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北京市高考冲刺模拟卷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2届北京市高考冲刺模拟卷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2届北京市高考冲刺模拟卷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2届北京市高考冲刺模拟卷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2届北京市高考冲刺模拟卷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届北京市高考冲刺模拟卷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网络及数字化技术日新月异,促使信息激增和阅读载体发生变化,阅读方式更加灵活多样。选择的多

样化导致读者的阅读行为和习惯也发生了相应改变。鉴于屏读的日益普及,并对纸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许多教育研究人员对纸读与屏读这两种阅读方式进行过比较研究。

所谓纸读,即纸质阅读,是指以纸张为载体的阅读方式,是人们习惯的阅读方式。纸质阅读具有不可

替代性、便捷性和稳定性的特点,目前仍然占据阅读的主流地位。自造纸术诞生以来,纸质阅读就成为高

品位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体现。

一是因为纸读不只是单纯地获取知识或信息,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纸读所带来的愉悦体验,是屏读不

可企及的。触翻、听声、闻杳、视读、品味是纸读的五感。作为人类文明传承的重要介质,那些散发着油

墨气息、装帧精美的纸质书刊给人美的享受。二是阅读的舒适性能给阅读者带来宁静感,从而抑止浮躁,

养成人的书卷气质。书本的温润厚重能让人趋于理性,从而更深沉、更成熟,因而纸质书刊更能打造一个

安抚社会浮躁心灵的文化空间,给人以阅读过程的文化体验和高层次的精神享受。三是纸质书刊的公信力

和权威度相对较高,要读那些内容深刻、震撼心灵、提升境界的高品质书刊,真正要获取文化、思想时,

许多读者依旧首选纸读。

屏读就是屏幕阅读,是一种电子阅读。屏读是以电视屏幕、电脑屏幕、手机屏幕、电子阅读器等为载

体的阅读方式,建立在网络互联互通的基础上,更重视学习时的及时反馈与沟通交流。屏读是数字化时代

的产物,改变了人们从纸读中获取知识的习惯。屏读方便快捷,读物来源极其丰富、渗透率高,内容获取、

存储、摘录与整合方便,并可与他人即时分享与互动。在屏读时,阅读的时间、空间、内容、渠道的边界

全都消失了,阅读由个性化阅读转向泛在阅读、协作阅读和社会化阅读,其碎片化的阅读方式在一定程度

上促进了全民阅读。

在这个数字化时代,作为负责任的读者,我们要充分利用屏读快捷、互动、资源丰富且时效性强的优

势,也要在长篇幅的文章阅读、深度阅读、沉淀自我时拿起一卷钟爱的书籍。在数字环境中,为了获取信

息、增进理解、扩充知识,我们有必要训练自己对两种迫异的阅读方式的适应度,以便在充分享受数字化

时代便利性的同时通过深度阅读提升对世界的理解力。纸读与屏读,不是两种阅读方式之间的取舍,而是

因时因地的巧妙平衡。

(取材于杨光的相关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纸读目前仍然占据着阅读的主流地位。

B.纸读能给读者带来多方面的愉悦体验。

C.纸读能给读者带来高层次的精神享受。

D.纸读内容深刻,更能提升读者的境界。

2.根据材料一,下列对“屏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屏读是数字化时代一种新的阅读方式。

B.屏读让人们拥有了获取知识的新途径。

C.屏读能即时与其他读者进行分享互动。

D.屏读不受时空限制,促进了全民阅读。

材料二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大量信息通过手机、电脑、电子阅读器的屏幕进入人们的视线。屏读(数字化阅

读)较之于纸读呈现出后来居上的趋势。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第16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成年人数字化阅读接触率为76.2%,

较2017年的73.0%上升了3.2个百分点;图书阅读率为59.0%,与2017年基本持平;超过半数成年读者倾向

于数字化阅读方式,倾向纸质阅读的读者比例下降,而倾向手机阅读的比例上升明显。

屏读与纸读相比具有很多优势:方便快捷、低碳环保,只需指尖轻轻一点,海量资料瞬间呈现;屏读

的视觉效果也日益精美,图文并茂加上动画视频,比印刷出来的铅字更吸引眼球。有些电子阅读器正在模

拟翻书的声音,未来可能模拟书籍的气味,甚至根据文中场景释放出芳香。然而,也有不少人对于屏读的

兴起忧心忡忡。阅读研究专家通过对网络读者行为分析后认为,屏读主要是略读或者浅层阅读。读者倾向

于浏览、一次性阅读、选择性阅读,长此以往会降低一个人深度阅读与思考的能力,对大脑产生负面影响。

屏读的来源是新媒体,具有时效性、互动性、便捷性的特点,是互联网时代科技发展的产物。纸读的

来源是书籍、报刊等传统媒体,是作者和编辑推敲打磨的结晶,具有严谨性、系统性、文字准确性等优势。

如果阅读一则新闻,新媒体可以在短时间里提供充足的资讯;如果阅读一段耐•人寻味的故事、发人深省的

哲理、逻辑缜密的知识,还是徜徉于书页中更为舒畅。

假如传递的信息是一模一样的,这两种阅读方式本身有没有高下之分呢?关于人脑对文字信息的处理,

科学家根据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给出了简单的文字加工模型,即描绘出相关的活跃脑区:文字首先

通过视觉编码传递到视皮层进行识别,然后在联合皮层进行语义联想,联想过程会激活大量的神经元,进

而引起情绪反应、推理、反思或表达等行为。无论是印在纸上的文字,还是出现在屏幕上的文字,其信息

处理的过程基本一致。

数字化阅读的出现,在扩大我们的阅读范围同时也带来了种种问题,我们不能因噎废食,“把婴儿和

洗澡水一起倒掉”,最好的选择就是让大脑继续思考:如何去协调这两者的发展,在合适的时间、场合、

诉求下选择合适的方式,得到最理想的阅读体验。

(取材于王欣的相关文章)

3.根据材料二,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屏读的信息量大视觉效果好,吸引读者。

B.长期屏读会降低一个人深度阅读的能力。

C.人脑对纸上和屏幕上的信息处理过程一致。

D.屏读与纸读各有其特点,并非非此即彼。

4.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与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信息激增导致人们的阅读行为和习惯发生改变。

B.纸读中的内容可信度相对较高能吸引许多读者。

C.喜欢屏读的读者一定会超过喜欢纸读的读者。

D.电子阅读器能模拟出翻书的声音和书籍的气味。

5.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述在数字化时代人们应该怎样对待屏读与纸读这两种阅读方式。

[1~5题答案】

【答案】1.D2.D3.C4.B

5.①要训练自己对两种阅读方式的适应度;②要处理好两种阅读之间的关系;③根据时间、地点和自身的

需求选择合适的阅读方式。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筛选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

D.“纸读内容深刻,更能提升读者的境界”错误,第三段说的是“纸质书刊的公信力和权威度相对较高,

要读那些内容深刻、震撼心灵、提升境界的高品质书刊,真正要获取文化、思想时,许多读者依旧首选纸

读”,文中只是说“纸读”是首选。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筛选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

D.“促进了全民阅读”错误,第四段说的是“其碎片化的阅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全民阅读”,选项

忽略了“一定程度上”这一限制。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

C.“一致”错误,材料二倒数第二段说的是“基本一致”。

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理解推断能力。

A.“信息激增导致人们的阅读行为和习惯发生改变”错误,材料一第一段说的是“选择的多样化导致读者

的阅读行为和习惯也发生了相应改变”。

C.“一定会超过"错误,材料二只是说“屏读(数字化阅读)较之于纸读呈现出后来居上的趋势”,只是

呈现这种趋势,“一定”的说法过于绝对。

D.“电子阅读器能模拟出翻书的声音和书籍的气味”错误,材料二第三段说的是“有些电子阅读器正在模

拟翻书的声音,未来可能模拟书籍的气味,甚至根据文中场景释放出芳香”,选项变未然为已然。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

结合材料一最后一段“在这个数字化时代,作为负责任的读者,我们要充分利用屏读快捷、互动、资源丰

富且时效性强的优势,也要在长篇幅的文章阅读、深度阅读、沉淀自我时拿起一卷钟爱的书籍。在数字环

境中,为了获取信息、增进理解、扩充知识,我们有必要训练自己对两种迥异的阅读方式的适应度”可知,

我们要根据两种阅读的特点,训练自己对两种阅读方式的适应度。

结合材料一最后一段“纸读与屏读,不是两种阅读方式之间的取舍,而是因时因地的巧妙平衡”和材料二

“如果阅读一则新闻,新媒体可以在短时间里提供充足的资讯;如果阅读一段耐人寻味的故事、发人深省

的哲理、逻辑缜密的知识,还是徜徉于书页中更为舒畅”可知,我们在阅读的时候要根据所要达到的目的

以及阅读对象的特点来处理好屏读和书读之间的关系。

结合材料二最后一段“最好的选择就是让大脑继续思考:如何去协调这两者的发展,在合适的时间、场合、

诉求下选择合适的方式,得到最理想的阅读体验”可知,读者要根据时间、地点和自身的需求选择合适的

阅读方式。

阅读下面三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子曰:“才不才,亦各言若子也。鲤也死,有棺中无椁。吾不徒行

②以为之椁。?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门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

非我也,夫二三子也。”

(取材于《论语•先进》)

子游问丧具。夫子曰:“称③家之有自。”子游日:“有无恶乎齐?”夫子曰:“有,毋过礼;苟亡

矣,敛首足形,还葬,县棺而封,人岂有非之者哉?”

(取材于《礼记•檀弓上》)

注:①颜路:颜回之父,字路,家贫。②徒行:指无车而行。《礼记•王制》:“君子者老不徒行。”③

称:符合。

(二)

墨者夷之3因徐辟而求见孟子。孟子曰:“吾固愿见,今吾尚病,病愈,我且往见,夷子不来!”。

他日,又求见孟子。孟子曰:“吾今则可以见矣。不直,则道不见;我且直之。吾闻夷子墨者,墨本

治丧也,?薄为其道也;夷子思以易天下,岂以为非是而不贵也?然而夷子葬其亲厚,则是以所贱事亲也。”

徐子以告夷子。夷子曰:“儒者之道,古之人爱民若住赤子,此言何谓也?之则以为爱无差等,事由

亲始。”

徐子以告孟子。孟子曰:“夫夷子信以为人之亲其兄之子为若亲其邻之赤子乎?彼有取尔也。赤子匍

匐将入井,非赤子之罪也。且天之生物也,使之一本,而夷子二本故也。盖上世尝有不葬其亲者,其亲死,

则举而委之于壑。他日过之,狐狸食之,蝇她姑嗫之。其颗有讹②,睨方不视。夫讹也,非为人讹,中心达

于面目,盖归反藻槿③而掩之。掩之诚是也,则孝子仁人之掩其亲亦必有道矣。”

徐子以告夷子,夷子忧然为间曰:“命之矣。”

(取材于《孟子•滕文公上》)

注:①墨者:信奉墨家学说的人。夷之:姓夷名之。②颠:额头。讹:出汗。③藻槿:盛土的箕和挖

土的锹。

(三)

庄子将死,弟子欲厚葬之。庄子曰:“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殊矶,万物为赍送。

吾葬具岂不备邪?何以加此!”

弟子日:“吾恐乌莺冬食夫子也。”

庄子日:“在上为乌莺食,在下为蟋蚁食,夺彼与此,何苦偏也。”

(取材于《庄子•列御寇》)

6.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氐州的一项是()

A.称家之有百亡:同“无”,没有

B.古之人爱民若保赤子保:爱护,保护

C.颂由亲始施:施行

D.夺彼与此与:和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亦各言基子也何基偏也

B.有棺顶无椁睨何不视

C.以吾从大夫之后?薄为其道也

D.墨之治丧也恐乌莺年食夫子也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

颜路请求把孔子的车子做成颜渊的外椁

B.岂以为非是而不贵也

难道夷子以为不薄葬就不可贵了吗

C.夫讹也,非为人讹,中心达于面目

那汗,不是流给别人看的,而是心中的悔恨在面目上的流露

D.吾葬具岂不备邪?何以加此

我陪葬的东西难道还不齐备吗?为什么加上这些东西

9.下列对夷之和孟子辩论的理解,不氐砸的一项是()

A.孟子认为夷之倡导薄葬,却厚葬自己的父母,并没有真正做到爱无差等,夷之的言行是自相矛盾。

B.夷之引用“若保赤子”是为了证明儒家和墨家在爱有无差等上认识不同,但自己厚葬父母没有错。

C.孟子认为爱是有差等的,就像爱兄长之子和爱邻人之子的区别一样,夷之是无视亲人与他人的区别。

D.孟子借曾有人不埋葬父母,见父母遗体被毁而心生愧疚最终也会埋葬的故事,说明厚葬父母有道理。

10.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中孔子、庄子的言论,简述其中反映出的主张或思想。

【6~10题答案】

【答案】6.D7.D8.A9.B

10.材料一中,孔子认为礼先于情,凡事要与礼合才可以与情合。材料三中,庄子认为面对生死要顺其自然。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D.句意:抢了乌鸦、老鹰的口粮去喂给蚂蚁。“与”,动词,给。

故选D。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其”,代词,自己的;表感叹语气,那么。

B.“而”,连词,表并列;连词,表修饰。

C.“以",连词,因为;介词,把。

D.“之”,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A.“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意思是“颜路请求孔子把车卖了给颜渊做一个外椁”,“请子之车”是请求

孔子把车卖了,不是“把孔子的车子做成外椁”。

故选A。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B.“是为了证明儒家和墨家在爱有无差等上认识不同”错误,“儒者之道,古之人爱民若保赤子,此言何

谓也?之则以为爱无差等,施由亲始”意思是“儒家学说认为,古代君王爱护百姓就好像爱护婴儿一般。

这话是什么意思呢?我以为便是,人们之间的爱没有亲疏厚薄的区别,只是由双亲开始实行罢了”,夷之

用“若保赤子”是想要说明墨家的兼爱之说和儒家学说并不矛盾。

故选B。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材料一包含两件事,一是孔子对于厚葬颜渊的态度。孔子与颜渊虽为师生却情同父子,他不同意把自己车

子卖掉来为颜渊买外棺,不是舍不得车,而是因为礼制规定,大夫出门必须用车,而且礼以俭为宜。故孔

子虽然对颜渊之早逝很悲恸,却始终不忘礼,不肯丧失原则性。认为要合乎“礼”。二是孔子对于丧具规

模的观点,孔子认为丧具规模的大小要符合家中的实际情况,“如果财力雄厚,也不可超过礼数的规定。

如果财力不足,只要衣被能够遮挡住身体,敛毕就葬,用手拉着绳子下棺,如此尽力而为,也不会有人怪

他失了礼数”。通过这两件事可以看出孔子对于“礼”的态度。

材料三是讲述庄子对于“弟子欲厚葬之”的态度,庄子认为“在上为乌莺食,在下为蟋蚁食,夺彼与此,

何其偏也”,与其这样偏心,何不顺其自然。在庄子看来,生命的一切自然而然,不须人为进行修饰,他

反对厚葬,认为应该顺其自然。

参考译文:

(一)

颜渊死了,他的父亲颜路请求孔子把车卖了给颜渊做一个外椁。孔子说:“不管有才能还是没才能,

说来也都是各自的儿子。孔鲤死了,也只有棺,没有椁。我不能卖掉车子步行来给他置办椁。因为我曾经

做过大夫,是不可以徒步出行的。”

颜渊死了,孔子说:’唉!上天是要我的命呀!上天是要我的命呀!”

颜渊死了,孔子的学生们想要厚葬他。孔子说:“不可以。”学生们还是厚葬了他。孔子说:“颜回

把我当父亲一样看待,我却不能像对待儿子一样看待他。这不是我的意思呀,是那些学生们要这样办。”

子游向夫子问及关于死人送终物品的数量问题,夫子说:“符合家中的实际经济情况就可以。”子游

说:“怎样才能掌握其中的标准呢?”夫子说:“如果财力雄厚,也不可超过礼数的规定。如果财力不足,

只要衣被能够遮挡住身体,敛毕就葬,用手拉着绳子下棺,如此尽力而为,难道有人会怪他失了礼数吗?”

(二)

墨家信徒夷之凭着徐辟的关系要求见孟子。孟子说:“我本来愿意见他,不过我现在正病着;病好了,

我打算去看他。”夷子便没有来。

过了一段时间,他又要求见孟子。孟子说:“我现在可以见他了。但不直截了当地说,真理不能明白

地显现。我就直说了吧。我听说夷子是墨家信徒,墨家的办理丧事,以薄葬为合理;夷子也想用这一套来

改革天下,难道会认为薄葬不对而认为薄葬不高贵吗?但是夷子埋葬父母亲却很丰厚,那便是拿他所看不

起的东西来对待父母亲了。”

徐子把这话转达给夷子。夷子说:“儒家的学说认为,古代君王爱护百姓就好像爱护婴儿一般。这话

是什么意思呢?我以为便是,人们之间的爱没有亲疏厚薄的区别,只是由双亲开始实行罢了。”

徐子又把这话告诉了孟子。孟子说:“夷子真以为人们爱他的侄儿和爱他邻居家的婴儿一样的吗?夷

子只不过抓住了一点:婴儿在地上爬行,快要跌到井里去了,这自然不是婴儿的罪过。况且天生万物,只

有一个本源,夷子却以为有两个本源,道理就在这里。大^上古曾经有不埋葬父母的人,父母死了,就抬

着扔到山沟里。过了些时候,再经过那里,就发现狐狸在撕咬着,苍蝇蚊子在咀吮着那尸体。那个人不禁

额头上冒出了汗,斜着眼睛,不敢正视。这一种汗,不是流给别人看的,而是心中的悔恨在面目上的流露。

大概后来他回家取了要筐铲子把尸体埋了。埋葬尸体诚然是对的,那么,孝子仁人埋葬他的父母,自然有

他的道理了。”

徐子把这话又转达给夷子,夷子十分怅惘地停了一会,说:“我懂得了。”

(三)

庄子快要死的时候,弟子们打算厚葬他。庄子说:“我以天地为棺椁,以太阳和月亮为连璧,把星星

当作珍珠,把万物当作陪葬品。我的丧葬用品难道还不齐备吗?还有比这更好的么!”

弟子们说:“我们担心乌鸦和老鹰吃掉你尸体!”

庄子说:“天葬让乌鸦和老鹰吃,土葬让螃姑和蚂蚁吃,从乌鸦老鹰那里夺过来给蜷姑蚂蚁,为什么

这样偏心呢!”

11.《论语》。

13•9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日:

“既富矣,又何加焉?”日:“教之。”

12・7子贡问政。子日:“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日:“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

日:“去兵。”子贡日:“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日:“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孔子一方面主张先“富之”后“教之”,一方面又宁可去“食”留“信”,二者有没有矛盾?请说明理由。

【11题答案】

【答案】两者没有矛盾。两则材料反映出孔子治国思想的两层意思。他主张为政以“德”,就要保证百姓

基本生活,满足物质需求,这是基础,所以提倡“富之”;但他又主张治国以“礼”,就要重视“教化”,

使百姓能遵守“礼”,就要提倡百姓有一种精神力量,所以他又很重视人的基本准则,如“信”、“仁”

等,甚至把它看作比生命还重要。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主旨或观点的整体把握能力。

解答此题首先要亮明观点,两者没有矛盾,然后再结合内容阐述理由。

孔子提出了“先富后教”的政治思想,认识到经济富裕是德教的基础。孔子重视教化,但并不凭空言道,

而是明白教化是在物质生活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后才会有成效的。要保证百姓基本生活,满足物质需求,这

是基础,所以提倡“富之”。

孔子提出了“取信于民”的观点,即从政者要获取人民的信任,这是儒家思想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所谓

“信”就是信任,可以理解为出于相信而敢于托付。因为人民的力量是无穷的,只有赢得了人民的信任,

人民愿意把统治的权力赋予你,统治才能长久,政权才能稳定,决策才能顺利推行。“信”是施行治国以

“礼”的基础。两则材料反映出孔子治国思想的两层意思,所以两者不矛盾。

翻译:

13.9孔子到卫国去,冉有为他驾车子。孔子说:“人口真是众多啊!”冉有说:“人口已经是如此众

多了,又该再做什么呢?”孔子说:“使他们富裕起来。”冉有说:“已经富裕了,还该怎么做?''孔子

说:“教育他们。”

12.7子贡问怎样治理政事。孔子说:“粮食充足,军备充足,民众信任朝廷。”子贡说:“如果迫不

得已要去掉一些,三项中先去掉哪一项呢?”孔子说:“去掉军备。”子贡说:“如果迫不得已,要在剩

下的两项中去掉一项,先去掉哪一项呢?”孔子说:“去掉粮食。自古以来,人都是要死的,如果没有民

众的信任,那么国家就站立不住了。”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归燕⑴

杜甫

不独避霜雪,其如侍侣⑵稀。

四时无失序,八月自知归。

春色岂相访,众雏还识机。

故巢傥未毁,会傍主人飞。

燕子

刘子肇

燕子营巢得所依,衔泥辛苦傍人飞。

秋风一夜惊桐叶,不恋雕梁万里归。

注释:【1】此诗作于杜甫带妻儿避乱、根转到秦州时。【2】侍侣:朋友。

12.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氐颂的一项是()

A.杜诗一二句写燕子归去不只为躲避霜雪,也因为朋友越来越少了。

B.杜诗三四句写假如四季不失时序,燕子在八月秋凉时节自知南归。

C.杜诗五六句写尽管春色未浓,雏燕也会觉察细微的迹象按时飞回。

D.杜诗借景抒情,力求言简而意丰;刘诗托物言志,辞句浅白见深意。

13.下列诗句中“惊”字,与“秋风一夜惊桐叶”中“惊”字所包含的意蕴,最接近的一项是

A.渔阳簟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白居易《长恨歌》)

B.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元稹《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C.古路初惊秋叶堕,荒郊己放候虫鸣。(陆游《郊行》)

D.长绿大楮纵挥扫,高堂六月惊秋声。(王冕《柯博士画竹》)

14.分别概括这两首写“燕子”的诗结尾两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2~14题答案】

【答案】12.D13.C

14.杜诗结尾两句写旧巢如果没有被毁,燕子一定会伴在主人身旁,借归燕表达了诗人对故土的眷恋,抒发

了忠君爱国的思想感情。刘诗结尾两句写一夜秋风,梧桐叶落,燕子不贪恋雕梁画栋从万里归来,借归燕

表达了诗人不贪恋功名利禄的高洁情操。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思想内容赏析艺术特色的能力。

D.“杜诗借景抒情”错,本诗并没有写景,主要是夹叙夹议。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词语意蕴(炼字)的能力。

“秋风一夜惊桐叶”中“惊”字意思是使秋叶落尽。

A.意思是“渔阳叛乱的战鼓声震耳欲聋,宫中停奏霓裳羽衣曲”,“惊”,使动用法,使……受惊动、震

耳欲聋,强调影响大具有震慑力。

B.意思是“我被这个消息震惊得忽的坐了起来”,“惊”,形容词作状语,“震惊”。

C.“古路初惊秋叶堕”中的“惊”,与例句相同。

D.“高堂六月惊秋声”中的“惊”含被动,被惊动。

故选Co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杜诗结尾“故巢傥未毁,会傍主人飞”写假如燕子的旧日巢穴没有被毁掉,那么一定会回归旧屋依傍着主

人而飞。表达了燕子对主人的感激,对故土的留恋不舍之情,结构上与上文“春色岂相访,众雏还识机”

相照应。

刘诗尾联“秋风一夜惊桐叶,不恋雕梁万里归”写一夜的秋风吹落了一树的叶子,燕子也按照季节放弃旧

日舒适而漂亮的巢穴毫不留恋地回归万里远的南方温暖之地。诗人托物言志,借归燕舍弃华丽的巢穴远飞

喻指自身的气节和操守,“雕梁”象征功名利禄等浮华生活,借归燕表达了诗人淡泊名利的高尚节操和人

格魅力。

15.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边城》中描写河水时有这样一句“水中游鱼来去,全如浮在空气里”。而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中

的“,",也是类似的描述。

(2)秋天是许多诗人歌咏的题材,面对树叶飘落,长江东逝,杜甫写下了“,”,描写了萧

瑟落寞的秋日风光。

(3)尊师重道是我们提倡的社会风尚,老师对于学生的学习有重要的引导作用,韩愈在《师说》中这样定

位老师“,”。

(4)荀子在劝学中指出学习要专心致志,他例举了一个反例,他认为螃蟹体健却心性不定,只能寄居他处,

实则可悲“,,用心躁也”

【15题答案】

【答案】①.潭中鱼可百许头②.皆若空游无所依③.无边落木萧萧下④.不尽长江滚滚

来⑤.师者⑥.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⑦.蟹六跪而二螯⑧.非蛇鳍之穴无可寄托者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的字词有:依、萧、尽、受、螯、鳍。

16.《红楼梦》中的诗词在暗示小说情节发展、人物命运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阅读下面这首小诗回答问题。

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渐浙。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

(1)“菱花空对雪撕撕”这一句暗示了主人公怎样的命运遭际?请结合原著加以说明。

(2)“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这两句在小说中暗示了什么情节?

【16~17题答案】

【答案】(1)“菱花”暗指英莲后改名为香菱,“雪”谐音“薛”指呆霸王薛蟠。菱花在夏日盛开却遭遇

冰雪,暗示香菱被薛蟠强占为妾,婚后受尽折磨而死的悲惨命运。

(2)指的是元宵佳节英莲被拐以后,在三月十五隔壁葫芦庙炸供品起火殃及甄家,把一个小康家业烧得一

干二净。

【解析】

【分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名著阅读识记相关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菱”指英莲,后来改名“香菱”,“雪”谐音“薛”,这一句暗示英莲将来在薛家的悲惨命运。甄英莲

四岁那年元宵看社火花灯时因家奴霍启(“祸起”)看护不当而被拐子拐走。养大后原是卖给金陵公子冯

渊(“逢冤”),中途却被薛蟠看上,为此打死冯渊抢走了她,宝钗给她起名叫香菱。起初是薛姨妈丫环,

后为薛蟠之妾,因薛蟠外出被宝钗带进大观园(香菱学诗)。薛蟠娶亲后香菱因为主母夏金桂所不容,被其

唆使薛蟠毒打。后香菱与薛蟠断绝关系随宝钗而去。菱花在夏日盛开却遭遇冰雪,暗示香菱被薛蟠强占为

妾,婚后受尽折磨而死的悲惨命运。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把握名著相关情节、内容的能力。

好防佳节灯火后:香菱是在元宵佳节时被人拐走的。便是烟消火灭时:甄家整个败落于大火之中,被一把

火烧得干净,最后甄老爷也出家了,自然是烟消云散了.这两句话暗示了元宵佳节英莲被拐以后,在三月

十五隔壁葫芦庙炸供品起火殃及甄家,把一个小康家业烧得一干二净的故事情节。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五台山随感

①因为有好长一段时间缺雨,时今虽然已经进入了五月,而且也过了“立夏”节,但五台山下仍然未

曾出现应有的绿色。汽车在土筑的公路上奔驰,紧跟在后面的是一股一股的黄色的云层。这单一的色调不

仅加强了十举感,也使人觉得荒凉。我记得在印度和非洲某些地区曾经看到过类似的景象:伴随着这景象

的总是生活的艰苦,斗争的严酷与大自然不时送来的饥荒。

②一二九师在太行山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创造了晋黄豫抗日根据地。五台山这一带便成了一个

中心。这里新发展起来的人民自己的武装,以这个中心为基地,又逐渐扩散开来,向察南冀西挺进。在挺

进的过程中他们也一面发动群众,一面开展游击战争,又创立了北岳根据地。事实上,中国早期的革命根

据地没有哪一个不是在贫瘠地带建立起来的。这里的人民,在自然条件苛刻、生存斗争尖锐、穷得无可奈

何的情况下,还得腾出最强壮的劳动力去参加抗日军队,保卫国家:同时又要建立政权,推进革命。这是

一种几乎不可能的事,但这里的人民却把它变为真实。

③当时五台山下的人民所要对抗的,除了当地的反动势力以外,还有用现代化武器装备起来的日本侵

略军。这里的人民不仅奇迹般地活下来了,而且还越战越强,建立起了边区政府和边区银行这类的正规行

政设施,还推行了中国历史上过去从没有过的真正民主制度“三三制”,实行了减租减息,开展了生产运

动和经济文化建设。

④我走过设置在一个小村里的边区政府旧地,旧边区银行就在隔壁。这样近,我当然要去看一下。这

是一个比较空旷的农家院子,在一座山的脚下。它现在已经成了附近庄稼人存放粮食和农具的公房。这里

有一家作为看守的住户。户主------个老年农民告诉我,这里还留下一件银行的遗物,并且主动地领我去

参观:就在他住房的上首,立着一扇宽阔的木门——其厚度约有四五寸:门上扛着一条又长又粗的横木,

上面挂着两把大锁。主人把锁打开,花了一些气力才把那扇厚门挪动。门下约有一个十级的台阶,引向下

面一个约十米见方的地下室。这就是银行的金库,是存放作为边区纸币储备金的地方。现在是空无一物,

并没有什么特别引起人的注意的东西,但它坚固的墙壁和十洋的地面却引起我许多联想:在当时那么艰苦

的环境下,边区政府却是这样重视金融工作和边区纸币的威信,把储备金就像保护眼珠似的在这样一个安

全的处所保护起来。可以想象,当初对这个金库的保卫也一定是很严密,而那时却是一个那么兵荒马乱的

时刻!

⑤在边区银行和边区政府之间有一个叫作耿镇的村子。这里当年曾设立过一个医院,就是“白求恩医

院”。事实上它不过是一个村屋,所谓“医院”的设备真是简陋得可怜!——也可以说是根本没有。但许

多受了伤的战士却曾不断地从前方被转移到这里来,接受急救的手术,而且大多数战士都是很快地得到恢

复,又回返前线。这里的治疗在当时是“胆内管”的,因为白求恩是个“现代化”的医生。但他所使用的

“现代化”医疗工具,大多数是白求恩大夫用当地的木头制成的。

⑥离这个医院不远,一个叫作松岩口的小村里,还有一个“模范病室”。那也是白求恩大夫主持的。

他不仅对那里附近的老乡们进行最精心的治疗,还在那里训练成批的、称职的、具有高度责任感的医务人

员。最后,白求恩把自己的躯体和心灵永恒地留在中国,在这落后和原始的中国土地上。

⑦这使我想起当时战火纷飞的三十年代——世界性的民主与法西斯、文明与野蛮搏斗的三十年代。这

场大搏斗是由日本军阀于1931年“九•一八”在我国东北发动的,接着就蔓延到了欧洲,以西班牙战争为

焦点。白求恩的首次行动就是参加这场搏斗,地点就正是在西班牙。他接着来到中国,参加八路军的工作,

也正是这个行动合乎逻辑的发展。它是由当时在世界知识界中涌起的一股澎湃的浪潮所推动的------股保

卫人类文明、民主和自由的浪潮。具有进步倾向的知识分子,放弃自己优越的生活条件,几乎都投身进去

了。

⑧“白求恩们”和五台山下的人民,勇于为正义、为人类的进步而斗争,在必要时,宁可付出自己的

生命。这个传统,在世界的范围内,当人类文明面临着毁灭的挑战:在一个国家的范围内,当民族的命运

到了危急的关头,就爆发成为改变历史进程的行动。

⑨我想,我现在正在凝望着的这片五台山的黄土高原,今天的和平局面与当年像八路军这样的革命队

伍在这里所展开的艰苦工作分不开——其中当然也有白求恩的一份。

⑩这个黄土高原,联系着整个世界,是和现代世界的历史进程分不开的。

(取材于叶君健同名散文)

1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这单一的色调不仅加强了干燥感干燥:枯燥无趣

它坚固的墙壁和干燥的地面干燥:没有水分

C.这里的治疗在当时是“现代化”的“现代化”:先进,有效

D.但他所使用的“现代化”医疗工具“现代化”:简陋

1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无砸的一项是()

A.第①段,作者从眼前单一色调联想到曾看到过的类似景象,借此说明五台山人民抗战时条件的艰苦和

斗争的残酷。

B.第⑤段,“白求恩医院”设备的简陋与急救手术治愈伤者的效果形成鲜明对比,突显出白求恩及其战地

医院的重要性。

C.第⑧段,作者认为具有进步倾向的知识分子为正义、为文明而斗争和无私奉献,是--种优良的传统,改

变了历史进程。

D.第⑩段,作者认为五台山虽然地处黄土高原,落后偏僻,却始终受到外部世界影响,是世界历史进程中

的重要组成部分。

19.作者在第④段写旧边区银行有何用意?

20.这篇散文饱含作者丰富深邃的情感,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概括。

【17~20题答案】

【答案】17.C18.D

19.(1)内容上,写旧边区银行实际上表达了对五台山人民的崇敬之情;同时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升华了

文章的情感;(2)结构上,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关于五台山人民建立起正规行政设施的描写,又为下文写

“白求恩医院”做了铺垫。

20.(1)表达了作者对五台山地区环境恶劣,人民生活艰苦的同情;(2)表达了对五台山革命根据地的人

民在对抗自然的艰苦斗争中仍然积极抗日、不忘保家卫国,把不可能变为可能的大无畏精神的无限赞美和

崇敬;(3)表达了对白求恩无私帮助中国人民的国际主义精神的感激、感动和赞美;(4)表达了对向白求

恩一样的进步知识分子为了保卫人类文明、民主和自由而做出自我牺牲的崇敬之情;(5)表达了对人民的

进步力量可以改变历史进程的自豪之情。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的能力。

C.“先进”错误,结合”事实上它不过是一个村屋,所谓‘医院’的设备真是简陋得可怜!一一也可以说

是根本没有”“他所使用的‘现代化'医疗工具,大多数是白求恩大夫用当地的木头制成的”,可见这里

的“现代化”并不是指治疗的“先进”。

故选C。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D.“却始终受到外部世界影响”错,原文是“这个黄土高原,联系着整个世界,是和现代世界的历史进程

分不开的”,此句指的是五台山是当年白求恩战斗过的地方,当年五台山的战斗属于世界性的民主与法西

斯、文明与野蛮搏斗中的一部分。并不是说五台山“始终受到外部世界影响”。

故选D。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

内容上,这段写一个老年农民带我参观旧边区银行的地下金库,“现在是空无一物,并没有什么特别引起

人的注意的东西,但它坚固的墙壁和干燥的地面却引起我许多联想:在当时那么艰苦的环境下,边区政府

却是这样重视金融工作和边区纸币的威信,把储备金就像保护眼珠似的在这样一个安全的处所保护起来”,

这个“金库”的存在属于“物证”,它证明了当年在残酷的斗争形势下五台山人民建立起了正规的行政设

施,赞美了边区政府的工作,表达了对五台山人民的崇敬之情;同时这段描写很细致,并且有作者的思考,

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升华了文章的情感;

结构上,这段描写既照应了上文“这里的人民不仅奇迹般地活下来了,而且还越战越强,建立起了边区政

府和边区银行这类的正规行政设施”,又为下文写“白求恩医院”做了铺垫。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文章开头描写了五台山环境的恶劣,“五台山下仍然未曾出现应有的绿色。汽车在土筑的公路上奔驰,紧

跟在后面的是一股一股的黄色的云层”,强调了环境的“干燥”和“荒凉”,并且通过联想得出这样的结

论,“伴随着这景象的总是生活的艰苦,斗争的严酷与大自然不时送来的饥荒”。这些描写表达了作者对

五台山地区环境恶劣,人民生活艰苦的同情;

接着作者描写随着一二九师晋冀豫抗日根据地,五台山成了革命根据地的中心,“这里新发展起来的人民

自己的武装,以这个中心为基地,又逐渐扩散开来,向察南冀西挺进。在挺进的过程中他们也一面发动群

众,一面开展游击战争,又创立了北岳根据地”,然后作者满怀深情的写到,“这里的人民,在自然条件

苛刻、生存斗争尖锐、穷得无可奈何的情况下,还得腾出最强壮的劳动力去参加抗日军队,保卫国家;同

时又要建立政权,推进革命。这是一种几乎不可能的事,但这里的人民却把它变为真实”,表达了对五台

山革命根据地的人民在对抗自然的艰苦斗争中仍然积极抗日、不忘保家卫国,把不可能变为可能的大无畏

精神的无限赞美和崇敬;

接着作者描写了“白求恩医院”,设施十分简陋,甚至好多工具都是白求恩自己做的,但是“大多数战士

都是很快地得到恢复,又回返前线”“他不仅对那里附近的老乡们进行最精心的治疗,还在那里训练成批

的、称职的、具有高度责任感的医务人员。最后,白求恩把自己的躯体和心灵永恒地留在中国,在这落后

和原始的中国土地上”,这里表达了对白求恩无私帮助中国人民的国际主义精神的感激、感动和赞美;

由白求恩,作者想到了无数像他一样的知识分子的奉献,“白求恩的首次行动就是参加这场搏斗,地点就

正是在西班牙。他接着来到中国,参加八路军的工作,也正是这个行动合乎逻辑的发展。它是由当时在世

界知识界中涌起的一股澎湃的浪潮所推动的-----股保卫人类文明、民主和自由的浪潮。具有进步倾向的

知识分子,放弃自己优越的生活条件,几乎都投身进去了”,表达了对向白求恩一样的进步知识分子为了

保卫人类文明、民主和自由而做出自我牺牲的崇敬之情;

文章最后写到,“‘白求恩们'和五台山下的人民,勇于为正义、为人类的进步而斗争,在必要时,宁可

付出自己的生命。这个传统,在世界的范围内,当人类文明面临着毁灭的挑战;在一个国家的范围内,当

民族的命运到了危急的关头,就爆发成为改变历史进程的行动”,表达了对人民的进步力量可以改变历史

进程的自豪之情。

21.阅读材料,完成文后小题。

青春的笑脸,是每个人最美的符号。在那段如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我们可以尽情欢呼,尽情追逐。我

们该怎样把握青春?A型是每一个年轻人应该好好思考的问题。要让转瞬即逝的美好成为人生的永恒,在

活力四射的年龄创造无限的价值。毛泽东的青春,B义气风发、才华横溢、指点江山;周恩来的青春,心存

大志、上下求索、忧国忧民。李大钊曾经说:“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Co_

青春,需要我们树立起为国为民奉献的理想,让青春在为他人的奉献中闪现砥砺之光,让青春»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该处的“这”是一个代词,应该删去。

B.该处的“义气”有误,应写作“意气”。

C.该处的句号使用有误,应放在引号内。

(2)请在文中横线处续写一个句子。要求:文意连贯、完整且与前一句句式相同。

【21~22题答案】

【答案】(1)A(2)答案示例:在为国家的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标点符号的能力。

A.“‘这'是一个代词,应该删去”错误,“这”指代的是“我们该怎样把握青春”的这件事,“这”作

“是每一个年轻人应该好好思考的问题”的主语,不应删去。

故选Ao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仿写的能力。

本题写作时,抓住“需要我们树立起为国为民奉献的理想”句写。此句中的“为国为民”,“为他人的奉

献”属于为民,应接着续写“为国”;在句式上要和前句“让青春在为他人的奉献中闪现砥砺之光”中“在

为+五字偏正短语+中+动词+形容词(两字)+之+名词(一字)”的句式特点,注意省略号处字数、词性等

应该和前句相同,如可以仿写为“在为国家的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22.批注、梳理、比较……这些是常用的阅读方法。请结合下列名著中的任意一部,介绍你阅读该名著时所

用的方法。150字左右。

《呐喊》《老人与海》《平凡的世界》《边城》《红岩》

【22题答案】

【答案】示例:在阅读《平凡的世界》时,我运用了“比较”的阅读方法,把书中“孙少安”与《四世同

堂》的祁瑞宣进行比较,他们具有相同的身份一一中国传统家庭中的长子。少安有读书的志向,但考虑到

家中经济情况,只能辍学回家干活,分担压力,供弟弟妹妹上学。瑞宣想要离开北平上前线救国,但长子

长孙的身份和责任让他无法离家。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发现他们二人身上都承担着“长子”的责任,有助

于理解他们的无奈心理和行为选择。而不同点则在于,时代背景不一样,祁瑞宣和少安的“长子”形象也

有所变化。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

要求结合名著作品,介绍一种阅读方法,要采用说明的表达方式。

首先要熟悉名著内容,有真实的阅读体验。其次要了解这些阅读方法的具体操作方式。当然,学生只需要

选择自己最常用的方式,用特点突出的名著进行举例说明即可。

“批注”是指阅读时在文中空白处对文章进行批评和注解,作用是帮助自己掌握书中的内容。如《红楼梦》

的脂砚斋旁批形式,这一般要求学生针对某一精彩句段、章节作出较为细致的鉴赏,如《老人与海》中老

人说的“人可以被消灭,但不可以被打败”,《呐喊》中“从字缝里看出两个字一一‘吃人'",《边城》

里“那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等语句,都可以作为例子来分析;“梳理”是指将作品的

故事情节、主要人物、矛盾冲突等以概括的方式理清,对于长篇作品,有助于我们把握其主要内容,如《平

凡的世界》《红岩》等作品,就可以采用这种方式。

“比较”则是把不同作品中相似的艺术手法、人物形象等进行比较,分析其共性,剖析其不同处,并探究

造成这些情况的原因,有助于深入理解人物形象或文章主旨。如《平凡的世界》里少安作为长子,可与《家》

《四世同堂》中同样身为长子的觉新、祁瑞宣比较,更能理解其社会责任与决定其选择的原因,还可以看

出时代的变化。

23.北京市共辖16个区,每个区都有其地理、物产、风俗等文化特征,请你结合自己的知识积累,为外地

游客拟定一个“一日游”的游览计划,并对游览地做简要介绍。要求:简洁,明确,有吸引力。150字左右。

【23题答案】

【答案】示例:清晨,天安门看升旗仪式。每天升旗时间都不同,根据日出的时间而定,早早地来参加升

旗仪式,看仪仗队员的威武、庄严而潇洒的动作,爱国之情瞬间油然而生。

早上,逛大栅栏,品尝京味小吃。到东交民巷,欣赏各国使馆时期建筑风情。游恭王府,寻觅历史。

下午,品护国寺小吃,逛梅兰芳故居,游什刹海、老北京胡同,感受地道“京味”。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

要求为游客拟定“一日游”计划,我们可以按照一天的时间安排和地点路线,合理的串联起来进行介绍。

再挑选路线上富有特色的地点,以简明的语言简单概括其风光特点,对于一些同质性的景点可以适当合并

或只写一个,对于富有教育意义、自然人文价值的景点可详细介绍。

注意条理清晰,详略得当,符合字数限制。

24.从“孔子、曹雪芹、鲁迅、袁隆平、钟南山、张桂梅”这些名字中任选一个,写一首小诗或抒情文字,

向他(她)表达你的敬意。150字左右。

【24题答案】

【答案】示例:

希望之光

他乡的生活提纯着您温暖的善良;人生的苦难从未撼动您执着的坚强;没有孩子,却被几百个孩子称

呼为“妈妈”;日子清苦,内心却总能安享另一种阳光。三尺讲台,承载着无言的神圣和庄严;一支粉笔,

书写着希望和梦想的诗篇。一个人,一条路,一颗心,一面旗。您是不灭的蜡烛,是不倒的脊梁,是我们

每一位女性人生路上前行的灯塔!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

要求写一段抒情性文字,表达对题干提供的名人的敬意。

孔子,是人人敬仰的圣人,他“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开私学,把知识传播给了平民;他谆谆教诲,

给后人留下了无数意味深长的道理;他追求“仁”的理想,终身不改,矢志不渝。

曹雪芹,为《红楼梦》呕心沥血,批阅十载,增删五次,自己“举家食粥酒常赊”,穷困潦倒却更看清了

社会的本质,为我们留下一部煌煌巨著。

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他弃医从文,不为个人利益,而为唤醒麻木的民众;他以

笔作刀,不顾个人安危,创作出一篇篇犀利冷峻的杂文,矛头直指当时的反动政府;他鞠躬尽瘁,在去世

前仍笔耕不辍。他的冷眼热血,令人感佩。

袁隆平,”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是我毕生的追求和梦想”。他早早就因为杂交水稻而被歌颂称

赞,但他并没有停下研究的脚步,先后成功的“三系法”杂交水稻、“两系法”杂交水稻、超级杂交稻一

期、二期……九十高龄仍旧坚持下地作科研,把全国人民的温饱系于心间,自己却艰苦朴素,从不耽于享

乐,感人至深。

钟南山,一位敢说真话,“没有情商”的医生。在非典、新冠疫情中,身赴前线,不惧危险艰难,成为疫

情中的“定海神针”,人人心目中的“国士”。

写作时要综合运用记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抒写这些人感人至深的事迹,表达对其精神的礼赞。考生可以

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使语言生动、感人,富有文采。

25.题目一:

清人张潮在《幽梦影》中有言:“菊以渊明为知己,梅以和靖为知己,竹以子猷为知己...一与之订,

轻易不移。”知己可以是人,可以是物,也可以是某种精神品质;知己间往往情谊深重,也或者彼此欣赏,

互相学习。在生活中,你以什么为知己呢?

请以“以—为知己”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拟写在答题纸上。

(2)作文内容积极向上。

(3)字数在600-800之间。

(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25题答案】

【答案】【范文】

以雨声为知己

独爱听雨声,听雨声一曲,平和一丝,闲谈一缕,坚定一份,更听知己续续音,雨声,懂我。

小楼一夜听春雨

夜里独坐桌旁,面对着还未复习的试卷,颓然坐着,夜深的很,窗外的灯光和秋后的果实,一盏盏的

沉了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