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7.2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初中数学-7.2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初中数学-7.2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初中数学-7.2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初中数学-7.2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7.2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教学过程设计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复习引入复习引入初步探究深入探究反馈练习与知识拓展课时小结作业布置教学过程教师:欢迎大家走进今天的数学课堂。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首先来看我们的学习目标。(出示学习目标)第一环节:巧妙设疑,复习引入活动内容:教师通过设置问题串,层层设疑,在引导学生思考、层层释疑的基础上,既复习旧知,做好新知学习的铺垫,同时也不断激活学生思维、生成新问题,引起认知冲突,从而自然引入新课。问题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几种?分别是什么?学生很容易回答出“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分别是相交和平行”,再进一步针对相交和平行分别提出问题2、3。在此教师也可用手臂和学生一起演示平行、相交、垂直,抽象出直线的位置关系。问题2:如图,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分别有何关系?ABABDCO问题3:什么叫两条直线平行?复习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问题4:观察下面每幅图中的直线a,b,它们分别平行吗?你能验证吗?三组直线看上去似乎不平行,其实它们分别都是平行的,这是由于背景造成的视觉误差,所以按照平行线的定义仅凭观察来判断直线的平行关系是不够的,这就需要进一步寻求证据,本节课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来——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由此引入新课。总结:问题1,2,3抓住了本章学习的重点——平行和相交,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入手,以问题为载体,自然复习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以及平行、相交的基本图形和基本知识,承上启下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有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学生对问题3的回答进一步复习了平行线的定义,但是在利用平行线的定义解决问题4时却遇到了困难,由于背景的干扰,他们仅凭观察无法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仅凭观察是不可靠的,必须学习用更科学的方式来说明,由此引发学生探索的直线平行条件的需求,自然引入新课。这样引入,既符合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又较好的激发了学生探索问题的欲望。第二环节联系实际,初步探究(出示课件)活动内容:1.引入实际问题:如课本彩图,装修工人正在向墙上钉木条。如果木条b与墙壁边缘垂直,那么木条a与墙壁边缘所夹角是多少度时,才能使木条a与木条b平行?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自然会得到:木条a也与墙壁边缘垂直时,才能使木条a与木条b平行。在此基础上提出两个问题:acacb学生回答:如图,把墙壁看作直线c,直线b与直线c垂直时,只有当直线a也与直线c垂直时,才能得到直线a平行于直线b。1b1bac2利用学具,教师演示如图,三根木条相交成∠1,∠2,在操作的过程中让学生观察∠2的变化以及它与∠1的关系,,木条a何时与木条b平行?改变图中∠1的大小再试一试,与同学交流你的发现。 引导学生发现,当图中的∠2满足与∠1相等时,木条a与木条b平行。再利用课件展示,加深学生的认识。ACACBDl12346758如图,直线AB,CD被直线l所截,构成了八个角,具有∠1与∠2这样位置关系的角,可以看作是在被截直线的同一侧,在截线的同一旁,相对位置是相同的,我们把这样的角称为同位角。问题1:图中还有其他的同位角吗?问题2:这些角相等也可以得出两直线平行吗?3.综上探索,引导学生归纳出两直线平行的条件: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总结:本环节共经历了三个过程。首先利用课本的实例,使学生认识到平行线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广泛存在,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是实际的需要,由实例中“木条与墙壁平行”这一特殊情况入手,学生很容易理解。通过问题1巧妙的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较好了建立的数学模型;又通过问题2实现了由特殊到一般的过渡,点击重点。设置了“转动木条”的活动,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想象、直观认识到“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结论。第二,再次引导学生将转动木条的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画出“三线八角”的基本图形,并直观的认识同位角的概念,使概念的学习成为解决问题的需要,而没有孤立的处理这部分内容,这样处理能使知识自然纳入学生的学习需求,符合可接受性原则。第三,在较好的处理了前两个环节后,探索得出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结论也就水到渠成了。这样由浅入深,充分地让学生经历了解决问题的过程,较好的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123123EFGHBCDA活动内容:练习1如图中的∠1和∠2是同位角吗?为什么?练习2如图,∠1=∠2=55°,∠3等于多少度?直线AB、CD平行吗?说明你的理由。ABPABP.第四环节深入探究议一议:你还记得怎样用移动三角板的方法画两条平行线吗?你能用这种方法过已知直线AB外一点P画它的平行线吗?请说出其中的道理。性质1: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性质2: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总结:将所学“推三角板画平行线”的方法与本节课知识相联系,当时学习这种画法的时候,无法给学生说明这样画的道理,留下悬念,学习了本节的知识后,正好为此找到了理论依据。设计成议一议的形式也是为了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思考,再利用所得结论来得到两条性质,这也是本节课学生要掌握的内容。第五环节:总结反思,情意发展活动内容:围绕三个问题,师生以谈话交流的形式,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对自己说,你有什么收获?对同学说,你有什么温馨提示?对老师说,你还有什么困惑?活动目的:通过三个问题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畅所欲言,加强反思、提炼及知识的归纳,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反思归纳能力不同,应该说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想法,但是学生之间的这种差异也是一种学习资源。通过教师为学生提供的交流互动的舞台,使学生在倾听别人的想法、意见、收获的同时,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第六环节:布置课后作业:完成本节导学案。及时作业是巩固课堂学习知识的重要环节,由于课本提供练习较少,因此作适当的补充。由于对学生“说理”的训练应循序渐进,考虑到学生目前书写还有困难,所以练习较多采用填空、选择的形式,逐步过渡到由学生独立完成说理的全过程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六年级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他们已初步具备运用数学的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初步具备了敢于探究与实践,乐于合作交流,善于总结提升的良好习惯,此外六年级学生具有极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自主学习的愿望强烈,主动发展的意识浓厚,迫切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新的知识,展现自己。因此,课堂教学时应鼓励学生敢于探究与实践,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和培养学生主动发展的习惯和能力.在学生自主学习时,要注意引导学生灵活运用身边的线去还原直线的位置关系以便在三线八角确定同位角时能更好的理解与掌握,并能直观的得出平行线成立的条件,并由此自然的引出两条性质。我校是一所乡镇初级中学,位于城乡结合部,学生流失严重,整体学生基础较差,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识知发展规律,因材施教.通过图片、动画制造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教学潜力.效果分析本节课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学习同一教学内容时都有不同层次的收获。选择合适他们的教学方法,并注意多种方法的有机结合。学生能在教师的组织下获得有效的学习。教学思路清晰、目的性强,教学策略正确,教学内容充实,衔接自然。讲解条理清晰,明白易懂。评测练习共10题,题量适中,难度适中,包括3个选择题,4个填空题,3个计算题,共100分。优秀学生占到60%,良好30%,学生掌握较好.但对于第10题解决实际问题,部分学生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能力较差,对此题掌握不好,应加强训练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深刻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教材分析(一)本课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鲁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七章第2节《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平行线与相交线构成了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基本位置关系。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直观认识了角、平行与垂直,积累了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的基础上,本章将进一步探索平行线、相交线的有关事实。教材通过设置观察、操作等探索活动,按照“先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再探索平行线的特征”的顺序呈现有关内容,在带领学生探索性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以直观认识为基础训练学生进行简单的说理,以加深对平行的理解,并学会借助平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本节“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共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探索得出判别直线平行的条件一,并初步认识“三线八角”中的同位角,第二课时在进一步认识“三线八角”中的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的同时,探索得出判别直线平行的条件二、三。本单元教学设计时将遵循教科书编写思路,在探索直线平行条件的过程中自然引入“三线八角”,使该知识的学习成为解决问题的需要,而不是孤立地处理这些内容。所以,本章及本节内容无论是在知识、数学思想方法还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二)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直线平行条件的过程,掌握利用同位角相等判别直线平行的结论,并能解决一些问题。2.会识别由“三线八角”构成的同位角,会用三角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3.经历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想象、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4.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探索、交流的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感受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评测练习题1.下列图形中,∠1与∠2是同位角的是()2.如图:(1)∠2与∠4是直线、被直线所截成的同位角;(2)∠3与________是同位角3.如图,补全下面的说理过程:(1)因为∠1=∠2,所以//。理由是:同位角,两直线。(2)因为∠2=∠3,所能//。理由是:。4.如图,直线CD、EF被直线AB所截,∠1=70o。当∠2=o时,CD//EF。5.如图,直线c与直线a、b相交,∠1=50o。当∠2=o时,a//b。6.下图中∠1和∠2是同位角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7.如图,找出图中互相平行的直线,并说明理由。8.如图,∠1=∠C,∠2=∠E。图中哪些线互相平行?为什么?9.如图,∠1与∠2可能相等吗?说说你的理由。10.一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两次拐弯后,仍在原来的方向上平行行驶前进,那么这两次拐弯的角度应该是()A.第一次向右拐40°,第二次向左拐140°B.第一次向左拐40°,第二次向左拐40°C.第一次向左拐40°,第二次向左拐140°D.第一次向右拐40°,第二次向右拐40°教学反思本节课基于学生思维的起点,突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在组织教学中,顺利采用了多媒体教学、自主探究法和直观教学法。1.以问题为载体给学生提供探索的空间数学学习的本质是一种思维活动,发展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核心,而“学起于思,思起于疑”,问题是思维的外衣。本节课的每个环节的设计与展开,都以问题的解决为中心,第一环节以问题作为激活学生思维的刺激因素,激发学生产生合理的认知冲突,激发兴趣,第二、三、四环节以问题带领学生探究,寻找规律,解决问题。第五环节也是以引领学生反思、总结,整节课构建了“以问题研究和学生活动”为中心的课堂学习环境,使教学过程成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的一种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过程,在探索中形成自己的观点。2.为学生提供多维互动交流的舞台学生深层次的认知发展,既需要独立思考,更需要合作交流。现代认知学派认为,在学习过程中,只有经过学习者自己探索和概括的知识,才能真正纳入其自身认知结构,获得深刻的理解,在应用时才易检索。。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研究,进行生生之间的对话,在合作中发挥个人的自主性,让学生尝试自己证明猜想,引导他们注意力的求异性、思维的发散性,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力,有利于培养自主意识和合作精神。本节课存在的问题是:知识复习引导较多,所以在回顾部分时间稍长,训练较少,预想的课堂情景与学生的实际表现还是有差距,以后要继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课程标准】平行线与相交线构成了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基本位置关系。在学生已经直观认识了角、平行与垂直,已经积累了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本章将进一步探索平行线、相交线的有关事实。本单元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