镶黄旗苏萌哈达肉牛育肥专业合作社西门塔尔肉牛育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镶黄旗苏萌哈达肉牛育肥专业合作社西门塔尔肉牛育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镶黄旗苏萌哈达肉牛育肥专业合作社西门塔尔肉牛育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镶黄旗苏萌哈达肉牛育肥专业合作社西门塔尔肉牛育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镶黄旗苏萌哈达肉牛育肥专业合作社西门塔尔肉牛育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镶黄旗苏萌哈达肉牛育肥专业合作社西门塔尔肉牛育肥项目PAGE45第一章总论1.1项目单位基本情况1.1.1概况项目单位名称:单位性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历程:镶黄旗苏萌哈达肉牛育肥专业合作社位于巴音塔拉镇汗乌拉嘎查,成立于2010年3月,2010年6月11日在工商部门设立登记,注册资金195.00万元,法人代表娜仁格日勒。该社主要从事良种牛繁育和育肥,现有西门塔尔牛215头,建设棚圈5500平方米,有草场9100亩,高产饲草料地100亩。合作社成立以来,采取统一购牛,集中育肥,统一销售,按股分红的模式进行育肥生产,2012年育肥牛120头,实现利润近31.6万元。1.1.2法人代表基本情况娜仁格日勒,女,1954年出生,蒙古族,初中文化,镶黄旗巴音塔拉镇汗乌拉嘎查牧民,从2010年6月开始在巴音塔拉镇汗乌拉嘎查筹建同志无破产、银行欠资或其他有关社会诚信问题。1.2项目基本情况1.2.1项目名称、建设性质及建设地点项目名称:镶黄旗苏萌哈达肉牛育肥肉牛育肥项目;项目建设性质:新建;项目建设地点:锡林郭勒盟镶黄旗巴音塔拉镇汗乌拉嘎查1.2.2产品方案及规模育肥出栏100头肉牛,建设育肥棚圈1000平方米,兽医室80平方米,饲料加工间80平方米,贮草棚300平方米、建设高产饲料地100亩,打机电井1眼,灌溉设备1套,兽医防疫器械设备1套,饲料加工设备1套,饲料搅拌设备1套,饲喂、饮水设备10套等。1.2.3品种、技术、设备方案肉牛品种选择改良牛。主要技术及来源的可靠性、可得性:对15月-18月龄的架子牛,经过驱除体内外寄生虫后,利用精料型的日粮(以精料为主,搭配适量的青草和青贮饲料),进行100天左右的短期强度育肥,不仅肉牛体重增加,而且肌肉内和肌肉间的脂肪量也增加,使肉的大理石纹明显,肉的品质如嫩度、多汁性及香味等也有所改善。1.2.4土建工程项目实施主要依靠育肥棚圈,起到冬季保暖、夏季遮凉的效果。育肥棚为砖木结构,毛石地基,长50米,宽10米,每栋育肥棚500m2。育肥棚2栋,总面积为1000m2。1.2.5建设期限2014年一年1.2.6投资结构及资金来源投资结构。项目总投资202.80万元,全部为建设投资。资金来源,其中:土建工程99.00万元,购置育肥肉牛投入80.00万元,设备投入23.80万元。申请上级项目资金75.00万元,建设单位自筹资金127.80万元。1.2.7项目效益经济效益:项目建成投产后将实现销售收入149.76万元,每期净利润20.74万元,年净利润为41.48万元,投资利润率为51.85%,投资回收期为2年。生态效益:本项目发挥镶黄旗巴音塔拉镇汗乌拉嘎查的天然草原优势,由合作社育肥场进行舍饲集中育肥,与传统畜牧业相比,会减少放牧,减轻对草地的放牧压力,减少因牲畜践踏给草场带来的破坏,有利于禁牧、休牧的实施,促使草地生态环境逐步得到自然修复,提高草地的生产能力。社会效益。本项目采取牧户繁育,合作社建立育肥基地集中育肥的生产模式,通过合作社+基地+牧户经营模式,统一进行标准化肉牛育肥,形成了专业化、规模化的生产,实现依靠科技、进行集约化经营。项目建设进一步提高肉牛的个体产值,提高养殖效益,实现畜牧业依靠科技、进行集约化经营,促进当地养殖结构和畜牧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同时增加了牧户的收入。该项目以合作社+基地+牧户的模式,形成产业链,增强了合作社的带动能力,提高了牧户的组织化程度。项目实施后,不但可以增加项目区牧户的生产效益,其产业化适应性还可辐射全盟的肉牛产区,壮大畜牧业主导产业,通过育肥出栏,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1.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3.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1.3.2《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2012年1号);1.3.3《内蒙古党委、政府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牧业和农村牧区发展基础的实施意见》内党发〔2010〕1号;1.3.4《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业法》;1.3.5《国务院关于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发[2007]4号);1.5.6自治区财政厅、农牧业厅《关于2011年农牧业产业化资金项目申报的通知》;1.3.7《中共锡盟委、锡盟行署关于增加农牧民收入若干措施意见》(锡党发[2004]3号);1.3.8《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年版)。1.4综合评价和论证结论项目建设符合当地农业产业规划,有利于推广扩散,该项目在优质肉牛育肥生产的全过程,通过牧户繁育、牧民专业合作社组织育肥的生产模式,建立了合作社和牧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有利于高效畜牧业的推广,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可以很好地发挥示范作用,辐射带动作用明显。本项目是可行的。第一,该项目选题符合国家、地方的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建立标准化育肥场,对当地及周边地区肉牛的科技推广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第二,饲养技术和建设方案合理。通过合作社进行育肥肉牛带动,增强巴音塔拉镇汗乌拉嘎查牧户的养牛积极性,引导牧户科学养殖,进行产业化经营,其运行模式切实可行。第三,通过收购牧户架子牛,进行标准化育肥出栏,项目产品在市场有较强的竞争力,市场潜力巨大。有效增加了畜牧业产值,增强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第四,通过专业合作社育肥场组织生产,使牧户与市场的联系更加紧密,进一步提高项目区牧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提高畜牧业的综合经济效益。本项目市场风险主要来源于市场需求、项目产品质量,在项目实施中,选择优质肉牛品种,利用现代科技,加强饲养管理,完善管理水平,同时进一步加强市场调查分析,加强培训,可有效规避市场风险。第二章背景和必要性2.1项目区社会经济情况镶黄旗是以草原畜牧业为主体经济的少数民族地区。全旗辖3个牧业苏木、1个镇、60个嘎查村民委员会。总人口3.1人,其中:牧业人口1.5万人,蒙古族占62.5%。全旗总面积5172平方公里,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4400平方公里。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3.1亿元,增长1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亿元,增长8%;第二产业增加值33.3亿元,增长19%;第三产业增加值7.1亿元,增长18%。固定资产投资32亿元,增长23%。地方财政总收入4.2亿元,增长1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亿元,增长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500元,增长14%;牧民人均纯收入8100元,增长1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完成上级下达的节能减排控制指标。2008年—2009年度被评为全国县域经济最具成长性百县(市)之一,第九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提升速度最快的百县(市)之一。2.2本行业及关联产业发展现状2.2.1养牛业发展现状。镶黄旗是锡林郭勒盟重要的草原畜牧业生产基地。近年来,深入推进“两转双赢”,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以发展大畜、压缩小畜为目标,将发展肉牛产业做为调整和优化农村牧区经济结构、增加农牧民收入和振兴白旗经济的重要举措,着力培育肉牛产业等草原特色产业体系,以专业化养殖为突破口,加快畜牧业结构调整步伐,畜牧业发展成效明显。2011年开始实施国家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畜牧业生产喜获丰收,出栏牲畜21.9万头只,牲畜良改比重达到98.5%,被国家农业部认证为“肉羊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回购饲草400万斤,盘活牧民生产资金160万元。全面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发放各类惠牧补贴资金6953万元,是上年的3.6倍。联户经营规模不断扩大,新增牧区经济合作组织81个。为60个牧区专业合作社发放扶持畜牧业产业化贴息贷款1763万元,带动牧民1728户5391人。牲畜繁育育肥工作走在全盟前列,新增基地30处。人畜安全饮水和防汛抗旱等重点工程取得新成效。旗委、旗政府为加快“两转双赢”的步伐,大力发展肉牛养殖业,将牛的改良、育肥以及精深加工统筹规划、统筹考虑、统筹安排,大力推进肉牛科技推广进程,提高养牛业的综合效益。在肉牛繁育方面继续采取引进、冷配、扩繁等综合措施,扩大肉牛养殖规模,大畜以10%的速度逐年递增。为加快“以土换良”步伐,镶黄旗突出抓好黄牛改良和良种牛引进工作,对牧民引进西门塔尔牛给予财政补助。利用天然草场优势,开展家庭式育肥,放牧加补饲的短期育肥。同时鼓励畜牧业资源丰富的嘎查,采取分户养殖、育肥和规模化集中育肥相结合的办法,建设肉牛育肥家庭牧场或规模化育肥场。改变“小而全、大而全”的养殖结构,使分散的小规模生产经营向规模化养殖、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规范化管理、科学化饲养方面转变,走质量效益型的发展路子。为带动优质肉牛养殖,提出了肉牛育肥项目,通过自身优势建立一个高标准育肥基地,对优质肉牛进行强度育肥出栏。为与牧民建立紧密联系,在生产上引导牧民进行标准化饲养。项目建设积极调整畜牧业生产结构,是积极探索畜牧业产业化模式,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有效形式。项目实施将大力推进科学养殖,实现畜牧业集约化、产业化经营,促进广大牧民持续提高收入,企业增加效益。项目的实施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实现可持续发展,依靠科技改变经营方式的具体举措。2.2.2相关产业发展现状镶黄旗近年来加大草原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禁牧不禁养”的原则,继续推行“分户繁育、集中育肥”,推动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将牧业年度牲畜头只数控制在合理范围。优化畜群结构,提高牲畜单体产值,推动畜种向察哈尔羊、西门塔尔牛、蒙古马等优势品种集中,积极争取通过“察哈尔羊”品种命名验收,加大现代肉羊产业化项目争取力度。为提高肉牛产业化经营水平和养牛业的综合效益,镶黄旗屠宰加工企业发展较快,共有家畜屠宰加工企业20多户,年加工能力达到50万羊单位,形成“养殖、屠宰加工、产品销售”较为完整的畜产品加工体系,一批肉食品加工企业通过质量管理体系和无公害认证。2.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3.1项目建设符合地区产业政策和区域发展规划。近年来,盟委、行署提出了“两转双赢”战略,旗委、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转变养殖业发展方式,积极推进规模化养殖,提高养殖效益。肉牛育肥项目,是依据盟、旗肉牛生产规划,依托资源优势,带动牧民发展肉牛养殖,促进畜牧业结构调整,提高畜牧业的综合效益,增加牧民收入,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2.3.2项目建设促进了畜牧业科技推广。镶黄旗有可利用草原4400平方公里,草原资源丰富,畜牧业是镶黄旗具有资源优势、市场优势和比较优势的产业。但饲养肉牛多采用放牧饲养,产出较低,面临着市场和自然的双重压力,抗风险能力较低。实施肉牛育肥项目,根据市场需求实施育肥,增加肉牛的产出,提高经济效益。形成了“合作社+基地+牧户”的产业链条,进一步提高广大牧民的组织化程度,增加市场与牧户之间的联系。同时,合作社为牧户在经营和生产方面提供咨询和技术服务,将促使合作社、牧户之间的产业链更加巩固。有效增加了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促进了畜牧业产业化经营。2.3.3项目建设能够促进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牧民持续增收。近年来,养殖业发展迅速,但传统养殖业生产经营方式落后,生产效益很低。在半舍饲条件下,集约化程度不高,增重较小,产出低,养殖效益不明显。实施肉牛育肥项目,大力发展肉牛育肥,促进了养牛业的集约化经营,发挥了肉牛强度饲养下增重快的特性,增加了肉牛的个体产出,提高畜牧业的养殖效益,有效增加了养殖户的收入,促进牧民持续增收。2.2.4项目建设可以促进畜牧业持续增收。实施肉牛育肥项目,充分合理利用草原畜牧业资源,发挥优质肉牛集约化饲养增重快、料肉比低的特点,提高了牧民的养殖效益。同时,有利于提高地区肉牛饲养规模的迅速扩大,有效带动周边牧户养殖肉牛,形成规模化养殖,打造地区品牌,从而促进畜牧业资源开发和产业化发展,实现畜牧业持续增效。2.2.5有利于遏制草原退化沙化,恢复生态平衡。饲养和育肥优质肉牛,实行集约化养殖,与传统畜牧业相比,不但减少了对草原生态造成破坏性影响,而且由于强度育肥期间可以减轻草地放牧压力,将使草地生态环境逐步得到恢复,提高生产能力。同时,最明显的是,牲畜质量和个体产值提高,会减少牲畜养殖数量,也会大大减轻草场放牧压力,有利于事项草畜平衡,恢复植被,防止退化沙化,改善草地生态条件,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促使畜牧业生产和生态建设实现双赢。把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作为基础项目来抓,2011年投入资金1358万元,完成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13.15万亩。完成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发放重点公益林补偿资金667.5万元。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4.9万亩。第三章建设条件3.1项目区概况3.1.1建设地点选择项目工程的选址符合镶黄旗畜牧业生产规划和要求,并应根据以下原则综合考虑确定:1、根据专业合作社经营情况,在巴音塔拉镇汗乌拉嘎查区域范围内;2、畜舍等土建有较好的工程地质条件;3、满足肉牛防疫要求;4、有方便的交通运输和供水供电条件。5、注意合理使用土地、节约用地、土建工程不占或少占农田、草场,充分利用荒地、空地。3.1.2地理位置及具体建设地点。项目区镶黄旗巴音塔拉镇汗乌拉嘎查位于镶黄旗东南部北部,全嘎查有可利用草场7.895万亩。全嘎查共有牧民71户,总人口217人,下辖12个浩特。2012年牲畜头数9363头(只),其中:大畜572头,小畜8791只。该地点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腐殖质层较厚,地下水储量丰富。选择该地区建设项目能切实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同时将改变当地肉牛养殖业的落后面貌,提高畜牧业效益。3.1.3建设土地类型、来源方式及占地面积巴音塔拉镇汗乌拉嘎查土壤类型主要有粟钙土、棕钙土、风沙土和灰尘色草甸土,质地疏松,土壤为粟钙土,厚度为4070厘米,有机质,含量为1.5-310,PH值为8,下层为沙质,泥岩厚度为3-4。建设土地为汗乌拉嘎查集体土地,占地不改变土地畜牧业生产用途,巴音塔拉镇及汗乌拉嘎查支持项目用地建设。3.2建设条件3.2.1自然条件项目区属中温带干旱、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全年降水量150—250毫米,降水集中在7—9月份,全年平均气温1-2℃,无霜期110天左右,年均风速3.2-3.5米/秒,主要方向为西北风。地表水不发育,大部分湖泊的季节性汇水,地下水分布不均,水资源总量为亿0.14亿立方米。项目区草场,属于干旱草原向荒漠草原过渡性质。植被类型以荒漠草原和干旱草原植被为主。地猊类型有高平原、低山丘陵、沙地和湖盆低地等四大地貌。项目区在地质构造上,属锡林郭勒华夏向多字型构造的一部分,北部为额吉诺尔乌日根塔拉沉降带的一段,地貌反映上为一带波状高平原;中部为博利舒依兴干隆起的一段,地貌上为一带低缓丘陵;南部为浑善达克沉降带的一段,在地貌反映上为一带起伏沙地;在项目区中部,有一系列北西向张性断裂,并沿断裂喷出有大量中生代玄武岩,在地貌反映上为一系列菱形台地。项目区地带性植被为典型草原,非地带性植被主要有草甸,沼泽和沙地植被。3.2.2政策、资源、科技支撑条件。政策。近年来,镶黄旗旗委、政府着重建立健全“两转双赢”长效机制,努力改善生态环境,推进畜牧业示范推广进程。以发展大畜、压缩小畜为目标,将发展肉牛产业成为调整和优化农村牧区经济结构、增加农牧民收入和振兴白旗经济的重要举措。为鼓励农牧民逐年扩大优质肉牛养殖规模,出台了《镶黄旗发展西门塔尔牛管理办法(试行)》,制定了优惠办法。同时支持龙头企业的发展,带动农牧民由单纯的养殖向高标准、现代化、规模化育肥方向发展。资源。植被资源丰富,营养价值较高。沙丘和丘间平地为主要植被类型,有禾本科,豆科和菊科牧草为主。土壤以沙土为主,土层30-40厘米,土壤有机质含量2%-3%左右。土质比较肥沃,营养成份趋于合理。合作社拥有9100亩天然草场,每年可用于打草,有500平方米棚圈。有100亩高产饲草料基地,可为牛羊育肥提供充足的饲草料来源。科技支撑:项目建设单位的技术依托单位为旗兽医局、草原工作站,正大饲料公司,九州大地公司等。以上单位都具有很强的科技开发能力,其中旗内两站(局)现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人员23名。项目建设单位在各技术依托单位均聘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人员,指导生产和质量检验,聘请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作顾问,制定科学合理的生产建设技术方案,采用先进的肉牛育肥技术、科学的模式化饲养管理技术。同时巴音塔拉镇拥有完善的苏木、嘎查畜牧业两级服务网络。3.2.3基础设施条件能源:当地与华北电网联通,电力供应充足全旗境内有35KVA变压站,110KVA变电站,并与蒙西电网并网,为全旗的开发建设提供了良好的能源环境。项目嘎查全部的牧户实现了通电。交通:地理位置优越,交通通迅便利,旗所在地新宝拉格镇是全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面积32平方公里。东南距北京380公里,距张家口200公里;西南距集宁170公里,距首府呼和浩特331公里;西北距二连口岸240公里;东北距盟所在地锡林浩特350公里。有柏油路与正镶白旗、乌盟化德县、西苏旗相连。合作社所在地有砂石路与白黄公路相连,有沙石路与呼海大通道相连,交通较便利。邮电通讯:电话、移动通讯和互联也已开通。并实现了微机操作和管理,移动电话和互联网覆盖巴音塔拉镇及周边苏木镇,并与全国联网。第四章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4.1市场分析4.1.1项目产品市场供求现状在国际市场上看,过去20年来,全球的肉类需求增长了25%,当前,国际牛肉生产和消费的变化呈现出几个重要趋势。一是生产过程以更细的胴体分割为手段,从国内和国际市场获取更高增值。二是成熟市场以便利消费市场理念获取更多的市场和更高的利润。三是稳定的产品质量和充分的产品供应成为新兴市场消费者接受工业化肉类产品的关键。四是消费心里发生显著变化,即消费者过去只关注产品价格和营养价值,现在已更多关注产品健康、食品安全、动物保护、环境影响等综合因素。目前国际牛源数量较少,产品价格较高,澳洲、新西兰的小牛主要供应日韩、中东、欧洲和台湾等高价格地区,且因为干旱等因素,牛源减少的情况短时间不能改变。拉美国家因美元贬值、通货膨胀、粮食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牛源出栏量少,价格将会上涨。从国内市场看,牛羊肉消费比重增大,2006年后牛羊产量在肉类生产中的比重超过15%。2009年我国牛肉总消费量约600多万吨,其中出口2.76万吨,进口1.77万吨。国内牛肉消费总量急剧增长是主要原因。有关部门对此做了专门研究,并称,“中国牛肉需求有望从2008年的600万吨上涨到2015年的740万吨”。与此对应的则是国内牛肉供应增长乏力。牛肉产量已经连续三年在600万吨左右徘徊,而牛的存栏数更是不容乐观。我国现已经通过了美国、加拿大的牛肉出口申请,在市场上将会出现加拿大、美国的牛肉。现在,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养牛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都把养牛业作为牧业的重要支柱产业。把养牛业作为提高国民营养水平、增强国民身体素质的大事来抓。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养牛业是公认的节粮、经济、高效的产业。目前,我国肉类食品结构以猪、鸡肉占绝对优势,牛肉所占比例过低。就是牛、羊肉产区的锡盟,2006年的牛羊肉总产量为17.73万吨,牛肉也仅为4.49万吨;仅占25.3%。到2011年产量为24.02万吨,牛肉上升到11.08万吨,占46.13%,牛肉生产已经接近锡盟肉类产品市场的一半。4.1.2市场前景分析资料显示,目前我国人均牛肉消费量为4.7公斤左右,这和世界人均消费量约10公斤的水平相比,还存在约1倍的差距。可见牛肉的市场容量还是相当大的。目前市场上供应的牛肉量少质差,致使有的宾馆不得不以外汇进口牛肉。从国际市场看,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最新食品展望报告显示,全球发展中国家增长幅度与去年相比下降近一半,加拿大牛肉产量也有所下降。而我国牛肉产量居世界第三位。从2001年开始,我国明令禁止疯牛病疫情严重的欧盟多国牛肉产品的入境,但因我国牛肉质量水平低,2009年出口2.76万吨,进口仍有1.77万吨。尤其高档牛肉市场,几乎被进口牛肉和走私牛肉垄断,说明我国对牛肉的消费需求旺盛。高档牛肉的实际需求量约占据牛肉总需求量的2%,按照一年600多万吨的总量计算,也就是10万—12万吨。2009年牛肉进口总量不足2万吨,这意味接近10万吨的高档牛肉市场空白,牛肉市场孕育巨大的潜力。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预计国内牛肉消费量会有大幅度的增加,牛肉的价格也会有比较大的提高。以锡盟养牛业的现状况而言,放牧养殖比例较高,育肥牛在全盟牛的总数中仅占10%左右。而育肥牛每头可比当地架子牛多卖1000-1500元,目前在锡盟强度育肥牛尚未形成规模,肉牛养殖达到100多万头,出栏近30万头,大多为放牧养殖出栏,所以本项目产品在市场上将占绝对优势。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4.1.3项目产品的市场竞争优势分析镶黄旗经过多年的引进、改良,良改肉牛比重不断增加,良改比大于87%,其中大多以西蒙杂交种为主,多为高代西蒙杂交牛,即中国西门塔尔牛,西门塔尔牛产肉率高;肉质鲜美,皮质密,韧性好。据有关实验资料显示,西门塔尔牛平均屠宰率为60.6%,净肉率50.01%,嫩度5.25kg/cm2,大理石(级)2.36,肌内脂肪3.94%,眼肌面积78.18cm2。可生产高档牛肉。目前市场需求旺盛。锡林郭勒草原是世界上著名的天然草原,在锡盟饲养高代西蒙杂交牛,其牛肉营养丰富,所含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比较齐全,在国内、国际消费市场上有较好的知名度,备受市场青睐,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优势。4.2营销策略、方案、模式等依据环境优势,打造育肥牛品牌,依托镶黄旗的资源优势,依托草原伊盛、蒙盛等肉食品公司稳定的供销关系,打造优质牛肉品牌。同时利用锡盟的草地资源优势和西门塔尔肉牛产品在国内外的知名度,通过加大广告宣传力度,强化营销手段,积极与其它地区的宾馆、饭店以及超市建立联系,使育肥牛肉产品的营销渠道逐步稳定。4.3市场风险分析4.3.1项目产品市场风险因素分析。项目主要风险因素及分析见下表:表4—1风险因素和风险程度分析表序号风险因素名称风险程度说明一市场风险*市场需要开拓1市场需求量*2竞争能力*3价格*二资源和产品质量风险*符合要求的品种数量有限1资源储量*2产品质量*三技术风险*1先进性*2适应性*3可靠性*4可得性*四工程风险*1工程质量*2工程进度*五投资风险*1资金来源中断*2资金供应不足*六政策风险*1政策条件变化*2经济条件变化*3政策调整*七外部协作条件风险*1交通运输*2供水*3供电*八社会风险*社会环境、条件相对稳定从上表可看出,风险程度较大的有:1、市场需求量,也就是产品能否全部按估算价格销售出去。2、市场储量,目前全旗肉牛饲养量为8.1万多头,肉牛育肥收购足量的架子牛是项目实施的关键。3、技术风险,肉牛育肥生产的现代化程度比较高,相应地对从事生产的各类人员科技素质要求也比较高,否则将因无法贯彻科学的生产技术而导致项目蒙受损失。4、投资来源中断,如果资金供应不足,国家资金能否落实到位,项目建设单位、自筹资金能否按时到位,都将影响项目的建设。4.3.2防范和降低风险对策一是严格建立健全组织管理机构,严把技术和管理人员聘用关,落实岗位责任,切实加强管理,保证工程质量。二是进一步加强市场调查分析,制定切实可行的营销策略。首先要得到政府政策扶持,积极开拓周边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积极引导农牧民扩大养殖规模,为项目提供可靠的牛源。三是与有实力的科研院所建立长期、稳定、密切的合作关系,聘请专家及技术人员,负责集中培训科技人员,以提高生产技能,为肉牛育肥基地新建项目实施奠定坚实的科技基础。四是做好发展规划,统筹安排建设项目资金,落实配套资金及相应优惠政策措施,创新管理制度和经营机制。第五章建设方案5.1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5.1.1产品方案和规模每期育肥100头牛的育肥基地,每年育肥2期,集中强度育肥15月-18月龄优质肉牛。5.1.2建设规模建设育肥棚圈1000平方米,兽医室80平方米,饲料加工间80平方米,贮草棚300平方米、建设高产饲料地100亩,打机电井1眼,灌溉设备1套,兽医防疫器械设备1套,饲料加工和饲料搅拌设备各1套,饲喂、饮水设备10套。5.2建设规划和布局5.2.1建设规划按照合作社总体规划,新建肉牛育肥基地,2014年育肥每期育肥出栏肉牛100头,收购周边地区架子牛,采用架子牛强度育肥模式,育肥100-120天出栏,走专业化舍饲育肥道路,带动周边牧民发展肉牛养殖业。5.2.2建设布局由北向南逐次为生活区,饲料供应区、育肥区、办公区。生活区位于育肥场北侧,主要为社员的生活场所。饲料供应区包括饲料加工、青干草和青贮饲料储备区。育肥场区建设有牛舍,是肉牛育肥的主要场所。5.3建设标准和产品标准5.3.1架子牛收购标准:外形鉴定:腰背平直,四肢健壮。架子牛体重标准(公斤)等级15月龄母公一380400二350370三3203405.3.2育肥牛生产性能:育肥后出栏体重:19月-21月龄480公斤以上。5.4技术方案5.4.1强度育肥技术路线及流程图工艺流程:架子牛产地调查(疫情、改良程度、价格)架子牛产地调查(疫情、改良程度、价格)架子牛选择、购买及运输架子牛接收系统(隔离、检疫、称重、驱虫、分级)过渡期饲养(5天)肉质改善期育肥(20-30天)增体期育肥(70天)出栏(体重430kg以上)牛粪集中处理有机肥育肥前牛的适应性饲养育肥前牛的适应性饲养日增重1000g日增重1000g 购进肉牛架子牛,采用异地育肥的方式。进场育肥牛月龄一般15个月,体重350千克以上。并经过检疫,隔离观察,进行驱虫、育肥前牛的适应性饲养、过渡期饲养7天,开始正式育肥。2、肉牛强度育肥技术流程说明(1)育肥前准备。舍饲育肥前,畜舍要维修清扫并消毒。放牧加补饲育肥,放牧场设置围栏,建简易的遮阳设施,准备补饲的用具。(2)架子牛收购后,在隔离区进行隔离,进行健胃驱虫。(3)刚购回的牛先要按大小不同分群饲养。购回后一周内只喂草不喂料,但要饮足水,水中适当加点盐。第二周逐渐加喂精料,逐渐达到每头每天2公斤,接近育肥条件。购回的牛可在育肥前15~20天去势,幼龄公牛宜早期去势,在3~5月龄时进行。肉牛15月龄时其体重达350公斤左右,转入肥育期。肉牛从16—18月龄起,通过育肥方式饲养,到出栏这段时间称肥育期,19—21月龄出栏,体重430—480公斤。肥育期中又分为增体期和肉质改善期两个阶段。(4)预饲期饲养。育肥牛在正式投入育肥期前要经过7-10天的预饲期,主要是诱导牛采食育肥饲料,适应育肥场所的管理。(5)增体期。幼牛育成期完成后进入增体期,一般3—4个月时间,要求日增重0.9公斤以上。增体期完成后体重达420公斤左右,日粮中蛋白质含量10—12%,可消化总养分63—70%,日粮精粗比60:40。增体期饲养上逐步减少粗饲料,相应增加精饲料喂量,一般精饲料用量占体重的1.65%,大致为4—6公斤,以粉料形式于早晚6—7点供给。粗饲料供应以青草、干草和青贮饲料为主。饲料供应方式,先投喂1—2公斤青草,后给2公斤干草,再投喂精料,精料吃完后,给予充足饮水,夜间自由采食干草。(6)肉质改善期。育肥牛达到430公斤左右开始进入肉质改善期,肉牛增重速度开始下降,但要致力于脂肪沉积,使脂肪沉积于肌肉形成“大理石”纹,以生产出柔嫩多汁的中高档牛肉,经过2个月的肥育,体重达430公斤以上出栏。要求日增重0.6公斤以上,不低于0.4公斤。日粮干物质总养分62—65%,蛋白质含量8—10%,每日每头供钙17—18克,磷16—18克,胡萝卜素40—50毫克,日粮中精粗比70—90:30—10,干物质进食量9—11公斤。育肥牛进入肉质改善期饲养上可采用高能低蛋白饲料,饲料调配上增大饲料浓度,使牛摄取足够的营养,并保证干物质进食量约占体重的2%。另外,保证矿物质、维生素供给。配合饲料以大麦、玉米、碎米为主,辅以麸皮、豆饼等。该期饲养以增进食欲为主,饲料由粉料改为颗粒料,进一步减少粗饲料用量,粗饲料供给以保证正常反刍的最低纤维即可,该期肥育牛采食量不规则,有时剩料,有时不足,但粪便、反刍、体温均应正常,日增重为0.4—0.5公斤,精料日喂3次或自由采食。牛具有早晚和夜间大量采食的习性,所以,应在早晚和夜间供给饲料。饲喂上先喂粗饲料,粗饲料吃完后用精料,最后供给充足饮水,干草日饲量3—5公斤,青贮饲料8-10公斤,精料5—8公斤,干草切成5厘米长的短节分3次等量供给,每次饲喂时加精料混合,稍加水搅拌使精料附于干草上饲喂,夜间饲喂精料后放上长干草,让其自由采食。肉质改善期饲养的关键是增进牛的食欲,因此应注意观察牛的采食量,改进饲喂技术,如改变饲料配比率、蒸饲料喂牛、饲喂全价颗粒料等。管理上应刷拭牛体,逍遥运动,保持圈舍清洁干燥。5.4.2主要技术及来源的可靠性、可得性对15月龄的架子牛,经过驱除体内外寄生虫后,利用精料型的日粮(以精料为主,搭配少量的秸秆、青草或青贮饲料),进行100多天的短期强度育肥,不仅肉牛体重增加,而且肌肉内和肌肉间的脂肪量也增加,使肉的大理石纹明显,肉的品质如嫩度、多汁性及香味等也有所改善。本技术是根据肉牛生理生长特点而形成的,在国内外肉牛育肥中广泛运用。5.4.3主要技术参数屠宰率达到60%以上,净肉率达到50%以上。5.5主体工程方案5.5.1暖棚建设1、暖棚朝向。为便于采光,考虑本地区冬春季风向多偏西和偏北,因此牛舍朝南偏东5°方向为好,有利于采光和保暖。2、建筑要求。暖棚基础要选择土质较好的地段,基础采用硬质毛石200#基础,可水泥坐浆。暖棚墙壁檐高度2.1米,外墙墙体为37砖墙,跨度10米,M5.0水泥沙浆砌筑,外墙用水泥勾缝,内墙面抹砂灰,南墙留门,东西两侧留排气孔。东西长40米。选择门坚固灵活,门向外开,不设门槛或台阶。棚顶为为彩钢瓦,内层喷涂3cm厚的聚氨酯保温层。脊为钢屋架,屋架下设混凝土柁垫1000×240×200mm、4Φ12主筋,箍筋Φ6@200,并预埋2根Φ22螺栓与屋架底板支座处焊接锚固。育肥棚每栋面积500平方米。5.5.2兽医室建设全部砖木结构,全封闭式,片石基础1.3m,地下1m,地上0.3m,水泥砂浆裙高0.5m,檐高3.1m。南北侧墙及东西山墙37砖墙,间墙24砖墙,正南开门高2m,宽1.5m,南墙开窗高1.5m,宽3m。操作台高1.0m。总建筑面积为80m2。5.6辅助工程方案5.6.1青贮饲料地建设青贮饲料地。进行以水为中心、水、田、林、路配套建设。饲草料地用网围栏全部围封。采用井、渠、喷灌机配套的节水灌溉,保灌率96%以上。防护林采用带状设置,营造灌木生物围栏,或建造走向与风向垂直的三至二行的林带。田间种植面积、防护林、道路比为8.95:1:0.05。春季5月中旬进行耕翻、平耙、播种等措施,种植青贮玉米,加强田间管理,8月下旬-9月上旬进行收割、粉碎、贮藏。5.6.2贮草棚建设贮草棚采用石头垫层,水泥混凝土结构,水泥硬化,安装钢柱,彩钢钢架,彩钢檩条,彩钢板顶棚。5.6.3机电井机电井深度在100—120米的深井,可以满足100亩高产饲草料基地的灌溉。5.7实施进度安排项目建设期限为一年。2013年11月—12编制可研报告,并通过评审;2013年12月-2014年6月,进行育肥牛棚等土建工程,购置育肥架子牛,技术人员培训;2013年7月-2014年9月,开展肉牛育肥;2014年10月,第一批育肥牛出栏。2014年11月-2015年1月,育肥第二批牛。第六章环境影响评价6.1环境影响6.1.1环境现状项目区位于距城市规划区外,目前该地工业较少,污染尚轻,环境质量据环保部门监测情况如下:1、水质基本符合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的II类水标准。2、区内环境噪声符合国家“城市区域噪声”标准的0类标准。3、该区域现有牧户较少,地势空旷,地理环境优越。6.1.2环境影响的预测项目建设虽不会对环境造成较大影响,但应全面分析,综合考虑,尽可能将负面影响降至最低。1、项目对水质的影响该项目距城市较远,工程初步设计中主要排放物为养殖肉牛产生的便尿。2、项目对环境的影响(1)噪声影响:项目施工时采用人工和机械相结合的方法,因周围没有居民,因此影响很小。项目建成后饲养的牛生存中,发声较小,从目前实际情况分析表明,其噪声不管白昼、夜间均符合功能要求。(2)大气污染:该项目建成后牛群生活可能对大气造成一定影响,主要是牛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产生的气体,但因规模数量小,对周围的大气污染也不明显。6.2节能减排治理措施6.2.1饲养中的环保措施主要固体排放物为牲畜粪便、畜尿。(1)饲养区内定期消毒。(2)建立严格的防疫制度,按规程定期防疫。(3)工作队人员要按照饲养操作规程要求进行生产。(4)及时清理牲畜粪便,使用粪便自卸车统一收集以后,外运高产饲料基地用作肥料。对污水、畜尿等液体排放物运输到场外。通过上述环保治理措施,将使污水、粪便等危害和影响得到有效控制,实现国家环保要求,对环境无不良影响。6.2.2施工中环境保护(1)暖棚建设现场施工中,需要使用大量建筑材料,在装卸、堆放、拌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粉尘,故建材的堆放及混凝土拌和应定点、定位,并采取防尘措施,设置挡风板。施工期间尽量选用烟气量较少的车辆,减少尾气污染,施工道路经常保持清洁、湿润、以减少汽车轮胎与路面接触而引起的扬尘污染,同时车辆应限速行驶。(2)施工中做到无高噪声,机械设备噪声满足环保要求。(3)环保措施与工程进度做到“三同时”;(4)施工中不产生超标准的空气污染;(5)建筑垃圾及时清理、文明施工。6.3环境评价与审批6.3.1环境评价1、土建工程的永久占地会增加地表剥离面积,但面积较小,不会对环境造成重大的影响。2、良种牛育肥项目是采取牧户分散饲养,育肥场集中育肥,不会对增加草场压力,造成草场退化。3、育肥场牲畜粪便集中堆放,可作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减少粪便污染和疫病传播。通过上述环保治理措施,将使污水、粪便等危害和影响得到有效控制,实现国家环保要求,对环境无不良影响。6.3.2审批为加快畜牧业饲养方式的转变,大力推行肉牛育肥模式。企牧民专业合作社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属于畜牧业生产用地,不改变畜牧业生产用途,对环境无破坏,巴音塔拉镇政府和汗乌拉嘎查委员会对于育肥场建设予以大力支持,允许使用建设。第七章项目组织与管理7.1组织机构与职能划分7.1.1组织机构设置项目批准立项后,将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由镶黄旗苏萌哈达肉牛育肥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对项目实施负总责。合作社理事等有关人员为领导成员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成员,主要负责组织协调、帮助解决项目实施遇到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在具体实施中,严格质量管理,保证各项建设按期完工。同时,项目建设实行法人制、工程建设质量监理制、资金专项管理制、技术承包责任制。7.1.2职能划分合作社本着精简高效的原则,按照工作职能和内部管理的需要,在项目建设中,设财务部、生产管理部、销售部、采购部及饲草料供应部。综合科负责项目综合协调;财务部负责财务管理,严格执行《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制度》进行财务管理。生产管理部负责项目的具体实现并负责生产及饲养管理,日常的疫病防控、生产技术推广,生产按国家安全生产有关规定执行,防疫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销售部负责育肥架子牛销售。采购部负责架子牛采购及原材料。饲草料供应部负责饲草料调制和供应。7.1.3育肥基地机构设置方案育肥牛场采用理事长负责制,下设财务部、采购部、销售部、生产管理部、饲草料供应部(如下图)育肥场组织机构图理事长理事长财务部销售部饲草料供应部采购部生产管理部7.2劳动定员项目建成后,育肥基地预计需要5人。其中:饲养人员4人,技术人员1名。7.3技术培训聘请从事畜牧养殖专业人员进行经验交流和技术指导,抽调工作人员学习饲料加工和营养配方等方面的技术为牧民全程服务。一是要组织基地牧户进行技术综合培训;二是分层次和专业进行岗位培训。7.4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7.4.1劳动保护本项目根据国家劳字(1988)48号文《关于生产性建设工程项目职工卫生监督暂行规定》、1988年第9号《国务院关于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对于每个工种的生产流程和环节,作业性质及繁杂程度,均有较严明的劳动定额。根据不同工种和定额,安排职工的作业。7.4.2防疫和食品安全卫生1、育肥场设专门检疫员1名,负责育肥牛的全程检疫工作;非本育肥场工作人员,不得随便出入;工作人员每年定期做健康检查,患有人畜共患疾病者应调换工作。2、对结核、布氏杆菌病每年春、秋两季进行两次检疫,检出阳性牛立即隔离治疗,可疑反应的牛隔离复检后,按规定处置。3、每年春秋检疫后,立即对牛舍及用具进行一次消毒。4、经常性地进行杀虫、灭鼠工作。5、处理发霉、变质的饲草、饲料。6、调入、调出牛只必须有法定单位检疫证书,患传染病的牛严禁调出或出售,调入的牛在当地严格执行隔离检疫制度,确认健康后,方可运回基地入群。7、每天要仔细观察,发现可疑病牛,应立即向兽医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7.4.2消防牛棚、饲草料库及饲草贮藏用地禁止明火。第八章投资估算与资金来源8.1投资估算依椐1、《农业建设项目投资估算内容与方法》国农标1716-20092、自治区财政厅、农牧业厅《关于2012年农牧业产业化资金项目申报的通知》。现行财务制度和价格、国家和地方有关法律、法规。4、参照当地实际建筑投资定额。5、参照近期建筑材料及设备的市场价格。8.2投资估算8.2.1总投资该项目总投资202.80万元,全部为建设投资。8.2.2建设投资建设投资全部用于购置西门塔尔牛、土建工程和设备投资。建设投资包括工程费用99.00万元、生产性和公益性生物资产80万元、设备购置23.80万元。8.3资金来源8.3.1中央财政资金申请上级资金75.00万元,8.3.2自筹资金及来源自筹资金127.80万元,由合作社和社员出资。8.4上级资金的使用范围上级资金全部用于购置育肥架子牛和育肥牛棚,每头牛0.8万元,100头牛投入80万元,其中申请上级资金45万元;建设棚圈1000平方米,每平方米500元,投入50万元,其中:上级资金30.00万元,共使用上级资金75万元。第九章财务评价9.1财务评价依据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建设项目评价方法和参数》第三版(发改投资[2006]1325号)所规定的参数和方法进行评价。9.1.1财务价格产品销售价格的确定原则:根据产品的目标市场及国内同类产品价格,确定该项目产品的销售价格,育肥后出栏体重19月-21月龄480公斤以上,屠宰率为60%,牛肉每公斤售价为56元计算,育肥牛售价14976元/头。9.1.2项目计算期项目计算期为10年。9.1.3生产负荷根据行业经验,结合本项目具体情况,生产负荷确定为项目生产期第二年及以后各年均为100%。9.1.4其他计算参数(1)工资及福利费用:人均每月按2000元计算。(2)其他费用:按销售收入1.57%计算。(3)固定资产折旧:工程建设折旧年限20年、残值率5%,设备折旧年限10年、残值率5%,均采用平均年限法计提。(4)修理费用:固定资产的4%计算。9.2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及附加估算9.2.1销售收入根据市同类产品目前的销售水平确定了销售价格。经测算,项目达产年销售收入149.76万元。9.3总成本及经营成本估算9.3.1生产总成本估算项目达产后年均总成本为129.02万元。其中,固定成本为22.97万元,变动成本为106.05万元。9.3.2单位产品生产成本项目单位生产成本平均为12902.00元/头。9.3.3经营成本项目年均经营成本为122.06万元。9.4财务效益分析年实现利润总额20.74万元,年育肥2期,利润达41.48万元,投资利润率51.85%,项目建设2年就可收回成本。9.5财务评价结论9.4.1利润年利润总额=销售收入-总成本费用=149.76万元-129.02万元=20.74万元。9.4.2投资利润率投资利润率=年利润总额÷投资总额×100%=41.48万元÷80万元×100%×2期=51.85%。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实现收入149.76万元,利润41.48万元,投资利润率为51.85%。说明项目盈利能力强;抗风险能力较强,投资安全程度较高;项目在财务上是可行的。第十章社会效益分析10.1壮大主导产业,促进结构调整分析项目实施进行肉牛育肥出栏,改变了肉牛的饲养方式,有力地促进了畜牧业生产向效益型转变,实现依靠科技、进行集约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从而提高了合作社的带动能力,促进了周边牧户扩大养牛规模,促使畜群结构调整。同时,通过肉牛育肥出栏,改变了季节型出栏的局面,形成四季均衡出栏,使牧户切实根据市场需要生产高质量肉牛产品,从而壮大畜牧业主导产业,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10.2与牧户利益联结机制分析10.2.1牧民和合作社实现双赢。育肥场采用“牧民专业合作社+基地+牧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由牧民专业合作社育肥基地集中育肥。牧民专业合作社对牧户在架子牛饲养技术方面进行科学指导及服务,提高养殖户的饲养管理水平,使牧户获得更好收益,同时牧民专业合作社能够收购到优质架子牛,使牧民专业合作社与农牧户成为有机的利益共同体。随着育肥扩大规模,更好的发挥牧民专业合作社的龙头带动作用。10.2.2牧民利益保障牧民专业合作社与牧民签订饲养合同,并制定保护价收购,并进行优质育成牛置换淘汰牛,降低牧户的市场风险。为保证肉牛质量,牧民专业合作社聘请当地技术人员对牧户饲养进行技术指导,保证优质肉牛的繁育效益。牧民专业合作社将牧户饲养的架子牛收购后,进行集中育肥出栏,出栏时如市场价高于当时的收购价,牧民专业合作社对牧户进行差价补偿,使牧户获得更好收益。10.3带动基地分析项目通过牧民专业合作社建立育肥基地育肥出栏,带动牧户进行优质肉牛繁殖饲养,形成产业链,该项目实施后,保证了牧户饲养肉牛的销路,其模式在镶黄旗发挥较大先导和示范作用,通过项目建设可带动去全嘎查71个牧户进行肉牛的科学饲养,严格执行繁育措施,提高养殖效益,有效提高畜牧业生产的整体经济效益。有力地促进了镶黄旗优质肉牛的养殖,为镶黄旗发展肉牛育肥基地建设起到了关键性作用。10.4带动牧户及牧民增收效果分析项目建成后,牧民专业合作社育肥基地年育肥肉牛200头(每期100头),生产模式带动近70多个牧户进行肉牛养殖,转变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走专业化养殖的路子。每户出栏肉牛2头,销售肉牛收入可达到3万元,除去成本饲养户均纯收入达0.58万元。另外合作社育肥可获得利润41.48万元,5户合作社成员扣除公积金、公益金的基础上,户均可获得分红7万元,牧户增收较为显著。10.5带动就业分析项目建成后,新增就业岗位5个。主要为4名饲养人员,技术人员1名,全部吸纳当地农区劳动力,可安排牧区劳动力5名。第十一章生态效益分析该项目的实施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及草畜平衡问题,在饲养过程中采取全舍饲、半舍饲的育肥方式,通过加大高产饲料基地建设力度,改变了合作社社员的粗放经营方式,减轻草场压力,对保护生态环境、恢复草原植被,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和草地的永续利用可产生积极作用。同时通过转变传统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生态环境逐步得到保护和改善,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落实好阶段性禁牧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结论本项目的实施,有利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一系列惠农惠牧文件精神,促进合作社社员持续增收和新牧区建设。有利于生态保护、建设,充分发挥草地、土地资源优势,在有限的草地和土地上,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该项目具有先导性,可以很好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促进牧民持续增收。本项目的实施,有利于发挥合作社社员和牧户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牧民综合素质和合作经济组织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可以促进本嘎查经济社会和合作经济组织的全面发展,夯实本嘎查发展的基础,建立和完善本嘎查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增强本嘎查和合作社自我发展的能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条件。本项目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整体规划设计,合理确定了建设内容和规模,技术路线正确,投资方向合理。是一个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当地急需、且符合国家、自治区和锡盟地区政策、能增加合作社社员和带动牧民增收的项目。项目经济效益可观、社会效益显著、生态效益良好,将对畜牧业起较大的推动作用,能有效地提高畜牧业经济效益,促进牧民持续增收,立项条件充分。目录目录TOC\o"1-2"\h\z\u66441.概述 2310191.1项目名称 28181.2项目建设单位 3177371.3项目性质 363851.4项目产生背景 3248041.5建设地点 4200261.6工期 5196711.7项目内容与规模 5313751.8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5154692.编制原则及依据 6324332.1编制原则 695902.2编制范围 763712.3编制依据 8138493.项目现状与必要性分析 9112513.1项目所在地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915713.2项目现状 1460903.3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15184024.项目选址及合理性分析 17305574.1项目选址 1773804.2选址合理性分析 18305075.项目建设方案 1952835.1建设依据 19206575.2设计规范要求 20208195.3建设内容 2467805.4建筑结构设计 24249685.5建筑电气设计 26229725.6弱电系统设计 27108276.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29270166.1编制依据 29173466.2建设内容 30115746.3总投资估算 3022116.4资金筹措 31282717.项目实施方案 PAGEREF_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