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上册考试题库含答案_第1页
高二语文上册考试题库含答案_第2页
高二语文上册考试题库含答案_第3页
高二语文上册考试题库含答案_第4页
高二语文上册考试题库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语文上册考试练习题含答案

【一】

一、基础演练

1.选出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

A.数落(shu)挪动(nu6)蔓菁(jlng)气喘吁吁(xu)

B.砖砌(qi)咆哮(xibo)怒号(hdo)散落(san)

C.昵称(n1)窗槛(kan)颤抖(zhan)瞥见(pie)

D.瞅见(ch6u)唠叨(Ido)殡仪馆(bin)闲逛(gu6ng)

2.下列词语书写错误最多的一组是()

A.淘气出殡神秘漫漫长夜

B.篷松奈烦昂首阔步一愁莫展

C.砖砌苔葬静侯蛮不在乎

D.寂寞扯蛋头昏眼花莫名其妙

3.选出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

A.“男人?”苏艾像吹小口琴似的哼了声说,“难道男人值得一一别说啦,不,

大夫,根本没有那种事。”

B.“十二,”她说,过了一会又说“十一”,接着是“十”、“九”,再接着是

几乎连在一起的“八”和“七二

C.“我要呆在这儿,和你在一起。”苏艾说:“而且我不喜欢你老盯着那些藤

叶。”

D.大夫今天早晨告诉我,你很快康复的机会是一一让我想想,他是怎么说的

——他说你好的希望是十比一!

4.选出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A.苏艾正在画插图,忽然听到一个虚弱的声音重复了好几遍。

B.苏艾在楼下那间灯火黯淡的小屋子里找到了酒气扑人的贝尔曼。

C.“她会把死和藤叶联系在一起?笑话。”他对这种白痴般的想法大不以为意,

讽刺地咆哮了一阵子。

D.她非常担心,惟恐那个虚弱得像是枯叶般的琼珊抓不住她同世界的微弱联

系,真会撒手去世中。

5.下列句子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班级的一些规章制度都应该固定下来,不能翻云覆雨,叫人难以琢磨。当

然也不是说一切都要墨守成规,一成不变。

B.3年前那个淘气顽皮的小姑娘,如今却以全省理科状元的成绩进入我国第

一大学府,真是不堪设想。

C.假如不愿走向深渊,就让我们走向广阔;假如不愿坐享其成,就让我们勤

勉奋斗。

D.你看他双眉紧锁,沉默不语,恐怕真的是有什么难言之隐的苦衷。

二、创新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秋天的怀念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

把面前的玻

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

壁。母亲就悄悄

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

悄悄地进来,眼

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

么说。母亲喜欢

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

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

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

肝疼得整宿

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涮涮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

挡在窗前:

“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

“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

“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

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

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

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

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

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

生活。别人

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

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

的花热烈

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

懂。我俩在一块

儿,要好好儿活……

(选自史铁生著《爱情问题》,江苏文艺出版杜1995年版)

L本文开头极力描写“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其作用是什

么?请你用简

练的语言概括“母亲”这一形象的主要性格特点。

2.(1)文中作者两次写到母亲要陪儿子到北海看花,母亲的用意是什么?

(2)文章结尾着重描写了“秋风中正开得烂漫”的菊花,这样写有什么作

用?

3.如何理解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

(1)“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2)“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4.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A.文章之所以以《秋天的怀念》为题,一是因为:文中描写的故事发生在秋

天,二是因为母亲是在秋天去世的,而“我”则是在秋天获得了“新生

B.文中第1段写到“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第3段又写到“她又悄悄地出

去了”,这两个细节都主要是为了表现母亲对儿子内心痛苦的体谅。

C.文章第2段和第5段两次写到了“我”对母亲病情的不了解,字里行间隐

含着一种深深的自责,从中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面对精神和*双重折磨的母亲

的伟大。

D.文章第3段写“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这一细节,表现出母亲时时刻刻

关注着儿子的情绪变化,一个‘'挡”字,突出了对儿子的拳拳爱心。

E.文章第6段写母亲临终前,“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

强调两个“艰难”主要是为了表达“我”对母亲一生不幸的深深同情。

《呱呱》

一、基础演练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组是()

A.悄然(qiao)处暑(chii)突兀(wu)峥竦(zhengr6ng)

B.打扰(rbo)诚挚(zh1)给予(yu)寂灭(ji)

C.厄运(◎)骤然(zhdu)摇曳(y6)凝视(n1ng)

D.震慑(sh6)奇迹(ji)拯救(zh§ng)创痛(chua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安祥稍纵即逝责无旁贷幸灾乐祸

B.凛冽莫衷一是远离人寰同仇敌愕

C.惊讶辉皇灿烂惶然大悟有条不稳

D.陷井备感骄傲各司其职目不转睛

3.下列关联词运用正确的一组是。

长城是我们民族古老文化的象征,把它看成了古董,一味的陶醉于先人创造

的业绩中,长城也可能成为锁链,我们将停滞不前。

A.只要而且从而因而B.假如或者从而因此

C.假如而且那么因此D.只要或者那么因而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年届50的王老师,放弃了即将到手的特级教师称号,毅然离开了驾轻就

熟的中学教学岗位,来浙江大学从事语文教学研究。

B.市场需求造就了大批跟风企业,一时间,保健品市场良莠不齐,危机开始

孕育。

C.文艺工作者要创作更多积极健康、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精神产品。

D.为了避免以后打扰它们,我做了一点微不足道的牺牲。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对祖国的爱是一种美好的感情,但是,还有一种比这更美好的感情,那就

是对真理的爱。

B.我们希望美方从中美关系大局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切实恪守一个

中国政策、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和反对*的行为,谨慎、妥善处理台湾问题。

C.为了根治网吧“顽症”,对未成年人上网集中查处,有效地把他们杜绝在

网吧之外。

D.目前,民政局已认真做好社会捐助款物的管理、发放和接收工作,确保困

难群众安全越冬。

6.下面的文段中,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饭后在椰林中散步。椰林一眼望不到边,林中遍生青草。映在水中,连水也

是浓绿色。

①一条莹洁的小河,在林的另一端流淌。

②在林的另一端,有一条莹洁的小河。

③水平如镜,水上有独木舟静静地横着。

④如镜的水面,静静地横着一只独木舟。

⑤绿得很浓的树木的两岸郁郁葱葱。

⑥两岸的树木郁郁葱葱,绿得很浓。

A.①③⑥B.①④⑤C.②③⑥D.②④⑤

二、综合应用

阅读下文,完成,7—11题。

①就在这一瞬之间,忽然有一个奇怪的声音传到我耳边,我在仓猝之中一下

子不明白这

是什么声音,但这是活生生的一一人的声音。我吓了一跳,侧耳静听:这声

音又重复了一遍。

这……这是一个婴儿,一个吃奶婴儿的啼哭声!在这荒山野岭,这里一切的

生命似乎早已绝

灭了,永远绝灭了,竟然还会有婴儿的啼哭声!

②我的惊讶突然为另一种感情所代替。于是我急不择路地朝着这啼哭声,这

微弱的、可

怜的、求救的声音拼命奔去……

③一会儿,在我面前闪过一点摇曳不定的火光。我奔得更快了一一忽然,我

看见一幢低

矮的小房子。这小房子是用石头垒成的,上面有低低的平屋顶,通常是阿尔

卑斯山的牧人躲

避风雨的,可以在里面住上几个星期。

④我推开半掩的门,直冲进屋子,仿佛死神就在背后追逐我。

⑤一条长板凳上坐着一个年轻的女人,正安详地给婴儿喂奶。牧人,大概是

她的丈夫,微笑着坐在她身边。他们两人都目不转睛地凝视着我。可是我一句话

也说不出来,只是微笑着向他们点头

⑥拜伦,曼弗雷德,*的念头,我的高傲,我的伟大,这一切都到哪儿去了?

⑦婴儿继续啼哭着一一我却要感激他,感激他的母亲和他的父亲。

⑧一个人的,一个刚刚诞生的生命的充满活力的啼哭声啊,你拯救了我,这

生命的礼赞

治愈了我内心的创痛!

7.怎样理解第①段中“竟然还会有婴儿的啼哭声”?

8.第二段中,婴儿的啼哭应该很正常,作者为什么要说是“微弱的、可怜的、

求救的声音”?

9.文章第三段,写“一点摇曳不定的火光”和“低矮”简陋的“平屋顶”的

用意何在?

10.怎样理解“我却要感激他,感激他的母亲和他的父亲”?

11.为什么婴儿能拯救“我”,请对“我”和婴儿加以对比分析,探究缘由。

【二】

一.基础检测(25分)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

A.喝喝(yu)埋怨(mdn)僭(jidn)越渎(du)于职守

B.竹篁(hudng)傩送(nu。)商榷(qu。)忍俊不禁(jin)

C.涎皮(yan)甬道(y6ng)鸟瞰(kan)时乖命蹇(jiin)

D.莞尔(wan)胡造(zhou)奇葩(ba)戛(jid)然而止

2.选出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A.缠绵荧火虫竖在嘴边墨守成规

B.福祉大姆指金碧辉煌一见钟情

C.整饬烟袋杆莺啼鸟嘴委曲求全

D.嗤笑黑黝黝不共带天成绩斐然

3.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课堂上有人大笑,有人微笑,有人莞尔而笑,听杨老师上课真开心。

B.有些同学写作文从来不打草稿,笔一拔就在纸上信口开河,想到哪里写

到哪里,凑足800字了事。

C.湖南省在2002年4月7日进行的素描、色彩考试中,一共查出90多名

舞弊考生,除了少数是夹带外,其他都是张冠李戴的枪手。

D.这个故事叙述了一对青年男女因为一幅假画就使那情天孽海的爱在转眼

间变成了咬牙切齿的恨。

4.选出下列句子中语义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

A.老师向我们讲述了已经死去了的翠翠的母亲的爱情故事,我们听得唏嘘

不已。

B.他很后悔,不该和自己同过患难,共过生死的好朋友分道扬铺。

C.这本杂志主要是面向中小学语文教师及其他语文工作者。

D.这个村连续两年获得大丰收,不但向国家交售了六万斤大米,而且不吃

国家的救济粮了。

5.选出标点符号没有错误的一项()

A.在船上的祖父听到这种带着娇有点儿埋怨的声音,一面粗声粗气的答道:

“翠翠,我就来,我就来!”一面心中却自言自语:“翠翠,爷爷不在了,你将怎

么样?”

B.老船夫回到家中时,见家中还黑黝黝的,只灶间有火光,见翠翠坐在灶

边矮条凳上,用手蒙着眼睛。

C.愿意参加革命的,我们欢迎;愿意回家的,我们发给路费。一切由大家

自己决定。

D.最近多名省部级*因*受贿被判处死刑,人民群众无不拍手称快,但人们

还在关注着检察机关对那些行贿者将如何处置?

二.阅读欣赏(4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7T1题(24分)

(1)黄昏来时翠翠坐在家中屋后白塔下,看天空为夕阳烘成桃花色的薄云。

十四中寨逢场,城中生意人过中寨收买山货的很多,过渡人也特别多,祖父在渡

船上忙个不息。天快夜了,别的雀子似乎都在休息了,只杜鹃叫个不息。石头泥

士为白日晒了一整天,草木为白日晒了一整天,到这时节皆放散一种热气。空气

中有泥土气味,有草木气味,且有甲虫类气味。翠翠看着天上的红云,听着渡口

飘来乡生意人的杂乱声音,心中有些儿薄薄的凄凉。

(2)黄昏照样的温柔,美丽,平静。但一个人若体念到这个当前一切时,

也就照样的在这黄昏中会有点儿薄薄的凄凉。于是,这日子成为痛苦的东西了。

翠翠在成熟中的生命,觉得好像缺少了什么。好像眼见到这个日子过去了,想在

一件新的人事上攀住它,但不成。好像生活太平凡了,忍受不住。

(3)“我要坐船下桃源县过洞庭湖,让爷爷满城打锣去叫我,点了灯笼火把

去找我。”

(4)她便同祖父故意生气似的,很放肆的去想到这样一件事,她且想象她

出走后,祖父用各种方法寻觅全无结果,到后如何无可奈何躺在渡船上。

(5)“人家喊,’过渡,过渡,老伯伯,你怎么的,不管事!''怎么的!翠

翠走了,下桃源县了!''那你怎么办?'‘怎么办吗?拿把刀,放在包袱里,搭

下水船去杀了她!'……

(6)翠翠仿佛当真听着这种对话,吓怕起来了,一面锐声喊着她的祖父,

一面从坎上跑向溪边渡口去。见到了祖父正把船拉在溪中心,船上人喝喝说着话,

小小心子还依然跳跃不已。

(7)翠翠抱膝坐在月光下,傍着祖父身边,问了许多关于那个可怜母亲的

故事。间或吁一口气,似乎心中压上了些分量沉重的东西,想挪移得远一点,才

吁着这种气,可是却无从把那东西挪开。

(8)月光如银子,无处不可照及,山上篁竹在月光下皆成为黑色。身边草

丛中虫声繁密如落雨。间或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忽然会有一只草莺“落落落落嘘!”

噬着它的喉咙,不久之间,这小鸟儿又好象明白这是半夜,不应当那么吵闹,便

仍然闭着那小小眼儿安睡了。

(9)祖父夜来兴致很好,为翠翠把故事说下去,就提到了本城人二十年前

唱歌的风气,如何驰名于川黔边地。翠翠的父亲,便是唱歌的第一手,能用各种

比喻解释爱与憎的结子,这些事也说到了。翠翠母亲如何爱唱歌,且如何同父亲

在未认识以前在白日里对歌,一个在半山上竹篁里砍竹子,一个在溪面渡船上拉

船,这些事也说到了。

(10)翠翠问:“后来怎么样?”

(11)祖父说:“后来的事当然长得很,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这种歌唱出了

你。”

6.第(2)段中说“翠翠在成熟中的生命,觉得好像缺少了什么”,翠翠成

熟的生命中缺少的是什么?为什么在这一段中多次用到“好像”一词?(8分)

7.第(1)段和第(8)段的景物描写各有什么作用?(8分)

8.写父母的爱情故事对表现翠翠有何作用?祖父说:“后来的事当然长得很,

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这种歌唱出了你。”为什么不把这很长的故事写出来?(8

分)

(二)阅读下面的小小说,完成7T1题(21分)

修面

晓尧

随着九爷推子擦擦的声响,父亲浓密而微卷的胡子一缚一缙地掉在白色的围

布上。父亲紧闭着眼,一动不动。

很快,九爷就将父亲的络腮胡子和嘴唇周围的胡子推了一遍,父亲剩着胡硅

的脸像收割后的麦地。

九爷放下推子,说你爹怕有一两个月没剃胡子了吧?

我说是的,他病了两个多月了。

九爷取出香皂盒,吩咐我去倒点热水来。

我提起墙角那只父亲用了许多年的铁壳水瓶,倒了开水,又从缸里舀出冷水

对上,试了试水温,把脸盆端给了九爷。

九爷拿出一张叠得整整齐齐的脸帕,卧进水里,停了一会儿后捞起,稍稍捏

捏水,便用帕子在父亲的腮上和嘴唇四周来回地润;润过后,才用细毛刷子刷上

香皂沫子,刷在父亲刚推过的胡磴上;然后九爷才掰开剃刀,向父亲抹满香皂沫

子的脸上刮下去。我看着九爷努力地叉开腿,弓下身,不断地变换着姿势,以便

更好地剃掉父亲粗壮的胡磴……

小的时候,父亲总爱用他的胡喳扎我的脸。记得有一次我拉着父亲的手,指

着墙上的马克思、恩格斯像对他说:爹,你为啥不留个他们那样的“大扫帚”呢?

父亲笑着刮刮我的鼻子,说那多不方便,吃饭还得撩着胡子。说着父亲就做了一

个撩起胡子的动作,惹得我哈哈大笑。其实我知道。作为民办教师的父亲工资微

薄,同时也没有足够的时间经常去理发修面,因为每天都有两个班七八十名学生

的课等着他去上,作业等着他去批改,还有许多永远做不完的家务。而父亲的胡

子又属于长得特别快的那种,像割后的韭菜,因此父亲不得不每隔两三天,就用

剪刀剪掉自己的胡子。父亲不是那种不修边幅的人,相反,他在学生面前总保持

严肃、端庄、整洁的形象,剪掉胡子可以说是父亲不多的课余时间里十分关注的

事情。九爷的剃刀刮过,父亲的腮边及嘴唇四周一片铁青。应当说,刮了胡子的

父亲是个相貌堂堂的男人,尽管那脸庞多少显得有些苍白和瘦削。二十多年来,

父亲很少正经八百地修过面,现在父亲有时间躺下来享受那每个成熟男子应当享

有的刀子轻轻拂过的快感了……九爷是个地道的老剃头匠,每道工序都极熟练极

认真,不多时,九爷的剃刀就又刮完了父亲的额头、眉下、鼻梁、耳廓,最后拧

一把热毛巾,给父亲擦了脸。这样,修面的全部工序才算结束。九爷撤去围布,

我扣上父亲半新的中山装的风纪扣,然后走出门,对等在门外的一长串臂缠黑纱、

手拿白花的学生说,你们可以进去了……(选自《小小说选刊》)

9.写出你对“剪掉胡子可以说是父亲不多的课余时间里十分关注的事情”

的理解。(6分)

10.“等在门外的一长串臂缠黑纱、手拿白花的学生”中“一长串”一词可

否删去?为什么?(3分)

11.故事的结尾出人意料,但并不是故弄玄虚,文中有多处伏笔,请写出其

中的3处。并写出这样结尾的作用。(6分)

12.作者晓尧曾说:“小小说就是那种真正让自己感动过的东西,久久萦绕

于怀之后,最终以的方式流泻出来。”在这篇小说中,①真正让作者感动过的“久

久萦绕于怀”的是什么?②“的方式”又指什么?(6分)

三、写作训练(30分)

13.明天即将参加高考,某生有些兴奋,又有些担心,为了平静自己,他特

地来到海边散步。请你写一个片段,用景物描写来烘托该生的心理活动,200字

左右。

高二语文上册同步练习题

1.选出下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

A.蜚声(f司箪食(d台n)椽子(chu3n)爱憎分明(z爸ng)

B.靡涯(mi)耿然(g爸ng)显赫(h。)坎坷做nk。

C.扉页(f钊间或(ji^n)一月店(p3n)乖角儿(ju印

D.监生(jian)褒奖(b台o)搭越(shWn)困在垓心(g画

2.选出下列字形有错误的一项

A.鹰鹘拘挛金瓯春温秋肃

B.朴质恬静倚角之势曲意抚慰

C.惨淡瘟疫良辰美景姓紫嫣红

D.亵渎蔓延蜗角虚名蝇头微利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⑴停止的论点,的论点,无所作为和骄傲自满的论点,

都是错误的。

⑵而一旦新的方面对于旧的方面取得支配地位的时候,旧事物的性质

就为新事物的性质。

⑶上写生课的时候我们要老师怎么用笔。

⑷他不会唱歌,你难为他。

A.失望变革留神何苦

B.悲观变化留心何必

C.失望变化留心何苦

D.悲观变革留神何必

4.下列各句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仿古建筑虽然也雕梁画栋、黄瓦红墙,但是缺少基本的古建筑常识,

不伦不类,令人贻笑大方,不宜提倡。

B.我们生活在大地上,对于宇航员的辛苦无法感同身受,顶多在飞机

下降时略微体验一点失重的感觉。

C.在审片的时候,孙玉胜副总编辑用了一个小时来思考如何既能揭露

事实,又能保护线人,在发现无法两全的时候,他作出了忍痛割爱的

决定。

D.在度过了一段低迷期后,李金羽居然一发而不可收拾,以12粒进

球在射手榜上独占鳌头,曾经以个性张扬而闻名的阳光少年,在这个

赛季再次让人领略到那逼人的青春气息、。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高速磁悬浮列车运行时,与轨道完全不接触。它没有轮子和传动机

构,列车的悬浮、导向、驱动和制动都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

B.希望各方本着相互尊重、互不敌视、平等协商,努力寻找符合各方

利益并为各方接受的解决方案。

C.随着流动人才的增加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日趋多样化,用人单位在

招聘人才时,开始主动与各地人才市场联系,以便在更大范围内挑选

更符合要求的优秀人才。

D.曼城足球队要防曼联队“恐怖左翼〃的重任,邓恩不行,贝尔马迪不

行,赖特•菲利普斯更不行,只有孙继海行。

6.下列句子中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战国策》里说伍子胥“坐行蒲服,乞食于吴市”,坐行就是膝行(蒲

服即匍匐);要是按现代的坐的姿势来理解,又是坐着又是走,那是不

可能的。

B.升学率这根指挥棒指挥着教育行为的一切环节:音、体、美一一所

谓“小三门”成了次要的课程。

C.中国猿人(全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或简称"北京人")在我国的发现,

是对古人类学的一个重大贡献。

D.”杨志的故事〃在《水浒传》里一共只有三回书,一万五六千字,首

尾三大段落:卖刀、得官、失陷"生辰纲"。

高二语文上册师说知识点

一、虚词

1.乎

⑴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介词,相当于"于",前一个是“在〃

的意思;后一个是“比〃,表比较)

⑵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语气助词,表反问,译为"吗")

⑶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助词,表揣测,译为"吗"或"吧")

⑷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语气助词,表感叹,与"嗟"连用,译为"唉〃)

2.而

(1)人非生而知之者(连词,表承接)

(2)惑而不从师(连词,表转折)

⑶吾从而师之(连词,表承接)

(4)择师而教之(连词,表承接)

(5)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连词,表并列)

⑹小学而大遗(连词,表转折)

⑺则群聚而笑之(连词,表修饰)

⑻如是而已(与“已〃连用,表陈述语气)

3之

⑴古之学者必有师(助词,的)

(2)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词,指代知识、道理等)

⑶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⑷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5)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6)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7)圣人之所以为圣(代词,指代这件事)

⑻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助词,的;代词,指代童子)

(9)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10)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这一类)

(11)郑子之徒(代词,这,这一类)

(12)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代词,这,这一类)

(13)作师说以贻之(代词,他,指代李蟠)

4.其

(1)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那些,指代疑难问题)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他,指代“生乎吾前〃者)

(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他的)

(4)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

⑸其可怪也欤(副词,与"也欤〃配合表反问语气,相当于“这不是……

吗?”)

5.于

(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介词,比)

(2)而耻学于师(介词,向)

(3)于其身也(介词,对于)

(4)皆出于此乎(介词,从)

(5)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被)

6也

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末语气助词,与"者〃连用,表判断)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

(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

(4)其可怪也欤(句末语气助词,与“欤”连用,加强语气)

高二语文上册古诗文测试

一、选择题(2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冽(shbn)溪深(lit)水澹澹(dGn)云霓(ni)

B.匍(hong)然鸾(ludn)鸟满襟(jin)惊悸(ji)

C.否(pi)泰还酹(1ei)渚(zti)清荡漾

(yang)

D.纶(gudn)巾初霁(ji)凝噎(y。)天台(tdi)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石扉暮霭秋暝夙寐夜兴B.苍海阑干故

垒豆蔻词工

C.飘零苍陌仓皇羽扇冠巾D.黍离建妇橘

橹舞谢歌台

3.下列各句中的“相”意义和用法全相同的一项是()

①会不相从许②及时相遣归③好自相扶将④登即相许

和⑤嬉戏莫相忘⑥枝枝相覆盖⑦怅然遥相望

A.③⑤B.②⑤C,①⑦D.②④

4.下列加点词用法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A.更哪堪冷落清秋节B.老大嫁作商人妇

C.暮去朝来颜色故D.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5.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敛不凭其棺(通"殓”)岂敢盘桓,有所希冀(文中指非分之想)

B.寻蒙国恩,除臣洗马(不久)听臣微志(准许)

C.吾年十九,始来京城(初次)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希望)

D.灌水之阳有溪焉(水的北面)故凡为愚者,莫若我也(像)

6.与"将成家而致汝'中的“致”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吾兄之盛德而天其嗣乎B.名之以其能,故喂之染溪

C.得其尤绝者家焉D.侣鱼虾而友麋鹿

7.比较下列词类活用现象,其中不同类的一项是()

A.合流屈曲而南B.今余家是溪

C.西望夏口,东望武昌D.吾书与汝日

8.与“皆山水之奇者”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A.惟兄嫂是依B.吾佐戎徐州

C.客有吹洞箫者D.渺渺兮予怀

9.下列文言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后来用“总角”指代少年时代。

B.五岳指的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衡山,南岳恒山。

C.古代兄弟排行以伯、仲、叔、季为序。

D.赋,一种讲究辞采、体物铺陈的文体,有古赋、俳赋、律赋、文赋等。

10.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唐代诗人辈出,名家众多,世人的评价很高,称李白为“诗仙”,杜甫为“诗

圣”,王维为“诗佛”,刘禹锡为“诗豪”,李贺为“诗鬼”

B.“苦吟派”是以唐朝诗人孟郊、贾岛为代表的诗派,因为他们作诗态度认真,

着意于文词的锤炼,一字一句苦吟得来而闻名,贾岛“推敲”的典故即反映苦吟

的情景。

C.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杜甫、白居易是现实主义诗人;苏轼、辛弃疾是豪放

派的代表作家,柳永、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作家。秦观词属婉约派。

D.唐诗一方面继承汉魏以来的五、七言古体诗,并使之更为完善;一方面在梁

陈诗人对诗律研究和创作实践的基础上创造律诗和绝句这两种新体诗,从而扩大

了诗的表现范围。词在唐、五代时就广为流行。

二、填空题(30分,每小题1分)

1.O,o(《离骚》)

2.O,o(《离骚》)

3.,o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孔雀东南

飞》)

4.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o(《迢迢牵牛

星》)

5.暧暧远人村,依依虚里烟。,。(《归园田居》)

6.山不厌高,水不厌深。,o(《短歌行》)

7.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梦游

天姥吟留别》)

8.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山居秋暝》)

9.,不尽长江滚滚来。,百年多病独登台。(《登高》)

10.两朝开济老臣心。.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

11.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o《锦瑟》)

12.铁马秋风大散关。,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

13.雕栏玉砌应尤在,只是朱颜改。,?(《虞美人》)

14.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千秋节!?o

15.,,卷起千堆雪。(《念奴娇•赤壁怀古》)

16..金风玉露一相逢,-两情若是久长时,。

17.相当年,,,o(《永遇乐•京口北固

亭怀古》)

18.纵豆蔻词工,,o(《扬州慢》)

19.寻寻觅觅,,o(《声声慢》)

20.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0(《过华清宫》)

21.

22.23.24.

25.,<,茕茕孑立,形影相吊。(《陈情表》)

26.庶刘侥幸,保足余年。,o(《陈情表》)

27.,。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祭十二郎文》)

28.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o(《祭十二郎文》)

29.举酒属客,,。(《赤壁赋》)

30.o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赤壁赋》)

三、阅读题(30分)

(一)

阅读《秦风•无衣》,回答问题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1.选出下列各项中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

A.同袍(同穿一外衣);同泽(大家一块洗澡)

B.兴师(出兵);同仇(有共同的敌人):

C.偕作:一块儿行动起来修:整顿。

D.甲兵:盔甲武器偕行:一同前去。

2.选出对《无衣》这篇作品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反映了战士间的友爱精神。

B.这首诗表现了战士勇于从军征战的豪情。

C.这首诗反映了征战生涯中的艰难和困苦。

D.这首诗用士兵间相互交谈的口吻写成。

(二)

阅读下面的内容,回答后面的问题。

上山采廉芜(miwu,一种香草),下山逢故夫,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新

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shu,美好)。颜色类相似,手爪(手工技巧)不相如。”“新

人从门入,故人从阁去新人工织缭,故人工织素。织缭日一匹,织素五丈余。

将缭来比素,新人不如故

3.选出加点字词意义不同的一组:()

A.长跪问故夫府史长跪告B.未若故人姝君既若见录

C.织缭日一匹三日断五匹D.故人从阁去遣去慎莫留

4选出对“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阁去”二句诗理解正确的两项:()

A.这是故夫对故人说的话。B.这是故人对故夫说的话。

C.它表现了故夫悔恨的感情。D.它表现了故人哀怨的感情。

5.把这首诗和《孔雀东南飞》在思想内容上作些比较,选出理解正确的一项:

()

A.这两首诗都表现了旧时代善良女子的悲惨遭遇,她们都被丈夫遗弃。

B.这两首诗都反映了旧时代妇女地位的低下,她们都不能左右自己的命运。

C.这两首诗都突出了旧时代妇女的美德,她们都勤劳刻苦,又都具有反抗精神。

D.这两首诗都颂扬了旧时代青年男女的品质,他们都对爱情始终如一,坚贞不渝。

6.把这两首诗和《孔雀东南飞》在艺术手法上作些比较,选出理解不正确的一

项:()

A.这两首诗都使用了浪漫主义手法。

B.这两首诗都具有鲜明的叙事特色。

C.这两首诗都着意表现了人物的对话。

D.这两首诗都剪裁得体,结构谨严,以五言成篇。

(三)阅读《赤壁赋》的两段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

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

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舶胪千里,旌旗蔽

空,酿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

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蟒与天地,渺沧海

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

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

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

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

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7.文章作者苏轼是宋朝著名散文家,他与唐朝的、柳宗元和宋朝的

欧阳修、苏洵、苏辙、、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8.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苏子愀然正襟危

坐危:

2)固世之雄

也固:

3)侣鱼虾而友糜

鹿侣:

9.将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月明星稀”到“而今安在哉?”这几句所表达的意思,在《念奴娇赤壁

怀古》中有表达得更为豁达的词句,它是:

11.试分析第一段,说说作者是怎样将情、景、理结合在一起的?

(四)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5题。

宋弘字仲子,京兆长安人也。光武即位,征拜太中大夫。家无资产,以

清行致称。

帝尝问弘通博之士,弘乃荐沛国桓谭才学洽闻①。几能及杨雄、刘向父

子。于是召谭拜议郎、给事中。帝每宴,好其繁声②。弘闻之不悦,悔于荐举。

伺谭内出,正朝服坐府上,遣吏召之。谭至,不与席而让之曰:“吾所以荐子者,

欲令辅国家以道德也,而今数进郑声③,以乱雅颂④,非忠正者也。能自改邪?

将令相举以法乎?”谭顿首辞谢,良久乃遣之。后大会群臣,帝使谭鼓琴,谭见

弘,失其常度。帝怪而问之。弘乃离席免冠谢曰:”臣所以荐桓谭者,望能以忠

正导主,而令朝廷耽悦郑声,臣之罪也。”帝改容谢,使反服,其后遂不复令谭

给事中。弘推进贤士冯翊桓梁三十余人,或相及为公卿者。

【注】①洽闻:见多识广。②繁声:音律轻妙多变的乐曲。③郑声:原指春秋

时代郑国的音乐,后世称淫靡之音。④雅颂:儒家所认为的正统音乐。

12.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清行致称致:得到

B.于是召谭拜议郎、给事中拜:拜见

C.不与席而让之曰让:责备

D.而今数进郑声进:演奏

13.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其后遂不复令谭给事中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B.谭顿首辞谢,良久乃遭之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C.望能以忠正导主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D.弘闻之不悦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14.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宋弘恪尽职守、不徇私情的一组是()

①家无资产,以清行致称②弘乃荐沛国桓谭才学洽闻,几能及杨雄、刘

向父子③谭至,不与席而让之曰④谭见弘,失其常

度⑤弘推进贤士冯翊桓梁三十余人

A.①③④B.①④⑤C.②③⑤D.

②③④

1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宋弘能恪守礼义,为人不苟。怒斥桓谭是其不苟处;引咎自责是其不苟处;面

责皇帝,仍是其不苟处。

B.桓谭受到宋弘的责备后,在朝廷宴会上,当光武帝命他鼓琴时,他见到宋弘而

“失其常度”,说明桓谭仍有羞耻之心,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C.宋弘多次举荐贤能,同时又是一位不循私情、正直不阿的良臣,这在历史上是

不多见的。

D.光武帝刘秀听了宋弘对自己的委婉的规劝后,便面有愧色,表示歉意,并有了

“不复令谭给事中”的实际行动,对于一个封建皇帝来说,这一点也是难能可贵

的。2、想象要合情合理,要刻画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答案:

一、选择题

1—5CABAD2—10ACCBD

二、填空题1—30答案略

三、阅读题、(一)1、A2、C

(二)3、B4、BC5、B6、A(三)7、韩愈王安石

8、端正本来以……为伴

9、这是自然界无穷无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10、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或“人生如梦”)

11、写“山川相缪,郁乎苍苍”之景,忆曹操征战于赤壁之事,发了历史英雄人

物”而今安在哉?”的议论,抒“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感慨。

(四)12、B13、B14、C15、A

高二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第I卷(阅读题共66分)

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路透社伦敦1月1日电]研究人员今天说,澳大利亚大堡礁的珊瑚形成自从1990

年以后就下降到了400年来的最低水平,这对全球大洋来说是个糟糕的迹象。

澳大利亚海洋学研究所的格伦•迪阿思和同事说,这种趋势会威胁到多种

依赖珊瑚礁生存的海洋生态系统,同时还表明全世界范围内的其他类似生物体也

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大堡礁是世界上的珊瑚礁分布群,这片区域与全球的其他类似珊瑚礁区域一样,

也受到了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的威胁。

研究人员在《科学》周刊上发表文章说:"这些生物体对于生态系统和食物链网

络的形成和运转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全球海洋的生物多样性和物质生产能力的急

剧变化可能已经迫在眉睫。”

珊瑚礁就像连片的石头园林,是珊瑚虫这种微型生物形成的脆弱海底结构,同时

也是鱼类和其他海洋生物繁衍生存和躲避敌害的重要场所。

珊瑚礁还能保护海岸线,为千百万人提供关键的食物来源,同时还能吸引旅游者。

另外,珊瑚礁还有可能为癌症和其他疾病的新药研制提供潜在的物质储备。

迪阿思领导的小组研究了69片礁石区域中的328个大型珊瑚聚集群,发现珊瑚

结构组织的记录显示,整个大堡礁区域的珊瑚群的钙化(碳酸钙沉积)自从1990

年以来已经下降了13.3%o

研究人员认为,全球变暖、海水酸度升高和碳酸盐含量下降,共同造成了珊瑚形

成速度的下降。这种下降是近400年来未见到的。

研究人员说:"证实这种下降的原因应当成为一件极其重要的事项。"

在热带地区的海洋底部,珊瑚分布的面积大约有40万平方公里,但是这种生物

需要持续的阳光、温暖的海水和大量碳酸盐才能够繁衍成长。

(选自《参考信息》2009年12月3日第7版)

1.对珊瑚礁的认识,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珊瑚礁像连片的石头园林,是珊瑚虫这种微生物经钙化而形成的海底结构。

B.珊瑚礁也是鱼类和其它海洋生物繁衍生存与躲避敌害的重要场所。

C.珊瑚礁不仅能保护海岸线,吸引旅游者,还能开发成为人类新的食物源。

D.珊瑚礁有可能成为人类攻克癌症和其它疾病的药物来源。

2.对原文相关内容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发现珊瑚形成速度下降并证实其下降原因是澳大利亚海洋学研究所的格伦

•迪阿思研究小组取得的成果。

B.珊瑚礁的形成速度自1990年以来一直处在比正常情况低13.3%的水平。

C.在新的气候与环境条件下,全球海洋生物可能即将出现新的多样性变化。

D.珊瑚只分布在全球热带地区的海洋底部。

3.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全球冷暖周期发生变化,从全球变暖转向全球变冷时,珊瑚礁会加速生长

形成,因此,珊瑚礁最终不会从地球上消失。

B.过多人类活动的干扰,必将影响珊瑚礁的正常形成与生长。

C.气候变化、环境污染不仅影响到澳大利亚的大堡礁珊瑚群,而且影响到了全

球类似生物体,甚至其它海洋生物。

D.珊瑚礁一旦消失,将改变海洋生态环境和食物链结构,大量鱼类和其它海洋

生物将失去生存繁衍之所,也将伴随它而消亡。

二、(3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论范增苏轼

汉用陈平计,问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增大怒曰:"天下事

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归未至彭城,疽发背死。苏子曰:增之

去,善矣,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不蚤耳。

然则当以何事去?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于是去耶?曰:否。

增之欲杀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杀,犹有君人之度也,增曷为以此去哉?《易》

曰:"知几其神乎!”《诗》曰:"相彼雨雪,先集维霰。"增之去,当以羽杀卿子冠军

①时也。陈涉之得民也,以项燕、扶苏;项氏之兴也,以立楚怀王孙心。而诸

侯叛之也,以弑义帝②也。且义帝之立,增为谋主矣,义帝之存亡。岂独为楚

之盛衰,亦增之所以同祸福也,未有义帝亡而增独能久存者也。羽之杀卿子冠军

也,是弑义帝之兆也。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心也,岂必待陈平哉!物必先腐也

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

吾尝论义帝,天下之贤主也。独遣沛公入关而不遣项羽,识卿子冠军于稠人之中,

而擢以为上将,不贤而能如是乎?羽既矫杀卿子冠军,义帝必不能堪,非羽杀帝,

则帝杀羽,不待智者而后知也。增始劝项梁立义帝,诸侯以此服从。中道而弑之,

非增之意也。夫岂独非其意,将必力争而不听也。不用其言,杀其所立,项羽之

疑增必自是始矣。方羽杀卿子冠军,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君臣之分未定也。为

增计者,力能诛羽则诛之,不能则去之,岂不毅然大丈夫也哉?增年已七十,合

则留,不合则去,不以此时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陋矣。虽然,增,高

帝之所畏也,增不去,项羽不亡。呜呼,增亦人杰也哉!

(选自《东坡志林》)

注释:①卿子冠军:宋义.义帝任命的上将军.直接领导项羽、文U邦。号辫子

冠军.在领导起义军救赵时。因坐观秦军圈赵被项羽矫命所杀。②义帝:项粱

拥立楚怀王的孙子熊心为义帝。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秘密的交往

B.增之欲杀沛公,人臣之分也。职分,职责

C.识卿子冠军于稠人之中,而擢以为上将。提拔,选拔

D.羽既矫杀卿子冠军,义帝必不能堪。可以

5.下列各组句子中,能分别说明范增离开项羽的好时机和能成为大丈夫的一组

是0(3分)

A.当以羽杀卿子冠军时也力能诛羽则诛之,不能则去之

B.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且义帝之立,增为谋主矣

C.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心也而欲依羽以成功

D.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增之去。善矣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0(3分)

A.汉王刘邦用陈平的离间计,成功离间了项羽和范增,使项羽对范增产生了怀

疑,并逐渐剥夺了范增的权力,范增一怒之下,离开项羽,要回彭城。

B.项梁、项羽之所以能迅速兴起,是因为项梁他们拥立楚怀王的孙子熊心为帝;

而其他诸侯之所以背叛项羽,是因为他弑义帝。

C.苏轼认为义帝单单派遣刘邦先入函谷关却不派项羽,在众人之中赏识卿子冠

军宋义,并提拔为上将军,这样做是不贤能的。

D.苏轼认为范增已经七十岁了,与项羽的关系和谐就留下辅助他,不和谐就离

开他,不在此时明白离开和留下的道理,却想依赖项羽成就大业,这实在是浅薄

啊。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苏子曰: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不蚤耳。(3分)

译文:

②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

主哉?⑷

译文:

③虽然,增,高帝之所畏也,增不去,项羽不亡。呜呼,增亦人杰也哉!(3分)

译文: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8分)

李凭箜篌引

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娟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8、诗是怎样表现"箜篌〃演奏出来的优美音乐的?(4分)

9、《琵琶行》和这首诗一样写了音乐,但表现的重点不一样,《琵琶行》主要是

突出表现了这个人物形象,对音乐的精妙描写只是为表现其服务。他们的创作方

法也不一样,白居易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强调诗歌要反映民生疾苦。因而《琵

琶行》是一篇的作品;而《李凭箜篌引》则充满了

色彩。(4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意选做五小题乂5分)

⑴木欣欣以向荣,。

(2)时不可兮骤得,。

(3),水共长天一色

(4),月涌大荒流。

(5),梨花一枝春带雨。

(6),但愿长醉不用醒。

⑺江流宛转绕芳甸,。

⑻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岂独伶人哉?

三、阅读奥斯勒的《送花》,完成11-15题(25分)

生活的真谛并不神秘,幸福的源泉大家也知道,只是常常忘记了,于是这才有点

奥妙。

故事是由一个守墓人亲身经历和看到的。一连好几年,这位温和的小个子守墓人

每星期都收到一个不相识的妇人的来信,信里附着钞票,要他每周给儿子的墓地

放一束鲜花。后来有一天他们照面了。那天,一辆小车驶来,停在公墓大门口,

司机匆匆来到守墓人的小屋子说:“夫人在门口车上,她病得走不动,请你去一

下。”

一位上了年纪的孱弱的妇人坐在车上,表情有几分高贵,但眼神已哀伤得毫无光

彩。她怀抱着一大束鲜花。

“我就是亚当夫人,"她说,"这几年我每礼拜给你寄钱......〃

“买花。"守墓人应道。

“对,给我儿子。"

"我一次也没忘了买花,夫人。"

"今天我亲自来,"亚当夫人温存地说,"因为医生说我活不了几个礼拜了。死了

倒好,活着出没有意思了。我只想再看一眼我儿子,亲手来放这些花。"

小个子守墓人眨巴着眼睛,没了主意,他苦笑了一下,决定再讲几句。

"我说,夫人,这几年您总寄钱来,我总觉得可惜。""可惜?"

"鲜花搁在那儿,几天就干了,没人闻,没人看,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