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编先秦文学(总28学时)
第一章
上古文学(4学时)第二章
《诗经》(6学时)第三章
历史散文(6学时)第四章
诸子散文(6学时)第五章
屈原和楚辞(6学时)第一章
上古文学(4学时)
第一节先秦文学概说和原始歌谣“先秦”指的是秦统一之前的历史时期,包括原始、奴隶、封建社会初期三个阶段。先秦文学是中国文学发生和发展的最初阶段,是中国文学的源头。1.最早产生的两种文学样式是原始诗歌和原始神话。二者均是集体创作的口头文学,原始诗歌具有诗、乐、舞三位一体的特征,原始神话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开端。2.殷商甲骨卜辞、《周易》古经、殷商及西周铜器铭文,都是早期书面散文的萌芽。蕴涵着一定的文学因素。3.掌握先秦散文的主要形式是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先秦诗歌的概况:先秦诗歌在北方文化中产生了《诗经》,在南方楚文化中孕育了楚辞。《诗经》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和朴素的艺术手法显示了巨大的艺术魅力,并以经学的地位和传播方式深远地影响了中国古代文化和文学。楚辞与《诗经》不同的均是文人的个体创作,并出现了以屈原为代表的南楚作家群,揭开了文人诗歌创作的新篇章。楚辞的浪漫精神、自由的形式、华美的词采以及艺术表现技巧,对后世文学也产生了经久的影响,也是中国传统文学精神的源头之一。第二节
神
话(2学时)一、神话的概念。神话是远古人民以其幼稚的认识能力,通过幻想的、形象的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所做出的具有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述,以象征和隐喻来表现它的意蕴。二、中国古代神话的主要内容:
1.反映的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神话。如“鲧禹治水”、“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后羿射日”等。2.解释世界、人类民族起源的神话。如“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玄鸟生商”、“姜嫄生后稷”等。3.反映战争的神话。如“黄帝擒蚩尤”、“炎黄之战”、“共工怒触不周山”、“刑天与帝争神”等。4.发明创造的神话。如燧人氏钻燧取火、神农尝百草、后羿作弓、仓颉造字、后稷种植五谷、伏羲发明八卦等。三、中国古代神话的艺术特征:1.神话的创作具有集体性和口头性的特征,是集体意识的反映。2.神的形象多是人兽合体,是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的结果,往往也渗透着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意识观念。3.艺术形象的创造往往采用幻想化、夸张化、理想化和集中化的艺术手法,具有不自觉的浪漫主义的特征。4.中国上古神话的情节一般都很简单,完整的故事不多,多是零散的片段式的叙述和描写。5.神话的思维方式具有神秘的互渗性、象征性、隐喻性、具体性和形象性。
第二章
《诗经》(6学时)
第一节
《诗经》概说一、《诗经》的名称。《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称《诗》或“诗三百”,因后来被列入儒家的“六经”而称为《诗经》。二、《诗经》的集结与成书。1、采诗说”2、“献诗说”3、“删诗说”。三、《诗经》的分类与编排。
《诗经》按音乐的性质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其中十五国风是按各诸侯国或地域编排的。“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乐歌;“雅”是周王朝京畿地区的乐歌;“颂”是用于宗庙祭祀的乐歌。四、汉代的传《诗》学派有四家:齐、鲁、韩“三家诗”和“毛诗”。第二节
《诗经》的内容一、《诗经》思想内容及其大致的分类:1.颂诗。2.怨刺诗。3.婚恋诗。4.婚恋诗。5.征役诗。第三节
《诗经》的艺术成就一、《诗经》的艺术成就1.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2.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赋就是铺陈直叙,叙事描写;比就是比喻;兴就是托物起兴,是诗歌开头而引起下文的一种手法。3.《诗经》的抒情艺术。(1)借景抒情;(2)直抒胸臆;(3)叙事言情。4.《诗经》的语言和形式。
《诗经》的语言丰富多彩、生动形象。
《诗经》的形式在句式上以四言二节拍为主,间有杂言;在章法上以重章叠唱居多。第三章
历史散文(6学时)
第一节
《尚书》与《春秋》一、《尚书》1.《尚书》一书的基本情况:(1)《尚书》是我国第一部历史散文集。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个部分。《尚书》原称《书》,被儒家定为“六经”后,又称《书经》。大体是春秋以前历代史官所收藏的政府重要文件和政治论文的选编。主要是帝王或大臣的誓辞、讲话、训诫、文告等,是研究中国古代早期历史及文化的珍贵资料。同时,也显示着早期历史散文的文学水平及特征。(2)《尚书》的真伪和今文、古文之别:古文《尚书》。古文《尚书》是指先秦时期用古文字所写的《尚书》本子,但已全散佚。伪古文《尚书》。伪古文《尚书》是东晋梅赜所献,其中所增二十五篇即是。今文《尚书》。今文《尚书》是“秦火”后,由汉初伏生传授,用隶书写定的。包括虞、夏书各二篇,商书五篇和周书十九篇。一般认为商、周书较可靠;虞、夏书则为春秋战国人所作。
2.《尚书》的文学价值:(1)《尚书》以“记言”为主,主要是记载帝王或大臣的讲话、告诫、誓辞等。其记言多是具有政治性的言论,主要是说理论事,因而说理论证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奠定了后世论说散文的基础。(2)《尚书》的说理、叙事,总体上说比较简单质实,重在意旨的表达,不尚藻饰。(3)《尚书》都是独立成篇的,而且结构都比较完整,体现了一定程度上的结构组织意识。(4)《尚书》语言技巧较之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有了很大的进步,古奥艰涩之中也体现了一定的形象性、生动性。二.《春秋》1.《春秋》。《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大事纲要式的编年体断代简史。是孔子根据鲁国史料修订而成的。记事上起鲁隐公元年(前722),下迄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它提纲挈领地记述了春秋时期二百四十二年间的政治、军事、外交等历史大事,是继《尚书》之后以记事为主的一部史书。2.《春秋》的思想倾向《春秋》的编定者是孔子,体现的是儒家的思想倾向。孔子思想的核心是“礼”与“仁”,因而维护周礼,反对僭越,以及反对暴政,是其主要的思想倾向。3.《春秋》的艺术成就及影响(1)《春秋》是我国记事文之祖。它是按时间顺序编排历史事件的,即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春秋》开创了编年体的史书体例,但《春秋》记事简略,都是大事纲要式的记述。(2)《春秋》叙事文从字顺、言简意赅、平实含蓄,较之《尚书》明白易晓。《春秋》的语言虽然简括,但也相当富于表现力。在简要洁净的史实叙述中,往往也透视者作者的思想和情感。《春秋》虽然简略,但是简而有法。刘知几称《春秋》“加一字太详,减一字太略”(《史通·叙事》);韩愈称“《春秋》谨严,《左氏》浮夸”(《进学解》)。(3)《春秋》以其经学的地位和鲜明的思想倾向性及简练严谨的笔法,对后世文、史学家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第二节
《左传》一、《左传》。《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备完整的编年史书。二、《左传》的基本思想1.《左传》具有更加鲜明、突出的民本思想。2.《左传》也把握着儒家的“礼”、“仁”思想及伦理道德观念,并常作为解释历史事件成败的原因和评价历史人物的一种尺度。3.此外,《左传》还热情歌颂了一些有作为的政治家和有爱国思想的人物,揭露批判了统治者的残暴荒淫。4.同时《左传》也有许多宣扬天道鬼神、吉凶灾祥的内容。三、《左传》的文学成就1.《左传》注重文章的结构和选材。因为《左传》是编年体,所以以年为经、以事为纬,并围绕中心事件选材和结构篇章是其基本特征。2.《左传》散文艺术最突出的成就是长于叙事。《左传》的叙事手法多种多样,主以顺叙,也有追叙、补叙、插叙等。3.《左传》尤其善于描写复杂的战争。善于在战争的叙写中透入对战争胜败原因的交待和分析,具有历史家的卓越识见。并且在战争事件的叙写的同时,也注意到各种人物的描写。4.《左传》的另一突出成就是善于写人。作者通过政治、军事、外交等活动的描述,刻画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5.《左传》的语言简练含蓄,富于文采,言近旨远,辞浅义深。第三节
《国语》一、《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史。《国语》记事上起周穆王,下至鲁悼公,分别记载周、鲁,齐、晋、郑、楚、吳、越八国的部分史实,共二十一卷。二、《国语》的思想特点1.《国语》和《左传》一样也体现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在人神关系上,虽然仍有殷周以来天命神学观念的影响,但也表现了重人事的倾向。在君民关系上,显示出“重民”的思想倾向,体现了某种程度的民本思想。2.《国语》也体现了儒家尚礼崇德的思想。
3.《国语》多处预言吉凶祸福、宣扬天命鬼神。三、《国语》的艺术特点1.《国语》是各国史料的汇集,原始材料多,艺术加工较少。因而,文章风格不尽统一,艺术水平的高下也不尽相同。2.《国语》以记言为主,记事为辅。《国语》的记言多是有关政治、外交活动中的策论、应对、讽谏、辩论之辞,以议论说理文字较多。叙述事件的过程则十分简略。3.《国语》虽然是以记言为主,但是并不是语录体和论说性散文,仍是记言和记事结合的作品。4.《国语》的语言总的来说,具有文辞古朴、简练晓畅的特点,具有通俗化、口语化的倾向。但各个部分的语言风格不尽统一。第四节
《战国策》一、《战国策》。《战国策》是继《国语》之后的又一部国别体史书。分别记载战国时期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韩、魏、燕、宋、卫、中山十二国的部分历史。二、《战国策》的主要思想《战国策》主要反映的是“士”阶层的思想,其中又主要是纵横家的思想,也杂有儒、墨、道、法、兵等家的思想。三、《战国策》的艺术成就1.《战国策》在选材和结构上,是围绕某一人物的游说、谋策、议论为中心来组织材料,结构篇章。2.《战国策》描绘了形形色色的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3.《战国策》最突出的是其语言艺术的高度成就。《战国策》说理论事善于运用铺排、夸张、渲染的修辞手法,善于运用寓言、故事、比喻来增强生动性和说服力。第四章
诸子散文(6学时)
第一节《论语》、《墨子》一.《论语》1.《论语》的编定、体例、篇数及流传情况
《论语》是一部记述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纂录而成。大约在战国初年始编辑成书。在汉代,《论语》有三种本子:《齐论语》22篇,《鲁论语》20篇,《古论语》21篇。2、孔子的主要思想:⑴其学说的核心是“仁”和“礼”。“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为仁”。⑵主张“有教无类”,开创私人讲学之风,提出了一系列有关教育的精到见解。如:温故知新、因材施教、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等。⑶孔子重视文艺的政治教化作用,重视文采,提倡文质兼备。3.《论语》的艺术特点:⑴言简意赅,生动隽永,包含哲理,富有感情色彩。以形象性的语言来表达深刻的道理,正是其文学性的表现。如“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论语》中充沛的情感和丰富的语气词,使其语言更为委婉。⑵具有简单的情节和场面,再现一定的生活情景。⑶注意在记言记事中表现人物性格,从多方面刻画了孔子的具体形象。二、《墨子》《汉书·艺文志》记载《墨子》71篇,今本只存53篇。墨子的主要思想保存在《墨子》“十论”中,即《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天志》、《明鬼》、《非乐》、《非命》,每论皆分上、中、下三篇,其中心主张是“兼爱”、“非攻”。墨家学派在战国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学派同称为“显学”。墨子散文的写作特点:1、不少篇章初具议论文的规模。文章段与段之间有密切的联系,能围绕同一论题加以论述,具有内在的逻辑性。这一文体已呈现出由“对话体”向“专论体”过渡的趋势。2、实文章质朴无华,逻辑推理严密。墨家思想崇质尚实,反映在文章上就是讲究用,不重文采。注重“三表法”论证问题,富有现实性,针对性和功利性。
3、善于连类比喻、层层推理论证,部分复杂的比喻向寓言过渡。第二节《老子》、《庄子》
一.《老子》《老子》的主要内容:1、“道”是老子哲学思想的核心。2、老子天道自然无为的哲学思想,用之于人世社会,便产生自然无为的政治主张和小国寡民的社会理想。3、老子抨击仁义礼乐,提出“绝圣弃智”的观点。4、对立统一规律及矛盾双方相互转化的辩证法思想。二、《庄子》《庄子》33篇,分内、外、杂三部分。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所作。外篇、杂篇出于庄子后学。1、《庄子》的主要思想:(1)顺应自然,安命无为的生活态度。(2)“逍遥游”的精神自由境界。(3)辩证思想向相对主义和诡辩论发展。他认为生与死、小与大、寿与夭、贫与富、美与丑等都是无差别的。这实际上是抹杀事物存在差异性的诡辩论。(4)对现实黑暗和仁义礼乐的猛烈抨击。主张“绝圣弃智”2、《庄子》的艺术成就:(1)、在题材的选择上,着意拉大与现实的距离,注目于寓言和神话。《庄子》自称其创作方法是“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天下》)。全书“寓言十九”,寓言是其最主要的表现方式。(2)、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构成了奇特的形象世界,富于浪漫色彩,是《庄子》艺术魅力所在。
(3)、在体物入微的描写中,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和抒情性,达到了哲理和诗意的交融。(4)、文章汪洋恣肆,行文跌宕开阖,变化多端,语言奇峭富丽,生动泼辣,节奏鲜明,音调和谐,具有诗歌语言的特点。第三节《孟子》、《荀子》
一、《孟子》1、孟子的生平孟子(前372——前289),名轲,邹人,是孔子之后的儒家大师,继承并发展了儒家学说。游说诸侯,进行政治活动,宣传自己行王道、施仁政的政治主张,是其一生的主要活动内容。刚直不阿,大胆泼辣是其个性特征。2、《孟子》的作者、篇数和主要内容《孟子》的作者,向来有三种说法:自著;弟子著;与弟子合著。其中第三种说法较为可信。《孟子》今存七篇十四章,即《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每篇各分上、下章。3、孟子的思想主张(1)、仁政学说(2)、“民贵君轻”的思想(3)、“性善论”4、《孟子》的艺术成就(1)善于论辩,灵活运用丰富多彩,纯熟老练的论辩技巧。(2)感情充沛,气盛强劲,个性鲜明。(3)善用比喻和寓言故事说理,深入浅出,精彩传神。《孟子》在论辩中常用比喻,把抽象的道理用具体生动的形象表现出来。比喻是现实主义的。(4)、语言通俗自然、明快畅达,而又精练准确。二、《荀子》1、荀子的思想特点:主张“性恶论”在天道观方面,荀子认为“天行有常”在天人相分的基础上,提出“制天命而用之(掌握自然规律并利用它)”和“人定胜天”的哲学命题。2、《荀子》的写作特点:(1)文章独立成篇,结构严谨,论证严密,全书有完整的体系。(2)比喻层出不穷,辞藻繁富,大量运用排比对偶句式,韵散间出。3、荀子《赋》篇与《成相》篇在文学史上地位荀子是以“赋”名篇的第一人,今存《礼》、《知》、《云》、《蚕》、《箴》五篇。对汉赋的形成和发展影响很大。《成相》篇用的是当时通俗的说唱文学形式,如后世大鼓、弹词之类的曲艺作品,开说唱文学之先河。第四节《韩非子》、《吕氏春秋》一、《韩非子》
1、韩非的思想特点:(1)法、术、势并用的政治主张。(2)反对复古、主张革新的社会历史观。提出“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的观点,体现其因时而变的进步思想。
2、《韩非子》的写作特点(1)峻峭犀利,锋芒毕露,揭露实情,无所掩饰。(2)论证严密,尤以驳论见长。(3)大量收集、运用寓言故事,《韩非子》中有300多则寓言故事,居先秦各家著作之首。《韩非子》的寓言故事主要取材于历史事迹和现实,很少拟人化的动物故事和神话幻想故事,没有超越现实的虚幻境界和人物。二、《吕氏春秋》《吕氏春秋》是吕不韦招集门客集体编写的一部论文集,包括“八览”、“六论”、“十二纪”,总记160篇,约20万字。全书编排整饬,自成系统,以黄老思想为主而兼收并蓄,融汇百家,是一部“杂家”著作。写作特点:1、宏大而严密的结构体系;2、风格平实质朴,洗练畅达;3、比喻和寓言层见叠出。据统计,此书共辑寓言300余则,著名的有“刻舟求剑”(《察今》)、“掩耳盗钟”(《自知》)、“齐人攫金”(《去宥》)等。第五章
屈原和楚辞(6学时)
第一节楚辞的产生与屈原的生平一、楚辞的产生1、“楚辞”是战国后期楚国大夫屈原开创的一种新诗体。2、楚辞是楚文化的产物,它的产生首先与楚声、楚歌有直接的联系。其次,楚辞的产生与楚国民间的“巫歌”关系密切。再次,楚辞中充满楚地风物的描写,使用道地的楚地方言。3、就体式而言,楚辞实际上有两种:一种是类似《诗经》而有所改造的样式,如《橘颂》和《天问》,基本是四言体。另一种就是以《离骚》、《九歌》为代表的“骚体”,是楚辞的典型样式。典型的楚辞体,从诗风言,铺排夸饰,想象丰富。从体式言,楚辞较之《诗经》篇幅极大增长,句式也有四言为主变为长短不拘,参差错落。就语言说,楚辞多用楚语楚声,楚地的方言词语大量涌现。二、屈原的生平和创作1、屈原,名平,楚国贵族。他生活在战国后期诸侯争斗最激烈的时代,受过良好的文化教养,也有高远的政治理想和为之奋斗献身的精神。但是因为君王的昏庸和奸臣的陷害,两次被贬,终于在长期流放江南之后,投汨罗江而死。2、关于屈原作品的真伪,从汉代以来已经聚讼纷纭,今人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可以确定为屈原所作的有23篇:《离骚》、《天问》、《九章》是屈原自作,《九歌》是屈原根据楚国民间祭神歌曲加工润色而成;《招魂》一篇亦当属屈原。至于《远游》、《卜居》、《渔父》,多数学者认为是后人拟作,《大招》则是模仿《招魂》之作,都不是屈原的作品。第二节《离骚》一、《离骚》的题义。对于《离骚》的题义,历来有多种解释:1、遭遇忧愁;2、别离的忧愁;3、牢骚;4、楚地古乐曲名。二、《离骚》可能作于屈原被流放江南之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上海市静安区、青浦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入学考试题生物试题文试题含解析
- 吉林省五地六市联盟2025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高考模拟语文试题含解析
-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2024-2025学年初三下学期一模考试数学试题含解析
- 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第一中学2025届高考诊断性测试物理试题含解析
- 温州市苍南县重点中学2024-2025学年初三第五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 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县2025届数学四下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
- 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2025届初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试题语文试题含解析
- 米兰家居全屋定制合同范本
- 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五中2025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物理试题(含答案)
- 员工股权激励合同
- 心力衰竭患者的自我管理课件
- 足球比赛记录表格
- 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中职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办公软件高级应用与实践Office2016全套完整PPT教学课件
- 山西省太原市尖草坪区第一中学高三数学理月考试卷含解析
- 工商企业管理毕业论文范文六篇
- 中石油职称考试俄语选读第01-27课
- 沃尔沃发展史
- 流行病学 第十三章伤害流行病学
- 管理核心五任务原版
- 年度店长销售工作总结5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