了解了一些看钟表的方法,应当说很多学生已经储藏了一些“熟悉钟表”的学问阅历。在上课前我也做了一些调查:

1、首先我找几名学生做了课前访谈,我拿着钟表分别问了整时和半时,有80%的学生都能正确的说出整时,但只有40%的学生能正确的说出半时,当我在问你是怎么知道的时,也仅有一两个学生能精确的说清晰熟悉钟表的方法。

2、我在班中做了调查问卷。

问卷说明,有91.5%的学生能够正确的分清分针、时针。85%的学生能够正确的熟悉整时,但一些学生在书写上还有问题,有71.4%的学生能够正确的熟悉半时,并且只有25.7%的学生能够正确的画出半时,可见,学生对钟表的熟悉还是粗浅的、感性的,不能真正把握熟悉钟表的方法。而且多数学生表达时间的方式为几点、几点半。

为此,教学设计时我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已有认知和认知规律,让学生在各种生动的详细活动中学看钟表。同时指导学生学会在观看比拟,总结归纳出认读整时和半时的方法。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阅历,熟悉钟面,区分时针与分针。

2.经受观看、操作、争论、沟通等活动,学会看钟表,会认读整时和半时。

3.感受时间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育学生的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会区分时针与分针,认读整时和半时。

教学难点:

认读半时,把握认读方法。

教学环节: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今日教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位好朋友,想知道他是谁吗?认真听。猜猜他是谁?

2、师:对了,答案就是钟表。生活中它有什么用啊?钟表,是我们生活中不行缺少的好朋友,他可以告知我们几点上学,叫我们起床,你会看钟表吗?假如自己学会了看钟表,那该多便利呀!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看钟表。

【设计意图:从谜语导入,激起学生兴趣,从学生的生活入手,让学生感受生活与时间的联系,从而提醒熟悉钟表的重要性,让学生产生认知需求。】

二、自主感知钟面

1、钟表王国的兄弟姐妹可多了,你都见过哪些种类的钟表?你们想去钟表大世界看看吗?(出示图片)

2、师:快拿出你们的钟表,认真观看,钟外表上,都有些什么?

生:数字、指针、格

3、我们熟悉了时针和分针,你知道时针和分针在钟面上是朝哪个方向走的吗?(用手指比划一下)像这样顺着表针走的方向叫顺时针方向。引导学生发觉时针比分针走的慢,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它们不停地在钟面上走着,随时告知我们是什么时间了,该去做什么事了。

【设计意图:通过对钟面具体的观看,让学生明白两根针是如何按数字的方向走的,学生有了对顺时针方向的熟悉,头脑中有了表针走动的表象,在认半时的时候,学生自己就知道分针走过了7,是7时半,还没有到8不能是8时半。这样就分散认半时时的难点。】

三、动一动,熟悉整时

其实,小钟表不仅能帮小猴解决问题,我们在学校一天的学习和生活也离不开它。

1、教师也用时间记录了的一我们同学的一天,你知道这是几时吗?

为什么是8时呢?(几名学生说)(贴图)

对了,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8,就是8时。我们还可以把这个时间记录下来,先写数8,再写一个时间的时,读作8时。(板书:8时)

谁来完整的说说,8时我们在干什么?

2、时间滴答滴答向前走,转瞬间,同学们上其次节课了,谁能完整的说说,现在是几时?你们在干什么?(出示图片和钟表)

快来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分针和时针各指向几,就是9时?

3、时间过的真快,两节课完毕了,同学们的大脑该放松一下了。10时是我们上课间操的时间,你知道,分针和时针该指向几吗?(出示图片)

生说

对,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10,就是10时。(出示钟表)

4、刚刚我们一起熟悉了3个整时的时刻,快来观看一下,这三个钟面,有什么一样和不同的地方?(出示三个钟面)

几名生答复:分针都指向12,时针指向8就是8时,指向9就是9时,指向10就是10时。(圈出分针,出示时间)

你们找到熟悉整时的方法了吗?

对,当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出示重点字)

【设计意图:学生在生活中虽然有的.能熟悉整时,但概念是模糊的。为了更好的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我用课件出示3个表示不同时刻的钟面,学生通过观看比照、争论沟通,最终达成共识:这3个钟面的分针都指向12,引导总结出当分针指向12时,时针指几就是几时。培育学生进展思维的梳理,使学生能够进展初步的观看、概括、抽象、归纳等思维活动,突出培育学生对数学规律的发觉和概括。】

5、拿出你的小钟表,播出一个你喜爱的整时,和同桌说一说,

6、刚刚我们一起找出了熟悉整时的方法,此时,我们在干什么呢?(出示午餐图片)你熟悉这个时间吗?快和你的同桌沟通一下吧。

对,这个时刻就是12时整,他比拟特别,当分针和时针重合在一起,都指向12,这个时候就是12时整。你记住他了吗?

四、动一动,熟悉半时

1、吃完午餐后,同学们该午休了,从12时到1时,经过一个小时的午休,同学们该进展下午的学习了,下午第一节课的时间是几时呢,快来看看吧,你熟悉这个时刻吗?(出示图片钟表贴图)

生说,1时半或2时半,

2、究竟是几时半呢?我们一起看一看!

3、请你认真观看,从1时到1时半,时针和分针是怎样变化的?(出示动态指针)

生说变化:时针走到1和2之间,我们也可以说刚刚经过1,没到2.

分针从12走到了6,我们也可以说,走过了6大格

4、所以,当时针刚刚经过1没到2,分针指向6,这个时刻就是1时半。(圈出1、2,分针闪动)

【设计意图:教师利用钟表动态演示从1时到1时半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对半时的表象熟悉。有效的避开了学生错把1时半认成2时半的发生。】

5、我们完毕了一天的学校生活,回到了家里,大家是怎么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的,一起到西西家看看吧。

6、这是几时半,小伟在做什么?(出示图片和钟表)

真聪慧,这是5时半,西西在做......

请你认真观看,另外两幅图中,西西什么时间在做什么?(6时半看动画片,8时半睡觉)

7、刚刚我们一起熟悉了三个半时的钟面,有了学习整时的阅历,你们肯定能够很快找到熟悉半时的方法。快和身边的同学沟通一下吧。(出示三个钟面)

几个生说:这三时钟的分针都指向6,时针刚刚经过5,没到6,就是5时半......(圈出5、6、8)

8、怎样熟悉半时呢?

生说

对了,分针指向6,时针刚刚经过几,就是几时半。(出示重点字)你也来说一说吧。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次的比照观看,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熟悉到整时和半时的表针指向特点。有利于学生更加娴熟的识别整时和半时。】

9、播钟。拿出你的小钟表,拨一个你喜爱的半时,考考你的同桌。

五、情节引入电子钟表

1、经过了一夜的休息,西西自己起床了,没用妈妈叫,原来他有了自己的新手表,你见过这种时间表示方法吗?(出示起床图片,电子表)

这种表示时间的方法是电子计时法,你知道这是几时吗?

2、你在哪还见过这种表示时间的方法?

教师也带来了几个电子计时法表示的时间,熟悉他们吗?一起来看看这都是什么时间?(出示电子表)

生:第一个钟面上,是12时

怎样用电子计时法来表示这个时刻呢,先写12,再写两个竖着的圆点,最终再写两个0。读作12时。

3、其次个钟表是几时啊?生:6时半

你知道如何用电子计时法表示它吗?

生:先写6,再写两个圆点,再写3和0

4、信任你也能用电子计时法表示出黑板上的时间,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应当如何表示,找两个同学到黑板上写。

六、拓展学问

现在有各种这样的钟表帮忙我们表示时间,那你知道古时候人们如何表示时间吗?想不想看看。(出示图片并介绍)古时候的人们用自己的聪慧才智创造了许多表示时间的方法,感兴趣的同学可以下课后连续了解。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古代计时方法,丰富学问,激发兴趣】

七、总结回忆

这节课立刻要完毕了,我们一起渡过了40分钟的时间,真快呀!同学们,时间就是这样,很快过去而且不会再回来。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时间特别珍贵,我们要好好利用时间,做时间的小仆人。

【教学效果评价设计】

一、经过和大家一起学习,小猴已经会看钟表了,为了表示对大家的感谢,小猴邀请大家一起参与智力大闯关嬉戏。

1、第一关,连线(练习卷子4个外表)

钟表图:6时9时半3时3时半

选项:3时半6:009时半3:00

分别说一遍确定方法。

第三个和第四个钟面上你是怎么知道哪个是3时和哪个是3时半的?

2、其次关,照样子写一些(卷子3个外表)

请你将钟面上的时间用两个不同的方法,表示出来。

例子:9点9时11点的4点半的

9:00

二、回家后制作一张自己的作息时间表,让你的星期天更加有充实。

【本节课的设计特点】

(一)在动态中熟悉钟表。

学生伸出手指跟着钟表的指针顺时针转动,边走边数,体会顺时针方向。

教师利用钟表动态演示从1时到1时半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对半时的表象熟悉。

有效的避开了学生错把1时半认成2时半的发生。

(二)在比照中学看钟表。

第一次比照:凸显整时表针指向特征,有利于学生精确娴熟的识别整时。

其次次比照:区分整时、半时。有利于学生更加精确娴熟的识别整时和半时。

第三次比照:凸显半时表针指向特征,有利于学生精确娴熟的识别半时。

(三)、本节课以情境以及联系学生的一天生活等活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同时把对时间的熟悉融入到详细好玩的情境中,培育了学生学习数学学问和运用数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

(四)在沟通中稳固对钟表的熟悉。

教师的提问,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学生消失意见的分歧,让他们自己说说为什么,在师生沟通、生生沟通中,学生一步步对钟表有了更加深刻的熟悉。整节课学生经受着在观看中思索,在比照中发觉,在发觉中争辩,在争辩中提升的过程。我们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师生在共同的研讨、沟通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关于一年级数学说课稿13

敬重的各位领导和教师:

大家好!

一、说教材、教学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加减法(一)第八课时《分苹果》。本节课是在学生理解了加减法含义,对加法交换律有肯定熟悉并把握9以内的加减法的根底上绽开。同时,本课10以内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后续学习20以内加减法应用以及100以内加减法应用的根底学问,需要每一个学生切实把握。

教材编写首先通过分苹果为学生积存对10的加减法的感性熟悉奠定根底,教材创设丰富多彩的练习活动,不断强化数的分与合的意识。有关10以内的加减法在计算教学中非常重要,让学生将每次的安排过程用数据记录下来,从而引入10的各种安排方法。接下来通过练一练中连一连以及口算进一步稳固把握10的加减法。爬台阶、说一说,填一填等环节的设置让学生开阔思维自主探究,结合教师的引导,熬炼从而提高学生的对运算学习的兴趣、观看力量、语言表达力量、思维方式及运用数学运算解决问题的综合力量。

二、说学生

本课教学的对象是受过学前教育的儿童。他们对新学问有很高的学习兴趣和热忱,但年龄小,熟悉与思维方式仍处于直观形象的阶段。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学生的实际,重视直观实物操作与言语讲解引导相结合,采纳多种练习方式,设计不同层次教学习题,使全体学生都能参加其中,激发兴趣稳固所学,并培育学生运用所学解决简洁问题的`思维方法和力量。学生们通过本章节前几节课程的学习和练习,已经理解加减法的含义,体会到加法的交换律,把握9以内的加减法以及肯定的运算思维方法,教学时要在这些学问的根底上让学生逐步构建完善自己的认知构造。

三、教学目标

1.在分苹果的操作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实际意义,逐步进展解决问题的意识。

2.初步把握10的加减法,并能正确计算。

3.进展有条理思索问题的力量。

四、教学重点难点

关于一年级数学说课稿14

敬重的各位评委、各位教师,大家好,我今日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好玩的图形》的第一课时《熟悉图形》。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和说板书设计这四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想。

说教材:

1、教材分析

首先我对本教才进展简洁的分析,课程标准把空间与图形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培育学生初步创新精神和实践力量的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熟悉图行》是本册教材《好玩的图形》的起始课,是在熟悉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根底上来初步熟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表达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熟悉这几种图形不仅是今后学习他们的特征、周长,还有面积的`重要根底,而且有助于进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育学生初步的观看力量,动手操作力量和沟通力量。

2、说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观看操作,初步熟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体会面在体上

2、力量目标:在观看、操作、比拟等活动过程中,培育学生抽象、概括、实践、创新力量,建立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的情感。

4、评价目标:用评价来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鼓励学生的学习热忱,也让学生学会评价他人,评价自己,建立自信。

说教学重点、难点:

依据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会识别这四种图形;另外,依据学生已有的学问阅历很简单将体和面混淆,所以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定为:体会面在体上。

说教法、学法教法:

如何突破重难点,完成上述四维目标呢?新课程标准指出: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