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颐和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颐“等8个生字,正确书写“殿”等14个生字。2.通过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各处景点的特点,感受颐和园的美景,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发民族自豪感。3.学习按照游览顺序记叙、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领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欣赏图片导入新课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游记。板书课题:22、颐和园(强调)“颐”字书写时要特别注意左边部分,里面是个口。齐读课题。2、老师带来了几张颐和园的图片,请同学们欣赏(课件播放颐和园图片)师讲述:这是一座皇家园林,园内山水秀美,建筑宏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博物馆,199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3、欣赏完图片,你觉得颐和园的风景怎么样?4、这也是颐和园给作者留下的总印象。课件出示: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齐读。板书:美丽、大颐和园到底有哪些美景?作者是如何介绍的?让我们走进课文一探究竟。二、浏览课文理清顺序1、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思考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游览的?从课文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出示要求)2、作者按什么路线游览的?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长廊、万寿山、昆明湖3、你从课文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多媒体课件出示相关句子。这些句子在文中起到了过渡连接的作用,就像人体的骨架一样。作者就是这样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介绍的。移步换景就是边走边看,随着地点的变换,不断展现新画面。三、深入感知品读文本(一)学习第二自然段现在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先到长廊看一看。1、(课件出示要求)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第二自然段,思考:长廊有什么特点?2、学生自读思考3、长廊有什么特点?你从课文哪些句子体会到的?根据学生回答,相应学习。长(图片)、找到相应的句子读一读。出示句子“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哪些词语写出了长廊的长?(“一眼望不到头、七百多米长、273间。”)、谁能读出长廊的长?、比较句子(出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⑤、指导学生朗读,重点词语重读,拖音读。美长廊仅仅因为它的长而出名吗?长廊还有什么特点?(出示图片)你从哪里体会到的?出示句子“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③、什么是横槛呢?认识“横槛”(多媒体出示)④、据资料记载:长廊上的横槛和房梁上的图画有14000多幅,这么多的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你们想不想看一看这些画?(出示图片欣赏)⑤、这么多的画绘在这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的长廊上,该是怎样的美景啊,谁来读一读?、这些画是谁创造的?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带着崇拜之情读一读⑦、课文还有哪些语句体现了长廊的美?“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出示句子)⑧、花木无疑使长廊变得更美了,闻着花香,享受微风的吹拂,这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情呀,带着这种感觉读一读。⑨、(多媒体出示)长廊是颐和园的主要建筑之一。它以建筑形式独特、绘画丰富多彩,被评为世界上最长的画廊。这是多么令人自豪的事情啊!让我们自豪地读一读。学生配乐读。其他学生闭眼想象长廊的美景。⑩、长廊内有丰富多彩的图画,外有风景宜人的美景,走在这富丽堂皇的长廊里,作者忍不住赞美道“颐和园真是个美丽的大公园”。(二)小组合作学习1、走完长廊,还有更美的景色等着我们。接下来同桌合作学习剩下的两部分,你们喜欢哪部分,便读哪一部分。课件出示:小组合作学习:1、读相关段落,找出作者又看到了哪些景物。2、作者抓住了景物的什么特点来写?3、各小组自由选择,合作学习。4、我想请同学们当导游来介绍“万寿山、昆明湖”的美景。此时此刻,我们来到了万寿山。谁愿当导游领着我们欣赏这里的美景?5、学生配乐朗读第三四自然段(1)、各位游客,跟着导游你又欣赏了哪些美景?(2)、谁来说说佛香阁什么样?学生读句子作者抓住了佛香阁的什么特点来写的?你从哪些词语知道的?抓住“耸立”一词。(3)、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排云殿的特点吗?一排排说明什么?(4)、通过查资料,对佛香阁和排云殿你还有哪些了解?你能读出这种皇家建筑的雄伟的气势吗?学生朗读看到这雄伟壮观的佛香阁和排云殿作者心情怎样?再读(5)、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作者是怎样描写昆明湖的?出示句子: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指名读句子,并填空,练习写句子。比较句子:多媒体课件出示句子比较“滑”和“划”(出示图片)假如此时你就坐在游船里、画舫上,你有什么感觉?带着感觉读昆明湖如此的静,真不忍心打破这宁静而美丽的湖面,试着把语速放慢一点,轻一点,谁再来读?万寿山的景色是这样的雄壮美丽,令人陶醉,作者不由得发出感叹——颐和园真是个美丽的大花园。5、学习第五自然段哪位小导游再来介绍“昆明湖”的美景?又有什么美景在等着我们去欣赏?(出示第五自然段)配乐读第五自然段。(1)、各位游客,面对如此美景,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2)、如果你想拍照的话,在这里你最想照什么作为留念?为什么?出示最后两句著名的十七孔桥有哪些特点?(桥洞多、石柱多、狮子多)指名读。(从你的读中,我感受到了你的赞美。)四、梳理方法拓展运用1、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课件出示句子)我们再来欣赏几处美景?(课件出示图片)颐和园的美景这么多,所以作者才会说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花园。出示课文第一句话。2、课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是什么关系?课文的结构是什么?板书:总分总3、学了这篇课文后,你觉得游记文章应该怎么写?课件出示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为什么只选了这几处景点?(选有代表性的景物重点来写)4、同学们也一定去过不少美丽的地方,哪些地方的什么美景特别令你难忘?你能抓住它的特点介绍一下吗?五、拓展作业学习《颐和园》的写法,记一次游览活动。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在识字写字方面已有一定的基础,本课字词学生可以充分自主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能根据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学习第一单元时已初步学会了采用“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学习描写景物的文章,部分同学会采用“批注”的形式,边读边思考边品评。因此,课文学生也可以在自读的基础上读懂。但是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去想象画面、感受美景的能力不够完善。本文描写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班上真正到过颐和园的同学没几个,对那些景物缺少感性认识,要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去想象画面,感受美景,这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我准备了课件,创设情景,把学生带进颐和园,使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感受颐和园的美。学生已经具备搜集资料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所以课前我让学生去搜集有关颐和园的资料和图片,准备好工具书,以便于解决学习中的困难。效果分析在本课教学中,我注重让每一位学生都学有所获。文章描写了长廊的美、长;站在万寿山脚下看到的佛香阁、排云殿的壮观和美;登上万寿山顶看到的昆明湖的静、美。教学时我恰当运用多媒体课件,同时进行资料补充,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读。从不同层次的读中,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逐步加深,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感受美,感受这种美是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民族自豪感在学生心中油然而生。我还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优势,将颐和园的美景做成幻灯片,把学生带入情境,身临其境地感受颐和园的美,并把这种美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因为有了铺垫及感悟,课堂上,学生读得声情并茂,有声有色,获得了阅读的乐趣。在小组自学、探究、合作学习时,学生积极主动,兴趣浓厚,能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中交流讨论,自由发挥,自由想象。课堂上,我力求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不仅引导学生读懂文本内容,还使学生领悟文本的语言艺术和表达方法,同时还让学生懂得怎样运用这些方法去写作,来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教材分析《颐和园》选自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组的第二篇精读课文。本组课文以“我国的世界遗产”为专题,呈现了我国各地多处被评为“世界遗产”的自然文化景观,展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学习本组课文,重在将感悟课文理解内容、认识事物增长见闻、品味语言领悟写法、陶冶情感受到熏陶等方面整合起来,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境,学会文章表达的方法。本篇课文描绘的是著名文化遗产颐和园,是一篇写景的游记。作者按照游览顺序,运用“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等语句移步换景,过渡连接,向人们介绍了颐和园的三处景点。一写长廊的景色,先抓住“长”的特点从总体介绍,然后抓住每一间的横槛上五彩画的特点从内部介绍,最后通过描写长廊两旁美景宜人的特点来介绍外部环境;二写万寿山的景色,先从山脚下抬头看佛香阁和排云殿,从“耸立”“一排排”等词语介绍佛香阁和排云殿的壮观,再写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前分别向下、向前、向东远眺所看到的美丽景色,在这里,作者用“镜子”和“碧玉”来比喻昆明湖的静和绿,用一个“滑”字衬托昆明湖的静;三写昆明湖的景色,分别介绍了长堤、湖心岛、十七孔桥,在介绍十七孔桥时,重点抓住了十七孔桥的桥洞多、石柱多、狮子多的特点来写。课文用总分总的方法在开头第一段总述颐和园的美丽,中间介绍三处景色,体现“大”而“美”的特色,结尾与开头呼应,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进一步激发其探究我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二是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学习按照游览的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本文用词准确,语言优美。因此,教学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学的难点是引导学生领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这篇课文安排两课时完成。评测练习1、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这里用了两个比喻,第一个比喻是把()比(),为了说明昆明湖的();第二个比喻是把()比作(),为了说明昆明湖的()。2、抓住景物特点介绍自己去过的地方。3、学习《颐和园》的写法,记一次游览活动。课后反思《颐和园》是一篇写景游记,作者抓住颐和园的“美丽”,按照游览的顺序,移步换景,介绍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圆明园的赞美和喜爱之情。文章层次清楚,语言生动,用词准确。因此,教学本课我重点引导学生品味语言,从语言文字上感受颐和园的美,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同时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一、研读课文品味语言教学课文2-5自然段时,我重点指导学生学习描写长廊的这一段,通过引导让学生感悟美、理解美。在这一部分,我让学生充分地读,抓住长廊的特点“长、美”,找出相关语句指导感情朗读。引导学生谈体会,读体会,结合课件资源及搜集到的相关资料读出长廊的美,读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读出赞美之情,读出自豪之感,层层深入,逐层朗读。掌握了学习这一段的方法后,我安排了小组合作学习描写“万寿山、昆明湖”的环节,出示学习要求,学生按照喜欢的方式学习。同时学生当导游这一情景的创设,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读得声情并茂。二、恰当地运用多媒体适当地运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通过直观形象的感知去感悟抽象的事理,可以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虽然前面学过边读边想象的读书方法,但是学生对颐和园的景色不够了解,借助多媒体课件,多场景多角度地向学生展示颐和园的迷人风光,让学生如同身临其境和作者一起去欣赏美丽的风光。随着画面的出现,学生的兴趣油然而生,当他们的情感被充分调动起来时,他们就会超常发挥,读的是有声有色,说的也是非常活跃。多媒体课件的恰当运用使得教学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三、写作方法指导“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这篇课文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按照总分总的结构记叙,层次清晰。因此在品味语言的同时,我渗透了写作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学习移步换景,体会作者运用了总分总和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从读学写,读写结合。同时安排小练笔,学习课文的写法,记一次游览活动。不足之处:1、学生读的机会还是太少。2、评价语言不够到位。3、朗读指导还有所欠缺。有反思就有进步,今后我将继续努力,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课标分析“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颐和园》一课语言生动,表现了颐和园的美,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因此,本课的设计主要通过抓颐和园德美,引领学生走进颐和园。通过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进行品味、诵读、积累和运用,从而真实的感受到颐和园的魅力所在,并为此感到自豪,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大型塑胶混合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结婚一周年的浪漫感言(6篇)
- 2025年环氧砂浆地板行业深度研究分析报告
- 2025年度跨境电商货物分期付款合同集锦
- 中仪计量检测(浙江)有限公司介绍企业发展分析报告
- 2025年度绿色环保车位销售合同范本
- 基于flexsim的agv往复循环取卸货仿真优化
- 全国泰山版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走进缤纷的电脑动画世界》教学设计
- 2025年什锦菜胡瓜茄子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
- 2025年食品添加剂代理商全国总代理销售合同模板
- 征信入校园教育课件
-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读书分享读书分享笔记
- 《电子商务系统分析与设计》课件-电子商务系统规划
- 2025年山东铁投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解读《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
- 2024-2030年中国数控机床行业运营趋势与前景动态预测研究报告
- 心血管医疗器械白皮书
- DB31-T 1308-2021 粉尘爆炸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工程验收规范
- 跨学科实践活动6 调查家用燃料的变迁与合理使用课件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2024)
-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我们一家人》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2课标
- 医嘱处理错误应急预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