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初二物理上册教案七篇_第1页
2023初二物理上册教案七篇_第2页
2023初二物理上册教案七篇_第3页
2023初二物理上册教案七篇_第4页
2023初二物理上册教案七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初二物理上册教案七篇2023初二物理上册教案七篇

初二物理上册教案都有哪些?物理学中的许多物理量都是用比值来定义的。在这种定义方法中,并不是全部的物理量都是成比例的。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2023初二物理上册教案七篇,盼望大家能够喜爱!

2023初二物理上册教案精选篇1

(一)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1)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知道力的作用效果。

(3)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用示意图表示力。

(4)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和生活阅历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观看体验过程中,培育同学的科学态度。

(2)从力用三要素表示的事例中熟悉科学方法的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1)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力的三要素,用示意图表示力。

2、教学难点

(1)力的概念

(2)熟悉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在这一节中要学习一个新的物理概念-------力。力是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一个概念。也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这一节我们就来探究有关力的一些学问。

二、力的作用效果

物理学中所说的力是什么呢?我们可以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感受它。

1、感受力作用的效果

(1)请一位同学到教室前面提起一桶水。

请这位同学谈谈肌肉有什么感受?(感到手臂上的肌肉非常紧急)

最初我们对力的熟悉,就是从肌肉的紧急的感受而得来的。那么,在物理学中我们又是怎样来熟悉力的?

(2)同学用图12.4-1所示的器材做试验。

问题:小钢珠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运动,当磁铁靠近小钢珠时,会发生什么现象?

试验结束后,同学沟通所观看到的现象:

(3)同学看课文图12.4-2乙、丙,沟通图中在运动员力的作用下所发生的现象:

(4)告知同学: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静止是一种特别的运动状态。无论物体是从静止到运动,还是运动速度或者方向发生变化,都可以认为是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指物体的运动速度或方向发生了变化。由此得出结论:力可以转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请一位同学演示用力拉和压弹簧,看看弹簧的外形(长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在拉力的作用下,弹簧的长度伸长;在压力的作用下,弹簧的长度缩短。)

(6)同学看课本图12.4-2甲,沟通图中在射箭运动员力的作用下所发生的现象。

(弓被拉开了,弓的外形发生了变化)

(7)让同学再举些例子然后自己依据上述大事概括力作用的另一类效果。

结论: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三、力的单位

为了描述力的大小,在物理学中对力的单位作了规定: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补充例子: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为1N;成年男子右手的握力大约是700N;一个质量是40kg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是400N等等。

四、力的三要素

1、提出问题:力作用的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2、让同学提出猜想:可能与力作用的大小有关;可能与力作用的方向有关;可能与力作用的位置有关。

3、探究:引导同学依据前面观看力作用效果的试验结合课文图示以及同学生活的阅历进行论证。拉弹簧时,所用的力越大,弹簧被拉得越长;也就是力越大,力作用的效果越明显。我们要把螺母拧紧,一般来说应当向顺时针方向用力,假如沿着逆时针方向用力只能将螺母拧松。这些事例说明白力作用的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

(3)关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位置是否有关用试验探究:

推门试验:用的力推门,每次手的位置距离门轴远近不同。体会手在不同位置时施力的不同效果。

可见,力的作用点也影响力的效果。

让同学总结:力所产生的效果跟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有关。

所以,我们把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

五、力的示意图

画力的示意图的要领:确定受力物体、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在同一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还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旁边用数值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

六、探究: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请同学们观看或进行下列试验,通过观看或试验你们对力的作用有什么新的熟悉、

(1)演示:用一个气球去压另一个相同的气球,让同学观看:两个气球都变扁了。

(2)同学试验:伸出手去,让一个同学打你的手,你感到疼吗?打你的同学也感到疼吗?

(3)同学试验:向上拧书包,你对书包用力了,你是否感觉到了书包也在拉你?

(4)看课文第43页图12.4-4,坐在小船上的人用力推另一只船,把另一只船推开时自己坐的船也被推开了。(坐在小船上的人用力推另一只小船,把另一只船推开时自己所坐的船也被推开了。说明推船的人同时受到另一只船的推力,推船的人被推开时连同他坐的船也被推开。)

概括以上分析,得到结论: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作用力。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四)小结

(五)作业

1、动手动脑学物理

2、一课三练

2023初二物理上册教案精选篇2

【功】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1)明确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能依据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初步推断物体是否做功;(2)初步理解功的计算公式,知道功的单位是焦耳,并会进行有关计算;

(3)知道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与物体通过的距离垂直时,该力不做功;

(4)知道功率的概念,会进行简洁计算。

2.过程与方法:

经过举例,理解功及功的必要因素,培育从生活现象中分析物理本质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用力未做功的实例,引起同学适当焦虑,激起其学习功的学问内容的奇怪   心,使之乐观参加推断是否做功的争论。

【实践活动】

课外小试验:测出自己上楼时所做的功及所用的时间。

要求:

1.测出:

(1)体重G;

(2)楼层高h;

(3)上楼所用的时间,按正常速度走上去所需时间t1,快速跑上去所需时间t2。2.计算:

(1)上楼所做的功;

(2)两次登楼过程的功率。

【板书】

第一节功

1.功的定义:

假如物体受力且沿受力方向移动了肯定的距离,就说力对物体做了功。2.功的计算:

功=力×距离

公式:W=Fs

单位:焦耳符号:J

3.功率: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用P表示。

公式:P=W/t

单位:W

1W=1J/s

2023初二物理上册教案精选篇3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学习目标:1、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的传播

速度不同。

3、能分析一些常见的声现象。

重、难点:(重)1、同学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的探究。

(难)2、设计探究的试验。

3、声现象的分析、解释。

关键:指导同学分析试验现象、总结结论。

教学过程:

导学达标:

同学观看第一部分录像——各种各样的声音。引入课题:声音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

1、声音的产生

演示试验:(1)、敲打音叉——音叉振动,发声。

(2)、握住振动的音叉,声音立刻停止。

(3)、放一段声音的录像。

指导同学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4)、扩展:录制声音

2、声音的传播:

(1)、得出:固体、气体可以传播声音。

(2)、试验14页图1-4示:得出: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指导同学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

同学活动:月球上的宇航员如何交谈?

同学活动:如何证明液体可以传声?

(3)、声波:利用录像让同学知道什么是声波?同水波进行对比。

3、声速:不同介质中的声速是不同的。

同学活动:(1)、看15页的表格内容

(2)、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速度谁快?

1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同学活动:对着远处的高山喊可以听到回声,为什么在教室里讲话听不回声?

4、回声:声音的反射。0.1秒17米

二、小结:

小结本节内容,明确目标,强调重、难点

三、达标练习:

完成物理时习在线中本节内容,因内容较多,可以留一部分作课外练习。

四、课后活动:

动手动脑:1、2、3题。

教学后记:

在课堂上对声音的学问不能扩展太多,这只是声音的第一节课,可降低难点。

要测一测同学的接受状况。

2023初二物理上册教案精选篇4

液体的压强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1)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以及液体内部压强听方向。

(2)了解液体压强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3)熟悉压强的实际应用——连通器,了解生活和生产形形色色的连通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演示试验的观看,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的事实,知道液体内部不同深度处压强的大小和方向。

(2)体验和感悟游泳时身体受到水产生的压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观看试验过程中,培育同学的科学态度。

(2)亲密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3)鼓舞同学乐观参加探究活动。

教学重点:液体压强的特点、连通器应用

教学难点:液体压强的特点

教具:液体压强的演示装置、水槽、U形管压强计、连通器、水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课文80页潜水艇,用塑料袋装水时塑料袋会胀起来等引入液体会产生压强,引出本课课题——液体的压强

二.新课教学

(一)液体压强的特点

突破难点的方法:做好演示试验,引导同学认真观看试验,通过所观看到的现象进行归纳、推理、总结得出结论。

演示试验:

1.用塑料袋装水时,它会胀起来,让同学感知液体会产生压强,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用侧壁开有几个小孔的筒装有水,让同学观看到水从小孔流出来,且处于不同位置的小孔流出来的的射程都不一样,用液体压强计测出不同深度的压强大小,让同学感知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3.用压强计测量深度相同时,各个方向的压强的大小有何特点,让同学感知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4.演示同一深度,液体的压强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且液体的密度越大,液体的压强越大。

引导同学把所观看到的试验现象得出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1)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

(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

(4)液体的压强跟液体的密度有关。在同一浓度,液体压强随液体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练习:

(二)、连通器

1.定义:上端开口、下端连容器叫做连通器。

2.连通器里的液体不流淌时,各容器中的液面高度总是相同的。

3.举例分析连通器:茶壶、锅炉的水位计、花洒、水塔与自来水管。

4.介绍连通器的应用之一——三峡船闸。

三.小结

四.巩固练习:尽可能穿插在相关学问的讲授中完成对应的练习。

五.布置作业:课本P38---3、4。

六.教学后记:

2023初二物理上册教案精选篇5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分

2.过程与方法

●体验通过日常阅历或自然现象粗略估量时间和长度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熟悉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进展变化的过程,培育对科学技术的喜爱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使用适当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2.难点:误差的产生。误差与错误的区分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复习:速度的计算公式是怎样的?要计算速度必需知道什么量?怎样利用大路上的里程碑大致测出汽车的速度?

通过同学的争论得出要测出相应的时间。

(二)讲授新课

1.时间的测量

让同学争论各种测量时间的工具和方法。同学说出多种方法和用具。鼓舞同学用科学的眼光熟悉四周的事物。

①时间的单位:秒(s)、分(min)、时(h)

②同学活动:练习使用停表的方法;利用停表测量自己一分钟内脉搏跳动的次数,然后用脉搏估算一段时间;用绳子绑住一支笔做成一个摆,测量摆摇摆一个来回所用的时间。

2.长度的测量

①长度的单位:km→m→dm→cm→mm→μm→nm(要求同学娴熟把握各进制)

②测量长度的工具:直尺、卷尺(刻度尺)、螺旋测微器、游标卡尺

③同学活动:测出物理课本的长宽厚;

④同学争论并活动:如何较精确     测出硬币的直径、一页纸的厚度、细铜线的直径?

总结得出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刻度尺要贴近被测物体;刻度尺要跟所测物体的长度平行;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测量结果=数字+单位

3.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种差别就是误差。

错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章,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马虎等缘由造成的。

两者区分:误差不能消退,但可以减小,例如多测量几次错误可以消退。

(三)课堂小结

懂得测量时间和长度的方法和用具

(四)布置作业

完成相应的同步练习

(五)教学后记

2023初二物理上册教案精选篇6

噪声的危害和掌握

一、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加环境爱护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体验和观看,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培育喜爱、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环境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噪声掌握的途径难点:噪声的危害以及提高同学的环保意识

三、教法与学法:分组争论法、阅读法

四、教学过程:

放一段录像,先放出一段美丽的旋律,然后放出一段嘈杂的声音。

然后引入课题:美丽的声音使人心情开心,而杂乱的声音则令人心烦意乱。那么,令人心烦意乱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它对人有没有危害?怎样才能有效地防止这些声音的产生和或者减弱它呢?

1、噪声的来源(同学争论)

总结同学的分析,得出噪声的含义:

发声体做无规章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物理角度)

凡是阻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环境爱护角度)

2、噪声的等级和危害(同学争论)

总结同学的分析,得出三条界线:

90dB,会破坏听力;

70dB,会影响学习和工作;

50dB,会影响休息和睡眠。

3、掌握噪声

复习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

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的传播——引起鼓膜的振动

(声源发生处)(声音的传播过程)(人耳)

演示试验:让闹钟发出声音,过一段时间后,把纸盒将闹钟罩住,让同学比较前后声音的不同。

综合试验和同学活动内容,总结得出掌握噪声的途径:

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五、课堂小结:

1、噪声的来源和危害有哪些?

2、怎样防治噪声?

六、布置作业:

调查学校四周有哪些噪声源,学校应当实行哪些合理的措施?

七、教学后记: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不多,在强调一两个主要内容的同时,可以支配肯定的课外练习让同学在课堂完成。

2023初二物理上册教案精选篇7

运动的描述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过程与方法

●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熟悉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什么是机械运动以及在讨论机械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物

2.难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由于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运动状况是可以不同的。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让同学阅读课本序言,让他们有个印象:运动同样具有丰富的科学学问,学好运动的科学,能够深化了解体育,还能深化了解自然。

(二)讲授新课

1.机械运动

让同学争论课本图11.1—1所示的运动以及相类似的运动。让同学争论日常生活中有关运动的现象。

针对同学的争论,提出如下问题:

①你从座位走到黑板前,这一过程中,你的什么发生了变化?

②有一辆汽车停在路边和在路上行使有什么不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