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19年中考语文复习考点跟踪训练10古诗词鉴赏(含答案)_第1页
浙江省2019年中考语文复习考点跟踪训练10古诗词鉴赏(含答案)_第2页
浙江省2019年中考语文复习考点跟踪训练10古诗词鉴赏(含答案)_第3页
浙江省2019年中考语文复习考点跟踪训练10古诗词鉴赏(含答案)_第4页
浙江省2019年中考语文复习考点跟踪训练10古诗词鉴赏(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题目。登高①[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②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③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注释】①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后的夔州。②渚:水中的小洲。③百年:犹言一生。(1)阅读中间两联,回答以下两题。①发挥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第二联所展示的画面。(想象描述类)②第三联多角度写出了诗人的悲苦,请简要说出其中的两种。(2)最后一联抒发的情感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相似,但抒情方式不同,请写出两者异同。. (2018•杭州中考)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题目。夏日田园杂兴十二绝(其一)①[南宋]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②飞。春暮西园[明]高启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注释】①本诗描写的是江南农历四月农忙时节的情景。②蛱(jid)蝶:蝴蝶。(1)范诗通过“梅子金黄”“杏子肥”“”等词语,写出了江南农村初夏的景象;高诗中“"三字,凸显了暮春季节的特点。(2)两首诗的后两句都运用了衬托手法,请作分析。(表达技巧类).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后面的题目。不见[唐]杜甫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1)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诗中李白的形象。(2)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例一种并作赏析。(表达技巧类)、.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题目。村行[北宋]王禹偁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1)诗中颔联、颈联多处运用对比手法,描绘出山野美丽的景象,请具体分析。(表达技巧类)(2)找出传达诗人情感的词语,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2018•台州中考)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喜雨[明]朱曜一犁春雨润新田,小犊还宫老将①眠。笑摘园蔬漉②村酿,夜灯儿女说丰年。雨夜[南宋]项安世夜雨疏窗不堪听,独坐寒斋万感生。今夜故人江上宿,如何禁得打篷声?【注释】①将(zi):母牛。②漉:滤。这两首写了“雨”的诗歌,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分析。(主旨情感类).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题目。九日寄子约①[明]皇甫注漫有登高兴,兼当望远何?对花惊白发,见雁忆黄河②。乱后书来少,霜前木落多。不堪羁宦③日,同是阻干戈。【注释】①子约:即皇甫濂,作者之弟。②黄河:代指故乡。③羁宦:离家在外地做官。(1)从首联“”"”等词语中,可判断标题里的“九日”是指节。(2)本诗蕴含着诗人丰富的情感,请作赏析。(主旨情感类).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题目。齐安①郡中偶题(其一)[唐]杜牧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暮热游荷池上(其三)[南宋]杨万里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②中。【注释】①齐安:今湖北省黄冈黄州一带。842年,杜牧谪迁外放为黄州刺史。②碧伞:荷叶。(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时刻的景色,均以荷花与为诗歌的主要意象。(2)这两首诗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回答。(主旨情感类).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题目。若耶溪上①[南宋]陆游九月霜风吹客衣,溪头红叶傍人飞。村场②酒薄何妨醉,菰③正堪④烹蟹正肥。【注释】①此诗写于作者严州任满,卸任归乡之后。②村场:村庄祭神的场地。③菰(9U):俗称茭白,可食用。④堪:能够,可以。有人认为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回到故乡的愉悦之情,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卸任后的落寞之感。对此,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述理由。(主旨情感类)参考答案考点跟踪训练10古诗词鉴赏(1)沦落天涯、孤寂愁苦(或:倦于漂泊、羁旅思乡;或:落泊困顿的倦客游子)的形象。(2)语言:①用语奇特,精练传神,以“瘦”状马,以“倦”绘鸟,言简义丰,以形传神。②诗用马“驮”,愁由鸟“呼”,柳花“添”人鬓华,运用拟人手法,化无情为有情,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愁苦。写法:①衬托。人物的落泊困顿,孤寂悲凉,乡思愁绪,均是通过对“马”“鸟”“柳花”的描写烘托出来,含蓄蕴藉。②白描。小令语言不尚藻饰,质朴自然,却能将景物、人物形象表现得栩栩如生,鲜明突出;使意境典雅,动人心魄。③寓情于景。借对“马”“鸟”“柳花”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孤寂思乡的愁苦心情。第一层级:只是对最后两联的意思解释,没有感悟思考。示例:主父、尉陀等人在历史上也是显赫一时的人物,可到如今,他们留下的故居、荒冢,却都湮没在暮烟秋草中难以寻觅,仅在开元寺下的青苔石上,还刻有他们的姓名。第二层级:结合最后两联来谈。对最后两联意思理解正确,并有所思考感悟,但只写出一点且理解认识较肤浅。示例一:主父、尉陀等人在历史上也是显赫一时的人物,可到如今,他们留下的故居、荒冢,都湮没在暮烟秋草中难以寻觅,虽然刻在开元寺石头上的名字还能依稀可见,但被青苔完全掩盖,也只是早晚之事。抒发了盛衰兴亡的沧桑之感。示例二:恒山逶迤北去,但见日日云气蒸腾;滹沱河自西而来,长流不断,能听到年年雁声嘹亮;而主父、尉陀,曾在历史上显赫一时的人物,到如今,他们留下的故居、荒冢,却都湮没在暮烟秋草中难以寻觅,他们的名字也都早已被人忘记,仅在开元寺的青苔石上,还刻有他们的姓名。抒发了物是人非、盛衰兴亡的沧桑之感。第三层级:只是结合最后两联来谈。对最后两联意思分析理解正确,并写出两点思考感悟,表述有条理。示例:主父、尉陀等人在历史上也是显赫一时的人物,可到如今,他们留下的故居、荒冢,却都湮没在暮烟秋草中难以寻觅,虽然刻在开元寺石头上的名字还能依稀可见,但被青苔完全掩盖,也只是早晚之事;唯有恒山、滹水等自然界事物仍生生不已。以自然的永恒持久来反衬人生的短暂有限,抒发了盛衰兴亡的沧桑之感。第四层级:能结合诗歌内容整体分析思考,理解准确、全面、深刻,表述流畅、清晰。示例:首联描绘了一幅生气盎然的图景。颔联、颈联以自然的永恒持久来反衬人生的短暂有限。意思是说主父、尉陀等人虽然在历史上也是显赫一时的人物,但早已被人忘记了,现在连他们的故居、荒冢也已难以寻觅,只有刻在开元寺石头上的名字在青苔中依稀可见。而恒山、滹水等自然界事物仍生生不已。从全诗来看,采用对比手法写景,一个“犹”字抒发了物是人非、盛衰兴亡的沧桑之感,更暗寓了作者这样的观点:只有世世代代让人民安居乐业才是历史的永恒。 【解析】考查古诗鉴赏中的字词鉴赏能力。结合全诗,先要概括整首诗的内容,诗歌主要是描述当时太行山下、滹沱河畔真定城壮美的自然风景和悠远的人文古迹;再结合题目中的“怀古”,可以看出“犹”字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繁华的追忆与思念之情。(^①姿致轻盈:花瓣薄如蝶翅,轻盈有致。②形小色艳:花朵固小,却猩红如燃,鲜艳娇美。 (2)上阕“道是天公不惜花”是扬,下阕“道是天公果惜花”是抑,欲抑先扬,抑扬之间流露出词人对大自然风雨摧残花事的不满,以婉约之笔曲折地表达了自己才不见用、遭受压抑的愁苦情怀,流露出对当权者压制、迫害和摧残人才的不满。(1)“空”,指独自、白白地,有枉然之意;“满”,指满满地,极言所写字数之多。这两个动词,写尽了因离家万里,流浪天涯,虽深切思念家乡,却无人倾说的痛苦又悲凉的矛盾心情。 (2)合适。示例:词人陆游当时身在离家乡万里之外的蜀地,可能身在军营,而且词人一生最大的志向就是王师北定,收复中原,所以可以替换。不合适。第一层级:只关注诗歌的内容,思维浅显。示例:范词写的是将军、征夫的情感,与陆词的内容不符,不能替换。第二层级:关注诗歌的内容,有比较深入的分析阐述。示例:范词写了戍守边关的将士们的一种群体情感,即既渴望建功立业又因思家怀人而泪洒军营的豪迈气概。陆词则写出了漂泊异乡的游子的缠绵悱恻之情,内容不符,不能替换。第三层级:综合考虑诗词的内容、意境、风格,有思维关联。示例:范词是一首古代边防军人豪放之歌,以其英雄气概扣动着历代千万读者的心扉,应当说,意境开阔苍凉。而陆词是一首天涯游子思乡怀人之词,语有新意,情亦缠绵,应当说,笔调较为凄婉。所以不能替换。(1)示例一:“迸”字突出了笋急于破土而出的冲劲和强劲的生命力。示例二:“偎”字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花的娇美。(2)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柳条映衬斜阳的美景,表达了词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或:运用了问句的形式,写出了词人陶醉于美景之中的情境和对春天的喜爱之情。)(1)因为初秋时节,部分青色的枫叶逐渐变红,远远望去,就像是树叶上开出红红的花儿。(或:作者这样写,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初秋时节,江枫一片青色树叶中点缀着红色树叶的美景。)【解析】本题考查古诗的语言欣赏能力。需要借助想象,在脑海里浮现画面,并对画面进行描绘。结合全诗,可以看出这是初秋时节,江上青色的枫叶已初现红色,诗句用了比喻的写法,将红色的枫叶比作花,给人一种初秋枫叶渐红的美感。(2)示例:诗人既有淡淡的思乡愁绪,又有看到景色后的开朗宽松的心境。诗人原本有思乡愁绪,尾联“秋怀”一词,即心底的忧愁,流露出作者在离家千里,身在旅途中的忧愁情感。但江行所见之景清新幽美,使其心境也逐渐变得开朗旷达起来。尾联写心底的忧愁已被风吹尽,在那滨水之处(或:沧洲)每年也可以欣赏到江上的大好风光,即为明证。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一般采用找关键词的方法。从诗中的“秋怀”一词可以看出作者的思乡愁绪,从“尽”中可以看出他的愁绪被风吹尽,从“又是沧洲阅岁华”可以看出他在欣赏江上的大好风光。【内容赏析】此诗是作者身在北方时写的一首遣怀的作品。诗的首联,先写岸上秋枫,句中取“霜叶红于二月花”之意,是用物态点明节令。再写帆船夜泊的景色,诗人枕大江拥明月而卧,是何等的惬意。颔联两句,进而写江行所见。放眼处,小村在岸边倚,细雨偶尔间飘飞,江天静谧,景物明丽,读此诗句可以想象诗人心境的宽松。写到颈联,意思轻转,诗人见到石岸渔舟,一任风吹浪打,原来是有缆绳相系;而北雁南飞,落在遥遥沙浦,那里应该是它们栖息的地方。此句表面上仍是写江行所见景物,但我们从诗中连续着力描写的清新幽美的江边小景,可以感觉到诗人当时的心情是开朗的,并不灰暗沮丧,因而纵有乡思也会渐渐轻淡以至于消散。诗中暗示了一种坦然的心态:万物皆有皈依,人生在世,何妨随遇而安呢!有了这一联的铺垫,很自然地引出尾联:让心底的积愁(所谓“秋怀”)像流云般随风飘散吧,就在那滨水之处,不也是每年都可以欣赏到江上的大好风光吗?(1)对着美丽的花儿,才猛然惊觉自己已青春不再,岁月就在不知不觉间消失得无影无踪;看到大雁南归,想起自己游宦在外,思归却归不得,而大雁尚能年年南归,真是人不如物啊! (2)“堪”字表现出作者早已不堪忍受仕途的寂寞和束缚,痛苦之情跃然纸上。(1)在清澈的泉水上面,一块如席子般大小的巨石矗立着。春风习习,绿杨飞舞在岸边垂杨巨石之畔,不时飘拂过高高举起的酒杯。【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意境的能力。要注意调动想象,结合诗歌内容来描写。注意诗中的盘石、泉水、垂杨、春风、落花这些景物不能落下,发挥想象,把画面描绘出来即可。(2)三、四两句诗歌采用了反问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诗人反问说如果春风不解人意的话,为什么又要吹送落花来?这同时也是拟人,春风更是善解人意,为独酌之人送来落花助兴。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陶醉于山间盘石的独得意趣。【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意境、修辞手法的分析能力。此诗通过对盘石、泉水、垂杨、春风、落花等意象的描绘,抒写了诗人陶醉于山间盘石的独得意趣。诗中景物灵动和谐,诗意活跃跳动,闪现着智性的光辉,让人领略到一种清新秀丽的艺术享受。【参考译文】可爱的巨石大如席,下面濒临泉水。垂杨拂拂临泉举杯,是多么高雅的情趣。春风中飞花低吟高唱,春风啊难道不解人意?如果说你不解人意的话,为什么又要吹送落花来?(1)①示例:落叶飘零,无边无际,纷纷扬扬,萧萧而下;奔流不尽的长江,汹涌澎湃,滚滚而来。②客居他乡;离家万里;多病缠身;孤独登高;漂泊无依。(写出两种即可) (2)同:都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异:《登高》间接抒情,委婉含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直抒胸臆。【解析】第(1)题中的第①题是根据诗句再现画面。解答这题,先要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围绕“落木无边,长江咆哮”之意,展开合理想象,用生动的语句描绘出来。第②题指定的是第三联,可紧抓诗句中“悲”“客”“病”“独”等关键字来分析。第(2)题,本诗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抒发的情感相同,但方式有别,该诗借“繁霜鬓”“停浊酒杯”的描写,间接表现了自己伤时抒怀的愤懑之情;《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则情溢外表,赤裸裸地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1)菜花稀(或:麦花雪白)花落尽(2)范诗以蜻蜓蝴蝶纷飞、少见闲人衬托村中的安静,也从侧面透露出初夏农事繁忙、农民早出晚归的情况;高诗用“花落尽”“蝶来多”衬托菜花盛开的情景,表现了西园的勃勃生机和盎然情趣。【解析】第(1)问考查古诗鉴赏中的意象及意象特点,根据上句不难看出下句的意象“麦花雪白”和“菜花稀”。高诗中的“暮春季节”的特点,就是“花落尽”。第(2)问考查诗歌写法的鉴赏,要求先读懂全诗,结合衬托手法,抓住诗歌表达的情境作答。范诗是为了衬托初夏农事繁忙、农民早出晚归的情况,高诗是为了衬托西园的勃勃生机和盎然情趣。《夏日田园杂兴十二绝》(其一)参考译文】梅子已经变成金黄色,杏子也已长肥了。春天田野中金灿灿的菜花现在已经落去,只剩下稀稀落落的残朵;一眼望去,却是雪白的麦花。正午时分,太阳高高在上,篱笆的影子随着太阳升高越来越短,没有人经过。四周静悄悄的,只有蜻蜓和蝴蝶飞过。《夏日田园杂兴十二绝》(其一)内容赏析】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前两句写出梅黄杏肥,麦白菜稀,色彩鲜丽。诗的第三句,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况: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最后一句又以“惟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后两句写出昼长人稀,蜓飞蝶舞,以动衬静。《春暮西园》内容赏析】从诗题可以看出这是一首田园诗,写的是晚春时景。首句“绿池芳草满晴波”,“绿”“芳”分别从视觉和嗅觉两个角度描绘了绿水盈盈、芳草萋萋的春天美景,“晴波”即阳光,“满”字形象地写出了阳光洒满水池的景象。次句“春色都从雨里过”,点明春天的气候特点以及春色将尽的情景,从春天的多雨更衬托出阳光的可贵。第三句“知是人家花落尽”中“花落尽”进一步说明已是暮春时节,“知”字表明“花落尽”是作者的推测,为虚写。末句“菜畦今日蝶来多”暗点西园,诗人不因春光逝去而感伤,而是描写“蝶来多”,写出尽管春尽,但西园仍充满生机和盎然情趣。全诗语言清新自然,通畅流转,意象动静皆备,丰富唯美,写景状物虚实相生,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1)“佯狂”“飘零”等表现了李白的疏狂自放、怀才不遇;“独怜才”“诗千首”等表现了他的才华横溢。(2)示例一:对比手法。颔联通过“世人”与“我”,“皆欲杀”和“独怜才”的对比,突出表现了杜甫与“世人”态度的对立,突出了诗人对李白的理解和同情。示例二:直抒胸臆。这首诗采用倾诉心曲的写法,不装点景物,直接表白情感,情真意切,质朴自然。(1)示例:晚籁与斜阳,动静对比,沉寂幽静;胭红与雪白,色彩对比,鲜明绚丽;群山万壑与棠梨荞麦,远近高低对比,层次分明。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及修辞手法的理解。诗的第二联先写“万壑”之中的天籁之声,再写“无语立斜阳”的“数峰”之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突出秋日山野之沉寂。作者选择了“棠梨”与“荞麦”这两种具有秋日山村特征的事物来加以描绘,用“胭脂”和“白雪”分别比喻棠梨叶落的红色与荞麦花开的白色,把山村原野写得色彩斑斓,可谓有声有色有香。(2)示例:“野兴长”“惆怅”。诗人原本游兴正浓,一看到“村桥原树”极像家乡景物,便触发对故土亲人的思念之情。【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关键词语的理解。应留心字词在诗句中的意思,体会该词在诗中创设的情景,领会该词传达出的感情,这里“野兴长”“惆怅”表达了作者从喜悦到思乡的惆怅。《喜雨》通过写春雨滋润农田,农家儿女喜说丰收的场景,抒发了农人的喜悦心情。《雨夜》通过写诗人在雨夜独坐寒斋,想象友人孤篷听雨的场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担忧之情,同时也流露出自己的孤寂之感。【解析】本题考查了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诗歌的情感。两首诗都是写“雨”,先要在理解整首诗内容的基础上揣摩作者的情感,还可以结合诗歌的题目、背景等,如朱曜的《喜雨》,就可以看出作者的喜悦之情,再结合诗歌内容回答。【《喜雨》参考译文】春雨滋润了犁过的新田,小牛犊回家,老母牛安睡。大家欢笑着摘来菜蔬,滤清家酿的酒,夜晚点上灯,一起谈论今年应该是个丰收年。【《雨夜》内容赏析】项安世的《雨夜》一诗对离别故人的思念真是写得绝妙。夜雨中思绪翩飞,春的寒,雨的湿,容易牵动人们对亲友的情思。听春夜潇潇细雨,思自己人生苦旅,会顿感怅然。(1)登高望远重阳(2)“对花惊白发”写出对时光流逝的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