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加强古建筑的消防工作确保古建筑的消防安全我国是世界上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之一。在漫长的历史中,人民群众用自己的劳动和智慧,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其中,独具一格的古建筑更是源远流长,光彩照人。古建筑凝聚着先人的智慧,负载着民族的精神。古建筑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是国家人民的重要标志,是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遗产。因此,加强古建筑的消防工作,确保古建筑的消防安全,是保护珍贵历史文化遗产的一项紧迫而又重要的任务。一、古建筑防火的必要性.古建筑起火,造成的火灾损失是无法以金钱来计算的。除建筑物本身的价值以外,在建筑物内一般都藏有大量文物和珍贵的艺术品。这些文物和艺术品对研究历史、宗教、天文、星算、医学、文化、艺术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古建筑是某一地区、某一时代文化发展的标志,代表了当地特有的奇迹。它能反映文化发展的延续性,形象地说明历史的渊源和脉流。古建筑作为一种精神象征,能给予后人精神上的鼓舞和激励。.古建筑凝聚着古代先民和匠师的智慧,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文化艺术、科学技术水平和政治、经济、社会、宗教、民俗等形态,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极好见证。古建筑及其独特的几何形体,具有一种整体的美感,有人把它喻为“凝固的音乐”。我国古建筑除了自身的建筑艺术价值以外,还往往是文物荟萃之所,保存着大量的历史雕塑、绘画,还有大批瓷器、漆器、玉器等摆件,同时还保存着大量的古代碑刻,具有极强的文化欣赏价值。.古建筑还是我国发展旅游业的重要资源。许多古建筑现已被作为博物馆、旅游点,同各地的自然风光融为一体,成为风景名胜,吸引着大量的中外游客,给国家增添了大量的旅游收入。古建筑为城市的社会生活提供了良好的文化环境,是爱国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具有重要的作用。二、古建筑的特点.形式多样建筑形式多样,结构复杂是古建筑的显著特点。其平面形状有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扇形、六角形、曲尺形、十字形等。有的外形是重檐三滴水,外表面窗层多,内部楼层少,有的外形是斗拱飞檐外露,翼角反翘,四周长廊环绕。其构造有的内部复屋,进深大,层次多;有的楼层之间夹有暗层,屋顶架梁,横平竖直,组成骨架,呈露于内;有的殿堂内有天井,直通建筑顶端,中间楼层,用栏杆围护,楼梯设在两侧夹道或暗室之中。这些古建筑形状的共性问题是:大量木结构外露,发生火灾时为火势迅速蔓延提供了条件。.空间高,跨度大古建筑空间都比较高,一般在5〜10m以上。跨度也大,许多建筑物中间无分隔物,形成较大空间。.装饰繁缛一些古建筑为了表现其豪华、庄严及其艺术效果,往往用窗、隔扇、槛框、花罩、天花、藻井等,把建筑物内的空间填充起来,并在这些构件上施以彩绘,镶饰金、银、铜、珠玉、贝、锦绣、地毯等。.榫卯结合古建筑中常用的各种榫卯达20余种,有垂直构件(柱子)的套顶榫,垂直与水平构件拉接相交的燕尾榫等。古建筑能持久牢固地巍然屹立,历经千年不倒,显示了榫卯结合的重要功能。.斗拱繁多斗拱是宫殿、楼阁、庙宇建筑中常用的一种构造形式。斗拱的主要作用是承托梁枋,支撑屋檐,挑出承重,并将屋面上的荷载传给柱子,成为屋顶和屋身平面上承重的过渡构件。斗拱有内外檐式、上下檐式、柱头、柱间、转角、平坐等形式。三、古建筑的火灾特点.温度高,燃烧迅猛古建筑的构件多用木材料,一般都是采用松杉、楠、柏、香樟等含油质木材制做的。干燥、加之涂刷油漆,使古建筑犹如架空的一堆干柴。此外,还有其他可燃材料,如字画、垂帷、幔帐、柱锦、飘带、天帐等纺织品。在寺庙建筑内还有香火、蜡烛、酥油灯等,都极易燃烧,一旦发生火灾,建筑物的木质构件析出大量的可燃气体,再加上门窗多,空间大,空气充足,急速形成火焰状态燃烧。其他可燃物相继着火,室内温度急剧上升,温度高达1200℃以上,以致燃烧非常迅猛。.容易出现“火烧连营”我国的古建筑大多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轴线和横轴线进行布局,高低错落,疏密相间,丰富多彩,成为我国建筑传统的一大特色。但从消防的观点来看,这种布局方式存在着极大的火灾危险性。在布置上,基本采用“四合院”和“廊院”两种形式。“四合院”形式应用最广,这种形式将主要建筑布置在中轴线上,两侧布置次要建筑,组成一个封闭式的庭院。我国的古建筑基本上都采用这种庭院,单座古建筑很少。因此,所有的古建筑,几乎是殿宇林立,楼阁相望,飞檐交壁,栋楼廊衔,基本上毗连成片,缺少防火分隔和安全距离,建筑密度极高,加之古建筑类似“炉膛”的利于燃烧的结构,任何一处火情都可能祸及整座建筑。如果其中一处着火,一时得不到有效扑救,毗连的木结构的建筑,很快就会出现大面积燃烧,形成火烧连营的局面,甚至会使整个建筑群体全部烧光。明清两朝,有记载的火灾就有50多起。.扑救困难重重我国的古建筑,不仅容易发生火灾和发生火灾后容易蔓延扩大,而且在发生火灾时,一旦蔓延开来,人们往往束手无策,扑救非常困难。远离城市,没有消防施救力量的古建筑如此,就是在拥有现代化消防施救力量城市里的古建筑,一旦起火,也是损失惨重。如1984年4月,昆明筇竹寺后殿华严阁失火,消防部门及时派出10辆消防车,70多名消防人员进行扑救,虽经几个小时的奋力扑救,终因火势太大,难以控制,华严阁全部烧毁。.屋盖先塌,墙柱后倒古建筑发生火灾,其倒塌规律是屋顶先倒,墙柱后倒。因为古建筑火灾,往往是先向上蔓延,是因其屋盖的屋架、桁、椽等构件截面积较小,而梁柱截面积较大。火灾时,古建筑整体倒塌的时间较长。古建筑的木质构件截面愈大,距离倒塌的时间愈长,在扑救火灾时要注意构件截面大小,做好倒塌时间的预测,争取在倒塌之前消灭火灾。四、引起古建筑火灾的原因.木质建筑,极易燃烧大多数古建筑都是木质建筑,木材经过一百多年或几百年的干燥,成了极易燃烧物品,特别是一些枯朽的木材,火灾载荷远远高于现行的国家标准所规定的火灾负荷量,火灾危险性极大。再加上古建筑一般都有油漆彩绘以及屏风、挂画垂帘等大量可燃装饰,一旦失火,室内散热差,温度升高快,很容易引起轰燃。.人为火灾隐患较多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各类假期的不断延续,旅游和宗教活动越来越频繁,寺、庙等古建筑逐渐成为人们游玩和观光的胜地。一些游人吸烟后乱扔烟头,举行大型宗教活动时僧侣、小孩燃放烟花爆竹等都可能引发火灾。如1992年9月19日,扬州市旌忠寺藏经楼就曾因遗留烟头引发火灾。另外一方面是古建筑内工作人员的生活和工作用电,有些私拉电线,大功率用电器的使用,电线老化等问题也可能人为引发火灾。如1981年9月20日,扬州市“卢宅”火灾,就是由于古建筑中生产工人违章作业所酿成的。.自然灾害可能引发古建筑火灾现有的古建筑一般都安装避雷针、避雷网用作防雷保护,但不少设施由于环境湿度大,锈蚀、损坏严重,又几乎都没有定期检测维护,雷击时很难发挥作用。许多古建筑架空线路在引入建筑时,均未安装避雷装置,极易被雷电波侵入造成失火;一些古建筑群不断地改建扩展,但单体建筑防雷接地之间没有作统一协调,易于造成雷电反击等火灾事故。如1969年9月,河北省避暑山庄的普佑寺,因未安装避雷设备,遭雷击起火。五、古建筑的防范措施.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古建筑管理与使用单位应认真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古建筑消防管理规则》和《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公安部第61号令),确定一名行政领导为该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全面负责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认真落实逐级的消防责任制和岗位防火安全责任制;严格各项防火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人,负责本单位日常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夜间巡查制度,定期组织防火安全检查,及时整改火灾隐患;建立防火档案;组织开展防火宣传教育;制订灭火应急方案,并组织灭火疏散演练。.严格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消防巡查措施古建筑管理与使用单位应严格古建筑内火源、电源和各种易燃易爆物品的管理。古建筑内的用火、照明用电、包括香火炉的设置必须符合防火安全规定,不得使用液化石油气和煤气管道。在重点要害部位,应设置“禁止烟火”的明显标志。古建筑内点蜡烛应尽量改用小功率灯泡代替,烧香、焚纸应在室外避风处进行,并设置专门的香炉。古建筑内电灯和其他电器设备的安装须经文物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并严格执行电气安全技术规程。古建筑还应尽可能都安装防雷装置,落实防雷措施。古建筑范围内堆放有柴草、木材及易燃易爆化学危险物品的应尽早将其搬迁。古建筑内或是外围毗连古建筑的范围,搭有临时建筑,破坏原有防火分隔和防火间距的,应坚决拆除。古建筑中重要的木构件部分、重点保护部位与古建筑内悬挂的各种棉、麻、丝、毛纺织品饰物和帐幔、伞盖等,应进行防火阻燃处理。除此之外,古建筑还应加强24小时值班和防火巡查,发现情况,及时处置。.完善消防设施,提高自防自救能力由于大多数古建筑受地理位置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发生火灾后,不能完全依靠消防队赶来扑救,还必须完善自身的消防设施,以使火灾在初起阶段得到有效控制,减少人员的伤亡和财产损失。城市中的古建筑应利用市政供水管网,在古建筑内安装消火栓,配置消防灭火器材。郊野、山区中的古建筑应修建消防水塔、消防水缸,保证消防应急用水,以便发生火灾时使用。天然水源旁的古建筑还应修建消防码头,供消防车停靠汲水。通常情况下,古建筑群应在不破坏原布局的情况下,开辟消防通道,消防通道最好成环形。此外,古建筑内还应按要求配置相当数量的轻便灭火器,有条件的古建筑应安装自动报警装置和灭火装置,当在上部安装水喷淋系统有困难时,可在地上安装固定的高压水枪自动出水灭火装置。.对古建筑进行防火技术处理,降低发生火灾概率对已建的柱、梁、枋、檩、椽和楼板等主要木质构件,在木材的表面涂刷或喷涂防火涂料,造成一层保护性的阻火膜,以降低木材表面燃烧性能,阻滞火灾迅速蔓延。尽可能地解决防火间距和分隔。扩建、改建、维修的古建筑,设计时要注意防火间距。原有的古建筑周围乱搭乱建的建筑物必须拆除,对确实无法解决的防火间距,可按具体情况建立防火墙,实行防火分隔。同时,在不影响古建筑整体景观的条件下,尽可能地修缮消防车道,以利于火灾扑救。六、灭火注意事项.保护文物(1)对即将受到火势威胁的文物,争取时间进行疏散,及早脱离险境,参加疏散的人员应注意要依靠所在单位的职工,严防不法分子趁火打劫。(2)对起火部位的文物,或存放文物地方的通道已被火封堵,消防人员应配戴防护用具,在水枪的掩护下强行攻入,抢救文物。(3)一些怕水文物集中的地方起火时,尽可能采用干粉、1211等灭火剂,不到万不得已时不要用水;即使用水,也避免用直流水,以免将文物冲坏,应尽量使用喷雾水。(4)对一些不能疏散,又必须用水进行施救的重要文物,如雕塑、壁画等,应用石棉毯或经过防火处理的蓬布严密遮盖,既防火,又防水。这方面所需的专用器材和遮盖物,应在平时做好准备。(5)对古遗址、古墓葬地面保护性建筑起火,宜用喷雾水枪施救,切忌用强水流冲击地面,严禁包括消防人员在内的抢救人员进入遗址保护区,以免遗址地面形状被水流冲击和人员践踏而遭到破坏。(6)疏散出来的文物,必须放置安全地点,派专人严加看管,防止丢失。.火场供水(1)没有消防管网供水的地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贵阳市息烽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招聘试题及答案
- 农药残留清除剂在农业生产模式变革中的应用前景考核试卷
- 区域家用纺织品市场区域市场品牌忠诚度培养策略分析考核试卷
- 劳务派遣行业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考核试卷
- 工业产品检测中的3D打印动态性能模拟考核试卷
- 2025教师编制考试必考面试题库及答案
- 信息系统安全监督与评估持续改进机制创新考核试卷
- 音阶调整教程考核试卷
- 体育会展产业链整合与创新考核试卷
- 团队协作在医疗器械企业研发流程中的作用考核试卷
- 柴油车排气后处理装置技术要求 第2部分:选择性催化还原转器( SCR )(T-CAEPI 12.2-2017)
- 《呼吸门诊综合诊疗室设置与管理规范》编制说明
- 希沃一体机技术方案
- 学生床上用品采购投标方案
- 2023年08月湖北黄冈市直事业单位引进高层次人才116人笔试历年高频考点试题含答案带详解
- 铝箔常见缺陷
- 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路径
- 护理学导论(第二版)高职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2021年06月江苏泰州市兴化市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宣传材料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金属非金属矿山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课件
- 电力公司220千伏及以上电网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实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