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大江保卫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小学语文-《大江保卫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小学语文-《大江保卫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小学语文-《大江保卫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小学语文-《大江保卫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江保卫战教学设计大江保卫战【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十三课《大江保卫战》【教材简析】《大江保卫战》是一篇通讯,背景广阔,人物众多,充满战斗气息,既是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的真实写照,也是沿江全线整个抗洪战斗的缩影。课文浓墨重彩地描述人民解放军官兵在大江保卫战中的惊心动魄的场面、铮铮铁汉的英雄本色和感人事迹,表现了人民子弟兵同心协力、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课文感情真挚、语言优美,对抗洪抢险的解放军战士的赞美之情更是溢于言表,但又回味无穷、震撼人心。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语言品味、人格影响的好教材。【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2、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惊心动魄”、“闪烁”造句。3、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阅读赏析,理解含义较为深刻的句子,学习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教学重点】从课文具体的语言文字中,体会解放军战士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教学难点】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微课【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课题质疑1.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这是什么字?对,这是春秋战国时期战字的写法。看到“战”字。你想到了什么?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讲述的就是一场战斗,请齐读课题。3.谁知道这场战斗的交战双方分别是谁?(人民子弟兵和洪水)4.下面让我们走进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已有经验进行知识迁移,更利于后面的学习。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1.课前同学们都进行了预习,首先请各组组长将同步中字词出现的问题进行汇总,汇报。①出示:比赛冲锋崩塌稀泥惊心动魄日夜兼程②全对的同学请举手,大家字词掌握的很好,写错的同学请改正。同时请大家注意兼这个字,它的横竖笔画较多,要把第二条竖写在竖中线上,请大家在田字格中写一遍。③“兼”在词典中有以下三个解释,在这里,你觉得应该选择哪一个?出示:兼a、两倍的b、同时涉及或具有几件事物c、姓(a)这个词是什么意思?(不分白天黑夜赶路。)④我们齐读一下这些词语。2.概括主要场面:①同学们,这篇文章是1998年发表在报纸上的一篇通讯稿,它在第一时间将我国南方发生水灾时,人民子弟兵与洪水搏斗的的情形,真实、形象地呈现在全国人民面前。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围绕这场战斗,作者写了那几个场面?②请同学回答。你从第几自然段中找到的?我们可以给它概括个小标题【板书:保大堤、拔铁钉、救群众】③通讯稿就是像这样,选择两到三件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材料来进行描写的一种新闻报道体裁。【设计意图】切实落实字词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及简单了解通讯稿这一体裁。三、精读感悟合作探究感受洪水凶猛,情况危急1.那就让我们跟随着通讯稿,回到1998年那个肆虐的夏天。课文中是如何描述这场灾难的呢?请一位同学读一下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评价。2.预设:荆江告急!武汉告急!九江告急!……(三个感叹号,一个省略号)该怎样读?(一个比一个快,一个比一个紧急)请你来读一读。3(播放洪水图片)这就是1998年的夏天,暴雨,大暴雨,一场接着一场。长江流域不断出现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肆虐而疯狂的洪水更是不断地向着大堤扑去,眼看京九大动脉就要被拦腰切断,沿江的多个省市,十几万群众也将陷入灭顶之灾……谁能用朗读再现出当时危急的情景?指生配乐读第一自然段。让我们像这位同学一样来读一读吧。(齐读)保卫过程1.在这场保卫战中,解放军官兵为我们上演了一幕幕感人的画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5自然段,找出最让你感动的部分,并在旁边简单的写下你的感受。2.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并选择一个场面上台汇报。(根据学生汇报部分出示相关段落。)预设:【保大堤】在小组汇报基础上相机引导:狂风卷着巨浪,猛烈地撕扯着堤岸,战士们高声喊道:“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A:敌人如此肆虐,可子弟兵却这样说。通过这语言描写,你能体会出什么?战士们勇敢,乐观,英勇无畏。用书上的一个词形容他们,是--铮铮铁汉【板书】B:此时你的内心有什么感受?(敬佩之情)请你读一读。评价读。读的怎么样,为什么?(重点词,语气,语速)齐读。C:指导朗读:【(播放视频)】看同学们,此时狂风卷着巨浪,猛烈地撕扯着堤岸,狂风呼啸,暴雨倾盆,巨浪滔天,洪水肆虐,可战士们没有畏惧,没有退缩。他们一个个奋然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一道道人墙,他们高声喊道:[课件:“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结语:在这一部分中,作者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等【板书:细节描写】,显示出了人民子弟兵铮铮铁汉的本色!而在这些铮铮铁汉中,就有一位奋不顾身的好战士——黄晓文,哪个组派代表交流下这一部分?【拔铁钉】在小组汇报基础上相机引导:①“黄晓文大声说:“来不及了!”说着,一咬牙,猛地把铁钉一拔,一股鲜血涌了出来。黄晓文随即从身上扯下一绺布条,三下两下把脚捆了个结实,二话没说,转身扛起地上的麻包,又爬上了大堤……”A:这位同学注意到了人物的动作,仅仅只有这一两个动作吗?(这里除了对人物的语言进行了描写,还抓住了人物的什么细节?)请你圈出这部分中描写黄晓文动作的词语。B:请一位同学读一下这部分。评价,师范读。为什么要这样读?(语速快,动作很快,在短时间内发生的)C:作者用这一连串的动作将黄晓光的勇敢、英勇的品质表现了出来,他真是一位——铮铮铁汉(三)写法指导同学们来看,同样是写抢险,同样是塑造铮铮铁汉的人物形象,第二和第四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一个是写【个体】,一个是写【群体】),这就是【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下面我们来看一段微课,了解一下这种写作方法。作者正是运用了点面结合的场面描写,加上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这些细节描写,突出表现人物品质。这也是通讯稿的一大特点。【救群众】(播放图片,师引读)同学们,大堤保住了,战士们又投入到抢救灾民的战斗中。汹涌的激流中,战士们的冲锋舟劈波斩浪,飞向——,飞向——。飞向——②【图片】指名引读,在安造垸——;在簰洲湾——。③【图片】师生配合读:哪里有洪水——;哪里有危险——。滔滔洪水中的群众,看到了——,看到了——,就像看到了——。④同学们,多么感人的一幕幕啊。这段文字如此能打动读者的心,是因为作者的语言非常的生动。你知道作者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排比)(指代,用红五星,迷彩服等指代人民子弟兵。这个修辞方法我们会在以后的学习中具体了解,还有什么修辞方法?)排比可以增强语气,也是通讯稿常用的表现手法。【飞向……飞向……】你能仿造这个排比句再写两句吗?⑤这一段要求背诵,老师这有个好方法。段落的开头说了战士们的冲锋舟去了哪里,用了三个飞向,构成了排比的句式。(第一句变红)紧接着写了解救周运兰和小江珊的事例(第二句变蓝)最后进行了总结,用了四个哪里、三个看到(变红)你们看,像这样理清本段的结构,背起来就容易多了。我们试着来背一背吧。(填空背诵)【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展示,让原本离学生那么远的洪水变得离他们更近一些,以便于更容易的体会情感。在微课的指导下,更好的解决教学重难点,达到教学效果。四、总结全文升华感情“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正是因为有着这些一心为民着想、英勇无畏的人民子弟兵,才会在这场大江保卫战中上演着一幕幕感人的画面。大堤保住了,人民安全了,可是却有17位年轻的战士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出示17位烈士滚动图片),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在长江上铸成了17座不朽的丰碑,被我们永远——铭记。大江——(引读最后一段)【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到抗洪救灾战士的伟大,进行情感的升华。五、作业设计1.背诵第五自然段。2.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写一个场景。六、板书设计大江保卫战保大堤(群体)点面结合拔铁钉铮铮铁汉(个体)细节描写救群众大江保卫战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多数都没有经历1998年的那场世纪洪水,试验说学生并没有这方面的情感体验,而且,这是一篇简洁的通讯报道,如果仅用常规的教学手段,就难以让学生仅仅依靠文本实现情景的再现,从而完全投入进去,进而影响理解的深度。我在教授这篇文章时,我运用各种手段,通过激励、点拨、引导,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之深刻体会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大堤和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大江保卫战效果分析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利用多媒体手段,唤起学生内心的情感。抗洪抢险,学生没有情感体会,对他们来说十分陌生、遥远。因此运用多媒体给学生创设情境,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十分可行。我通过播放98年洪水的视频,和孩子一起回顾98年长江奔腾、肆虐的洪水中,解放军战士抢险的场面,一个个让人震撼又感人的画面,让不少孩子都掉泪了。可以说激发了学生走进文本探究的欲望。同时,在课上,运用媒体播放战士用血肉之躯筑起人墙、战士们伤痕累累的手、肩,战士们解救一些受灾群众的图片,引起学生思想上的震惊,唤起内心的情感。“点面结合,以点带面”是本课鲜明的写作特色,学习这种表达方法,是课堂预设的学习目标。因而,在学完第四自然段的时候,让学生比较这个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何不同。并且通过观看微视频,让学生了解第二自然段是群体的描写,而第四自然段是个体的描写,这是一种点面结合的写法,也通过微视频,对这一写法在日常写作中的运用有了一定的了解。大江保卫战教材分析《大江保卫战》是苏教版第10册的课文,苏教版的教材安排特点是以单元为主题,本单元主题为“八一壮歌”,安排了《七律.长征》、《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大江保卫战》三篇课文。《大江保卫战》是一篇洋溢着时代气息的通讯,文章真实地记叙了1998年解放军几十万官兵英勇抗洪的动人情景,热情赞扬了解放军战士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表达了子弟兵与人民的鱼水深情。本文遣词造句生动形象,叙事后适时的议论抒情,使全篇情思飞扬,课文可分为三个版块:险情危急、保卫大堤、救护群众。作为本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是本单元主题的升华。学习这篇文章,主要是让学生感悟遭遇洪水侵袭时,人民解放军为保卫大堤和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大江保卫战》自主学习卡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1.看拼音写汉字:bǐsàibēngtāchōngfēngxīní()()()()jīngxīndòngpòrìyèjiānchéng()()2.解释词语:鏖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嶙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夜兼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铮铮铁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课文围绕这场战斗,介绍了那几个场面?请用简练的语言写下来。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查阅与98抗洪相关的资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堂学习画出课文中令你感动的句子或段落,有感情地读一读。仿写句子:汹涌的激流中,战士们的冲锋舟劈波斩浪,飞向漂动的树梢,飞向灭顶的房屋,飞向摇摇欲坠的电线杆,飞向________________,飞向________________。课后拓展1.仿照课文第2和第4自然段的写法,写一个场面描写的片段。大江保卫战课后反思五年级的学生,都没有经历1998年的那场洪水,并没有这方面的情感体验,而且这是一篇简洁的通讯报道,如果仅用常规的教学手段,就难以让学生仅仅依靠文本实现情景的再现,从而完全投入进去,进而影响理解的深度。因此运用多媒体给学生创设情境,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十分可行。在课的一开始,我用了一段暴雨的视频,配着我的讲述,营造了紧张危急的气氛,使学生迅速走向文本,走进那让人胆战心惊的洪水现场,为学生学习下文打下基础。

在精读课文时,我让他们“潜心会文”,与文本对话,从文本中获得感动。让他们合作探究,找出最令自己感动的地方,并对这些语句进行细细品味。在汇报交流的环节中,我在让学生畅谈、诵读的基础上,相机抓住“闻讯赶到”、“全然不顾”及战士们的口号等关键词语,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将那震撼人心的场面、那高大无畏的形象再现出来,大家谈出了内心的真情实感,另外,我再创设情景,让学生的感情在情境中又进一步得到升华。总之,在这堂课上,我注意了通过体验锻炼学生读的能力、写的能力以及信息处理等多种能力,并且注意通过激励、点拨,引导学生朗读,加深学生感悟。但是,由于自己的经验不足,能力有限,我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许多的缺陷,比如:教师范读不够,学生朗读也不太到位;还有在问题的设置上还可以再精一些,这样可以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标分析关于语文课程性质,多年来人们提到过基础性、实践性、思想性、科学性、民族性、综合性等等。可见,语文课程的性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