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匆匆》教学设计一、目标确定(一)课标要求及解读课标提出“把握文章内容,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根据课标要求,本节课的散文教学借助“熟读”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借助“赏读”品出文字的“情味”,借助“悟读”领悟文本的哲思。(二)教材分析《匆匆》是部编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篇阅读课文。学习本单元,要通过朗读把握文章主要内容,通过品读关键语段,体会作者的感情。《匆匆》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的思想感情。文章用充满诗意的语言将抽象事物——日子表达的具体可感,语言优美富,感情独特,富有启发性。(三)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探究、阅读、欣赏能力,能通过朗读等方式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但本篇文章的语言中却包含着作者浓郁的情感,和深深的哲思,这对于心理方面还不够成熟的六年级学生,理解起来还是具有一定的难度。(四)学习目标1.通过准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感受文章优美的语言。2.借助对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和句子的品味,学习作者恰当运用修辞、叠词表达感情的方式。3.通过对文本的赏析,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学会珍惜时间,有所作为。二、评价设计1.通过朗读及对预习情况的检测来评价对文章内容的把握,对优美语言的感知。2.通过对重点词语、句子的圈画、交流、点评,对所用修辞、叠词的品析、交流、评价来领悟作者字里行间的情感。3.通过对富有表现力语句的品味,对课文语段的仿写创作、交流评价,以达到启发学会珍惜时间,有所作为的目的。三、学生课前活动设计1.预习课文,能熟读课文,给每个自然段编号(1、2、3……),初步感知课文。2.搜集有关朱自清的资料,准备自己的一些新旧照片。四、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出示部分学生的相片以及上学期全体同学的照片)同学们,请看屏幕。能看出这是谁的照片吗?能说一下是什么时候照的吗?看看照片,再看看现在的你们有什么话要说?(出示两组学生小时候和现在的对比照片;出示一组刚升初一时的班级集体照片,学生交流)时间过的真快,春去秋来,季节是匆匆的;踏上行程,脚步是匆匆的;斗转星移,岁月是匆匆的,时间就这么匆匆一晃,我们就已是豆蔻之年的莘莘学子了。面对曾经的我们,我们不禁感叹:时间真快。曾经有一位著名的作家,也发出过同样的感慨,并创作了文质兼美的散文《匆匆》。我们一起来学习,请齐读课题。(二)了解作者这位作家是谁?(朱自清)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多媒体出示朱自清资料,指名读。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中国近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自称“我是扬州人”。1916年中学毕业并成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开始发表诗歌。1928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1932年7月,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1934年,出版《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1935年,出版散文集《你我》。1948年8月12日因胃穿孔病逝于北平,年仅50岁。(师)同学们,时间匆匆,朱自清的一生短暂,但他在短暂的一生中为我们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文字资料,《匆匆》便是其中一篇。(三)目标引领关于《匆匆》一课的学习目标,我们一起来读一下(齐读)多媒体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通过准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感受文章优美的语言。2.借助对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和句子的品味,学习作者恰当运用修辞、叠词表达感情的方式。3.通过对文本的赏析,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学会珍惜时间,有所作为。(四)初读课文,感知“匆匆”1.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出示伶伶俐俐
徘徊
赤裸裸头涔涔泪潸潸(师)这些词语你会读吗?(指名读)这些词语中你理解哪个词语呢?请解释一下。2.学生畅谈初读感受。初读这篇文章,你知道了什么,请大家交流交流。学生活动,教师适时点评。(师)通过预习同学们对文章内容已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把握,为我们的深入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五)再读课文,品悟“匆匆”1.圈画形象,品析特点,欣赏语言美(1)圈画形象,品析特点(师)同学们,谁能描述一下时间的形象呢?(学生交流)我们都知道时间是无形无色,无影无踪的,是不容易描述的,但在作者笔下,日子是匆匆的,是能看得到,摸得着,感觉得到的,是活香生色的,日子的样子是怎样的?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出日子的样子,品析日子的特点。多媒体出示要求:划出日子形象,品析日子特点,做好批注。学生自主学习,做好旁批,以便小组交流。相关的重点句子:=1\*GB3①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2\*GB3②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3\*GB3③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4\*GB3④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5\*GB3⑤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6\*GB3⑥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呢?小组为单位进行碰撞交流,交流后推选两人代表小组参与班上集体交流。学生需要明确:作者借助修辞,展开想象,使日子可见、可听、可感……(2)化文为诗,真情诵读(师)朱自清的文学创作之路从诗起家,他散文的语言如诗一般美,我们把文章部分内容的形式稍加改动,它便变成了一首很美的小诗,我们再来诵读一下。(教师进行朗读方法指导)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了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学生诵读,学生点评(3)品味叠词,感受节奏(师)同学们,在我们诵读时,是否发现红颜色的词有什么特点?(叠词)我们发现作者运用了很多的叠词,那么这些叠词有什么好处呢?我们一起看一下。屏显,对比赏析。A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B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的太阳。A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B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走这一遭啊?明确:叠词增强了文章的美感、节奏感符合文章明快的语言风格。2.品析行为,领悟情感,感受情思美(1)(师)面对时间的流逝作者表现怎样?体现他怎样的情感?请快速读课文,划出作者的表现,分析作者的情感。相关句子:=1\*GB3①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2\*GB3②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3\*GB3③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4\*GB3④我掩面叹息。=5\*GB3⑤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学生自主学习,班级交流。明确:无奈、伤心、遗憾、自责、焦灼、不安等情感。(师)作者为什么会有无奈、悔恨、伤心、焦急这种种情感呢?我们看一下文章的创作背景。多媒体出示创作背景:这篇散文写于1922年3月,当时作者已经24岁。“五四”运动时,朱自清为光明和新时代的到来而欢呼。“五四”高潮过后,由于旧的东西没有摧跨,新的社会蓝图又不清晰,朱自清很想为国家作出贡献,但是他找不到方向,没有目标,于是陷入了思想苦闷中,徘徊于人生的十字路口。在犹豫、徘徊中,眼看宝贵的时光从身边白白地流逝,作者在这种情况下写下了这篇散文。(2)化文为诗,真情诵读。我们品析除了作者的情感,有明白了作者之所以有这种情感的原因,那么下面我们就带着这种情感再次走进文本真情诵读。(屏显)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一样的痕迹呢?学生自读、教师范读、学生个人朗诵。(对红色字体进行朗读指导)3.提炼中心,体悟明理,感受哲思美(师)同学们,面对时间的流逝,作者着急、不安、心疼、无奈、自责,而这些恰恰反映了什么?(作者珍惜时间,不甘心平庸)你能找到作者不甘心平庸,要这样碌碌无为地过这短暂的一生吗?你怎么知道的?学生交流交流过程要求学生将“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改为陈述句。明确:文章中作者感觉时间流逝而自己却无所作为,悲从中来,但作者是不忍心虚度时光,所以他说:“但不能平的,为什么要白白走这一遭啊?”从悔恨和遗憾中激发珍惜时间、奋发上进的情感。那么坐着是白白走了一遭吗?我们看屏显背景资料作者在短短的五十年里,给我们留下了132部近200万字的著作,使他们成为我们的精神食粮。他鼓励了一代有一代青年的青年,让我们懂得了珍惜时间。朱自清先生,这么一个有作为的人,仍这么严格的要求自己,于我们是否有些许启示。(六)拓展提升模拟课文语段进行创作,写写我们大家平时在家的日子是怎么度过的,请你真实反映日常(屏显)例: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的时候,日子从();()的时候,日子从();()的时候,日子从()。同学们,你想对现在的自己说些什么吗?说几句话勉励一下自己。(根据创作进行交流)(七)课堂小结同学们,“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花有重开日,人会再少年吗?”所以,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一起来做时间的主人吧,把握生命中的分分秒秒,这样,我们回忆往事的时候,就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八)作业推荐阅读1.沈从文的《时间》、林清玄的《和时间赛跑》2.朱自清的《春》《荷塘月色》(九)板书设计匆匆朱自清无奈茫然不愿放弃快——悔恨焦急——珍惜时间不安感慨积极向上《匆匆》学情分析《匆匆》所教授的对象为初中六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的特点,他们对这篇课文的学习有优势也有劣势。优势表现首先,年龄较小,对任何新鲜的事物都充满的探求欲,学习的积极性也是非常高的,很容易调动他们的兴趣和情感。依据这一点在导入部分展示的是学生们的照片,既能切入课文又能调动他们的兴趣;在朗读环节,由于学生小,没有过多的思想包袱,放得开,参与积极性很高。其次,他们感性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善于在脑海中构思画面,这对于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情感显得尤为重要。第三,经过了半个学期的中学学习,使得孩子们的阅读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并且具备了一定的概括筛选、理解分析以及品味赏析等方面的能力,这都有利于对课文的学习。劣势之处首先,这是一篇散文,如何理解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哲思这对初一学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其次,六年级的学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赏析等能力,但由于中小学的教材和教法存在一定的差别,而他们对中学教学的适应时间较之小学还是很短的,所以在学习习惯和方法上还存有一定的不适应和欠缺。最后,农村的学生阅读量较少,这势必影响到他们的知识储备,影响到他们课堂的表现,尤其是表达方面会存在表述不完整和语句不通顺等问题,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也需要教师提供必要的课文外延资料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涵。《匆匆》效果分析本次我执教的是部编教材第二单元第5课《匆匆》,课型为阅读课教学,学习目标:1.通过准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感受文章优美的语言。2.借助对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和句子的品味,学习作者恰当运用修辞、叠词表达感情的方式。3.通过对文本的赏析,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学会珍惜时间,有所作为。现将本节课效果分析如下:一、从课标达成情况看本节课达成课标要求。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把握文章内容,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我在授课过程中,紧紧依托文本,充分发挥了文本的引领作用。教学中,图片与生活经验相结合,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依托文本“抓手”培养学生筛选、欣赏、品析等能力,从中受到有益的人生启迪。授课时,我还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段特点联系他们的生活体验,链接相关的资料,指导学生多方式的朗读以增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对主题的把握,以便更好的完成与小学阶段阅读的衔接。二、从教材目标完成情况看整节课顺利完成课时目标。无论是在基础知识的掌握方面,还是在各种能力的提升以及人生的启迪方面,学生在课堂上都呈现出了精彩的表现。在授课过程中实现了课文与本单元其它文章及课外资料的整合,在课程整合的过程中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了文章内容及其内涵。并且能将生活体验和文章启示结合起来,用课本影响生活,学会珍惜时间,奋发图强。学用结合,实现了合理运用教材这一目标。三、从学生学习情况看从课堂学生表现来看,他们调动了情感体验,主动思考,积极发言,能够很好的合作、探究,增强了理解、欣赏、品味等能力,也能够借助一定的“抓手”达到理解文章内容、作者情感及文章主题的目的。从检测和课堂反馈评价来看,大多数同学很好的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极个别同学存在一定的问题。问题主要存在于朗读情感不到位,针对这个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方法的指导。今后阅读教学中将进一步总结优点、发挥优点,力求引领学生走进充满乐趣的阅读课堂。《匆匆》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及不同版本教学内容的处理《匆匆》是部编教材初一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选自《朱自清全集》,文章体现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独特体验。在人教版教材中,这一课被安排在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课程教材内容的整合部编教材本单元所选取的四篇课文,在内容上均比较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这些课文语言生动,感情真挚,描写细腻,能够引发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生活,体会情感,从而增加他们对生活的体验,对社会的认识。学习本单元,要通过朗读把握文章主要内容,通过品读关键语段,体会作者的感情。《匆匆》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的思想感情。文章用充满诗意的语言将抽象的事物——日子表达的具体可感,语言优美,感情独特,富有启发性。结合本单元其它三篇文章,我的教学主要采用“读——品——悟”这一思路,从文章的语言、情感、哲思三方面切入,进行教学,这也为学生今后学习类似的文章打下了基础。授课时我还注重了课文内容与课外资料的整合,来帮助学生理解作者情感,深挖主题,我为学生补充了朱自清简介、有关《匆匆》的写作背景、朱自清作品文字数量……这些资料与课文内容的整合,使学生对作者的情感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对他们的学习给予了很大的帮助。教学资源的取舍对于本课的资源取舍,本着“有利于体会情感,便于深挖主题,能够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原则。在正式讲课前,利用多媒体展示学生之前和现在的照片,通过照片比对感触时间流逝之快,激发兴趣。在文字材料方面我补充了“作者简介”“文章的写作背景”“朱自清的作品文字数量”等,这些资料的补充让学生更深刻的认识到时间流逝之快,体会到作者的积极奋进的情感,获得有意的人生启示。教学重点1.借助对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和句子的品味,学习作者恰当运用修辞、叠词表达感情的方式。2.通过对文本的赏析,感受其中蕴含的作者情感,学会珍惜时间,有所作为。教学难点通过揣摩重点语句,分析时间特点,领悟作者情感来理解主题。教学时间:1课时课型:阅读课《匆匆》课后评测练习一、基础部分1.选出加横线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A.头涔涔(cén)伶俐(líng)凝然(níng)B.赤裸裸(luǒ)徘徊(huái)遮挽(wǎn)C.泪潸潸(shān)旋转(zhuǎn)痕迹(hén)2.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2)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走了。3.下列各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2)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3)我躺在床上,时间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4)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二、阅读部分匆匆朱自清(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2)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3)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①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4)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②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5)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4.从第二段看,“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的原因是什么?5.从下列语句中任选一句进行赏析。①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②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6.珍惜时间,有所作为,是我们从上文中获得的有益启示。请写出一句跟珍惜时间有关的诗句或名言。(3分)附参考答案:1.C2.(1)形容泪流不止的样子。(2)机灵、灵活3.(1)排比(2)比喻(3)拟人(4)反问4.时间在无声无息中流逝;而自己虚度时日,内心感到不安。5.(1)运用拟人修辞手法,赋予太阳以人的情态,用“脚”“挪移”把时间在无声无息中的流动表现的具体可感,也写出了自己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之情。(2)句运用比喻手法。把日子的逝去比作轻烟被吹散,薄雾被蒸融,化抽象为形象,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在逝去的岁月里没有留下什么痕迹,表达了作者的自责之情。6.时间就象海绵里的水一样,只要你愿意挤,总还是有的。--鲁迅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匆匆》课后反思《匆匆》是朱自清先生写得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在设计本课时,我着重考虑的是:如何让学生学习优美的语言,领悟作者情感以及理解文章主题。故此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努力。首先,巧借“抓手”,品析理解。《匆匆》虽然语言很美,感情很真挚,但空灵的语言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很难,所以要从课文中找到一个“抓手”,这个抓手便是关键的句子。本堂课我借用了两次抓手,“作者笔下日子是什么样的?”“面对时间的流逝作者有什么样的表现?”这两个问题比较具体,学生也很容易的能够找到,再根据关键词、修辞等来品析理解,学生很容易的就理解了作者的情感和文章的主题。其次,化文为诗,真情诵读。《匆匆》有诗一般的语言,如何让学生理解这种诗意的美,我采用了“化文为诗”的方法。将需要学生诵读的部分,采用诗歌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眼前,这在视觉上也会让学生耳目一新,调动他们朗诵的激情,已达到理解作者情感,欣赏到语言之美的目的。第三,联系自身,即兴创作。创造性使用教材,我们的教,就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用。本文文质兼美,是仿写的好素材,但局限于课堂时间,所以选取文中有代表性的部分文字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仿写,既训练他们语言运用能力,又对他们思想进行洗礼。这节课虽然有很多的成功之处,但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例如,在赏析叠词时如果能用题目作范例会更好;赏析部分语句时过于心急,赏析不够细致。这节课已经成为过去,但我会从本节课汲取经验和教训,以便自己今后更好的进步。《匆匆》课标分析新的课程标准对中学低年级阅读教学提出:把握文章内容,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根据课标要求,本节课的散文教学借助“熟读”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借助“赏读”品出文字的“情味”,借助“悟读”领悟文本的哲思。《匆匆》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根据课标及文本特点确立本课的学习目标:1.通过准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感受文章优美的语言。2.借助对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和句子的品味,学习作者恰当运用修辞、叠词表达感情的方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国科学院大学《现代土木工程理论新进展》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玻璃医疗器具加工考核试卷
- 2025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之经典好题单元练(十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教师版)
- 2025年建筑工程劳务分包合同示范文本
- 创建包容性工作计划的策略
- 2025年华中地区某商业银行武汉市分行绿化工程监理合同范例
- 2025年度建筑工程材料租赁合同范本
- 2025钢材销售合同样本
- 2025废旧车辆买卖合同协议书范本
- 2025大连市汽车销售合同范本
- 纵隔肿瘤护理查房
- 眼镜店销售培训课件
- 中小学学校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自查报告
- 宜宾市属国有企业人力资源中心宜宾临港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子公司2025年第一批项目制员工公开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山东鲁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属驻陕西煤矿企业招聘(15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届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三二模英语试卷(含答案)
- 2024-2025学年高一政治统编版下学期期中考试测试卷B卷(含解析)
-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202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物理答案
- 仓库管理奖惩制度
- 中级银行管理-2025中级银行从业资格考试《银行管理》点睛提分卷1
- 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24年版)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