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轼《题西林壁》课堂实录通过对诗句的理解,培育同学喜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以及审美情操。
教学重点:
学习古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所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
感悟品尝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教学流程:
(课前组织同学分组赛诗)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同学们,我们宏大的祖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绚烂的文化。其中诗歌就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诗这种体裁,语言精炼,所表达的情感却非常丰富,读起来还琅琅上口,所以深受大家的宠爱。今日老师还要和大家一起学习一首古诗,宋代苏轼写的《题西林壁》。(课件出示课题)
二、读题、解题。
齐读课题。结合书下解释关心同学理解“题”“西林”的意思。
[在学习中渗透方法,可谓潜移默化。]
三、简介苏轼及写作背景
师生共同沟通收集到的资料。
1、有关苏轼的自然状况及写作风格。
2、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及庐山的有关状况。
3、老师叙述苏轼少年时代“发奋识尽天下字,立志读遍人间书”的轶闻趣事。
[通过沟通,达到了学习资源优化组合。同时课内外有机结合,拓展了同学的学问面激发了同学探究的欲望,体现了大语文观下的语文教学。]
四、初读课文,感知美
师:通过汇报资料,信任你们对苏轼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那么他写的这首《题西林壁》,距今已有920年了,为什么仍被历代的人们所宠爱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讨论的。
1、同学自由反复读古诗。说说诗中的庐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同学读后谈感受,初步感知庐山的美。
[给同学足够的时间读书,让同学在反复感受语言文字的基础上走近庐山,感知庐山的美。]
五、分组自学,理解美
1、依据我们以前学习古诗的阅历,大家说说我们该怎样学习这首诗呢?(同学说出学习方法,课件出示:读诗句—解诗意—悟诗情—入诗境)
2、分组合作,引导同学选择自己喜爱有学习方式细读古诗,遇到问题自己想方法解决。
[让同学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敬重同学的自主选择,既把同学放在主体位置上,又培育了同学自主学习的力量。]
六、汇报沟通,感悟美
(一)沟通第一、二行诗句
1、同学汇报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2、结合“横看”和“侧看”的不同感受,让同学发挥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去描绘庐山的“岭”和“峰”是什么样子的,感悟庐山的美。
3、指导同学有感情朗读这两句诗,读出庐山的不同姿势。
4、引导同学发觉这两句中三组反义词(横----侧,远----近,高----低)的运用,体会用词的精妙。
(二)沟通第三、四行诗句。
1、同学自由表达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2、针对同学理解上遇到的困难,结合辞海中的义项,关心同学选择“只”“缘”在诗中的正确意思。
3、结合“真面目”字面的意思,争论:为什么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从而关心同学体会诗所蕴含的道理。
4、引发制造。引导同学像诗人那样用诗句说明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
[同学依据诗意改诗,既使所学的学问得到迁移,又培育了同学的创新力量。]
5、议一议:从这首诗你能感到苏轼是一个怎样的人?
6、说一说:联系实际并结合诗中所表达的哲理,说说在生活中我们该怎样看人、看事、看问题呢?
7、朗读第三、四行诗句。
(三)同学依据诗意绘画,通过展现内化诗意。
[这样理论联系实际,既深化了对古诗的理解,又提高了熟悉水平,同时培育了同学运用语言的力量。]
七、共性诵读,表达美
1、老师语言激励,引导同学进入情境:假如你就是苏轼,看到庐山峰峦秀丽,云雾缭绕,山中溪水潺潺,鸟语花香,犹如仙境一般,你的心情怎样?怎样读才能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呢?
2、同学自由练习朗读,组内沟通体会。
3、引导同学谈感受,结合感受进行共性化朗读。
4、老师示范读(配乐配像)
5、同学再读,读出诗的韵味。最终齐声吟诵。
[阅读是共性化的行为,阅读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同学入情入境地吟诵,使理解更上一层楼。
八、倾听歌曲,观赏美
师:有的时候古人依据自己的兴致,把诗词配上曲子唱出来,更能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心境,想听听吗?(课件播放歌曲《题西林壁》)
[古代的诗歌往往被谱成曲子广为传唱,现代人也情愿运用古诗填词作曲这又为我们学习古诗供应了一个好玩的渠道。同学们沉醉在美丽的音乐中达到激情引趣的目的。同学在潜移默化中已经将诗意了然于胸。]
九、默写古诗
1、引导同学发觉本诗中简单写错的字,同时指导同学将这些字书写到黑板上的田字格里。
2、一名同学板前示范,其他同学依据自己的实际状况可抄写,可默写。
[既积累了语言,又使同学的记忆力量得到了训练]
十、总结全文,升华美
师:(看板书总结)这是一首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前两句写看到的景色,(板书:看景)
后两句是由景所悟出的道理。(板书:悟理)借观赏庐山的感受,告知我们无论看人、看事、看问题都要多角度,多侧面地去观看、去体会,这样才能得出一个比较全面、公正的评价。
[通过总结,使同学由表性熟悉上升到理性熟悉,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十一、拓展延长,积累运用
1、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巡游过庐山、赞美过庐山,除了这首诗之外,你还知道哪些诗人写过庐山。生:我知道李白写过《望庐山瀑布》
2、老师也收集了几首描写庐山的诗给大家看一看。(课件出示: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李白的《望庐山五老峰》;陶渊明的《饮酒》;苏辙的《游庐山山阳七咏》;毛泽东的《庐山仙人洞》)。
3、选择一首觉得写得好的泳庐山诗抄下来背一背。
(课件出示作业:
(1)以“我眼中的苏轼”为题办一份手抄报。可以写他的诗、词、散文,也可以收集他的轶闻趣事。
(2)收集一些富有哲理的小诗,抄一抄、背一背,体会其中所蕴含的道理。(3)写一写你这节课的感受和收获。)
[在课堂教学中适当补充与课文内容相关联的素材,既利于同学更好地学习,也有利于丰富同学的语言积累。同时课内向课外延长,让每个同学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感受学习语文的乐趣。]
板书设计
题西林壁
看景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凹凸各不同。
悟理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题西林壁》课堂实录篇9
教材分析:
《题西林壁》是人教版四班级上册其次单元《古诗两首》中的其中一首。这是苏轼在游历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在诗中,通过对庐山宏伟壮丽、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抒发了他“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感慨,其实就是告知了我们这么一个道理: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熟悉,就必需站在客观的立场上,实事求是地去分析问题。
学情分析:
四班级同学对于学习古诗已初步把握了基本步骤,即:读——解——悟。而本诗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较难把握,需要紧密结合同学的生活实际才能理解得更透彻。
教学目标:
学问与力量:
1、教会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够默写出来。
2、教会同学说出诗句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引导同学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把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同学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懂得诗中蕴含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
2、培育同学依据字面意思想象诗的意境,培育同学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力量。
3、培育同学喜爱祖国美妙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引导同学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能够将全诗背诵并默写下来。
教学难点:
让同学懂得体会诗中所含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哲理思想。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1、谈话: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爬过山?请曾爬过山的同学说一说自己爬上山顶后看到的景象和在山下看到的有什么不一样。
2、引入课题:是啊,山上看到的村庄还是原来的那个村庄,但是为什么会有不一样的景象消失呢?大文豪苏轼也有过和你们一样的经受。今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苏轼写的一首诗《题西林壁》,看他是怎么为我们解开这个怀疑的。(板书课题)
二、解题
1、齐读课题
2、请同学们结合课文的解释,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设想:可能有同学不懂“题”的意思,可让同学们先组词,比如“题目”“题写”“问题”等,结合古诗,选择正确的译义。)
3、板书课题意思:题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诗文。
三、初读诗文,感知节奏
1、请同学们用学过的朗读古诗的方法自己默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留意停顿。
2、老师范读。要求:同学们在听时要留意老师的节奏,在停顿的地方用“/”作上标记。
3、全班朗读,老师纠音。留意卷舌音平舌音的正确读法。
4、鼓舞个别起来展现读,大家一起纠音、评价。
过渡:同学们已经会读这首诗了,但是你知道诗中写了什么吗?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它的意思
四、学习第一、二句诗意
1、全班朗读这两句。
2、猜想诗意:依据自己的理解,同桌间相互说说你猜到的这两句诗的意思。
3、谁来把自己理解到的诗意说一说?
(老师依据同学的作答板书诗句意思:横着看,庐山是一条山岭,连绵不断;侧着看,庐山却变成了一座山峰,高大陡峭。从远处看、近处看、高处看、低处看,景象都各不相同。)
4、在这两句诗中,它告知了我们什么?
庐山千姿万态,从每个角度都看到不一样的景象。(有岭又有峰)
5、延长:学到这里,你是否想起,我们在上一学期也学过这种描述了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发觉不同的样子的文章?
(引导同学说出《画杨桃》中的话:“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就不同。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五角星。”)
6、谁来把庐山不同的景象画一画?(给时间让同学作画,画完后展现、评价)
7、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
过渡:就那么一座山,为什么会看到好多不同的景象呢?(引导同学说出最终一句诗)
五、学习第三、四句诗意
1、全班朗读这两句。
2、请你依据解释猜想一下这两句的意思。
3、请你说一说,在这两句来应当留意哪些字的解释?
识:熟悉;清晰。缘:由于真面目:指庐山真实的景色。
4、谁来把自己理解到的诗意说一说?
(老师依据同学的作答板书诗句意思:认不清庐山真实的景色,是由于我就身处在庐山之中啊!)
5、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
六、深化体会
1、诗人这样多次、多角度地看庐山,为什么还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呢?
(引导同学说出最终一句诗)
2、你认为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呢?
3、老师归纳:诗人觉得没能够熟悉庐山的真面目,是由于本身就处在庐山之中,只看到庐山的局部。要是身在庐山之外,从高处俯视,就能熟悉到庐山的全貌了。
4、读一读,比一比,说一说前两句与后两句的内容有什么不同?(前两句写看到的景象,后两句写自己的感受。)
七、拓展
1、从这首诗中,你觉得是要告知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路呢?
(教学设想:生或会回答“看景象要看全面”、“看待事物要讲究方法”、“不要置身在景物之中只看它的局部,要站在高处看它的全貌”、“从不同的角度看事物会有不同的发觉”等)
老师作归纳:这就是我们俗话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就像在平常的日常生活中一样,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熟悉,就必需站在客观的立场上,实事求是地去分析问题。即:我们要想对事情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就要多听一听其他人的意见。
依据同学的作答板书:横看-----岭
远近凹凸各不同
侧看-----峰
不识真面目当局者迷
只缘在山中旁观者清
2、谈感受:你能不能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说一说,你平常遇到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状况。
八、熟读背诵、默写
1、请你把自己当做诗人,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练习背诵
⑴同桌间相互练习背诵。
⑵分组竞赛背诵。
⑶师生互背:
①老师出上一句,同学对下一句。
②老师说意思,同学对出相应的诗句。
③将诗句挨次打乱,让同学连接上句或下句,做到倒背如流。
⑷谁情愿站起来给大家展现你的背诵?
⑸自评、共同评价背诵状况。
3、练习默写
⑴先说一说,在默写时要特殊留意哪个字的书写?“峰”不要写成“锋”,“各”不要写成“个”,“缘”的右边上头不要写成“互”。
⑵同学练习默写。
⑶谁情愿上黑板来展现你的默写?
⑷共同评价默写状况。
九、总结、延长
1、学了这首诗,你知道了什么?
⑴指名作答诗句的意思。
⑵指名谈出诗中包含的道理。
⑶谈一谈你对庐山的了解。
2、提升感情:从诗中,我们知道,庐山是一个雄奇壮丽、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所以苏轼通过多个角度、细致地观看了庐山,并用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它的奇怪景象。盼望同学们也能够像诗人一样,对祖国的漂亮河山有所感、有所悟,将你的心得体会记录下来。
十、布置作业
1、默写古诗。
2、解释“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意思。
苏轼《题西林壁》课堂实录篇10
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学内容属于义务训练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学校语文第七册其次组课文《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本组教材围绕“观看与发觉”这一专题编排,教学内容都是关于观看大自然景物和发觉大自然神秘的。
《题西林壁》这首古诗是苏轼在1084年游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全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丽、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而且还蕴含着人生的哲理,内涵深刻,耐人寻味。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熟悉,就必需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正如俗语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的意境,明白古诗阐述的道理。
3、学会观看的方法,乐于把观看所得表达出来。
教学重点、难点: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方法:熟读、简析、体情、自主学习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大家都旅游过哪些地方?
(板书:庐山)(生跟读两遍。)
2、请同学自己谈谈对庐山都知道些什么?(指名说)
3、庐山是历史文化名胜。九百多年前,宋朝闻名诗人苏轼花几天时间巡游庐山,对庐山的熟悉还不够全面,他感受颇多,在庐山西林寺的墙壁上写下了一首诗。这首诗就是:《题西林壁》
二、自主探究
1、看课题(结合解释理解题目意思)(板书:解诗题)
2、你们了解苏轼吗?(指名说)(板书:知)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散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书法,诗词造诣很高。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诗,请同学们大声读,等会老师要请一些同学来读。(指名分行读)
强调岭ling峰feng壁、缘,还有同学想读吗?那就全班一起读吧!
3、谁能说说诗句的意思?请同学结合解释或通过查字典,来理解句子,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打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可再生能源项目开发与融资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企业并购合同标的及并购方式3篇
- 2024年市场推广与广告发布合同
- 2024年度国际医药产品运输合同2篇
- 2024年度人工智能应用培训合同3篇
- 2024年度水稻种植产业技术创新合作协议2篇
- 二零二四年度智慧医疗系统部署合同3篇
- 2024年度城市综合体项目投资与开发合同2篇
- 2024室内装饰材料供应与采购标准协议版B版
- 2024年交通信号灯工程验收标准与程序合同
- 小肽饲料专题
- 2022年高考日语真题全国卷(word版无答案)
- 新生儿科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 《地质聚合物混凝土》PPT课件
- 疲劳驾驶与交通安全管理培训(课堂PPT)
- 锂电PACK设计标准
- 兽医流行病学病因推断
- 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选题及分析(课堂PPT)
- 信息技术课课堂教学评价表
- 施工进度计划书
- 管道施工HSE主要风险识别及预防措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