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小猴子下山》是统编版一年级小学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的最后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围绕”习惯”,编排了4篇课文。这4篇课文都渗透了责任意识和良好的习惯养成。其中《小猴子下山》这篇课文,渗透了做事情要有目标意识。而根据课文信息做简单的推断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这是在一年级上册和本册第二单元“找出课文中的信息”要求的基础上,在阅读理解方面的进一步深化。而在本单元的四篇课文中,《小猴子下山》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整合信息,对“小猴子最后为什么会空着手回家去”作出推断。《小猴子下山》这是一篇童话故事,主要讲了一只猴子下山,先掰了一个玉米,看见桃子就扔掉玉米,看见西瓜就扔掉桃子,看见兔子就扔掉西瓜,最后一无所获。本文图文并茂,语句生动,文质优美。按故事发展顺序编绘了五幅图,分别与课文的五段内容相应,使小猴的动作、形象直观化。本课动词比较多,利用多媒体及图、文、联系生活于一体,以及充分的资源共享等优势,整合语文教学,有利于学生获得直观丰富的体验感受,有利于学生个性化阅读,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二类字。利用动作演示等方法正确理解“掰、扛、扔、摘、捧、抱”这些词,并能选几个词各说一句话。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知道小猴子下山路线。3.借助插图,图文对照,读懂故事内容,并仿照“小猴子走到(哪里),看见(什么),就(怎么做)”这个句式,说说故事主要情节。4.能推断“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的原因。初步明白做事情要目标明确,一心一意,有始有终。【教学重点】了解表示动作的词的不同含义,并学习运用;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课前准备】教学课件生字卡有关图片。【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好朋友。你瞧,它来了。【板书:小猴子】1.指导读好“子”的轻声(1)谁来跟它打个招呼?(小猴子,你好)【出示:小猴子】小猴子“子”在这里是一个轻声,我们读的时候,要读的短一点、轻一点,我们一起来试一试。(齐读)(2)像这样的词语,课文中还有呢。(小兔子桃子)一起来读一读(齐读)2.交代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童话故事“小猴子下山”。请同学们伸出小手指,跟老师一起板书。(师生板书:下山)齐读课题。3.明确学习目标同学们,我们就要学习这篇课文了,你觉得我们应该学会什么呢?(生谈)你们说的,跟老师想的一样呀。【出示学习目标:1.认识本课的12个生字;会写“非常”2个字。2.朗读课文,读好小猴子的心情。3.读懂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读了课文,标了自然段,并把文中的生字圈出来。同学们都完成了吗?(一)学习生字那这些字你都认识了吗?1.带拼音读【掰扛扔摘捧抱】谁来读一读?(指名读。)我们一齐来读一读。(齐读)2.借助图片,去掉拼音读去掉拼音还会读吗?这一次的,同位两个人相互检查一下。如果你不小心忘记了生字怎么读,可以借助图片上小猴子的动作猜读。同位两个人开始检查吧。(同桌检查)3.出示字卡:边读边做动作+说一句话过渡:哎呀,这些生字呀,现在都跑到老师的手里面了,这样,你还认识它们吗?不过,这一次,老师要增加难度了:你要一边读出它们的名字,一边做出相应的动作。有没有信心?(有)依次出示:(1)掰——(齐读并做动作);谁能用“掰”说一句话?(2)扛——(齐读并做动作);谁能用“扛”说一句话?(3)摘;(4)区分“捧”和“抱”A下面我们一起来做“动作”(出示:“捧”)B台前做动作师:先做一个“捧”的动作,再做一个“抱”的动作。那我来问你,你有没发现,你“抱”的东西和“捧”的东西有什么不一样?(生谈:)师结:也就是说,捧的东西小一点、轻一点;抱的东西大一点、重一点。所以,我们课文中说,小猴子捧的是——桃子(出示字卡反面的桃子),抱的是——西瓜(出示字卡反面的西瓜)(送字卡)。(5)“扔”还有最后一个卡片,一起来说——扔。最后一个机会,谁能用“扔”来说一句话?4.归类识字【掰扛扔摘捧抱+“手”“扌”】现在,我们把所有的生字宝宝请到黑板上,老师边摆,同学们边做动作。仔细观察,这些生字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生谈)掰:“手”字旁。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字呢?(生谈)同学们,你看,“掰”就是两只手把东西一分为二。(同时教师演示掰粉笔)跟老师一起做一做“掰”。对呀,掰的动作也离不开手。正像同学们说的一样:带“手”字旁的字和带“扌”旁的字都跟“手”部的动作有关。(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过渡:生字都认识了,那课文读通顺了吗?来,老师检查一下你的预习情况。谁想来读一读?你觉得老师应该找几个同学来读?(5个)为什么?(因为有5个自然段)1.检查课文,正音(指名读)2.认识插图你们看,课文当中共有几幅插图?赶紧翻一翻,数一数。有几幅插图?(5副)同学们,插图也是课文的一部分。在读课文的时候,如果借助插图来读,能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所以,看插图也是很好的学习方法。2.根据课文内容给插图排序你看,这就是课文中的5幅插图。老师把它们放在这里了。仔细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顺序乱了)谁能把插图,按照课文的顺序来排一排呢?(1)指名上台排序(生指出,师帮忙排。)正像这位同学说的一样,这就是小猴子下山的顺序。(2)根据插图理清文章脉络小猴子下山到了哪些地方呢?(师生看图理清课文脉络)。好,老师帮你们把这些地点贴到黑板上。【相机板贴字卡:玉米地桃树下西瓜地往回走树林里】三、品读课文过渡:接下来,我们就跟着小猴子一块下山去吧。(一)学习课文第一段来,同学们,请你大声读一读第一自然段,找一找小猴子来到玉米地,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找到后把相关的语句划出来。1.自读课文2.全班交流(1)交流:小猴子来到玉米地,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指名)【出示:他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教师相机板贴:玉米+掰)其他同学划出来了吗?没划出来的,赶紧划出来。(2)指导读准“结”的读音。在这句话中,“结”这个字特别难读,刚才这个同学字音读得非常准确。男生读一读。女生读一读。我们一起来读一读。(3)指导读好长句子。【出示:他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如果放到长句子里,你还能读好吗?A指导读好停顿没关系,老师给你们请来了几个小帮手。来看大屏幕,当你在读长句子的时候,在这些划“/”的地方注意停顿,你就能够读好它。自己练一练。a生自读b谁来试一试(指名读)B抓住重点词,指导读出高兴的心情小猴子刚一下山,就看到又大又多的玉米,心情怎么样?(非常高兴)A谁能非常高兴的读一读。(指名读)B谁还能读的再高兴一些?(指名读)你有没有听出来,这位同学读的时候,重读了哪个词?(非常高兴)对了,我们在读句子的时候,如果有特别想强调的地方,我们就可以读得重重的,这样,别人就能够明白你的意思了。C听老师来读一读。(教师范读)D咱们一齐读一读(齐读)同学们一点就通,长句子读的真好!4.指导书写【出示:非常】(1)“非常”什么意思?(十分特别)是呀,这两个字是这节课要学写的两个字,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怎样才能写好这两个字? A“非”:先来观察一下“非”(生谈)【出示:非的篆体】“非”像什么?(像两个人背靠着背,所以左右两侧长得非常像。慢慢的就演变成了现在认识的“非”字。)。好,我们一起来写。【师范写:注意笔画顺序,先写左竖与三横,再写右竖与三横;两竖有长短,左竖稍短;横画之间的距离要相等,稍有长短之分;左边的三横间距稍密,右边的三横间距稍远一些】。来,我们一块来说一说笔顺。谁能给非组个词?(生说:非常非法是非)B“常”我们再来观察非的小伙伴,“常”。(生谈:)我们一块来写(常:小字头要收紧,秃宝盖要舒展,“口”在横中线的上方,写得要小一点扁一点。巾字略宽于“口”。竖要写在竖中线上)谁能给非组个词?(生说:非常平常常见)C练写:请同学们练写2遍【写时注意:一看二写三对照】。D点评(二)学习第二自然段过渡:这样又大又香的玉米,小猴子带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分享,那该多好呀!来,小猴子们,我们把玉米扛在肩上,一起往前走吧。1.【出示:第2自然段】一起来读一读第二自然段。(生齐读)小猴子我问你:这时候你在桃树下又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呢?(看到了桃子,扔了玉米去摘桃子)【教师板贴:桃子;板书:扔摘】2.学习“满”【出示:满树的桃子】A理解“满”的意思小猴子看到的可不是一般的桃子啊,而是满树的桃子。你来看,这叫满树的桃子吗?(不是)【出示:1个桃子】这样呢?这样呢?【依次出示:2、3】这样呢?【出示:满树的桃子】这样多的桃子,才叫做——“满树的桃子”【出示:“满树的桃子”】谁来读一读(指名读)分排读——齐读B拓展如果地下有这么多西瓜,我们就叫做——(满地)的西瓜;如果天上有这么多星星,我们就叫做——(满天)的星星。C谁还能用“满”来说类似的短语。(生谈)D“满”就是全部、很多的意思。谁能读出“满”的感觉来?【出示:他看见满树的桃子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指名读,齐读。(三)学习第三、四自然段来,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文3、4自然段。划出小猴子又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找出来后,读给同位听一听。1.学生自己读。2.同位交流3.全班交流:它看见了什么?又做了什么?(1)交流第三自然段:A(生谈:看到满地的了西瓜)【板贴:西瓜;板书:扔摘】B小猴子最爱吃桃子了,它捧着桃子几个桃子继续往前走,走到一片瓜地里,谁能接着读(——他看见满地的西瓜又大又圆,非常高兴,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4)交流第四自然段教师:西瓜呀,可大了,要是抱回家去能吃好多天呢。(1)指导读好“走着走着”来,小猴子们,我们一起抱着西瓜往回走。走着走着,不知走了有多久,小猴子们,现在什么感觉?(很累)。很累呀,还没到家呢。来,我们继续抱着西瓜往回走,走着走着,不知道走了有多久,现在什么感觉?(非常累,更累了是吗)同学们在读“走着走着”的时候,要读的轻一点,慢一点。谁来试着读一读?(指名读)读的真好呀。(3)我们像她那样读一读。(齐读)过渡:我们把“走着走着”送回句子里,一起来读一读。(4)教师引读第四段师引读:小猴子抱着一个大西瓜往回走——生读:走着走着,他看见一只小兔子蹦蹦跳跳的,真可爱,就扔了西瓜,去追小兔子。这个时候小猴子又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呢?(师板贴:小兔子,然后相机板书:扔追)(五)学习第五自然段1.随文识字,学习“追”【出示:追兔子图片+追】小兔子蹦蹦跳跳的,真可爱。小猴子真想把它带回家呀!小兔子跑到了树林里,它就追到了树林里;小兔子跑到小河边,它就追到小河边。就这样,小兔子在前边使劲跑,小猴子在后边使劲的追。但是,小兔子跑得实在是太快了,跑进树林里,不见了。2.指导朗读第五自然段小猴子还有办法追上小兔子吗?(没有)所以,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了。(1)带着你的理解,读一读这句话吧。(生自读)这时小猴子什么心情?(后悔难过沮丧)谁来读一读这句话。(指2名读)【评价:我听出了你的难过;我听出了你的后悔】让我们把后悔、难过的心情放在这个句子里,一起来读一读(齐读)。四、总结全文,情感升华过渡:同学们,到这里,我们的故事就读完了。1.回顾全文(1)结合板书,回顾全文【出示:课文5幅插图】现在,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小猴子整个下山过程中发生的有趣事情吧。师结合板书说:它来到(玉米地),看到(玉米),(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它来到(桃树下),看到了(桃子),(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有没有发现,我们的这个故事,情节很相似呀。它每个自然段,都是先讲了——它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你能往下讲讲吗?你来试一下。(指名讲:小猴子来到了西瓜地,看到了西瓜,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小猴子抱着西瓜往回走的时候,谁来讲一讲?(指名讲)2.简单推断,情感升华(1)同学们,小猴子下山呀(师指板书),遇到了这么多的好东西,可是最后的时候,为什么两手空空的,什么东西都没有带回家呀?【板书:?】(生谈:见一个爱一个,见一个扔一个。做事情三心二意;没有目标、不能坚持)(2)你想对小猴子说什么?(生谈:不应该见一个扔一个;不应该把得到的东西扔掉……)教师总结:同学们,文中的这只小猴子,做事情没有目标,不能坚持到最后。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做事情应该有目标,并能克服所有困难,坚持下来,不能半途而废。其实,有一只小猴子,就做得特别的好,它跟着师父认定了目标,历经了磨难,最后取得了成功。你知道它是谁吗?(神通广大、不怕困难的孙悟空)同学们,猴子在我们中国代表着聪明,象征着机智,人们赋予了这么美好的意义。所以,你瞧,我们的十二生肖中有它,国画邮票中有它,剪纸雕刻中也有它。五、课后作业1.续编故事同学们,这一次小猴子下山是一无所获。聪明的小猴子回家后,肯定会吸取这次的教训,接受同学们的忠告和建议。如果它再下一次山,就像你们说的那样,它不再“见一个扔一个”,那么,故事的结局可能就要改写了(板书:!)课下的时候,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如果小猴子第二次下山,经过这些地方,又会看到什么,还会发生什么呢?回家可以试着编一编,画一画,写一写这个故事,下节课和同学们一起开个故事会吧。2.推荐阅读:《孙悟空打妖怪》课下,同学们也可以读一读课本P100页《孙悟空打妖怪》这首儿歌,感受孙悟空的神通广大。这节课上到这里。《小猴子下山》学情分析从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体系来看,这些学生经过低段一学期的学习及本期前几个单元的活动,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和口语表达能力,学习了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初步学习了结合词句的理解来理解课文内容的一些方法,具有初步的思维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从年龄结构和心理特点来分析,此时的学生大多六、七岁,还处于一个好动的阶段,他们的有意注意维持不了多久,只有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师生间民主、协作、自主、活动的实践激起学生的兴趣,发挥其主动性,学习效率才高。《小猴子下山》效果分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由此,本课在设计上力争突出借助图片识字、借助动作识字、归类识字、生活中识字、随文识字等策略,采用多种手段创建语言训练平台。借助本文内容,组织学生展开识字与阅读的语言训练,引导学生自主理清故事顺序,在有趣的故事情节的推动下,习得识字方法,丰富语言积累,感悟文章说明的道理,即:做事情要一心一意。从而实现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课堂上,教学目标达成度高,教学重、难点把握准确,突破措施有效。课堂上借助图片识字、动作识字、归类识字、生活中识字、随文识字等策略,使学生认识了本课的二类字。利用动作演示等方法正确理解“掰、扛、扔、摘、捧、抱”这些词,并能其中的动词各说一句话。通过个人读、男女生分读、齐读、分排读、借助插图、联系生活等多种方式,学生通过声音,让听课的老师们深深感受到了玉米又大又多、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以及小猴子惊喜、沮丧、失落、后悔的心情。通过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这一环节,知道了小猴子下山路线。教学过程中,充分借助插图、图文对照,使孩子们读懂故事了内容,并仿照“小猴子走到(哪里),看见(什么),就(怎么做)”这个句式,说出故事主要情节。最后推断出“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的原因。初步明白了做事情要目标明确,一心一意,有始有终这个道理。每个教学环节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既贴合课堂文本,又实现知识延伸。各环节之间过渡自然、衔接紧密,使得课堂如行云流水。在老师的有序组织下,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大胆举手,勇于发言,营造了自由、民主、活跃的课堂气氛,引发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情感共鸣,扎实地落实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小猴子下山》教材分析《小猴子下山》是统编版一年级小学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的最后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围绕“习惯”,编排了4篇课文。这4篇课文都渗透了责任意识和良好的习惯养成。其中《小猴子下山》这篇课文,渗透了做事情要有目标意识。而根据课文信息做简单的推断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这是在一年级上册和本册第二单元“找出课文中的信息”要求的基础上,在阅读理解方面的进一步深化。而在本单元的四篇课文中,《小猴子下山》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整合信息,对“小猴子最后为什么会空着手回家去”作出推断。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主要讲了一只猴子下山,先掰了一个玉米,看见桃子就扔掉玉米,看见西瓜就扔掉桃子,看见兔子就扔掉西瓜,最后一无所获。本文图文并茂,语句生动,文质优美。按故事发展顺序编绘了五幅图,分别与课文的五段内容相应,使小猴的动作、形象直观化。本课动词比较多,利用多媒体及图、文、联系生活于一体,以及充分的资源共享等优势,整合语文教学,有利于学生获得直观丰富的体验感受,有利于学生个性化阅读,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新大纲指出:“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围绕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本册是低段的第二期,阅读训练的重点只是在教学活动中,注意诱发学生的兴趣,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同时也创设情境,引发参与、点拨思维、激发参与、图文结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小猴子下山》观评记录范美玲老师:本节课教学目标达成度高,教学重、难点把握准确,突破措施有效。课堂上借助图片识字、动作识字、归类识字、生活中识字、随文识字等策略,使学生认识了本课的二类字。利用动作演示等方法正确理解“掰、扛、扔、摘、捧、抱”这些词,并能其中的动词各说一句话。成辉辉老师:本节课通过个人读、男女生分读、齐读、分排读、借助插图、联系生活等多种方式,学生通过声音,让听课的老师们深深感受到了玉米又大又多、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以及小猴子惊喜、沮丧、失落、后悔的心情。谭冬梅老师:本节课通过初读课文时,让孩子们理清了文章的脉络,知道了小猴子下山路线。教学过程中,充分借助插图、图文对照,使孩子们读懂故事了内容,并仿照“小猴子走到(哪里),看见(什么),就(怎么做)”这个句式,说出故事主要情节。最后推断出“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的原因。初步明白了做事情要目标明确,一心一意,有始有终这个道理。明莎老师:本节课各个教学环节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既贴合课堂文本,又实现知识延伸。各环节之间过渡自然、衔接紧密,使得课堂如行云流水。在老师的有序组织下,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大胆举手,勇于发言,营造了自由、民主、活跃的课堂气氛,引发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情感共鸣,扎实地落实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郭红燕老师:孙老师抓住故事特点,通过生动的语言、形象的动作和精美的课件的展示,把学生愉快地带入故事创设的情境中,学生积极地融入文章中,充当其中的角色,能自主的读、说、演。体现了低段语文教学声情并茂的特点。张丽老师:孙老师将课文里的关键字、词,结合图片予以巧妙组合呈现:横观为词,竖显为段,连接起来,全文可见,大大帮助了学生理清层次、把握重点、概括大意,同时也让后面故事复述有所依托。板书设计的非常巧妙。李蓓蓓老师:小猴子下山,做了四件事,其表达方式基本相同。孙老师在教学中利用课文形式的特点、抓住主要内容,很好地处理了课文形式和内容的关系。对于课文第一件事让学生来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等活动详细讲述,其余引导学生自学。抓住关键词语不放,提出恰当的问题思考,联系学生实际正面诱导。注意让小学生从主要词语中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样的训练,不只使低年级以词句训练为重点的教学要求落到实处,有益于学生了解课文的意思,而且对学生以后进行篇的理解的训练奠定的基础。冯树婷老师:孙老师注意让小学生从主要词语中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样的训练,不只使低年级以词句训练为重点的教学要求落到实处,有益于学生了解课文的意思,而且对学生以后进行篇的理解的训练奠定的基础。再引导学生把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从中悟出一个道理,实现了认识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然后,用“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始有终,认认真真地去做,做完一件再做另一件,这样才能有收获”的哲理指导学生日常行为。这一教学过程既体现了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又进行了思想教育。此外,孙老师精炼的课堂用语,适时、丰富的评价语言、对整个课堂的把握都是值得我学习的。《小猴子下山》课后反思《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由此,我在本课的设计上力争突出借助图片识字、借助动作识字、归类识字、生活中识字、随文识字等策略,采用多种手段创建语言训练平台。借助本文内容,组织学生展开识字与阅读的语言训练,引导学生自主理清故事顺序,在有趣的故事情节的推动下,习得识字方法,丰富语言积累,感悟文章说明的道理,即:做事情要一心一意。从而实现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课堂上,教学目标达成度高,教学重、难点把握准确,突破措施有效。课堂上借助图片识字、动作识字、归类识字、生活中识字、随文识字等策略,使学生认识了本课的二类字。利用动作演示等方法正确理解“掰、扛、扔、摘、捧、抱”这些词,并能其中的动词各说一句话。通过个人读、男女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